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随着新生儿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这些患儿能存活出院,但他们也是听力障碍的高危人群。听力障碍将影响他们的语言、认知、情感及社会交往的发育,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则可使该部分患儿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因此在NICU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11年7月~2012年6月应用TEOAE方法给入住NICU的1692例新生儿做听力筛查,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31例,女461例。其中早产儿318例,新生儿窒息及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94例,高胆红素血症548例,新生儿肺炎336例,新生儿小肠结肠炎157例,其他疾病39例。

1.2 方法 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手持式听力筛查仪,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进行听力筛查。地点设在无屏蔽的安静房间(环境噪音低于45dBA),在新手生儿处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下进行测试。测试前进行探头效准测验,刺激声为滴答声。由仪器自动设置参数判断:通过(PASS)或未通过(REFER)。通过即为TEOAE存在,未通过即为TEOAE缺失,但要求刺激声稳定率80%,伪迹率20%。测试时间在新生儿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第一次筛查。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后进行复筛。每一个婴儿均接受双耳检查,一耳未通过即结果为阳性。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筛查前干预措施 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听力筛查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他们的疑虑,取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由专人负责定期对听力筛查设备进行检修、校准及保养。每次测试前要注意检查设备正常与否,以防止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筛查结果失误。操作前应仔细核对患儿床号、姓名、性别,日龄(足月儿出生后满3d,早产儿出生后满15d),与医生一起评估患儿病情,待患儿病情稳定,并更换纸尿裤和喂奶后处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中。

1.3.2筛查时的干预措施 检查时患儿可取平卧位头略偏一侧或侧卧位,用消毒棉签蘸少许75%酒精清除新生儿外耳道内分泌物及脱屑。选取大小适合的耳塞,将耳塞轻轻放入外耳道,使其与外耳道形成密闭腔,并用一手固定探头。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时刻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变化。如果患儿肢体乱动或哭闹时就暂停检查,重新打包使小儿舒适,检查尿片是否需要更换;用手轻轻抚摩小儿头部、轻拍其身体或给予安抚奶嘴使其安静下来再检。检完一侧耳朵后取相反的检另一侧。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探头耳塞一用一消毒,操作前后及检查不同小儿之间应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1.3.3筛查后干预措施 注意有无耳塞留在患儿外耳道内,检查耳朵有无红肿,帮助小儿取舒适,继续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根据筛查结果分别进行健康教育。需让家长明白,并不是筛查通过的新生儿听力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仍然有晚发性听力损害的情况,同时还可能因为后天疾病(中耳炎等)或者噪音等引起的听力损害,因此,需定期对小儿听力进行监测。而针对筛查未能通过的小儿,应向家长解释相关情况,告知这结果可能是耳积液,耳道羊水、分泌物阻塞等中耳传音障碍及耳道阻塞造成,必须按时进行复查。出院时把筛查结果记录在出院病历上,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电话随防。

2 结果

1692例患儿中,未通过筛查者为187例,阳性率为11.1%;1个月后复筛163例,仍未通过筛查者为48例,阳性率29.4%;未复24例,未复筛率12.8%;未通过复筛者做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最后例确诊听力障碍11例。

3讨论

高危新生儿早指新生儿因本身有生理缺陷或病理改变,或因孕妇有高危因素而受到严重威胁的新生儿。由于高危新生儿病情复杂多变,所以必须在患儿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方能筛查。因此,筛查前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做好筛查前环境及仪器准备、维持新生儿良好的筛查状态也是听力筛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应重视家长听力筛查的健康教育,让家长认识到一旦孩子患有听力障碍若错过了听力言语康复的最佳时机,将造成终身遗憾[2]。本组资料中,初筛阳性者未返院复筛有24例,其中7例是出院后转上一级医院诊治;而另外17例是家住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听力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能按时复筛。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听力筛查的宣传教育,可进行多渠道的宣传,如广播电视、聋哑儿家长讲解亲身感受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自愿配合听力筛查,杜绝漏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让听力障碍儿童回归有声世界。

参考文献:

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2篇

1 一般处理原则

1.1增加营养 孕妇健康及营养状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如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往往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轻。伴有胎盘功能减退及胎儿宫内发良迟缓的孕妇应给予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铁、钙等。

1.2卧床休息 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一般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部大血管压迫,改善肾脏及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减少脐带受压。

2 妊娠高危因素包括

2.1社会因素及个人条件 如孕妇及丈夫无职业、收入低下、居住条件差、未婚或独居;孕妇年龄小于16岁,体重小于40公斤或大于80公斤;身高小于140厘米等。

2.2疾病因素

2.2.1产科病史 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早产、死产。

2.2.2各种疾病妊娠合并症 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等。

2.2.3产科情况 如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

2.2.4孕妇本人恶习 大量吸烟、饮酒。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给孕妇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避免一些不良的刺激。开导孕妇心情放松,精神保持自然。鼓励和指导家人多支持的相伴,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配合医生,有信心顺利完成分娩的决心。

3.2一般护理 增强营养,保证胎儿正常需要。如对功能减退、胎儿育不良迟缓孕妇应给予高蛋白、高能量、补充维生素、铁、钙及多种氨基酸;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则应控制饮食;对于妊高症要注意休息充足,增加补钙和新鲜蔬菜及维生素的摄入。应左侧卧位。

3.3病情观察 对高危孕妇做好记录。观察一般情况,如孕妇的心率、脉搏、血压、活动耐受力、有无阴道流血高血压、水肿、心力衰竭、腹痛、胎儿缺氧等症状和体征,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处理经过。

3.4健康指导 对不同的高危因素的孕妇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和相应的健康指导。筛查高危孕妇,建立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职能。保健人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危孕妇,对高危孕应实行专案管理、监护追踪、随访上门检查保健服务,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病残儿出生率死亡有着重要的意义。

4 预防

4.1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双方健康良好的状态下受孕。

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分娩的新生儿10900例,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0例,其中男300例,女200例,男女比例1.5:1,黄疸发生率4.6%。早产儿250例,足月儿200例,过期产儿5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第2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①出生后24 h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 μ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 μmol/L,早产儿>225 μmol/L[1]。500例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入院即抽取患儿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并逐步进行病因学检查,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超敏CRP、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血培养、血清学抗体检查(ABO溶血、Rh溶血)、G-6-PD测定,优生优育五项、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头颅CT或MRI、听力筛查等检查。

1.3 分析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的关系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和过期儿(P

2.3 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诸因素的关系,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重、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使用催产素、母乳喂养不足诸因素关系非常密切。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这与早产儿肝酶发育不全有关[2] ;围产因素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时缺氧等影响肝酶对二磷酸尿核甙葡萄糖醛酰的形成,使胆红素的代谢发生障碍;母乳分泌不足,开奶延迟,母乳喂养方法不当使新生儿低血糖、酸中毒,这些均影响肝酶对胆红素的代谢;新生儿早期感染,使肝细胞受损,体内酶活力下降,同时加重红细胞的破坏。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因可查。因此,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病因与规律,以便临床观察过程中,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3.1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分娩的新生儿10900例,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0例,黄疸发生率为4.6%,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资料显示,非感染因素占首位,非感染因素中以围产因素致高胆为主。围产因素主要包括病理分娩,围产缺氧、药物影响,高危妊娠及高危儿等。高危妊娠、早产、窒息等可减低肝酶的活力和影响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使用催产素可引起胎儿血液低渗状态,导致红细胞破坏,胆红素生成增多。

3.1 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期及产程监护 对孕早期积极做好卫生宣教,使孕妇主动参加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预防早产,指导孕妇掌握自我保健方法,对高危孕妇做好产程监护,减少难产的发生。

3.2 如何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影响新生儿黄疸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围产因素。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黄疸出现早,因此①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②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固然重要,预防也更为必要;③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及产后感染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3.3 不滥用催产素,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与新生儿高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随催产素剂量增加而增加,本组资料也表明这一点,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应掌握使用指征,合理使用催产素,尽量减少使用剂量。

3.5 护士与孕产妇、新生儿接触机会多,往往最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提供咨询及健康指导,对减少有害因素,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致残率有很大意义。现代的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掌握新生儿疾病的预防知识,熟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有关因素,并能运用护理程序迅速地对高危孕妇、新生儿做出评估、判断,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才能保证母子安全、健康、减少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 产伤性 ; 锁骨 ; 骨折

【中图分类号】R722.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43-01优生优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更是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历年来产科质量一直长抓不懈。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的开展及助产技术的提高,各类新生儿锁骨骨折却时有发生,已成为现产科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新生儿锁骨症状、体征常不明显,临床常被忽视,大多数骨折愈合良好,但个别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引起重视。现对我科的18例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其产科因素和防治措施。

1临床资料

2009.2―2010.10 总产妇为3850例,年龄20―38岁,孕周33―42周,顺产2150例,剖宫产1690例,肩难产6例,产钳1例,臀位分娩3例,总发生锁骨骨折18例。其中顺产14例,剖宫产2例,肩难产2例。

2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由专业医师管理,出生24小时内和出院时常规全身查体并结合骨折表现:患儿有不明原因的哭闹,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查体患侧锁骨局部肿胀、淤血,皮肤较健侧饱满,锁骨形态线条不清或不连贯,有骨擦感,拥抱反射消失,可疑者进一步x线检查。

3结果

3.1骨折与分娩情况,立表如下:自然分娩剖宫产肩难产产钳助娩臀位分娩例数21501690613骨折例数142200骨折发生0.6%0.12%33%0%0%

3.2新生儿出生体重与骨折的关系:本组发生锁骨骨折的新生儿仅一例为3100克,余均≥3500克,高出生体重骨折占骨折总数的93%。385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3500克的人数为1250例,骨折占其15%。

3.3骨折的诊断经过:16例在住院期间诊断,其中13例为产后24小时内查体诊断,3例在住院时查体诊断,2例在产后42天检查时发现,本组骨折中有一例伴臂从神经损伤并有严重后遗症。

4讨论

4.1骨折的发生率:本组骨折的发生率为0.49%,与10年前相比〔0.15%〕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可能与专业医师仔细查体,技术水平提升诊断率增高有关,也可能与经济水平提升营养充分巨大儿增多有关。

4.2骨折的高危因素及预防:骨折与锁骨特有的解剖特点有关,锁骨有2个生理弯曲,内半段向前突外半段向后凸,略呈“S”状,内2/3较粗,中外1/3较细,故此处易发生锁骨骨折。

骨折的发生很难预料,巨大儿、肩难产、产程异常是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尤其是高出生体重,应此应正确估计产道与胎儿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及早行剖宫 。重视对难产的处理:调节有效宫缩,手法转胎儿的同时,要掌握胎儿的娩出时机,不要盲目吸羊水,羊水吸尽后宫腔压力减小,促进子宫收缩,切口缩小,不利于胎儿娩出。

顺产时熟练掌握分娩机制,不断提高助产技术,在胎儿通过骨盆时应避免过度压前肩抬后肩,以免胎肩受母体耻骨联合压迫造成骨折。总之医护人员在产程的任何环节都要加强责任心,防止各类医疗争议的产生。

4.3骨折的处理 :骨折一般确诊后无须特殊处理,应注意哺乳姿势和,采用环抱势或健侧卧位哺乳,洗澡护理时尽可能减少肢体的活动,不须局部固定,做好随访。少数文献报道可用绷带在上臂与胸部包扎固定“8”字固定,7-10天拆除。参考文献

[1]林晓玲.张方林.李红.倪羽华 产伤性锁骨骨折22例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08.第14卷第3期

[2]梁少霞.潘秀英. 15例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的原因与护理措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06.第21期

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因;死亡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93-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准确掌握近10年来马场坪办事处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找出主要死亡原因,以便今后采取相应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改善儿童生存状况,本文对2002――2012年马场坪办事处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2001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整个办事处的活产数、5岁以儿童死亡登记卡、儿童死亡调查报告、死亡报告卡统一使用《儿童死亡报告卡》。统计范围为在辖区居住,母亲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详,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g以上)娩出后有四项生命指标(呼吸、心跳、脐动脉搏动、明确的随意肌收缩)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12方法对本辖区所有的活产儿、围产儿、小儿死亡个案进行审核,有疑问的个案进行调查核实并更正。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活产儿、围产儿、小儿死亡漏报调查,及时补漏和进行质控。儿童死因诊断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

1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2――2012年马场坪办事处活产总数410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57例(死亡率为1387‰),其中婴儿死亡47例(死亡率为1144‰);1-4岁儿童死亡9例(死亡率243‰)。在死亡婴儿中,23例为新生儿(死亡率为559‰),这其中19例死于新生儿早期(死亡率为365‰),见表1。

22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构成在57例死亡构成中,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631%,新生儿死亡占4035%,婴儿死亡占8245%,1-4岁儿童死亡占1754%,见表1。

23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2002――2012年马场坪办事处57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排列如下:出生窒息9例,占1578%;肺炎(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8例,占1403%;营养不良7例,占1228%;意外死亡(意外窒息、车祸、溺水)7例,占1228%;先天性心脏病6例,占1052%;新生儿颅内出血5例,占877%;早产和低体重4例,占701%;诊断不明3例,占526%;腹泻2例,占350%;手足口病1例,占175%;肺出血1例,占175%;新生儿硬肿症1例,占192%;神经管畸形1例,占175%;癫痫1例,占17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占175%。

24死亡地点10年来,死亡在医院30例,占5263%;死在家中及就诊途中27例,占4736%。

3讨论

3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以上数据可见10年来马场坪办事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未呈逐年下降趋势,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存在个别年份“回升”波动现象。从2005年开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灭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实行住院分娩补助等优惠政策,我辖区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未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我办事处地处福泉南市区,是典型的工业型乡镇,辖区内有瓮福(集团)公司、国电福泉电厂等重点大企业,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推进,人口流动大(人口流向由农村向城镇集中),大量外乡镇到本辖区暂住,流动人口中的中低收入者比较大,中低文化层次的比例大,对儿童保健意识低,对儿童保健服务主动参与性和自觉性方面比较弱[1]。因此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普及婴幼儿童护理等知识,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以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及婴儿因营养不良、肺炎、意外等导致的死亡。

32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我辖区10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死亡占8245%,新生儿死亡占4035%,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631%,从10年病因死亡变化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因营养不良导致的死亡得到一定的改善,而死亡的原因转为新生儿各种疾病如:出生窒息。提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与高危妊娠、分娩方式和产科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必须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和产科质量,定期产前检查,做好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筛选、管理和随访工作。积极预防和纠正孕期并发症,减少高危儿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减少高危新生儿死亡。针对我辖区育龄妇女对孕期保健和产前筛查的不了解,对育龄妇女做好健康教育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今后在每位孕妇建卡时都向其面对面的作孕期营养、保健等相关知识,提高孕妇自我保健的意识。对高危孕妇规范化管理,减少高危儿的发生,同时提高辖区基层妇幼人员专业技能,提高对新生儿访视质量,增加高危儿访视次数,及早发现新生儿疾病,及早治疗。最大限度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发生。

33预防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马场坪办事处54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意外窒息、车祸、溺水)7例,占1228%,说明儿童意外死亡同样是目前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影响[3]。相对而言,意外死亡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特别是因护理不当导致的窒息和溺水导致的死亡。我辖区溺水死亡都是农村散局儿童,因村里有小水塘,幼儿缺乏识别危险环境的能力,在无大人陪同的情况与同伴到水塘边导致。护理不当导致的窒息死亡是年轻父母对婴儿护理知识的缺乏。从死因分析显示家长对危险因素重视不够,防护意识差,提示儿童保健还应加强对父母有关窒息防范、正确喂养、日常护理、窒息紧急处理等指导培训。保护儿童的健康仅靠卫生机构的宣教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规范农村水池的建设,强化健康安全教育,多部门配合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儿童家长应提高对儿童意外死亡的预见性,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改变不良行为方式,加大对儿童的保护和生活方面的监护,强化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强化儿童喂养及护理的指导,杜绝意外窒息的发生。

34死因顺位本研究10年来死因变化由5年前营养不良为主要死因转变为新生儿疾病死亡为主,儿童保健工作也面临新的考验,死因的转变决定今后工作重心的改变,在今后的儿保工作得从孕期开始抓,加强围生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管理,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做好产前、产时的胎心监护,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和时间,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减少出生窒息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是降低出生窒息的重要措施。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促进辖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

35我辖区的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不容乐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儿童保健队伍的薄弱,从2002年来辖区村级的妇幼保健医生一直承担辖区的医疗、预防接种、疫情等多种工作,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特别是周边乡镇人口涌入)导致每年服务保健的人数增多。而儿童医生的配置一直没有增加,这导致围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工作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加强妇幼保健三级网底建设,在人员、经费、体制上给予保障,从而提高围产期的保健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疾病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窒息、肺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的死亡率。从而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华,吴娟娟启东市2003――2006年婴儿死亡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