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校简介
安徽大学(AnhuiUniversity)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当前正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
安徽大学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馆藏图书336余万册。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6个学院(系、教学部),84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0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合作设立孔子学院,成立国(境)外“中国中心”3所。学校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还被外交部列为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定点高校之一。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安徽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绘画(含中国画、油画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戏剧影视导演等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创作研究机构、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演艺集团等省内大型文化企业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增高,职称结构不断完善。学院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种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005年以来,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美展银奖、音乐金钟奖优秀奖等在内的各类奖项约40余项;在《美术》等各类书刊公开发表作品1000余幅,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展演。
通过“211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建设,艺术学院目前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一流,拥有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的艺术楼,1300平方米设施先进的实验剧场、6个戏剧排练厅、3个舞蹈练功厅、黑匣子影棚以及先进的摄影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音频制作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设施。学院与安徽歌舞团、安徽省话剧团、合肥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10多个实践实习基地。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长期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着力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学生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社会欢迎。2007年,平面设计专业岳贤德同学在全球“寻找吉利新车标”的活动中独揽金奖,2012年,戏剧专业杜肖宇同学在《今天我主持》华语主持人大赛中摘得冠军,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专业简介
1、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具有宽厚设计基础知识、前端设计理念、活跃的创意思维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且将新媒体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融入创意表现,能从事品牌建设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商品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设计师,他们在设计领域实践经验丰富组成一支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纸品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品牌设计、动画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展陈设计等。
就业去向: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出版、企业形象策划、高等院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环境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并且有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以及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建筑与环境设计史、设计美学、当代设计理论与思潮、速写、立体构成、人体工学、空间解析、建筑初步、材料预算与施工工艺、设计表现、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室内陈设、公共艺术设计、景观雕塑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优秀的毕业生能胜任大中专院校的教学研究,以及在房地产公司或相关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绘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绘画创作、绘画史论等专业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美术系绘画专业现有中国画、油画两个本科方向。采取整体绘画制作技术、技巧、创作的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系统的画论知识、美术史学方法、绘画形式专题和绘画创作实践以及综合制作技法,使学生精通技法和相关艺术理论、有较高创作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本专业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提倡兼容并蓄,鼓励创新。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针,实行综合多元的教学方式。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端正。汇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授、学者和画家,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与构图、风景写生、中国画基础、材质与构成、中外美术史、民间美术、美术概论、美学、艺术考察);专业核心课程(国画方向:山水临摹、山水写生、山水创作、篆刻、书法、白描人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花鸟创作、毕业创作;油画方向:油画静物、油画临摹、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毕业创作)。
就业去向:各类大中专院校、中等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4、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舞台剧、影视剧、广播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影视公司、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表演创作、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戏剧影视启蒙、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台词、舞蹈、音乐、视听语言、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文艺团体、影视剧及广播电视文化娱乐及制作部门承担表演工作,能在新闻媒体及文化单位承担理论研究、评论等工作,能在中高等艺术院校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5、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广播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播音与主持艺术基本理论和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传媒机构、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和部门从事播音主持、表演创作、宣传策划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播音与主持艺术、节目制作、媒体写作、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语言、形体、音乐、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广播电视网络节目中从事播音及主持工作,在各级文艺团体和演出机构中承担表演和主持工作,在中高等艺术院校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在文化传播机构及相关部门从事宣传策划及公关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6、音乐表演(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等发展需要、有艺术表演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社会文化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现有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四个本科方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及欧洲院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厚的学术蕴涵,同时又具备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复调、曲式分析、和声、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基础、民族音乐概论、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名作、艺术概论、即兴伴奏、正音、钢琴基础、合唱指挥、声乐主课、钢琴主课、萨克斯主课、手风琴主课、声乐伴奏、音乐欣赏、表演、形体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文艺团体、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影视剧制作中心,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培养
层次
计划
招生省份
备 注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环境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绘画
本科
3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音乐表演(声乐)
本科
16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钢琴)
本科
5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萨克斯)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手风琴)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合 计
215
王荣禄(长安大学招办老师,从事招生工作5年)
Q:众所周知,长安大学是理工科专业较为强势的大学,王老师您在长安大学招办任职许久,能简单谈谈贵校这两年文科类专业招生的态势吗?
长安大学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大学,公路交通学科享誉亚洲,工科学科特色鲜明。学校目前发展起来的文科专业共有11个,分别为文学传播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外语类(英语、日语),管法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会经类(会计学)。每年文史类全国招生总计划约为500人,占长安大学本科招生规模的12%。文史类分省计划多在15人左右,全国近两年文史类录取线呈现平稳上升态势,2012年多数省份录取线高过一本线20至35分,为了方便学生报考,文史类分省计划一般不作大的调整,分省分专业录取线可参考《求学》杂志增刊《录取专刊》或登录长安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125.76.215.86)。
Q:贵校在理工类学科方面的科研投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贵校对文史类学科方面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呢?
《教育部简报》[2012]第208期提到“长安大学在中国进步最快122所大学中排名第六”,除了多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在三大行业学科领域的厚重积累以外,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办学也是长安大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保持鲜明的工科特色,保证优势学科优先发展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且优先在诸多人文学科领域进行国际交流和交换生培养,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等多个专业首批纳入学校“中美(中英)1+2+1”人才培养计划,所有文科专业均纳入赴台,赴韩、日交换生培养计划,为人文学科和本科生培养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学校在见习岗位选配、校内办公实习、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也优先为文科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得文科生的培养更加全面、更加务实、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Q:在这一方面,国家出台过相关的优惠政策吗?
近年来国家在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等多项招考方面放宽了对文科生专业条件的限制,为文科生提供了更多接受公平选拔录用的机会,同时由于长安大学的学科优势,多个省份在行业编制招录尤其国土资源行业的事业编制招录环节也直接按照毕业生双向选择录用方式接受长安大学毕业生。
Q:其实同学们进入大学之后,最关心的还是四年后的去向问题,老师能简单谈谈理工类大学里文科生的就业前景吗?
拿长安大学来说,文科生就业优势在于学校紧跟公路交通、地质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是这些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文科生除了学习一般专业课程外还会涉及行业特色学科,比如会计学偏向交通会计,英语、法学、管理等学科门类也立足行业进行培养。很多理工科大学的情况都与长安大学类似,所以在选择志愿时,考生要明确自己的志向,来理工科大学读文科,就得做个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人。
Q:根据老师多年来的经验,有没有什么忠告要对文科类考生说?
在大学里,包括以后进入社会,都是那些热爱专业、热爱行业的同学更容易得到好的发展,所以我想对每位考生说:你之所爱便是最好。喜欢一所大学,喜欢一所大学里的某一个专业,就请你为之努力,相信你会不断走向灿烂。
职务:大学城管家、公仆、头儿
职权:管理大学城内大小事务,努力搞好城内景点、设施的建设,扩大城市范围,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城里游览、定居。觉得好就常来哦!
薪酬:游客和赞誉。(不要让我破产啊!)
关键词:毕业生;信息化;就业网站;就业指导;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12-03
当前,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对高校就业工作的科学、规范、有效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高效、便捷、快速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站,但作为直接管理学生的二级学院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如何建立并优化高校二级学院就业信息网站,充分借助学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指导毕业生就业,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并成为学校二级学院不可回避并亟待落实的任务。
一、二级学院就业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人人网的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线上招聘。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2013应届生获取招聘信息最多的渠道。80.5%的应届生选择使用互联网获取招聘信息,46%的应届生认为互联网是获取招聘信息最有效的渠道。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已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部分和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互联网在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及时传递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获取和捕捉的及时性对毕业生求职择业至关重要。目前,网站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数量最大,速度最快的渠道。对于高校学生群体来说,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快速了解各种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求职信息的获取亦是如此。因此,就业网站可将大量的就业信息以最便捷、快速的方式及时传递给毕业生。
(二)广泛开展就业指导
高校二级学院作为毕业生的直接管理和培养单位可以通过建立学院自己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与本学院的每一位毕业生建立动态、持久地联系,可以在线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状态,对毕业生做时时在线的就业指导,通过网络及时解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的问题和疑惑。不仅提高了就业指导的效率和覆盖面,也使就业指导真正应用于毕业生求职择业实践。
(三)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高校二级学院传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往往是信息的传达和收集靠口头和书面通知,学生在了解求职信息和办事流程方面不充分,遇到问题找不到规范系统的解决途径,只能到处咨询,这导致正常的事务性工作的处理占用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人员的太多时间和精力。通过建立自己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信息网站,可以将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规范性和政策性的资料上传至该平台,使毕业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方便快捷地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同时,通过网络也能够时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和数据,便于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就业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节约学生的求职成本
高校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信息网能够结合本学院和专业的特点,突出学生求职择业的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学校就业服务信息网大而全,广泛而不深入的弊端。学院通过开发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立快捷方便的双向服务就业信息网络,为学生和符合学生需求的用人单位架设沟通的桥梁,能够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率,解决了学生择业奔波之苦,同时还排除了学校现场招聘因人数众多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就业信息网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节约学生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求职工具。
(五)便于信息的存储和查询
高校二级学院可以将自己学院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历年毕业生毕业去向信息库实现网上存储、管理和查询的功能,既有利于信息的长期存储和维护,也能够实现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和查询,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检索和查询自己想知道的单位、往届毕业生的信息。不仅有利于学院对用人信息和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存储,也有利于毕业生依靠这些信息顺利实现自身择业。
二、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二级学院建设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必须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内容的实用性
作为校级的就业信息网,信息量往往很大,“有些网站(页)提供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罗列得倒是较全面,但大多华而不实,甚至虚假信息也大量混入其中,即使确切的职业信息也是针对性不强,这主要是信息没有分门别类和有效鉴别,或者有类而检索功能不强”[1]。作为院级的就业信息网站,必须要突出对本院、专业培养学生需求信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本院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设计网站内容。
(二)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学院的就业信息网站必须由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及时就业相关信息,切实发挥网络的信息传播作用,否则就业信息网站变成了就业信息“往站”,不能保证所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对于经常不更新信息的网站,浏览量肯定会降低,时间长了便失去了网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功能的全面性
高校二级学院的就业网站应突出就业指导的功能,“以网络平台为宣传服务的基础,充分体现出就业网站的功能性。通过网站介绍就业形势,宣传就业政策和法规,就业信息,建立电子简历,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同时通过交互式论坛、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思想状况,掌握毕业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2]。
(四)网页的独特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就业信息网站的栏目内容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网页设计要有特色,栏目的设置应结构清晰、便于访问和浏览。必须做好网站首页设计,使其独具特色;标题与菜单可选用特别字体使之醒目;在版面设计上要注重栏目整体的合理布局;网页要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文字、图像和空间相互协调,信息要全面但又不能拥塞。另外,要注意页面间的链接,使浏览者能用最少的点击,最快地定位到感兴趣的页面上;页面中显示位置标题,让浏览者明确所处位置;页头显示导航块,便于快捷地进入界面;下载专区提供的资料要集中,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应选择简单易记的域名,以便于记忆[3]。
(五)网络的安全性
就业信息网站对于所的信息必须严格把关,对单位的资质和联系人的身份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无误后方可在网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迫切的心理进行诈骗行为,这样的事件在大学校园不断发生,因此,确保就业网站信息的真实、可靠极为重要。同时,对于毕业生的个人隐私,尤其是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信息要严格保密,加强网络的安全性。
三、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就业网站建设与完善方案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就业网站建设以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基本原则,其主要功能是及时快捷地传递就业情况及信息,让学生了解学院、学校、省以及国家的各项就业形式与政策、法律法规等;指导学生熟知有关就业流程,解决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建立毕业生择业平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等,使该网站成为一个多角度传递信息、全面指导学生就业的信息化平台。该网站的建设能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帮助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院就业工作效率和学生就业率。
主要版块设置及实现功能包括:
通知公告:通知,减少口头及书面通知的不便;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及专场招聘会信息;合作单位:整理汇总招聘学院学生的主要用人单位及基本信息,方便学生查询、了解就业流向、选择就业单位;政策法规:相关就业政策、法律、规定等,使学生正确、合理就业;办事指南:总结学生就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相关办事流程,使学生通过网络及时找到解决办法,提高学生、老师的办事效率;职场导航:对学生有指导性的就业形势、择业技能技巧、择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考研指导等内容,发挥就业指导功能;毕业生去向:公布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使学生了解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流向,以对学生当前就业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毕业生推荐:通过口令设置等方式,使应届及往届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在此上传自己的个人简历,方便老师与用人单位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也使学生通过此平台主动推荐自己。
为了提高该网站信息的统计分析,每个版块除了能上传文字、表格及图片信息外,还要有关键指标的信息检索功能。同时,该网站应与应届生求职网、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等专门针对高校毕业求职网站实现链接功能,拓宽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增加其就业机会。
此外,还应进一步改善和发挥以下功能。1)心理辅导。主要进行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辅导。通过毕业生就业心态在线调查,了解到毕业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同时开通网上答疑、预约谈话等功能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互动交流。提供毕业生和院系互动交流的场所,增加在线咨询、就业论坛等互动功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最关注的就业问题。3)加强宣传。“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网在学生中影响力不大,如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就业网知名度,让毕业生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4]。一个就业网站建设得再好,如果没人访问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宣传自己的网站是就业网站建成后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对外,可以通过一些媒体或搜索引擎的链接等途径扩大网站的影响,作为主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信息传播的网站更主要的是让自己学院的所有毕业生熟悉和利用好该网站。
参考文献:
[1]黄国军,陶国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网站的现状及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007(27):73.
[2]李旭,邱伟泽.高校二级院系就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99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湖北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评价
1.湖北省独立学院2012年新增专业一览
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的评议意见,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2610个经教育部备案的专业,53个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7个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新专业。
设在湖北省内的国家部属高校,湖北省属、市属的各地方高校2012年获得教育部专业设置批准的167个新增专业,其中湖北省内独立学院新设置专业数量为77个,占到2012年整个新增专业的46.11%。独立学院的新增专业中,属于工学的新专业有25个,占77个新专业总数的32.47%;属于经管文的新专业有25个(经济学3个,管理学12个,文学10个),占新开设专业总数的32.47%;艺术学21个,占新开设专业总数的27.27%;其余方向有6个专业,分别为理学3个,农学1个,法学1个,教育学1个。详见表1。
表1 湖北省独立学院2012年各大类新增专业一览表
学位授予门类 专业名称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造价、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轻化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制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管文 管理学 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财务管理、
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商务英语、翻译、
经济学 税收学、投资学、经济与金融
艺术学 风景园林、数字媒体艺术、风景园林、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工艺美术、动画、音乐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工程、摄影
其他类 理学 药物制剂、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
法学 知识产权
农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教育学 休闲体育
2.学科门类和专业布点情况
湖北省31所独立学院设置一级学科为41个,合计专业点数613个。工商管理、电气信息、经济学、机械、艺术五大一级学科共开设专业数328个,占总数的53.51%,而文科类占据较大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业结构性失衡,也会浪费高等教育资源。其中,工商管理类专业为112个,经济学类39个,电气信息类专业有94个,机械类34个,艺术类专业49个。
二、湖北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研究
1.一级学科设置扎堆
(1)一级学科设置趋同现象严重
湖北省独立学院一级学科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112个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重复率18.27%,94个电气信息类设置重复率15.33%,49个艺术类设置重复率7.99%;39个经济学类设置重复率达6.36%;34个机械类设置重复率达5.55%。一级学科分布雷同。
(2)专业布点趋同严重
湖北省独立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数量各自之间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彼此间差异较大。目前,省内每所独立学院开设专业数平均为22个,设置英语专业的独立学院达93%以上,设置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所谓“热门”专业的独立学院达70%。
2.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需求失衡
从一方面看,湖北省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体现了主动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开设了当前大部分的热门专业。从另一方面看,独立学院更倾向于设置专业所消耗的成本大小考虑,大部分都倾向于设置投入少、易招生、回报快的专业,或是依托于母体学校的相关资源与优势,设置其母体学校的优势专业。但独立学院所集中设置的所谓“热门专业”,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湖北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没能充分考虑社会的吸纳度。
湖北省独立学院数量居全国之首,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和独立学院发展的契合度来看,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明显,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结构与本地经济发展不对称,不平横,与产业结构失联。《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湖北省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光电子、新能源、节能环保、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10个产业”的目标,应用型技术人才仍是湖北省未来发展的支撑力量。配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短线专业”是重点需求,例如:生物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些应用性强的理工类专业在招生人数和开设学校数上都非常"冷门"开设学院数量均只有1所,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十分有限,但区域经济发展则十分需要这样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结构并没有与湖北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形成良好的对接。
三、湖北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对策研究
1.通过专业论证与调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专业设置进行论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学校设置三者相互配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进行系统调查和专业论证。一方面,学校通过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与部门,设置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对本校首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包括毕业生相关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岗位分布、待遇情况,收入状况等。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1)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专业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人才预测工作。这是大学专业设置中必须进行的工作,但往往被忽略,人才预测则必须以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和吸纳能力为导向进行动态预测。一方面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导向和前景,在其他学校前面开发新的朝阳专业,不能简单模仿和重复。
(2)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供型人才
独立学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自建、共建、共享的方式与企业联合办专业,订单式按需模式即满足了企业需求,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对于独立学院来说,通过将窄口径的专业人才培育和企业需求有机联系,并动态优化结构,定点培养人才是是双赢的设置。将给企业与学校带来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敦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依据及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2]沈席强.浅议新形势下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李雪晶.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02).
[4]赵晓晓.高等院校新专业的设置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简介:
陈俊颖(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管系市场营销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渠道管理。
关键词: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再创历史新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师范类毕业生在所有毕业生中占据较大比例,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学龄人口减少,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源锐减,造成学校办学困难,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近几来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撤并现象,造成教师比例太高,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老师“无课上”问题;二是国家近几年对教育的投入加大,教师整体待遇提高,教师职业也因此备受青睐;三是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也从事教师职业,这又无形中增加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压力。上述原因,造成社会对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转变师范生就业工作思路,积极与市场接轨,以提升师范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宁德师范学院通过对全校2014届、2015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统计调查,发现学校有22%左右的师范生每年通过招考录用全省各地区的公立中小学校;有30%左右的师范生到私立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从事相关工作;有近40%师范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本文通过对宁德市及周边县的20多所中小学及30多家企业的走访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评判,发现当前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就如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探析。
一、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0年由美国管理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最初核心竞争力只是经济学的观点,它是指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1]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所以被引入其它几乎所有的领域,其概念也逐渐被引申到了个人核心竞争力上来。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明确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探索提升就业竞争力途径,对于做好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套用普哈拉哈德和哈默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内化了的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够更加有效地让用人单位快速接纳自己从而取得工作机会的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2]由于师范生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师范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工作能力,即师范生求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师德修养、创新能力、环境适用、沟通协调能力等;二是师范技能,主要是教学基本技能;三是职业发展能力,主要指师范生获得职业发展的能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3]
二、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表现
师范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与一般毕业生相比有相似性,同时又兼具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对师范生的就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师范生就业时应具备的能力也有特殊的标准。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招录师范生时,除了要求其拥有最基本的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及较好的专业课程成绩外,还非常关注毕业生的师德师风、教育功底、沟通能力等。从用人单位调查的情况分析,有50%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师范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工作能力不足
基本工作能力欠缺是地方高校师范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众多的师范生在大一入学时就已经把未来的职业定位于教师,由于教师上岗存在较大竞争性,在大学期间绝大多数师范生会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因此,表面上看,师范生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便于管理,但实际上,师范生相对参与课外活动较少,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方面锻炼更少。据调查,宁德师范学院在校生从事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师范生仅占10%。同时,目前师范生基本上都是90后,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强烈,价值观多元化,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中会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个别毕业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容易选择“独善其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师范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偏弱。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打交道,需要培养师范生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能力。因此,工作性质决定了师范生必须加强基本工作能力锻炼,才能更好“授人以渔”。
(二)师范技能不扎实
师范生专业技能是师范生就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区别于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显著特征。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师范生技能,发现其专业技能不扎实,主要表现为上课喜欢在多媒体教室用PPT讲课,对于传统的上课方式不适应。所开展调查的中小学校反映,近几年新录用的老师普遍存在突出问题:老师课前不会写教案;课上不善于写板书;粉笔字水平差强人意,会写软笔书法老师凤毛麟角;上课教态不自然,肢体语言不会配合;教材驾驭能力差,喜欢照本宣科;课堂控制能力弱,与学生无互动等。上述原因,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弱,课堂气氛紧张。在学术专业功底方面,许多师范生对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同时又缺少相关学科知识的技能实践,缺乏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职业发展能力较为欠缺
职业发展能力是专业技能与非专业技能的总和,是个人求职和影响未来职业提升的重要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助推器,调查中发现,师范生职业发展能力普遍缺乏。具体表现为:一是师范生对职业定位不科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师范生从事教育行业的比例在全国也仅为20%左右,更多的师范生应该是选择另谋其它职业;二是缺乏正确择业观。[4]很多师范生盲目设定就业目标,不愿意到偏远落后山区从事教育,而过分注重工作区域,过分强调待遇,从而也错失一些机会;三是求职能力较差,表现为对求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弱,找工作时缺乏基本的求职技巧与策略,在简历投递、面试考核、求职礼仪等方面较为薄弱。同时求职心理素质不佳,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
三、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探析
国家从2015年开始,规定获取教师资格证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改变了以往师范生免考发证政策,这意味着教师资格考试更多是一个底线标准。随着基础教育的专业性发展,社会对教师的技能和素养提出了相应更高的要求。师范生从事教育行业的优势在逐渐减弱,非师范类毕业生也可以通过自考“两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参加普通话过级考试申请教师资格证。因此,师范生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影响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高校自身要重视师范生人才培养,科学合理设定培养方案、强化教师技能培养、加强师范生就业指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科学制定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在制定师范类毕业生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跟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要充分做好师范生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师范生就业导向就是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基础前提,特别强调的是师范生就业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是从事教育,一方面从事非教育行业。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办学定位为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在制定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地方性、特色性、应用性。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到动态调整,最好每年都要重新对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评估调整。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彻于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师范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更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间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例如通过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工程”,通过选派优秀师范生赴其它老本科院校进行交流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求知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
高校要通过增加师范生的实习实践机会,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特别是传统的一些教育手段方法不能丢。尽管现在办学条件已有很大改善,各地中小学也都大范围配备多媒体教室,甚至引入慕课(MOCC)远程教学,但是这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的魅力在于在三尺讲台展示自己,与学生共创同频共振和谐教学氛围,从而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目的,多媒体仅是起到良好辅助作用。为此,高校要积极开展相关师范生实践活动,如担任实习班主任、课堂试讲、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校园实践主要依托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教师技能的培养重点是加强校外教育实习实践。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支教角度,利用寒暑期时间,组织低年级师范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夏令营等支教活动;另一方面,可有效依托学校各院系校外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师范生每学年固定时间的教育专业见习或是顶岗实习,让师范生提前“当老师”,设身处地感受教育工作,这不仅利于培养其教学技能,同时可以积累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基于目前多数高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仅是为了获取学分而安排常规性实习,建议校外实践分在不同年级阶段,并重视实习的指导与跟踪引导,让师范生真正从实践中掌握教学的规律与基本技能。
(三)增强师范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地方高校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是多元化选择,从事固定职业的人数比例将会越来越少。高校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紧扣时代脉博,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二是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三是要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创业训练、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孵化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师范生就业的分类指导
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要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积极转变就业思路。要针对性、精细化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根据每个师范生就业意愿提供一个指导策略(“一生一策”)、根据每个就业类型、去向提供一个指导策略(“一道一策”)。同时,应加大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为专业化的师范生就业指导提供保障。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尝试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通过专门开展师范生的职业测评、职业训练、职业访谈、就业心理测评,进一步增强师范生职业定位,始终让学生以职业发展目标为核心,针对自身可能会从事的职业,适时调整个人与职业之间的适应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龙,龚文.地方高校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2):5-6.
[2]周东旭,王超鹏.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8):86-88.
[3]刘红霞.论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