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护理的重点

儿童护理的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护理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护理的重点

儿童护理的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癫痫;癫痫儿童家长;家庭中心式护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53-03

癫痫是一种由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综合征。据统计[1],国内0~14岁儿童癫痫的发病率为151/10万,患病率为3.45‰。有研究显示,癫痫患儿家长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显著高于无癫痫儿童的家庭[2]。癫痫儿童家长生活质量与癫痫儿童的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康复息息相关,因此,关注癫痫儿童家长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癫痫儿童的心理、社会行为等康复。家庭中心式护理模式是通过帮助癫痫患儿家长认识癫痫的基本疾病知识,进行癫痫相关护理培训及心理疏导等,教育和引导患儿家长积极参与到患儿的治疗中,为患儿提供适当的家庭护理和心理支持。本研究对癫痫儿童家长进行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与进行普通护理模式的家长进行比较,来探讨家庭中心式护理是否能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5月就诊于本院住院的癫痫儿童家长62例和癫痫患儿62例。每例患儿由1名家长参与调查。纳入标准:①癫痫儿童未进行过癫痫手术治疗;②癫痫儿童家长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且IQ>70;③癫痫儿童父母无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科疾病等慢性病;④调查期间家庭无重大负性事件发生;⑤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4~45岁,平均(35.6±7.8)岁;实验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5~43岁,平均(33.5±8.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儿实验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7.69±2.58)岁;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8.16±3.17)岁。实验组全面性癫痫3例,部分性癫痫28例;对照组全面性癫痫2例,部分性癫痫29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期间均不服用任何精神药物。本研究获得湖南省脑科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所有参加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即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时间为2011年7月~2011年11月,其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由主管护理人员制订适合患者病情及家庭的护理方案及健康教育计划,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预防癫痫发作;常规进行健康教育,每个患者入院宣教时间≥30 min。

实验组接受家庭中心式护理模式,时间为2011年12月~2012年5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家庭式病区环境:孩子住院期间均有父母陪同,经科室同意,将癫痫患儿病房的布局改成家庭式,可容一个家庭同住一室。内设厕所、病房为一单元;改善住院环境,经科室同意,在病区辟出专门病房作为娱乐室,安排象棋、扑克、跳舞等群体活动,以使患者及家长得到适当的娱乐。

对癫痫儿童家长进行癫痫知识培训:每周组织实验组受试者统一观看癫痫知识视频。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3]《婴儿、儿童、青春期癫痫综合征》[4]制作成癫痫疾病宣传视频,视频内容包括:癫痫的病因、分型及表现、治疗,抗癫痫用药。视频观看前1周对研究人员进行癫痫知识培训,在病区娱乐室组织癫痫儿童家长进行观看,观看现场有研究人员进行指导和答疑。

家长参与患儿的技术性护理:每周进行1次癫痫发作时护理教育,持续2个月。在娱乐室摆放模拟人,每周由研究人员组织癫痫儿童家长观看癫痫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即当癫痫发作时,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衣扣,取下假牙,及时使用牙垫或压舌板,以防咬伤舌及颊部。对抽搐肢体不可用暴力按压,以免骨折、脱臼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通知医生。服药指导: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擅自换药、增药、减药、停药等,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及相关化验检查,以免出现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损害。

构建家庭互助支持系统:每周进行1次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持续2个月。由护士在病区内每星期选择6~7对家庭进行交流活动,互相介绍其照护经历和体验,包括癫痫患儿患病的治疗经历,发病时处理,育儿经验以及关注在患儿住院过程中的感受、情绪变化等。然后由研究组人员进行总结发言,对有问题的父母及时进行指导,对成功父母进行奖励。期间对患儿病情有疑问的家长可以向研究组人员咨询。

巩固治疗期的评价:巩固治疗期,对癫痫儿童家长言语、行为、情绪进行评价,每周由管理人员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及时纠正患儿家长对癫痫的错误认知,并对调整较好的家长采取激励、奖励等手段给予正性强化。

1.3 测评方法

采用上海神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心理量表测评软件在干预前、干预2个月时对两组进行测评,受检者在专业心理测试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测评包括以下2个方面。①SAS量表:该量表包括20个题目(1、2、3、4级评分),将20个项目评分进行相加,得到总粗分,再换算成标准分,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情绪;②SDS量表:该量表包括20个题目(1、2、3、4级评分),将20个项目评分进行相加,得到总粗分,将总粗分换算成标准分,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癫痫儿童家长(对照组、实验组)SAS、SDS评分与全国常模[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两组与全国常模比较,*P

3 讨论

研究表明,癫痫患儿的家长焦虑、抑郁和其他负性情绪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家长[6],原因可能有:①癫痫患儿出现的身体症状,如抽搐、瘫痪、意识障碍等及对发作的担心会导致患儿出现焦虑、抑郁状态[7],也会成为患儿家长的强大应激源,使家长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状态。家长经常担心患儿会在发作中突然死亡,担心发作和抗癫痫药会导致患儿智力变差等,因此,过分保护、过分担心在家长中广泛存在[8]。②癫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羊痫风”,病发时,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抽搐、口吐白沫。患者发病时的恐怖景象让公众对癫痫的认识是有误区的,甚至有人认为是鬼魂附体,故许多家长认为癫痫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9],家长极力隐瞒,试图保护子女不受到歧视或羞愧。这样的情绪使其精神压力非常大,负性情绪显著上升。③患儿家长缺乏正确的癫痫家庭护理和急救等相关知识[10],患儿需要时不能及时实施救护,因而不能很好地监护患儿而自责。有报道癫痫儿童家长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显著高于无癫痫儿童的家庭[11]。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癫痫儿童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强调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体[1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包括8个核心概念:尊重、支持、灵活性、选择、合作、信息、授权及力量,都是在护理和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其护理和教育内容、目标、学习方式均为护士、患儿及家长共同选择,护理和教育是在融洽护患关系,建立信任感的基础上开展的[13],与以往的护理模式相比,家庭中心式护理强调对患儿的照顾及家长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家长和患儿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构建家庭互助支持系统,每周进行1次家庭交流活动,让各自的家庭介绍其照护经历和体验,再由研究人员对错误方法进行纠正,对正确方法进行鼓励,可帮助父母建立自信心,降低无助感及无奈感,从而减轻其抑郁、焦虑的情绪。并让家长亲自参与患儿的护理,癫痫发作时急救措施,抗癫痫药注意事项,使父母增加对患儿患病这一事件的应对能力。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实施家庭式中心护理实验组干预2个月后,其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家庭中心式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癫痫儿童家长的抑郁、焦虑评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患儿家庭维持良好的心身状况和患儿心身健康,这可能是今后护理模式改变的一个突破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秀峰,李军.癫痫儿童家长对癫痫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 (10):61-64.

[2] 李勇,季成叶,秦炯.癫痫患儿父母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2):134-135.

[3] 中国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Joseph R,Michelle B,Charlotte D,et al.婴儿、儿童、青春期癫痫综合征[M].4版.刘兴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5] 潘小安,卢次勇,张辉,等.支气管哮喘患儿父母抑郁与焦虑状况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56-1258.

[6] Conant KD,Morgan AK,Muzykewicz D,et al.A karate program for improving self-concept an 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hood epilepsy:results of in pilot study[J].Epilepsy Behav,2008,12(1):61-65.

[7] Yong L,Chengye J,Jiong Q.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hood epilepsy in China[J].Acta Neurol Scand,2006,113(3):167-173.

[8] Williams J,Steel C,Sharp GB,et al.Parental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epilepsy[J].Epilepsy Behav,2003,4(5):483-486.

[9] 赵东海,黄瑁,王志文,等.癫痫与烙印感(综述)[J].中国心理杂志卫生,2006,20(12):825-827.

[10] 王爱霞,王晓花,刘爱华.癫痫患儿家庭慢性悲伤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8,23(17):65-66.

[11] 崔璀,杨祖琼,李胜群.对癫痫患儿家长心理状况的调查和认知干预[J].护理研究,2007,21(11):2966-2967.

[12] 顾莺,王君俏,张玉侠.家庭中心式护理对先心病患儿父母围手术期心理影响[J].上海护理,2008,8(6):32-33.

儿童护理的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

儿童计划免疫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预防相应传染病的一种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接种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 ,MV)是消除麻疹的最基本措施,而MV的及时接种是其根本的质量保证,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也是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最经济最直接的指标之一[1]。我院于2011年1月开始对预防接种的儿童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月我院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出生建证儿童43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儿童225例,女性儿童211例,本地儿童321例,流动儿童115例;在2012年1月我院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后出生建证儿童48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儿童261例,女性儿童227例,本地儿童339例,流动儿童149例。

1.2 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给予儿童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接种前通过多种形式如上墙资料、展架、小册子及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等进行有关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必要时进行一对一宣传,对儿童接种前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免疫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预检及接种证的查验等。接种中创建温馨、整洁、舒适的环境,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三查(接种证、健康问诊、疫苗状况)七对(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做好消毒工作,疫苗的冷链管理。接种后告知家长应观察30 分钟后再离开,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预约下次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时间;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后的护理要点(多饮水、多休息、接种部位保持清洁等)、可能出现疫苗反应的应对措施[2,3]。每月通过《全国儿童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MV初免应种未种的儿童家长发放手机短信通知。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儿童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措施:第一,1月龄儿童来接种门诊建证时为家长发放 “家长学堂”听课证,“家长学堂”每月开设一次,如听课人员多增加开设次数,一般安排在周日上午的9时至11时,重点向儿童家长讲解预防接种方面的政策、疫苗的知识、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及接种副反应的应对措施等;第二,在儿童每次接种后都给家长发放下次接种的预约通知单,并同时发放下次接种疫苗的接种告知单,要求家长回家后仔细进行阅读并签字,在下次接种时上交备案;第三,在接种时采取预防接种智能叫号系统,并增加留观30分钟后刷卡离开的模块,确保所有接种儿童能留观到30分钟;第四,对所有[8月龄+7天]MV初免应种未种儿童家长按时进行电话联系,了解MV未接种原因,讲解麻疹疫苗接种重要性,温馨提醒家长及时来接种门诊接种。

1.3 判断标准 MV初免在8月龄开始,≤9月龄完成,判断为及时接种。

1.4 统计学分析 从《全国儿童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分别导出我院儿童预防接种门诊2010年1月及2012年1月出生儿童的MV接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 结果

2.1 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后MV初免及时接种情况为观察组接种及时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1.79% 见表1

表1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后MV初免及时接种情况

2.2 观察组[8月龄+7天]儿童MV未种情况及护理干预后的接种情况

[8月龄+7天]儿童MV应种未种共有239人,通过电话联系了解:正在生病79人,忘记40人,刚接种疫苗未到预约时间34人,联系不到30人,回老家23人,暂住外地15人,没空9人,已在外地接种7人,禁忌症2人。

通过一对一护理干预, 重点讲解麻疹疫苗接种重要性以及早接种早保护的简单道理,温馨提醒家长及时来接种门诊接种。[8月龄+7天]儿童MV应种未种的239人中有151人(包括在外地接种的7人)在≤9月龄完成MV的接种。

3 讨论

我国现行的免疫程序难以控制初免前人群的发病,但MV初免及时接种,可以有效保护8—11月龄儿童免受麻疹侵袭[4],因此,提高MV初免及时接种率,是消除麻疹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本研究观察组MV初免及时率81.97%,低于耿晓冬但高于胡昱等的同类研究[5,6]。

从对[8月龄+7天]儿童MV未种原因分析,家长对MV接种态度还是积极的,以生病及未到预约时间(7月龄以后接种疫苗需间隔4周)为主113人占47.28%,不积极或消极(忘记、没空)49人占20.50%,但有30人占12.55%的儿童联系不到,以流动儿童为主,主要原因为停机。通过对[8月龄+7天]MV应种未种儿童的电话通知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239人中有151人能在9月龄内完成接种,合计接种及时率为81.97%。

我院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是本市中心城区唯一的接种门诊,管辖人口29.3万余人,年建证儿童5000人—6000人,年接种10余万针次,现有专职人员14人,其中护士11人,实行一周七天接种日,每次接种后均有下次的预约并有详细的预约告知单,因此接种门诊日开放对MV初免及时接种不构成影响[7],应种未种或不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接种儿童本身及接种人员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预防接种质量的关键[8]。我院自2011年开展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接种过程中,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通过采取“家长学堂”、 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等多种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让家长对接种疫苗有了正确认知,还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主动性,既保障了儿童的权利,也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每天按时对[8月龄+7天]MV应种未种儿童进行电话联系的方式温馨提醒,通过与家长的信息互通,了解未种原因,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说明接种MV对儿童免受麻疹侵袭的重要性,并尽早安排补种,由于干预及时和信息互通,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原来我们采取的每月一次集中对MV应种未种儿童家长发送手机短信通知,由于时效性不强且与家长没有信息互通,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综上所述,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初免接种及时率,同时也因健康教育扎实,各项护理措施到位,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军,张璟,宋烨,等.济宁市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疾病控制,2010,14(3):247.

[2] 孙叶芸,刘美兰,昌文玲.麻疹疫苗接种全程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18.

[3] 何艳.儿童预防接种的系统性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7):193.

[4] 黄秀敏,刘丽琳,陈佩,等.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2011,26(10):817.

[5] 耿晓冬.舟山市定海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五种疫苗及时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2):169—172.

[6] 胡昱,戚小华,陈雅萍,等.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及时率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8):7—10.

儿童护理的重点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争强,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的实施和“举证责任倒置”的侵权法的改革。医患纠纷日益增加,这给安全质量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院属于乡镇卫生院,输液室承担着全院门急诊的所有输液,全年输液人次达10万左右。分为成人输液室和儿童输液室,而儿童输液每天要比成人多很多,因此确保病人安全输液及防范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成为我们每天的工作重点。

1 护理安全的概念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上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该包括护士的职业安全,即在职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的不良因素和损害。

2 输液护理不安全问题的分析

2.1 输液室的工作特点

2.1.1 门诊输液室病人流量大,就诊时间随意性也大,人员短时间的集中,且需求的多样性,不稳定性往往使治疗与护理的时间不能统一,也是后来人员难以开展工作。

2.1.2 输液室是各类病人集中的地方,各个年龄的病人都有,文化层次不一,造成沟通困难,加之病人在院停留时间短,所以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3 病人来自不同的科室,一是没有时间去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二是部分病人和家属对所患疾病不够重视,因此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差〔1〕。

2.1.4 护士工作量大,儿童输液室病人与陪护多,环境相对吵杂,每天重复着工作,护士容易产生疲劳感。

2.1.5 药物方面 药房频繁的更换新的药物,医生和护士不能及时掌握药品名称及方法、用途、剂量、不良反应等。其次过敏、药物配伍禁忌,刺激性药物的外渗,液体或药物内异物,滴速过快,输液反应等均可以引起护患纠纷。

2.2 护理人员因素

2.2.1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我院输液室共8名护士,肩负着急诊、注射室、两个输液室、换药室的工作,每天承担近300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且一大部分是儿童输液,本身医院的支持系统又不完善,护士还要从事大量的非护理工作,且门诊很多老年病人前来输液都是无陪护,很难满足患者的生活照顾、上卫生间及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等实际问题。而医疗水平的发展、护理技能的拓展以及患者的要求,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长期超负荷的劳动,使得护士身心疲惫,影响工作质量,也潜在的存在不安全隐患。

2.2.2 分配制度不完善,脏、苦、累的护理工作,在工资和奖金分配上,没有优势,不能体现多劳多得 ,病人多与少一个样,造成护士工作不积极、不安心、服务的主动性差、容易产生护患纠纷〔2〕,存在着不安全隐患。

2.2.3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风险意识差 患者维权意识高

医院对护理人员的法律培训不能及时跟上,甚至不知法、不懂法造成服务质量不高,或者在作中带有个人情绪,稍不注意就会产生瑕疵、差错、甚至纠纷。患者就会投诉。

2.2.4 护患沟通不到位

我院输液室护理工作量大,人员少,儿童输液多,陪人多,儿童护理工作又琐碎,家属要求高,大量的治疗以至于没有时间专门进行护患沟通,而年轻的护士又不注意沟通技巧,技术水平又有限,往往使得家属不满引来家人的不理解、挑剔、质疑,容易产生纠纷。

2.2.5 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有限

我院输液室护士编制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老的老,小的小,老的眼睛不行,小的技能不够熟练。因为随着医改的进行,我院已连续多年没有分配到正规院校的护士,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只能招聘一些临时工进行补充,对她们的培训时间又短,技能跟不上,特别是儿童输液室往往一针穿刺不成功,家属就感到不满意。

2.2.6 护理工作时间段的影响因素

护士往往在一些时间引起不安全因素如:交接班时,工作衔接不够严谨、节假日时,护理力量薄弱、中班夜班时,护士缺乏慎独精神,存在着安全隐患。

2.2.7有院内感染的风险 门诊输液室疾病种类多,环境拥挤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主要与护士手卫生执行不好有关。

2.3. 患者因素

2.3.1 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

患者到院后认为痛苦马上就能去掉,到了医院就像进入保险箱一样。治疗结果不理想时护理稍不如意,就会将院怨气发泄到护士身上。特别是儿童输液室大多数患儿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对护士的要求也很高,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又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患儿本身的特点,有时难以到达家长的期望,从而产生不满情绪。

2.3.2 患者到院后,经过一系列程序,最后一站到输液室进行输液,在这过程中的产生任何的不满,往往会发泄到护士身上,引起纠纷。

2.3.3 患者对医院的工作不了解,自以为是,自认为掌握信息齐全,不遵医嘱护理,部分患者隐瞒病史,往往在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将产生的不满情绪转嫁到直接执行者护士身上。

3 管理措施

3.1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是保证合理安全的前提,我院护理部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制定护理安全培训计划,重点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教育护士依法行护〔3〕,强化责任,用法制来规范护理行为。同时成立护理安全领导和质控小组,定期检查讨论总结,切实做到把保证病人安全放在各项护理工作的首位。

3.2 严格查对制度的执行 病人到医院输液时必须携带门诊病例和输液单,任何护士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和随意更改输液单,如有疑问,必须查对清除后方可执行。

3.3 提高业务技能 在输液室最基础的一项技能就是静脉输液,在一定程度上,穿刺成功率影响着输液室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我院护理部具体做法是以老带新,加强训练,特别是儿童输液室安排一些年龄老的、技术过硬的、服务态度好的、具有一定威信护士承担主要穿刺任务,并且人员相对固定。

3.4 合理排班 根据季节,根据本地农村特点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排班时尽量新老搭配,对责任心不强者,做到多督促,常提醒,多沟通:对年老体弱者要重点观察和护理;对新上岗人员及情绪易波动的护士,护士长要严加管理,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

3.5 加强临床带教 对新入院的护士做到专人带教,责任到人,对入院3年的护士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培训,确保理论和技能的全面通过。

3.6 加强护士安全用药的教育与管理 加强药物的配伍禁忌,加强用药的管理,对于新药或未使用的药物在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其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以规范用药安全。

3.7 规范处理流程 将输液过程中常见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急救措施规范化、程序化,并不定期地对护士进行学习、演练、考核,确保人人过关,重要不良反应,做好每一例不良反应的保存、登记、上报工作,及时了解药物学习,保留每一种药物的使用说明书〔4〕。

儿童护理的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口腔治疗 患儿 系统护理 合作

口腔科是一个治疗性科室,儿童患者较多,治疗时需要患儿配合。而患儿由于某些原因常不愿意配合治疗,这就需要来引导,使其配合治疗。本文重点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口腔治疗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口腔初诊治疗患儿316例,男194例,女122例。年龄4~14岁,平均9.2±1.2岁。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地区、病情、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较性。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由医生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地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①术前护理:治疗前与患儿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如紧张或恐惧,进行安抚,削除其对治疗的恐惧感,同时请治疗合作的患儿现身说法,增强自信心。②术中护理:治疗过程中播放儿童歌曲,也可以形象地向患儿讲解治疗,如钻牙可以说是把黑牙齿洗成白牙齿;拔除牙髓说是消灭牙虫等。满足好奇心,消除顾虑,同时熟练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减轻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使医生的治疗能够更轻巧更快更好地完成。③术后护理:对患儿的表现进行赞扬,亲切的告诉患儿应注意的事项,并可向患儿讲述一些口腔预防保健小知识。

评价方法:根据患儿的合作程度,分为3种结果。①合作患儿:能完全独立配合治疗。②半合作患儿:能完成治疗,但需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使用开口器或限制身体。③不合作患儿:不能完成治疗。

统计学处理: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患儿的合作程度比较,见表1。

讨 论

儿童口腔医学是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为对象,应重视儿童的心理、生理解剖和组织等特点,不能简单的把儿童看成“小大人”或“大人的缩影”[1],因此,除应掌握此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和熟练地护理操作技术外,还需了解患儿的心理,取得患儿的信任和最大程度的配合,才能顺利地完成防治工作。

在口腔的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患儿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①合作型:多见于学龄期的儿童,能独立配合完成治疗;②紧张型:此类患儿性格柔弱、胆小,在治疗过程中要循循诱导,表现出虽哭但不抗拒和乱动;③恐吓型:多见于农村儿童,对于这类患儿,就要说一些吓唬人的话,把不治疗的后果说严重些,患儿还配合治疗,本文中将提到的这3种类型归为合作患儿;④强制型:即半合作患儿,多见于3~6岁小孩,往往处于娇生惯养的环境,就诊不配合,需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如限制身体并使用开口器;⑤骄横型:即不合作患儿,多为任性并较壮实的儿童,男孩较多极力抗拒医护人员的诊治,对于以此类患儿强制措施较难实施,为了避免误伤小孩,只有放弃治疗。

护理中应注意:①接待患儿时应亲切和蔼、耐心,尽可能用一些儿童喜欢的有亲切感和易理解的语言,让患儿消除紧张感,能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②诊疗环境应按儿童的特点来设计,可以摆放玩具、图书,张贴卡通画报等,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儿童歌曲或卡通片等,儿童的治疗台应单独完全隔开为好,以免患儿看见其他患儿治疗时的哭闹情景,而影响其配合治疗。③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更快更好地协助医生完成治疗,缩短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使患儿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在儿童口腔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成功率。

儿童护理的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问题;对策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别,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儿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患儿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护理工作十分重要[1-3]。但是由于医院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医疗水平的差异,许多医院在儿童优质护理方面的做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 儿科护理风险的因素

1.1患儿 由于儿童病情复杂多变,且容易反复,造成护理工作繁重,有时没有时间来及时、仔细的解答家属的问题,就会使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和误解;患儿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各项检查,尤其是带有创始性的检查时因为疼痛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儿因为年龄小、自身认知能力差、不能正确地诉说自己的症状,加上儿科病情变化快,以至于不能对病情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患儿的身心发展不健全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是儿科护理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

1.2患儿的家属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一旦生病,全家人都紧张。特别是当患儿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危险的时候,患儿家属往往会出现情绪失控的局面,对患儿的康复也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3医院本身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身的条件以及护理人员的因素。许多医院相关仪器和设备的配置等硬件资源还很薄弱,而这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患儿年龄小且重视度高,一旦出现失误,会引起矛盾纠纷。心理压力大导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操作时的水平。②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综合起来,主要是收到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影响。

2 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2.1医院方面

2.1.1许多医院由于物价收费低廉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施分级护理的护理人员不足,但是实施分级护理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对于临床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划价、催费、收费、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从而造成落实基础护理的时间减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较多、周转比较快的科室,护士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优质护理。

2.1.2由于条件的限制,导致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很难。突出表现就是实施抢救用品准备不全、医疗仪器发生故障未及时维修、新仪器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而耽误治疗,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病房管理。

2.1.3医院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不能保证护理工作地有序进行,护理质量也会深受影响。

2.2护理人员

2.2.1专业技能不足 儿科护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都很高。近几年医院发展十分迅速,由此招聘了许多新的护士,虽然接受了正规的教育。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实践技能。许多护理人员在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不能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2.2.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 责任感是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条件,护理人员每天面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担负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任务,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不遵循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害。

2.2.3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许多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

3 应对策略

3.1医院方面 医院应该专门组织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实行无情管理、友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主题讨论,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价值核心与精髓,是高品质护理服务之根本,激发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如护理人员不足或护理人员冗余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应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对每个护理人员分配合理的护理任务。护理人员要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全程管理,严格遵照护理流程进行操作,保障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

建立并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即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资历情况,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三个级别,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要求,严格落实本职护理工作。

3.2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如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在书写病历过程中,要符合认真规范的要求,明确突出重点内容,可合理适当的进行简化,这既能做到对患者的护理情况有据可查,又能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时间。

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防范医疗风险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地参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班、护患沟通技巧学习班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多学习一些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特点,掌握护理的原则和重点,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中熟练的处理与运用。对新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但要会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还应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尽量避免因为盲目操作给患儿带来痛苦或者损伤。

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儿科的患者都是特殊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增强要积极、细致、全面地为患儿及家长服务的意识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儿,才能在医疗服务的行为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张跃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当代医学,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