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44-01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据统计50~60岁的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14%,61~70岁为15.17%,71~81岁为18.13%,80岁以上为24.10%[1]。
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
1 老年人用药不安全因素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①胃肠道和肝血流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胃肠道血流量减少影响药物吸收数率,肝血流量减少使药物首过效应减弱。②老年人胃粘膜萎缩,胃壁细胞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影响药物离子化程度。③老年人肠蠕动减慢,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使药物吸收增加。④老年人对大多数的药物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对少数药物敏感性降低,药物耐受性降低。⑤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患有多种疾病,服用药物多,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
(2)一药多名造成重复用药:据统计186种常用药品,有4个药名的占20%,5个药名的占25%,6个药名的占25%[2]。例如螺内酯又名阿尔达克通、安体舒通、螺内酯胆固醇、螺旋内酯甾酮。另外药物的商品名相似的也比较多,容易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生错误。
(3)不经就医,自主用药者较多:很多老年人因为嫌去医院看病麻烦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在家中备了些常见的药物。很多老年人生病了如果不是很严重一般不去医院看病,而是让自己的家人去药店买药,或是托熟人找些偏方。同时很多老年人又久病成良医的观念,认为自己对自己的病很了解,不需要去医院看病自己也能治好。
(4)重复及联合使用药物:老年人治病心切,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健康上,片面地认为药物是维持健康最便利的方法。老年人容易轻信广告上关于药物的宣传,认为这种药对自己的有效,感到找到了灵丹妙药,想办法四处购买。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和生理改变,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常需多种药物。很多老年人认为用药越多越好,常出现几种甚至更多药物同时服用的现象。
(5)忽视个体差异:老年人对药物反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于同一种药物、相同的剂量,同样的服用方法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另外老年人由于遗传因素,各器官功能减退不同,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个体差异。
2 干预对策
(1)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普及药品知识,是提高老年人药物依从性的最好方法[3]。采用多种方式如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个别指导、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不要随意购买及服用药物,还要向老人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监督老人用药。对于文化水平低的老人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药物的知识,使老人了解到随意用药存在的不良后果,从而使老年人按照医嘱用药。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老年人,要劝其戒烟戒酒。同时也要告诉老年患者饮食要清淡,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
(2)老年人用药易短不易长[4],要遵医嘱用药,根据自己的病情服药,选择疗效好而副作用小的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随意药物,对一些慢性病患者,应尽量少用药物治疗,多用其他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理疗、等方法。此外我们要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讲明滥用药物的危害性,避免重复用药。劝告患者不要自己买药,不要轻信广告、谣言,不要滥用偏方、秘方,也不要随意用保健药,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3)注重服药的个性化,医生在给病人开药前要充分的了解病人的用药史,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和手术史,查阅病人的用药记录及治疗效果。医生要仔细地评估病人各系统的老化程度,了解病人的用药能力和作息时间。同时结合病人的心理、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给每一位病人提供最适和的用药方案。
(4)加强用药过程的监测:①给药前监测:注意适应症与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配伍禁忌、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医务人员要做好宣教,使患者知道监测药物的重要性,避免不良反应发生。②给药时间监测:必须掌握药物常量、极量、中毒量,严格执行给药方案。根据药物特性、作用方法、量效关系、个体差异、耐受性和依赖性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注意根据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原理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使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用药时间的间隔不能取决护理工作的安排,应当根据药物特性、作用方法、量效关系、个体差异、耐受性和依赖性合理安排给药时间。③给药后监测:严密观察老年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在实施用药过程中,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患者机体各方面的情况,评价患者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达到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的三个目的。
(5)坚持老年用药3原则:①老年人在遵医嘱服药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医务人员要告知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诉医生处。若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②老年人用药量在中国药典规定为成人量的3/4;一般开始用成人量的1/4~1/3,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老年人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宜个体的最佳剂量。只有把药量掌握在最低有效量,才是老年人的最佳用药剂量[1]。③慎用某些药物,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麻黄有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血压升高、水肿、血清钾降低等,而加剧高血压症状。大黄是实证泻下药,老人虚证为多,故要尽量避免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要对老年人加强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安全用药的健康意识,使老年人科学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5-111.
1自行服药能力低
1.1视力老年人由于视力下降,造成自理用药错误,主要原因是药品形状相似、颜色相似或药瓶签与内容不符。
1.2听力通常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1/3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由于听力的影响造成多服或少服。
1.3记忆力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又忽视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而造成忘服、漏服。
2用药方法不当
许多疗养员对药物了解不够,不知道什么类的药物在什么时间吃能达到最佳的疗效。例如常把控释剂型、缓释剂型的药物嚼碎后服;乳酸菌素片、硫糖铝片的药物整片吞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饭前服;酸、碱性较强的药物饭后服;糖浆类的药物用水送服等。这些错误的用法直接影响着药物的药效。
3顺应性差
顺应性是指患者对于医嘱执行的程度,就用药而言是指患者能否按照医嘱服药。据统计老年人的顺应性为55%,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老年人不能按医嘱服药,而且许多老年人比较固执,经常自作主张,背着医生、家人拒服某些药物或擅自减药、加药。部分老年人当感觉疾病好转时立即停用药物,认为长期用药会产生耐药性、依赖性。其实老年人用药应注意连续性、合理性,随意中断药物会使治疗前功尽弃。
4认为保健药品有益无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疗养员认为保健药品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多吃有益无害。但是许多疗养员所患的疾病不是保健药品能够治愈的,而且本身已患有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如果再滥服保健药品不仅加重身体的负担而且会扰乱人体内的平衡,引起新陈代谢的失调,影响疾病的治愈。
针对疗养员用药的这些特点,在护理上要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防止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因用药不当而造成危害。
1)首先在疗养员入院时护士要与医生共同查房了解疗养员的身体状况与病情。掌握疗养员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剂量、时间、用法。详细的询问过敏史。
2)在了解疗养员的用药情况下,责任护士应把疗养员的药物统一收回交给治疗班。由治疗班护士根据医嘱统一、科学地安排好服药时间,采取中心摆药、发药。这样就避免了疗养员忘服、漏服。因为饮食对药物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与餐厅做好沟通,根据疗养员病情制定相关的饮食计划和食谱,例如:糖尿病饮食、高血压饮食等。
3)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由于许多疗养员都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在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药物的药效及不良反应,并且主动与疗养员沟通,询问有关的症状,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应及时报告及处理。
4)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及药理知识的宣教,要让疗养员了解自己所服药物的药理知识,这样既方便了以后的用药也增长了知识。现代医学逐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向前发展,健康的疗养员不需服药,只要注意好日常饮食营养,合理安排好学习、生活、运动并调整好心理情绪即可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和耐受性下降,许多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一般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但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易出现用药相关问题,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有很多病人自认为“久病成医”往往自作主张,擅自服药,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和治疗疾病,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损害。老年人用药,是一门科学,用药不当,不但会贻误治疗,还会成为健康杀手,增加精神、身体负担,得不偿失。
1 老年人的服用药物护理
1.1 合理用药避免多种药物共同使用 许多老年人因患多种疾病,因此,每日服药几种或十几种药物者常见。根据老年人生理情况,使用药物种类过多会发生药物协同作用及拮抗和增加毒副作用。有关报道,在药源性疾病中有20%是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因此在药物治疗中抓主要症状尽量减少使用药物品种。
1.2 严格遵守治疗剂量服用药物 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生理机能已经发生变化,常规用药量已不适合,宜小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再逐渐调整,以确保用药安全。老年人自然衰老,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特点是对绝大多数口服药物的吸收不变,对主动转运机制的药物吸收减少;对药物代谢、排泄能力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老年人在服用常规药物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意外、与防治目的无关、对机体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以及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药物的治疗计量与中毒计量相差较大,如果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再加上有些人治病心切,不遵守医嘱随意加大用药量,这样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建议老年人在一般情况下仅用成年人量的3/4或4/5,80岁以上老人则只用成人的1/2为宜;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其用药量更应慎重。由于老年人个体差异(如身体状况,高、矮、胖、瘦等)大,所以用药上应尽量个体化计量,以做到用最小的计量达到最好成绩的治疗效果。改变药物剂量或方案时,须征得医护人员的同意。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不随意混用某些药物。
1.3 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 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己根据以前的症状不经医生诊治就自行滥用药物,却不知许多疾病的病情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中,因此不能自以为是,要么一成不变地用药,要么迷信广告满天飞的所谓“新药”,或偏信某个人推荐的“特效药”、秘方、偏方等,不根据自身的病情而滥用药,这样很容易延误已经变化了的病情,也易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就是老毛病,也应隔一段时间到正规的医院或找专门的医生作出检查、诊断,以便安全准确用药。
1.4 用药要讲科学性,不滥用滋补药、保健药、抗衰老药和维生素 老年人服用保健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健康的安度晚年。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通过合理的饮食、乐观的心态、适宜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延年益寿,因此一般不需要服用滋补药。体弱多病者,不可以听信广告或他人介绍盲目服用或过渡服用保健品,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适当应用合理服用保健药。
1.5 服药技巧 服用药片多时,可分次吞服,以免发生误咽。药物刺激性大或异味较重时,可将其溶于水,用吸管饮服,服药后要饮足量水,以免药物未进入胃,药物黏附于食管壁上,易导致食管炎甚至形成溃疡,还会因吸收延缓而影响药效。服药后尽量采取立位或坐位,这时食道处于垂直位,有利于药片下行入胃。要用温开水,不应使牛奶、豆浆、茶水、咖啡等,因为会因饮料中一些成分与药物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沉淀,影响疗效。吞咽片剂或胶囊有困难时,可选用液体剂型,如冲剂、口服液等。
2 对家属的指导
2.1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指导家属多关心老人,注意观察老人在服药期间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老人异常,应立即停药,保留药物,及时送老人到医院就诊。
2.2 协助、督促、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 对于有服药能力的老年人,家属应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每次用药后检查老人服药是否准确无误,对于服药有困难或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家属或照顾者应耐心协助。当老人服药依从性好时,给予鼓励表扬。用药时间要准确,如餐前药、餐后药物、睡前药、降糖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中西药同服:服用间隔以1~2h为最好,因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药效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健胃消化药。胃蛋白酶,乳酶生在进食前10h服用才能更好地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食欲。吗丁啉、西利胃肠促动力药也应在饭前10h~30h服用。胃舒平、氢氧化铝等抗酸药最好在饭前1h服用。降血脂药物在睡前服用疗效好,可发挥药物在夜间控制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如在说明书上写1d服用1次的药物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1d服用2次早上8点、晚上20点间隔12h;3次早、中、晚间隔4h为宜。餐前指餐前1/2h,早晨前1h。
2.3 心理护理 多与老人交谈、沟通,鼓励老人诉说服药感受,服药后的不适或异常感觉。发现老人存在不自觉否定疾病、“忘记”有病、对药物治疗有错误认识或恐惧感、不肯服药等情况时,要耐心给予老年人解释和说明,帮助解除疑虑,积极服要配合治疗。
【摘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其身心健康和生活保障问题日显突出。对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隐患如跌倒、中毒、运动不科学、饮食不合理等安全隐患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隐患;防护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2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45-02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均减退,各脏器的功能也逐渐降低,如出现耳聋眼花、腰弯背驼、语言、行动缓慢、骨质疏松、消化能力差及抵抗力差等,以上这些常可影响老年人的安全。这里所讲的安全问题,不是疾病本身所引起的危险,而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造成的一些意外,如果我们能预先做好一些预防措施,很多意外是可以防止发生的。下面仅就老年人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分析如下:
1.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因素
1.1老年人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的衰退,导致老年人的安全保险因素日趋下降,生理功能、代谢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加大了老年人生活安全的危险因素。
1.1.2疾病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多病共存,病情复杂,恢复缓慢,并发症多等特点。如:帕金森综合症、退行性关节炎、髋关节骨折、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心血管疾病、肺炎、营养失调等原因,易引起老年人摔倒,加重了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1]。
1.1.3药物因素:作用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为容易引起老年人摔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多种药物同时应用虽然没有被证实是显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常见原因[2]。
1.1.4其他因素: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之一,约见于20%老年病人,病人从平卧改为直立时,引起血压过低,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晕厥而引起跌倒。
2.老年人易发生的各种护理问题
2.1跌倒: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并随着年龄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为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大脑的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病情改变,药物及环境因素等变化引起的[3]。
2.2饮食不合理:其原因可能为食品过于单一,营养搭配不均衡,烹调方式局限有关。
2.3中毒:老年患者由于视力、听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种种原因而吃错药、用错药;食用隔夜食物或过期、变质、不消化食物等有关[4]。
2.4运动不科学:老年人生活单一,不懂得如何安排日常活动和肢体功能锻炼有关。
2.5走失: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大都有定向力障碍,表现为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还常常表现为毫无目的四处乱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时常外出之后去向不明或迷路,导致走失,往往需要他人或警察的帮助和保护[5]。
2.6皮肤受损:老年人皮肤感觉功能减退,容易引起烫伤、冻伤,加上活动受限,皮肤长时间受压而使皮肤完整性受损,易发生水肿、肿胀以至于褥疮的发生。
2.7坠床:由于疾病原因而出现意识不清或者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常因躁动,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发生坠床。意识清楚的老年人因自身平衡功能减退,在危险的境地中不能敏捷地回避而发生坠床。
2.8误吸误食:老年人的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使老年人在进食过程中易发生呛咳或发噎,视力差还可以引起老年人误食非食品。
2.9其他危害老年人安全的因素:如:窒息、自缢、溺水、营养不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自然界的危害等等。
3.护理对策
3.1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作评估:评估老年人容易发生的高危险性意外,对于具有高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护理人员给于更多的照顾和护理,做到有的放矢,并在老年人的床前作好标记,使每一个与老人接触的护理人员都引起重视[6]。
3.2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要求:房间光线明亮,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床的两边必要时装上安全床档,并有刹车和升降功能。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高低不平,地板不宜过滑,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和安装扶手,并让老年人穿上稳定性好的平跟鞋。
3.3针对护理问题作出的对策。
3.3.1防止跌倒:行动不便、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行走时要有人陪伴,不要单独外出,尽量去人多的地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不能单独上卫生间和浴室,要在洗完澡后,及时把地上积水擦干,以免摔倒。
3.3.2合理饮食:老年人一日的膳食组成一般应包括:谷类300克,瘦肉类(猪、牛、禽类、野味类及鱼类)100克,豆类及其制品100克,新鲜绿色蔬菜300克左右,牛奶或豆奶一杯(约200毫升),新鲜水果100克,烹调用油18克~20克,盐少于10克,糖少于20克。食品应易于咀嚼,以便于消化吸收。食物组成要注意多样化,应定时、定量,避免过饱。还应忌烟、酒、咖啡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每日食物的供应量最好能科学地按比例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同时,可以适当增加1次~2次点心。
3.3.3防止误吸误食/中毒:老年人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主,少量多餐,进食时间充裕,进食合适(坐位或半卧位)应该将食品、非食品分开放在不同的地方,防止老年人误食。进食饮料和水,每口不易过多,对吞咽有困难的老年人,把食物加工成糊状为佳,不易引起呛咳。老年人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标记鲜明,发给时向老人讲清楚,以免误食。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同时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3.3.4运动不科学。如何安排运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难点,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一般以活动量不引起心累、气促症状为宜。老年人健身运动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做体操均可,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3.3.5防坠床。重点防护高危患者,对神志不清、烦躁、偏瘫、年老体弱、70岁以上、端坐位及半坐位等患者安置床档,必要时加安全带,在床边有防摔跌的醒目标志。患者因疾病而致肌体无力,身体移动取物品时容易失去平衡,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处,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服用镇静类药物时告知老人不可随意活动,呼叫器放在患者手边,出现需要或异常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随时对威胁患者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3.3.6防止走失:对患有认知症和近期记忆丧失的老年人,严加看护,对于先兆性痴呆的老年人,诊断不十分清楚的老年人,随身携带一张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上老年人的姓名、就诊的医院、病区、家庭地址等内容,以免走失。
3.3.7防止皮肤受损:老年人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高低的敏感度降低,在使用热水袋、冰袋或洗澡时注意水温的调节,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以免烫伤和冻伤,老年人的皮肤接触到50℃以上热水或其他热体即可造成烫伤。经常更换卧位,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发生褥疮。加强营养,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水肿,使皮肤存在受损危险。
3.3.8对于自然性伤害:如:防止触电,老年人的房间禁止使用电热毯、电炉、电热杯;禁止使用燃具、取暖器和带有明火的蚊香;禁止老年人卧床吸烟等措施。必要时家中安装报警装置及时提醒。
4.心理护理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引起的痛苦及伴随的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增加感,使老人的情绪、性格明显受到影响;容易变得悲观、忧郁、焦虑、急躁、情绪波动明显。同时,可影响到老人的记忆、思维、运动,变得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如不能做到正确的心理调节,可导致安全隐患。
5.加强宣教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给于健康宣教和指导,如:糖尿病患者在服完降糖药或打完胰岛素后,在户外活动中由于低血糖反应发生意外事件,高血压、心绞痛患者在活动时也可能会发生脑出血、心绞痛的意外事件。此类情况告诉患者随身携带自身资料、卡片(上面有明确联系方式及自身情况和相关药物)。让老年人明白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防止因一时不小心发生意外,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安全。
6.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巡视、交接班、查对制度,随时发现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人主动、热情、耐心、细心、爱心和体贴的服务态度,尊重老年人并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善于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7]。
7.小结
影响老年人安全护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发生的意外也是多种多样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达到较完美的晚年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有15%的老年人需要护理才能维持生活,7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大多数需要护理。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家庭无力承担照顾老年人的责任,所以,做好老年人的安全护理,加强完善安全护理的管理是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雪梅,李红英,吕静.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2007,4(35).
[2]郭启蕊.基层医院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探讨[J].家庭护士,2008,6(9C):2493-2494.
[3]孙琼,张玉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2007,年03期.
[4]芮丰.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156-157.
[5]熊仿杰,袁惠章,胡惠芬.老年介护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7~116.
2009年9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老年内科患者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61~89岁,平均77.3岁,高血压病28例,脑梗死21例,冠心病19例,支气管哮喘15例,糖尿病14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胰腺炎2例,肠麻痹2例,帕金森氏病1例。患者发生护理安全的原因:误吸2例,药物副作用3例,输液反应3例,晕厥3例,自行拔除尿管3例,管道脱落14例,烫伤1例,坠床2例,跌伤3例。
2发生护理安全原因分析
2.1患者因素
2.1.1病情变化快,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差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大,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生理性老化,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减退,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各脏器功能降低,平衡功能出现失调,因而病情变化快。
2.1.2药物不良反应大
老年患者体质较弱,脏器功能衰退与多种慢性病并存,使用多种药物且互相干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部分患者记忆力较差,不能正确按时按剂量服药,容易发生用药意外。
2.1.3老年病理性原因
高龄的患者多有其他合并的慢性病,如很多老年人都合并有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从而导致感觉迟钝、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因治疗疾病需要,常使用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物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和麻醉镇静药,这些药物均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
2.1.4易产生心理问题
由于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行动不便、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其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状态,这对疾病会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些高龄患者不认为自己是老年人,其过于自强,有事情也不告知护理人员帮助。还有一些患者应为对疾病的治疗没有信心,故不想继续治疗,出现了轻生的想法,其会自动拔出导管或不配合治疗。
2.2护理人员因素
2.2.1责任心不强,未按相关流程操作
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执行不及时准确,未确保用药安全等问题,造成患者不信任,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
2.2.2护理人员缺乏耐心
在护理岗位上,未将主要精力放在护理工作中,工作中马马虎虎,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漠不关心,态度不好,对病情的发展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
2.2.3护理人员理论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能差
有的护理人员对药物性能、剂量、作用及其毒副作用不了解,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准确的作出判断,从而不能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2.3环境因素
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或刺眼;地面积水;病室障碍物过多,不够宽敞;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鞋滑或穿鞋难;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
3护理对策
3.1细心、耐心、全面及时观察病情,有针对性的生活指导和安全教育
熟悉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细心的观察患者的一切细微变化,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2加强用药护理,减少或避免用药的毒副作用及意外情况发生
密切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老年患者不典型症状;静脉输液时按要求控制滴速,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3.3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缓解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关心体贴患者,降低其焦虑程度,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及正确的态度,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4增强责任心
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基础护理,掌握老年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