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德国高等教学中的“模块(Module)”通常由几个相关联教学课程组成,一个模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性和内在逻辑性。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把能力分成三类,即专业能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方法能力(用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自学能力)。为了实现不同的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有讲座课、研讨课、练习课、实验训练课、项目教学课、学生自学等。为了实现专业能力多使用讲座课,而实现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多采用研讨课、练习课、项目教学课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教学课就是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改革

鉴于上述模块化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提高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从事设计、制造、开发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本专业机械制造方面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造技术模块、机械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模块。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分析了机械行业对这些模块的需求及本地区特殊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机械制造技术模块、机械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模块以下述能力为导向:

1)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的工作能力;

2)从事工艺工装设计制造的工作能力;

3)对机械制造装备进行设计、维护、改造的能力;

4)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制造的能力。围绕上述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把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内容与数控技术中数控编程并入机械制造技术I模块,而把数控机床的电控内容并入机械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模块内容。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机械制造I、机械制造II模块以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编制工艺规程所需要的知识,包括数控加工知识,从而大大提高编制工艺规程能力。机械制造技术模块分为机械制造技术I、机械制造技术II两模块,该模块以编制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机床、刀具、切削原理、数控编程等知识,并介绍了专用夹具定位及夹紧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制定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及设计工装夹具的能力。把机床设计、数控技术部分内容与机电传动控制部分内容整合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及其控制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具有设计、维护、改造机械制造装备能力而设置的,主要涉及机械制造装备电器控制的理论及方法,及其主运动、进给运动系统运动设计,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等内容。通过上述模块知识的重组,使教师和学生明确了本模块所要求的专业能力,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融合。

3模块的教学方法探讨

按照模块化的教育理论,为实现不同的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工科专业的特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来实现模块所要求的能力。项目驱动方法的教学实践机械制造技术模块中的工艺规程编制这一章的内容,大部分是如何编制的规则,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无助于提高工程能力。因此,可以选择用项目驱动方法来完成教学。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的展开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各个项目环节中去,进行层层推进,安排学生分小组围绕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和学的模式。为了达到学生具有编制工艺规程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把学生置于工作现场中,以一个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为项目,通过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编制工艺规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加工零件粗、精基准的选择,加工工艺路线制定等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该项目。通过教学实践,该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中心,由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学生能真正理解编制规则,以提高编制工艺规程能力。现场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机械制造技术模块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模块课程,大部分学生是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缺乏现场实践经验。比如:在滚齿机教学中,学生连滚齿机都未见过,教学效果较差;在夹具教学中,限制自由度、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无法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可以选择用现场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在滚齿机教学中,首先带学生到现场了解滚齿机的组成及所需的运动,然后到教室分析其传动链组成及其调整原理,课后完成某个齿轮挂轮的计算,最后学生分组,到现场对滚齿机挂轮进行调整,即完成本模块的实践教学。在夹具的设计教学中,对夹具的组成、定位原理进行讲解,然后把学生分组对某个夹具进行测绘、组装,并画成相应的装配图。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不仅了解了夹具的组成,而且对定位原理有着比较直观的了解,现场教学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学生的工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4结语

1)以能力为导向,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模块设置更加实用化。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做到理论知识适用,强调理论知识在工程环境中应用,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突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实现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工程能力,探索了项目驱动方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找东西要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教与学的有机互动,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教师自身的知识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326-02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加以实施,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1]。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门新兴的横向学科,它包括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理论研究、实施方法学研究和技术壁垒的构筑等多方面内容,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合理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农业标准和农业标准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的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创造力强、综合素质过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构建农业标准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农业标准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实验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实践基地,从而提高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创造力强、综合素质过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1 改革教学方式,创建实验教学模块

模块化就是将同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主题。该种方法既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学习知识,又能够使教学和考核内容更加透明[2]。因此,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课程的设置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问题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3]。结合农事需要,划分实践教学模块(生长过程观察实验、理化指标测定实验、收获测产实验、质量安全检测实验),旨在让学生熟悉作物生长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了解农业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的实施过程。其中,生长过程观察实验和收获测产实验相对简单,是所有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而理化指标测定实验和质量安全检测实验要求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了解相关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方法。食品安全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实验,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提高学生今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完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模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农业微生物的细胞周期等实验,而且可以演示相关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部件、实验的关键技术及要点等方面,还可以演示无法通过实验手段开展的实验[4],从而摆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把握讲授、示范、指导等环节的分寸,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在生长过程观察实验和收获测产实验过程中,以学生自由观察、分组讨论为主,教师予以指导为辅;而在理化指标测定实验和质量安全检测实验过程中,则要求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给予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示范,培训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避免学生错误操作。整个过程指导教师应全程把关,及时帮助学生修正错误,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探索实验奥秘和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其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其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

3 优化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方法和实践的重要课程。因此,要通过优化实验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独立开展创新性实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以往的实验设置,增加理化指标测定实验和质量安全检测实验的实验内容。比如在农产品品质实验中包含水稻营养品质、花生油分含量、玉米蛋白含量等验证性实验和垩白度含量、重金属含量检测设计性实验[3]。实验内容的优化还包括实验顺序的优化,因此设计实验时要先从简单的实验入手,待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之后再让其进行复杂的实验,引导学生从基础着手,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阶段式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积极性,鼓励其独立思考,实现自我创新。对实验内容的优化要综合考虑学习进度、实验效率、实验结果,还有学生的接受度,合理安排实验进度,减少实验资金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实验效率,可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思考问题的能力[3-5]。

4 建立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在大学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高质量的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正常实施和运行的重要保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关键。教学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包括校内和校外2个部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农业标准化就是按照市场的需要,运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理,把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出的生产经验,同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相结合,制定成标准,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中加以实施运用,向社会提供合乎标准的、高质量的农产品,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高等农业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为我国农业提供高级、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地方,它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创新进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结合农事需要,开展校内实习,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根据兴趣自由组队,5~7人为1组,独立查阅农业标准,进行农业标准化的实践,完成实践报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升师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及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媒介。组织学生前往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良好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按标准要求开展农业生产实践,逐步延伸到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与贸易等标准化领域,从而系统化增强学生对农业标准化的感性认识,并进一步强化理性认识[5]。

5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张昕.完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19-20.

[3] 贺道华,朱翠林.《农业标准化概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62-164,180.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 工美专业 模块化

20世纪90年代开始,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始在我国中职学校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索,特别是在2010年推行了新大纲、新教材,中职教育开始走向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围绕一个能力、素质教育专题,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活动方式、方法、方案同步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基于我校工美专业的特点,我将教学分为了五大模块。

一、“说文解字”模块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8版)中明确规定: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当代艺术品不仅仅是色彩、形体和画面,更有文字参与其中。它们以艺术表现和表达的“元素”出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园林设计中,看到匾额、庭园命名,能透过文字把握其神韵。对于广告设计中的广告语,也善于领悟其之所以如此构思和表达的妙处。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符号的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同语言文学、语言文字的密切关系。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重要范畴(如“意境”“底层叙事”“神思”等),都是用极精炼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一个词,一个短语,都包藏着丰富的内涵,我们若能深度解读,可以将它演绎得十分精彩,并能在潜移默化中积淀为艺术创造的底蕴。所以解说字词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基础语音至关重要。

在这个模块中,首先介绍汉字造字法,汉字简化与规范化和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汉字及中国文化的热爱,然后按照造字法对文字进行解读,将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等义项联结,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起参与热情与老师共同探讨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整个模块教学开始由“教师讲学生记”,发展到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结果促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书法模块

书法,是在语言的基础上独立起来的特殊的表达形式和艺术现象,极受学生的欢迎,它成了学生向外介绍和推荐的“名片”。一手好的钢笔字、毛笔字是学生必备的立身之本。书法模块通过对书法作品的书写、欣赏、想象、发挥、创作等教学活动,使工美专业学生接受审美的熏陶,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理想和人格。

书法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崇尚简单、时尚的工美专业学生容易对此产生畏惧感,所以书法模块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写字教学从小学开始就开展,很容易被学生轻视,加上单纯的写字训练的确枯燥乏味,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是难以顺利开展的。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一些书法家成功的故事;讲古代书法家的奇闻轶事;表扬和鼓励刻苦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请他们谈学习体会,将优秀作品装裱,召开“班级书法作品展”;与本地高校结对子,开展书法艺术交流,邀请高校教师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规模大、档次高的书法展览。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其长久地坚持下去。

其次,教学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正确十分,在书写作品时适当放慢数的,并重复二至三遍,步骤要清楚,讲解的语言要精练,让学生看得真切、听得明白;合理安排教师的座位,成“品”字形或“回”字形,打破常规教学的环境固式;在学生模仿练习时要巡回个别指导、示范。

再次,要灵活选用各种课型,活化课堂。书法课不仅仅只是示范练习课,还可以选择采用作品欣赏课、讨论交流课,创意设计科等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通过要求学生设计高考条幅等任务推动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动手的能力。

三、口语交际模块

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口语表达的能力越来越重视,它正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因而,口语交际教学专门化、规范化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个宗旨和原则,必须设计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和步骤。

第一步是结合工美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普通话训练。先教会学生面带微笑,举止大方,普通话发音吐字清晰,语调要柔和。这也是待人接物时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第二步是在说话内容和表达方式逐步规范,做到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充分利用“课堂5分钟小演讲”的形式,定出较具体的要求,进行“命题说话”训练。要求学生以“身边的小故事”或“新闻”为题,谈时间,谈感受。

第三步是“情景交流”训练。创设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中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用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如,对设计作品作陈述演讲,训练课采取事先准备,也可根据学生能力直接即兴发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模拟实景中尽情发挥,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四、写作模块

写作时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工美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不仅仅只限于考场上的常用记叙、议论、说明文的写作,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应用文写作教学。

个性张扬、情感丰富的美术专业学生对于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青睐有加,而对于那些语言要求见面扼要,行文结构要求严谨鲜明的应用文类写作兴趣缺缺,语文教师要擅长结合专业教学、语文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应用文写作。善于形成教育合力,将该模块教学与《应用文写作》课有机整合。如先由应用文写作教师讲授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然后分时间确定教学任务,在学期初写《学习计划》,在学期技能比武中写《设计说明》,班会课写《通知》,企业调研后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大型会展期间写《策划方案》。语文教师要设置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学练有助于艺术传达的撰文技能,使他们日后在美术设计过程中需要文字和文本写作时能施展语言文字的扎实功底。

五、美育模块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来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中职美术专业语文课既要注意实用性和基础性,更要体现人文性和综合性。与传统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相比,新型教育观更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心理需要。所以我们在学进度开展必修课的同时应相应开展一些美育选修课程。设置多层次的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期初开列包括公关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名著导读、影视欣赏、女性文学等课程在内的选修课目录,语文组教师分别选择自己的优势课程各负其责。一个学期使用8—10个课时,每个学生允许选择1—2个模块,各专业学生自由组合班级开展学习。综合考核后分别按学科成绩计算学分。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着语文教学必将承担重大的责任,它在中职工美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人格塑造和素养提高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让我们运用新理念、新教材,尝试以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手段,活化教学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8版).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画法几何;建筑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30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是土建类专业学生大一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画法几何部分内容主要是空间几何问题投影在平面上,通过作图进行解决并为平面图例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学习难度大常被学生们称为“头痛几何”。建筑制图部分主要是把画法几何部分知识融入到土建类专业知识中来,将三维立体构件转化成平面图形。所以该课程是把大学生引入到专业学习的门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分析空间结构的能力。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简单,但是问题简单,步骤难讲,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课下能看懂例题,但是做不好题目的现象,学生挂科率较高。

1 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正在积极推进借鉴德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引导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学以致用。为更好地配合我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的目标,我校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关于制图部分所有内容整合为工程图学模块,此模块包含三个子模块: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理论模块、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实训模块、AUTOCAD模块。

1.1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模块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理论模块共32学时,其中画法几何理论部分20学时,建筑制图12学时。画法几何部分主要学习正投影理论,把空间物体转化成平面图形,在平面中表达其形体特点也为土木工程中用平面图形描述空间构件特征和相关图解提供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一直以来正投影部分内容都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过多强调投影理论课时较多,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学习效果差,应经不再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办学思路,而且与后续建筑制图部分内容存在教学内容脱节,对于以上问题,我校借鉴德国模块化教学理念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理念,可以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减少课程知识点重叠,提高学生多综合能力的掌握,以改善教学质量。

在画法几何模块化教学改革中,适度删减部分其内容并调整一定深度。重点突出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精讲点、线、面的基本组成要素、基本投影特征、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作图方法,淡化作图技巧。如图1所示为点线相对位置关系,就是我们课堂上需要详细讲授的内容,不仅让每位学生把握其知识要点,还要掌握对待不同的问题如何去分析,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听懂、看懂、做不好的状态。丢弃曾经的题海战术,精讲经典例题并由此为出发点深入学习空间点、线、面的定位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师授课目标不仅仅是学生课堂听懂老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学会确定解题思路,这样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确定解题思路,然后题目自然迎刃而解。

关于体的内容主要包括体的基本投影特征、相对位置关系、体与体相贯、体与面相交以及其可见性判断,这都是画法几何教学中最大难点。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而且学生在今后若不继续深入学习则对体的相关知识运用较少,所以在教改中这部分调整较大,教学中点到为止,以够用为度,缩减大量学时。

1.2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实训模块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实训模块是一门实践课共24学时,是培养学生绘图能力、识图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此模块中要求学生采用尺规徒手抄图的方式,抄绘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通过抄绘过程让学生学习尺规作图的要点、建筑制图规范,每个建筑构件的表示方法,同时也回顾前面画法几何中投影理论在土木工程中的基本应用,突出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也体现了整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衔接联系。通过整个实训模块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后续专业模块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3 AUTOCAD模块

AUTOCAD模块共24学时,采用理论授课和机房实践教学相互交替的授课模式。此模块安排在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模块和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实训模块结束之后。学生在完成上述两个子模块学习之后已经具备画法几何理论、建筑制图知识,熟悉施工图的结构之后,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通关相关命令学习可以快速进入绘制各种专业图形的能力。授课中采用一节课讲述软件基本操作,一节课学生上机独立练习软件操作,授课教师随时指导解答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特别有助于软件学习的质量,也突出了应用型教育的特点,学习了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借助课堂实物,帮助学生建立投影模型

对于一名大一学生而言,对投影知识是完全陌生的,让学生从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迅速进行深入学习,这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一个缓冲过程,所以这也是画法几何课程难教难学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空间几何学习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向量解题方法,通过计算方式代替传统证明过程,弱化了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若想改变这种困境,必须在画法几何授课过程中重新帮助大家培养空间思维,授课教师可以借助教室中实物通过演示展示投影的基本过程,展示空间和平面的相互对应关系,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把教室墙角视为三个投影面,把粉笔盒、课桌、教师的胳膊、三角板等当作工具给学生们演示点、线、面、体的投影规律和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意识到投影不是凭空而来更不是虚幻的,投影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大家对画法几何的认同感。通过由空间到平面,由平面到空间的反复分析,可以提高大家的感性认识,加深平面图形和实际物体的相互对应关系。

通过实物展示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逐渐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物可依。也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学习的好方法,学生们在课下可以借助更丰富的物体帮助自己学习,在遇到较难平面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来解决问题,引导空间思维能力。

2.2 精讲、细批

画法几何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图学模块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主干课程,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老师认为扎实的基础来自于大量的做题,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在应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会做大量的习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一些经典题目精讲、细讲,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知道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理论的本质。如图2所述线面夹角问题就是一类经典问题需要精讲,让学生拿到题目就知道如何分析。当然相应的习题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结构、形状的空间图形或实物形体布置相应的作业,但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批,从学生解题线条的选型、解题思路、文字描述详细批改,老师通过批改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讲解,同时通过作业批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不是仅仅一个对和错,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一次深入交流,同时也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严谨的绘图习惯,习惯用线条和图形来准确、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

2.3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

传统的画法几何授课是教师在黑板上以尺规绘图表达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相互转换,由于图形相对复杂,绘图占用较多时间且对教师的绘图能力有较高要求。随着目前本科阶段课程大量压缩,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是集图形、音效、动画、文字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在画法几何课堂上可通过动画方式把绘图过程表达出来,画面生动直观,它能将“正投影”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三维和二维的相互转换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如图3所示,教师可以在PPT中把空间两垂直相交直线投影问题形象表达出来,空间位置、投影关系学生一目了然。用语言描述空间位置关系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体现了极高的优越性。同时改变以往课堂沉闷的状态,使得枯燥的线条变得生动活泼、效果逼真,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新的学时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3 结束语

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块化教学改革是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要求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新的用人要求。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正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一门课,学生在这门课中既要学习扎实的投影理论,也要能后动手绘制各种图形、熟读各种图纸,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很充分的体现。所以模块化教改成果可以立竿见影变现出来。新的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模块,充分体现实践与应用;素质与能力的内涵,同时适当体现教学文化,充分反映学校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开,刘爱华.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12):89-92.

[2]魏丽华,王玉兰,丁士钰.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08,(2):232-233.

[3]杨秀娟,裴金萍,刘惹梅等.画法几何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学园地,2013,(1):101-103.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模块化 项目式 专业实践 CDIO思考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践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日益紧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应该增强学生的语言基础,更要开发学生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与职场应用能力。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探索一条适合新阶段学生个体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特点的道路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笔者所在高校制订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改革c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我校特色工程教育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笔者对所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的调研表明,在国内外备受关注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本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以之为指导的工程类专业教学实践还未开始。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重知识,轻实践;强调个人能力,忽视沟通交流;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从而导致英语教学脱离了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在综合考察当前改革的主要趋势基础上,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以CDIO和ESP为指导理念的模块化、项目式、专业实践型课程建设改革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模块化、项目式教学理念及ESP专业英语理念下的专业实践型教育模式

CDIO是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四个单词的缩写,意思为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模仿产品研制开发到产品生产运行的周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设计,帮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CDIO培养大纲就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要求学生在这四个层面实现预定目标。CDIO工程教育模式本身所包含的“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中的“外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子项目强调了专业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外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同时,CDIO工程教育模式所强调的“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是CDIO工程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的联结性,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团队协作性及教学形式的实践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CDIO主张将课程划分为具有先后顺序的知识模块,对每个模块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实施教学,使学生明确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解每个模块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是模块化教学构架的主要驱动方式,教师将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协作,自主地完成任务模块。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学习能力。实践型教学是模块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强调学生在真实性或仿真性的实践任务中贯彻模块化、项目式学习理念,进行知识研习和学术项目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主张根据学习者的具体学习需求来决定教学内容与方法,强调专业文化背景下学习语料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ESP具有四个核心特征:(1)ESP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满足学习者对于语言和专业领域学习的特殊需求;(2)ESP的学习内容应与其所涉及的特定专业领域相关联;(3)ESP采用的语言模式在语法、词汇等方面应根据不同学科领域进行调整;(4)ESP应该与“一般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形成呼应和对照。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及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教学理念研究现状及应用价值思考

首先,近年来,围绕CDIO工程教育体系的具体研究随着CDIO在国际范围的普及而逐渐展开,主要涉及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CDIO工程教育的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理念在具体专业领域的教学实践与论证、CDIO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操作方案等。其次,围绕CDIO教学大纲中提到的相关能力的研究,包括外语交流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工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案研究也取得了令人较为丰富的成果。再次,CDIO工程教育模式特别是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的教育理念对于包括外语教学在内的其他学科教学的指导与实践研究也有所涉及。CDIO作为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从2005年引进我国以来,已经有多所学校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国内高校以汕头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为主要阵地,正将该教育模式研究及实践工作逐步推进。从全国范围来看,CDIO工程教育模式及其相关教育理念在中国研究与实践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日渐丰富。随着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国内理工类高校相关工程类学科领域课程中的深入推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开始逐渐向其他专业学科特别是外语教学领域拓展。关于CDIO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指导意义和实践方法研究与探索,以及CDIO项目本身所包含的“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中的“外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子项目的有效推进等教研工作也在国内高校得以有效展开。但整体来看,CDIO在英语教改中的探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还处于初始阶段,国内研究成果非常有限,教学实践成果更为薄弱。

三、ESP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应用价值思考

目前国际上的ESP课程设置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主要涉及科技、学术、法律、电子商务、医学、金融、旅游、外贸、新闻等各个领域。对于ESP的研究已得到全面的发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ESP语言研究、ESP技能研究、ESP需求分析、ESP课程设计、ESP教材编写、评ESP教学等。近期出版的专著《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新方向》一书探讨并梳理了ESP重点研究话题与新兴研究方法,是ESP领域近年来难得的集大成之作。

在我国,随着外语教学理念的更新和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专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ESP教学与研究,学术成果稳步增长,已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研究热点。近年来,出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研究重地,2010年1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ESP研究》杂志,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当然,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ESP研究起步晚,成果相对较少,还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适合中国学习者的理论体系。

四、关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ESP专门用途英语教育规律的共通性与联结方式及其对大学英语的指导意义思考

CDIO工程教育模式及其相关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教育理念之于英语教学的指导与实践意义,以及基于ESP专门用途英语的英语教学规律研究二者在国内外都获得了普遍的关注,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但在教育理论层面,关于二者在教育理念的共通性及内在联结方式尚未有专门研究。在教学实践规律方面,关于借鉴ESP语言教育理念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符合ESP语言教学规律的修正、补充和完善,使之符合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特点并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也尚未有较多研究者涉足。

当前,国际化已成为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明显趋势,大学阶段学生群体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日益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应用与创新能力,这对作为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和更具针对性的要求,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发展,已成为当前公共英语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CDIO具有国际先进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在国际工程教育领域被广泛认可且得到深度普及,其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的教育理念与目前国内外广泛推广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语言教育规律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ESP专门用途英语语言教学规律的指导下,对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进行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的改革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提高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整体教学效度。

依据所在高校专业结构、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结构,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重组与构建,并通过项目式、实践型教学的推进,合理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有机搭配教学资源,可以大力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度。

2.定位语言学习的专业文化导向,提高学生专业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充分贯彻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念,围绕学生专业结构及学术发展方向构建教学语料,并根据大学阶段学生群体的语言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结构进行模块化、项目式、实践型的课程教学实践,并辅以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核评估体系,有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而推进整体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3.营造英语语言习得的工程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师意识。

通过基于ESP专门用途语言教学规律的项目式、实践型英语课堂实践,在工程教育环境中进行专业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习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产品为导向的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师意识。

4.有效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工作策略促进教师转向持续、终身、多途径,多学科或交叉学科的整体发展,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进而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与研究能力,形成课程建设与师资建设的良性发展,实现教学、科研工作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杜锦.独立学院ESP英语课程教学融合于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与培养的研究c实践[J].才智,2013(25).

[2]张艳.国内ESP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2009).高等教育,2011年(1).

[3]顾佩华,等.CDIO在中国(上)[J].工程教育前沿,2012(3).

[4]李芳丽.EIP-CDIO理念下提升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6).

[5]查建中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国行[J].计算机教育,2010(11).

[6]彭元峰.CDIO项目教学对工科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10,31(6).

[7]王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50年:现状与趋势――《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新方向》评介[J].外语界,2012(12).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20

123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S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