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木工程的实践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土木工程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23-01
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创新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北华大学系省属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属于应用型人才,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两千余名土木工程领域的毕业生,我们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专业办学目标,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线适用、落地生根”的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除了相应的培养方案,结合工程实际和行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行业和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外,拥有或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
1 关于双师型教师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目前研究者观点与表述可以概括为如下六种观点:一是“双证”说,这种说法认为凡是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说或者叫做“双素质”,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第三种是“叠加”说,与前两种相比,此观点比较折衷,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十双能”;四是“双职称”说,要求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五是“双层次”说,认为教师既要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从专业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最后一种是“特定”说,这种观点只是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就是当前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背景,“双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因为普通教育同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结合有些学者的论述可将其概括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双职称型”,即教师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应取得工程师职称;另一种是“双素质型”,是指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诚然,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不一定强,实践经验丰富不一定适合教书育人。许多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同时拥有工程师和教师系列职称,然而我们看中的“双素质”,也即是“双能说”,教师既要拥有理论教学素质,胜任教书育人,又要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职称的高低不是决定因素。其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具备‘工程师’经历与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高校教师朝向高学历高层次化发展,许多高校更是朝向博士化发展。对于土木工程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领域,很多毕业生要从事生产施工、工程设计等实践工作,硕士也好,博士也罢,几乎都是出了校园又进校园,自身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与技能,如何能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更有效的胜任即将面对的实践岗位呢?
2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不断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符合学校“一线实用、落地生根”的办学特色定位,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较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我们采取“外引内塑并举”的方式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延聘或者返聘退休离岗的师德好、教学效果好、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乐于为人才培养发挥余热的老教师,即可量才量力用于理论或实践教学,又可用以培养年轻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聘请他校在岗或已经退休的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客座教学,择专题内容以案例教学、技术报告的形式集中讲解。
(2)选聘企业界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讲授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或将专业技术课实践性的内容提取出来由这部分‘教师’承担。学校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与符合聘用条件的兼职教师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并颁发聘书,一旦聘用,相对稳定。聘用考核及过程考核跟踪而行。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操作技能、考评员等相关技能的培训考核,取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及各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注重加强教学-教科研-生产实践结合。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师与企业相结合、教研课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应用相结合。使人才培养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研的发展,并培塑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生产实习是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实习,它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丰富实践操作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依托施工现场,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增强他们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结构设计、特别是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模式、管理方法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影响了实习效果。
1.现行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困境
1.1生产实习的模式单一
目前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很多,绝大多数院校采取的实习组织方式是: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到某些建筑设计院或施工企业进行实习;分散实习则采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分散进行实习。
集中实习方式,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习时间是第六学期末(第19—20周)至第七学期初(第1—2周),中间含6—7周的暑假,共计10—11周的时间。实习时间虽然较以前4—6周时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因为夏季雨水较多,往往工程进度较慢,不利于学生系统了解一个完整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实习收获不大;另外,集中组队到施工企业的实习,虽然便于统一的安排和教学的组织,但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且找一个能接受较多实习生又能满足实习要求的实习单位比较困难。分散实习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习方式,但也存在管理难度大、难以联系到理想实习单位、缺乏教师指导,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1.2联系实习单位困难
目前因为实习经费所限,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的项目经理部不可能因为接待实习工作获得额外收入。实习单位一般凭老师和学生的个人关系联系,由于学生到工地实习的目的是以学习为主,一般不能给实习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反而给实习单位带来一定的安全担忧。现行的市场中,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经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负全面责任,实习单位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施工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的最大障碍,实习单位联系起来就非常困难。
1.3实习师资力量不足
淮阴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来经过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人数为350左右,而能够承担现场指导实习任务的教师仅10余人。因此,学院每年都动员大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工地实习。这些学生因为无人带队,缺乏有效的管理、指导和约束,普遍存在着实习目标不明确、实习纪律涣散等现象,实习效果令人担忧。
1.4实习纪律难以保障
由于大三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压力等原因,在管理制度不甚严格、项目部疏于管理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不能按照教学要求全力投入实习,利用实习时间联系就业单位、参加考研辅导班等,实习纪律比较涣散,学生出勤率难以保证。
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效果的措施
2.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是学生生产实习的重要保障,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实习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殊性,每个项目部所能接收的学生很有限(一般1—2人),因此,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对保证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显得迫在眉睫。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大多依靠院领导等人的人脉关系建立,实习基地数量显得严重不足。笔者认为解决实习基地问题应该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人脉资源,通过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感情等措施来建立实习基地。例如:合作开发、申报科研项目,学校发挥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实验室资源优势,企业具有资金和开发项目优势,双方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成果共享,共同受益。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加深了校企双方的友谊,为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奠定了感情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为企业职工进行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提供服务。聘请建筑企业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和生产实习指导等工作,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也因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更有效地发挥而感到自豪。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双方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为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壮大,也需要引进人才。为了引进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往往也想通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和了解,加深对学生的认识。生产实习正是为企业提供认识学生、选拔人才的良好平台,所以,一些聪明的建筑企业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和引进人才。例如:在与我校长期的合作中,江苏信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淮安交通规划设计院、淮工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每年都为我校提供10多名学生的生产实习岗位,通过生产实习这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认识,从中择优引进2—3名学生。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发现和选择人才、缩短学生见习期,是一种很好的校企双方共赢的合作方式。
2.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指导老师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生产实习正常运行、发挥效能的关键。青年教师刚刚从高校毕业,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水平,可塑性强,学校要积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创造条件,开辟通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鼓励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走出去,利用实习基地的平台,经常到企业去汲取营养,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社会兼职以及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导老师和基地施工技术人员长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不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发现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脱离的地方,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技术难题,这有利于教师从事相关的科研活动。
2.3丰富实习内容,提高实习质量
学生应根据实纲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实习条件来完成相应的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力求全面系统,既涉及设计阶段的构成、内容及要求,又涉及施工组织与管理及各种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为增强学生的实习主动性,提高实习质量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2.3.1实习内容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在实习之初,明确学生的主要实习任务外,还要求学生在实习中结合后续即将进行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题目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学习,回校后所安排的设计内容一般以实习的工程类型为依据,以增强实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实习兴趣。
2.3.2实习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结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任务。主要的做法有以下两点:一是结合实习所见、所闻,在实习过程中写出报道或论文,并且择优推荐到有关刊物上予以发表,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也提高了工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利用实习的机会,进行关于新工艺、新材料、新的施工方法的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培养学生从工程实践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4积极探索多种实习模式,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生产实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前面已述),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堂演示(或专题讲座)进行实习教学的补充,还可以采用流动交叉式实习方式。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施工工艺都可以在施工现场出现并参与,对工程中少见和难见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比较抽象的理论、施工原理,指导老师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在实习期间集中进行课堂演示,通过典型工地相片、特殊施工工艺录像、施工方法动画的形式予以介绍,以完善学生生产实习的内容。当然,这种方法需要广大指导老师尤其是实习基地兼职教师注意平时收集相关素材,通过不断积累、补充,最后形成生产实习教学资料库,可以为更多学生的生产实习教学服务。
过去学生的实习多固定在一个工地,加之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许多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只能学习建筑活动的某一过程的有关知识,比如主体浇筑或打桩。而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了解。因此,笔者认为应对传统实习模式进行创新即形成动态实习工地的教学组织模式,具体地讲就是以一个实习工地为主,以其他工地为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其他工地学习本工地不能提供的技术或管理,使实习任务充分化,实习内容全面化,以提高实习效果。
2.5改革实习考核方式,注重效能考核
前面已述: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张和师资力量的相对短缺,给生产实习的考核带来了较大难度。我校以往的考核方法是:依据学生的生产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综合打分,这种考核方法的弊端是部分学生相互抄袭实习报告,或者从网上搜集一些实习报告,这种报告大多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深度。采用答辩的方式是较为理想的考核方式,但由于学生数较多,逐个过堂工作量较大,所以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现行的考核方法则结合答辩和实习报告质量进行评分,具体的考核方法是:每位指导老师将所指导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或围成圈而坐,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内容,阐述自己对实习内容的认识或看法,不必面面俱到,主要讲解自己对实习的收获,时间控制在5分钟,指导老师则边听学生讲解边看实习报告,根据答辩情况和实习报告质量评分。当然,其他同学也可以针对该同学的认识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采用这种考核方法就杜绝了学生相互抄袭实习报告、指导老师难以区分学生考核等第的窘境。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都有很大效果,为今后的毕业答辩和就业面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习改革实践情况
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2006、2007、2008级三届约三百名学生的生产实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70%以上的受访同学有如下感受:
(1)由于考核方法的改变,对待生产实习非常重视,再也不敢抱着滥竿充数、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了;
(2)实习内容与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对于提高实习积极性和针对性有现实意义;
(3)邀请专家作课堂演示(专题讲座)效果非常好:图文并茂,对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比较容易;拓宽视野,可以弥补工程中少见和难见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缺憾;
(4)实习答辩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那些很少接受过答辩的同学来说,答辩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对自己将来求职面试很有帮助。
4.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抓好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加强实习指导与监管力度,建立一支稳定的“双师型”专业指导老师队伍,积极探索多种实习模式,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思考、解决,例如:
(1)如何抓好实习的过程监控;
(2)如何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建筑结构;受力性能
一、引言
在当前形势下,大部分关于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受力性能的探讨都是在施工完成之后,通过采用一次施加负载的方法来研究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然而,对于逐层加载的建筑结构受力的研究仍然不多,主要包括总体刚度矩阵一次形成分层加载法、矩阵叠代法、修正分层法等等。在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场地情况的限制以及建筑结构型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应该通过关于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受力性能的探索,来探索出增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受力性能的方法。
二、在结构设计中受力分析的理论计算基础
在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利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受力、利用PKPM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受力和利用SAP2000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工过程.由于施工过程复杂、人为影响因素多,通过程序模拟施工过程的方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应该结合现场场地情况、施工工艺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做出既经济又安全的结构设计施工图。
三、增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受力性能的方法
(一)增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必须具备极强的承载能力,保持整体牢固性。在建筑结构中存在一个地方的局部破坏的情况下,不能够由此而带来大范围的连续性的破坏,避免土木工程建筑物的倒塌。为了增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首先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然后必须保证建筑结构具备非常良好的延展性和一定的冗余度,以便建筑结构能够有效应对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以及各种各样的由于人为的差错而造成的灾难性的问题,切实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增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必须增强在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土木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等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必须采取防水、抗裂保护等措施避免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从而避免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事故。
(三)保证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性能合格。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所有设计一定要与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严密符合。同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根据相关的法规标准对于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是否合格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土木工程施工监理部门也必须对于建筑结构受力性能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到现场配合施工单位一起参与制定施工方案。
与此同时,必须合理制定和设置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标准,重视土木工程施工所面临的风险极其规避。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保证相关标准必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保持同步,对于现行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设计规范的耐久性设置标准进行认真的审视,并且联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对于耐久性标准进行科学严密的组织论证,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来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保证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标准具备可行性、先进性、时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也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坚持人本思想,注意到人性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有机统一。
(四)高度重视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事关重大,因此,保证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就必须充分重视其安全性,避免震坏倒塌的问题。结构的设计以及施工操作人员的水准问题直接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必须对于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使用与维护,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测。在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管理标准不够高,相对来说,世界上的同类规范是非常高的,从而很少或者根本不会产生一些安全事故,一旦产生一些较为重大的天灾人祸,也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结构的牢固性,保证建筑结构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通过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保证建筑结构在局部出现损坏的同时也不能够导致其它部分损坏甚至大范围的连续破坏倒塌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悲剧,切实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五)注重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控制技术。
在当前形势下,结构振动控制已经成为结构工程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控制技术也是土木工程的高科技领域。按照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外部能源,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为了更加注重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的控制技术,可以从控制器设计角度来进行建模与模型简化。另外,对于面向低阶鲁棒控制器设计的辨识方法及模型简化技术等问题也有利于保证建筑结构的性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受力性能的对于做出一个合理经济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切实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以及土木工程的长远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结合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受力性能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静. 高层建筑钢框架支撑形式的不同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J]安徽建筑 , 2003,(01) .
[2] 苏剑青. 异形柱结构设计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广东科技 , 2008,(18)
[3] 刘斌, 骆祥平. 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与异形柱结构受力分析与设计方法改进之探讨[J]. 建筑施工 , 2004,(04)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企业顶岗挂职;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28-02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以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特色,但近年来高职院校持续的大规模扩招,实践教学条件严重滞后,造成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欠缺,仅靠学校自身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企业现成的厂房、设备及大量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工程师及技术人员,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供了可能,提供了直接面对工作岗位的实际锻炼,如果学校和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就能使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既可以缓解当前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又能及时为社会提供大量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满足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时代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1.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发展得快,淘汰也很快,学校不可能有很多的资金来保证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始终是先进设备,这就会使学生无法掌握先进的技术和使用的新设备。而企业为了生产的需要设备更新较快,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既能接触到新设备,又能学习到新技术。另一方面是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能够感受到工作环境特有的氛围,接触到各企业的核心设备和技术,使他们真正了解了行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2.校企合作加强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学校聘请企业里面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可以把一些先进技术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与校内专职教师进行交流,能帮助校内专职教师增强实践技能。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遇到问题,也会和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师生互动,提高了专业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了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拓宽了学校的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
4.校企合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到企业进行实践可以了解更多的行业、企业信息,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这样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这段时间企业也会对学生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会在学生毕业后优先录用,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二、土木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土木类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把工学交替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很好地构建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大学前两年的在校学习,初步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三学年开始运行校企合作项目。根据合作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条件,把学生分散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一般每个工地安排3~5名学生。学生在企业现场工程师的指导下,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然后是进行顶岗挂职的实习实训,学生以“准员工”身份承担实际工作任务,在干中学,在干中练。学生在顶岗实践锻炼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一般都可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又有利于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基于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学校可通过为企业培训职工、进行技术开发等服务,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受益,从而主动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根据毕业生提前一年被企业预定、提前半年上岗的特点,利用用人单位的建设工地和企业一起安排顶岗实习。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指导教师、食宿条件、实习薪金等,学校安排带队教师,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
三、土木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取得的初步成效
1.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与指导。我们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或行业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了“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实践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调整,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各项工作。由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遴选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实习实训效果。“2+1”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支持条件就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择优遴选适合本专业实训的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能得到系统的、良好的工程实训,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近年来我们利用多年来与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等企事业单位合作的资源优势,建立了二十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同辽宁省路桥总公司、中交集团、中建集团、中铁集团等大型国有路桥建设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建立起稳定的协作关系。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环境,学生通过顶岗挂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企业还有优先选聘人才的机会。由于是校、企双方的强强合作,学科专业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毕业后,企业可以优先选择优秀人才留用。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定单式”培养机制的实施,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等院校实现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弗勒.教育的语言[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11-18.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3.
[3]欧阳河.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若干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3):112.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主要特征
(1)较强的实践性。施工工艺和操作能力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重要内容,要学习这些技能,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抓住实践性强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本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
(2)较强的综合性。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专业非常多,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中也广泛的存在工程测量、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此外还要涉及到地下工程、桥梁等多种学科,其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3)较强的应用性。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多数要走向建筑企业,走上一线的施工岗位,该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用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内容非常多,尤其在钢筋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等重要的建筑专业中应用广泛。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发展也非常迅速,虽然当前,高等教育教材的更新速度已经很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材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淘汰工艺技术,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的相对落后,而一些新兴的诸如“冷轧扭钢筋”、“新型节能保温工程”等新技术教材中却没有体现。
2.2课堂环境相对死板,没有新意
传统的课程主要靠教师的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将知识点进行罗列,学生则呆板的听讲记录,效率非常低,好一点的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2.3教学课时较少,没有合理的实习安排
长期以来我国的土木专业学生在教学上一直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广,而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入,导致在课程设置上长期存在课时短缺的弊端。较短的课时,学生很难系统的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完,实践教学的实践更是少之又少,最终导致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不尽如人意,日后工作时,处处被动。
3信息化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3.1针对教学计划进行优化设计
作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纲领性教学文件,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制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大纲的组织要精心组织,集思广益,保证由最好的教学团队制定。而后通过多个层次的教学团队进行审核把关。
(2)逐步丰富课程的内容,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学课时。由于当前的教学课时压缩严重,应该改革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借鉴和学习先进的学时安排,提高教学效率。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在大纲的要求下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使得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实践必须合理安排。前边讲实践性是土木工程专业最突出的特点,所以在进行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后,参加实践是学好土木工程施工的最佳途径。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现实的施工学习到书本上看不到的东西,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施工工艺等知识,因此做好实践学习至关重要。
3.2加强教师的授课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重要手段,同样对教学者来说也非常重要,作为授业者,教师必须知道自身的本职所在,只有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师才能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向学生讲解,传授一些实践的工艺知识。实践能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在施工现场锻炼过;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定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深造,通过强化自身能力,增加知识储备,掌握土木工程前沿知识。
3.3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
3.3.1经常性的举办专题讲座活动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很多的知识内容常常难以通过普通课堂教学进行传授,这时就可以利用专题讲座的方式,邀请在施工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实践讲解。由于一线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施工管理知识,很容易把课堂上教师难以讲明白的工艺手段,向学生讲解清楚。而且,施工一线人员对于施工中常存在的问题也了如指掌,通过介绍,可以使得学生了解最具代表性的知识难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3.2通过开发CAI课件,增强教学效果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团队必须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CAI课件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开发,通过课件的制作,很容易将“桩基工程施工工艺”、“结构吊装”、“基坑降水”、“钢筋连接方式施工工艺”等制作成Flas或者3D动画进行教学应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课件,非常清晰地解决一些教师讲不清楚的问题和工艺流程,而且通过动画的播放,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更容易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存储课件自行观看软件,可以实现自学。
3.3.3经常性收集施工一线的影像资料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去一线工地针对性的对一些工艺进行摄像和拍照,通过这些影响资料,在课堂上一边观看,一边进行讲解,更能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实际的施工过程,而且学生们在通过这些一线施工图片和影响上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