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

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

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及其安全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各大高校均拥有一些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等,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用较为频繁,耗材情况复杂,安全管理和控制难度较大。那么,高校生物实验室因其仪器设备的精密贵重,使用多种生化试剂、有毒化学物品,而且存放着较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涉及实验项目较多,实验条件较为复杂等等,其具有更加显著的特点。高校生物实验室受到来自于硬件投入不足、软件运行不佳等方面安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实验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及其废弃物、实验器械与耗材等等诸多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影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极大危害,迫切需要相关人员加强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另外,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分工不明确,个人素质较低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质量。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加大对生物实验室减少的投资力度,有效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使整个生物实验室的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对生物实验室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努力构建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对旧实验室的水电暖气等线路、管道进行专业性的更新与改造,配备符合国家防火标准的消防栓、灭火器等等,并更新、改造一些生物实验室通风系统和安全监控设备,努力促使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较为完善、布局较为合理,进一步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还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环保意识。首先,要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备综合素质的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队伍;其次,要对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实验规程与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操作性失误;最后还要对实验教师强化安全、环保知识学习,尤其是要明确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危害性,才能真正保证生物实验的安全性、环保性。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针对生物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制定和完善具备高实操性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比如:“实验用活体材料管理办法”、“实验室贵重及危险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等等,以确保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要逐级签订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责任书,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有效提高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努力做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

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也是有效加强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对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尤其是细胞和微生物等等,要进行及时的灭活与消毒处理,以免造成细菌、病毒的外泄。其次,对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要进行分级分类封存,及时送交具备处理资质的部门加以处理,而不能随意丢弃、掩埋。最后,对放射性废弃物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进行分别处理,同时要做到及时用同位素探测仪检查污染状况,由专业部门进行统一回收与处理,以避免放射性废弃物出现二次污染危害。

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生命科学与医学有机融合是生命科学当前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医学院校为适应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要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1]。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领域[2]。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建设具有良好实验环境的实验室成为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校就如何加强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陶士强[3]等通过优化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就如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喻林华[4]、黄志君[5]、曲戎梅[6]分别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高效化管理、开放式管理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从近年来我校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实践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现将具体做法、经验及取得的成效简介如下:

1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普遍[7]。生物技术专业仅有十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而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更是缺乏相关经验,如果完全照搬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体系,既不能满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特色。因此,探索一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对提高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水平,加强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无疑将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1严格执行人才引进制度,争取引进最适合实验室工作的人才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课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实践性很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水平。我们在实验室人才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重点引进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学科背景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优先录用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科研骨干教师为组员,整个引进过程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2.2改革实验室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2.2.1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长期以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只负责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参与实验带教;而课程授课教师只负责实验课带教工作,不参与实验课的准备,这种方式无疑加大了带教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难度,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实验人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使教学

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更好地衔接。

2.2.2带教教师参与实验室准备工作针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实验技术和实际操作为基

本专业技能的特点,我们规定专业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半年到一年不等。专业教师要参加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包括各课程的实验预示、实验准备、实验课带教、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确立、综合性实验方案的拟订等。通过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各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能从中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2.3建立实验教学队伍考核机制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学院定

期对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生物技术实验室承担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均须参加考核。考核以闭卷考试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各位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把此次考核作为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考核成绩将存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3大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个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场地条件和实验仪器。但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现有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2010年开始,实验室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场所,新增加了1个发酵室、1个细胞培养室、1个微生物培养室和1个实验准备室,现有实验面积近1500平方米;2011年,实验室在原有超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机械搅拌玻璃发酵罐、生物发酵与提取系统、高速逆流色谱等高档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与山东省财政厅共同投资近300万元购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大批大型实验仪器,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4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

4.1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做到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

自2006年实验室组建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实验室人员日常管理规定、实验物品管理规定、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等。另外,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我们又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分册,比如实验室涉及有毒微生物的保存、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以及水、电、气等危险因素的应急预案;对于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物品管理,包括平时实验药品的损耗情况、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我们引入了相关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4.2做好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工作,更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4.2.1对实验室各项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各项工作也将日新月异。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出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了科学、有效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室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增补、修订和完善,如重新修订《危险化学品及有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和《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新增《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制度为顺利完成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供了保障。

4.2.2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室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由实验室主任监督其全面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章情况报生物科学学院办公室处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另外,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重要规定,应张贴在实验室明显易见的地方,严格执行,相互监督,不得违章。

5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生物技术实验室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新.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2):21-26.

[2]向仁德.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2):1-5.

[3] 陶士强,闻燕,江明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

[J].实验室科学,2010,13(1):127-128.

[4]喻林华,项文化,王义强,韩文军,邢伟一,孙吉康,李爱英.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浅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40-143.

[5]黄志君,杨婉莹,叶可可.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探讨[J].广东蚕业,2010,44(3):18-20.

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一些有感染性的临床标本学生上实验课时也会接触到病原生物稍有疏忽可能导致实验室感染甚至污染校园危及社会酿成严重后果。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建设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日常工作和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对实验员、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

严格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在实验室诸多方面工作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在加强管理、方便使用、保障安全的原则下应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尤其是微生物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水、电及有毒害、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外还经常和各种病原微生物打交道。如果防护不当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失控导致感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高压蒸气灭菌器也是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设备使用不当极易引发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要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危险化学试剂及菌种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①定期检查制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条件和设施要做到心中有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安全隐患问题。一旦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的实验室必须立即停止使用限期整改确保人身安全。②安全教育。开展定期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不断创造重视安全的氛围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包括:学习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的要求;病原生物的安全防护;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品管理等国家和学校有关法规、制度;学习掌握各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措施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和逃生技巧等。与试验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提高实验队伍人员的素质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在实验教学中承担了繁重的实验组织、准备和辅导等工作地位和待遇偏低。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够稳定要有计划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与实验课时挂钩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待遇对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岗位适当增加他们的岗位津贴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着力引进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促进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建立独立的病原学实验中心

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1、为了规范、加强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2、实验室隶属于国防科工委,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挂靠于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接受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等有关上级组织的领导、督促和检查。

3、实验室是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城市水环境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聚集,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4、实验室的目标是,根据国际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家需求,确立其学科方向和布局,鼓励和提倡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针对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开发利用及其相关领域中的重点、难点和紧迫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以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5、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多年来在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的科研优势,联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及大型企业,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重点难点及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综合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

6、实验室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坚决地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开放运行管理方针,实验室对国内外开放,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或合作研究。

7、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实验室设实验室主任1名,副主任3名。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六十岁,任期为五年。实验室主任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推荐,国防科工委聘任,报科技部备案。副主任由主任提名,哈尔滨工业大学聘任。

8、实验室实行主任全面负责制。主任对实验室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财务、专职人员聘任、研究生教育、资产、行政后勤、安全卫生等实行统一管理。实验室内一切重大事宜均须经实验室主任或主管副主任同意方可实施。

9、为了保证各项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实验室设立主任负责制下的室务委员会。

10、实验室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课题指南、基金评定以及其它重大学术事宜。

11、实验室设立专门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一名,设办公室秘书和财务助理各一名,协助主任、副主任等处理日常事务。

12、实验室下设首席科学家引领的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下设若干责任教授课题组,责任教授的职责是管理课题组的日常运作。

13、实验室接受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的拨款以及社会各界的赞助。同时,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各类科研经费。

14、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实验室主任基金在运行补助费中列支,由实验室主任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

15、实验室应充分发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作用,室务委员会的民主决策作用,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开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研究、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其成为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工作者的创业乐园。

16、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包括客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究生、博士后及临时工等都必须遵守本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制度

为保障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正常建设和运行,特制订本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服从上级领导安排,认真完成所承担的各项研究任务和工作任务。

3、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爱护仪器设备和公共设施,不得私自占用和转让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和材料用品。

4、实验室人员在工作时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学习环境。

5、实验后的有毒污染的废物要及时进行专门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6、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衣着整洁,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实验人员实验完毕后应将公共工作区域清理干净。

7、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得在重点实验室聊天及大声喧哗。私人待客均须在会客室内进行。未经办公室批准,任何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区。

8、重点实验室的钥匙除各人分管之外,实行统一管理,由办公室负责。未经办公室批准任何人不得另配钥匙,流动工作人员不得配备本实验室钥匙。

9、实验室所有资料、文件均需存档保管、专人负责。

10、重点实验室所有仪器必须建立仪器档案,每台仪器指定专人管理、维护,要经常保持清洁和维持正常运转,各项技术指标均应定期测试,贵重精密仪器更要做好各项登记并存档。

11、实验室人员接待外来人员时,应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实用管理办法

1、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运行效率,更好地为实验室科学研究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2、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按照其功能类型设专人负责日常运行维护与管理。

3、对于新进入实验室流动人员(兼职教授、客座人员、研究生等)、第一次使用仪器者必须经相关仪器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取得仪器使用操作资格,方可进行仪器操作,且第一次使用时必须有管理人员在场指导。

4、实验室仪器管理人员应定期举行有关仪器基本原理和操作的讲座与培训,编写培训手册、仪器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建立仪器使用的预约登记制度。

5、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拥有使用权,但使用仪器设备必须按操作要求进行。

(1)操作前认真查阅仪器操作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

(2)检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并在仪器使用本上登记,记录仪器运行状况、使用时间等。使用人发现问题,须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

(3)

仪器一旦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在使用本上写明情况并报告管理人员。

(4)

管理人员根据仪器出现问题的程度,有权暂停使用,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强行使用。

(5)

管理人员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实验室主管负责人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经同意后,管理人员负责联系修理事宜。

(6)

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损坏或发生事故的情况,视其损坏程度和情节,对责任者处以批评教育、书面检查、处罚等。

(7)任何人有权制止违反规章的操作。

(8)使用仪器设备人员必须维护公共卫生、保持清洁,保持良好的实验工作环境。

(9)仪器设备使用完毕,使用人必须报告仪器管理人员,确认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方可离开。

6、任何人不得私自将仪器设备借给非本实验室人员使用。如属工作需要必须事先请示管理人员,经批准同意后预约安排时间,并遵守本办法规定,按操作要求进行。

7、任何人不管何种原因损坏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都必须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1)

维修费在1000元以内(含1000元)由当事人全部赔偿。

(2)

维修费在1000元至10000元,当事人赔偿1000元,余额由课题组支付。

(3)维修费在10000元以上,实验室承担一半经济损失,另一半由当事人与课题组负责。

(4)仪器设备全部损坏,不能维修,按其实际价格进行赔偿,其当事人与课题组赔偿金额参照上述条例执行。

8、为鼓励实验室人员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多出成果,仪器设备使用仅收取维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实际消耗品成本费,所收取的费用只能用于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的维修维护和耗材购买。

9、实验室大型仪器购置及平台建设需在广泛听取实验室研究人员对仪器设备需求建议的基础上,经室务委员会讨论决定。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活动条例

1、为建立和加强学术联系,扩大实验室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开阔专业视野,了解学科动态,实验室将定期及经常性地举办学术讲座活动,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来室做学术报告。

2、

实验室鼓励本室研究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学术交流,如日常学术进展报告、专题讲座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情况介绍等。

3、

为保证学术讲座活动的经常性和条理性,实验室于年初制订本年度学术活动计划,由室务委员会及各课题负责人根据实验室重大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动态提供学术讲座候选人,筹划可能产生重大效应的方向性报告。

4、实验室主持科研项目的固定人员每年至少做学术报告一次(以正在主持进行的科研工作内容为主)。

5、每个课题组每半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或报告会议。

6、全体实验室人员每年举行一次全面的学术交流(2天)。

7、对应邀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讲座的专家、学者(已在本实验室做阶段性研究和访问者除外),由实验室支付部分费用:

(1)顺访:邀请做学术报告,实验室负责在哈尔滨2天内的食宿。

(2)专门邀请:实验室负责3天内国内旅费和食宿,4~7天内国内旅费和食宿由实验室与负责邀请人分担。

(3)实验室不负责国际旅费部分。其他情况由室务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商定。

8、每次学术活动应保留相关照片、资料等,由本次报告的直接联系人配合办公室整理,由办公室统一存档保管,以便用于宣传、上报材料、参考借阅等。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实验室人员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设备使用规定。

3、不准随便丢弃、倾倒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及其废液,需按有关规定处理。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应设置专用储存库房,在实验室中的存放量不准超过一个星期的实验用量,必须随用随领。

4、剧毒物品应统一购买、统一存放。存放剧毒物品须用保险柜和铁柜,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实验人员必须当日向保管员领取,当日使用。剩余部分须立即交还保管人员妥善保存。一旦发现丢失,必须立即查找,同时向学校保卫处及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5、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管理的规定。

6、实验室人员在进行试验研究工作和具有潜在危险的操作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穿防护鞋、戴防护手套等,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

7、实验室必须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不得随意搬动。值班人员应学会使用消防器材,管好消防器材,积累消防经验,有情况及时通知办公室工作人员。重大问题要迅速报学校保卫处或派出所。

8、不准擅自拉接电线、改装电路、增加电器设备,不得超负荷用电以及自行加大线号和保险丝。

9、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必须锁门、关窗、关水、关气和关闭除冰箱培养箱之外的仪器设备和电源。

10、不准在实验室吸烟、做饭、住宿、聚餐和跳舞等。

11、节假日需明确安排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要经常巡查,在锁门前应检查门窗、电源等是否关闭。发现有盗、火、水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通知办公室工作人员。重大问题要迅速报学校保卫处或派出所。

12、凡携带物品出门,必须持实验室开具的“携带物品出门许可证”,方可出门。

13、实验室工作人员每人只能持有所在实验室的钥匙,不得自行复制其他实验室的钥匙。实验室工作人员丢失钥匙,需要用值班室的备用钥匙另配钥匙时,须经办公室同意。

14、流动人员结束工作离开实验室时,须将钥匙交回办公室。

15、每个房间必须有一把钥匙集中在办公室,以备万一时使用,平时任何人不得使用。值班期间,值班人员要认真保管好各房间的钥匙,不得丢失,只能将钥匙用于防盗、防火、防水等安全保卫工作,不得另作他用。需要换锁的房间,工作人员应将一把新钥匙交到办公室备用。

16、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客座人员和学生)应尊重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及值班人员,配合值班人员工作,严格遵守安全保卫制度。

仪器设备概况

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8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3900万元,其中主要包括物化指标与结构分析测试平台、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和数值模拟与大型计算基础研究平台。

物化指标与结构分析测试平台包括用于物质成分分析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多功能色谱系统、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仪、总有机碳/总氮测定仪等大型分析仪器,以及用于物化指标和结构分析的顺磁共振波谱仪、电化学分析系统、Zeta电位测定仪、粒径分布及颗粒计数仪、原子力显微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富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快速动力学停留装置、热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同时还配备了在线余氯分析仪、在线氨氮分析仪、在线溶解氧分析仪、在线总锰分析仪、在线臭氧分析仪等多种在线仪表,可随时接入各种模拟系统,为科研研究提供各种分析手段。

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包括微生物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两部分。配备遗传分析系统、脉冲场电泳系统、显微操作系统、原子力显微镜、荧光显微镜、MIDI微生物鉴定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突变检测系统、梯度PCR扩增仪、双向及普通电泳系统、全自动发酵罐、低温及超低温冰箱、高速离心机等大型设备。

数值模拟与大型计算基础研究平台拥有高性能计算集群和多种仿真软件,可进行流体与河床动力学计算与建模、多维环境质量模式计算、环境工程仿真、化学与生态系统模型计算、3S技术应用与开发等工作。

随着实验室研究人员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活动非常活跃,对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平台的需求不断增长,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保持在95%以上,部分大型仪器甚至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

建设期间,实验室将所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20万元以上)纳入到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网络(202.118.253.19/Index.jsp),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需要使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上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网络进行网上预约。

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验平台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宗旨,配合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独立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能力,实验室正着手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平台非工作时段服务管理办法》、《仪器设备平台操作培训及独立操作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力争使实验室仪器设备公用平台达到全天候为科学研究服务的目标。

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的开放共享,大大扩展了实验室的辐射范围和作用,提高了实验平台的利用效率。

在功能平台建设方面,实验室人员结合研究方向,研制了一系列可以共享的新设备,包括废水生物处理设备、膜组合工艺设备、絮体形态原位检测装置、高级氧化除污染装置、流域水质监测模拟水槽等,可以作为公共研究平台提供给实验室人员使用。

物化指标与结构分析平台

元素分析仪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总有机碳分析仪

固体总有机碳分析仪

顺磁共振波谱仪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荧光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快速动力学停流装置

微波消解萃取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Zeta电位测定仪

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

多功能色谱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颗粒计数器

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平台

遗传分析系统

显微操作系统(数控显微操作仪+倒置荧光生物显微镜)

脉冲场电泳

冷冻干燥机

絮凝剂絮凝形态检测分析系统

扫描仪

包衣机

振荡培养箱

双层全温度恒温振荡器

离子交换层析系统

箱式电阻炉

离子色谱

超纯水仪

石蜡切片机

超声波清洗器

超低温冰箱

光照培养箱

电子天平

保藏柜

粗纤维测定仪

数值模拟与大型计算平台

高性能计算集群

热线热膜分析仪

ISO国际标准热水散热器热工性能试验台

维护结构构件综合能耗试验台

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岗位观念;服务意识;管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11-03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2]。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也逐步从传统的分散型管理模式过渡到“校—院(系)—实验中心—实验室”或“校—实验中心—实验室”的管理模式[3,4]。

笔者自2007年进入韩山师院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实验室技术与管理工作,也恰缝我系成立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亲历原有的教学实验室在功能分布和格局设计上逐步转变为“校—系—实验中心—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几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使现有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更好地满足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但受传统实验室管理体制弊端和落后观念的延续性影响,我系目前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从管理体系上看仍属“横断面”的管理[5],具有突出的平行职能部门交叉管理的特征(如图1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阻碍了实验室管理的更深入改革。

高校实验室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就是要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要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全方位地为教育服务,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2]。结合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以及部分实验室管理队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同时为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服务于教学、科研,结合自身几年来的工作经历和体会,笔者认为作为实验室日常管理过程中最机动、最灵活,也是最关键因素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本职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

现代管理学原理体系中的第一条便是“人本原理”,即管理活动的开展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实验室管理是对人、财、物、任务、信息等诸多要素的管理,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2]。由于实验室具有既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载体,又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生等行为群体人的活动客体的综合特点;因此,实验室对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上述各类行为群体人的管理,而且应是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教师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的日常管理。

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工作具有既是管理又是服务的两重性[6],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否科学地看待与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管理即是服务,实验室工作的管理形式要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科研的具体内容体现出来,同时又要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切实加强实验室管理。

二、树立正确的岗位观念和增强服务意识

鉴于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传统观念和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实验室管理人员一直以来被误视为既不属于教师系列、又不同于行政人员的教辅人员;加上多数高校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养、进修提高、评优晋级等制度和政策上的不公正与不配套,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他们岗位角色错位或定位模糊,不安心工作,责任心不强,实验人员和教师工作冲突等现象,进而造成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和实验室发展受影响,乃至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等局面[7,8]。

在角色定位与归属仍处在传统认识误区的情况下,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来说,应尽量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岗位职责与需要,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与素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诉求,正确认识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高校建设与发展,特别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教学科研,相对应地,实验室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树立公仆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在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在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度与使用率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而服务意识的增强需建立在树立正确的岗位观念的基础之上。

三、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做到“用心、有形”

规章制度是约束行为人的一把标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从来都不缺乏诸《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与试剂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实验室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品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之类的规章制度[9,10];但目前的高校实验室之所以仍普遍存在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与结构不合理、实验经费管理不严、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与资源共享率偏低、仪器设备管理较混乱与使用率低等诸多问题[3,11],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仍在于人,尤其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态度。

作为实验室日常管理与运行过程中最机动、最灵活,也是最关键因素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在遵照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用实验室管理者的实际行动,真正用心投入到繁锁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以提升实验室效率和功能效益为目标,才能切实凸显和发挥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

以提高实验室开放度为例,我系食品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食节、实验操作技能比赛、课外科研兴趣小组竞赛、创新实验设计与开展等活动,以及部分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而这些活动和实验的开展时间大多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非正常上班时段,如若实验员因过多地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或过分强调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额外报酬与奖励而不愿配合或不情愿开放实验室,不仅造成实验室开放率和使用率的大打折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已逐渐受到现代管理的重视,且将成为21世纪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2]。作为教研室、科研团队或学科团队,甚至整个学校或院系的实验中心,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组织单元,这些组织单元都是由学校主管领导、校级或院级实验中心领导、教师(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等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作为实验室管理的最直接实施者,若对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处理不当,则可能会使组织内的各类信息出现不对称传递甚至中断而引起相互间的关系疏远,最终也会影响到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室正常功能的发挥与运转。因此,注重几个群体间的人际关系处理,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须首先且一直要学习的工作内容。

五、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企业文化与理念、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竞争。就企业内部管理而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因具有“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全要素管理和全员参与”的鲜明特征,以及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的特点,目前已被各类企业竞相采用;实践表明该管理体系在持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系统,许多高校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的方法,这与ISO9000管理体系一贯强调的管理职责分明、预防为主、有始有终的管理理念有很强的相似性与相通性;因此ISO9000管理体系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具有高度的适用性[13]。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吸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并大胆地实践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个更加宽松和谐、有序高效的实验环境。

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管理能力

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传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实验室工作只要认真去做则谁都会做”等错误认知已然已完全不适应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应把实验室管理当作一门学问和艺术来学习与研究。很多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并不是管理专业出身,也缺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业的系统培训,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学。因此选择《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性刊物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浏览与学习,及时了解其他院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性经验和可借鉴的方法并为我所用,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与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水平;而管理人员的水平与其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有着直接又紧密的联系。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术业有专攻”、“干一行,精一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树立当内行、做专家的意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适时地利用机会积极参加相关的调研、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甚至有计划地进行在职学习或进修获取学位,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科学管理能力。同时,实验人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与知识技能,主动地参与融入到科研团队建设或学科队伍建设中去,在团队氛围下学习、成长,提升自己。

七、结语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有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正确的管理模式来提升它的功能与效益;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项琐碎而繁重的工作,需要管理者的智慧、态度、奉献、热情和创新来促进它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93-96.

[2]孙纯学,白德成,高若宇.实验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激励原理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6-28.

[3]丁轲,李广录,赵芙蓉,等.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0,13(5):135-137.

[4]张建功.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7(5):78-80.

[5]郑兴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91-96.

[6]朱文强.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广场,2010,(2):136-138.

[7]黄少辉.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4-126.

[8]徐宝芳,斯琴巴特尔.试论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9(9):37-39.

[9]吴育廉.搞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55-57.

[10]舒慧,刘彤云.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工作实践和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3):158-159.

[11]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4-96.

[12]王启宁.对现代管理学的几个问题的探析[J].市场经济研究,2004,(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