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安全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家长的心理因素
进入NICU病房的患儿是无陪护的,封闭式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有着严格的探视制度,使得家长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和不信任等心理,如果医护人员不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不能耐心解释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就有可能导致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满意从而引发纠纷。
1.2护理人员方面
(1)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NICU的护士基本是在一个封闭式的环境里工作,缺乏患儿家属的监督,一些护士缺乏慎独精神,遇到疑难问题不汇报,不懂装懂,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由于护理过程中的疏忽大意没有注意细节过程动作较粗暴,出现问题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烫伤、抓伤、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呛奶误吸导致窒息及吸入性疾病等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造成失去最佳抢救时间。
(2)专业知识和技术力量 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欠缺等因素对病人安全构成威胁。例如由于轮转规培和低年资的护士护理知识和临床专科经验的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和识别有些患儿病情转危的早期变化,导致患儿失去抢救机会,甚至死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项目的开展和转型仪器的使用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加,护理安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3)违反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或不严谨;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在护理工作中只是按照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例如床边交接班制度的执行不严谨导致责任护士对特殊危重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新的异常情况,执行医嘱不严谨导致错误执行医嘱或遗漏医嘱,违反配奶、洗澡流程中的规定易导致烫、摔伤等等。这些都是存在的安全隐患。
(4)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新生儿监护的护理记录是患孩病情变化最准确的记录,它是医患纠纷处理最重要的证据,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记录,对各种具体的护理措施及时准确、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在抢救过程中更应如此。如果不能规范、及时准确记录或记录中有涂改和医疗记录不相符,这些都可能成为护理安全的隐患。
1.3护理管理方面
(1)人员配备方面 新生儿科护士人数配备不够,床护比例达不到要求,无法满足等级护理的实施和患儿的安全及生活护理的需要。护理人员除了要完全大量常规治疗、护理工作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都由护士完成,再加上经常拖班和频繁的夜班,从而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能集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2)医院感染管理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并引起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也是造成新生儿直接或间接的感染途径。如果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以及对物品表面的消毒制度都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3)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管不严 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主见性和主动防范性,不能及时提醒护士们引起足够重视,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格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组织的管理,这些因素都可以对病人安全构成威胁。
(4)病房管理不严谨 新生儿科监护同时使用各种医疗设备,用电负荷大,容易发生断电、漏电造成火灾;呼吸机和氧气的使用可能导致室内氧气浓度的增高,遇到明火时容易发生爆炸和火灾;病房放置许多医疗设备而且性能复杂,如果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和保管不善,物资准备不够充分都可能对抢救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些管理的失控都是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2.护理安全的应对措施
2.1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
NICU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热情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的需求;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沟通技巧,灵活机智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同情心接待每一位患者家属,从而消除纠纷隐患,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2.2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2.1加强护理业务的培训。 从基础护理入手,要求每个护士对配奶、洗澡、脐部护理、生命征的测量、更换尿布等基础护理操作必须熟练掌握,定期进行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
2.2.2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类学习班和培训班。执行外出学习报告制度,规定凡是外出参观、学习、进修的护理人员回来后都要集中大家学习,传授好的经验和新技术,使更多的护士了解本行业、本专科的新发展和新动态,获得新知识和新理念,不断地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全体护士的专业水平。
2.2.3护士自己本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加强团队精神,树立集体意识,相互监督提醒,达成科室所有护理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防止遗漏和差错事故的发生。科学合理的规范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和行为都要遵循医疗规章制度。护士长要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每日督查,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整改措施,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2.4加强法制监督,强化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自身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现在施行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护理文书记录要严格认真,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因此一切护理活动都应遵循“写我所做,做我所写”从而提交护理文件记录的法律性,防患于未然。护士长还要重视风险意识教育,科室每月召开安全教育会将其他医院发生护理事故的追踪报道收集后供护士参阅,以加强警示作用。
3.严格管理,完善护理管理体制
3.3.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部要合理调整人力,在护士短缺的情况下,要优先考虑和照顾到无陪病房,以消除可以避免的人为隐患。护士长应对本科室护士的年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要充分了解,根据护理工作落实行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人员,以缓解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防止忙中出错。
3.3.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护理患孩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护理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患儿使用的奶瓶、衣服、包被、尿布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应洗手,更换清洁工作服,换鞋。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定期对空气消毒机的外表,过滤网进行清洗擦拭消毒。每日对病房台面,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物表,手卫生的微生物培养。感染与非感染疾病患儿应分开放置。隔离标志醒目,传染病患儿出院后应对整个病室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待培养合格后方可放置新病人。
3.3.3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定期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纳分析,从中吸引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过程环节进行全程管理,加强细节管理,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护理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门诊;抽血;护理安全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门诊抽血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1],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2]。门诊抽血中心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文化层次跨度大、流动性强等特点[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抽血患者共300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700例,女800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3.6±24.1)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安全管理,男750例,女750例,年龄13~74岁,平均年龄(46.3±25.3)岁。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和主管护师共同制定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计划。于此同时,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及时监督,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2制定一套护理安全管理应急方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由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实施应急预案。当应急方案制定完成之后,还应当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演练和学习,保证方案能够正常、有效实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2.3对重点环节加强控制和监督:在对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训。提升新上岗护士的责任感,让护理人员能够通过法律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护理操作,加强无菌意识,保证能够为患者更好的进行服务。同时还要加强自己的无菌操作意识,对消毒隔离的管理和控制进行加强,避免出现院内感染情况。
1.2.4引入质量改进措施:因为门诊抽血中心面临的困难较多,所以应当不断引入改进措施,发现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990例满意,440例一般,70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5.3%;对照组患者630例满意,350例一般,520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65.3%。见表1,表2。
3讨论
现如今,岗位以及流程管理早已成为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行效率的主要途径。虽然很多医院都对门诊环境进行了改善,优化了系统的使用,在就诊流程方面也进行了革新,可是由于患者数量多,环境嘈乱,依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使得患者满意度大幅度下降,医院的资源利用率也相对较低。所以,管理者只有从岗位管理、流程管理以及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找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新方法才能对岗位管理实现实质性的变革。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大部分患者抽血化验要求都是空腹检查,因此选择在上午8点30之前来源抽血患者人数最多。由于抽血岗位有限,很多患者都是在某一时间段来源抽血,从而使门诊抽血秩序混乱,人员众多。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之后,对化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节约人力资源、维持良好就诊环境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门诊抽血化验的特殊要求和患者急需获取化验结果的愿望,患者门诊抽血的问题依然严峻。
护理安全管理早已成为医院管理核心的重要部分,通过流程设计以及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成为组织管理者运行管理的主要路径,与此同时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的紧张,护理分配存在一定不合理。
这充分说明了在门诊抽血中心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较好,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医院的临床护理效果也有所提高。由此可见,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能够提升门诊抽血抽样调查合格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陈香,赵庆霞,唐婷婷.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中心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3:127-128.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理安全 管理对策
临床资料
2000~2010年院前急救患者1262例,其中投诉出诊不及时19例,护患沟通不到位8例,医护技术不熟练7例,转运途中观察不仔细3例。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
院前急救的特点所致的安全隐患:①院前急救工作随机性强,流动性大,如值班人员接电话不及时,未询问清除地点及伤亡的人数,救护车空跑或少派车,延误患者的抢救,引起家属的不满而引起患者的投诉。②院前急救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焦急和恐惧,要求迅速送往医院的心理十分迫切,出诊人员出诊不及时,司机对交通路况不熟悉等,必然会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③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导致医护人员的压力加大,在抢救过程中不能沉着冷静,也易遭到患者的投诉。④院前急救的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急救人员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掌握不熟练,都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护理行为所致的安全隐患:①护患沟通不畅导致的安全隐患:由于患者与家属接触时间短,多数病情急,危重,变化迅速,患者及家属表现很不冷静,在这种情况下,护士缺乏耐心与同情心,沟通解释不到位,患者和家属易将不冷静的情绪转移到医务人员身上而发生纠纷。②护士应急能力差,责任心不强所致的安全隐患:急诊人员年轻化,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隐患预见性差,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③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交接班制度不认真,造成在出诊过程中,物品准备不齐全,不充分,不适用,如氧气瓶无氧,晚间出诊电筒电源不充足。④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士未对患者和家属在转运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交代清楚,也未让家属在风险告知书上签字。院前急诊记录单的记录不详细,不规范,送达患者的科室无医护人员的接收签名等。
安全管理对策
加强急诊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在抢救患者时应机智、冷静、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突变,医护密切配合,不失时机地抢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
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严格贯彻核心制度的落实。落实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院前出诊制度,对病员履行告知义务,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纠纷及事故。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组织学习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和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每位急诊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吸引器、CPR等,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在接待患者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患者和家属出现焦虑、恐惧、痛苦时,作好安慰工作,当患者或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避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
详细记录护理病历,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性:各项记录应客观准确真实,通顺易懂,字迹清楚,出诊记录单上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要准确,在转运途中应交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请家属或人在风险告知书上签字。
加强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防护: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排险,后救治。医护人员在急救中一定要树立自身安全意识[1]。首先确认急救环境有无危险性及危险性的大小,然后决定是否进入现场。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一定要带好手套。与患者接触要带好口罩,操作中要忙而不乱,避免针头扎伤自己,勤洗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根据临床出诊126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对护士进行职业素质教育、风险意识教育、护患沟通技巧、医疗护理安全性及自身安全防护等管理对策后,出诊不及时无投诉,转运途中观察不仔细无,院前急救护患沟通不到位无,医护技术不熟练1例。
讨 论
院前急救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人员的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到医院的过程。人们越来越渴求在发病的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即可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护士必须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练就过硬的急救技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我院急诊科现状
我院是一所基层的二级乙等医院,新落成的八层住院大楼底层为急诊大厅,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1100m2。包括急诊、分诊、内、外科诊察室、抢救室、换药清创室、小儿成人输液室,注射室。
现有在职在编人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注册后未进编人员5人,平均每天输液达100人次,其中有85%为小儿输液。除此之外,还担负着120救护回来的急诊抢救工作和新入院,突发性的危急症救护。
现存的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患者的法律观点、经济意识、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急诊科护士除了要担负正确及时的分诊,配合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还要注意安慰患者的情绪,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担负着分诊加导医的双重角色。纷杂的工作氛围,使急诊护士迫感压力,稍有护理服务或沟通不到位,就会使患者满意度下降,投诉率增高,去年随机3个月急诊病员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79%。
急诊工作紧张繁忙,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的患者,各种情况难以预料,抢救时时间紧迫,家属期望值很高。输液室护士每天不停地重复操作,努力保证巡视到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处理。这些都需要护士长期集中注意力,时刻处于应急和戒备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负性情绪的发生。
科内业务培训不扎实,缺乏安全隐患的预案和认知;对安全管理(输血安全、管道安全护理)的细节、流程、关键环节未做细、做实;关键制度(查对、抢救、消毒隔离制度)未牢固掌握,人人过关;重点设备(洗胃机、呼吸机、除颤仪)性能的保养、督查、未完全到位;对关键人员(护理骨干、新上岗人员、家庭意外、负性情绪者)缺乏周到的人文关怀和正性勉励;对关键时段(繁忙、节假日、交接班、夜班)掌控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到位,没有完全保证弹性排班。
低年资护师比例增加,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各种告知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基本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变经验不足。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后院内转运时,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躁,如没有沟通到位,正确把握好转运指征,动态转院过程中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或转运环境限制了突发病情的观察和处理,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纠纷隐患。
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理质控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叁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按以上体系逐级制定并签约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成员法制关念,认真学习并定期考核各项法律法规(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保证人人过关。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病例,急救经验和最新知识点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每月针对科室和护理部的质控反馈信息,结合实际的安全隐患召开质量分析会,讨论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和差错登记。对薄弱环节,事故苗头进行探索,做到人人知晓,“吃一堑,长一智”。输液室人流量大,周转快,在治疗,操作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反向核对,例如:“大爷,请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对低年资、新上岗、学习进修人员进行入科前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规范礼仪,工作急救流程,沟通告知技巧,120接诊抢救演练等。不断强化她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并保持“慎独”精神。根据科内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能力的高低安排重点班次(主班,分诊班)合理搭配,根据高危、繁忙时段酌情调配科内人力资源,做到合理的弹性排班。不断强化三基知识和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保证人人达标。安排有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负责急救仪器的定期检查和保养:除颤仪,每周2次充电,保障性能正常;抢救药品保证有效期并且帐物相符。
增加科内全员聚会和精神文化交流,关注特殊人员的思想动态。对意外、家庭等因素的负性情绪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开导、慰问、捐助)。以适当的绩效奖励每月的文明护士和成绩突出的护理骨干。
公示急诊就诊流程,建立院内危重病员转运登记簿。内容详细、简洁。按照表格逐项打勾记录:包括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告知、病人个人财产清点(衣物、贵重物品、证件、影像报告等),做到医护人员一起协调(最好安排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转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到位,保证电梯待命,同时要注意急救器械的携带(小氧气筒、监护仪、除颤仪,必要时需备急救呼吸机),努力将病员转运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 果
所有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种关键制度执行到位;各种沟通,告知到位。纠纷和投诉明显下降。
整个团队工作态度热情饱满,优质服务能做到:住院有人送,检查有人陪,急症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
绿色生命通道畅通,120接诊、抢救、分流及时。医院社会信誉度增高;患者满意度增高,今年第2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86%。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安全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产科护理工作关系着母婴健康,在护理中出现了任何不安全因素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摆在产科护理管理面前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防范对策。确保母婴安全与护理质量,产科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与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死亡。本文以我院2011―2012 年收治的出现安全风险的 162 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就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提出几点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这次调查研究所采集的资料主要为 2011年至 2012年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出现安全风险的 162 例孕妇案例,产妇年龄一般在20―4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24.8±2.2 岁),其中初产妇 108 例,经产妇 54 例。顺产妇有97例,难产65例。此外,还对同期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方法
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在患者的配合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为不安全因素与来源。在设计时参考相关安全护理规定,并将文献资料与本院实际产科护理工作相结合,设定的内容包括:①不安全因素。 主要包括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医护人员危险因素、护患沟通不足、业务水平不足、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等。②不安全因素来源。 主要包括同事交流、书籍报刊、医院培训、经验不足及学校教育缺陷等。 通过审查,合理设置问卷,使得问卷具有足够的可信度,达到100%的最优回收率。
2 结果
本文研究相关结果见表1、表2。
表 1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数据统计
不安全因素 安全隐患(n) 比例(%)
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 92 56.79
医护人员危险因素 112 69.14
护患沟通不足 99 61.11
业务水平不足引发意外 105 64.81
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 108 66.67
表 2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来源及其数据统计
不安全因素来源 安全隐患(n) 比例(%)
同事交流 10 45.12
书籍报刊 15 59.03
医院培训 25 79.37
经验不足 17 53.58
学校教育缺陷 6 13.49
3 讨论
3.1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分析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有:①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主要在于医护人员工作不专心、在观察与记录孕产妇情况时往往敷衍了事,并不能及时发现母婴异常状况,从而造成产程停滞等引发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得母婴发生安全危机。②医护人员危险因素。当前医疗界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工作经验较低,应对特殊事件的能力有限,并且不善于与病患及其家属甚至同事沟通。③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及不认真,使得病患及其家属反感情绪加剧。④业务水平不足引发意外。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足错估胎儿体重与大小、新生儿护理不良等。⑤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孕产妇若有心理障碍产生产前恐惧与产后抑郁,增加的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困难。
3.2 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