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水电工程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设置必要性;人才素质要求
在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理科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都有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专业,它要求对学生相关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培养该专业学生的预算和编算的能力,还要完成相应的施工分析,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充分的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工作当中。
1 水利水电造价管理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水利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教育部所设置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家管理和工程造价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在很多高等院校中,很少有学校设置这个专业,主要是在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要更加的明确,而且专业性也更强,在就业时也会涉及到水利的相关工作,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内容,这些工作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都非常高,就业面明显没有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面广,所以很多院校也只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校开设了该专业,其他的高等院校都没有开设本专业。
2 设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我国的水利部门和教育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制定了水利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意见,转让个文件中明确的规定了水利专业培养人才的相关要求,初步的计划是到来年,我国的水利专业毕业生能够到达15万人,在这15万人中很多人都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事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是学习建筑或者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学生经过转岗考核上来的一批专业性人员,但是毕竟是转岗,这些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憾,这些人员中很多人都没有在上岗之前非常系统的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主抓的是建筑,电力工程主抓的是电力,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主要是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这些人员上岗之前只是学习了一些比较基础和浅显的知识,在水利知识上还没有深度和广度,专业性也要差很多,所以,高等院校一定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人才的专业性,普及和开展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就能够很好的解决相关人员在这方面的欠缺,从而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这个专业中要涉及的知识包含了很多层面,对造价的控制也相对比较复杂,在造价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价格机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也能够更好的提高造价管理的质量,从而使得工程的投资方能够有较高的经济收益,所以这就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管理不规范、管理成本预算部准确的现象,这也对我国的造价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从而也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在成本管理中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在一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实际的工作中影响工作的效果,所以为了培养更具专业性的人员,高等院校开设这一专业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学校现在只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该专业同时培养建筑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市政工程造价多个方向,学生所学的课程多,但是每个专业造价方向又学得不够精,不能从基础到专业非常系统的进行学习,开设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之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专业人才可以在本专业培养,建筑工程造价在工程造价专业培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造价专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我院设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可以完善我院的专业设置,突出学院的水利特色,避免工程造价专业同时为水利和民建两个方向培养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出的学生专业面广而不精,毕业就业遇到水利类单位和建筑工程类单位都觉得培养深度不够的尴尬局面,使每个专业更有特色,同时完善水利类专业,突出水利特色,更好地服务水利事业发展。
3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培养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需要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素质,不仅懂得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水利工程施工与组织、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材料的综合素质。因此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是无法提供这些水利工程的综合素质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可以根据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从而确定有别于传统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综合素质人才。
水利水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基于高职高专以及本科水利传统院校的特点,寻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资源来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建构具有校本特质的比较稳定的水利文化、学科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德育体系。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紧跟新时代脚步,把培养动手能力强,与工程零距离接触的理念融人实训场所建设。师资的培养与引进通过课程渗透、活动体验、环境熏陶、学校管理等多种途径,发挥水利文化德育对师生价值观的导向功能,通过引进工程一线专兼职教师,补充师资力量。专业教材尽量校企合作开发,借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为水利部示范建设专业的平台,充分发挥水利资源,校友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我院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水利水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好的服务社会需求。重点培养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围绕水利造价设置相关课程与教学标准;(2)以项目驱动改革教学方法;(3)以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突出教学内容和要点。
结束语
实际上,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二者所属的门类就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所属的是水利范围,后者所属的是建筑工程范围,所以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等院校一定要在课程设置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明.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浅探[J].企业导报,2011(8).
关键词:水利水电 施工技术 施工管理
引言
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主要是其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持,同时,也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水源,慢慢成为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因此,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就至关重要。
一、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概述
对于各个行业来说,技术称得上核心竞争力,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技术进步也在推动着社会进步。结合水利工程建筑的主要目的,即对水能的充分利用,那么该工程不仅体现出环保意识,也表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先进性。水利水电作为可再生资源,具有清洁性、无污染等优点,对于该类能源的利用也是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只有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水利工程建筑才可以成功实行。由于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的效益起到直接影响,并且水利工程建筑不能被看做一个简单的工程,而应视为整个水利工程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对此,必须在水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技术,才有助于该工程质量的保障,并促进其作用最大化的发挥。
二、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该从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三个阶段进行全面的管理。
第一,在工程施工设计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工程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是对设计方案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和分析。这一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进行审查分析,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找到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变更以及交底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等。
第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竣工后的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技术资料进行总结和存档,通过这一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使施工企业从以往的工程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为建筑企业提高自身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必须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到影响,文章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预应力锚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也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施工技术, 其在施工中进行应用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将起到很大的影响。 预应力锚固是一种利用预应力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型锚固技术, 这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要求、 设计大小、 设计方向以及锚固的深度等因素进行分析, 向基岩施加一种预应力,对基岩的受力条件进行优化,更好的发挥锚固的效果。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更好的延伸性,这是其他施工技术无法比拟的,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应用方面对结构要求也很严格,主要有两种施工方式分别是锚孔和锚束。锚孔是放置锚束的钻孔,是预应力作用的基础。锚头应该放置在锚孔外侧,这样可以对预应力更好的进行锁定,在支撑作用下基岩能够更好的承受负荷,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加固型非常好,能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2、施工导流及围堰
导流是闸坝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能针对周围建设环境中水流区域所展开全面性的控制和部署。导流技术的筛选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较大,要想解决好导流问题,就必须先修筑好围堰。围堰是临时性、暂时性的坝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施工中,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3、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水库的土坝经常会出现渗水、潮湿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土坝出现渗漏、变形的问题,给水库的使用性能带来了威胁。因此,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不然会出现更多的安全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土坝防渗加固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土坝的渗透和变形进行了治理,同时,能够避免出现渗漏现象,保证坝体的稳定性以及坚固性。
四、管理和技术结合
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同时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不仅仅对施工企业的利益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问题要进行重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序非常多, 而且在施工中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前要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在施工前,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按照施工要求对人员进行培训,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种,相关的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也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树立安全工作观念,保证相关的技术人员都能够非常尽职,同时,对施工方案也要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预防,将问题解决。
1、 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较高、 工期限制严格, 以及工作条件差、危险因素多的特点。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能够使科技更好地转换成生产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前提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目标是效益。现在管理单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诶不生产经营管理粗糙,奖励机制不够多,二是包容的传统就业制度, 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技术素质缺乏, 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
2、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和技术监督
在以质量和安全为首要考虑条件的前提下, 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 开展对技术进行更新和改造的工作。恢复设备性能是下下策, 改进设备性能才是最好的方法, 要实现这个转变, 延长检修周期, 缩短检修工期, 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使用各种科学实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验和检测, 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在使用中的变化规律。技术监督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加强仪表、 绝缘、 金属和技术方面的监督。
结语
近年来,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人们为了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提高,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文章对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马占阳. 建筑电气中的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 电子世界,2014,14:472.
[2]王阳.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J]. 科技展望,2014,24:35.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36-03
1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程序及施工组织等基本知识,毕业后能初步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作业。近年来独立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以施工管理单位为主,而以施工管理单位为代表的用人单位,特别希望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之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这就需要学校人才培养应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型,学生毕业后要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本文针对?@个问题对水利工程施工及相关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对课程的教学改革给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2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水利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及常用的施工机械等,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结构更新快,综合性强等特点。[1]
2.1 实践性强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内容涉及大量具体的水工建筑物结构、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复杂的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等。如果课程教学不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易理解,学生毕业后就不能很快地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
2.2 知识结构更新快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正处于大力发展的时期,新的工程结构、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材料及新的施工机械不断涌现,而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差造成了课本知识相对行业发展的滞后问题。该课程还涉及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设法规等,更新也很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就不能及时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与技术,学生毕业后也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实际工作当中。
2.3 综合性强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学习相关的工程测量、水利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项目管理、建设法规等基础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各种类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课程知识面综合性强。
3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
3.1 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堂授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2];通常上一个教学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知识铺垫,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经调查,现阶段多数院校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脱节,而且安排不同的指导教师,每个教师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部分,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就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之间严重脱节,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3]。
3.2 教学方法
经调查,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只讲授课本中涉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思考的余地,不能将课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案例中,更不会创新应用[4]。
3.3 实践教学
由于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脱节,使得学生在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需要重新温习课本知识,而不是将已经学习过的课本知识熟练应用。这种情况下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加重了老师的指导工作量,由于时间的局限性,这就降低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4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基于水利工程施工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为具体研究对象,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4.1 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学院水利水电教研室在教学中担任认识实习,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如何将这些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是我们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模式如下:
第一,由教研室讲授施工课程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相互讨论,总结授课经验和方法;第二,根据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方法,设计出每一个授课环节的新教学大纲和下一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以及应采用的授课方式方法;第三,后续的课程教师根据这个新的教学大纲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召开教研室会议,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授课大纲以及授课方式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
4.2 教学方法改革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知识结构更新快,?魍车慕萄Х椒ㄒ丫?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需要。经过研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在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采用了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5]。第二,课后作业不再是教材上的练习题,即对知识点的简答和论述,而是教师在每节课授课之前就设置的一个小的案例题,学生通过一堂课的知识更新,课后完成设置的案例,如果还有需要结合下一个知识点完成的部分,等下个知识点讲授之后再一并完成;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不是采用传统的上交作业,教师进行简单批改的模式,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当然,这必将占用教师较多的课堂授课时间,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设计好授课方式,每一个专项施工授课结束后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案例。第三,随着施工技术、施工机械的更新,教师也应该进行知识的更新,随时传授给学生一些较前沿的施工技术,以方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为课程授课结束之后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做好基础工作。
4.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理念,比如水利工程空间组织、时间组织;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设计软件,比如BIM软件;这些都对传统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设计方法、设计思路有着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引进这些丰富实效的手段和方法,如何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传统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实践能力,将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现阶段发展较快的BIM软件,学院也有这方面的培训,在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时鼓励学生学习使用这些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完成一些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好的实践环境,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达到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为学院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服务[6]。
5 结语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第一,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课本知识和实际工程相接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贯彻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第二,通过把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教学,将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连贯,不仅为学院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达到了水利工程施工系列课程教学的目的一致性,大力提高了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胶凝材料学;水工建筑材料;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49-03
引言:
建筑材料质量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建筑材料的发展和革新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期混凝土材料与技术与时俱进,性能更完善,使用寿命更长,技术更先进,与环境更协调,在节能减排、节约资源方面发挥作用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新疆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具有严寒干燥、昼夜温差大、年际温差高、干湿交替频繁、冻融循环剧烈,地下水硫酸盐含量高,天然砂石骨料碱活性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逐步深入,新疆的水利、交通、能源、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混凝土,作为这些建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其在新疆特殊气候和地质环境下的抗裂性能、抗冻性、抗碳化性、抗侵蚀性及抑制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就备受工程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混凝土建筑物的工作形态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组成、结构、水化进程以及硬化体的结构密切相关。要深入研究严寒干燥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抗冻性、抗碳化性、抗侵蚀性及抑制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需系统掌握组成混凝土结构的胶凝材料的组成和性能以及水化硬化机理和改善硬化体结构与性能的途径。《胶凝材料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必须课程,它系统介绍胶凝材料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突出常见胶凝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的一门课程。
寒区工程结构与材料研究是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本质上,水工建筑材料属于水利工程和材料工程与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因此设在水利工程类院系下的材料方向研究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本文结合教学经验,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下的水工建筑材料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问题,分析《胶凝材料学》课程教学现状,对加强学生创新教育提出一些改进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
1.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在研究生教育中,课程设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院已有十余位研究生围绕掺工业废气物(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锂渣、钢渣等)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选题,并从宏观方面对其抗裂性能、抗冻性、抗侵蚀性及抑制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展开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我校对寒区工程结构与材料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主要以《高等水工结构》等水利水电工程主体课程为主,仅针对水工建筑材料研究方向设置了《胶凝材料学》等课程。经调研,以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材料工程与科学的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例,为该一级学科下建筑材料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设了《胶凝材料学》、《混凝土材料破坏原理》、《材料热力学》、《材料动力学》、《材料流变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也开设了《材料谱学与分析技术》、《电子显微分析》、《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等介绍现代试验技术和微观测试手段的课程;国外高校里,以荷兰的Delft科技大学和英国的Dundee大学为例,开设有《Concrete Durability》、《concrete Fracture》、《Chloride Resistance of Concrete》及《CONCRETE:Microstructure,Properties,and Materials》等专业理论课程及测试技术和微观测试手段,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对我校寒区工程结构与材料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来讲,目前的相关课程设置偏少,研究生缺乏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对本领域现代试验技术也缺乏了解,从而导致研究成果多停留在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描述阶段,缺少采用现代试验方法从微观角度进行表征,也缺乏采用基础理论知识从影响机理方面对混凝土宏观耐久性能及变化规律进行诠释[1][2]。
2.课程教学内容。《胶凝材料学》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从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以硅酸盐水泥为重点,掌握胶凝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胶凝材料水化、硬化过程的基本规律;胶凝材料硬化体结构与工程性质的关系;硬化体形成过程与工艺参数的关系;胶凝材料硬化体结构、性能与环境的关系等[3]。
作为我校水工建筑材料研究方向专业知识的延续和补充,它不仅巩固了本科《建筑材料》中关于硅酸盐水泥生产原理、过程及方法,水泥水化反应进程,水泥组成、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水泥硬化体形成及工程应用等相关知识,而且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石膏、石灰、镁质胶凝材料等多种胶凝材料的特性和应用[4]。
3.教学对象特征。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教学中内容涉及到水泥、石膏、石灰等胶凝材料的相关特性和应用,而不同的胶凝材料拥有不同的特点,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胶凝材料的特点和应用,这些内容中只有水泥、石灰等胶凝材料与日常生活联系相对紧密,其余胶凝材料与实际生活中联系相对较少,教学内容多而抽象枯燥[5];另一方面,由于胶凝材料教学课时较少未能安排实践环节,众多的胶凝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及,教学内容中部分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无法通过自身实践去检验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从而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动力不足,无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为考试而学的不良习惯[1]。
教学模式方面,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课程教学学时有限,教学是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是老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上课“被动接受”,课程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上课没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课程效果较差。
4.考核方式。传统考核方式是: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出勤率和作业,为了掌控学生学习效果,教师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查阅文献后交出作业,课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文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也可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这种作业评价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过程考核模式,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各种胶凝材料的性质、应用,学生往往在考试前突击复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得到很高总评成绩,但是这种过程考核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未知知识的解决方案等能力的培养,即学生只要认真听课,不用独立思考,也能得到很好的作业成绩,但到期末考试时,问题就凸显无遗。具体表现为:针对一个新的问题,很多平时不注重思考能力锻炼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导致综合考核差。
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针对传统的《胶凝材料学》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科研和生产服务经历,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学科多民族学生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运用多媒体声、光、图像进行教学,不仅加快课程教学进度,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直接视觉听觉冲击,能加深学生对胶凝材料的认识,多媒体可以将胶凝材料的生产、工程应用等通过视频和动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示出来,如水泥的生产和水化等过程,丰富学生生产实践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融入案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如“635”水库枢纽发电洞结构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的研究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在乌伦湖渡槽工程中的应用等课题组完成的经典案例,介绍所运用的胶凝材料学及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知识。(2)实践教学。课程知识源于实践,最终也应用于实践,课程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鼓励研究生走出课堂,到生产一线,丰富课堂学习的知识。利用课题组与水泥生产企业以及粉煤灰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组织研究生赴天山水泥厂、全荣水泥厂、电厂、八一钢铁厂参观水泥生产线、粉煤灰分级收尘过程以及钢渣产生过程,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座谈,加深研究生对水泥等胶凝材料的生产过程的认识。(3)理论结合实践。鉴于本专业研究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水泥基材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本课程重点放在硅酸盐水泥生产和粉煤灰等辅胶凝材料的产生及其水化进程与应用方面,并引导学生将其基本原理和学习思路用于其他胶凝材料的性质和运用中,着重区分比较各胶凝材料水化规律和应用条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学院为学生搭建的实践平台,鼓励研究生参加或指导本科生混凝土设计大赛、水泥轻舟等行业竞赛,通过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推动学生自主学习。(4)课堂研讨。适时组织相关方向的研究生、校内外相关方向教师,采取学术交流的形式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讨论,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引导研究生及时理解与掌握新型胶凝材料,解除学生对其神秘感,激发学生探索新材料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研究生受在胶凝材料学课程学习和研讨过程中的启发获得新思路,然后对新思路提炼出创新点并做深入研究和探索,进而围绕该内容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考核方式。单一的试卷成绩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更不能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多种考核方式并存将有利于全方位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把握程度和多方面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分为两种:(1)针对研究课题或感兴趣的方向,广泛查阅文献后,写出文献综述,并作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报告,也有同学将此作为开题报告。(2)运用胶凝材学及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论知识及原理,设计出新型的材料,并提供详细对比试验方案和试验成果。
以上两种考核办法中:考勤占5%,课堂表现为10%,考核成绩占85%。
三、结论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胶凝材料学对于水工建筑材料方向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针对水利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下的水工建筑材料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及传统《胶凝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在身临其境的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增加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5-47.
[2]王宝民.建筑材料方向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1,(8):120-121.
[3]林宗寿.胶凝材料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4]岳雪涛,张丰庆.浅谈《胶凝材料学》课程在建材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100-101.
[5]张京英,罗会甫,张彤,等.《胶凝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6):142-143.
Teaching Model and Practice of Cementious Materious for the Exploiting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 in Hydraulic Material
GONG Jing-wei,LI Shuang-xi,SUN Zhao-xiong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水工建筑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环节
水工建筑物基础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主要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骨干课程。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强调水工建筑物理论的系统性,需要讲解每一种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工作特点、设计过程等内容,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内容比较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这样的教学安排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为适应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思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水利系对其进行全面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一、制订课程基本任务及学期授课计划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以及水工建筑物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学期授课计划,是指某门课程某个学期针对某个班级具体教学的执行计划,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学期授课计划的制订,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不同的方向,进行认真的研究,严格按照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学期教学周数、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学生就业要求等情况,提出全学期每周上课的次数、时数、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内教学要求、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需要完成的作业等。
二、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精心编写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而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水工建筑物基础知识》教材编写过程中,知识理论应以“够用”为度,把基本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教材更具广泛性和实用性,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反映了水利水电行业的新技术、新动向。以适应教育部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与传统教材相比较,我们编写的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在编写方法上,打破以往教材过于注重“系统性”的倾向,摒弃一些高深的理论,强调实践,精炼理论,突出实用操作。
(2)以培养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实训练模块的内容,强化应用,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较强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3)教材内容的设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安排有不同类型的工程案例分析。
(4)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教材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超前性、先进性。
三、认真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插入工程案例教学。水工建筑物基础在教学组织中重点介绍各种建筑物的构造认知,即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尺寸、基本地基处理方法等,在课堂上应尽量将枯燥、零散的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社会问题、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喜爱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建筑物讲完之后,结合这个建筑物讲一个工程案例,比如重力坝以三峡水利枢纽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水工建筑物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施工环节,可以放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地生活、工作的录像,介绍工程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重大意义。这样,可将看似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校内、校外工程现场实践教学。一方面,为了保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多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了水利水电工程实训中心。该中心有各种类型的水利枢纽、拦河闸、渠系建筑物等27个水工建筑物仿真模型,类型齐全、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建筑物,手把手地教学生认知。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较差,如果不多看看实际工程,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会觉得很空洞,会感到学习比较枯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课程之中专门安排学生进行水工认识实习,时间为两周,主要参观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枢纽,参观内容包括水库、坝、闸、水电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通过参观,让学生对各种建筑物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现实中感受水利工程的伟大,更加热爱本专业。
3.组织学生进行水工模型制作。在教学环节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平时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讲重力坝时,设定条件,让学生自己拟定断面尺寸、边做边练,学完重力坝之后分组让学生到实训场地现场制作重力坝水工模型,根据现场情况对每一组进行考核,给出成绩。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让学生对建筑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效果显著。
四、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工学相结合
《水工建筑物基础》以实际岗位能力培养为课程的最终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晰,从而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达到任务的完成,每个人都会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承担着如下的角色职能:创设工作情景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技术准备计划);开发学习资源和安排学习活动;记录管理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也为了帮助学生课后复习或自主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立体化的信息通道:PPT课件、实物展示、现场教学、视频、动画、网络教学等,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动手操作等各方面感受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利用勤工俭学、校内科技创新、假期顶岗实习等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工学结合,促进岗位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改进考核方式,建立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体系
本课程评价方案依据“技能加态度,强调素质培养”的思路进行设计,以项目考核为主,结合专业技能认证系统的认证,进行综合评价,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如表1所示。
每个项目成绩都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是提交的成果、作业、平时表现等。分组提交成果的,每组统一计入成绩,具体见表2。
六、结语
高职水工建筑物基础课程通过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几方面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以及水工建筑物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振宇.水工建筑物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 郑万勇.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