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方文化的概念

地方文化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方文化的概念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方文献组织管理

Abstract:Theplaceliterature''''sorganizationmanagedandestablishestheplaceliteraturedatabasethesignificancetocarryontheelaborationtothenetworkenvironment,hasanalyzedthedatapoolandconstructsthestorehousethecondition,constructedthestorehousetheway,proposedestablishedtheplaceliteraturedatabasethetypeandimprovesthequalitytheponder.

keyword:Thenetworkenvironmentplaceliteratureorganizationmanages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化时代,地方文献信息因独具的地方特色,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开发、提炼地方文献中的精华,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即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和检索输出的自动化检索,才能更大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

一、地方文献的概念

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非常多,仅在国内就多达几十种,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著名图书馆学专家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是指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摸等"。

狭义地方文献概念具有代表性的是:"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软文化,均属地方文献。"(中山大学骆伟),通常国内地方文献工作遵守这一概念。

二、建立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意义

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它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反映,通常这个地区的发展是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因此建立具有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如下:

(1)地方文献可在不同时期为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制订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方面提供及时、快捷、详细、可靠的咨询服务;

(2)地方文献记载着当地的杰出人物、历史事件、风情民俗等,可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建设发展服务,比如弘扬地方文化、激发当地人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第2篇

如今国家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标准中,不断细化和提升了对地方文献建设的工作要求。从县级图书馆本身来说,它是应该一个县文献收藏最多,资料最全的地方。地方文献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县级图书馆应该结合当地特色用以确定本馆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和收藏重点。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工作已经是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但是地方文献本身具有分散性和复杂性,不易搜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关于地方文献的出版物越来越多,搜集整理工作就更加困难了。在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工作中,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要做好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工作,首先要正确面对这些问题,还要找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搜集方法,以不断提高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一、关于地方文献征集整理中的问题

1.古代地方文献丢失、残破

地方文献属于横向时间轴,既有近现代地方文献也有古代地方文献。无论相距时间远近,地方文献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古代地方文献的稀缺性和特殊性,它的文化价值更显珍贵。

古代地方文献是由历史传承下来的。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其保存下来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预料。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纷乱战事,对这些文献书籍都会造成不同程度地损害。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地方文献数量比较少。有的古代地方文献在保存过程中受到损伤,有的则是直接遗失或是被毁灭。经过漫长时间,古代地方文献终被历史尘埃淹没了,只剩下些许残片还呈现在众人眼前。若想更进一步,则需要做好古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但是县级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搜集整理工作比较困难。

2.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不明确,对征集工作造成阻碍

地方文献是对当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民间艺术、政治、经济、教育、名人传记、名胜古迹等各个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其概念内涵过广,表达形式不一,承载工具丰富多样,模糊了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对图书馆的征集整理工作造成阻碍。

3.关于地方文化特色的出版物越来越多,征集工作内容比较复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力量的大步提升,关于地方文化特色的出版物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出版物没有系统性,比较分散,对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

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工作首先要明确的是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要明确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就要明确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内涵。但是每个地区对地方文献的理解不一,确定的征集也就不一样。

通常来说,地方文献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方文献是指包括一切形式在内的有关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狭义的“地方文献”则是专指地方史料,即具有明显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不论文献的出版地和表现形式,只要内容与当地相关,不管是涉及到当地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物质资源,还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文化、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可以看作是地方文献。作为狭义的地方文献,它以文献内容是否具有明显地方特征作为划分地方文献的界限,使得地方文献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大大加深,也更加深刻的体现了地方文献的地域性。所以,在明确地方文献征集范围时,我们应综合地方文献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内涵,并在具体征集工作中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所属地区的地方文献划分具体的征集范围。

三、地方文献的征集途径

征集整理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内容繁杂、需要细心的工作,也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源头。明确了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之后,大力拓展征集途径便是征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了。在县级图书馆内,应该根据其当地实际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资源现状,开拓创新,大力拓展地方文献的征集途径。

1.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对地方文献进行宣传推广。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自身的活动周、公告栏等公共信息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地方文献,并支持有关地方文献的工作。在社会舆论上,可以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有关地方文献的工作,对地方征集工作形成一定的支持热潮。

2.上门采访征集

大部分的出版社的新书订单以及书籍目录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负责采访的工作人员要把这个部分作为当代地方文献的采购重点,并经过筛选补缺,尽量补充地方文献的完整性。负责采访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多与书店或报社联系,掌握有关地方内容的出版物的出版消息,并及时与出版社、书店或者是作者联系进行采购。

3.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当地相关文史编辑单位拥有较系统完整并具有权威性的地方文献。这些地方文献可以帮助图书馆形成自己的馆藏文献特色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的文献史料进行了补充完整。

4.民间地方文献资源

老一辈的人民群众在当地生活工作多年,他们见证了当地一段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他们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人员应该主动联系这些老一辈的人民群众,争取取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手里掌握宝贵地方文献资料的还有地方文献爱好收藏家以及相关专家。我国历史上的藏书大家有很多,当前的藏书爱好者中也不乏大家。他们往往拥有较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其中甚至还可能会有某些绝版珍藏的珍贵文献。散落在民间的地方文献资源还可能会出现在旧书市场或者是废品回收站等这些鱼龙混杂的地方。尽量搜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献资料,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四、地方文献的征集方法

地方文献的征集方法是征集工作中的具体执行的前提。征集方法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还包括整理研究相关地方文献整理资料以及建立有关利用地方文献的相关规章制度。县级图书馆的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其人力物力资源不够丰富,在征集工作上会受到许多限制。所以,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应该更加认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征集方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

1.积极推广宣传地方文献征集工作

虽然现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县城中的人们由于受到文化修养程度以及社会生活环境所限制,对图书馆以及地方文献的概念意识的理解认识不够充分,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得不到大力的社会支持。所以,县级图书馆应该借助多方力量,充分宣传推广图书馆意识以及地方文献概念,为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2.设立专职人员以及专门征集网络

由于征集工作的繁杂性,县级图书馆应该专门建立一个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网络并设立专职人员,针对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工作,以便更加有效的执行征集整理工作。

3.用法律法规确保征集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工作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单位部门、出版社、书店、报社以及个人等。图书馆申请法律法规的保障,并争取各级领导的关注,通过政府向各部门发放征集地方文献的行政命令,可以令征集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第3篇

    “收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是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共同任务。而地方文献又是各地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开发和利用这一文献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对此谈点浅见。

一、地方文献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地方文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它由本地区形成,其内容多涉及本地以及与之有关的具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一切知识载体。这里所说的“一切知识载体”即地方文献的广意概念。地方文献作为一种专门文献收藏,它具有存史、备查、资政、教育作用。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产生及其发展的缩影和积淀,标志着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水准,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对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文献还可以用来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从而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促进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地方文献的范围和类型

地方文献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它涵盖了一个地方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历史、地理、人物、物产、民俗、风情等诸多领域。及时将其收集整理,即是一部地方百科全书。这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地方文献的类型,根据其知识载体的不同可分为:1.传统的典籍资料(纸质印刷品),这是地方文献的主体;2.非书资料,即新型的电子出版物。这类知识载体包括:缩微胶片、激光视盘等声像文献,它是时展的产物;3.其它非纸质文献,如竹、绢、木刻、石刻以及有关实物等。

三、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献具有地域特征,这就决定了各个地区在长期中所形成的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源有待开发。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不仅具有现实的开发价值,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开发利用者的知识层次越高,其开发利用文献的效果就越显著。在一些发达地区,人们对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意识是很强的。如笔者在工作中就遇到过几位从上海、南京专程到我市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投资项目的外地企业家,他们首先来到图书馆,要求查阅有关本地的一些资料,通过查阅新版《芜湖市志》、1996和1997《芜湖年鉴》等综合资料,对芜湖的基本概况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查阅本地的有关报刊,了解到大量的当地信息。这些资料,对他们选择在芜投资项目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另据调查,目前人们普遍对地方文献的概念、范围、类型、意义和作用,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更知之者少。这给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也不利于开发和利用。因此,通过新闻媒介,对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广造舆论,是十分必要的。我馆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目前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开发上,即本着“有关本地区的一切文献资料,包括目前所形成的各类知识载体都应尽全收集”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将征集到的地方文献集中起来,进行初步登记、造册、整理分类,为读者查阅提供方便。同时还通过召开地方文献征集座谈会,举办芜湖作家作品暨地方文献资料展等,把征集和利用结合起来。但就目前我馆情况,无论在硬件(包括微机设备),软件(包括人员素质)财力(资金)等方面的条件都暂不具备向深层次开发的能力。为发挥我市地方文献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我馆拟争取在两年内将芜湖地方文献库建立起来,使公共图书馆保存和利用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义 谈地方文献的收集组织工作图书馆工作, 1996(2)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阐述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从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后对文化信息网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是人们学习工作和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图书馆作为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工作模式与服务项目正在由传统意义的借还服务向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转变,特别是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为人们了解文化、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建设地方文化信息网是通过互联网、卫星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将数字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整体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这已成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点。

1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

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功能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将所有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为公众提供切实的文化信息服务,从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达到对外宣传和弘扬本土文化的目的,营造良好的文化投资环境和建设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因此,建设好地方文化信息网是摆在各级党政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

1.2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重要性

互联网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普及以来,各省级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展了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但通过网络整合各种资源,使所有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体系相关、业务数据融会贯通的技术协同平台还没有出现。随着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必然会出现技术应用与数据资源的重复和交叉。因此,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省的人文资源优势、文化品牌优势,通过文化标准的统一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促进本地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通过搭建网络文化平台,丰富网络文化信息量,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

2地方文化信息网的目标定位和信息资源内容

2.1地方文化信息网是政府网

作为政府网站,目的在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作为文化网站,旨在将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借助因特网这种高科技手段宣传本土文化,传递文化娱乐信息,将文化作为资产来盘活,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化产业。因此,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也不仅局限于政府机关的工作内容和简单的信息,而应将各种文化元素和文化服务内容融人到网站中,努力建设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本土文化网站,最终把这个网站建成海内外人士了解本土文化和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窗口,为资源共享打好资源基础。

2.2地方文化信息网主打地方文化信息

随着文化信息网站的逐步建设,各地都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公共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所以地方文化信息网在资源建设定位方面,应该充分整合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地方民俗资源、旅游文化、舞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数字化加工,这样各地方文化信息网才能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样的文化信息网才能吸引读者,增加点击率。

2.1开发地方民俗资源现今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已成为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又一亮点,成为地方民族旅游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成为地方民族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是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于地方民族文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地方民族文化宣传有着潜在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对于地方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学科资源建设、民族的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多样化、电子化、网络化、共享化的重要方略。

由于地方民俗内容丰富多彩,诸如民族的衣着打扮习俗,居住、饮食习俗,生产、旅行习俗,买卖交易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姓名、称谓习俗,人际交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信仰、迷信习俗,礼仪、禁忌习俗,游艺、娱乐习俗,结盟、议事习俗,财产分配与继承习俗等等。所以数字化方式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录音、摄像、扫描、拍照等。

2.2.2开发本地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献,发挥旅游信息中心作用,是人们认识各地区的重要工具。其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它记载着本地区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如本地秀丽风光、历史上本地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遗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等。图书馆可根据旅游经济的需要开发馆藏资源,按照不同的主题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旅游信息二次文献,建设旅游特色数据库。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使本地文化更全面地予以展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本地。

在网页制作方式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图片、音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使页面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2.3本地舞台艺术的数字化本地舞台艺术包括地方戏曲、民歌、戏剧、舞蹈、曲艺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群众文化艺术,是本地区的特色艺术。比如山西的道情、罗罗腔、碗碗腔;福建的闽戏、高甲戏、莆仙戏、歌仔红戏;湖南的花鼓戏、荆河戏、辰河戏等等。这些地方戏曲只有依照地域划分,进行本地化的数字化加工,才能全面具体的展现给广大群众,并且对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加以保护,得以长期流传。

在数字化加工技术方面,可采用摄像、图片采集、原声传送等方式。

2.2.4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一itage,又译为无形文化遗产),其概念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总则》中的界定,它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公约》从概念框架上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颂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川并进而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促进、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比较抽象化,其内容与上述地方民俗、旅游文化、舞台艺术三方面有关联也存在一些重复,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和标引。在数字化加工技术方面也可采用摄像、图片、扫描等方式。

2.3地方文化信息网的栏目设置

根据对现有的16个地方文化信息网的研究,地方文化信息网在栏目划分方面要以表现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为基准,栏目设置要根据本地资源类别进行分类。以我馆负责建设的三晋文化信息网为例,共分十二个栏目,分别是:三晋纵横、文化艺术、旅游观光、人物春秋、文物博览、地方民俗、山西特产、魅力山西、晋商文化、锦绣太原、古籍珍品、三晋文苑。基本上全部都以本地资源进行加工建设的。有部分地方文化信息网是以服务宣传为目的的,所以加设了一些服务公众的栏目。

3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要坚持实际性和特色化的原则,为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资源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而坚持世纪性和特色化建设原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在进行文化信息网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建设的总体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设备和网络环境配置计划,引进优秀的软件平台;要遵循技术能力和社会需求优先的原则,先易后难,从小到大,要有步骤、宏观有序进行;在具体实施中各地要在国家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规则的基础上分散建设,同时突出各资源库在统一标准下的专有特色,突出本地资源特色,做好本地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

3.2要积极关注基层文化生活,实现最广泛的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之间已经架构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人们的交流与沟通已经可以跨越时空瞬间完成。但是,在我国的基层村镇,知识的贫乏导致的贫困仍随处可见,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认识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就成为我们文化工作者在进人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新世纪的图书馆将是一个高度网络化、共享化,对全社会信息资源具有保障功能的崭新体系。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现最广泛的资源共享。

3.3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需要有力的统一与规范

我国的网络化建设一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由于缺乏有力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使得信息网建设各行其是,造成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在同一区域内各个专用网络系统间互不相通,相互独立的局面。在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上,资源开发分散,重复现象严重,浏览一下各个网站的资源目录就会发现,大多数站点都存在着设置的信息栏目贪多求全,提供的信息内容大同小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文化信息网建设重点在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建设,如果没有统一与规范,在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会产生障碍,不利于资源共享。重视文化信息资源的内容结构、调整,优化其内容构成不仅是网络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3.3.1形式的统一通过对各地的文化信息网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以政府网的形式出现;二是文化信息网,以地方文化信息为主打但其中也有政府网的职能;三是数字文化网,以数字化图书馆为主打。如果将这三种形式的网站加以规划整合,规范成统一的形式,可能更趋于合理化。

3.3.2数据格式的统一文化信息网的数据格式多以视频数据、图片数据为主。不同的平台使用不同的格式,给数据交流造成很多不便,如果各信息网提供唯一的元数据接口,相信用起来可能更方便一些。

3.3.3后台数据尽可能用大型通用型数据库如SQL,ORCLE等。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第5篇

1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

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功能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将所有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为公众提供切实的文化信息服务,从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达到对外宣传和弘扬本土文化的目的,营造良好的文化投资环境和建设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因此,建设好地方文化信息网是摆在各级党政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

1.2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重要性

互联网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普及以来,各省级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展了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但通过网络整合各种资源,使所有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体系相关、业务数据融会贯通的技术协同平台还没有出现。随着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必然会出现技术应用与数据资源的重复和交叉。因此,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省的人文资源优势、文化品牌优势,通过文化标准的统一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促进本地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通过搭建网络文化平台,丰富网络文化信息量,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

2地方文化信息网的目标定位和信息资源内容

2.1地方文化信息网是政府网

作为政府网站,目的在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作为文化网站,旨在将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借助因特网这种高科技手段宣传本土文化,传递文化娱乐信息,将文化作为资产来盘活,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化产业。因此,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也不仅局限于政府机关的工作内容和简单的信息,而应将各种文化元素和文化服务内容融人到网站中,努力建设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本土文化网站,最终把这个网站建成海内外人士了解本土文化和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窗口,为资源共享打好资源基础。

2.2地方文化信息网主打地方文化信息

随着文化信息网站的逐步建设,各地都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公共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所以地方文化信息网在资源建设定位方面,应该充分整合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地方民俗资源、旅游文化、舞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数字化加工,这样各地方文化信息网才能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样的文化信息网才能吸引读者,增加点击率。

2.2.1开发地方民俗资源现今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已成为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又一亮点,成为地方民族旅游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成为地方民族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是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于地方民族文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地方民族文化宣传有着潜在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对于地方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学科资源建设、民族的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多样化、电子化、网络化、共享化的重要方略。

由于地方民俗内容丰富多彩,诸如民族的衣着打扮习俗,居住、饮食习俗,生产、旅行习俗,买卖交易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姓名、称谓习俗,人际交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信仰、迷信习俗,礼仪、禁忌习俗,游艺、娱乐习俗,结盟、议事习俗,财产分配与继承习俗等等。所以数字化方式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录音、摄像、扫描、拍照等。

2.2.2开发本地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献,发挥旅游信息中心作用,是人们认识各地区的重要工具。其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它记载着本地区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如本地秀丽风光、历史上本地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遗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等。图书馆可根据旅游经济的需要开发馆藏资源,按照不同的主题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旅游信息二次文献,建设旅游特色数据库。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使本地文化更全面地予以展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本地。

在网页制作方式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图片、音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使页面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2.3本地舞台艺术的数字化本地舞台艺术包括地方戏曲、民歌、戏剧、舞蹈、曲艺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群众文化艺术,是本地区的特色艺术。比如山西的道情、罗罗腔、碗碗腔;福建的闽戏、高甲戏、莆仙戏、歌仔红戏;湖南的花鼓戏、荆河戏、辰河戏等等。这些地方戏曲只有依照地域划分,进行本地化的数字化加工,才能全面具体的展现给广大群众,并且对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加以保护,得以长期流传。

在数字化加工技术方面,可采用摄像、图片采集、原声传送等方式。

2.2.4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一itage,又译为无形文化遗产),其概念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总则》中的界定,它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公约》从概念框架上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颂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川并进而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促进、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比较抽象化,其内容与上述地方民俗、旅游文化、舞台艺术三方面有关联也存在一些重复,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和标引。在数字化加工技术方面也可采用摄像、图片、扫描等方式。

2.3地方文化信息网的栏目设置

根据对现有的16个地方文化信息网的研究,地方文化信息网在栏目划分方面要以表现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为基准,栏目设置要根据本地资源类别进行分类。以我馆负责建设的三晋文化信息网为例,共分十二个栏目,分别是:三晋纵横、文化艺术、旅游观光、人物春秋、文物博览、地方民俗、山西特产、魅力山西、晋商文化、锦绣太原、古籍珍品、三晋文苑。基本上全部都以本地资源进行加工建设的。有部分地方文化信息网是以服务宣传为目的的,所以加设了一些服务公众的栏目。

3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要坚持实际性和特色化的原则,为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资源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而坚持世纪性和特色化建设原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在进行文化信息网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建设的总体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设备和网络环境配置计划,引进优秀的软件平台;要遵循技术能力和社会需求优先的原则,先易后难,从小到大,要有步骤、宏观有序进行;在具体实施中各地要在国家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规则的基础上分散建设,同时突出各资源库在统一标准下的专有特色,突出本地资源特色,做好本地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

3.2要积极关注基层文化生活,实现最广泛的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之间已经架构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人们的交流与沟通已经可以跨越时空瞬间完成。但是,在我国的基层村镇,知识的贫乏导致的贫困仍随处可见,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认识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就成为我们文化工作者在进人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3.3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需要有力的统一与规范

我国的网络化建设一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由于缺乏有力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使得信息网建设各行其是,造成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在同一区域内各个专用网络系统间互不相通,相互独立的局面。在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上,资源开发分散,重复现象严重,浏览一下各个网站的资源目录就会发现,大多数站点都存在着设置的信息栏目贪多求全,提供的信息内容大同小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文化信息网建设重点在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建设,如果没有统一与规范,在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会产生障碍,不利于资源共享。重视文化信息资源的内容结构、调整,优化其内容构成不仅是网络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用户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