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排球赛安全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按照《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事业发展水平高、条件保障实力强、管理水平层次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效果好”的要求,对照25条标准,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积极做好“教育强市”复查的自查整改工作。加大“教育优先发展”宣传力度,由市政府组织“一会一培训”,即召开全市教育优先发展专题会议暨教育强市复查迎检动员大会和组织乡镇联系教育领导教育政策法规专题学习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合力,积极营造“创强”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在组织协调、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幼儿教育和保障学校安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乡镇政府(街道)教育职能的落实。继续加大教育强乡镇经费的投入,不断提升乡镇初中、小学、幼儿园、成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以应用为重点,配齐配足功能教室和图书仪器等设备,提高使用率,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做好乡镇教育创强工作,年内争取新创省教育强乡镇2-3个,创建省标准化学校5所。
做强做响品牌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落脚点,以高质量为核心,加大省示范性学校等优质学校创建力度,在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中打造一批窗口学校。继续加强*中学、*中专、*二中、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建设,积极应用现代学校制度、“精细化”管理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竞争实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我市教育品牌。年内,*中专争创全国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校。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创新机制,从规划引导、政策倾斜、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结对帮扶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做好德清·*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我市第二轮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切实帮助薄弱学校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加大重点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初中的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接受到优质教育。深化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积极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推动作用,促进学校自主、持续和特色发展。
优化民办教育环境。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积极创设更好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发展,培育民办教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公平竞争机制,深化“教育券”等民办公助制度,继续在经费、师资、招生等方面给民办学校以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依法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年检制度,探索建立非法办学联动处置机制,促进民办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完善民办非学历教育管理,高起点发展民办非学历教育。
二、突出“两个重点”
坚持抓教育质量和抓学校建设并重原则,统筹兼顾,明确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新模式,加快促进我市教育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1、突出“教育质量”重点。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工作全过程,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遵循德育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更好发挥课堂主渠道和学科渗透作用,完善和深化德育导师制,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和主题读书活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国防、科技、法制、诚信、心理健康、反迷信、禁毒、生态环保、森林防火、人口理论、防艾滋病等宣传教育。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积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标兵评选活动。特别关爱学业有困难、心理有偏差的学生,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建立防范青少年学生犯罪的预警机制,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办好班主任工作论坛,发挥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团队组织及其它群众团体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关心特殊教育,适时将*培智学校升格为市属学校,进一步提升培智学校办学水平。年内举行第十一届“百优十佳”班主任评选,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更加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通过教师教育理念的重构、教学方式的改革,加快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营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创新学习的氛围。大力提倡向课堂要质量,做到精讲精练,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坚决反对通过机械重复训练及大面积学生加班加点抓质量的行为,坚决反对以赢利为目的举行的较多学生的家教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重视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切实加强少体校(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继续深化学校艺术、卫生、国防、语言文字等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机制,稳妥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行为。加强新课程教育教学装备和中小学课外实践基地建设,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好的物质保证。积极进行村级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验,探索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新模式。
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坚持“教育质量为中心”不动摇,成立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改进监测方法,增强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性和导向性。降低抓质量的“重心”,实施初中质量提升计划,研究部署抓好初中质量的有效举措,突破“瓶颈”,全面提高初中质量水平。全力抓好高考工作,加强新课程高考方案研究,提前做好2009年高考备考迎考工作,确保高考成绩稳中有升。重视后20%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业情况监控。年内召开初中质量工作会议。
2、突出“布局调整”重点。
启动三个片区学校布局调整。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以《*市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为先导,启动实施坛石、双塔、虎山三个片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带动相关学校布局调整,年内争取新建校舍1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亿元(简称“311”工程)。积极做好双塔初中筹建工作,力争完成学校建设一期工程并开始招生。启动城南初中校园建设工程,完成征地和校园规划设计工作,年内破土动工。加快推进坛石初中(原八中校区)扩建工程,*八中全部迁至*中专校区,撤并大桥初中,基本完成坛石片学校布局调整。
推进城镇中心学校“扩容提升”。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城区学校和中心乡镇学校的容纳能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加快促进教育集聚发展。年内完成滨江高中、*二中、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扩建工程,为学校进一步做优做特奠定良好基础。完成*外国语学校、周家青小学建设,逐步缓解城区学校入学压力。完成贺村初中、淤头小学、新塘边小学等教学综合楼建设任务并争取投入使用。
做好布局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继续做好长台、峡口等布局调整已到位的片区学校后续完善工作,以及规划中定点学校的设施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规模办学综合效益。继续做好“食宿改造”工程的项目竣工验收等收尾工作,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断深化提升“两改”成果。
三、争取“三大新突破”
坚持“优化结构、注重质量”的原则,统筹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努力促进幼教、职教和学校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1、争取幼儿教育发展新突破。
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工作,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幼儿教育加快发展的意见、措施,建立完善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所)为主体的幼儿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指导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幼教管理体系和业务指导网络,配备幼教管理干部,做好乡镇(街道)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幼儿园。
切实加强中心幼儿园建设。按每个乡镇集中力量办好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建设、管理新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园务管理,促进其上规模、上等级,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在农村幼儿园中的示范带头和指导作用。制定和实施我市幼儿园合格办园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和年审制度,进一步发挥评估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办园条件、办园规模等未达标幼儿园的督查和整改,依法查处违规举办的幼儿园。
提升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建立完善幼儿园园长、教师考核奖惩和资格审定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园长、教师、保育员的分类培训,逐步充实公办幼儿园师资力量,促使全市幼儿教育师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各幼儿园严格执行幼儿教育教学计划。积极探索符合幼儿教育实际的研讨活动形式和机制,不断提升保教质量,努力改变幼儿教育“小教化”的倾向。年内召开全市幼儿教育工作会议。
2、争取职业教育发展新突破。
加快三省边际职教中心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我市优质职教资源和广阔就业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扶强做优”思路,以“四着力”为重点(着力抓好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抓好示范骨干专业建设、着力抓好“双师型”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切实加强*中专、*职教中心的内部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使之成为浙闽赣三省边际地区的职教“龙头”。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衢州市职业教育“六大计划”,促进我市职教内涵提升。全面完成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重点加强骨干示范专业建设,年内争创1-2个省、衢州市示范专业,争创1-2个省、衢州市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或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合理设置并做强与我市“2+6”产业相结合的专业,深入推进与西部地区、江西、福建等地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提高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大力营造“学在*、就业*”氛围,进一步增强*职教的辐射力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年内争取吸引500多名外省市学生来江学习。扎实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全年完成预备劳动力培训550人。认真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奖学工作,确保所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都能获得每年1500-2500元的助学金,10%的职校学生能享受每年400元的爱心营养餐补助,5%的职业学校学生能获得每年1000元的奖学金。全面完成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争取职校专业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38%。以特色成校创建为重点,以企业职工、新农村建设骨干“双证制”培训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发挥成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考试,努力开创自考工作新局面。年内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职业学校师生技能节”等活动。
积极打造职校德育新特色。切实加强职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广泛开展“诚信和责任、创业和创新”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形成职校德育新特色。加强职校学生社团建设,以体艺为重点,结合技能节、艺术节、服装节、体育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年内组织职校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开展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职教新星”评选活动。
3、争取平安校园建设新突破。
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力争达到学校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学校安全员覆盖率达到100%,“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100%。切实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等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及时安全预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对各种突发事故(事件)的处置进行必要演练,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行安全检查通报制度。
完善学生接送车管理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出台《*市学生接送车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生周末班车营运工作。研究制订幼儿园接送车管理实施意见,严格设定准入条件和接送范围,着力抓好幼儿园接送车管理。积极参与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活动,深化校园食品“放心工程”,严格准入制度,扩大放心肉等大宗食品的统一配送范围,启动豆制品、校园商店食品统一配送工作。加强学校食堂、商店、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管,改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年内新创建校园食品放心工程示范点5个,校园加盟连锁超市3个,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面达100%。
深入开展校园综治活动。完善学校门卫招聘制度,推行保安员派驻、代管制,试行社区医生参与制,规模学校逐步配置专职保安员和专兼职卫生员。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做好警务室向规模学校延伸工作,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稳定,防止涉校、涉生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的发生。严格执行紧急信息报送制度,严防瞒报和迟报。
四、推进“四项建设”
重视推动教育发展的要素、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发展保障水平,改进推动发展方式,丰富教育发展内涵,切实将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1、推进“两支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升校长教育管理水平。要按照“有思想、懂教育、善管理、能研究、肯奉献”的要求,加强新时期校长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完善校长岗位学习和培训机制,认真落实学校领导兼课、听课制度,切实提高学校领导对教育教学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组织两次市外教育专家来江作教育专题报告的活动,举办*市校长论坛,促进校长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流。加大名校长工程实施力度,继续与浙师大、浙江教育学院及发达地区学校联系,选送一批校长到外地学习和培训。
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将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四点希望、32字要求”落实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创新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方法,完善教职工政治学习、暑期师德培训等制度,深入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认真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师德档案袋”等师德管理和考核制度。以“校本教研”为主抓手,通过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逐步提升其内涵和水平,全力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完善青年教师“一三五八”培养标准,为青年教师成长指明方向。切实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等各梯队教师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重点培养,示范引领,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名师的档次和水平。积极发挥名师资源作用,开展名师课堂拍摄、师徒结对、送教下乡、巡回教学等活动,加强对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年内开展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大比武和师德演讲团巡回讲演活动。
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协同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数,通过学校内部挖潜、依法规范用工管理和争取逐步增加大中专毕业生招考录用指标、向偏远农村学校倾斜等措施,缓解师资紧缺的矛盾,满足学校基本教育教学的需求。制订出台农村教师流动若干规定,增强教师流动特别是乡镇间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有序性。优化城乡教师结构,降低农村教师选调进城的比例,按关系不变、待遇不变、职务不变“三不变”原则,从城区学校下派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师招考、职评、资格认定等工作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科学性。完善学区管理体制,探索学区内教师轮岗制度。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行动。认真实施《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江教〔20*〕116号),结合“六大校园”创建活动,着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培育校园精神,构建学校制度文化,丰富校园行为文化,努力建设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年内开展增绿地、增树木、增橱窗、增图书、增文体活动、增文化礼仪教育等“六增”活动,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深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特色竞争战略,发挥本地、本校自然资源、生源特点、师资队伍、硬件设施、校园文化等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打破“百校一面”和“千生一格”的划一格局,逐步形成“规范+特色”的办学模式。年内开展以“特色办学”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评估。
3、推进保障机制建设。
继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努力争取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有所提高,确保义务教育正常运转。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逐步缩小城乡间、校际间教师收入的差距。进一步依法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深入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加强成本核算,规范中小学生在校“用餐”的收费标准。制定《*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实施办法(试行)》,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确保校舍安全,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村中小学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和“应送尽送”目标。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学生免交课本费工作。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协助、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继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强化预算编制,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绩效考核,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生均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师培训。坚持勤俭办学,开源节流,倡导建设节约型学校。积极探索捐资助学的新途径,规范各类捐资助学行为。逐步消化义务教育的举债问题,严格控制学校不合理债务。20*年前义务教育基建负债,除争取省市逐年消化外,其它负债,各校要制订计划,逐年偿还。20*年以后,各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不得举债“上马”基建项目和负债“运营”。有基建任务学校,要严格控制预算。
4、推进依法治教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推动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按教育规律办事、按学生认知规律施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