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基础知识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输电线路工程;培养模式;质量保障
作者简介:王彦海(1980-),男,河南漯河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讲师;李咸善(1964-),男,湖北安陆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J2011007)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41-02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电网建设迅猛发展,特高压输电线路在条数上和里程上都快速持续增加,因此对输电线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在此背景下,三峡大学前身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分别于1990年设置了输电线路工程全日制专科专业,1996年设置输电线路工程全日制本科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1]
目前,输电线路技术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如线路走廊越来越紧缺,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气象条件越来越恶化,线路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等,对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在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方面的知识要求和实践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以提高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电力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2-4]提出卓越输电线路工程师培养模式。
一、卓越输电线路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1.指导思想
把握当前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进一步强化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面向未来、高素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输电线路工程师。
2.总体思路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创建符合中国工程教育模式的输电线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和企业的密切合作,采取“3+1”模式,即4年8学期的校企联合培养,按照“重品德、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实践”的基本思路,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电力企业发展需要的卓越输电线路工程师。
3.校内培养模式的构建
成立卓越输电线路工程师培养实验班,以培养未来行业领军人物为目标,每年从全校新生中按入学测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择优选拔部分学生编入实验班,实行单独管理,小班教学。
输电线路工程本科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对人文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培养阶段,根据电力行业对输电线路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输电线路工程所有课程均按模块化设置,分为通识必修课程模块、通识选修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与实践课程模块五个模块,见图1。通识必修课程模块包括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和计算机类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模块包括国外文化类、历史文化类、文学艺术类、道德理性类、沟通与领导类和经济类六类选修课程,要求本科学生在这六类课程里面各选修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知识讲座;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个性化课程和跨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模块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优先选用成熟的英文版本,并施行双语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写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宜施行基于工程项目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实例的讨论与任课教师互动沟通,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全过程。部分专业课程之间,邀请企业工程师开设课程衔接讲座,解决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联系,以及教学内容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问题。课程以考核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主,采取大作业、研究报告或文献综述报告的形式。
4.校外培养模式的构建
校外培养是指在与输电线路工程相关的企业有供电公司、电力设计院和送变电公司开展企业实践教学,4年期间累计1年在企业实践和做毕业设计。校外培养模式采取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践分阶段交替进行的方式,共设置企业实践1、企业实践2和企业实践3,三个阶段,见图2。
企业实践1设置在第2学期后期,时间为4周。这一阶段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电力企业文化、电力法律法规和输电线路基础知识等,由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者指导,目的是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对电力企业工作程序和方法、未来从事的职业、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有一定了解。
一、课程体系的优化
1.实现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充分发挥理论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也与之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实验体系工程实践和综合训练等。材料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实验,对科学技术原理进行验证和体会,也可以通过材料性能及制备实验,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综合实践,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提供训练。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而发展的。”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构建切实可行的工程教育体系。对于材料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使其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和强化;通过金工实习和认识实习,使其对工程系统和要素有所实践和了解;通过专业综合训练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其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此外,还要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构建切实可行的工程教育体系。
3.增设选修课,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高校应该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对于材料类专业学生,可以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经济管理类”“文史哲与艺术类”等两类课程;在学科基础课中开设“材料与环境”;在专业课中开设“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发展史”。这样可以使学生根据其兴趣面,自主选择相关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反映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从而达到拓宽专业知识面的目的。
4.改革重点课程的课堂教学。材料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概论、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固体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重点对“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概论”“金属热处理原理”等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进行大幅度优化与整合。课程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知识模块和例题、习题。在教学手段上,主干课程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方法中,双语教学、互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应得以使用与推广,变被动学习、传统学习为主动学习、创新学习,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
掌握深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要切实抓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材料类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中,强调材料科学的共性基础,注重材料的制备、材料的表征、材料的性能、材料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基础,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密切跟踪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把材料学科基础知识作为重要的理论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从学科式课程向整合式课程转变,专业课程从中心地位向载体地位转变,课程内容从以学科发展为中心向以培养学生为中心转变,同时对参与学科科技活动、开展科学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三、实验与工程实践体系的改革创新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地展开科研活动的能力和素质。对于材料类专业学生,结合新型的系列化、模块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现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设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实验,主要在材料的组成、制备、性能和结构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此外,选拔部分三年级本科生开展“创新杯”活动,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改变传统的老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精心设计出与课程相关的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工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建设实验室的标准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基础性,从而达到基础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形成专业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的衔接。所有实验室及其设备对全校师生开放,实验设备不仅要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还要面向科研的需要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设备的服务内容主要有学生创新课题、自选科研课题、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实验、教师科研实验以及对外分析测试及实验。探索新专业实验室的管理运作模式,对实验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对实验耗材进行科学控制,即对该专业整个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在专业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实现实验室本身的高效良性运作。
4.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工程教育环境。在抓好本校实习、实训中心建设基础上,加强同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等企业的校企合作,把他们作为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提供良好条件。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根据行业对材料类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规律,将教学、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将最新的工程、技术进展和需求引入教学课堂,强化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大力充实基础知识,更新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精简传统知识,减少基础理论课教学的重复内容;重视实验技能训练,改进实验课教学内容,重点体现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实用性,在学时上采取压缩、合并性质实验,增加合成制备实验;淡化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本学科课程教学。另外,有针对性的开展各层次的知识讲座,例如:定期举办“材料科学进展”讲座或专题报告,介绍材料科学的最新动态。建立素质教育基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较早地介入专业实验室、介入教师的科研活动、接触学科的前沿课题、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将基本知识体系讲深讲透,并积极启发思维,增加讨论。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地安排课内外学时比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安排部分内容自学、阅读一些必要的参考书、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探索未知。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单一是制约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教学手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学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法发展,实现开放性教学的需要。现代的可视化和多媒体技术对材料科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直观的手段,教师根据本专业的专业特色,通过收集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已在材料类专业的教学中使用和推广。
六、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所以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首先,学校应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强化教师在创新教育上的积极表现,加强对教师创新教育理论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各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与其进行经验交流,或邀请专家莅临指导,使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其次,对教师的创新教育进行一定的激励,对其创新成果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再次,学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向社会公开招聘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工作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评估,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机电维修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大家借鉴!
机电维修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基本思路
(一)加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二字方针的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员工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员工端正思想,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思想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并积极贯彻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二)将安全教育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中,加强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因为生产与安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哪里有生产,哪里就需要进行安全教育。
(三)开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用,尽量采用符合人的认识特点的、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方式。针对我矿的具体情况,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培训:由矿领导、安全技术人员、聘请专家等对全矿机电员工进行知识培训。
2.安全宣传。主要有:安全宣传横幅、标语、标志、安全宣传栏等。
3.现场实操。主要有:安全操作方法演示、触电急救方法演示等。
4.专题讲课。主要有:安全知识讲座等。
(四)严格执行先培训,先取证,后上岗制度,学习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和严禁事项,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操作岗位,考核情况要记录在案,预计14年全年机电系统所有岗位职工业务技能及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36学时。
二、主要的培训内容
(一)培训人员范围:
机电系统所有岗位职工:包括机电科所有人员及各区队机电队长、机电班长等,主要涉及井下电钳工、绞车操作工、输送机操作工、乳化泵司机、信号工、高压配电工等。
(二)培训方式:
为真正使职工掌握知识,熟悉操作,提高技能,本计划原则上采用授课培训教育方式。
(三)培训地点: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安排。
(四)培训要求:
1.凡参加培训学员必须遵守培训制度,按时上课,认真做好笔记,不迟到、早退、旷课,如有特殊情况者需提前与机电科长说明情况。
2.学习结束时,要统一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班,每人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一次还未合格者将给予一定的处罚及停工学习,直到合格为止。
3.如若上班时间确实紧忙时,由矿培训办批准后,可自行按学习资料进行学习,按考试时间参加考试。
(五)奖惩办法
1.学员必须参加理论课学习。
2.无故旷课给予罚款20元/天,迟到、早退给予罚款10元/次,另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主管队长给予一定的处罚。
总之,奖罚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掌握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知识,提高我矿机电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机电维修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总则。
为加快机电系统安全、快捷、高效运行,提高设备运行率、减少损失、增大设备使用年限,提高设备重复利用率,提高机电人员安全操作水平,加强机电完好标准,加大设备检修规范,为实现安全本质性矿井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行管理计划。
1、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现代企业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现代煤矿已经有过去的手镐落煤采煤工艺改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和综合机械连续采煤工艺,煤矿机电工人在以后煤矿生产中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加强机电职工归属感,责任感是机电系统重中之中,通过聘用机电技师工作。机电职工月度评先工作,机电职工内部比武提高机电职工责任感。通过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操作技能,通过对机电职工节能改造工作的表扬和奖励,对机电职工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认可,提高机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加强设备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若利其器,首当顺其治”讲的是企业要保持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功效,必须要实施秀的管理。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创新让设备管理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推进器。计划对机电进一步设备维护标准,计划出台机电设备完好标准、机电设备检修规范,机电设备硐室质量达标。
3、加强技术管理。
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加强采面掘进供电先设计后施工,在验收的程序。加强运输技术管理工作,加强运输系统的先设计,后施工,运输维护质量。
4、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
对机电硐室机电质量标准化,实现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锅炉房、通风机房、空压机房、水泵房、以及机电系统质量标准化、运输系统质量标准化。
三、计划实施目标。
1、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提高机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归属感。
2、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杜绝井下机电设备失爆现象,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
3、加强机电技术管理提高机电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机电工程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机电设备抗矿井灾害的能力。
4、通过机电质量标准化的而建设,为实现矿井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小河一矿实现“五优”矿井打下夯实基础,为实现安全本质性矿井实现。
四、总则。
1、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是煤炭生产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它牵扯和影响到煤炭生产的多个环节,直接影响矿井生产安全和任务的完成。矿井机电设备种类多,线长面广,移动性大,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且责任重大;矿井机电工作技术性强、业务范围广,全面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是矿井生产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首要保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领导是搞好矿井机电工作的基本保证。
2、本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矿井机电设备检修标准》以及集团公司有关矿井机电管理的文件、规定等相关条文。
3、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生产矿井机电管理以及机电部门所管理的大型固定设备、采掘移动设备、井上下供电系统等。主要包括:
(1)大型固定设备(包括矿井主提升机、主扇风机、主空压机、主排水泵、锅炉等设备及附属设施、系统和控制等。)
(2)矿井主要变供电设备(包括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供电系统线路、附属防护装置、控制装置和设备等)。
(3)井下变供电设备(包括矿用防爆变压器、防爆高低压开关、磁力起动器、防爆电动机、小型电气设备、矿用电力电缆等设备和线路及其保护、控制装置等)。
(4)矿井采掘移动机电设备和照明、通信、监测等设备设施。
五、矿井机电管理机构设置及责任。
1、各矿井必须建立矿、区(科)、班、组四级“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范围和管理责任。
2、各生产矿井设机电矿长主管机电运输工作,负责矿井机电运输管理及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为:
(1)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矿井机电运输的全面管理工作。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决议,善于结合本矿实际作好矿井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并针对本矿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执行细则,督促贯彻执行。每年组织修订完善一次各种管理制度及细则。
(2)落实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抓好全矿机电运输系统和设备的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行工作,认真抓好机电运输系统的预防性定期检查、检测和检修工作,确保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定期主持召开矿井机电运输专业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机电运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制订全矿的年度机电运输工作计划及设备检修计划并上报;还要组织制定好月度实施计划,对实施情况负责。
(4)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机电科编制全矿机电设备的购置,大修计划;组织设备的平衡,调拨,改造、报废及设备维修工作;按上级有关要求组织好设备安装及改造的竣工验收工作。
(5)对上级有关规定、指示、决议和文件的贯彻情况要留有记录;对矿上报的有关机电运输材料要核实、签字并负责。
3、设机电副总工程师协助机电矿长管理机电运输工作。主要职责为:
(1)在机电矿长和矿总工程师领导下,协助机电矿长管理全矿的机电运输工作,重点抓好机电运输技术管理和质量达标工作。主管机电矿长不在时,履行其职责。
(2)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技术政策,落实上级有关机电运输规章制度。全面掌握机电运输设备的技术状态,处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对大型固定设备及主要供电系统的技术性能、图纸资料的准确性负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审核并签字。
(3)负责定期组织召开机电技术工作专业会议,总结和研究、布置和开展技术工作。搞好技术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
(4)组织矿井年度及月度机电运输工作计划、技术措施、统计表报和有关技术资料的编制审查、修订等管理工作。
(5)负责机电运输职工队伍技术培训。协助机电矿长组织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4、矿井设机电科,具体负责矿井固定设备和供电系统的`机电管理、矿井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技术改造和设备资产管理等工作。机电科设科长一人主持全科工作;副科长若干人协助科长抓好分管工作;设主管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一人,负责机电技术工作;技术人员若干人,协助主管工程师抓好分管技术工作。
5、机电科长主要职责是:
(1)在机电矿长的领导下,认真抓好矿井主提升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主通风机系统、主压风机系统和锅炉的安全运行工作,确保各项机电系统和环节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机电工作计划的制订和落实。做到管理有序、组织严密、制度健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
(2)认真抓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制度,至少每年对机电科管辖范围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一次修订完善,并负责督促落实。确保设备的购(租)、管、发、收、修、报废等环节符合上级要求和制度规定;确保对矿提供优质、完好设备;确保设备不流失,新度系数不降低。
(3)组织编制机电工作年度计划及设备年度检修计划、年度设备购置租赁计划和大修计划,待批准后组织实施。
(4)对主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必须了如指掌,定期组织检查,经常深入现场和井下了解情况,督促和组织好预防性定期检修工作,确保机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5)组织全科人员规章制度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提高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对全科人员进行遵章守纪和业务考评。
6、机电科主管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主要职责是:
(1)在科长领导下,认真抓好机电科管辖范围的机电技术工作。要做到:技术档案齐全、规范,设备参数齐全、完整,技术资料准确、条理。
(2)负责起草编制机电工作年度、月计划和年度检修计划,负责按上级要求制定机电设备运行的各种技术管理制度和规定,并经常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3)对主要机电设备运行的技术状况必须了如指掌,对各种按规定必须定期检修、测试和更换的设备,必须保证按期进行。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组织全科职工技术培训,定期对全科职工进行遵章守纪和业务考评。
7、矿机电科必须设井下电气管理组、电缆管理组、设备管理组和小型电器管理组。其主要职责是:
(1)井下电气管理组。
①各矿井下电气管理组必须配备1名专职负责井下供电管理的、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年以上的技术工人。机电科必须明确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井下电气管理工作。
②电管组人员必须经技术考核并取得合格证。否则不准上岗工作。
③电管组负责绘制井下供电系统图,和三大保护的计算、整定、测试,检查,负荷审批等工作。
④三大保护的计算、整定、测试、检查等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三大保护”细则的各项规定,并且有整定计算资料、测试的数据和记录资料,由科负责井下的技术人员签字审查。
⑤井下地区负荷增减.系统改变均应提前向电管组申请,接用或增加负荷必须有电管组批准的“用电申请书”。按批准的容量、接线方式和地点接用。
⑥井下负荷变化后,电管组负责对供电系统图予以修改.对继电保护重新计算和整定。井下供电系统图应随负荷的变化及时修改,误差不得超过三天。
(2)电缆管理组。
①电缆管理组对矿用电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负责收、发、修补、试验等工作。
②电缆管理实行图牌板管理,做到条条电缆有编号,电缆帐、卡、物、板四对照,日清月结。做到数目清,状态明,使用合理。
③及时了解全矿井下电缆使用情况和地区设备负荷变化情况,确保修补质量,服务生产一线。
④及时对修补的电缆作好绝缘摇测,干燥和浸水耐压试验等工作,推广真空干燥法。绝缘电阻值符合《规程》要求,对测试试验数据等认真做好记录。
⑤橡套电缆修补用材料必须与电缆护套性质相同,具有不延燃性。
⑥按照电缆使用发放、回收等管理办法,认真做好现场使用管理及技术管理工作。
(3)设备管理组。
①设备管理组负责矿各项机电设备补充、购置等计划的编制与分配。
②设备管理实行所有设备的物、帐、卡、板管理,做到四对照。
③负责矿井所有机电设备的调配、验收、报废与租赁管理。
④对负责的所有设备必须按上级规定进行编号管理和保管,做好仓库管理工作。
⑤负责机电设备的大修理管理,提交设备修理计划和补充计划。及时上报各项报表,上报的各项计划和报表必须有机电科长和机电矿长的审核、签字。
⑥随时掌握设备的状态和使用地点,负责统计设备完好率和事故率。
⑦对修好和库存的机电设备必须确保完好和防爆性能,并填写检修合格证和入井许可证。
⑧对井下超过修理期需要上井检修的在用设备,及时向机电科汇报,确保按期上井检修。
⑨设备组的所有工作对机电科长负责。
(4)小型电器管理组。
①小型电器管理组负责井下小型电器设备及特殊机电器材管理,为管、修合一的专业化小组。
②小型电器管理组负责小型电器的统一领取、发放、回收、修理、安全检查和信息资料等管理。
③小型电器设备实行编号管理,必须做到账、卡、物、板四对照。出库、修理、发放手续齐全。对修好的小型电器必须确保完好和防爆性能,严格验收,并填写检修合格证和入井许可证。
④小件组应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和使用地点,作到日清月结。每季度进行一次帐、卡、物、板校对,每年组织一次设备大清查。
⑤对使用单位实行定额管理,制定小件设备使用定额和储备定额。并结合实际不断调整。
8、各生产矿必须设立防爆检查组,其主要职责是:
(1)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负责对井下电气防爆工作进行强化管理,杜绝电气失爆现象,保障井下电器安全运行。
(2)防爆检查员必须由责任心强,技术业务熟悉,坚持原则,从事煤矿电气工作时间不少于二年,并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并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机电维修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三
1、在综合总务(番禺总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
2、负责馆校供电设施(含馆校自管住房供电设施)的安装维护和检修工作。
3、负责馆校所属企业和外来用户(签定合同)供电设施的维修工作。
4、负责馆校所有用电设备以及线路的检查维修。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排除,确保安全用电和做好防火工作。
5、负责电话线路和广播设施的安装和检修工作。
6、负责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检查和监督工作,保证总表与馆校用电量基本相等。对盗电和滥用电的行为坚决制止并进行处罚。
7、做好电工机械及馆校用电设施保养、维修和管理工作。
8、注意节约用电,与有关部门签订用电合同,实行节约有奖,超额处罚办法。
9、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证一般用电故障能自己排除(其在工作中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作为工人考工定级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做到小修不超过4小时,大修争取不过夜。
10、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安全生产,树立为教职工学生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工作中要做到四不,即工作不等领导分配布置,不依赖领导,自己本职工作不推诿,工作不拖拉。
11、配合房管员做好馆校电费收缴工作。定期与房管员一同查表,对表数做好记录并对表认真检查维修更换,如有人为问题急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关键词:中小型泵站 运行管理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中小型泵站大多兴建于 20世纪 60 和 70 年代, 它承担着区域性防洪除涝、抗旱减灾、调水和供水的重任。泵站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 在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进和推动了地方工农业和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小型泵站建设年代久远, 普遍存在着规划设计标准低、设施陈旧老化、装置效率低下、耗能大、运行管理及设备控制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 以致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严重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泵站的优化管理, 提高泵站的自控水平, 确保泵站持续、健康、经济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问题分析
1.1规划设计问题
中小型泵站限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和设计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设计标准偏低, 泵站规模较小, 单机流量偏小, 台数多, 增加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能源单耗高, 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 与现阶段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水泵和电气设备的选型缺乏“超前”意识, 达不到“先进、可靠、节能、环保”等各项要求; 机电设备配套不合理,续建费用少, 致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能配套更新; 对水泵汽蚀问题考虑不够, 水泵安装高程高, 汽蚀现象十分严重。在尔后的规划设计中, 设计人员没有根据已建泵站运行中出现的实际技术问题和现场的一手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和及时的总结, 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改进和提高, 往往是照搬照套以前设计图纸, 突破不大, 以至于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累累发生, 设计错误重复出现, 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2机电设备老旧
目前运行的中小型泵站因建设年代较早,电器设备大都采用老型号产品,封闭性差,难以购置到维修配件,加上由于运行时间不是很频繁,大多时间闲置,造成有些接线脱落,部件锈蚀,运转不灵, 限于维修经费短缺, 长年失修。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已严重威胁泵站的正常运行。
1.3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不高
水利工程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特别是运行不频繁、作用不很重要的泵站。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小型泵站的容量不是很大,对这些泵站采用优化运行的方法很难收到很大的节能效果。另外,多数泵站管理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加之管理经费有限,难以吸引高学历的技术精英加入,造成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手段落后,无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1.4技术力量薄弱
一方面,相当部分泵站的管理队伍中技术人员比重偏低,整体技术素质不高。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已经开始了泵站经济运行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有些成果仍停留在科学研究阶段,要付诸实施还需进一步论证和试验。
1.5规章制度不规范、执行力度不足
规章制度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目前多数泵站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内容过于笼统、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或是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或缺失,无必须的泵站运行操作规程,造成运行管理无章可循。再就是,即使部分泵站规章制度已公布上墙或装订成册,且很细很全,但执行不力,存在虎头蛇尾现象,致使运行管理混乱。
1.6水利多种经营发展不够,且经营方式单一
泵站属于季节性运行的水利工程,除汛期外,绝大部分时间工程设施、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多数泵站管理单位对多种经营工作重视不够,发展速度迟缓,且经营方式单一,抗御市场因素和自然条件冲击的能力不强,有少数单位根本就无多种经营项目。泵站管理长期处于看护工程守摊子的状况,从而造成泵站管理人员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大批骨干技术力量流失,给泵站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2、对策和建议
2.1合理规划, 科学设计, 改进提高
中小型泵站在运行中不断暴露出规划设计上的诸多缺陷和通病, 为充分发挥泵站功能, 确保泵站安全、高效、经济、可靠运行, 建议规划设计部门, 在今后中小型泵站设计中, 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超前规划的意识。在设备选型设计上, 尽可能选用那些各项性能指标较高的新型产品, 尤其是电气设备的选型设计, 既要满足控制要求, 又要符合节能原则, 以确保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同步。不断学习、研究和借鉴国内外新型泵站成功的设计经验, 大胆引进先进的控制方式。二是不断总结经验, 认真分析现行泵站存在的技术问题, 结合泵站运行的现场资料进行反复充分论证, 必要时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力求做到规划合理, 设计科学。
2.2加强泵站检查维护,保证运行安全
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按规定周期对泵站机电设备、建筑物各部位、设施和管理范围内的河道、堤防、拦河坝等进行周期性、经常性的检查。工程运行期间,每隔1小时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站内所有机电设备一次,按规定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应向运行值班长汇报并及时处理,做好记录。每个运行班应经常到厂房外,巡视检查河道、拦污桥及翼墙等;非运行期间,每月至少一次。
每年汛前、汛后或用水期前后对泵站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汛前检查应对全站规章制度、工程维修、工程观测、环境管理按规定逐条进行检查,对泵站各部位(主要包括主水泵、主电机、闸门、启闭机、电气设备、土工建筑物、石工建筑物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并进行设备等级评定。汛后检查应掌握工程设施运行状况,制定下年度养护工作计划,对检查发现存在的缺陷及时落实解决措施,并形成检查报告,查出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
当泵站遭受特大洪水、台风、强烈地震等或发生重大工程事故时,及时进行特别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2.3加强技术练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大力加强技术培训,努力开展岗位练兵,多层次、多渠道组织泵站工程全体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进行电工基础知识讲座,泵站运行工与维修工的机械基础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管理队伍中中、高级技工的比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鼓励进行学历教育。严格运行人员上岗证制度,通过培训考核,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持证上岗率达100%。组织参观交流和进行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勤学技术常练兵的良好风气。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具有独立处理应急突发事故的能力。
2.4完善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泵站系列管理制度,实行“用制度管人”,坚决杜绝“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是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如泵站运行操作规程、检修运行人员岗位职责、检修运行班长岗位职责、工作票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考勤制度等。二是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狠抓制度落实。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细化岗位责任,明确事故追究制度,层层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彻底扭转“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管理局面。
2.5发展多种融资渠道
一是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各级财政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大规模泵站更新改造。二是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走社会办水利的路子。不仅国家、地方、集体可以投资,个人也可以投资,或者也采取企业股份制形式合资建站。
2.6发展综合经营
泵站管理单位除了日常维护和正常运行外,富裕时间很多,特别是一些运行任务不重的单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经营。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既要有工程管理意识又要有综合经营意识,发挥职工懂电懂水的技术优势,组建属于水利人的基建队伍,走出单位走进市场,结合本单位实际作一些合适的经营,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广大职工的福利待遇。
3、结论
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泵站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可能会出现更多其他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相信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