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各类学科的教学在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教学评估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体育教学管理作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们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及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并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高效体育教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管理 问题 对策

学校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工作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工作,不能像其他学科对知识结构的拓展和精神领域的丰富。而体育教学涉及的面较广,包括日常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体育教学参与的人员较多,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控制起来相对来说较难。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毕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心得与经验的总结,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能够将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如人(教师、学生)、物(体育器材)、地点(教学场所)、时间(教学的课时、考试等)等有关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使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更科学的实施管理,这便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需要注重细节的,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整个管理过程就难以继续实施下去。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拥有体育教学管理权限的部门多且分散

我国高校为了加强体育工作,除了设有体育部之外,学校体委、工会、团委、后勤部门以及各二级院(系)等也参与到了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之中,这种多头分散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实并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而会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与障碍。我国高校体育部一般是以“运动项目+功能”来划分内部管理部门的,这种划分会造成管理职责的不清,导致工作中管理权限交叉混乱,也不利于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二)体育教学制度僵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技能来吸引学生,确保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制度太过单一、僵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是感受到了学习的枯燥乏味,学习激情必然逐渐消退,最终将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重视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要求自己的体育成绩能够及格,不重视课堂上所学的运动技能,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最终必将导致教师教学无明显教学效果,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三)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的教师激励制度

由于思想观念、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由专职体育教师承担,极少或完全不聘任非专职体育教师,这样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资源受到极大限制,不能灵活地根据学生和体育课程的需要来选择体育教师。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日益丰富,学生兴趣的多向转移,固定的专职体育教师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体育教学的需要,课程与师资、学生与教师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

综合以上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言,我们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由于人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体,所以提高管理者的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称之为“最关键的那一笔”,那么我们将如何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呢。首先,我们应当在思想上进行培养,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关键就是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道德素养等内在条件进行提升。其次,我们应当加强体育教学的外在基础,例如:加大物质上的投入,凝聚更多的力量,一起探讨和寻找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管理,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更加具体、完善。

(二)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进行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行管理,既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高校教学管理的原则。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等,既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水平、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等特点,又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及当地季节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规范、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和监督的具体标准,建立规范、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以及管理的有效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各大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特点,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教学管理政策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教学计划、教学任务、评价机制等内容所作的规定作为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务必做到教学管理制度有具体的制度条文,切实地规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做出科学、标准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问题;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初中德育主要孤立以及片面的考虑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对知识灌输,轻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观培养,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初中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要对初中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传递,轻思考

在初中德育教学时,强制性知识灌输以及形式主义的说教是一种惯用的教育形式,这种方式片面的重视知识传递,忽视价值的多样性以及价值选择性,忽视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不能对学生正确分析以及选择问题和处理价值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因此要改进德育教育中对学生价值判断以及选择功能的引导,将传统帮助学生形成所要达到的最高层次价值观进行转变,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判断,提高理智价值选择,通过积极的参与到现实生活中,不断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积极培养。

2.知行脱节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思想品德教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德育教育中,主要将社会道德要求以及规范转换成学生个体道德要求,将其外化成自觉的道德行为,实现知行统一的过程。初中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行与知存在脱节。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初中学生德育重视抽象说教,忽视具有目的性的对学生道德行培养。如果德育只重视一些简单的条件反射方式训练,然忽视学生道德理性的思考,会导致学生会养成一种言行不一的不良习惯。

二、初中德育教学方法

1.谈话教学法

所谓谈话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其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回答的一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知识进行巩固。这种方法的优点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不断培养。此外有利于学生对所需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教学实际效果能得到及时反馈。但存在的不足: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师生一对一的一问一答,会对多数学生带来忽视,并且信息传递速度比较慢。例如:在德育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存在的困惑或者问题,还可以用不记名的方式把自己的问题写到纸上交给教师,这样教师能根据学生问题,对自身的德育教育方法及时有效的调整,充分实现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德育教育。

2.讨论教学法

一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培养。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一个问题思考,并且对自己观点进行表达,使学生不得不学会应用概念以及原理对自己的观点证明,学会在不同角度上对同一个问题思考分析。

二是对学生集思广益的技能给于培养。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能倾听其他人的意见,对他人意见进行评价,从而调整自己的思路,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时,要克服自己的偏见,不可以钻牛角尖,通过这些技能的应用可以更加自由以及无压力的讨论。

三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讨论时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要对他人观点进行反驳,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还要对学生集体合作技能积极培养,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通常情况下都会积极发言,针锋相对,同时还能相互协商和妥协,共同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对学生合作能力培养。讨论法在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比较提出,所以被大量使用。

3.读书指导教学法

所谓读书指导方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对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积极培养,养成较为良好的读书习惯。通常情况下适合应用到学生预习和复习中,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读书指导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科学的使用教材以及参考书,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属于自己的高效自学方法。在对该方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提供相应思路。二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方法以及技巧。三是教师在学生阅读中要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初中德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分析

一是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学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二是结合课程特点以及内容等选择教学方法。在初中德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其他学科存在不同,目前思想品德课程不仅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较大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等都存在较大变化,教师要掌握这个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师个人能力以及风格存在密切联系。有的教师有激情,并且充满活动,还有的教师比较冷静、理智,会给学生一种威严,有的教师性格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给人以如乘春风之感,所以教师应该清楚了解自己个人特点,选择出最优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课中要提高学生自身法制观念,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充分结合学科特点传递给学生爱国主义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品质,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目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也是所有学校面前的关键问题。要针对目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向东.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J].学周刊,2016,12(08)135-139.

[2]小强. 关于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6,15(08)156-159.

[3]屈雅洁.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才智,2014,15(09)178-179.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学生语文素质提升与提高综合素质密不可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每个教师都须担负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重任,这是历史赋予以此来振兴中华民族的整体需求,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教育内容要求知识面宽泛,能有效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有利于学生们如何做好接班人的及在教学知识方面有关思想教育内容的,这些都是语文方面的教育,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在教学中活动开展思想教育。如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朗读课文,在读书中感悟,于学习中受到培养,在读书中得到思想觉悟的提升。另外,教师要经常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们快速步入课文设定的境界,在思想上鸣发共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学生从理解文字中情感到感染,进而思想飞跃促使语言学习的进步。

语文是一大学科,它与其它科目不同的是涉及知识面广泛,且源源流长、深遂博大,这就对语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提出一定要求。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质,须工作中努力学习进步,经常吸取经验教训。只有加强语文的综合素质,学生对我们才会敬慕爱戴,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因而就乐意听你授课。教师具有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善于学习思考,勤于积累教学素材,巧于创设情境问题,才能掌握驾驭语言技能。在教学时,将那些奇妙的谜语、典雅的寓言、精炼的诗赋、动人的歇后语、悠久的民谣以及优美的华章等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时时感到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现与收获。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质。

二、让学生学之愉快,教师教之轻松

学生们以学习作为前提,其学习自主能力很关键,要进一步强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辅导的方式方法不得当,学生学习就不认真,这样就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仅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须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根本,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精神发扬光大。让教师们轻松地教学,学生们愉快地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几点如下: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热情,让学生爱好语文且积极学习;在指导学习语文时注意方法步骤,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其形成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深入挖掘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一定基础上都得到全面发展,以达到学生有自学能力,采取最佳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语文教学强调课内与课外的关联,校内外的信息要沟通,学科之间也要融合统一,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鲜活。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不拘泥于书本教材,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只要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够增强创新意识,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的好素材。

教学中要突出情感元素,加大知识含量与能力培养以及情感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默读朗诵方法、提高自读自悟和语感水平,培养理解能力。让学生依靠丰富的的语文知识,领会人们的思想情感,在感悟语言之中学习运用语言理论,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知识和整体素质。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案,实行新的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现代化教学是一必然发展趋势。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措施。要广泛利用新技术和多媒体(投影、录音,录像、幻灯、电脑等)现代化手段,它能形象完整地表现教师意会不能言传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所不能及的教学素材。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初步实施,我们倡导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但与传统型的教学模式相比差别不大,不能很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特别是一些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有限的因素所限制,语文教改目标在近期内很难实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粉笔一支嘴一张、黑板一块书一本,课堂知识容量少,学生学到的知识少。再加学习形式简单,学生提高不了学习情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长此以往此教学方式如不改变,就落后于时展的需求,学生增长不了才干,影响智力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上课时给学生留有自主发挥的空间余地。让学生利用预习课文,能全面感受所学的课文内容,对于不懂的部分作出标记,找出疑难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才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学习中就轻松愉快,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语文课堂教学切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习热情。

利用创设情境法能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和形象性,能启迪学生的学习智慧。兴趣乃最佳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获取能力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必胜信心,就能真切感受、思索和领悟,最后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录音、看画面,鉴赏鲜活的语句,利用相应的感官冲击,让学生如亲临现场一般,产生的情景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实现了创设情境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目标。

四、提高教师语文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关系重大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课标;学困生;情感;情趣;学习策略;任务教学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县的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教学困境,学校和社会对小学英语教学重视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自身无法掌握较为合适的学习策略……诸多原因导致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即所谓的“学困生”大量涌现。这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根本听不懂或不听课,对英语完全失去兴趣,体验不到任何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那些智力、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由于没有养成一定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深入,学习成绩落后较多。很多客观原因教师无法改变,但教师可以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

二、改变教学困境策略

(一)情感培养,转变态度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有直接联系,学生通常喜欢哪位教师也往往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和教育教学的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方式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者兄弟姐妹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现象,作为小学英语老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充满爱心,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情趣教学,提高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现代教学,不能停止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九年义务教育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学教育者,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境和设置情境进行教学。这样能使低年段的小学生直接、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

(三)贴近生活,任务教学

所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学以致用。

一次,教务处临时让我代一节课,我正愁没有准备,不知上什么内容,无意间得知那班上的一名同学是今天的生日,突然我有了主意,何不让他们进行一次关于生日的话题讲座呢。一进教室,我就说今天是某某同学的生日,Ms Deng想对他说一声“Happy birthday!”接着又为他唱了一首英语的生日歌。看见老师在祝贺学生生日,同学们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我就问:“你们也愿意祝贺他的生日吗?”“愿意!”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你一句“Happy birthday!”他一句“Happy birthday!”,伴着歌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我想这句话已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中。我又抓住机会顺水推舟,问大家“生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就说:“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生日蜡烛、生日面……”我让同学到黑板上画了一画,顺势教了“cake,present,candle,noodle”这些单词,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在别人生日的时候,用英语说一声生日快乐和唱一首生日歌。不久后的一天,我走进教室,全班同学一齐对我说“Happy birthday”并为我唱起了生日歌,是啊,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最让我高兴的是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现实生活中。

这节课虽然是一个即兴的任务型教学内容,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但我感觉它是成功的,它是教师与学生真实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也是语言的自然流露,学生就这样简单的学会了语言并正确使用了起来。实践证明,在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学生生日这一有利条件,它是完全真实的,又是从学生那儿来的,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即使是即兴的,也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改善策略,提高效率

每个小学生学习外语,实际上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策略。有的学生喜欢听,多讲,却不喜欢动手去写;有些学生能记住很多词汇,却不能流利的对答。所以,当教师想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时,实际上需要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遂步代替他们原有的学习策略。如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他很有可能会采用给单词标注有相似发音的汉字,这就是他在执行单词认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他学习正确的英语发音,实际上他已经通过行动来执行自己的既定策略。当他在老师的教导下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培养自己的正确发音习惯时,他也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因为他需要新的行动来代替原来的行动。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则去记忆单词的语音,这显然是一种新的学习行动,伴随着这种行动而发生的是他内心的新体验和反省。这种新体验可能让他觉得新奇、怜悯、富有成就感,也可能让他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无效,短时间内出现学习滑坡现象。在这一阶段,教师尤其要耐心细致,不能急于求成,要宽容地看待学生在认读单词过程中出现的“卡壳”现象,教师的爱心能尽量帮助他们缩短适应期,让他们支持训练正确的学习策略。这时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鼓励和更加有针对性的细致指导,他们就会放弃新的尝试,重新使用以前的学习策略。

有人说,教师适时的关心就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教法得当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好的学习方法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抓成绩,而应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情感沟通等方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指路人,为他们指明学海中的航行方向,为他们黑暗的人生旅途点亮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贾冠杰. 外语教育心理学[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关于体育教学的问题范文第5篇

一、人文精神与人文体育观

人文的英语词源直接来源于拉丁文,古希腊最早的人文学科教育,即对理想人性培育与优雅艺术教育和训练[1]。我国的人文作为汉语词汇,最早见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人文精神指人类对自身完满性的追求,是人类在对自身完满性方面缺失的关注,是对理想人生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缺失方面的关注。人文精神内容体现在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与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包含信念与理想,人格和道德等,它没有固定的具体指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当时针对中世纪宗教,提倡自由是人本质,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个性解放与自由发展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周代礼乐教化用来对统治阶层陶冶身心、端正品德,提升老百姓文化素养、人格境界,调节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3。

人文精神具体运用在体育上就形体育观,人文体育观视野下的体育,不仅仅是人的工具或其它外物,而应是人自身存在方式及自我表达,体育发展不仅要关心社会,更应关心人自身,核心是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终极关怀,使体育回到以人为本轨道。人的身体是体育所改造的生物学目标,而对人心灵的教化是体育人文学目标。体育对人的生物学方面改造体现体育自然属性;体现体育文化属性的是对人之为人精神世界的教化。人文体育观指导体育实践具体体现在价值上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和独立人格;在理论上科学全面地认识人;在实践过程全面塑造人,包括身体自然改造、人格塑造和对人心理及精神世界引导、社会化过程促进,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有效途径[4。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身并有机结合教育过程,是进行素质教育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重要途径。将体育与素质教育及全面发展人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标志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文意识觉醒。但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对体育教学人文因素关注欠缺的问题。

(一)缺乏对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

在现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其核心教育思想并没实质改变,在体育教学任务方面仍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忽略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传授,忽视体育能力与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并未系统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贯彻在教学实践中,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二)缺乏对学生体育兴趣与主体人格培养

受原课程本位教学思想影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基本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教学手段鲜有创新,课堂上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没真正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对体育兴趣、情绪、习惯等心理活动一旦形成,会对体育行为产生相当大影响,强烈鲜明体育态度是学生克服各种困难与坚持锻炼重要因素。但在现实体育教育中,存在着对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足问题。

(三)对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健身意识和习惯培养缺失

大多数高职校体育课时是两学时,然而一周一次体育运动量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强身健体需要,学生要有自我锻炼意识和进行自我锻炼习惯才行。很多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就是每周一次体育课,长期坚持参加课外自我健身学生仅占小部分。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在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肩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目标。然而,专门用于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和情感意志体育教学体系几乎还没有。现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身体方面培养,很少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展进行相应有针对性教学实践。

三、构建高职院校人文体育观

(一)学校体育设施要体现人文性

“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思想是教育发展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要求。体育设施选择与布置蕴含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具激励作用。重视校园体育场地与场馆和设施等的人文因素,如可在设施形状、色彩、功能方面不拘一格。有利于激发学生锻炼动机为目的,使体育设施符合学校体育发展规律及学生身心特点,符合学校体育安全卫生等要求,符合当代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

展示校园体育文化魅力和弘扬体育文化精神,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与能力以及学生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社交、协作能力等,保持了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和形式,使每个学生受到体育人文教育影响。

(三)实行人文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要体现高职学生进步幅度,要注重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人文建设,隐性体育课程载体包括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课余体育兴趣活动等。加强高职院校体育人文隐性课程评价,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与健康心理素质及社会性人品的形成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6.

[2] 张善文.周易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