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契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课堂实施,而课堂实施的最好体现就是课堂教学,所以只有不断更新我们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课堂上的组织者、主导者以及设计者,出发目的就是为学生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采用合理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尽量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出来的,教师绝不加以暗示,学生能经过探析出来的,教师也绝不代劳,从而让学生能养成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好习惯,同时学生要根据自身掌握知识情况,解决学习中力所能及的问题,能让他们对自己多一点信心,多一点成功的感觉。
二、让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它体现的就是一种基础性和普及性,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够切实做到能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育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他自己独有的才华和能力,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的给出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当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不要让学生的自信心在一次次的困难中被消磨掉。
三、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者是学习对象,产生的一种想要对它进行认识和探索的想法,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时,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所以我们经常说学习兴趣,它是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成功彼岸的领路人。
(1)以情节激发兴趣。由于初中生具有喜欢新鲜感、好奇心强,但是学习的自觉性和注意力的持久性都比较不稳定等等特点,为了能在课堂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到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推进教学的进度。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的时候,我就这样向学生提问:节假日时,商场都会做一些促销活动,当遇到全场打八八折或者是满100元立返现金20元的情况,要怎样去选择才是最经济最实惠的。由于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情景,所以学生就能认真主动的去思考,然后积极踊跃的进行回答,这样学习氛围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2)以鼓励话语激发兴趣。在新课标里明确的指出了,教师给与学生的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的进步之处,以及发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潜能,让他能建立起自信心。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尽可能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罚的方式。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有所进步,特别是对于那些数学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一点关心和鼓励,让他们树立起“只要我努力,那我也一定能行”的信念。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功感”,促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着眼于传授知识,还必须要通过数学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将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具体而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1)在教学中设计思维情景。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其实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和到最后解决问题的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设置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欲望,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般都是在遇到问题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引发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要细心的对思维过程进行设计,创设一种思维的情境,让学生能从中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采用合理教学方式构建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它是一种不依照常规的、努力寻求变异的、从多个方面找寻答案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核心,无论是哪一个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完整过程,都是要经过由集中到发散,然后再集中、再发散这样多次循环以后才能完成,在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忽略对其中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并且发散性思维还具有思路广阔、善于分解重组和多种方法间的变通,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造就一代敢于创新的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样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是对典型的例题进行解题训练,特别是像一个例题有多种的解题方法,以及举一反三的例题训练等,在让学生掌握和深化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只要我们能仔细的研究新课改的内容,不断的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时常关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要想实现让初中数学的教学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就并不是什么难事。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效果;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70-01
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课改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对课改的误解,比如简单地让学生动起来;舍教学质量而取课改;把示范课、观摩课理解为课改;认为课改就是应景等,本文试就此加以分析,并指出课改与传统教学在认识上的区别,指出新课改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力求廓清认识,促进教改的进一步深化。
首先谈谈对新课程的几种误解:
误解之一: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改目标的二十个字“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运用・拓展、发现・创新”,无一不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制定的。课改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发挥潜力与创造力,这样才会免得前瞻而后顾,可是有的教师把这种放开当成了大撒把,只要学生喜欢的,就是教师追求的。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回想起来收效甚微,这无疑是对课改的一种误解。
误解之二:课改就是示范课、观摩课的样子。课改中,很多组织者和推动者用心良苦,策划了很多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这些课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方向,引导了课改。这么做是要为新课改树立标杆,让广大教师有例可循,起到切磋交流的作用。可是部分教师由于对课改理解不到位,或者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于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把别人的所谓模式搬到自己的教学中,然而,除了那么一节或几节课,其它的课又不知道怎么上了。这种不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盲目跟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不是课改,而是歪曲课改。真正地推动课改,需要不断研究,学习走在课改前沿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误解之三:课改就是应景,必要时就改,平时该怎么上还怎么上。有些教师为了迎接检查,花很长时间做准备才上那么一节两节课改课,平时教学又回到了老样子。这么做虽然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然而还是误解了课改。如果这样来进行课改,我们可以想见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
误解之四:课改与成绩不能兼得,舍成绩而取课改。部分教师在课改时,只求迎合课改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放弃了成绩的提高。课改需要改革对教学的评价,但并不是说不要成绩了,而是要避免单一粗放的教学评价,以一种更为科学全面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成绩。
以上谈了在课改中出现的一些误区。那么,课改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回到根本的问题,就是课改究竟要改什么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不改什么?要改什么?不改的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要改的是不当的能力训练方法与形式;不改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要改的是提升的方法与途径;不改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要改的是对这些文化的认识与鉴别。于是困惑: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原本趣味盎然的语文课为什么会成这样了呢?新课程改革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改革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高考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选拔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优秀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它的选拔方式单一粗放的弊端也逐渐为大众所诟病。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评价模式,以一种更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模式选拔人才、指导教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学习过程记录”、“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过程他人评价”、“学习过程教师评价”诸如此类评价综合了多方面因素,以一种更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模式来指导教学,有利于发挥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走出原有评价模式的困境,还语文以本来面目,还活力于课堂。
其次,改变教师的教。
1.倡导教学设计。传统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的成功之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亟须纠正的地方,比如相当一部分语文课堂的“少、慢、差、费”现象。语文学科有其基础性和工具性,涉及的学科知识也比较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堂就可以天马行空,不讲严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设计,即教师在对大纲、课标、教材、学情等方面认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节课的教学预设来。这种方式的提出,就是力求规避传统教学死的知识的传授,不管学生的学习反应,教师只管这么教下去的弊端。教学设计考虑了教师的教,也考虑到学生的学,是一种基于现实课堂的理性设计,是新课改的创举。
2.强调激趣促学。教学的完成,有赖于多方面因素,其中教师有效地激发兴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这种积极性,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损伤甚至戕害。这种说法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实际上我们在当学生时或者在教学生时都会感到某篇课文读起来很有意思,可是一讲起来就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教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学,违反了教学规律,损伤了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中学语文的快乐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体验,这是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效率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所以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快乐教学”的方式,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中学教育活动中,学校过分强调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目标,而不太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和情感素质的培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文的教育功能,加上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提倡和鼓励快乐教学法的应用,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切实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学资料中的快乐因素,立足于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都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快乐体验。
二、丰富语文快乐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要想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展现、演绎语文教材中的快乐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外,还要丰富自身快乐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营造出快乐的语文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快乐学习的技能,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积极探究,获取快乐体验,进而激发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快乐体验,可以在教室后面建立“阅读超市”,分别设立人物专柜、社会专柜、景物专柜、课件专柜、报纸专柜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并定期开展快乐语文欣赏课、快乐学习方法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和谐、快乐、团结的氛围下实现共同进步。
三、营造快乐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无疑是决定学生学习体验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每一位成功的语文老师,都会认真地对待每个语文学习个体的学习需求,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鉴于此,中学语文的快乐教学,需要语文教师积极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角色”,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雨巷》这首诗歌时,教学的观念是要学生走进作者戴望舒的感情世界,所以教师可以搜集有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配上背景音乐,帮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情,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留给学生更多互动探求与快乐学习的空间
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语文教师留给学生更多互动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空间,这不仅是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赢得快乐学习机会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充分顾及到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龄特征以及语文学习的情感需求,留给学生更多互动探求与快乐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个人情感,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度,进而获取更加丰富的快乐学习体验。
五、创新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学生通常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而且通常以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为主,对学生的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大大影响了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热情。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语文快乐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快乐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语文情感和人文素质的发展,增加过程评价的比重以及学生自主评价的比重。例如,在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就作文写作情况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自己寻找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减少教师的单向灌输和批判指正,这样更有助于语文快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语文快乐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快乐体验,促进中学语文快乐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蔡清荣.构建快乐课堂,享受语文学习乐趣[J].中学语文,2012,(08).
[2]赵新卫.学海无涯“乐”作舟——给中学语文教学输入“愉悦剂”[J].科技资讯,2012,(24)
[3]沈月军.转变思想 更新理念 迎接挑战——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教学[J].科学大众,2009,(08)
一、 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一)“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书声琅琅,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吗?比如学生思考问题时就适合让学生默读和浏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二)“你学懂了什么”
一课结束,老师问:“你学懂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只做简单的评价,不深究。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和引导。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问题。
(三)“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写景、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是否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呢?
(四)“你真棒”
现在教师把批评学生认为是一种教学失误,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却是“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等似是而非的答案,这样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一)“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让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时候,甚至学生对阅读文本还很陌生,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问题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不去组织学生学习,而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确实担当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二)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活动的展开、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题小题必合作。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时;二是遇到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总之,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必要、有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关键词】英语课改 分层教育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是社会上各大院校中快速发展的佼佼者,每年为招聘市场输送的新鲜血液相对于总人数而言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想要更好完善社会上的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能力,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改革。本文就英语教学的新旧理念对比,以及总结职业院校教育现状、新型英语教学课堂等方面作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帮助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做出更完善的发展措施。
一、目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环境与问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弱
细数我国教育界的各大院校,职业院校所占的比例数目依然不容小觑。我国高考每年划分出来的学生由高到低,按照龙摆尾的形式被分配到各个院校。对于名落孙山的一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家长的一些老旧理念、爱面子的想法,都希望孩子去一个低等大学而不是职业院校念书,所以职业院校招生存在一定的压力。受教育程度高一点的学生更愿意选择三本院校,而不是职业院校,这也导致职业院校整体学生学习水平底,英语能力不强,甚至英语基础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也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增加了很多不得不顾虑的因素。
职业院校是为了培养社会上需求的、能够促进经济生产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收纳技能突出而不擅长学术研究的学生而开办的院校,其宗旨也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技术人员。但现实中职业院校往往仅将目光停留在表面的职业技术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这与职业院校的教育宗旨也十分不相符合。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人员应当重视起英语教学,将师生对原本与专业知识同等重要的英语课的认识理念提升上去,在英语教学改革上投入大量精力,而不仅仅只是关注职业院校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率问题。
(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落后与其进步空间
职业院校相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更加侧重社会技能培养,而英语教学便渐渐落后与高等院校相比差之甚远。针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就不适合采用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职业院校学生英语能力的参差不齐也是设置改革方案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按照职业院校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按照书本知识教授英语中基础的单词和语法等,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而对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也是效率极低,白白浪费时间。另外一方面,针对于职业院校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如果能将英语结合专业来学习,使学生能在今后走向社会时将英语从书本知识转变为实用技能,也是极好的。
二、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使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得到提高
(一)以分层教育为基础
很明显,学生之间具有不同的差异,体现在其思考及做法方面有很大不同,而根据这样的特点,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划分层次,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所吸纳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在自己本身的基础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如果采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自己想学的,也很难照顾到每个人,会将英语教学放到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在这种时候,只能将学生划分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所谓的分级教学、分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力量,自成空间。这样不但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还让他们找到自我,了解自我,达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有效学习方式。不但能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和他们竞争的都是同层次的学生,便于调动起来他们的积极性。
(二)如何实现分级教学
1、以分级为理念进行分班。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上,打乱学生层次、混合分班一直以来是所有学校的做法,这是所谓的行政班。而作为新课改下的分级教学理念,打破这种原有的模式,在开学初进行考试,即所谓的分级考试,把考试的成绩结果作为分班的一个依据,而另一个依据则是学生入学时的笔试成绩,综合两者进行分班,设立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班级,并且,在人数的分配上也要下一些功夫,比如在甲班和丙班种的人数可以少一些,各占五分之一就好。在甲班中,学生以基础好、知识掌握扎实为自身优点,不但语言能力掌握得好,可以进行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学的也比其他人快,对他们的教育就不能停留在基础知识教学上,需要做的是对他们进行提高训练,优上加优。再说丙班,这类班级里的学生,需要的是基础教育,因为没有良好坚实的基础,何论语言交流?何论顺利交谈?所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导,让他们能把英语所需要的东西掌握的牢靠,才能进步。而所谓的乙班,是介于甲和丙之间的班级,也可以称之为普通班。这种班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简单地进行语言运用,因此在教学上只需循序渐进,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提高训练,逐步提升各项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另外,为了今后更高层次的发展,适应新时代的系统教育,必要时还要进行一定量的四、六级训练。
2、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不同的,因此也要设置不同的课程,例如在基础更好的甲班中就可以开设选修课程,能者多劳,尽全力提升自己,另外还可以开设实践课程,在实际中提升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更能增进职业院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为毕业之后的出路提供一份保障。而在丙班中,设置基础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从扎实基础做起,逐渐成为英语能手。
3、灌输升降级理念。作为甲班中的学生,在不努力或者毫无提高的时候,降级到乙班进行学习,同样的,丙班中的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将自己的能力完完全全的展示出来,那么将进入乙班,未来在自己的努力下进入甲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样明显的升降级制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上进精神。在毫无歧视的方法下,合理调配,合理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