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在省中心和市局的帮助和技术指导下,我中心动物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预警预报、应急管理及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取得了全面的开展。现将中心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基本情况(一)人员配置
市中心编制28人,现有25人,专业技术人员22人(研究生4名、本科生18名);工勤人员3人(技师1人,高级工2人)。目前,计划招录2人已获批准,网上报名正在进行。
(二)监测经费
省畜牧局和省中心非常重视我中心实验室监测工作,每年都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监测工作,基本能满足日常免疫效果监测和部分病原学检测。
(三)实验室硬件建设
2010年以来,我市按照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和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县两级实验室建设规范》的要求,2011年,市本级实验室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了修建,初步建立了460平方米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拥有19个全部彩钢装修的功能性实验室。在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添置了必配的仪器设备,顺利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2013年经过多方协调,购置了荧光PCR仪和自动核酸提取仪,提高了病原检测的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今年初,市局专门从应急资金中抽取110余万,用于购买酶免工作站,目前正在审批中。
(四)实验室软件建设
2010年以来,中心实验室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制定了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病料采集、保存及运输制度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度等13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了实验室样品管理控制程序和结果报告控制程序等程序文件;规范了实验室原始记录、动物疫病监测报告、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技术资料和记录软件。实验室软件的建立,实验操作更加规范,感染风险减小,保证实验室工作有序开展。目前,中心实验室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
实验室设备档案(仪器设备一台(套)一档案)、人员档案(实验室人员每人一档案)、监测工作档案、工作总结档案实行专人管理,分类存放。
二、工作成效
(一)动物疫情监测及疫情风险评估工作
一是根据工作重点和要求,及时补充、完善监测网络,一二三级监测网点分别达到 14个、97个、368个。二是加强监测网点管理,明确专人定时上报要求信息。三是实行到场入户采样,增加病种数量和监测频次,提高监测能力。目前,中心主要监测的动物疫病有: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狂犬病、伪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等;2013年共监测样品21912份,其中免疫抗体检测20865份、病原学检测1047份;2014年共监测样品17723份,其中免疫抗体检测15438份、病原学检测2283份;2015年共监测样品16961份,其中免疫抗体检测15351份、病原学检测1610份。四是定期召开动物疫情分析评估座谈会,分析预警信息,撰写评估报告,指导科学防控动物疫病。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一是每年都组织市级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能力。二是每月开展一次动物疫病日常流调工作,配合国家流调中心和省中心开展专项调查工作。每年调查养殖场户11万场次,采集信息达到百万余条。
(三)动物疫病净化工作
按照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重点对种畜禽场、奶牛养殖场的主要动物疫病进行监测、扑杀、消毒、隔离等净化工作。2015年我市有6个养羊场通过省局验收。
(四)布病联防联控工作
中心与市卫计委疾控中心召开联席会议,实行“以人找畜、以畜定人”的工作机制,对人间和畜间布病采取监测普查、调查分析,预防、扑灭等措施,使人发病率和动物阳性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主要经血液传播,因此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的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有时会造成比HBV更严重的后果。
3)艾滋病(AIDS):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对检验人员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职业性感染威胁。HIV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100-104拷贝/ml,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比率为0.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护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HIV,其中实验室技术人员19人。
(2)呼吸道、接触及节肢动物叮咬危害因素
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操作的任何疏忽、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常见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肠道致病菌等。
3.防护措施
(1)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HBV、HCV、HIV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规范操作程序: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人人都应自觉遵守。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手机;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要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3)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避免刺伤。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
(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4)重视手部清洁: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戴医用乳胶手套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很好的保护。乳胶手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而且,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一种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s,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分钟可降低85%;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搓洗12s便可去除92%,洗2分钟可去除97.8%。
(5)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若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等,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进行HBV、HCV、HIV和梅毒等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感染率的发生。
二、实验室风险评估目的
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评估的范围是科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化学、物理、辐射、电气、水灾、火灾、自然灾害和噪音等进行风险评估。科室管理机构要统筹安排。
评估的结论要十分明确,包括危险程度极低的微生物。
可以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仪器使用,打包评估。
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
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紧急、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提供以下操作规范:
1.
防备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
2.
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污染清除
3.
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继续操作、人员紧急撤离
4.
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如医疗监护、临床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
三、风险评估内容
(一)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
(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依据200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医院检验科可能接触的病原体进行评估。。
表1.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分类名录
举例: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与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骨髓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产生溶表皮素、明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呈单个、成双以及排列成葡萄串状。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衰老、死亡和被白细胞吞噬后的菌体革兰染色呈阴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
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7.4~7.6。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与诊断
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痰液、脓液、创伤分泌物、尿液、粪便和呕吐物等。
2.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检查在正常情况下呈无菌状态的体液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若有检出革兰氏阳性,显微镜下呈葡萄状排列、无芽胞、荚膜,直径0.5-1μm
的球菌。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分离培养可以选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血平板和高盐甘露醇平板,血平板用葡萄糖肉汤增菌培养基。该菌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迅速混浊生长;若接种于琼脂平板上35℃过夜后可形成直径约2~3mm的厚菌落、湿润有光泽、呈金黄色不透明圆形凸起。若接种于血平板,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透明的β—溶血环。在高甘露醇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成淡橙黄色菌落,以此可与其他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相鉴别。
4.鉴别实验
(1)血浆凝固酶试验:血浆凝固酶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前者结合在细菌的细胞壁上,能直接作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使之转化为纤维蛋白,环绕菌体而形成凝块。而游离型血浆凝固酶则在产生后被分泌到菌体外,不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但可以激活血浆凝血酶原,使之转化成凝血酶,后者再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具体的测量方法也因此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2)耐热核酸酶试验:将24小时肉汤培养物沸水浴处理15min,用接种环划线刺种于甲苯胺兰-DNA平板,35℃培养24小时,在刺种线周围出现淡粉色者为阳性。本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
(3)甘露醇发酵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发酵甘露醇。
(4)Staphaurex
胶乳凝集实验是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快速、简便的商品化直接凝集试验。
5.生化鉴定如上述,注意与其他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PYR(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试验阴性;VP试验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试验阴性。
6.免疫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可检测金葡菌的磷壁酸抗体。
7.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以及酶切图谱分析等。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及生物安全防护
1.细菌的防治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控制主要包括:
1)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2)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3)无菌措施(如检查病人前后彻底洗手和消毒合用的器械)至关重要。无症状的鼻腔带菌者,除非所带菌株十分危险或被怀疑为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一般不必隔离。
治疗包括脓肿引流,抗生素(重症病人需肠外给药)和全身支持疗法。培养标本应在开始治疗前或更换抗生素之前获取。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取决于感染的部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医院获得的葡萄球菌和大多数社区获得的菌株,通常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有耐药性。大多数菌株对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类、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敏感。
目前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日益增多。MRSA菌株通常对耐β-内酰胺酶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卡巴培南类有耐药性。这些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的耐药性也很普遍。
虽然亚胺培南-西拉司丁或喹诺酮类对某些MRSA感染是有效的,但静脉注射万古霉素为首选。肾功能正常成人的通用剂量是每6小时静脉注射500mg或每12小时静滴注1000mg,至少在1小时内滴完。肾功能受损时,剂量应根据血清中药物的浓度加以调整,疗程视感染部位及病人的反应而定,但一般为2~4周。某些严重的或有并发症的感染,可能需要静脉给药治疗6~8周,然后再口服治疗1个月或更长时间。
可用于替代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药物有:TMP-SMZ,成人剂量为TMP10~15mg
/(kg.d)加SMZ50~75mg/(kg.d),分剂口服或肠外给药,每次间隔8小时或12小时,连续2~4周;利福平(600mg/d)口服或肠外给药;肠外给亚胺培南-西拉司丁(500mg每6小时1次)或美罗匹宁(0.5~1.0g每8小时1次。但利福平不要单独应用,因为细菌很易产生抗药性。在治疗异物相关性MRSA感染或浆膜腔MRSA感染时,利福平和氨基糖苷类是有用的辅助药物。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TMP-SMZ,环丙沙星及局部用莫匹罗星(mupirocin)可用于治疗MRSA
带菌状态,但MRSA对这些药物可产生抗药性。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菌株的流行日益增加,这种菌株在实验室中可将引起抗万古霉素的基因转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株,而在感染的病人中则转变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株。可是这些葡萄球菌很容易对治疗这类感染的其他药物产生抗药性。杆菌肽,若有的话,可试用于治疗抗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对这些病人应严格隔离,以防他们的细菌传播。
2.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三类,BSL-2。相关的防护事宜包括:
(1)操作要求
1)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3)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4)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包括针、注射器、玻片、加样器等。
5)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时,只能使用针头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针头是一体的)。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必须弯曲、切断、破碎、重新套上针头套、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丢弃前进行人工处理,要不将之小心放入不会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废弃锐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转移至处理区消毒,最好高压杀菌。6)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和簸箕、夹子或镊子。盛污染的针头、锐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
7)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的法规。
8)溅出或偶然事件中,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
9)按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污染的设备在送去修理、维护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消毒;在离开设施转移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打包运输。(2)安全设备
1)正确使用和保养生物安全柜、最好是二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合适的人员防护设施、或物理遏制装置。
2)确定可能形成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实验过程,包括离心、研磨、匀浆、剧烈震荡或混匀、超声波破裂、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采集感染标本等。
3)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传染源时,若选用密封转头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机,若转头或安全罩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则可在开放实验室内离心。
4)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标本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
5)在实验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大褂、罩衫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内。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6)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要戴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不能用于接触“洁净”的表面(键盘、电话等),也不应当戴着到实验室外。要备有带滑石粉的乳胶手套。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二)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
是对新的经验没有进行吸收,导致管理经验出现了落后的问题。
1.1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水平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改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水利项目在逐渐增加,而且市场规模也在扩大,给企业的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在构成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人员在管理方面出现了综合素质低,在管理方面过于依赖职能部门的问题。水利施工企业在综合管理方面缺乏管理人员,很多的人员管理水平较低,导致项目管理中的施工成本、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等问题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人员在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的经验,但是对新的经验没有进行吸收,导致管理经验出现了落后的问题。
1.2项目施工管理目标不明确
在项目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施工成本管理不明确、施工成本控制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管理存在着重视形式,对本质不重视的问题。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通常都是凭借经验来进行,导致安全管理没有形成系统。施工进度工期控制要和现场施工进度同步,施工组织要做到有科学的计划,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对工期进行控制。
1.3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
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出现了没有科学的组织和安排的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比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散。环境安全没有形成导致施工现场没有进行有序的规划,在施工现场还存在着施工材料随意搭建的情况,对施工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2.1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重视,这样能够逐渐形成已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相互制约,合同管理是管理模式的基础,这样能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安全进行保证的目的。合同管理对建设投资、工期以及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方案得到顺利实施。
2.2施工企业要和工程项目的法人共同做好工程的开工准备,在方案设计方面要进行技术和图纸的交底工作,对施工方案进行提出,同时,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资金、设备等方面都要进行准备。在施工前,要对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工程量进行确定,对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3强化水利施工企业科学管理方式
3.1建立企业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能因工程推行监理制而放任自流,从而弱化了政府监督职能。由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政府职能强化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水利工程设计、勘察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其传统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质量、安全、健康“为一体的施工结构体系,水利企业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管理体系去支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水利施工企业。才能形成领先对手的优势。在水利竞争的市场中拔得头筹。建立健全质量责任体系。水利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和完成经济指标考核时,应完善工程质量体系建设。在工程施工中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始终放在施工管理的首位。提高监理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地位。第一要加大监理单位在水利施工现场旁站、巡查力度,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进场原材料、构配件等进行检查:第二要建立有国家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对工程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配合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飞检”。第三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验收,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水利施工单位要在业主、监理、设代的监督中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3.2加强企业工程成本控制
对水利工程投标项目进行评估时,要以科学合理作为原则,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要求,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都是由同一个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这样在进行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的时候更加方便。在施工环节中,要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水平以及设备水平进行保证,同时,施工成本的确定要保证科学合理。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然后对工程的项目材料、设备、人工费用进行确定,确保项目的利润指标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指标也要进行明确。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根据项目施工方案确定管理的需要,按照可控性原则对成本、利润进行划分,对工程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进行严格要求,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成本得到降低,这样也就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利润。在施工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对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和上级财务部门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视,并且对出现的施工成本背离预算指标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纠正。政府监督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要进行必要的干预,施工企业要服从领导,保证工程项目可以顺利完成。
3.3层层把关,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2.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1055-03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组织与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从当前我国艾滋病(AIDS)的传播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来看[1],高校并非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就我国最近艾滋病发生率的数字统计来看,高校也处在警戒值之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传播所占比例最高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要误认为艾滋病与纯洁的大学校园相距遥远,而是要肩负起责任和义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筑一道坚强防线,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大学校园,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处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河池学院及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及辖区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治工作。以下对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控制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体会进行综述。
1 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重要意义
我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8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新闻会上联合通报了中国艾滋病疫情: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例264302例,其中病人77753例;报告死亡34 864例;2008年1-9月共报告发现艾滋感染者和病人44839例,报告死亡6897例[2]。同时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3300万人感染艾滋病,中国约占70万。在这70万人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者在我国当年艾滋病报告病例中的比例自2004年以来一直是逐年上升。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在2008年11月25日举行的北京市艾滋病防控工作会议上介绍,当年1-10月北京市艾滋病患者中经性传播所占比例已达54.6%,首次超过吸毒传播,成为北京市艾滋病首要的传播途径[3]。广西卫生厅艾滋病防治处陈杰副处长于2009年1月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截至2008年11月广西艾滋病感染者累计报告43046例,其中有56.5%是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4]。河池学院所在地的宜州市,截至2008年12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异性性传播占58%。
有学者调查显示,由于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中以青壮年为主[5-8],其中20~2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9-14],所占比例达58.0%左右。高校正是以20~29岁年龄组为主体的人群集中学习与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正值青春发育后期,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发,性本能和性冲动日趋强烈,加上近年来大学里多元文化碰撞和中外思想观念的并存,使大学生对于两性关系的看法变得更加宽容,更加随意开放[15-20]。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校的人性化管理,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允许符合婚姻条件的在校大学生申请结婚,恋爱、择偶、性观念日益开放、安全套的使用等现象与行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21-24],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已属于艾滋病防治的生理学意义上的重点人群,且这些重点人群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单靠高校本身的力量来做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过于单薄,为此,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主要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一个对艾滋病进行联合共管的教育防治体系,使各部门之间形成一系列合作的有效程序、防治技术和防治方法。联动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内容。
2.1 组织、人力保障机制 首先是成立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委员会,该组织分别由高校和当地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由高校卫生院(所)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艾滋病检测防治专家具体负责,高校的学工、团委、工会等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计生、药监、公安、宣传、妇联等部门派员参与组成,组织机构可挂靠设置在高校卫生院(所)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次是在该委员会组织中专门设立一个由卫生系统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的艾滋病检测与防治专家组,配置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及其基本医疗、办公设备等,使专家组能较好地完成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的编写、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的编制、艾滋病防治宣传骨干人员的培训、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初筛及资料收集、分析评估及疫情报告等五大任务。
2.2 经费、制度保障机制 联动机制经费主要用于各类人员业务培训、基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的购置、宣传教育材料、医疗救治服务、疫情监测、HIV/AIDS教育网站平台建设和相关课题研究等项的开支:一方面坚持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业务经费分别由高校、当地政府和艾滋病有关项目经费来共同承担,并列入当年高校或当地政府财政经费预算内,实行专款专帐专用,确保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坚持实施联动机制部门责任分解制度,即把责任链延伸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艾滋病综合预防控制机制。其中,地方政府和高校领导制定高校与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构建及实施的有关政策;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组织对各种计划、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高校所在地疾控中心制订高校与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业务工作计划,包括经费预算;制订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及其防治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负责辖区艾滋病检测初筛工作,收集相关检测数据;负责辖区艾滋病疫情数据审核、分析、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和疫情报告;负责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定期随访工作,提供医疗救助服务。高校卫生院(所)配合制订高校与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业务工作计划,包括经费预算;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列入高校教学计划中,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编写和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健康促进资料;宣传报道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知识及其对防性病、艾滋病的重要性。地方公安部门制订公安部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实施方案;对干警职业暴露进行预防教育;掌握辖区艾滋病高危人群、流动人口,特别是和吸毒人口的信息及主要活动区域,严打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阻断毒源;为安全套在娱乐场所中的推广提供支持和解决政策障碍。地方其他部门相关医疗机构或医院配合性病监测点工作,为AIDS职业暴露事件处理单位,负责收治出现艾滋病晚期症状和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宣传部门保证大众媒体全年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连续性与实效性。
2.3 工作、监督保障机制 联动机制的构建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广泛地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活动,在社区群众和大学校园的师生中树立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范,建立健康行为,同时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联动机制构建的主要目的。为达到此目的,需要组建一个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监督执法机制,使各部门严格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科学制订工作实施方案,确保2006年1月18日我国国务院通过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的落实,对于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不到位、艾滋病疫情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艾滋病处置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到位等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并予以处理,使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这一项艰巨、复杂、长期性工作能依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而有效地开展。
3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实施
3.1 当地政府和高校对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宜州市委、市政府把开展全民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近2 a成立了包括市直机关、高校、乡镇、社区(村委)在内的28个防艾成员单位,下发有关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专门文件,召开联合防艾专题工作会议,投入经费100余万元,形成了在工作上重视、政策上倾斜、经费上保障的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局面。
3.2 制订高校和地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 由于AIDS是一种跨学科疾病,主要以微生物学、免疫学为基础,涉及的基础学科多等特点和教育对象中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确定高校与地方艾滋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1)AIDS的发生发展史和简单的病毒学特征;(2)HIV的生物学特性;(3)HIV的致病机制和AIDS前期与AIDS窗口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的基础知识;(4)AIDS的预防知识;(5)AIDS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6)AIDS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与AIDS相关的敏感问题,如等高危行为、性病与艾滋病的联系、安全、无偿献血知识及禁毒知识等。
3.3 建立2支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一支是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防艾专家和高校卫生院(所)从事预防医学或健康教育工作的医务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专门负责对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将艾滋病健康教育课长期列入高校公共课教学计划内。另一支是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以社区、乡村青年志愿者为辅的辖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其主要特点是:(1)宣传内容全。根据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概况及其危害、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无偿献血知识、安全套使用、女性生殖健康、减低危害等。(2)宣传形式新。采用市级广播电视、辖区网站、广告牌等固定宣传和深入乡镇、村屯流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如发放“防艾”扑克牌、举行“防艾”山歌赛和文艺晚会等。(3)宣传覆盖面广。“防艾”宣传覆盖到辖区内大学、中学及辖区所有自然屯,覆盖率达100%。(4)宣传教育有成效。2007-2008年采用国务院防艾办制定的防艾基本知识调查问卷对公众进行抽样调查,知晓率达83.01%;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开展顺利,治疗工作效果明显。
3.4 建设高校与地方“防艾”信息网络平台 目前,国内外HIV/AIDS专业网站与综合网站虽已相当健全,但建设一个高校与地方“防艾”信息交流网络平台还是有必要的。该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目的:一是加强辖区内艾滋病预防知识与控制措施的宣传力度,使宣传内容达到更全、常新、有效的目的;二是保持高校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沟通联系,共同掌握高校及其当地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三是使辖区群众和高校师生能迅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辖区内HIV/AIDS主要传播渠道,让每一个人能够主动接受健康知识,更好地抵制艾滋病的侵袭。
3.5 建立高校与地方艾滋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疫情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使高校和地方相关部门同时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及其危险因素的现状与变化流行趋势,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可靠信息,为制订高校与地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有关政策提供依据。监测重点主要包括高危行为人群、普通人群感染率和普通人群造成感染的原因等[25],逐步形成以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重点人群专题调查和筛查、相关资料收集与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艾滋病综合监测体系。
4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北京,2007.
[2] 张海洲.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EB/OL].[2008-11-30]news.省略/2008-12-01/content-10436965.htm.
[3] 魏铭言.北京外来常住居民有望获免费艾滋病治疗[EB/OL].[2008-11-26].省略/20081126/n260863959.shtml.
[4] 黄乒宾,张若凡.广西防艾不全因一次失误而“变味”[EB/OL].[2009-01-06]news.省略/system/2009/01/14/010421842.shtml.
[5] 黄涛,傅继华,钱跃.山东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情况调查.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30-132.
[6] 庞振凌,褚学英,邬成业,等.南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669-1671.
[7] 郑涛.大学生性观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3):205-207.
[8] 周艳.高校艾滋病防治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厂矿医学,2007,20(2):186-188.
[9] ZHANG LY,JEJEEBHOY S,SHAH IH,et al.Access to contraceptive services among unmarried young peopl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Eur J Contracept Reprod Health Care,2004,9(3):147-154.
[10]熊翠欢.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80-382.
[1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6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99-100.
[12]葛光华,凌文华,陈立中,等.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16-917.
[13]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14]段信美.国外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75-376.
[15]马瞧勤,丛黎明,闵自强,等.浙江省2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近期效果评估.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18-319.
[16]龚建林,赖日辉,陈雪梅,等.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性观念状况的调查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6-89.
[17]于萍,赵文仙.云南省大学生性观念、性道德和的调查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6(2):111-116.
[18]奉水东,李卫军,陈敏时,等.衡阳市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3(4):501-504.
[19]仇玉兰,施榕,毛达娟,等.上海师范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和安全的同伴教育.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05-207.
[20]熊翠欢.河池学院大学生性观念和的调查.中国校医,2008,22(2):193-194.
[21]聂少萍,沈彬.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5-8.
[22]PALLONEN UE,TIMPSON SC,WILLIAMS ML,et al.Stages of consistent condom use, Partner intimacy,condom use attitude,and selfefficacy in African-american crack cocaine users.Arch Sex Behav,2009,38(1):49-58.
[23]孙秀梅,王宝兰,于德河,等.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83-684.
[24]熊翠欢.高校不同学历师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6):990-992.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32-04一、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其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课堂教学通过系统、全面地阐述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旨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学会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握工程项目管理与其他专业管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而实践教学则起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通过项目管理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固化,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际的桥梁。
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现有的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的应用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2-3],尚未很好地解决。
其一,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理论知识较多、内容较杂,涉及项目组织、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物资采购管理等内容,而通常实践教学的课时有限,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的实践操作。
其二,一般来说实际的工程项目都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项目管理各类计划的编制;而过于简化的案例无法为他们提供充分的项目实践体验。因此,选择合适规模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意义重大。其三,工程项目时间跨度较大,学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参与实际项目的整个管理周期的各项工作,以及应用各种项目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因此,有必要根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改革课程实践教学以适应实际教学需要。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建立基于模块的分工与协作平台,实现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学习的“点”与“面”的结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课程设计内容选择
(一)课程设计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该专业理论与方法实践应用的训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开展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以项目管理软件为工具,引导学生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仿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与要求
工程项目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众多的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囊括所有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通常在高校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教师主要将工程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按照项目前期规划、项目实施与项目信息化等三大部分进行组织。项目前期规划包括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项目策划、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与计划管理;项目实施控制则包括物资采购管理、建设项目进度控制、建设项目费用管理、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建设工程信息化包括建设项目信息管理与工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如图1所示。
图1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由于受到实际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让学生利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实践各类管理方法与技术。因此,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应当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思考与实践中熟悉项目管理流程,掌握项目管理软件,正确应用项目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课程设计是一类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由于受限于课堂的教学条件,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有较大的区别,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内容多集中于前期的规划阶段,应用Project软件进行项目进度、费用等内容规划。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程实施阶段发生的事件,演练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项控制措施,为工程项目计划的推演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工具[4-5]。因此,课程设计内容进一步地延伸至工程实施阶段所涉及的关键理论与知识。
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重要程度与课程设计的可行性,从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中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课堂中开展的课程设计内容,如图2所示。
三、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课程模块设计
经过筛选,课程设计所需要涉及的内容依然较多,任务量十分巨大,学生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很难完成全部课程设计任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效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设计内容,有效地组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
纵观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周期内的各项管理内容,可以发现各部分之间呈相对独立的特性(即进度、质量、费用以及安全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周期内是四条管理工作开展的主线),计划目标与控制措施自成体系,所涉及的管理控制理论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从专业技术体系来说,这四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具有松耦合的特性,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模块化组织与安排,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实现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模块化课程设计任务体系。
(一)模块化设计原则
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即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一个设计任务书,学生通过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完成任务书中的任务,来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模块化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模块内的知识高度相关,内在联系紧密
在课程设计内容模块化设计中,一个模块应当是一组知识、理论与方法高度相关的集合。在模块内,学生通过完成一组相关的课程设计内容与任务,实现对理论、方法与相关知识的反复应用,从而加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模块间应具有松耦合的特性
模块化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知识的自由装配与灵活搭配。只有将模块之间的关联度降到最低,模块化的架构设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自由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完成课程设计。
(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根据以上模块化设计原则,对筛选出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划分的模块如图3所示。
经整合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内容被划分为七个独立模块。根据要求将模块分为必选模块与任选模块,采用“必选+自选”的模式,生成各自的课程设计模块方案,得到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书。
1.组织管理模块
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块包括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任务分工以及项目分解,需要各组学生共同参与。
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生活常识,模拟一个将要建设的项目,并完成以下工程项目管理任务:项目概况的详细描述、管理范围描述、管理组织形式、任务分工表、各部门职能描述书以及工作任务分解;进行工作结构分解,明确项目资源需求。
2.工程项目计划管理模块
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常识,模拟一个将要建设的项目,并完成以下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编制项目的资源计划、进度计划、费用计划、风险计划、控制管理过程详细计划、质量目标与质量保证计划以及安全目标等。
(1)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子模块。该子模块要求学生考虑各项工作(或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Project软件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横道图和双代号网络计划,使整个计划体现工程实际情况,适应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可能的条件变化。
(2)工程项目成本计划子模块。学生应结合工程特点及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块中确定项目分解结构与资源需求,明确工程项目成本目标,利用Project软件编制工程项目资源需求计划和成本计划书。
(3)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子模块。学生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要求,明确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书。
(4)工程项目风险计划子模块。学生应在深入了解项目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识别项目风险,编制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应对计划。
3.工程项目实施的沙盘模拟
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项目管理沙盘,按照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块设置工作职位,由学生分别模拟不同的工作职位[6],如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和财务经理等。依据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要求,由项目经理带领施工,完成计划要求的工程量,期间设置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团队危机和冲突等。每个月底,统计各组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资金状况。这一过程模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考察学生项目实施的控制能力。
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平台搭建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运用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编制项目管理计划,并能提出相应措施,较熟练地使用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技术进行项目管理。
在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应熟悉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并熟练掌握项目管理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按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利用项目管理软件编制项目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其他设计任务,并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由上文确定的模块构成,其中必选模块为学生必须完成的模块内容,而可选模块则为学生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实践模拟。总体上来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完成2+1的课程设计任务,即组织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加上施工控制中的一项内容。
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第一天,熟悉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研究计划编制方案,分配工作任务;第二、三天,编制计划;第四、五天,熟悉工程管理沙盘,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可选模块,利用沙盘进行推演,演练工程项目的控制过程;第六、七天,打印、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并答辩。
学生通过两个必修模块与一个选修模块即可完成从项目前期到施工的一个单线管理进程,实现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周期实践任务。
五、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课程设计由于结合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的优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中,笔者建设性地提出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重要的知识内容划分为各个独立模块。划分后的课程设计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灵活性,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模块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加深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全周期管理流程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2] 秦旻,郭小宏,李红镝.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0):104-107.
[3] 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0(7):87-89.
[4] 张朝勇,周静南,门小静.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综合性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42-146.
[5]洪伟民.沙盘模拟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09(12):37-38.
[6] 钟继敏,蓝鲁平.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教学参与性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3):63-65.
Modularization design for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 Hui, GUO Hand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