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想象力;教学研究

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然而美术教育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育规律。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传统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也不是临摹老师范画的机械工作任务,而是老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启发儿童自由创作,指导儿童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打开逻辑和形象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的教育,从而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拥有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想象力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想象力是指在头脑中将各种意象构思出来,并加以具体化。它使我们能超越现实的限制,进入一个无所不能的世界。”想象力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一种课堂状态,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开放性和创造性。开放性是指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状态,教师不再是一个人在课堂上说教而是与学生产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做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想象力教学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人们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想法的心理过程。在想象力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在他们对于问题认真思考得出的结论中。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上课时保持安静,为儿童设置条条框框的规矩,并且要求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作品都是在被动的、缺少感彩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而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欢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儿童在没有任何压力和恐惧的状态下进行创作,这种思维和创作的过程都是儿童在兴趣的牵引下积极主动发自内心进行的。显然,四十分钟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不够的,下课铃响,他们还舍不得离开教室。这种教学环境具有创造性,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有感情、有意味的。

二、提高儿童想象力的美术教学措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着实,在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而儿童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想象力的高低影响着儿童个体将来的发展和取得成就的大小,因为想象力能促进儿童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1.大胆创新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和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实施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对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所做的课堂计划,这个计划是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根据教学对象年龄和心理特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导入是课堂教学之始,是教学设计的第一环节,也是能否抓住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目的就是将儿童的注意力引入一种特殊的教学氛围中,引向特定的教学主题,激发儿童的兴趣,从而引起儿童创作的欲望,达到教学目的。如,在小学四年级“十二生肖”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用故事导入。在教学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时就可以用图片导入,在这个案例的教学设计中,以游戏导入课堂,创设一种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符合低幼学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喜欢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儿童学习的热情。利用精心、独特的教学设计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作意识在逐步提高,想象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而儿童美术课中的教学情境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多媒体图片或视频以及丰富的教具等创设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最终通过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提高他们想象力的

目的。

比起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乏味的说教、呆板的范画,一个好的有创意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使学生的热情和个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展现出来。这种情境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儿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验,产生非常生动鲜明的表象特征,从而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促进思维活动,达到培养儿童想象力的目的。

老师设计情境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不要一个人唱独角戏,否则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得不得提高,这就失去了创设情境的意义。即使是同一个题材,不同的学生会通过他们不同的想象,创作不同的画面,而且对情境中的主要人物、事件一定要交代清楚,至于如何发展,结果怎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满足感,并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与学是校园教育永恒的话题,教师和学生是开展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方,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而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成功的美术教师总是选择适合课堂、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思考、创作中,综合发展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拿出三个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学生对这几个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设悬念激趣的方法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接着教师循序渐进,用讲述法与演示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老师的讲解中让学生认识色彩的魅力和创作步骤的严谨。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感受教师创作的整个过程。使儿童更容易接收新知识,了解作画步骤,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现场演示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当看到老师在讲台上做着像游戏一样的示范时,学生的创作热情会被激发出来,有效提高了儿童的想象力。有的学生甚至会认为自己可以比老师做得更好。因此,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身体,自身也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儿童模拟老师的范画,照葫芦画瓢,这样可能会扼杀儿童的想象力,对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想象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想象力教学是儿童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下,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儿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发展个性、挖掘潜力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中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儿童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使其得到认同与提升,使其画出有趣、新颖、有创造力的绘画作品。让儿童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绘画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培养了思维能力,开发了智力,为以后良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87-88.

[2]蒲以宏.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科教文汇,2006(10):122.

[3]毛沛定.试谈儿童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2006(10):122.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想象力,绘画,兴趣,多媒体

“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是爱因斯坦的一句着名格言,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才会有创新。想象力之重要不仅在创新力的培养方面,在对学生尤其是儿童的绘画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核心。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没有想象力支撑艺术的花朵,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枯萎、凋谢。对于儿童绘画学习而言想象力不仅是儿童开始学习绘画的起点,更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积极引导开发引导儿童的想象力,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够让儿童在绘画的学习步伐迈得更加轻盈。

丰富的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财富,也是人类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更是每一个学习绘画和美术的孩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所以开发学生通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促进学生绘画的学习也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任务。

想象力虽然是人类特有的财富但是想象力却不是自然产生的。任何想象都是以已知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对之进行加工从而想象出自己没有见过的或者是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存在的形象。不难看出想象所依据的事物的原型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通过视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虽然喜欢涂涂画画是儿童的天性,但是一旦把绘画上升为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视像,作为一种语言来对待,就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从而产生无从下笔的烦躁。这种情形对儿童而言无疑不利于其对绘画的学习。而想象给儿童以广阔的遐想的空间,在想象中儿童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物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并可以在其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喜好。

以《我喜爱的动物》一课为例,在开始绘画之前,我们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公园,这里有很多的小朋友,公园里有很多的动物:大象在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可爱的大熊猫在吃竹子,美丽的孔雀在向小朋友们展示自己五颜六色的大花扇……”这样就把所要绘画的内容融入到儿童在动物园里所见的动物和场景,从而使儿童进入自己的想象世界。然后再让其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画到自己的画册上。这样不仅解决了儿童无从下笔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绘画兴趣,而“兴趣”则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一定的引导可以在绘画中把想象和兴趣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儿童在绘画学习中走的更远。

那么如何才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呢?

首先,要把想象力和兴趣结合起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绘画的学习中,只有让儿童体会绘画的乐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由于认知特征的限制,儿童处于感性学习的起始阶段。这就决定了,在绘画的教授过程中要融入丰富多彩的图像和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但是简单的图像和情景的设置并不能够真正的激发儿童的绘画欲望。要想真正的激发儿童绘画的欲望,就要在植入感性事物的同时还要给儿童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并引导其进入充满遐想的想象空间。以《我喜欢的小鸟》的为例,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小鸟的图片还可以把相关的视频引入到课堂中来,引导儿童找出自己认为最漂亮和自己最喜欢的小鸟,以此为基础去绘画自己想画的小鸟。这样学生就可在现有的图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遐想来绘画自己认为自己最喜欢的小鸟。

其次,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兴趣和想象结合起来,还要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有目的的开发。这种开发有很多种方式,这里我仅就我认为比较实用的几种方式做一简单的介绍。

故事启发式开发,这种开发方式是建立在学生尤其是儿童对故事有巨大的兴趣的基础之上。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其所好,利用故事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让其在有趣的故事中展开无尽的想象。

直观引申式开发,这种开发式主要应用在小学生身上,利用小学生的感性认知并且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对其思维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其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的开发儿童想象力的方法。仍然以画小鸟为例,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老师对小鸟的特征做一些介绍并引导学生再次对小鸟进行详细的观察。最后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小鸟。

另外我经常用来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就是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儿童的认知特征决定了儿童的好动性和爱玩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见到部分儿童喜欢自己制作一些手工产品。手工制作可以通过具体设计、制作来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为学生可以在想象中制作远比已指出的手工制品更好的制品并可以在自己的绘画中展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手工制品。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 想象力 感官训练

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物质生活的发达,还是精神生活的提高,都离不开人的想像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世纪,国际竞争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的角力,也是民族想像力之间的较量。中华民族曾经拥有的丰富想象力,铸造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但是,现在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些问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中国人的想象力还能象从前那样自信吗?特别是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我们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了吗?很难设想,想象力贫乏的一代能够肩负得起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能够使自己的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一个民族的想象力,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想象力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驱力,是人的创造力本源之一。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是人一生中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如何不失时机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如何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充分展现自我个性,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在为民族的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儿童学习主要依赖各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语言感等十二种。感知觉虽然是较低级的认知活动,但却是想象等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说。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因此。感觉器官的训练,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感官训练,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呢?我们不妨结合儿童语文教育实践,来寻找出几个比较有效的途径。

视觉的培养是想象力培养的前提基础。有关想象的阐释向来莫衷一是,从想象的英文Imagination的词根image来看,想象与心中之象密不可分。通俗地说就是“想出一个象来”。但想象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在感觉器官对外部事物或现象感知的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没有表象和经验为基础的想象只能是无根之木,而表象的获得首先依赖视觉。因此,视觉能力是想象力培养的前提。视觉能力主要体现儿童对外部事物观察的兴趣和观察的方法。在对儿童的教育中,教师要努力培养他们对事物观察的兴趣,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养成随时随地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和周围人和事的变化的习惯,不断扩充自己的表象,为想象积累丰富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从视觉人手,通过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开启学生的想象力。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图上的每一处,都具有视觉的形象性特点。插图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补充与丰富,学生通过插图,可进一步地创设情景或人物,并随文本内容不断地生成,从而启迪语文学习思维想象。学生还可通过插图来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教师则可根据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利用插图进行精心指导和启发,为学生找到了一把打开想象大门的金钥匙。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教师可以指着插图问学生:“同学们,瞧瞧这幅图,你在哪里看见了秋天啊?”通过这样的发问,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和文中的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利用好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眼观画面,形象感染,加深理解,达到阅读的效果。在这领会的过程中,学生则完成了一次想象的过程。

2、利用多媒体,拓宽想象力。多媒体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是极为有利的。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多媒体的运用,通过生动直观和多方面的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视觉能力,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从而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由于小学生视野有限,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因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很多时候,比教师直接用语言讲解更为有效。如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是以“热爱祖国”为主题,低年级学生对祖国的名山大川实地观察的机会往往不多,因此对诸如“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等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在课堂教学时,如能事先搜集相关的音像资料,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通过画面给予的视觉刺激,在头脑中会直接形成祖国美丽河山的表象,并引发一系列相关的想象,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3、阅读幻想书籍。相对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儿童在学习勤奋的程度上可谓举世公认,但想象力不足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是中国儿童并非天生缺乏想象力,而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想象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认为。儿童最善于想象,也最有想象的欲望。但随着成长,他们的想象力会逐步衰减,因此儿童文学就有这个义务在他们最能够接受想象世界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想象世界。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是比较丰富、敏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让他们多接触幻想故事,如《哈利・波特》、《指环王》,曹文轩写的《大王书》等,让学生邀游在有趣的幻想世界里,相信学生的想象世界会更广阔,想象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听觉的培养也是想象力培养的必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充分发挥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视等电教多媒体的优势,将声音、画面与讲授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丰富学生想象空间。

1、在人的想象中,听觉想象主要是以音乐为媒介。音乐是特别能启发人的想象的艺术,它能把形象和情感化为一体,舒展到无限广阔的空间。人在听音乐时,往往会主动地、有选择地把与当时情境、情绪密切相关的声音再创造地印入脑中。通过音乐,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对声音的辨知能力,还能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为想象拓宽了空间。如教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可以让学生听歌曲《春天在哪里》,欢快活泼的旋律让学生们似乎置身于美丽的春天,学生在听觉的基础上,又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感受、想象“细雨蒙蒙,百花盛开,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春景图。

2、自然的声音会启迪精神上的再创造。如教《画风》一课时,老师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一边播放风的声音,一边轻轻地对学生说:“在风中,许多事物都发生变化,路上、小溪边、阳台上,人们的服装……”。学生随着声音融情入境。这时的风声既渲染气氛,又使学生头脑里产生了相关的画面,引发联想。

3、教师语言渲染,唤起想象力。阅读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述,可以使学生通过听讲,从不同程度上进入角色,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以及作人物的心理状态去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丑小鸭》一文故事性强,情节引人人胜,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上课时可以让孩子们闭上 眼,老师范读课文,把丑小鸭的遭遇读得一次比一次更伤心,更孤独,更无助。学生们通过听觉,就能直接进入角色去感受、想象丑小鸭的处境有多无助。

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直观形象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并且富有逻辑性。

1、通过编字谜培养学生想象力。

汉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单靠死记硬背,识字的效率会比较差,编字谜能变抽象为形象,这为学生的识字找到一个便捷通道。而编字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想象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晶”时,有学生编字谜“三个太阳”,可以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天上有三个太阳,那会怎样?有的会说:那一定很热。有的会说说:光线很强。学生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就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学生往往记忆深刻,较难忘记。

2、通过看图说话或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看图说话或编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兴趣,发挥潜能,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结果。在教学动中,应多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可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兔、南瓜、回家的路,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图意,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想办法帮助小兔运南瓜。

3、抓住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许多地方有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只要教师多给他们提供想象的机会,允许学生自由地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想象,他们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有些课文含蓄蕴藉,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丰富而奇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美丽的小路》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谁会经过这里?他们会怎么称赞这条美丽的小路呢?这样续编故事,学生思维将会非常活跃,他们的设想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讨论时各抒己见,在想象中思维互相碰撞、启发,在文中没有出现的空白处创新,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感官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方式、渠道还有许多。只有让学生在广阔的想象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充分发挥他们的感官能力,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去大胆的创造,也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会昌,夏菡编,儿童的想象与幻想,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第4篇

的人物、动物等形象往往只是重复自己的过去,只是自己从前作品的再现,趋向概念化和程式化,逐步失去了儿童画的创新、发展、审美等功能和意义,长此下去,必然损害儿童绘画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从儿童图片写生到绘画创作的教学方法加以

解决。

一、小学儿童画创作教学方法的特点

从图片写生到儿童画创作教学方法的特征:(1)图片将丰富、立体的现实世界凝固在同一平面上,让儿童通过观察图片去认识

世界,提高观察能力,让儿童对图片进行写生,既降低了儿童写生的难度,又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写生教学提供了条件;(2)通过大量的“图片写生”,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有利于学生的创作;(3)这种教学方法的创作比较自由,但又有所借鉴和依据,这里的创作绝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图片来创作,避免作品空洞,华而不实;(4)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自己找图片作准备,自己选择图片创作,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作空间。

二、小学儿童画创作教学的方法与运用

1.激发儿童兴趣,发掘绘画潜能

低年级的图片写生课,重点始终应放在启发学生对表现生活的兴趣上,让学生发现图片写生对象的美,通过图片跃跃欲试地去表现它,描绘写生对象时鼓励大胆画就可以了。而中高年级要保持和发展对写生的兴趣比激发培养写生兴趣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对儿童而言,形成的兴趣这只是一棵树的小小嫩芽,不保护随时都会夭折。保护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儿童在图片写生过程中获得成功。成功了就还想画,经常性的成功就会使学生不断地得到满足,情感愉快,他们在成功中发现了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体会到图片写生的乐趣,兴趣就会保持与发展下去。

2.融入生活艺术,积累绘画素材

通过激发儿童对生活美的冲动与向往,引导儿童主动获取、欣赏和选择图片,培养儿童发现美的眼睛,同时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为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全方面能力,提升艺术素质

我们现在所关注的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而通过图片写生逐步过渡到创作练习,就可以培养全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手、眼、脑并用。将美术的基础知识与绘画创作很好地结合,提高绘画水平,提升艺术素质。

(1)提高儿童的观察力

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是我们首要的教学

目的,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能力,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也就是学生的基本功的体现。

(2)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异常活跃、大胆,令人惊叹不已。而儿童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的作品和图片不符合,或者不像来评价儿童,常常没有理由地加以纠正。这样就约束了儿童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儿童感到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们,从而,抑制了儿童对事物的兴趣,抑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因而,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个性,用儿童的语言,天真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表现的风格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教师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既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机械的技术指导,更不能让其放任自流。让学生在观察所得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描绘。总之,要让他们多一些表现空间,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他们的“写生”作品有独特的个性美。

在平时的儿童画创作教学中,主要采用添画、减画、改画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儿童画创作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儿童所熟悉的内容,使儿童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萌发积极的情感。

通过儿童画创作教学实施,丰富儿童的视觉素材与绘画语言,使儿童的绘画作品避免概念化和程式化,呈现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特征。帮助儿童顺利地从图式期过渡到写实萌芽期,充分启迪智慧,开发绘画潜力,保护他们对绘画创作的信心和乐趣。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第5篇

2.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情认识;

4.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儿童画。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想象力。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幼儿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一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认识。

一、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 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早期智力开发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废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训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会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绘画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活动。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行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渡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当他从要大人指点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创作的时候,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当他们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他们的独立性也就增强了。让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总之,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是指导幼儿绘画的第一目的。

二、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例如中线索的提供,即向幼儿展示事物的一部分,引导幼儿想象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和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幼儿画以《美丽的鱼》为题目的画,首先把孩子带到水族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鱼的外形特征,给孩子讲解鱼的生活习性,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鱼,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鱼。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鱼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