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保健科研课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0年卫健局中医药管理局体会经验做法特色亮点成效
以点带面
促进中医药发展
x省x州x市卫生计生局坚持“以点带面”方式,促进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中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特色不断彰显。
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强化中医药体系建设
x市按照“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的发展思路,强化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以市民族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涵盖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和私立诊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一是强化“龙头”建设。将市民族中医院作为全市中医药工作的“龙头”打造,突出专科专病建设,医院设有36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国家级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5个、州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是x省中医住培基地和x市中医药工作的医、教、研中心。
二是强化“枢纽”建设。全市14个乡镇卫生院均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并建立了14个古色古香的国医堂,连接上下,作为中医药“枢纽”服务力量不断强大。
三是强化“网底”建设。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作为“网底”单位,完善硬件设备,均建立标准化的业务用房,中药饮片配备在100种以上,中成药配备在50种以上,基本满足了农村群众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
以深化医改为“关键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一是同步推进公立中医院改革。将市民族中医院纳入医改试点范围,与综合医院改革同步推进,严格落实各项医改政策,完善调整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积极探索适合中医院特点的支付方式和薪酬改革制度。
二是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中医药优势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中医优势资源下沉。市民族中医院牵头3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鼓励市民族中医院的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或对口帮扶,鼓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全科医生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是贯彻发展中医药的医改政策。落实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药饮片加成销售、医院中药制剂和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中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等政策,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点”,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师带徒、进修学习、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速人才培养。实行优先落实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和职称评聘;优先安排新进编基层卫生院的中医药大学生享受大学生补助等政策。
二是建立名医评选机制。开展市级“名中医”评选,推荐市级“名中医”参加州级“名中医”评选,成功申报了13个x省知名中医工作室。
三是建立学术研究机制。加强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交流,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及开展中医科研项目,编撰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x医药学概论》,填补了x州无国家级科研课题空白。
以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创新点”,实施供给侧改革
一是大力开展“治未病”健康工程。市民族中医院结合“中医养生堂”建设,设立了“治未病中心”和“治未病科”,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养生保健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宝贝儿,乖,听话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常听到家长这样表扬孩子。
长期以来,家长们似乎都把“乖”、“听话”作为评价好孩子的标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话一语道破了传统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心声。然而,时下的新新父母开始怀疑这个传统观念,担心自己孩子太乖长大会没出息,希望孩子淘气些更好,认为那样的孩子更机灵。
乖孩子究竟是不是好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到底应该何去何从?为此,我们调查搜集了一些家长和年轻人的看法,并采访了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两位专家。
家长看法
乖孩子是不是好孩子?
听话好啊,让他干啥他干啥,这才是有教养的孩子。――小米爷爷(退休工人)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我孩子就这样,听话、懂事儿、规规矩矩的,让我特省心!
――小静妈妈(个体经营者)
听家长话,孩子能少走弯路、少碰壁。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针对孩子的特点,会合理安排他的学习生活进程。 ――晓兰妈妈(全职妈妈)
孩子听父母话,不会有错,我们做父母的都是为孩子好。
――倩倩爸爸(部门经理)
乖孩子当然好啦,不过,有时候我儿子淘气也很可爱,多机灵啊!
――龙龙妈妈(小学教师)
乖不一定好,应该保留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太听话的孩子长大以后聪明、有主见。 ――亮亮妈妈(杂志编辑)
孩子太叛逆的担心
“我说什么他都要顶撞,越大越气人,真不知道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懂事。”
“我闺女3岁了,以前特听话,最近总爱跟我作对,不知道是不是跟谁学坏了。”
“我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心理障碍,脾气特别大,总得宠着他,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摔东西。”
孩子太乖的担心
“跟别人说起我这乖孩子,总是特自豪,不过也有些担心她这么乖会被人欺负。”
“他小时候爱调皮捣蛋,我就赶紧严加管教,但他现在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从来都不跟我说,真担心他会出什么问题。”
“我孩子对我从来都是言听计从,有时候担心他以后会不会太木讷、没主见,所以我现在努力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允许他有时不听话。”
“我女儿从小到大都很听话,但感觉她好像太依赖我了。”
长大孩子的看法
“我从小就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一直都是我们家那里孩子们的榜样。但上大学后,同学们都觉得我很刻板。我做好事,他们会觉得我做作。这让我非常痛苦,我自己找不到自己错在哪儿,后来好朋友渐渐地引导我改变一些做人做事的方式,才终于比较合群了。不过现在还是很苦恼自己总是没想法,脑袋特别懒,朋友总说我是一根筋。”这是我同事的好朋友,聊起知心话来说了这些。她看起来很文静,熟识的人才知道她也很爱和大家闹着玩。
“我爸妈对我是放养,我觉得我素质还不错,习惯没太差,工作挺好,也没让父母失望。”网友清水涟漪说。
“我是十足的好孩子,虽然有时不乖。以后我有孩子了,我管孩子要不松不紧,中庸之道,呵呵。”朋友潇潇说。
专家观点碰撞
郑秀瑾
观点:听话的孩子,容易招人喜欢,带起来也省事,但未必就是好孩子。
1.太乖的孩子,容易失去思维的独立性
家长往往注重孩子生活上的独立,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用品,但孩子思想上的独立性却往往被忽视。
假如孩子太乖,一切按大人指导办事,时间长了,孩子自己总不思考,就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而一旦长大后,需要独立工作生活、独立处理问题时,孩子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束缚智力发展,还可能导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
2.太乖的孩子,容易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
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创造性。比如,小孩会把大人的鞋子当小船玩,这说明孩子不刻板,有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但大人不理解孩子的做法,就会批评孩子不听话不乖。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创造性不断地受到打击,逐渐从“不听话”的孩子变成“听话”的孩子。实际这是创造性思维受到了限制和禁锢,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很不利。
很多中国小孩读书读得特别好,但搞一些科研课题时,能力可能就会较差。因为她一直都是在学,却缺乏创新思维,只会跟随别人的观点。他不会想“这样对吗?”“我不是这样想的,我要试一试。”不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高出一层。
3.家庭要给孩子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家里多一些民主的氛围,让孩子感到和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鼓励他们敢发言、敢辩驳、敢质疑,这对孩子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有好处。这样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可能会觉得管起来麻烦,但其实他们长大以后可能更有优势。
孩子要懂一些基本的生活规律,要讲卫生、讲礼貌、不自私、不说谎,而其他方面家长不必多加干涉。家长不要对孩子说,这件事就是什么什么,要让孩子参与讨论,孩子就会觉得“我还在给妈妈出谋划策”。这时,孩子就会开动脑筋,活跃思维。
张建娜
观点:好孩子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乖孩子是好孩子,但乖孩子是不是有出息,是另一回事。
1.孩子乖与不乖主要取决于自身性格,后天改造的影响不大
一个人的性格有70%是遗传的,后天人为改造只占30%。家长总是希望把孩子教育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她的特点,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说哪种孩子好就把孩子培养成哪种,这是不现实的。
2.约束孩子不会影响孩子的自主性
现在很多家长在管束孩子上患得患失,导致很多小孩不懂规矩。过去教育孩子是:大人讲话小孩不能插嘴。小孩把话憋在心里,并不代表没想法,不可能因为家长的管束,就把孩子的思想萌芽和创造力给压制了。人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会有自主意识。孩子小时候有想法,即使家长总是约束他,将来还是会有想法。当然,家长一味的单向灌输,而不注重与孩子双向交流,肯定会对孩子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这个方面,家长需要注意。
3.教育孩子该严格就要严格,多给孩子实践机会,才能让孩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孩本身是培养习惯的时候,不能太娇惯。3岁以前的小孩发育不是很成熟,就得立规矩,培养孩子守规矩。家长对孩子恶作剧也不管,就会使孩子不懂规矩;而让孩子长大以后再去学规矩,孩子就会很痛苦。一点规矩都没有的孩子,再有创造力,将来也未必会成功,因为他本身不懂得游戏规则。
教育孩子不能单纯给孩子讲理论,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多去实践,在实践中成长。要多让孩子出去玩、多与人交往;而培养好习惯和规矩,孩子就容易被其他人所接纳,容易与人交往;孩子在玩和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就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专家一致意见
1.是否是好孩子,不能用乖与不乖来衡量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不能一概而论,但好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具备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
2.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情
孩子有时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逆反期,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对孩子的不听话,家长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全盘批评,而是要正确引导。
育儿建议
――“听话”与“不听话”相结合
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对待孩子的听话与否,要分情况而定。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的培养上,要让孩子“听话”;在思维方式和对待事情上,要允许孩子“不听话”,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实践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小孩的行为控制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小时候是父母控制引导为主,长大些是父母和孩子双方控制,成人后是孩子自己控制。家长应该逐步放权给孩子,而不应死死握权不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而无论哪个阶段,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都必不可少。
专家简介
郑秀瑾
医学学士、医学心理学硕士,现为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言语康复、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小儿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