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现状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对于保障蔬菜周年供应和调整蔬菜品种结构意义重大。2014年全国设施蔬菜面积超过380.0万hm2(5700万亩),北方地区以温室和大棚为主,南方地区以中小棚为主。相对于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棚室湿度高、轮作倒茬困难,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病虫害发生呈现新特点:①黄瓜/莴苣/白菜霜霉病、黄瓜/番茄/辣椒/茄子/韭菜/莴苣灰霉病、瓜类作物/辣椒白粉病、黄瓜蔓枯病、番茄叶霉病、番茄/马铃薯晚疫病、番茄/马铃薯早疫病、黄瓜/辣椒疫病、黄瓜/辣椒炭疽病、菜豆锈病等气传病害频繁发生,病原菌繁殖速度快,极易变异,作物抗病性易丧失或下降,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主要依靠化学防治;②由于多年连作,根结线虫病、黄瓜/辣椒疫病、黄瓜枯萎病、茄子/马铃薯黄萎病、黄瓜/辣椒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③种子远距离调运及消毒不严格,黄瓜/辣椒菌核病、黄瓜黑星病、辣椒/马铃薯疮痂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靶斑病等种传病害蔓延;④潜叶蝇、粉虱、蚜虫、蓟马、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在蔬菜上发生为害较严重,潜叶蝇、粉虱、蚜虫、蓟马等小型害虫还能传播病毒;⑤黄瓜靶斑病、番茄灰叶斑病和番茄叶霉病等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目前,在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上,化学防治仍然是其他防治方法难以替代的,而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农业防治被轻视。由于生物农药药效较慢,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农民往往不愿意采用;为了追求高产,农民常常采用大水大肥的栽培管理方式,而忽视环境调控的控病作用;防虫网、性诱剂、色板和黑光灯等物理防治措施往往因防效较差、防治对象较少而不受重视。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上,杀菌剂、杀虫剂、土壤消毒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使用较多。蔬菜作物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叶霉病等气传病害及蚜虫、粉虱、蓟马、茶黄螨等小型害虫在一个生长季节需多次喷药防治。设施蔬菜生产中化学农药和化肥被滥用、低效使用或过量施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可能导致其过量使用,影响农产品安全,造成土壤盐渍化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农药被过度使用,会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品质下降,人畜健康受损害,消费者缺乏安全感;病虫害再猖獗;农田生态环境被污染,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下降,有害微生物群落积累泛滥。而抗药性又会导致药剂使用寿命缩短,药效变差,施药次数和用药剂量、用药成本增加,农药企业对化学药剂的开发风险和研发成本也会增加。
2我国农药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尽管我国在农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农药有效成分趋于高效广谱低毒化;生物农药品种及使用量增长快、潜力大;剂型趋向环境友好、省工省力;施用方法趋于简便、高效、持久,每年农药防治面积达到4.7亿~5.3亿hm2次(70亿~80亿亩次),防治贡献率达到70%。但我国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农药、化肥利用率仍然较低。我国农药利用效率低的原因:①政府对环境保护、农产品安全性和农药化肥高效、精准、减量科学使用,以及对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先进理念、知识、技术的宣传普及不够,农民对农药化肥科学使用的益处及非科学使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②作物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水平较差,未重视生态调控、预防和精准施药技术以及病虫抗药性管理,过度依赖施用农药、打保险药,轻预防,重害后治理,重化学防治,对非化学防治技术研发不足,病虫害早期检测与抗药性预警技术较弱。③种植制度差异。我国土地等资源利用强度很大,设施蔬菜种植模式普遍为一年多茬,轮作倒茬困难,病虫害发生严重,依靠化学防治来保产;而欧美国家多为一年一茬,有的还实行休耕和轮作,病虫害发生较轻,投入农药较少。④作物产量水平差异。我国人多地少,需要依靠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投入来提高单产水平。⑤施药方式差异。欧美等国家已基本实现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机械化施药;而我国农户大多仍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等落后的施药方式和施药器械。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开始启动农药减量行动,将风险评估技术引入农药管理,构建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加速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农业部2015年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引导农业“绿色化”发展,加快转变施肥用药方式,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害种类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加速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和农药,重点研发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及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推广先进的施肥、施药机械;加快发展和扶持提供肥料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其参与“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3实现设施蔬菜农药减施的途径
农药减施就是要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据估算,农药利用率提高1.6%,农民就减少生产投入约8亿元;而且有利于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提高农药利用率,以确保农药减量施用,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①创制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更新换代老的农药品种;②在抗药性发展早期实施治理,加强抗药性监测,停用或淘汰不能或难以恢复靶标敏感度的农药品种;③正确进行药剂轮用和混用;④建立与药剂、作物系统、病虫害相匹配的施药技术;⑤提高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平,改进施药方式,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包括适期施药技术),推进机械化施药,研发水肥药一体化施用技术;⑥推进新农药、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缓释性农药、生物农药、种衣剂、土壤调理剂的应用;⑦推进生物农药及有益微生物资源利用。国家2015年设立重点研发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即基于蔬菜病虫害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土壤消毒、种苗处理、设施农业智能高效施药等技术,优化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形成不同生态区的设施蔬菜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示范、培训及推广应用,将农药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减量30%。
4我国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究展望
以设施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西葫芦、马铃薯等果菜类蔬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虫害发生状况、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高效低风险农药的筛选及其高效减量用药技术的研发,监测抗药性动态,评估重要病原菌和害虫对主要防治药剂的抗性风险,制定药剂精准高效减量施用技术及重要病原菌抗药性治理技术;②筛选及应用植物源农药及枯草芽孢杆菌、木霉等生防菌剂,研发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协调使用技术,探查生防菌剂与化学杀菌剂交替使用对设施蔬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③确定降低抗药性风险和化学农药精准减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有效途径,研发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④实时监测蔬菜产品及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动态,通过测产和田间现场检测评估农药减施增效效果,利用雾滴卡检测农药使用效率;⑤整合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减肥省药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抗病品种的利用、高效栽培技术、嫁接技术、滴灌、无滴膜、地膜覆盖等生态调控降湿技术、高效低风险药剂精准使用技术、农药高效精准减量施用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调使用技术、太阳能消毒技术、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水溶性生物菌肥修复土壤壮苗技术、种苗处理、设施农业智能高效施药技术(烟雾机、喷粉机)、高效新型肥料减量施用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畜禽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防治;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蔬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趋势,而影响蔬菜安全和质量的因素很多,目前我地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是影响产品品质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在蔬菜生产中只有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才能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和目的。
1.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我地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方面比较突出问题有:
1.1菜农植保技术水平低
一方面广大菜农对植保部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先进的防治技术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往往错过最佳防治时间,难免会增加用药次数,用药量增大,使蔬菜植株中农药的残留量增加。
另一方面菜农科技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菜农对药剂的选择与使用难把握不准确,盲目乱用现象严重,他们以为农药毒性越大防治效果就会越好,甲胺磷、呋喃丹、1605、3911、氧化乐果这些蔬菜上禁用的农药成了常用的杀虫剂,农药残留增加成为了必然。
1.2农药市场混乱
目前由于农药市场混乱,多数农药经销人员不懂技术,以赢利为目的,常误导菜农错误用药。再加上对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菜农的用药水平,致使蔬菜残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改进措施
无公害蔬生产应从蔬菜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以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目前首要的问题是培训菜农要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就病虫防治问题做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
2.1加强预测预报
植保部门加强测报网点的建设,制定完善规范的测报方法,坚持系统监测并开展电视预报,及时为菜农提供病虫信息,为适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2完善农药管理
从源头抓起,搞好农药经营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杜绝假、劣、高毒农药流入蔬菜生产环节,同时要加强对农药销售人员的业务责质培训,实行职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来减少对菜农的用药误导。
2.3提高菜农防治水平
通过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田间观摩和试验示范等措施大力进行植保无害化新技术的推广,积极引导菜农科学使用农药,综合防治,从根本上提高防治水平,降低农药残留,确保产品达标。
3.科学防治方法
3.1优先采用农业措施
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强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生产上常常采用方法有:选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农业措施。
3.2利用好物理措施
利用灯光诱杀、色彩诱杀、性诱剂诱杀、机械捕捉害虫、防虫网隔离技术、机械和人工除草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减少有毒化学品的使用。
3.3必要的化学措施
在以上其他措施无法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情况下,要考虑使用对路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具体做到:
3.3.1尽可能选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
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用抗生素)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于天敌安全,害虫不产生抗药性。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农用链霉素、BT乳剂等。还有中等毒性以下的植物源杀虫剂、拒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苦谏、川楝、印楝、芝麻素、性诱剂等。再者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它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使之不能脱皮繁殖,对人畜毒性度极低。如除虫脲、氯氟脲(抑太保)、特氟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丁醚脲(保路)、米螨、虫螨腈(除尽)等。以上这几类化学农药,对多数病虫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3.2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首先严禁施用“两高三致”(即高毒、高残留,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化学农药。其次,选择无公害蔬菜生产允许限制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蔬菜体内的有毒残留物质不能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且代谢产物对人体无害,对天敌杀伤力小。第三在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不能扑灭病虫害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选择药效好的中等毒性农药。但使用这类农药必须选择其中毒性相对较低的药剂,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程施药。而且不随便增加浓度和施药次数。还要注意最后一次使用农药的日期距离蔬菜采收日期必须一定的间隔天数(即安全间隔期),防止蔬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
3.3.3完善施药技术
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密切观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确定并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同时,要注意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差异,应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选择农药的种类和剂型,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要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防止蔬菜出现药害和伤害天敌。一般情况下,应于上午用药,夏天下午用药,浇水前用药。提倡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交替和轮换使用,以利于提高药剂利用率,减少用药次数,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
3.3.4合理混配药剂
采用混合用药方法,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省工省时省力,但农药混配时要以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剧毒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一般各种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它农药(包括碱性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乳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否则就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达不到防治的目的。
4.常见病虫害选用药剂品种推荐
4.1虫害防治药剂
防治蚜虫可选择0.36%苦参碱水剂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喷雾。
防治菜青虫可用苏云金杆菌粉剂加2.5%敌杀死乳油喷雾;0.36%苦参碱杀虫剂水溶液喷雾、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
防治小菜蛾可选5%抑太保乳油或24.5%菜喜乳油;也可1.8%阿维菌素乳油或25%灭幼脲3号喷雾防治。
防治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莫比朗乳油喷雾防治。
4.2病害防治药剂
防治白菜软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粉剂、92.5%可杀得粉剂;新植霉素喷雾,隔10天1次,连喷2-3次。
防治黄瓜霜霉病:保护地选用5%百菌清粉或72%克露可湿粉剂、64%杀毒矾可湿粉剂或72.2%普力克水剂喷雾。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可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粉剂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粉剂。
防治番茄晚疫病:可使用5%百菌清粉尘、64%杀毒矾可湿粉剂或72%克露可湿粉剂喷雾。
防治番茄叶霉病:可用7%叶霉净粉尘,也可用2%武夷霉素水剂、10%多氧霉素粉剂或50%施佳乐喷雾防治。
防治番茄病毒病:发病初期采用20%病毒A可湿粉剂400-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一般需施药3-4次,间隔期7-10天。
一 20__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抗旱救灾
我省自去年8月份以来,雨水就很少。为了做好全乡抗大旱、保民生、促生产的各项工作,我中心人员全部抽调出到村委会驻扎,每天投入到抗旱救灾中,积极动员职工捐资捐款1800元,单位也从经费中拿出1000元,投入到抗旱中。同时加强护林防火宣传工作和两委换届选举。
(二) 大春粮食生产
由于受严重干旱影响,部分雷响田无法栽水稻,我中心积极动员群众进行水改旱种植,让水田损失旱地补上。今年共落实大春粮食生产面积2.94万亩,其中:水稻0.5万亩;玉米2.09万亩;其它杂粮 0.1万亩,目前,各种作物已进入中耕管理时期,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三) 经济作物种植
生姜、绿谷是我乡的传统经济作物,今年种植生姜2.5万亩,比去年2.0万亩增0.5万亩,增25%;种植中药材(含绿谷)1.8万亩,比去年1.7万亩增0.1万亩,增5.9%。
(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1)引进石屏县火龙果50亩在我乡示范种植
为了寻找新的增收亮点,我乡领导和站所主任经过考察和分析,引进适合我乡发展的火龙果来种植。种植田块选在交通便利,阳光充足、排水性能好的砂壤坡地,采用柱式栽培。目前已经栽植,进入中耕管理。
(2)500亩反季蔬菜喜获丰收
近几年来在我中心努力下,多个蔬菜品种试验种植成功,农民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地去种植。反季蔬菜四季豆、辣椒、茄子、黄瓜,小瓜,都栽种成功,由于干旱,市场行情较好,农民喜获丰收。
(3)测土配方施肥
今年县农业局土肥站,对我乡测土配方施肥给予重视,在全乡要求去土样31个点,其中常规观测土样3个,这三个点每年都要在施肥前、施肥后进行采样、记录观测。
(四) 做好农函大办班培训工作
今年乡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际,目前已举办2个农函大培训班。其中1个蔬菜班,1个生姜班。4月初已正式开课,目前为止,共培训农民24期,共计1200多人,共发放教材200多本。主要是蔬菜种植和生姜种植为主的教科书。真正做到科技进村,以科技发展农村经济。
(五)做好农村劳务产业培训及阳光工程
积极下村组织外出务工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0人,引导性培训124人,实用技术培训300人,发放《进城务工教育读本》300本,共培训人员500人次,印发资料1000份。
(六) 病虫害防治
由于持续干旱容易诱发“两迁”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水稻移栽节令拖拉,大量害虫降落在早在田块繁殖危害。进入6月以后持续降雨,田间水量过于饱和,容易诱发水稻稻瘟病、玉米叶斑病的发生。我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进行田间定点调查,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发生第一手资料,至今已发放技术资料三期,到组资料三期,张贴资料500余份,为打赢这场病虫害防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 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脆弱,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农业信息化水平低,四是农民群众思想普遍较落后,思想不够解放,对新科技,新技术推广难以接受,五是农民普遍存在依懒思想,什么事都需农科人员自己动手,导致工作难以进展。
三 下半年工作打算
(1)认真贯彻落实,县、乡农业工作精神,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业务水平,做好全乡农业科技工作。
(2)积极做好大春中耕管理,测产,病虫害防治工作。
(3)做好试验示范基地工作。
当时,由于防病虫害需打农药,熟料一不小心打成了控旺药,结果黄瓜苗停止了生长。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之际,县农业局的科技人员得到消息,前去诊断,并开出了一种解药,很快黄瓜苗就返过来了,从而为该基地挽回了1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同样是去年,城关镇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所种的土豆在生长期出现了大面积的晚疫病,在打农药的过程中,造成了药害,很快土豆秧苗就枯黄了。眼看着一季土豆就要绝收,县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来了,立即采取果断措施,秧苗终于恢复了生机。每年,县农业局都会搞几次农作物的品种展示,如小麦品种展,他们把全县范围内所有的小麦品种都向农民展现出来。展示的内容有:此小麦品种的适宜气候、土壤,它的性状,遇到自然灾害时的表现等等。这样,农民心中就有了数,种植时一般选择那种多年来一直比较稳产的品种。
每到小麦搞“一喷三防”时期,农艺师们就会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近年来,随着全国上下科普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现在的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明显增强。科普人员一到田间地头,农民就会主动地围上来咨询,提出疑难问题,农艺师们一一回答,直到农民满意为止。为了防止当地农民买到假种子、假农资,县农业局在全县的几个高产创建点,统一供种、供肥、供农药,去年,全县高产创建小麦统一供种率达到了100%。县农业局还积极组织和指导农业产业化企业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和无公害基地。今年以来,全县已有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在统防统治方面,目前,县农业局成立了专业化防治队伍149个,拥有悬挂式喷杆喷雾机108台,机动弥雾机2600台,烟雾机46台,其他1.2万余台。能掌握的乡、村两级机防队91个,能够实现随时调动的47个,上半年统防统治面积达18万亩。新型植保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省工、省时、省钱的目的,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安心出外务工。
今年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最重的一年,全县发生面积35万亩,麦蚜、麦蜘蛛发生面积20万亩,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5万亩,极大影响了小麦生产安全。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县农业局及时病虫情况5期和技术资料1.2万余份。在电视上病虫情报2期,短信1次3万条,县农业专家举办电视讲座3次并制作电视专题片。47个乡、村植保专业合作社,在县植保站和县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统一指导下,及时投入到病虫防治工作中,完成小麦一喷三防11.2万亩,油菜6.8万亩。
本文通过分析农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涵义基础上,对我国在发展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效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加快农业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并形成合力。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成效研究;创新发展
1农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涵义
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对农业技术的新研发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实现将具有创新性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与现有农业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整合,并形成新的农业产品以保持农业经济的高增值,在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不断的提高农业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过程,就要加快农业创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合推广应用价值的新农业产品。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以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传统的农业大生产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发展。
2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成效
2.1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政策体制改革
农业技术的发展创新要与产业化的发展相结合。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科研体系的建设,按照体系要求将中央和地方的优势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对具有特色优势的农副产品按区域划分,使每一个农副产品都对应有一个技术创新科研中心,并设有农业产业技术试验站。使创新型科技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以解决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脱节问题。构建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保障体系。在支持保障政策的建设过程中将创新发展的想法思路、支持保障模式建设、配套设施运行机制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保障措施全部涵盖。为加快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完善。目前从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产产出三个方面看,相互结合较完善。通过将三方面相关的农业技术创新的专家、推广人员、生产示范户紧密连接,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
2.2良种培良发展迅速
在我国良种培育作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充分利用高校、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甚至有一些项目列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为我国创新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至2015年,我国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基地共研发培育出1万多个农产品的新型品种,进行5~6次农作物的大规模更新换代。在此基础上,我国以袁隆平为首的科学家研究出二期超级稻和三期超级稻的农业技术,突破创新培育出800kg/667m2和产900kg/667m2的世界级纪录。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研究出的可1400kg/667m2的超级玉米育种技术。
2.3关键技术领域研究成果显著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领域研究成果显著并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因和转基因技术科研成果显著。我国拥有一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病虫害农作物等农业技术的核心技术,目前,还开展以黄瓜、棉、马铃薯等作物基因攻关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科研成果显著。通过对比不同农作物对病虫害的危害分析,研发出低残留、低毒性的农药200多种,同时,利用生物方法防治多种病虫的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的控制病虫害对农作的危害。智能化农机具的发展成果显著。我国以从传统的农业大生产模式向全机械化生产模式转化,多项农机具的发展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用农机具对农作物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60%,实现生物工程技术与机械工程技术的深层整合。
2.4农业科技转化和成果推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