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

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

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范文第1篇

学校的各种领导机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完善、健全,有切合学校实际的奖惩办法、岗位职责、德育教育管理方案、安全制度、卫生条例等。每缺一项扣0.5分。

二、校容校貌(5分)

1、有《学校卫生保洁制度》,并落实到位。

2、校园干净整洁、无杂物,有一定的卫生设施。

3、绿化美化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怡人。

4、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学校特色。

5、力争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三、德育工作(20分)

1、每期都有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管理方案》,并能按照计划扎实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每期要有1次以上的大型德育教育活动。

2、德育领导小组机构健全,装框上墙,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3、能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教育,校风良好。

4、有关工委组织,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密切家校联系,每期要对一半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电访或平等对话。

5、学校要有对学生的奖励、处罚规定,并将奖惩结果记入学生发展档案。

6、有经常性的升旗制度和记录。

7、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班级的评选办法。

四、教学管理(50分)

1、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经常听课、评课、兼课。

2、教学成绩考评制度、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3、按规定开足、开全课程。

4、有教师备课要求,备课及时认真,步骤齐全。

5、教师讲课要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善导善启、因材施教。

6、作业布置适量适当、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全批全改。

7、有培优补差计划,辅导主动热情,不歧视学困生。

8、狠抓单元检测过关,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9、学校应有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生采取多元性综合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充实。

10、学校应狠抓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说、上、评活动,人人参与,记录真实。

11、教师要不断钻研业务,开展研究,同伴互动;有教学反思、教育故事,有教研活动记录和教师发展档案。

12、“普九”档案规范、齐全。

13、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和撰写论文,成绩显著。

14、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开展校内学科竞赛活动,措施到位,辅导得力,效果突出。

15、结合过程性评价并以统考、抽考的综合分对学校进行评价。

五、安全与后勤(20分)

1、有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领导小组装框上墙,职责明确。

2、有预防突发事件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有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制度和检查记录,发现隐患应限时整改。

4、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和安全演练,防火、防电、防溺水、防煤气、防食物中毒、防楼道拥挤、防意外伤害等。

5、安全设施齐全并定期检查更换。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图书室、伙房等处要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应急灯、紧急出口指示灯、楼梯照明灯等安全器材。

6、实验室要有专门的有毒药品管理制度,完备的物品取用登记记录。

7、伙房的防蝇、防鼠工作要有专人管理,严禁使用毒鼠强灭鼠,严禁购买三无商品和过期食品,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8、学生宿舍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无安全隐患。

9、财、物管理得当,定期公布帐目,清退费到位,无“三乱”现象。

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范文第2篇

一、工作职责

1、各校负责人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校纪校规,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自防、自卫、自治、自救能力。重点矫治学生不良行为,消除不安定因素。

2、加强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治安秩序,建立和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各学校要配齐配强校园保安人员,加强安全防范管理,在保安人员未配备前,学校要指派人员和组织骨干青年教师、员工负责保安工作,把好校门,保证校内安全。加强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做好保卫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做到队伍精干、责任明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3、各校要经常组织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和火灾逃生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定期组织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和有效,明确其专用性,杜绝非消防使用和人为的损坏。加大对学生的交通安全及游泳和溺水的安全教育力度,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增长学生安全知识。

4、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建立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加强防疫工作,强化生产、销售、保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杜绝“三无”食品在校内的销售。校医务人员要随时掌握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故的发生。努力完善医疗设施,加强医药保障能力。要加强饮用水管理,防止投毒事故发生。

5、必须加强对有毒和易燃易爆危险药品的管理。对于备有此类药品的实验室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采购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各类危险物品根据其特性制作标签,分类摆放并注明明显的危险警示符号。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此类药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则,预防事故发生。

6、加强师生的安全用电教育。后勤保障部门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用电设施完好的前提下,做好安全用电的监督工作,尤其对微机室等集中用电场所和设施做好科学规划和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7、定期检查校内各建筑设施的安全隐患,重点是教学楼、办公楼、食堂、体育馆、厕所、围墙及运动场各种体育设施。发现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督促有关责任人予以落实。尤其要加强锅炉房、水房等地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明确责任,杜绝外人进出锅炉房及锅炉工漏岗现象的发生。

8、加强对出入校园的外来人员的管理,完善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值日、值宿管理,对值日、值宿人员要严格要求,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对学校财务室等重点部位要加强监控,对贵重物品的使用和保存要加强管理,切实做好防盗工作。

9、拥有机动车辆的单位除对车辆加强防盗措施外,要依照国家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车辆交通安全的管理。

10、做好学生集体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学生集体活动报告制度,切实落实学生集体活动安全责任制,组织学生集体活动要事先制定活动方案(必须包括安全措施),经校长批准后方可进行。坚持“谁组织,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严禁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性活动。

11、若遇事故发生,当事人或目击者应立即报告领导和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要立即到达现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县教育局、以及当地政府、派出所和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并通知受害者的亲属或监护人。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时间。

12、乡政府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的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作出评估,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疏于管理、工作不力而造成事故的,乡政府要对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依照有关法规追究其责任,并给予严肃的处理。

二、奖惩办法

学校对认真履行职责,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并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而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严肃查处。

三、其他事项

(一)考核年度为 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本责任状一式二份,乡政府与签状单位各执一份,签字后生效。

乡人政府(签字)

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共享平台;实名制;层次化管理

作者简介:钟山(1980-),男,四川富顺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室创新与技术革新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27-01

高校大型科研教学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其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作为高校宝贵的资源,大型仪器设备的最优化使用与维护一直是科研及实验工作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1-3]大型仪器的高效率共享可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 提高使用效益,进一步满足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并服务社会。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完成了网络化共享。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及其管理理念在各大高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4,5]网络实名制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层次化管理办法已经在许多领域获得成功。本文着重讨论共享平台中实施实名制的利弊与层次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程度不够

网络化管理本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系统的构建、数据库的完善及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不到位,许多高校共享平台上的网络预约很少。在实际操作中,仪器使用者仍然更倾向于传统的直接联系实验室的方式。对于仪器设备来说,这只是一种较低层面的共享方式。

2.信息与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现行管理模式下,管理体系庞杂而权责不明,各院系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而学校往往只是根据各级单位提出的需要来购买仪器设备,因此重复购买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一些高校还缺乏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规章制度、奖惩办法及使用效益评估,从而难以保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效果。

3.仪器设备维护不到位

由于缺乏仪器设备维护的管理体制,使用者与管理者的权责、义务与奖惩制度均不明确,使得仪器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便无人问津,也无人负责。而仪器维护经费往往由学校统一管理,但学校层面的管理人员往往并不熟悉实际仪器的运行与维护,因此他们划拨的维护经费缺乏科学规划,尤其是一些贵重设备出现故障后常因维修昂贵而得不到及时修复,导致资源闲置。

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名制预约的利弊分析

1.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名制预约的优势分析

(1)便于管理。便于管理是实行实名制预约的最大优势之一。实名制使实验员、管理员能够迅速判断并明确预约使用者的身份与基本信息,从而可以与预约人迅速沟通协商,确定理想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此外,实名制也避免了单个用户反复多次注册,有效减轻了共享平台的网络负担,保证了预约平台的稳定运行。

(2)保障网络安全。实施实名制可以提高共享网络平台的安全性。实名制的引入可以让大型仪器设备的每一次预约、每一次使用、每一次维护都留下清晰的人员记录,据此可以建立合理的权责关系。并且,实名制的溯源性很好,能够有效减少虚假预约与欺诈性预约。

(3)不存在保护弱者的问题。在公共网络中,实名制的最大问题就是匿名得不到保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降低弱势者的话语权,限制了言论自由,但是在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中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该平台仅用于实验者的预约登记与使用反馈,不涉及言论、观点等可能包含诸多敏感话题的交流。

2.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名制预约的主要问题

(1)认证问题。认证问题是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实施实名制的主要障碍之一。与公共网络不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主管部门一般是学校,因此校内预约使用者的认证问题需要由人事、教务等部门提供数据库。而主管大型仪器的一般是学校科研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高共享度的网络预约平台还包括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预约要求,这些部门的实名认证更加困难。

(2)隐私问题。隐私问题是实名制的主要问题。虽然与公共网络相比,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隐私泄露可能性要小得多,隐私涉及范围也窄得多,但预约平台仍然需要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手机号、邮箱等联系方式,这些个人信息的保护亦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实施实名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局部范围内已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试点,再从中汲取经验并加以完善,这将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层次化管理

过于复杂的层级管理往往带来层级间的职责不明确、对被管理主体属性特点把握不准确、对有限的管理资源的了解不足等许多弊端,因此,建立简洁清晰地层级体系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有效管理十分重要。

1.信息层次化

对于高校而言,内部信息的层次化是理顺管理关系的基本前提。第一层面是实验室层面,这一层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主要参数和测试基本要求等基础信息,该层面是大型仪器分析测试服务工作的终端;第二层面是院级层面,这一层主要包括各实验室仪器的汇总、操作人员、运行状况、预约、维修维护等信息,该层面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运行和管理基础;第三层面是校级层面,这一层主要包括各院系的仪器设备总览、设备利用率、使用反馈与评估,该层主要是提供管理服务,最大限度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

三级信息层面的管理方式能够较为有效的激活学校各类属性的大型仪器资源,显著降低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成本,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程度的有效途径。

2.权限层次化

第一层为用户层,可以进行的操作包括:查看仪器设备基本信息;修改与查询自身信息;添加、查询、修改预约;使用仪器后对该设备的软、硬件条件进行评价与反馈。第二层包括实验员与设备维修员,其中实验员可以进行的操作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看仪器设备信息;删除用户、查询用户信息、审核用户;审批预约、查询预约、公布预约、删除预约;查看仪器设备软、硬件评价反馈。维修员可以进行的操作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看仪器设备信息;查看仪器使用状况与硬件评价反馈。第三层为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的操作包括: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用户权限;统计仪器设备使用率、维修率;统计用户对软、硬件条件的评价反馈。第四层为学校及学院主管,可以进行的操作包括:查看仪器基本信息;修改自身信息、查询用户信息;查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维修率;查看仪器设备的软、硬件评价与反馈。

以上四个层次功能互补,权责明晰,体现的是层次、领域、功能、管理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作用。以满足科研要求为最终目标,可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实施有效管理和共享,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四、结论及建议

第一,虽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实名制还存在认证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但是在学校层面已具备实施条件,可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试点。实名制利于管理的特点将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提供又一种思路。

第二,实验室—学院—学校的三级信息体系与用户—实验员、维修员—管理员—主管的四级权限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不足、维护较差与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闻星火,郭英姿,魏婧,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27(9):1-5.

[2]蓝闽波,叶肇敏,陈新.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构建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67-271.

[3]陈子辉,泽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63-167.

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范文第4篇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为此,严格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建立了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制,组建成立了多个省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等,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逐渐形成了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构建采矿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然而,由于目前普遍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办学指导思想,加之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环境单一等因素的制约,致使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过程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

(1)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采矿工程学科,建设一个系统完备的专业实验室,至少需要花费数百万。此外,实验过程中的能源、物料及不可避免的仪器设备的损坏消耗巨大。

(2)运行效率低、总体利用率不高。实验设备通常是按照预先设计的实验目的购置的,能够支持的实验内容比较单一,同时受益学生有限,而且在2次实验之间,处于闲置状态,总体利用率相对较低。

(3)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完善的统筹与安排,计划性不强,针对性较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实验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5)现有模型陈旧、展示手段单一、更新效率低,阻碍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提出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矿山实体与工程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由于缺乏现场认识,学生们难以想出书本上呆板图形所要表达的矿山巷道形状、结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能够利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虚拟样机技术构建一个“五脏俱全”的矿井生产环境,分别利用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实物照片等多角度多方位地冲击学生的感官神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同时,通过三维游览和兴趣驱动的游戏模式表达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描述的现象和规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各种井巷、硐室等的结构形状和空间位置关系,而且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带领学生在虚拟生产矿井中游览每个井筒、巷道和硐室,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悟,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综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等生成逼真的“虚拟矿井建设”实验场景,按照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从事工作后的实际晋升途径,分别设计出工作岗位角色和工作任务,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仪器和工具,让同学们在虚拟情境中完成自己未来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获得晋升及奖励,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而且可以得到许多在常规实验中难以实现的效果和实验现象。

3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构建

通过构建基于兴趣和任务驱动的囊括矿井工业广场、完整地面生产系统、井筒及提升运输设备、井底车场(包括中央变电所、水泵房、水仓、煤仓、转载硐室、炸药库、充电硐室等)、测风站、掘进工作面(综掘、炮掘)、采煤面(炮采、普采、综采等)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大型综合虚拟矿井建设的实验场景,不仅可以形成独特的实验教学体系,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煤矿生产各系统、各环节进行掌握和实践操作,便于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珍惜热爱生活的态度。具体构建方法为。

(1)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求新、求异、个性化的需求,探讨一种新型的基于兴趣驱动的采矿工程学科虚拟实验方法,让学生在虚拟的“矿井建设”环境下完成自己的专业实践训练,通过构建兴趣驱动的游戏般的实验环境,使互动媒体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统一。

(2)总结分析我国现有虚拟实验在硬件装备、软件配置等方面的现状,收集整理学生、实验教师等对虚拟实验教学的评价,明确采矿工程专业学科“虚拟矿井建设”实验可行性;

(3)综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采矿工程学科实验教学场景实现方法。

(4)基于虚拟矿井建设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①人物角色设计及其晋升体系:以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矿业生产工作的实际职称系列或管理系列为依据设定相应的角色。

②角色任务分配及奖惩办法;根据采矿工程行业各职称系列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设计出虚拟矿井建设过程中各角色的任务。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们明确自己以后的实际工作内容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而明确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

③实验道具设计,即虚拟矿井建设所需的设备、仪器、系统及工具等,使学生们掌握采矿生产过程中的设备配套、功能原理及其操作方法,并加深相关作业的工艺过程和关键环节控制等专业知识。

④角色身份及相关装备的获取途径及条件设计:基于现有职称晋升标准,制定出虚拟矿井建设中各角色任务的晋升条件,使学生们对于自己未来的成长方式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准确把握大学期间的任务和目标。

⑤基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生成逼真的实验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借助必要的道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操作,实现“虚拟身份”的真实体验。

4结语

实验室安全奖惩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核心课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010-02为了充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专业点,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根据“通知”要求,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立即启动了专业综合改革。

本次专业综合改革着重从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建设,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管理是这五个方面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关系到专业综合改革成效的关键,因此,本文拟对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采矿工程专业特点

河南理工大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为河南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采矿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参与采矿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专职教学科研人员40人,其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如下图。

二、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管理

(一)成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

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矿山岩石力学》和《开采损害与保护》等。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根据主干课程的性质和起居室课老师的研究方法,建立“采矿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开采损害与保护课程群教学团队”“矿山岩层控制课程群教学团队”“岩石力学课程群教学团队”“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群教学团队”等五支课程群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设有负责人,负责根据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要求,团结带领团队成员,搞好该课程群的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研讨与改革、教学资源上网,加强课程的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

(二)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地位

结合每门专业主干课程的现有基础和教学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核心课程群进行建设。

1.采矿学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建设

采矿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主要承担河南省精品课程《采矿学》《专业导论》《煤矿发展新技术》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该教学团队由12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各1名。

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学》课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自主开发“《采矿学》三维数字化教学课件”,促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2)把本课程建设成为优秀的视频公开课,将全部课程资源和教学录像上网,供本校及外校学生、煤矿技术人员和工人远程学习。

(3)开发毕业设计网上指导系统,提供多个真实的矿井设计范本和最新的规程、规范等,设置师生交流平台,随时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4)建设“《采矿学》3D辅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室”、“采矿工程专业三维虚拟仿真实习实验室”和“煤矿综采工作面高仿真实验室”,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稳固的空间概念,理解和表达煤层与岩层、煤层与煤层、煤层与巷道、巷与巷道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

2.开采损害与保护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建设

开采损害与保护课程群教学团队主要承担国家精品课程《开采损害与保护》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该教学团队由5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该课程的建设重点为:

(1)实现双语教学,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2)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形成一套以案例教学、启发式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堂讨论、师生交流、习题课、多媒体演讲、网络教学等为辅助手段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3)修订出版《煤矿开采损害与保护》教材,出版双语教材《Mining damages and Protection》,出版译著《Surface Subsidence》。

(4)开发设计上覆岩层“两带”高度模拟等三个教学实验。

3.矿山岩层控制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建设

矿山岩层控制课程群教学团队有9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主要承担《井巷工程》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教学任务。其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如下:

(1)矿山压力可视化教学改革。采用Itasca系列软件(FLAC3D、UDEC、3DEC、PFC软件),将枯燥的矿山压力理论转化为能够看到的矿山压力显现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其中蕴含的矿山压力原理,让学生深刻了解矿山压力原理与控制手段与方法。

(2)开发《井巷工程》三维仿真教学课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相应的三维仿真课件,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变枯燥乏味的文字讲解为身临其境。

(3)推行矿山压力和井巷工程案例教学法。

(4)加大《井巷工程》精品课程建设,搞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视频公开课建设,将课程的全部资源和教学录像上网。

4.岩石力学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建设

岩石力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主要承担《岩石力学》《土力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该团队共有7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教授级高工)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根据《岩石力学》课程特点,教学团队坚持“着眼工程,立足试验,讲授理论,补充文献”的教学思路,从以下方面对课程进行建设:

(1)形成实验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视频及虚拟现实技术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2)进一步完善电子教材上网、网络课件上网、教材配套CAI课件上网。

(3)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试题库和交互式测试系统,改进网络交流和答疑平台;对网络课件进行修改、完善和提高,将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录像上网。

(4)对全部网站内容进行升级,形成共享资源丰富、示范性强、应用效果好、推广价值大的精品课程。

(5)出版具有实践特色的《矿山岩石力学》教材。

5.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建设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群教学团队主要承担《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瓦斯地质和瓦斯治理》的建设任务。目前,该团队共有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矿山通风与安全》课程的建设重点是:

(1)适当增加矿山安全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面最新科研成果,并补充实际案例,形成配套的案例课件。

(2)结合目前煤矿生产自动化、机械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注重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完善课程课件。

(3)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式等教学方法与CAI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达到形象、直观、生动,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质量较高。

(三)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管理

1.运行与激励机制

针对成立的“采矿学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等五个教学团队,制订科学的团队管理制度,明确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的责任与任务,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制定量化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鼓励优秀教师主动多为本科生上课,作为本科生的四年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2.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