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美术学专业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有利于美术设计教学效果的优化。
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时间,满足了美术设计教学连贯性特点,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有效安排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美术设计技能的形成。像在讲解有关于商业广告的设计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教学模式的程序,做这样的教学安排。商业广告设计内容讲解时间为一个月,第一周讲解理论知识,第二周引导学生考察,对周边商场以及店铺的广告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第三周组织学生收集设计资料,设计草图,最后一周定稿,完成作品。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美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更加充分,时间更加集中,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视界拓展。
应用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散自己的美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形式。像在讲解有关于PS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一边给学生讲解方法,一边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图与制图练习。再通过模拟化案例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美术设计技能,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课本之外的内容,课堂内容的充实有利于广大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眼界的拓展,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进步。
(三)有利于美术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
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得到理论知识的支持。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中的应用,让教师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了一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具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知识,在应用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利于让实践学习反作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的切入点。
二、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用方法
(一)加强美术设计专业分析与调研力度。
做好美术设计专业的分析与调研工作,是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工作中的前提。在每一届新生入学的时候,高职院校都要对美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校这三年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选择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美术设计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给学生做专业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前景。在引导学生分析完美术设计类专业知识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美术设计类专业进行调研。让学生一起去参观一下美术设计专业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对工作环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在分析与调研活动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份自己关于专业的考察报告或者总结,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更能促进学生思考,准备好投入到实践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活动,是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模拟出真实的实践氛围,调动学生的美术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热情的一种教学措施。教师将美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将这一实际案例作为每一节课的线索,在案例的分析中体现出美术设计的技巧与方法。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美术设计案例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在课堂中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更多的观点迸发在课堂中。在分析案例时,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作品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审美特点,更要考虑客户的需求,用自己的美术设计作品去彰显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客户的追求。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效建立。
开展有效的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得到实训基地的支持。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打造,从而让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与稳定性。学校要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学习氛围,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项目进行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技巧才能被内化,成为自己美术设计能力的组成部分。
三、总结
关于对理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宋明哲学中关于理的论述是指:在唯物主义哲学中一般指事物发展的规律、条理;在唯心主义哲学中, 主要指抽象观念、精神实体。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认为理是“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理虽不可见,但“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了见者也”。王夫之所谓理,有两方面意义,一是指“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即自然规律;一是指“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即道德的准则。然而,在艺术界关于对理的基本认识是一种共同遵循的规律和方法,主要包含艺术原理、造型本质等内容。
一、结构素描的界定
结构素描在美术教学体系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从广义而言,泛指一种素描基础;从狭义而言,特指某专业的素描基础。结构素描在基础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从事什么专业,掌握结构素描涉及了造型的本质。
学习结构素描对造型具有本质的意义,无论是绘画、动画、设计各专业都是表现形体的重要基础。结构素描包括形体的构造、比例、透视、形体特征、空间表现、线的表现力,是专业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造型原理和本质
1、几何观念
早在古希腊美学概念中,就确定了正方体、球体、锥体等几何形体是所有物象的基本形态。希腊人认为物象所对应的方圆等关系成为形体美塑造的基础。这个历经千百年的美术发展所形成的经验,成为造型的基本规律。在造型的初始阶段和造型的整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几何观念之上,运用几何原理表现出空间层次,无论是从观念或方法两方面来看,教会学生塑造形体时用面的意识去建立一个空间观念,才能有效地把握形体塑造的完整性,这一点尤为重要。自文艺复兴以来,学院派艺术表现的完整空间,征服自然的写实主义绘画,都是因为有了古希腊的美学观念奠定的学理的基础。
在造型的基础训练中,如果没有对几何形体赋予造型意义的认识、理解,进行严谨、有效地训练,将会造成以后对复杂形体表现上能力的严重不足。一是不能将复杂的形体进行提炼和归纳;二是在造型观念中,不能对形体形成有效地把握。最终造成对形体不能正确、有效的表现,严重的后果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今后专业的发展。
2、方中求圆
画圆先画方,首先要舍弃优美的曲线,用直线来表现。用直线也不能随意而为之,古有:“石分三面”之法,说的是造型所必要的“三次性”直面转折,建立的立体关系,这对呈现绘画作品的空间关系也是最为有效。因此,直线和面成为表现空间的基本造型要素。
在造型艺术中,诉诸感觉的东西存有一种自然属性中的漂浮性,人的感觉对形体的描绘是出于一种游离状态,难以有准确性和恒定性。在教学中,我们常见学生们反复在改动形。这一点,除了基本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由于没有足够的认识,学得比较敷浅。在人像和人体素描阶段这一问题则暴露得十分的突出,认为画好了单纯的解剖,就能解决人的造型的问题。我们常常见到学生把头骨,人体解剖反复画来画去,其造型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从学理的高度去深刻认识,没有从解剖结构转换到几何结构,没有一个完整的空间观念,最终表现不出“艺用人体”。
3、一点上的圆周关系
画一平面的圆周可以不用教,就像当年的达芬奇画蛋,只要锲而不舍的天天练习,就能孰能生巧画得自如。而画表现空间关系的圆,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除需要建立方中求圆的观念之上外,还需懂得透视,具备各种关于圆的透视画法,掌握曲线透视的规律。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只会画位于视中线上的圆透视,而成角、倾斜的圆透视则无法正确地表现。这一问题出在学生对透视学习的欠缺,以及对造型原理的缺失。
三、物象的构造
研究物象的内部构造关系是结构素描的重点,它涉及到力学、运动学等原理,对于表现物体,掌握物体的运动变化规律至关重要。
在结构素描中,认识物体间的组接关系,才能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认识物体的物理性质,才能深刻、有效地表现对象。就像对人的表现,研究了骨骼的组接关系,才能知道其运动规律;研究了骨骼肌肉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关系,才能由里及外的画本质,画得扎实,画得准确。
四、切实的比例和透视规律
物体的比例在长宽高的二维关系中,相对比较容易掌握,但对三维的深度比例却难以准确的表现。绘画可以用调子、虚实等多种手段来表现其深度,而结构素描相对表现的办法比较单一,用透视校准深度比例成为唯一。因此,对物体的比例和空间表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学理之上,学习透视学显得尤为重要。在结构素描中,掌握必备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为基础,以曲线透视为难点。
五、表现方法
关键词:美术理论;美术教育;艺术创作;意义
上个世纪初期具有现代意义的美术教育在我国开始兴起,至今已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其经历了渐兴、停止、恢复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如今已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然而,在美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院校、美术从业者及美术学生的发展。
一、对美术理论的重视不足
我国美术界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大艺术浪潮,比如“85美术”、“玩世”、“波普”、“艳俗”等等。在美术界的艺术浪潮之中,美术从业者创造了不少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世界特点的艺术作品,但是也存在对西方艺术简单模仿的情况。之所以有如此现象的存在是因为部分美术家的理论知识基础不牢,没有形成关于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系统认识。
“人类通常难以避免同样的错误”,这是叔本华的一句名言。现阶段,美术界中有部分人认为理论是以美术创作的附属品的形式存在着的。在他们看来,艺术家进行创作并不需要理论的支撑,他们需要的是情感经验、是手上工夫、是创作灵感。而事实上,艺术创作是不能离开理论的,没有了理论的支撑,就失去了灵感的来源,也就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因此,对当前存在的对美术理论重视不足的现象,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有次碰到了几名毕业于艺术院校的自由画者,他们竟对“山人”一无所知,甚至认为“所谓山人就是八个大山人”,由此,不难看出,现如今艺术从业者的理论修养水平已到了让人担忧的地步了。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与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密切相关。我国部分专业美术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修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时对美术理论课程的课时量安排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
二、西方视阈下的美术理论的意义
根据格内尔与艾斯纳(西方本质主义美术家)的观点,美术是人类实践与文化中极具特殊性的一部分,人类的美术能力是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教育所形成的,而非自然发展所得。所以,格内尔与艾斯纳认为,作为大众化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学应当由美术创作、美学、美术批评及美术史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学理论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不难发现,西方的美术教育家非常重视美术理论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论修养。
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关系密切。美术学校借助设置美学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关于美的类型、本质及形态的系统认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对美的判断、感悟、认识及鉴赏的能力。美术批评则是基于美术欣赏的基础之上的,是按照相应的标准对美术现象与美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及理论分析。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批评的相关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判断力、艺术感受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美术史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任何专业的学生而言,都必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历史,形成关于自己学科的发展过程、意义等内容的系统认识。“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学生通过对中西方美术发展史的学习,能够掌握美术的发展脉络及发展现状,并且能在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拓展美术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美术教育的本质与美术理论的意义
近代,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上世纪初蔡先生提出了“美育救国”的口号。当前,“美育救国”依然意义重大,它对全民审美意识的形成于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所以,以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的身份存在的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文化与美术文化的教育。针对当前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教育机构的美术学院,其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顺应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够自觉审美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服务于社会的美术爱好者、美术工作者及美术教育者。 现阶段,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审美教学的比较科学的途径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具体而言,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精神素质;而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技巧与技能,二者是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的。只有在既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美术人才。
关键词: 美术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 艺术教育
一、前言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艺术素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德国的诗人和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2]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认为:“最好的教育不但帮助人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还应该使学生更善于思考并具有更强的好奇心、洞察力和创造精神,成为人格和心理更加健全的完美的人。这种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无论作为个人还是社区的一名成员来说,度过更加有趣和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国教育家何东昌也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培育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形式和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水平,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特点就要求未来小学教师不仅能了解小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特点,掌握其逐步发展的规律,而且自身应当具备多方面艺术素养和较高的审美水平,以便能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开展艺术教育,影响和引导小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杭师大初教院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百年历程中,艺术教育课程一直以来都受到极大的重视,是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之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需求的改变,师范教育向着高学历的方向发展,在培养模式、教学内涵、学生学历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快速的、令人欣喜的变化和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高学历小教师资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对象等的变化,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却因种种原因,呈现出退步的迹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使美术教学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极具特色的传统教学内容,能更好地为小学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二、小教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开设美术等艺术课程,其基本目的大致有二:一是通过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二是美术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美术直观、易识、感染力强的基本特性,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这种现状与高师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有诸多的不适应,具体有:
(一)培养目标
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从事美术创作、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设定的。
高师小教专业美术课是针对非艺术类普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这些学生的专业是小学教育而非美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小学文、理科教师而非专职的美术教师。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必须的职业技能而设置的。
而现行的美术教材和教学方法都侧重于美术本身,强调美术的绘画表达能力、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按照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来进行教学,显然与小教专业设置美术课的初衷是不相适应的。其结果是,学生既无法达到专业院校的教学效果,又无法在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重要内容的学习上得到应有的、足够的训练。
(二)课程设置
专业美术院校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是阶段性的,即每门课程都有一个较长的、连续的、稳定的教学时间(二至三周甚至更长的整天课时),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消化和巩固。
而在现行的小教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不是其主要课程,课时安排往往是平均的、分散的,即每周2课时,这就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那样,保证教学有相对长的训练课时,因此也就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专业的美术院校是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现行小教专业美术课的教学内容繁多,几乎包含了专业美术院校不同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全面、“专业”。这样的设置看似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全面的美术教育,但因为教学课时有限,每个内容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也不可能深入,无法达到设置该教学内容的原来目的。
现行小教专业美术课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也是基本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正规”模式,这种强调绘画,通过提高绘画技能来提高美术素养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与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的目的及课时设置等现实,无疑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与以前的专科教学相比,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也有了较大的差异,艺术类课时有所减少,这也给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四)教学对象
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都经过相当时间(基本都在二到三年以上)的专业训练,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这与基本是毫无美术基础的高师小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起点不同,即使课时相同,也难以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分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学美术就是学画画,而学画画就需要按照正规的学画“程序”进行;二是师资原因,美术教师一般都是从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在教学上就习惯地沿用了自己学习时所接受的方法;三是培养目标的模糊,认为美术课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随着小教专业培养规格的提升,随着社会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现行的美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培养的要求,有必要对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进行重新探讨与研究,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以形成一套适合高师小教美术教育教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案,使这一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三、小教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具体实施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符合当前小学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就有必要对美术课程进行重新筛选、整合,根据高师小教专业的要求和专业特点,梳理出必要、适用、可行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审美、实用、可行兼顾的目的,制订可行的教学内容,研究、探讨适合高师小教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用性。基本思路如下:
(1)明确小教专业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根据培养要求制订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的和专业特点选择合适、实用、可行的教学内容。
(3)根据社会需求,开设模块教学,为学生的专长发展提供空间。
(4)根据专业要求制订考核标准。
根据以上的基本思路,我们首先明确了两点:
一是明确了美术课教学的对象:小教专业美术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学美术教师。现在我院小学教育专业所培养的都是小学文、理科教学的教师,不是艺术类的小学教师。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基本上都没有美术基础。
二是明确了美术课教学的目的:小教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与其他艺术类课程一样,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或艺术教学能力,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及与专业相关的必备技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对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了学习重点。
(一)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的普及推广,使得小学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往往希望教师在胜任常规教学之外,还能具有一定的个人特长;而在学生中也不乏身怀某方面艺术特长的苗子,希望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使自己的特长、爱好得到更大提高。必修课加选修课的模式,就是在我院培养具有较好艺术素养的综合性人才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展自己:我们把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涵盖在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在“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目标指引下,在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设置每周2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在“专业平台课程”中开设《艺术基础与欣赏-美术Ⅰ-Ⅳ》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美术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在第五学期到第八学期进入专业选修模块(与其他六个选修方向并列),设立“美术”方向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必须在美术、音乐、书法、舞蹈这些艺术课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在必修课的教学中,保证学生具备必须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能在选修课的教学中,使得具有特长的学生能有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空间,使尚不具有特长的学生能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筛选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
在必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本着“适用、实用、易用”的原则,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适用,就是够用就行,不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实用,就是讲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为实用的技能;易用,就是将专业的内容尽可能地通俗化,让即使没用美术基础的学生也能听得懂、用得上。
经过筛选,初步定为:
1.美术基本概念
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学重点宜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外,使学生能明确认识到:美术作为一种以“形象”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有着易识、易懂的特点,作为一种工具,它本身不存在“正”“反”之分,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容易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因此,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正确地运用美术这个“工具”,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审美的功能。
二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表达形式。不同的表达形式好比不同的“语言”,是作品与观众交流的渠道,只有掌握这些“语言”,才能更好地解读美术作品,更好地用作品与人交流。
2.基础素描
素描练习,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以锻炼观察和表达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辞海》)。由于专业的不同、学习目的的不同,素描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训练是基本的,那就是正确的观察。我们保留素描课目,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的“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表达形式则不作过多的限制。
3.教学简笔画
作为极具特色的小教专业传统课目,我们不仅保留,而且进一步予以加强。我们认为,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相当普及,多媒体的课件也相当精彩生动,但现场绘画的生动、活泼、明了的简笔画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老师的边说边画,既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又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把教学简笔画作为必须熟练掌握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予以加强,要求学生能运用流畅的线条熟练地进行简笔画的绘制,并具备改写、创编的能力。
4.装饰色彩
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我们专业特点、课时设置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实际运用情况,我们选择了更为实用、应用面更广、相对容易掌握的装饰色彩作为教学课目。通过学习,重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配色的基本规律,色调的合理运用,色彩对生理、心理的影响等知识,能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合情合理地运用色彩。
5.美术字基础
在电脑应用普及的今天,美术字的书写已日益衰退,几乎消失。但我们认为,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美术字的书写仍然应具有快捷、灵活、价廉等特点而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我们仍然保留了这个课目,只是根据现实情况,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美术字的应用和变化上:让学生了解不同字体的不同“性格”、掌握字体变化的方法和规律,能够合理运用丰富电脑字库资源,正确、合理地根据需要进行字体的变化。
6.黑板报基础
黑板报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渐“衰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里几乎都有一块非教学用的黑板,说明黑板报在校园文化中仍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在保留这个传统课目的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版面编排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在掌握黑板报编排要点的同时,粗略地掌握一些平面编排的知识,以便能够在课件、宣传品制作等平面设计中加以应用,更好地适合现实的需要。
7.手工制作基础
手工制作是一个内容涵盖很广的课目,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课目。手工制作的学习和练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动手能力、工具材料的选用、色彩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手工制作的范围太广,又涉及各种专用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觉得不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根据现有的教学设施及实用性、可行性,暂时选定纸雕、纸立体、折纸贺卡等以纸张为材料的制作,待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后,还将扩大制作的选择范围。
在专业选修课的内容选择上,我们在“提高、延续、拓宽”上做文章。“提高”就是把某些教学内容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提高、深入,使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和训练;“延续”就是把必修课中的知识进行延续应用,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就是增加一些教学条件许可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
选修课的素描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提高、深入。我们在选修课中让学生接触一些更为复杂的对象,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对象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明暗、空间的表现规律与技巧,进行一些相对长期的作业,训练学生细致表现的能力。
选修课的色彩教学是必修课的延续,侧重于色彩的应用上。在选修课的色彩教学中,我们把有关色彩的教学放在计算机上实施,一是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对各种配色方案进行修改、比较的强大、便捷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弥补现行美术教学中暂时没有设置计算机美术教学的缺憾。
选修课的手工制作既是必修课基础知识的延续,又是必修课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除了要求学生能按照教学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如选题、放样、构图、色彩、材料应用等,还要求作业具有一定的“成品”感,具备一定的审美要求。
中国画、版画、小学美术教学法等的学习,属于“拓宽”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之外,让学生掌握一些其他的绘画知识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
此外,我们在筛选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之间在应用上的联系,如在简笔画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在素描教学中学过的观察方法和构图常识;在简笔画创编、色彩配置教学时,除了注意作业具有的审美要求外,也要求学生根据美术的“教育”功能的特性,注意作品的积极、健康的内涵等。这样,一来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二来可以利用这种“重复”的方式来弥补课时不足、作业量不足的问题。
四、结语
我们力求通过对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紧密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为小学教学专业“量身定制”一套合适的、实用的、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案。从初步实施的效果来看,这个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在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教学观摩、交流时,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认为课程方案另辟蹊径,高效实用。当然,这个方案还只是一个起步,还需在实践中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不断地进行修正、充实、完善、更新,与时俱进;同时,我们也要抓住现在学校上台阶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根据当今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添置新的教学设备,增添更多合适、实用的内容,逐步完善、构建一个科学的、具有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体系,提高高师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2008.9.5.
[2][美]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3].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姚军.大学美育[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11.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由于生活坏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美术这方面也不例外。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还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应是广大美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长期重视不足,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主导我国的教育事业,对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育影响深远。广大农村学校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足,没有把美术教育放到素质教育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思想素质及审美素质的提高。在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就是学生自己随便画,所以在学生的印象里,美术课就是画画,仅此而已。同时,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对美术学科的视不够,美术教学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根本不开设美术课,一些学校即使开设美术课,也是形同虚设。也有的学校只在七、八年级开设美术课,由于九年级是毕业班,考虑到升学率,所以就不开设美术课。不少学校几乎不开展美术方面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关心主科的教学发展。
2、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器材严重不足,不少农村中学缺乏美术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硬件设施简陋,没有专门的画室,学校也没有提供给美术教师画架、画板、画笔等教学用品,不利于基本功的训练,影响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也很少,师生都无法从中获得可用的美术资源,这些严重制约了美术教学的开展和中学美术教育的改革。近几年,大多数农村中学都已配备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但部分美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教育改革的信息了解甚少,教育科研能力较弱;在思想上较大程度地满足现状,缺少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农村美术教育规律探索不够,课堂教学水平一般,美术功底不够深。目前不少农村的美术教师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非专业学科的教学工作,几年时间就把本专业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较少有时间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从事美术创作的条件。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参加书画展览的次数更少,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术教学质量。
3、学生对美术课不够重视
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应入学前,为增强孩子的想象能力都会鼓励他们去学画画,入学后则以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文化课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文化课成绩才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得高分就行,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到了中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又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又仅限于教材,知识拓展不够,学生感兴趣的卡通、水彩、作品欣赏等内容单一,涉及较少,能刺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难以跟上进度,逐渐拉大距离,兴趣明显减退。
二、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切实开足、开齐美术课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精神。同时,优化课程结构,保证七、八年纪的美术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增设九年级美术必修课。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基本素质的各种训练,获得不要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正确认识真善美,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要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加强课外活动。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教育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二者之间,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又有所侧重,发挥了不同的育人功能。
2、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培养良好的美术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不论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当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以后,才会认识它、学习它、探究它。为此,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一直致力于三方面的工作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兴趣:首先,利用我们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一切美术形式。如雕塑、工艺作品、剪纸作品、书画作品、戏剧脸谱、标志等向学生讲述什么是美术以及美术的种类,让学生了解美术并不神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的亲近感。其次,查阅资料并搜集相关图片,出示搜集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对中国绘画历史的认识,使他们对祖国古代极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做有助于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使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及世界伟大的美术家及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充分利用农村条件,把美术教材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农村学校有农村学校的特色,乡村学校里特有的稻草、沙子、树叶、种子、碎布、蛋壳、豆粒、麦秆等材料对农村学生来说既经济又易取,我们把这些农家材料收集起来,让它变成农村美术课堂的素材;抠一块泥巴,可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泥塑作品,比如:让学生用泥巴捏成在村庄里处处可见的鸡、鸭、鱼等形状,用豆子做眼睛,等干了之后再涂上颜色,就成了精美的艺术作品了。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元素,美的东西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情操。
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当前,我国对新课改的推行,面对美术教育前所未有的革新和挑战,农村中学教育应当科学,准确的给于定位,以学生为本,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结合,将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实现综合效应,才能真正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