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动探究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收稿日期:2013-06-20
基金项目: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编号:JYB201205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编号:2011-GH-178);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化学省级特色专业(编号:0001871-1);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杨喜平(1972- ),女,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张玉军(1957- ),男,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表面化学与催化;苗永霞(1979- ),女,河南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工业催化剂。
物理化学课程是系统阐述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专门课程,是物理学与化学最早相互渗透、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化学化工学院的主干课之一,同时也是材料、生物、粮油食品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被称为“化学的灵魂”。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物理化学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自然科学战略报告指出,凡是具有较好物理化学素养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后劲”足。但该课程公式繁多、理论性强,因而脱离实际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使之成为学生们闻之色变的“老虎课”,况且该课程的课堂、实验、习题充满验证性,缺乏探索性,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互动——探究式教学的涵义及其实施方法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是基于“互动”“建构”这些重要的思想,融合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是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师生互动型教学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的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满足自身学习要求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包括很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第二课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本文是围绕在高校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互动——探究式教学法为中心展开的。
新的互动——探究式教学法是以知识形成和研究方法形成立意的一种课型。教学活动是师生认知、情感、意向及自我意识的互动交融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与创新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是:建构性、科学性、探究性、实践性、方法性。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必须使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使学生经历新方法的形成过程,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过程,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经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供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资源,使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学习过程。互动——探究式教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谐统一,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物理化学的知识教学、情感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兴趣——启动阶段
问题情景的设置,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冲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
(二)引导学生探索,自发交流提问——联动阶段
联动阶段是实施互动——探究式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铺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师答疑点拨,适时强化拓展——能动阶段
能动阶段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当场答疑,将学生解决问题中失败的思路暴露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成功之路,看到思维的全过程,并启发学生联系讨论的内容,拓宽思路,做出适当的引申与拓展。
(四)展开变式探讨,自我体验归纳——创新阶段
知识只有在应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学生也只有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提出新的问题。因此,应精选例题与习题,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展开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新情景下的问题,真正体现“学中用,用中学”,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将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尤其是在热力学中效果非常好。因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部分,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看不见摸不着,尤其是物理化学的处理方法,在这部分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最重要的状态函数法等。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多放些学时,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法,与生活常识、科研实践及科技前沿、物理化学实验相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发生显著的变化;把物理化学中经典的实验——《燃烧热的测定》和其他验证性、演示型学生实验进行重新改编和设计,使基础规范性与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巧妙结合起来,上升到理解、应用、综合、研究的层次。
二、物理化学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及教学效果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互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一次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问卷涉及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中运用该模式进行知识传授、课堂互动的具体环节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包含8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选择题分别为:1.任课教师的执教态度和备课情况。2.任课教师在课堂设计问题、引发认知冲突的效果。3.任课教师在自发交流提问、引导学生探索效果。4.任课教师布置的拓展作业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5.任课教师在课堂、课后开展答疑点拨启况的看法。6.任课教师讲解例题及习题的多种解题方法的看法。7.本课程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与课程内容匹配。8.任课老师在物理化学教学采用的“互动——探究”模式的综合评价。主观题为“请你对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作出评价、建议及本人的学习收获”。选择题答案A、B、C、D按从好到差的顺序排列。
教研组随机抽取了73名学生参与调查,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粮油食品学院、材料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涵盖了这几所学校开设物理化学课程的所有院系。学生的专业和人数分布见表1,统计结果见表2。
表1 物理化学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学生分布情况
表2 物理化学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73份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n(%)
说明:n为选该选项的问卷份数;%为选该选项的问卷份数占总份数的百分比。A、B、C、D是问卷中选择题的选项。
结果分析:
(一)统计结果显示,客观题除第3题外,90%以上的学生均选择A或B,表明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比较认可,62%的学生对物理化学教学中采用的模式综合评价非常满意,38%的学生对物理化学教学中采用的“互动——探究”模式综合评价满意,总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
(二)主观题的回答中,绝大多数学生也表明自己对课堂中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法非常满意,认为互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课的效果,这说明互动——探究式教学法适合物理化学教学,并且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对于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物理化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对自发交流提问的调查(第3题)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有15%的学生认为一般。这一方面表明学生对自发交流有很高的渴望度;另一方面也表明该教学模式确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更加精心地对互动——探究式教学法的各个环节进行。
(四)一题多解本身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对知识的系统化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第6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近80%的学生对课题组成员授课过程中的一题多解很感兴趣,说明对习题和有选择的例题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是非常可行的。
三、结论
通过对物理化学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及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教学法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并且在教学中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教学模式能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谐统一起来,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物理化学知识的教学、情感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光,曾人杰,马兆海,等.重新认识物理化学课程的战略地位[J].高等理科教育,2001,(1).
[2]物理化学.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编辑委员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关于“互动式”教学有很多方法,教师要以课堂情况的具体实际为依据,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方式。在目前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的方法包括小组讨论方式、同桌彼此学习法、自由表达意见法等,根据对这些方法的有效使用,能为学生提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等各种对话的良好学习气氛。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实现彼此问答、进行彼此辩论,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习思考以及处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高度重视小组之间的交流
在进行互动学习中,有很多的方法,而小组交流是其中一个很基本的方式,通常而言,在一个交流小组中,教师在进行小组人员分配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层次搭配,即坚持“小组之间同质、但小组内部异质”的理念,以对学生关于基础知识的实际了解情况即学习成绩的优良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级,可以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再选出合适的学生担当组长,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并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积极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对于比较新颖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探究,这样的话,使学生在有序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在新目标教材中的八册下有一关于Unit 1 Will people haverobots?的单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这样提问:Will robotsbe good to our society?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形成两派,即正方和反方,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以及辩论,就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还有利于锻炼口才,此外,还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眼界,要是进行经常性关于该方法的练习的话,可以一举多得,促进学生综合实力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强化组与组之间的讨论
教师要高度重视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小组讨论完成后要尽快对有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并概括,积极对全班同学进行引导,促使其共同探讨,这在采取合作互动式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时很重要的。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要有把握整体局面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的交流,确保其一直以本堂课的主旨为中心,避免偏题。在交流完成以后,教师要及时解释,这样的话,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达成一致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确保所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于各抒己见,而且还有利于学习到各种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此外,还有利于学生在分析、判断以及推理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使互动式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能。例如关于Unit 3 Do you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一课的学习,一些小组认为:We don’t like sports,we don’t remember what we were doing when Liu Xiang won thegold medal at 2004 Olympic games.这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做出总结,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进一步加深对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即除了具有能增强体质的作用外,而且也是一种荣耀,是一种奉献精神,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得冠军,可以给祖国带来荣誉。
三、教师要积极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最根本的存在,教师是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因此,要想使互动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优越性,那么教师正确的指导是必须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比如在新课文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文化背景,也可以规定制定教学要求等,例如关于Unit 1 Do you think youwill have your own robot?一课的学习,就能灵活的进行如下问题的制定:Have you ever seen any robots?What can a robotdo?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对课文抱有一个良好的态度,不仅仅是因学习才学习,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自主的介入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老师之间三者互动的生动和谐的教学气氛的创造。
四、不断改进练习评定并使之完善
学生要想进步一巩固知识,那么课堂练习是必须的,教师要在课前进行一些小练习的设计,这样的话,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复习并巩固知识。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其内容很复杂而且多样,要是没有进行及时巩固的话,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这样的话,以前的辛苦学习都浪费了。在英语课堂结束后进行“小复习”并不需要很多的时间,只需学生认真复习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彼此评估、彼此议论、相互改进,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要进行自主思考,教师要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启发,根据小组谈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解决好问题,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采取情境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关于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的方式展现动物,例如:老虎以及孔雀…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问学生: “What do you like?”,让学生使用“I like…”这个句型来回答问题。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评定,这样的话,有利于学生对感知语言有一个深刻的记忆。
简而言之,采取互动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有利于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学习都有一个良好的态度、积极自主的加入学习,不过英语教师占据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要进行科学教育以及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与教师开展以后的学习与工作。
参考文献
[1]乔靖.互动合作 共同提高——浅谈中小学英语交际互动式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 2007,(10):134—135.
一、 课堂有效互动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课堂有效互动,就是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课堂互动。在实践中,课堂有效互动应具备四个维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本互动和生本互动。第一,从互动对象看,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外,课堂互动还包括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包括文本等)之间的生本互动。第二,从互动主体的角度来看,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有教师与单个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站在学生角度上看,有学生个体间的互动、学生群体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间的互动几种。第三,课堂互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互动的表现形式既有言语互动,也包括非言语互动;既有显性的互动,又有隐性的互动。第四,就课堂互动效果而言,既可能是对互动主体心理和行为产生正面的促进性影响,也可能对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的抑制性影响。课堂的有效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承载着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包括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教师进行课堂有效互动的教育意义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其终极目的是促进学习方式改变、教学转型、师生关系转变等,从而使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更好地得以实现。
二、 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实施与策略
建构主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如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而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辅助学生学习和提供资料,而教学过程则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美概况多媒体互动教学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虽然现今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但是面临实际教学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对于英美概况这门课程,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了解、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教师与教学环境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辅助互动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可采用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帮助学生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展开独立探索,教师给予适当引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凭借主动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全过程。本文侧重探讨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收集资料、参与教学、展示成果并开展讨论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英美概况主要侧重两国文化知识的介绍,其中部分知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建构。教师在教授新的章节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相关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分组分工,提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设定一个目标,让学生去解决,也就是“抛锚”。以英国地理章节为例,首先可播放介绍英国地标建筑或自然风貌的视频,让学生对英国风光有初步印象。其次介绍该章节涉及的主要内容: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山河湖泊、气候、主要城市等等。对于较难理解的如地形地貌等内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向学生详细讲授。而对于国土面积、主要城市介绍等内容,教师可提出问题,为学生设定自主学习目标,由学生分组分工寻找资料完成。
2.自主学习,分工协作。在教学中,可以改变完全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音像资料并讲授的形式,将部分内容交由学生完成,并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讲授所准备的内容。教师可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于提出的问题或设定的目标,让学生讨论与交流。然后给各小组分配不同任务,小组成员在课外分工合作,搜集图、文、声、像各种资料,自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供课上展示。教师只需给学生以引导,告知学生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从哪里获取相关资料与信息等。如对于美国节日的介绍,教师可分配各组负责不同节日的介绍,如马丁·路德·金纪念日、美国独立纪念日、感恩节、万圣节等。各组首先要学习该节日的信息,如时间、由来、传统习俗、庆祝方式等,通过讨论与交流对这些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针对性的找图片、声像资料和文字信息加以充实,这能够进一步加深组员对内容的理解;通过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对该节日较为一致和较确定的认识。
3.交流展示,互动讨论。此环节中,各小组将准备好的课件在课堂展示,由成员代表讲授该部分内容,以供各组学生学习。然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基础性的知识已经了解。此时,教师可给学生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由小组互动产生,由各组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可依次让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其对该内容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论。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讨论。如前面提到的美国节日,在完成展示及讨论环节之后,教师还可提出较难问题,如将中美节日进行比较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就共性的问题,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找寻答案;错误的地方,教师予以指正;而较难的问题,教师可做进一步详细阐释。
4.教师小结,效果评价。经过激烈讨论,学生对各部分内容已经有了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教师需对所讲内容进行补充、修正,并加以评价。这个评价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测验,只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下学生表现,予以总结,由此也体现抛锚式教学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使用多媒体参与教学,不仅增加其趣味性,而且使其语言技能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精神。同时,能促进学生英美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变静为动,变被动为主动。
中学化学;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教学是未来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要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参与式转变, “科学探究”是突破口,怎样进行探究,师生的“互动协作”是关键。只有教师和学生互动协作,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构建“互动协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中学化学“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内涵
“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评价反馈——深化拓展和学生的主动预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应用反思等一系列师生互动协作平台展现师生思维过程,发现、激发创造潜能,积累活动经验的教学方法。该模式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为中心,以协作为主导,以探究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互动协作探究”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该模式适用于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式转变过程中的教学,对于那些相对基础薄弱、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不够、探究习惯尚待养成的学生尤其适用。
(二)理论依据
1. 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理论。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作用对象(文本、资源和环境),作用对象是服务于主体的客观存在,理所当然是教育的客体,而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和学生,应该都是教育的主体。其中,学生是依赖教师引导、激励和帮助的条件主体,教师是对学生学习发展负有责任的责任性主体,[1]二者构成教育椭圆的两个焦点。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就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教学既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学习为中心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
2. 互动协作探究的教育思想。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作用而促进彼此相互成长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或未发生教学。[2]要想实现师生、生生和谐互动,二者必须有效协作,才能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促进师生协作探究,交流共享,产生教学共振。
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把握科学的学科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表明,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加工者和创造者,学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亲身体验并主动构建,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三)构建原则
1. 民主化原则。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里,师生才能密切配合,形成默契,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教育,也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发生!
2. 主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教学发展的第一要素,必须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探究、主动发展,使教师在学生的协作与促动下自觉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通过积极创设外部因素来启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自觉地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学生需要,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解决问题。
3. 过程性与发展性原则。学生对科学的认识需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发展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循着科学研究的流向去思维、体验和探索,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体会科学的内涵,掌握科学的方法,领会科学的精髓。
4. 实践性原则。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并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联系。通过化学实验带动学生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化学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5. 趣味性原则。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形式要新鲜、新颖,灵活多样,紧扣时代脉搏,联系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图文并茂,简明扼要,通过鼓励学生生成学习问题和查阅文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三、中学化学“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与实施策略
(一)中学化学“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中学化学“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包括四个环节和十个步骤。第一环节是课前预习引导环节,它包括创设情境、尝试学习和疑难反馈三个过程;第二环节是课堂互动探究环节,它包括启发引导、问题探究和典型示例三个过程;第三环节是课堂检测反馈环节,它包括达标检测和评价反馈两个过程;第四环节是课后应用拓展环节:包括应用反思和拓展提升两个过程。
(二)中学化学“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 教案、学案一体化策略。实施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互动探究,动态生成,教学合一”。具体要注意如下策略:
(1)增强责任感,提高教学案编写质量;(2)明确教学案的任务与要求;(3)设置合适目标,引导学生探究;(4)灵活选择学法;(5)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案。
2. 创设情境策略。(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真实问题情景中;(2)通过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3)由旧知识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4)利用提出猜想假说、验证假说或悖论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5)有意识地暴露教学实验中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6)借助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7)运用对比方法创设问题情境;(8)通过创设悬念引入课题,精心策划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9)努力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和发现的不满足感,支持自己提出和分析问题。
3. 启发探究策略。(1)利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可将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2)充分挖掘化学史料的科学价值进行探究;(3)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探究;(4)有效利用调查访问法进行探究;(5)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探究。
4. 反馈交流策略。(1)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强调学生整体参与;(2)珍视合作探究中师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效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3)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实现有效的反馈与评价;(4) 重视小组讨论,促进探究成果的交流共享。
5. 反思拓展策略。(1)适时设计一定习题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探究所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2)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展开变式训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新情境下的问题;(3)让学生在群体中进行反思;(4)努力促进学生个体反思。
四、实施中学化学“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高一高二化学平均分大大超过市平均分,改变了过去多年来一直低于市平均分的状况,高考和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大大增强。近三年共开发精品课例26节,改进实验设计14例,撰写论文22篇,多次在省市评比中获奖,5人在省市优质课竞赛中获奖,1人被评为市教学能手,2人获省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课题成果3次荣获省二等奖。
五、关于中学化学“互动协作”探究式教学的反思
(一)有效整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探究策略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应该或适合采用探究式学习,应有效整合探究教学内容,重点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应用等化学核心知识进行探究。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探究策略。
(二)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探究的个性化与合作化
教学预设尽量避免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动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注重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有机整合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及时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通过师生协作互动开发课程,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生成中。
(三)打破评价方式改革的瓶颈,促进探究教学的良性发展
应重视评价的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考察,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既关注学业成绩,又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及时了解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建立多元、多样、差异的发展性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