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特点
就各大高校实际的课程设置情况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被安排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高中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还比较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也有待构建。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各章节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操性。基于这一特点,就要求其教学过程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章节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紧密。如果学生对某一环知识的学习出现了脱节,就会导致其对后边知识的学习掌握难度上升。
1.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是情况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定影响。从课程安排上而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时段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诸如安排在晚上。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操作过少,教学活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不仅如此,前后章节知识的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表现出的问题。就教学手段而言,由于教学活动过于偏重理论,许多教师都是单纯依靠PPT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的操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
1.3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强调了教学活动对案例的应用,在实际案例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点看,其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单纯依靠书本或是PPT是无法迅速理解掌握的。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进行讲解,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形成清晰认识,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比如word、Excel等软件工具的应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方便案例教学的实施。
2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展开方法
2.1展示教学案例
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展示教学案例是首要任务。但是,展示教学案例并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即可,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比如,在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需先对教学重点进行简单梳理,然后再播放教学案例。在学生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暂停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案例中知识点的理解。
2.2分析教学案例
在播放完毕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播放完毕“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之后,学生可能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大学介绍上,而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却存在忽略情况。因此,在播放完这个演示文稿之后,教师就应该针对“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对其制作方式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需要从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建立一个空白演示文稿,对其版式进行选择。在选择版式的过程中,应该对“我的大学”这个题目进行充分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版式。其次,文字输入。在演示文稿中,文字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直接添加和插入文字两种方法进行。直接添加就是在需要输入文字的地方直接添加文字,插入文字就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完成文字输入的操作。第三,幻灯片模板的使用。演示文稿中播放幻灯片时通常具有一样的颜色和背景,风格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步骤,可以依靠格式菜单中幻灯片设计的模板设计这一功能,对幻灯片模板进行选择。第四,超链接设置。实现超链接的手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先选中超链接地址,然后通过插入功能中的插入超链接进行。另一个手段是利用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最后,设置背景音乐。在演示文稿中,背景音乐可以起到显著的认知作用,一般是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声音和影片这一功能进行音乐的插入和设置。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要点形成深刻认识,进而有效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
2.3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升华环节,即通过讨论案例能够实现案例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完成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就以上述“我的大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而言,值得讨论的地方是比较多的。比如,如何制作出和别人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演示文稿、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音乐插入、文字输入等。在讨论环节,教师应该先给学生预留5到10分钟的讨论时间,期间对学生主要提及的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分类整体。在学生自主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深入相关知识点中,加强剖析,结合案例再次进行辨析,是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
3.1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案例。第一,综合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从其自身特点上看,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程度很高,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比如,word中的表格制作,其既可以通过自带的表格绘制功能完成,也可以通过excel活表格完成表格制作。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尽可能全面的归纳教学知识。第二,实用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比如ppt的制作、word的操作等,对大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实用技能。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具有直接关联的案例,以此增加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模板制作、求职简历制作、成绩表的设计等,都是具有很高实用性的教学案例。第三,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的作用不仅仅是罗列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于承载教学活动,其还应该具备启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相关知识能够实现全面深入的掌握。第四,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指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对相关知识点反应能够比较突出,具有很高的区分度,不会和其他教学案例出现雷同的情况。
3.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word教学案例设计。比如要设计“校园介绍”这样一个文档,需要使用到字体段落设置、分栏、首字沉降、项目编号、插入图片、文字方向、文字边框和底纹、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功能。所以,在设计“校园介绍”这个文档时,就应该按照实际的介绍流程,逐一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编制罗列。在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这个案例时,首先就需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和字号进行设置,比如正文标题宋体三号居中,段落大标题宋体四号居左,段落小标题宋体小四居左,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页眉和页脚插入,公式编制等,这些都需要在案例设计中反映出来。第二,Excel教学案例设计。Excel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将期末成绩表作为案例,设置好表头的人员、分数、科目、排名、总计等多个项目,然后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对成绩分布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函数功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透视、图表生成等一系列操作。主要涉及的函数包括了Max、Min和IF等。此外,还可以以课程表设计作为教学案例,以此加强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其设计过程和成绩表的流程较为相似,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则相对简单一些,比如不需要进行排序或是图像生成等,知识单纯要求进行表格制作。通过这些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掌握。
4结束语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7-0000-01
Teaching Research&Practice of“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against “Case Methods”Teaching
Xiang Bo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Chongqing404120,China)
Abstract:“case methods of teaching”,we mean a teaching method that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the teacher guide and organize the student to think and analyze teaching cases;in this way,the student can understand concept and operation.The use of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can arouse the interest and develop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 Therefore,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an b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this paper elaborate the background, concept and the design of teaching methods put forward by“case methods of teaching”in the teaching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Some point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also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Case;case methods of teaching;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强。同时,知识量大、课时少,知识点发展快操作性强是这门课的主要矛盾。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不同起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高效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是采用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依次讲授给学生的方式,讲究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教学的循序渐进,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被填鸭”的状况。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发挥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并且,教学中往往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教室里只讲原理、概念,机房里让学生单纯操作,知识点与操作结合不够,学生没有思考知识点与实践操作的关系,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的掌握要求很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掌握知识点,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为了适应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作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学习、观摩、综合参考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配合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既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引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具有主动性,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分析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当今世界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切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教学实施前,首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案例,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案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案例中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为线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引导、点拨,自己解决问题,认识和掌握知识点。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案例情景教学下,在探索案例任务和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
学生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案例教学学习情景的创造者、学习案例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是完成案例教学活动中案例任务的具体操作者。“案例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模式。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第一步,“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设计。
在“案例教学法”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一个符合学习主题的、尽可能涵盖有关知识点的案例任务至关重要,“案例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案例任务设计的优劣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明确案例任务的目标。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案例任务”中心学习。这就要求案例任务的目标性必须明确,能够使学生带着真实的案例任务有目的地在探索中学习。
其次、在设计案例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任务要能充分吸引学生。案例任务的选择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案例任务的设计要有实际意义,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任务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能更大的激发他们的强烈的学习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案例任务的设计要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同时要具有层次性,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案例任务,让案例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的执行。
例如:在Word章节设计案例任务为“报刊设计操作”和“毕业自荐表制作”,内容涵盖Word里的文字设置、段落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等知识点。Powerpoint章节设计案例任务为制作“校园简介”幻灯片(至少两张PPT),要求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艺术字、音乐等要素,且都有动画效果。上面这些案例任务都是学生现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在学生中了解的情况,这些案例任务也是学生特别想学习的内容。所以,对于这些案例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
第二步,分解和分析案例任务。
这是案例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在提出和布置案例任务后,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任务中需要完成的操作问题有哪些,怎样将一个大的复杂的案例任务分析分解成一些小的容易解决的小案例任务,发现案例任务中隐含的新知识点,教师应给予适当启发和提示,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新的教学内容。
以要求学生制作“校园简介”幻灯片为例。先将这个案例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案例任务:1.幻灯片模板的选择;2.文字的输入、编辑和动画设置;3.艺术字的插入和动画设置;4.图片的插入和动画设置;5.音乐的插入和设置;6.幻灯片间的链接;7.幻灯片的播放。学生在掌握了每个小的案例任务的同时,也就相应的解决了大的案例任务,掌握了Powerpoint。
而且每个小的案例任务都包含了若干个知识。例如在第⑴幻灯片模板的选择这个案例任务中,就涉及模板的概念、模板的选择方式、模板的创建等知识点。
第三步,完成案例任务。
这是整个“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的重点。案例任务提出,在完成分解和分析案例任务过程后,学生应在案例任务的引导下,借助教师的适当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去完成案例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围绕案例任务查阅资料,尝试探索,讨论研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但并不是让老师去讲解知识,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学习知识、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点易于理解的简单案例任务,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例中的文字的输入、艺术字的插入、图片和插入等。对于案例任务复杂 知识点较难的案例任务,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尝试,协作完成案例任务,学生拓宽了思路,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案例完成总结和评价。
这是“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提高阶段。在完成一项案例任务后,结合“目标教学”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评价活动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讲评、教师点评的方法。指出案例任务完成较好的方法,对现有案例任务进行扩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四、“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案例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一要避免一堂课案例中包含的学习任务即知识点太多,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解决。二要避免一堂课案例任务的难度设计过大,在短时间内不易解决。
(二)设计教学案例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结合,同时又要注重案例的实际意义,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注重分层次教学。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一样,学生完成案例任务的快慢不一样,在实施案例教学活动中还可以结合小组协作教学模式及分层次教学模式来配合完成案例任务,解决学生间的水平差异,达到预期设计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不一定适应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每一章节,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教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精心设计,既要有一定难度的,又要是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授课方法是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丰富了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红艳.实战式教学在计算机的应用,机械职业教育,2004,9
[2]殷红梅.关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福建电脑,2008,11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个性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与改革一直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每年都有相关的全国性和地域性的研讨会议举行。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已经非零起点,但有较大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专业区别较大,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各异。同时,用人单位对新员工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计算机教育系统缺乏针对性,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效[1]。因此,针对学生的兴趣、专业、层次等来调整和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已成为必然。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整体思路
以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探讨如何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促进个体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建立促进学生专业与个性发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
面向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大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专业应用需求;然后通过深入研究和充分讨论,确立分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分层次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大力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讨,构建适合个性化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建设。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2.1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首先,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大学生进入课程学习前的学习基础与兴趣进行调查和分析[2],主要对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进行调查,从学习和应用两方面分析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大学新生计算机水平的“非零起点”并不等于有了“好起点”,懂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并不意味着具有了良好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基础。调研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参考,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个性化教学。
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个性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包括在校生、毕业生、专业教师、用人单位等各个方面,综合这些信息得到最终的结论,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提供依据。
2.2确立分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我们结合各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实际,以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导,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并确定与此课程体系配套的改革方案。
以湖南商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课程体系设置为“2+X”模式,对应于3门课程,分别是:
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中的信息存储、计算机系统组成、典型的PC操作、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和PowerPoint文稿演示软件等。
2) 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基础、局域网组成、Internet基础、Internet网络连接、浏览器的设置与使用、邮件管理、文件传输与工具使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常用网络工具软件介绍等。
3) 面向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按经管类专业、会计类专业、文法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开设不同课程。具体为:经管类专业开设Excel高级应用课程,会计类专业开设Access及应用课程,文法类专业开设常用工具软件课程,艺术类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
同时,形成了与此课程体系改革方案配套的方案,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方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环境建设方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方案》和《开放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等。
2.3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需要[3-5]。分层次教学主要采用分级的形式进行,包括学生分级和教学目标分级制定两方面。
在学生分级上,为了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引导,学校主要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分级教学,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我们根据学生入学摸底测试成绩和学生的申请,把学生按起点的高、中、低分为3个层次,依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分别实施教学。
在教学目标分级的制定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把握用人单位对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体现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精选教材,组织课程逻辑框架,加强实践训练环节。
2.4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有导向作用,不合理的考核方式会极大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分级教学的成绩评定宜采取弹性原则,给教师一定范围的成绩评定权限。同时,对学生的考核不再以期末考试为唯一标准,而是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
例如,我们对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弹性考核评价尝试,将总评成绩分为期末考试(50%)、上机实验(30%,包括一次网页制作大实验和几个关键实验)、考勤与作业(15%)、创新与突出表现(5%)。通过这样一种弹性且细分的考核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把握更加准确,监控更加到位;也使得学生对于平时学习和实践更加重视,对于与专业、社会实践、生活相关的应用能力锻炼更加有自主性和针对性,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5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个性化网络教育环境,共享网络资源,进行开放、交互和协作式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辅导的交互性、实时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作业、在线实验、在线考试系统等。
网络教育平台的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根据学生的在线作业、在线实验、在线考试等的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数据挖掘,分析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不足。例如,通过在线作业和在线实验的成绩分析模块,可以获得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和各题的难度等,从而评价学生能力、教学效果、习题和试卷质量等,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包括调整教学重点、改善教学方法、选取试题等,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构建网上教学互动系统和评教系统,借助调查、互动和评教,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等。
2.6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
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电子教案、免费第三方课件、开放工具软件、免费电子书籍与参考资料、相关课程练习与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等资源是必要的,而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让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做到因人而异。一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和自测的情况,挑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和使用;二是根据学生对教学资源访问情况,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网络教学服务。
学生在网络上获得资源,进行学习、实验、作业和考试的同时,也在服务器端留下了大量的访问数据和有用信息,对这些数据和信息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获取,可以指导教学和改善网站结构。学生登录网站以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其访问信息生成推荐课程、学习建议及辅导资料、推荐文章链接、个性化网站结构等,还可以将学生访问网络教学资源的情况与学生图书馆查询借阅信息、学生选课信息、学生考试成绩等进行整合后,进行更进一步的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
3结语
面向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有利于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扩展性。我们将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下,以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把握专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继续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熊馨,张鹏. 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9(12):181-182.
[2] 何典. 大学新生计算机学习基础与兴趣的调查分析[J]. 计算机教育,2008(12):29-32.
[3] 赵丕锡,刘明才,王雁霞,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辽宁教育研究,2006(7):106-107.
关键词: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建设规范
随着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明确地指出了“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1]。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本科教育中与数学、外语一样,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同时还有实用性、不可替代性,是大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2009年6月,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省内高校开展了“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旨在集中全省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流师资,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完成优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最终实现优秀教学资源、教学思想的共享,从整体上提高我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
1项目建设背景
2007年1月至5月期间,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省内高校的在校学生、一线教师、毕业生及企业进行了“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调查”,从不同的侧面为广东省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在此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确立了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为“面向社会,针对岗位,强化能力,促进发展。”[2]
为适应新时期对高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结合广东省用人单位的应用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2007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决定以华南师范大学为试点,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上进行全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尝试。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实用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主动应用计算机技术及工具辅助学习,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3]
华南师范大学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精神,制定了大学计算机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并通过对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法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4],验证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方向的正确性与方法的可行性。
2项目建设意义与指导思想
项目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以“面向社会,针对岗位,强化能力,促进发展”为宗旨,围绕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的核心,以项目形式培养、打造出优秀的教改团队,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旨在使广东省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能借助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在现代“计网信”(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紧紧围绕实现“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学以致用,强化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思想,在网络学习资源、学与教案例(模式)、练习与试题库、实验指导、电子教案和立体教材等方面,组织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积极参与,逐步建立以智能化学习系统为平台、以广东省大学计算机课程资源库为基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灵活、教学内容实用、易于实施、实用性强的课程包,以满足多类别、多层次高校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3项目建设内容
3.1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出不断加速。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实际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必须以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在校期间使学生较好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上能迅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岗位实际问题[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课程体系也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而动态地调整。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根据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研结果,经反复研讨论证,于2006年形成了适合广东省高校实际情况的“三层次”课程体系教学建议(如表1 所示)。课程教学按不同应用划分层次,每个层次由若干门面向全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组成,每个层次都有其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课程体系。
3.2围绕“三层次”课程体系开展的教学改革
在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结构的框架下,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需要组织全省高校研制开发若干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用软件和社会通用工具、学科专业工具软件立体化教学资源,针对各高校专业特点共同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逐步形成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资源库,使各高校能依托计算机基础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展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项目在2009―2011年间的主要建设内容为:
1) 组织各类型高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试验,构建面向适应多专业、多学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享教学资源。
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的指导下,利用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试验中所建成的系列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组织有条件的高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
各学校借鉴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成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利用广东省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学习光盘、学习平台、在线学习资源、考试评测系统等),开展以“集中辅助导学讲授+学生自主上机验证”的教学模式的试验,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原则,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教育,逐步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终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依托立体化教材的自主学习。同时,各项目组根据学校学科特点设计满足本校专业的学习案例,最后集合成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第一层次)共享教学资源库。
2) 组织优秀的教学团队开发工具软件类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类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逐步建立省级计算机工具课程共享“超市”。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组织省内有实力的教学团队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若干门工具软件类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指南(要求)与技能认证标准;并充分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动态性、立体化的特征,按照《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规范》要求,集中各所各校不同学科背景的优势共同开发实用性强、能有效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 “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在线学习资源―技能实训”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并通过逐年建设,形成资源丰富、多层次、多类型、多维度的计算机工具课程教学资源“超市”库,适应广东经济发展以及专业应用需求。
3) 组织省内实验/实训条件良好的高校探索“计算机语言及系统应用教育”层次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语言及系统应用教育”层次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创新研究能力,探索以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种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
“计算机语言及系统应用教育”层次教学在下列几方面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探索,最终形成若干教改示范案例。
(1) 项目驱动式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资源建设与创新教学模式;
(2) 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与实验设计、仿真实验系统、动漫技术教学与设计;
(3) 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教改示范案例以教学单元/主题为核心,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形成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教改案例,强调教育技术提高课程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以点带面,推动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4) 组织开发集计算机技能测试、学习资源个性化推送等功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自主学习系统;组织省内学校开展基于学分制与第三方认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力检测模式探索。
为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在线学习、统一考试认证等需要,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将组织开发“广东省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网站”,让省内高校能免费使用该学习网站及网站中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建立学习、评价与跟踪管理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并与课程包捆绑一起。各高校选择下载所需的课程包后,便可以立即使用,实现教与学中网络教学资源、立体教材、教学案例和学习评价等相互配合,提高教与学效果。
随着广东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课程的日渐完善,将建立一套以计算机应用能力认证为基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在该种新体系下,组织省内学校探索开展基于学分制与第三方认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力检测模式,既可以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又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实行不间断计算机技能学习,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服务于各专业的应用性人才。
4项目建设规范
为规范所有立项项目最终实现优秀教学资源、教学思想的共享,由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教育技术专家和教学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制订了指引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对各种类型立项项目建设什么、如何建设、如何实现共享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4.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类项目规范
各校需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第一层次课程教改的实施试验方案。实施方案覆盖面由项目组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可选取若干班级数或大一全体学生,如选取若干班级试验方式的班级数量不少于5个,参与试验的专业不少于3个。
各校可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资源包知识点划分的基础上,需根据本校特色、优势专业开发单元学习案例包。案例包需覆盖如表2所示的模块。
4.2工具软件类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类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类项目规范
本次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最终需要形成纸质教材、在线学习活动指引、重难点学习光盘、实验指导、认证考试标准与试题资源开发等,具体需要建设的内容如表3所示。
4.3“计算机创新能力教育”层次教学模式研究类项目规范
教改示范课程要建立一支教学队伍,由主要负责人、主讲人、其他参与教师组成。项目负责人由专业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副教授、教授担任(高职高专教改课程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案例制作人可以有年青教师担任。通过示范课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
项目团队选取1~2个教学单元/主题的内容,在2个学期内完成教改实践,并完成示范教学案例的制作。示范教学案例的基本内容包括5部分: 课程教学
改革方案、教学单元内容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课堂教学视频。
1)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改方案要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2) 教学单元内容与教学设计方案:选取试验的课程单元内容及其教学设计方案。
3) 教学课件与相关资源:选取教改过程中使用的PPT课堂教学课件、网络相关资源、学生作品等。
4) 课堂教学视频:试验教学单元的课堂教学全程视频。
5) 学生创新实验设计:以项目驱动式的学生实践设计案例。
5结语
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一层次教育――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将逐步在各高校淡出,以至最终取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重点在第二层次(即工具软件类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类课程)和第三层次(即计算机创新能力教育)课程,为了给广东省各类型高校、各专业学生提供“因用而教,各取所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将组织省内各高校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思想的共享,不断提高我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教高函[2007]2号,2007.
[2] 刘文平,叶惠文,郑德庆,等. 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08(3):40-43.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 课堂效率 一级通过率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大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课程。它涵盖的知识面广,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基础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它而且是一门高职高专学生必须通过一级考试的课程。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
我从教近四年,所用教科书《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也差不多修订了四次,这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密切相关。
1.新颖性。
这是这门课最基本的特点。教程在不断地更新,表示计算机也在不断地更新。还记得Win95年代,接着Win98、2000、XP、Vista,到今天的Win7。仅仅几年时间,操作系统就更新了很多,各种电子产品也在不断地升级。
2.丰富性
丰富性是这门课最典型的特点。《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分为六章,分别是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和数据库。纵观这六章,我们可以看出它涵盖的知识面种类繁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上网需要网络,买计算机需知道品牌的质量,即品牌不同,其硬件质量也大不相同。另外,银行的各个业务处理需要专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3.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这是从这门课的内容层次而言。《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分为六章,这六章内容分别是从信息的最基本的概念讲起,然后讲到组装一台计算机少不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接着讲上网需要网络,网络的组成方式,等等,再接着讲述与网络相关的多媒体内容,最后讲解与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数据库部分。在阐述知识点上,讲解的深度上是由表及里,如讲述计算机硬件组成有中央处理器,紧接着深层次地讲述了中央处理器的三个组成――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
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一级通过率
我针对《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程》的特点和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提高课堂效率和一级通过率。
1.与时俱进。
既然课程在不断地升级更新,我们讲授的知识内容就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一个教案讲30年。
(1)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要与时俱进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时刻关注时事新闻、最新的文化知识。课余时间,要积极给自己充电,多看点书。要有一滴水的上课内容,胸中至少有一碗水的相关知识。尤其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电子信息产品更新得很快。一级考试都考Word2003,而我们还在讲Word98,这显然不行,更甭说提高过级。
(2)讲授的软件也要与时俱进
计算机一级考试跟别的课程不同,它分为理论(50分)+操作(50分)。操作主要考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和Access。这几个软件考试要求基本都是最新的软件版本。五个软件的题量大,难度不大,在讲授时应该有选择地讲解,有些简单的内容如Word大家熟悉的可以一笔带过,而有些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少如PowerPoint或者没接触过的如Access,则应该重点讲解。
考题分为三大题,其中Word和Excel为第一大题20分,PowerPoint和FrontPage为第二大题20分,Access为第三大题10分。学生平时勤练习、多总结,通过一级不成问题。
2.多做练习
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种类繁多,涵盖的知识面广泛,必然导致考题多而杂。学生如何把握如此繁多的知识点呢?“死逑”是个不错的方法,目前很多中学都在用。虽然方法有点土,但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是个很好的方法。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薄弱,自主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教师应针对这些特点制定一些特定的方法,让学生多做练习。
考题分为理论与操作两部分。把握好理论题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多做真题。我院每年都给学生订了一本计算机一级考试汇编,这个汇编就是历年考的真题。可是自觉性差的学生对这些真题熟视无睹,不会主动去完成。
针对这些学生,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自己辛苦些,每一章出一份试卷。待这一章节授完后,就给学生考试,严格要求学生,然后教师批阅、评讲。周而复始,反反复复,种类繁多、杂而乱的知识点学生就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