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东南亚研究 国际关系专业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培养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44-02

近年来,随着东盟国家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东盟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凸显,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新型外交关系成为我国周边对外战略的重点。东南亚研究是东盟国家及东盟组织为研究对象,探究东盟十国内政外交、社会文化及东盟组织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为国家及政府了解近邻国的内政与外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咨询。东南亚专业人才培养有助于夯实我国东南亚及东盟组织等领域的科研队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对增强我国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探究国际关系专业东南亚研究方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技巧,以提升后继人才的研究能力。

一、完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研究生驾驭外文文献的能力

东南亚研究方向国际关系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强调以基础性知识积累和写作能力的夯实为导向,注重学术研究型硕士的知识培养与思维创新。在治学方面,它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促使其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东南亚研究的对象性与特殊地域的特性,在知识结构与研究对象上有独特性,首先,在知识结构上,要求研究生具备在该领域的最基本历史知识与概念的储备,能对东南亚国家的国际与区域形势的演变及该区域的东盟组织由来与发展趋势有总体性的认识;能够对独具特色的东南亚文明及东西方与东南亚政治、文化、经济交流关系和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形成知识体系,对东南亚文化、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有较深入的研究。其次,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当前国内外东南亚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熟悉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学者及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把握领域内研究的学术热点与难点问题。再次,要求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或研究对象国的语言。外语技能是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了一门外语才能广泛涉猎外文图书及文献资料,增加获取资料与信息的渠道,具备资料的鉴别与处理能力。研究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涉猎研究课题的视野、学术交流的效果、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学术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深度,影响科研水平的层次。如果研究生放松英语学习,导师又忽视对其进行英语能力的培训,则会大大降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总之,东南亚研究是区域研究,也是国际问题研究,鼓励研究生熟练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外语技能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或学习非常重要的技能和工具。

二、重视研究生参与教学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激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思辨思维

与灌输知识为主的国际关系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不同,国际关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师发挥导向的作用,重点是在研究方法上的传授。因此,国际关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课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学会独立思考、激发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有意识地营造教学课堂的开放而活跃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学生自发性参与教学讨论,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的互换。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而采用合理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做到既能将讲授东南亚方面的知识与研究生课前阅读、课题提问、讨论相结合,又能善于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课件,课件做到图文并茂及运用音频资料,使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将传递知识与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参与课题教学,营造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的宽松环境,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交流与碰撞。组织学生自主地开展学术交流,营造知识、信息、思想与观念交流的自由氛围,活跃学识思想,形成思想的碰撞,以有利于相互借鉴、产生互补效应,提高创新性。研究生能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后能对问题开展调查和研究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此外,提供给研究生学习的学术期刊论文、经典著作的目录,要求研究生撰写读书笔记,导师定期检查。在选题范围内给研究生布置适量的课程课论文作业,检查和了解研究生的学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认真批阅学生的课程论文是导师了解学生课后学习情况、关注兴趣点及掌握知识、理论水平、写作功底的有效途径,导师需要对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在结构框架、语言措辞、论证推理等方面做出点评,并一一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学生。此外,东南亚研究是研究型专业,没有本科阶段的专业设置,因此,研究生本科阶段专业知识背景各不相同,有英语、历史、政治学、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甚至还有教育学、新闻学和物理与计算机科学等专业,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本科所学知识与东南亚研究相结合,力图将本科所学知识与东南亚研究的技巧相融合,培养其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提升研究生的资料与信息收集能力,就研究对象开展田野调查

对于东南亚研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不仅要传授研究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还要传授收集信息与资料的方法和渠道,尤其是东南亚区域国际关系研究更为讲究资料与信息的时效性。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在学术研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事东南亚研究需要在大量的数据、案例和材料基础之上加以判断、佐证、分析和论证,对各种中外文资料进行加工、筛选,这要求研究者具备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因此,东南亚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学会科研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如资料收集与整理、田野调查、社会调研。在资料收集方面,应开阔视野,有关东南亚研究的图书资料、报刊、档案、文宪、网络信息、电子图书、田野调查甚至口述历史资料都属于研究收集的范围,内容多样性决定了收集资料的渠道和方式多样性。导师指导研究生收集资料时应注重资料的准确性、客观性,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同时力求资料的完整与全面。对收集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是学术写作必备的前提工作,要求研究生做到两个原则,一是将相同内容和专业资料按问题、专题、项目分门别类地存放,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及时、准确地查找。二是要注记清晰,即注明资料的出处、作者、时间、页数,以便日后查找、核对和判断资料的新旧。田野调查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切身感受研究对象的重要途径,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信息采集。培养东南亚研究方向的国际关系专业学术型人才的特殊性还在于让学生能在研究东南亚的对象国就研究目标进行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直接面对研究对象,切身感受它,并与国外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拓展研究生的视野,实现认识的升华。

四、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专研精神

除研究生广泛涉猎东南亚方面学术知识、挖掘新资料,鼓励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思路的创新外,还要注意帮助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从事研究工作最基本的素养,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导师课程教学和严谨的治学让学生认识到研究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尤其导师在研究生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上要严格把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行为。首先,让研究生认识到学术抄袭问题的严重性,从思想上加强研究生对该问题的重视。其次,鼓励学生课题申请和学术论文的独立创作,科学开发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课程论文大纲与思路不恰当的地方当面给予指正和修改,就论文初稿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指出论文中知识性的错误、语病、逻辑混乱之处,确保学生论文写作进度的顺利完成,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树立学生严谨而科学的治学态度。对于成果,导师明确个人的态度和立场,对于不是自己的学术成果,不能贸然将学生论文挂上自己的名字;鼓励研究生独立发表学术论文,积极引导他们申请学术创新项目和研究生课题项目,通过课题的申请与撰写强化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学生申请和完成课题研究的最大益处在于锻炼科研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在完成课题的基础上,帮助研究生完善论文框架结构,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总之,东南亚研究方面的国际关系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重视两个方面:首先,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意识与创新能力。再次,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写作习惯的培养,将知识转化为研究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导师需要不断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探索特色的教学技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维,重视教学,科研与教学互补;树立高度负责的导师职业精神,增强科研能力,丰富学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而杰出的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著信,苏毅.施之以爱,导之以行――谈研究生指导教师教风[G]//周文辉.导师论坛:研究生导师论研究生指导[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9

[2]刘润进.课题研究阶段培养研究生英语能力的几个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

[3]胡之德.浅谈交叉学科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

[4]郝全梅.资料收集的途径、方法与要求[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子课题“广西的亚太海洋战略与海洋经济”;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青年学者创新团队“‘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海洋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研究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培养

传统“接受性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是否记住书本知识为目标,学习难以成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而“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三个显著的特点。在数学学科领域中,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满足内在各种需要。

一、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数学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体现。数学开放题的构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性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性而获得新思路。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既展示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又反映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因此,利用数学开放题引入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比如,ABBD,CDBD,且AB=6cm,CD=4cm,BD=14cm,点P在BD上移动,并使ABP与P,C,D组成的三角形相似,求PB的长。

由于没有指明ABP和PCD之间顶点的对应关系,分析题意可得两种情况:(1)ABP∽PDC,有6∶(14-PB)=PB∶4,解之得PB=2或12;(2)ABP∽CDP,有6∶4=PB∶(14-PB),解之得PB=8.4.所以本题有三个答案:PB的长为2,12或8.4.这是问题本身条件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结论的多样性的典型题。再如,讲完直角三角形相似后,提出如下问题: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根据条件,结合图形,直接写出你能得出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学生从角、边、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相似等关系出发,得到很多结论。其中学生由三角形相似导出:ACD∽BCDCD∶AD=BD∶CDCD2=AD?BD,同理AC2=AD?AB,BC2=BD?AB.学生们注意到这几个式子很有美感,这正是今天要介绍的新内容――射影定理。再提示学生进一步观察后面两个式子,相加后得到什么结论?得到AC2+BC2=AB2,是勾股定理。学生发现了证明勾股定理的又一方法。这样探究,极大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数学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皮亚杰指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中直接抽象出来的,而是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也就是有主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我打破传统师生被动“授受”的状态,构造如下学生自主探索的新模式:教师组织、指导、参与,提供相关材料,相机匡扶、引导,解答学生疑问。创设情景诱发探索欲望(制造冲突、悬念,目标导引生活需要……)能动感知、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直觉、验证、类比、归纳……主体探索群体讨论、交流,探索中经受挫折,挫折中体验合作,合作中获得成功,成功中增强自信。解释应用,比如,在进行“过三点的圆”的教学时,我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破碎乐得圆形硬纸片。同时指出,每位同学拿到的是一台机器上破碎了的皮带轮,因为皮带轮坏了,机器只能停转,生产只好停下。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比看谁能最快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学生们立时忙乎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一段弧一段弧地连接;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唧唧喳喳,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例如,甲乙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两旁,现市政府拟在公路边上建一个生活用品商场,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再如,若甲乙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同旁,(1)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2)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相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热爱,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许你会觉得具有生活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教材上提供的很有限,书本外实在也找不到几个。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只要你是有心人!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细心的人会发现,牙膏的包装有大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和其价格之间的关系吗?你吃东西,想过营养成分的搭配吗?你在教室里,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字吗?你在开灯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与照明度的问题吗?……这些都与数学有关!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让我们发现并研究这些数学问题吧!

总之,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提供他们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研究性学习的适时提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抓住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特点,逐步向数学学科领域渗透,与传统“接受性学习”相融合,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肖柏荣:《数学教学艺术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摘 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来,体育锻炼是智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菏泽市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为实验对象,采取侧手翻为锻炼手段,对小学生练习侧手翻后是否对方位知觉和灵敏协调性有影响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侧手翻 空间知觉 灵敏协调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武术侧手翻练习对小学生方位知觉和灵敏协调性的影响研究。

(二)实验对象

实验人员为一年级学生,选取两个班分成实验组25人和对照组25学生。其中实验组男12人,女13人。对照组男14人,女11人。选取同样的岁数,身高,体重处于同样的环境来降低外在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侧手翻练习前、后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对实验组进行前测,实验结果摸错总次数为366,对实验组进行后测,实验结果为摸错总次数为165,实验组在侧手翻练习后摸错总次数明显降低,可知实验组人员在经过侧手翻练习后方位知觉能力有明显提高。

(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

在经过两个月侧手翻练习后,结果实验组摸错次数为151,对照组摸错次数为320。明显看出实验组摸错总次数少于对照组。

(三)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方位知觉能力的分别比较

在经过两个月的侧手翻训练后,实验组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的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实验组男生摸错次数的平均数为7.92,对照组男生的平均数为12.36,实验组男生平均摸错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女生平均摸错为4.31,对照组女生平均摸错次数为13.36,实验组女生摸错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女生,从数据表现上看,女生的结果对比比男生的结果对比的差异更加明显。

(四)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协调性能力的比较

在实验后,结果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总数共多了四次,其差别并不大,故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练习侧手翻协调能力差别并不明显。

(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方位知觉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分析

从运动训练学理论可知,在对运动员实施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中,就某一素质训练时该素质的提高还会对其它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这种现象被运动训练学理论称为运动素质的转移。对灵敏协调性素质的训练试图借助于运动素质的转移理论,在进行其它主要素质训练中以转移来替代灵敏协调性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践表明,运动素质的转移是客观存在的,在进行速度、力量、柔韧性素质的训练与提高过程中定会提高灵敏协调性素质的水平,但是这只能说是可以促进而绝不可以代替。如果只依赖于运动素质的转移过程来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直接发展的形式来进行发展。

运动是肌肉活动的结果,正是因为所有运动都是通过肌肉外化来的,所以力量素质被视为一切动作的基础。灵敏协调性需要肌肉快速的启动,因侧手翻只有两个月的练习时间,对肌肉增长力量的刺激并不是很大,故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太大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侧手翻训练对小学生方位知觉能力和灵敏协调性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结论

1.实验组实验前、后方位知觉能力上有差异,且实验组小学生参加侧手翻练习后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参加侧手翻练习前。

2.实验组与对照组方位知觉能力上有差异,且实验组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小学生。实验组男生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女生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女生,且表现更加明显。

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灵敏协调性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灵敏协调性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4.整个小学阶段,方位知觉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未来身体方向感和协调等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开展侧手翻运动,能够促进学生方位知觉能力的发展。

(二)建议

1.由于本文撰写时间有限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建议在研究小学生侧手翻练习时间应更加充分和器材更加先进。

2.在进行灵敏协调性的训练应主要是对肌肉力量的训练,侧手翻可以是辅助练习。

3.在体育课中增加侧手翻练习。体育教育中,应按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使小学生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4.由于本文实验人员有限,建议对小学体育活动中开展侧手翻练习是否对不同年龄段方位知觉增长高低作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基于Internet的研究性学习网站的建设,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近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目前在学校具备校园网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网站建设?如何运用网络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同市乡土教材研究性专题学习网站----“云冈石窟”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是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尝试。

一、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

山西省是一个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内陆省份,目前山西省绝大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仅靠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而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本满足不了当前信息社会的需求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正处于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阶段,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研究性专题学习的教学理念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对于它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表面化现象,绝大部分学校研究性课程采用的是实地调查的方式,但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只能在学校的附近区域进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目前还尚未大面积使用,极个别的学校效仿其它省市开发校本专题学习网站,没能切合山西信息技术起步较晚的现状。现有网站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指导,缺乏“专题性讲座”和“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缺乏相关学习资源的系统提供,以及网站整体结构的介绍,导致学生网上学习的盲目性。此外,还存在网上教师指导不到位,评价体系不全面、不具体等问题。

“云冈石窟”专题研究性学习网站的设计在尽量克服以上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把网站设计成了集云冈特色区、资源区、学习准备区、研究性学习区、教师区、讨论区以及站内导航为一体的研究性学习网站,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他们搜索、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网站的基本性质和特色

网站是针对山西省的信息化状况,为适应山西的具体情况而开发的专题性学习网站。网站的学习对象是初、高中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能以理论为指导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网站注重对实践探索内容的设计,网站研究主题的选取来源于大同市乡土教材《历史》的第十二课大同名胜古迹(一)及大同市乡土教材《地理》课本的第八课,并对课本知识进行了进一步扩展、延伸,确立了研究主题及方向。让学习者在云冈石窟情景资源的环境中,感受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引起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站的主要特色如下:

1.针对当前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还未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本站设置了信息技术预备知识模块,提出在本站进行自主、协作学习时学生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同时为没有掌握基本技能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相关技能的课件。

2.专题内容的选择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内容来源于大同市乡土教材,围绕云冈石窟这一内容主线展开,从历史、地理、化学、环境、物理、数学、语文和艺术八个方向进行研究,并且在各个研究方向中,分别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研究任务,形成了一个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使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及知识的拓展。这一特征为完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提供了真正的研究环境。

3.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清晰的学习导航栏目,克服了通常学习网站中学习迷失目标、不明设计者意图的巨大缺陷。学习导航栏目具体包括网站整体框架、研究性学习开展说明、站内资源分布等子栏目。

4.研究方向的设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每一研究方向均提供研究起点、学习目标、研究任务、常见问题、成果展示和建议几个环节,为学习者独立完成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提供了支持,以免学生偏离研究方向。同时,在常见问题子栏目中提供了处理相关问题的参考站点。

5.独具特色的多样化评价系统。网站的评价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教师指导评价系统和网站整体功能评价系统。其中网站整体功能评价系统采用的是在线评价的方式,教师指导评价系统采用量规的评价方式。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根据不同学习目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三、网站的整体规划与功能

网站的框架结构如下图。

1.研究性学习区(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区),即学生区,该区是本网站的核心。其主要目标是让学习者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提供的资源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其主要的内容由信息技术预备知识、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角色选择)、成果展示及测试评价几部分组成。信息技术预备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浏览网页、资料下载、发送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的技能),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为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所使用的有关软件的使用能力等(如:画图板、Excel、Word、PowerPoint等软件);研究性学习环节主要包括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政策和法规,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案例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方向围绕云冈石窟这一内容主线展开,从历史、地理、化学、环境、物理、数学、语文和艺术八个方向进行研究,在各个研究方向中,分别有各自的学习目标(阐明从该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应获得的主要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任务(抛出从该学科角度进行研究的子课题)、成果展示建议(为学习者提供研究结果展示的参考建议并提供相关案例)和常见问题分析(为学习者列出在这一研究方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提供自主学习支持)。

2.教师区。教师区的主要内容由乡土教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介绍、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师参考、学习经验交流几部分组成。这一区域为教师设计了有关乡土教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教学设计,教师专题性研究学习所需的参考资料以及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在这里,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提出主题阶段,教师主要是情境创设者、活动组织者和信息导航者;在活动展开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意志激励者;在成果交流阶段,教师则是促进迁移者、总结概括者。此外,由于网上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

3.云冈特色区(扩展性学习资源)。云冈特色区(扩展性学习资源)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云冈概况、云冈沿革、佛教艺术、经济旅游。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扩展学习者的视野,使学习者在充分了解云冈石窟的各个研究方向之外,对云冈石窟佛学、经济旅游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4.网上协商讨论空间。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因此在建设该网站时要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尊重他人的想法,发展团队精神。网上协商讨论空间正是为此而设计的。讨论区包括实时讨论区和非实时讨论区,该区为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实时或非实时讨论和疑难咨询。在这里,系统提供的交互工具种类很多,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新闻组等请教教师,也可以通过BBS或聊天工具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

5.评价系统。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指导评价和网站功能评价三部分。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很容易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体现,但我们更多的是提倡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体验”。

在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对于基础性目标,主要采用量规的评价方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一些必要的测验量规,进行“自我调节式”的评价。对于表现性目标,主要设计了成果展示区,以实现“展示表现”为主的评价方式。可以由学习者、伙伴与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信息随机产生,评价的结果表现为对个体的特定考察和对作品的定性分析。对于伴随性目标,主要设计了电子学档(包括课题研究的情报资料和各种研究记录)评价,进行“情境诊断”为主的评价方式。可以由专家、导师、伙伴进行评价,评价信息是情境化的,评价的结果表现为对活动绩效的定量考察和定性分析。

教师指导评价系统主要采用量规的评价方式,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不同环节的指导、咨询作用进行的定性评价。网站评价系统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宏观着眼,从建设主题、指导思想、技术性能等方面来评价网站;另一方面则从微观入手,评价网站的专题确定、内容选取、结构组织、资源设计等。

[参考文献]

[1]谢幼如等.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2]黄娟,李克东.开发专题学习网站及进行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及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169-01

在中学地理教学领域逐步推广研究性学习,会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发生变革,他将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教材内容,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非但不取代,相反还有赖于学科教学的质量。所以,根据教材内容,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1、课堂研究性学习五步模式

第一步:提出挑战

第二步,课堂上学生拿出在画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向老师质疑。

第三步:学生第二次画校园平面图。

第四步:完善实践活动。

第五步: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校园平面图。

2、课堂上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

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猜想、在猜想中求证、在求证中解释、在解释中寻找到答案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3、课堂上传统教法与研究性学习整合模式

①问题的提出

②资料收集阶段

③资料处理过程

④资料分析处理、结论

⑤请探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其他同学介绍经验。

二、运用教材内容,课堂外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在课上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意课下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运用已掌握的地理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去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的内容以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教师就设计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展到课外。

1、掌握知识,关注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问题并拟订课题;查阅资料,搜集素材;分析和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活动,很自然地就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2、掌握方法,灵活运用,开展研究性学习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介绍民族,将收集了同一个民族的同学组织起来集中展示此民族的不同侧面。由民族风俗的相关性拓展到其他民族,流畅的完成课堂上学生研究成果的展示,加深学生对各民族风俗的了解。

3、掌握技能,激发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确立研究课题上,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确立研究课题时不要拘泥于课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特别是课堂以外的研究性活动中。确立课题时,刘老师大胆的将古代地图和现代地图的特征和用途都扩展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研究方向,为不同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扫平学生确定研究方向上的单一难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帮助学生找到最简捷,最直观,操作性最强的研究方式――制作电子课件。避免学生只是简单机械的收集资料,罗列堆砌资料。帮助学生真正的进行资料的筛选、编辑,真正的进行研究,深化整合以往和现在收集的对于地图历史的知识。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开始研究,充满好奇的进行研究,充满热情的完成研究。

三、走出教材内容,社会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基础课程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我们课题组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学习的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它的功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环境意识、人类生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勇于面对这些问题的挑战。

1、捕捉地理新闻,开展研究性学习

利用有影响的地理新闻,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顺理成章地开始他们的探索之旅,即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证明,教师适时捕捉新闻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愿意接受,研究成效高。

2、利用地理节日,开展研究性学习

利用地理节日,开展以环境专题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总之,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及时提出问题,开展有价值 ,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研究性课题。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3、掘乡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