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见的生物学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改革考试制度,减轻学生精神负担
传统的考试形式、内容及其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
为了改革这种被动局面,我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及评估模式,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评估模式。两种考试并行,即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的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或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最后师生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闭卷考试,试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形式新颖不拘一格,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跳一跳、够得着。不论哪种测试,都不用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是一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辩。以此作为检测同学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在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拟定了“高中物理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辩论文题目,学生积极、踊跃答辩,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守恒与转化”等几个方面完整地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复习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优化课堂结构、减轻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打破“堂上由着老师灌”的局面,实施“四主”“三同步”的新教学模式。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是知识、方法、能力同步走。
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同时做好习题分类、归档工作。虽说“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有限,抓住典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堂上就把知识落在实处,多给学生方法,从能力上、素质上解决问题,提高做题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推导到理解、应用、定律完全都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议、动手练,这样就会理解透彻、牢固记忆、应用自如。如此一来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搞清了,弄懂了,课下做题时间短,课业负担就会减轻。
三、开展多种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对物理有畏难情绪,特别是讨论题、证明题、设计题更使他们心有余悸。
关键词:仁;义;礼;智;信;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95-02
一、“五常”的基本内涵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仁”从字源意思来理解,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依相耦。在人们日常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情感需要,仁爱是从家庭血缘亲情中引申而来,仁者爱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又不限于宗法血缘道德的范畴,它要人们以一颗仁爱的心对待他人对待一切。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是“仁”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其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仁是一个全德之辞,几乎可以概括所有的德目;狭义的仁是五常之一,主要是以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情感为主要内涵的道德规范。可以说,仁是由人本身引申出来的行为原则,它要求人们以人为人,相亲相爱,这反映了人对自身的觉醒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具有浓厚的人道精神。
“义”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含义十分丰富,各家各派有不同的诠释。儒家讲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义泛指道义,是道德的代名词,如“舍生取义”,狭义的义则是指五常之一,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和人们行为的价值准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曾这么解释义:“义者,事之宜也。”“义者,天理之所宜。”“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义有三层意蕴:首先,义是适宜,即正当与否的度,宜与不宜,该与不该应该以义为准;其次,义的度即是天理,是宇宙万物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则;最后,义又是人们内在的一种道德观念,是行为主体的道德理性原则。它的现实内容则是人类共同的、根本的利益。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在告诉人们“仁”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出于感情需要,“义”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之后,为人们怎么样去实现和谐社会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作出了正确的向导,它告诉了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仁”是“礼”的精髓,“义”是“礼”的实质,“礼”则是“仁”和“义”外在的具体行为规范。仁义作为“礼”的内在实质,“礼”是仁义的外在保证。离开了仁义,“礼”只能是空洞的俗套;离开了“礼”,仁义也只能是美好的空谈。
“智”即知识和理性,在儒家思想中主要指道德认识和道德理性,孟子把它定义为“是非之心”,即人们思想中的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和观念,它是儒家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从本质上说,道德是人类的自觉行为,它建立在人类对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当人们把握了什么是应该的,什么的不应该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之后,才有所谓的道德,树立明确的是非善恶观,是一切道德以及道德行为的前提。《中庸》就把智作为“三达德”(知、仁、勇)之首,就是要求人们首先要获得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而智的核心功能也就是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信”作为道德范畴,即对某种信念、原则和语言出自内心的忠诚。儒家所讲的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精神纽带,要求人们忠实于自己的本性和存在,即使言行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相符合。以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诚实不欺、诺守信用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但是儒家并不是只强调信的形式,而是注重其精神实质。
二、目前德育工作的不足
1.道德教育理念滞后,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德育工作在实践中更多的是关注是否按照社会规范的需要来培养,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认为德育就应当无条件的服从政治需要,把德育工作与政治思想教育混同,重业绩成效轻人文关怀,政治色彩过于浓重。有的领导也十分推崇听话、服从,认为德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服从教育者意愿的人,忽视了受教育者自身德性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忽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忽视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性,忽视学生个体的价值,药家鑫案例就是典型的道德教育缺失的案例,我们的学校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大而宽,导致一些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公民意识都不具备,无视别人的生存权,把自己的意愿凌驾于他人之上。
关键词:错误分析 英语教学 常见错误 小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基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去学习,去运用,而且英语学习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很多人在宝宝刚刚学会说话后就教宝宝学英语,甚至出现了很多家长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让孩子学习的趋势。虽然英语越来越普及,但教授与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有待考察的问题。今天,我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和观察英语教师的教授过程,利用错误分析理论解释一些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错误。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错误分析理论。
错误分析理论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此之前,C.Frices 和R.Lado等一些美国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家提出了对比分析理论,他们认为通过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研究,可以预见学习者在学习该目的语中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但是局限性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根据他们的想法,一种名为“错误分析理论”的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以确定错误来源,为消除错误提供理论依据的分析语言错误的新理论诞生了。
错误分析是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研究和分析,被作为相对有限性的对比分析的替换方法。错误分析既有第一语言的影响,又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错误本身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错误分析的时候,要分清楚错误和失误,个人认为前者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后者则是由于学习者个人能力和外界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小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字母与拼音
拼音对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我们来说有很重要,可以说是贯穿了我们的一生,是所有人学习汉语的基础。英文字母虽然在写法上和拼音大致一样,但仍有不同的地方,而且读音和意义都大不相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英文单词在书写过程中需要空格加以区分,而汉语拼音有时需要分号加以区分;还有一点就是一句话的结束,中文句末是句号,一个中空的圆,而英文句末则是一个实心的点。对于最初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应该要注意和区分的问题。
二、语法
语法问题从某些角度可以归纳为中国式英语。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的地方。比如句子成分方面,汉语里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英语则在这六种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表语,尤其翻译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例如翻译“我骑自行车去上学”这一句话,初学者按照中文语序就会译为“I ride a bike to go to school.”但是比较标准的翻译应该是“I go to school by bike.”通过这两句翻译的对比,很明显就能看出初学者在翻译上的死板、默守陈规,还有对英语语法掌握的不彻底性。
三、音标
作为初学者,读音有问题其实是很常见的一件事,这里还是要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很多小学生对于自己发音不准确的解决方法没有从根儿上入手,而是选择了旁门左道——标中文。所谓标中文,就是在学习新单词时,根据老师的发音将英文单词转换为相应的汉字,记在单词下面。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只要看着中文就能读出英文,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音标了,音标的存在就好像是拼音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读出汉字一样,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读单词。音标其实很重要,但很多小学老师和小学生都忽略了它,所以才会出现发音不准确、读不出单词等情况。
以上是我个人觉得比较典型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是对这些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常见错误进行的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的原因。
一、母语的影响
母语作为小学生学习的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总是会不自觉的把第二语言同第一语言作比较,把第一语言的一些习惯带入到第二语言中。最明显的例子应该就是日式英语了,大多数日本人说英语听起来总让人觉得怪怪的,那是因为与其说他们在说英语,不如说他们在读罗马音,有些日本人,特别是年纪有些大的人,习惯性的用罗马音去读英语,因为他们的发音就是罗马音。可见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之间的交往很重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文化。比如最常见的OK手势,在美国表示同意,很好;在法国则表示零或者毫无价值;在日本是钱的意思;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则表示下流、粗俗。还有,中国相比较于西方而言不太注重个人隐私,所以经常会有人问你关于工资的问题,但是在美国等地,问工资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文化对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能否与别人愉快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过度概括的影响
过度概括有点自以为是的意味,要知道规律里也会有意外,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用规律概括的,就像前面提到的骑自行车上学那个例子,之所以一开始翻译成中式英语,是因为从小学到的母语就是这样,所以就理所当然的觉得第二语言也应该是这样,其实不然。随着小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接触到复数、后缀、时态等,普遍的复数是名词后面加s,但是总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buses,babies等,一些名词后缀是加er,同样也有特殊的,像actor,collector等加or的情况。总之,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不能一概而论,要注意这些特殊情况。
四、教学方法的影响
第二语言学不好,除了内部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外部原因。作为教师,我们的教授方法也很重要,有没有夯实的基础是能否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音标作为基础之一,就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我小时候很少有老师教我们系统地学习音标,大多数都是自学的,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再怎么自学都会有不标准的地方,这就是影响了后来的第二语言学习成果的原因。因此,我觉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对小学生二语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
分析了第二语言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后,我们来说一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目前这些还处于理论状态,有没有作用还需要实践之后才能知道。
一、注意区分
对于有些初学者分不清字母和拼音的的问题,老师可以将两者进行对比,分别列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区分,当然,这些工作要在课上进行,相同点和不同点也要找同学来回答,回答对错都没关系,没人说到的老师要进行补充,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要让他们巩固已学会的,弄懂未学会的。语法问题也是一样。
二、注重基础
音标作为读音的基础,对今后的第二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口语尤为重要,甚至上一条的区分,也需要打好第二语言的基础才能进行。但是有很多人会忽略这些基础的作用,以至于基础打不牢,学习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基础,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
三、注重纠错
有些错误如果已经发生了,那么纠错是必不可少的,但纠错也需要技巧,不能一味地直截了当地说你错了。在纠错方法上,我们有很多选择,比如重复,就是把学生的错误重复几遍,直至学生发现错误,或者让学生自行发现错误;可以让学生看一遍他自己写的作文,自己找一下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再指出学生哪里不对,这样有助于避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提问,一步步的诱导学生让其发现错误;还可以用暗示、反问等方法,总之,纠错一定要有技巧,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但也不是说不能直接提出来,一定要根据情况而定。
最后,是从我个人角度总结出的错误分析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务必把音标、字母等最基础的东西好好教给学生,可以时不时的穿插一些外国的文化,这样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孩子们学习到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知识,避免发生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孙喜波《错误分析理论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大学 H319
2.邓道宣;谢结果《错误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H319
3.王宇《错误分析法与英语语言教学》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H319
关键词:延长学制;教务管理方法;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40-01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1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85万人,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高校扩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生源质量下降的弊端。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满足学校要求的学分总数而无法拿到毕业证。为了达到毕业目的,这些学生选择延长学制这一条道路。
分析我院每年延长学制的学生特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自控能力较差,放松自我要求,沉迷于网络游戏。经过调查,这类学生占延长学制总人数的五成以上。由于基础课程衔接和新生军训等因素,我院大一课程并不紧张,他们便形成了“大学学习不过如此”的错觉,加之刚刚脱离了紧张的高考和父母的贴身管教,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类学生逐渐失去奋斗的目标,沉迷于网络游戏,旷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随着课程任务越来越紧,他们无法克制网络的诱惑,干脆放弃学习,破罐破摔。第二,思想和心理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有些学生来自单亲或特殊家庭,心理上比较叛逆、冷漠或敏感,与班里同学相处不佳,常常独来独往,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学习;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大学四年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兼职和挣钱,没有理清孰轻孰重,忽视了学业,待到毕业之时方后悔。第三,在校期间突发重病或者家里出现变故,导致学生休学,再复学后学习能力减退,学习过程缓慢,无法在四年内完成学业,只能延长修业年限。
虽然延长学制的学生在学籍上仍然属于正常的在校大学生,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形成延长学制学生的教务管理机制。这些学生脱离了以前的上课班级,学校不提供集体宿舍,各种学校活动也远离了他们。各个年级的延长学制学生混编在一个班级,重修课程不同,住宿地点不同,上课时间不同,考试科目不同,外地学生由于工作原因一学期来一次学校参加期末考试。有些学生虽然在家长的“威逼”下办理了延长学制,但是他们逃避老师和家长,在延长学制期间无影无踪,更不用提上课和参加考试。诸如此类问题一堆,对他们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办法。他们唯一的联系途径就是学院的教学办公室。与这些学生保持畅通的联系变得异常艰难起来。每逢开学初始和期末,延长学制学生的注册、学费缴纳、上课选课、考试安排等问题,占用教学办老师很大一部分精力。由于缺少健全的教务管理办法,延长学制学生变成学校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成为学校安全和纪律的一个漏洞,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校的和谐和稳定。
如何有效地管理延长学制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完成学业,我院教学办老师经过多次讨论,逐渐在实践中摸索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控制可能成为延长学制学生的“源头”,也就是想方设法减少延长学制学生的数量。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关注此类学生:对于沉迷网络经常旷课的学生,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抓课堂出勤,与班委配合做好思想工作,避免他们一步步走向延长学制的路;对于思想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他们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定期通告孩子最近动向;对在外打工影响学业的学生,要让他们清楚什么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不完成学业何谈以后的事业,并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业和工作时间;对于因病或家庭原因休学再复学的学生,要关怀和鼓励他们,待复学后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恢复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
其次,建立延长学制学生个人档案。档案中详细记录他们的联系电话、QQ、邮箱、家庭住址、父母和亲戚的联系方式,该生离毕业还差哪些课程,每次与该生的联系记录用于了解该生的个人近况等。
最后,建立有效的学生、老师、家长的联动机制。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延长学制学生的上课情况,对于不上课的学生,教学办要及时跟进,发现问题,并与家长及时沟通。办理延长学制手续时须家长陪同,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确定该生接下来的修学方法。目前教学办建立了网络联系机制。所有延长学制学生都要加入QQ群和飞信,便于教学办将上课和考试的消息通知到个人。
我院采取的管理办法看似繁琐,但是效果很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我院2010届的延长学生人数共有26人,实施了这套管理办法后,2011届延长学制人数减少至20人,2012届人数为14人,虽然每届都会新增应届延长学制人数,但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往届延长学制人数大幅减少,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人数在逐年递减。我院下一步将细化延长学制学生的教务管理工作,并将步骤放在网上,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修业进度,以及该生还有哪些事项需要完成,在两方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早日毕业。
延长学制是高校扩招和学分制教育的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院通过探索和实践,从控制源头,建立个人档案,实施学生、老师、家长联动机制三个方面,有效的解决了延长学制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将延长学制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逸迅.延长学制学生管理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215-217.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由于分数具有抽象性高、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和训练时经常会发生各种错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熟练判断学生的错误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小学生在分数应用题计算时的准确率,进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解决学生常见错误的应对建议
1.通过分类实现思维转化
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一般而言,分数应用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计算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此数。尤其是后两者,由于这两类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共同的数量关系,即“数×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那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这两者的解答思路进行联系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发生和拓展。
掌握应用题的发生和拓展,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本质,即“一个数乘以分数=一个数×几分之几”。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通过“求某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进行铺垫,之后利用例题实现概念的迁移,引出“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概念。而这种把抽象的全新概念和已有知识进行联系与对比进行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全新概念,实现思维的有效转化,为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前提。
2.理清思路渗透学习方法
计算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地判断参照数量,即单位1,正如题目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到底谁是单位1,进而理解题目到底要求计算的量是什么,并最终根据正确的知识列式计算。
提高学生判定单位1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判断单位1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关键句的寻找来有效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哪个数量是这个单位1的几分之几,两者的数量关系又是什么。
3.理解意义攻克难点
对于“已知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该数是多少”的题目,从来都是分数应用题的难点所在。这类应用题是“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运算,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判断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依旧根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方法进行题目的分析,发现单位1的数量是未知的,进而按照计算“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数量关系进行解题。在这之后,教师利用分析让学生发现通过方程解题的过程和分数乘法解题是一致的。进而让学生把两种类型的应用题实现知识点的统一,让计算“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题思路贯穿于分数应用题的教W体系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应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交流和分析实现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让学生可以减少分数应用题的计算失误率,培养正确的做题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