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账务处理;同步;中职;专业业务技能;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②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关键词:高校 会计电算化 年初工作 探讨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会计实现了电算化,且逐步进入了网络化。作为一个以提供综合经济信息为主要手段的控制系统,高校电算化会计在高校事业发展和财务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给高等学校的会计工作带来重大的影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会计在如何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做好高校会计电算化工作等方面,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就当前形势下,高校会计电算化年初工作的一些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高校年初电算化工作现状
高等学校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部门预算全部纳入政府收支预算。会计年度结束后,须编制部门决算报表,上报财政部门。决算报表编报工作的完成时间一般在1月底或2月初。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年度结束后,单位存在与银行对账、与财政对账(包括预算内、预算外资金以及应缴财政专户的核对)、确认财政应返还额度等、单位资金年终清理、结算、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工作,这将花费相当的时间。由于这些因数的存在,单位新年度的会计账套不能及时建立(因无法取得上年余额,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数,以及所需的其他会计资料等),而单位的日常工作并不是停滞的,经济业务在不断的发生。
此时,大多数单位的处理方法是:对于新的会计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现不做计算机录入,待新账建好之后,再进行事后补录。而这种状态至少会持续近1个月。这样的现状和处理方法则可能会导致:
(1)单位会计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财务收支情况,失去会计相应的职能。
(2)正常完整的电算化会计处理流程被无奈地强制中断,事后的补录几属重复性的工作,增加了工作量。
正常的操作程序是:软件录入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正确录入计算机。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按规定的时间及时结账,不得提前或退迟。
(3)非完整的处理程序,增加原始会计凭证保管的负担,极易发生原始凭证遗失、毁损的情况。且未入账的会计凭证,长期置于出纳人员手中,不能按时归档,使得单位财务负责人无法了解和掌控收支具体情况,亦会出现资金安全隐患。
(4)事后补录的账务处理,可能与当时的实际处理出现偏差,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般的情况下,此时学校可能处于寒假期间,单位安排的补录人员可能并非该业务的当时具体处理人员,虽然有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规定,但在面对具体业务时,也可能会出现判断和理解上的偏差。即使补录人员为该业务的经办人,也会因时间的原因而产生处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失实。而针对这些失真、失实会计账务的查证、纠错,又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5)事后的补录行为,总是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进行。会计人员既要处理日常业务,又要抓紧时间将以前已发生、且不断在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录,使经济业务的发生与账务处理录入尽快达到时间上的统一。在这种状态下,使得会计人员身心疲惫,也会增加出现差错的几率。
由于新账建立时间的滞后,高校面临着会计人员处理的经济业务与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时间上不同步的现状。
二、高校年初电算化工作对策探讨
在上年度整个会计工作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如何开始进行新年度制单、审核、查询等会计工作,达到经济业务的发生与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时间上的统一?针对此现状,笔者在工作中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分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年度建账、结账以及日常凭证输入操作的工作流程及数据库运行原理(以用友财务软件为例)。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年初建账工作流程分析
会计电算化软件包括多个子系统,其中的账务处理子系统,也称总账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的工作流程见以下图例。
从以上流程图例中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完成年度新账建立的流程及工作内容包括:
(1)完成上年各项会计工作;
(2)建一个新年度账;
(3)进入总账系统,根据新年度相关制度、规定和本年度实际工作要求,调整会计科目;
(4)调整部门、个人、供应商、项目等资料;
(5)结转上年数据;
(6)进行期初余额调整。
(7)最后,开始新年度的会计工作。
在建账流程中,建新年度账的一个根本前提条件是“完成上年各项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前述原因,上年会计工作很难在年初及时全部完成。虽然我们在年初可以确定新年度使用的会计科目,可以调整部门、个人、供应商、项目等资料,但由于无法取得上年结转数据和进行期初余额调整,故不能在年初及时建立新账,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在这一时期相对滞后。
(二) 电算化软件年度结转、凭证输入操作及其数据库运行原理
1、年度数据结转:
(1)操作员将12月数据进行结账处理,
(2)退出用友软件,
(3)打开系统管理,以账套主管身份注册登陆当前会计年度,
(4)在年度账一栏选择建立新年度账,
(5)建账完成后,注销当前年份,重新用账套主管按新年度注册,
(6)在年度账中选择结转上年度数据,完成后即可开始使用新年度账。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主要问题
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目前许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针对是财务系统的基础设置、总账系统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的介绍。而对于往来系统、薪资管理、固定资产、供应链和财务分析等模块介绍很少。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许多企业侧重财务软件的全面掌握,像供应链模块是实际应用的重点。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了解部分模块的操作,只懂得简单的操作,不能掌握所有经济业务在财务软件中的处理,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也不够了解。这种没有结合企业具体需求的教学很难实现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目标。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一些问题
虽然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实训室并推行一体化教学。但是考虑到课堂人数较多,许多老师仍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相结合,操作相关模块的同时解释相关原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单纯的记住教师演示的操作流程而具体相关会计知识和操作原理没有完全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只能确保课堂的教学进度,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安排不合理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虽然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相关经济业务处理是建立在会计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如果学生前期会计知识不扎实,手工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不清楚,就会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电算化教学应结合会计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此外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岗位需求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对策
(一)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企业的电算化会计工作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应结合计电算化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企业的电算化会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岗位技能需求设置几个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围绕每项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相应工作技能,进行知识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对上机实践内容的选择,应结合相关案例涵盖账务处理、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多个模块,并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如报表系统如何从账务系统取数,工资系统的凭证怎样转到账务系统等,使分散的内容连结成一个整体,在各部分内容中指出本部分容易出错的地方及解决方法,系统地学习理论与实践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及相关的知识内容,从根本上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二)结合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特色,采用一体化教学
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工作任务相结合;鼓励学生在以$做%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相关知识。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通过模拟实际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总结不同会计软件公司通用财务软件的共性,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原理,掌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账务处理、报表、工资等的运行过程和方法,使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不同公司开发的会计软件
(三)合理安排课程,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结合教学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财务工作
当今世界各国都努力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因其拥有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受时代所青睐,尤其是在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更新改造中,扮演着革命者的身份,从实质和形式上调整着会计账务处理的应用、会计管理的方式,更是深刻影响着会计的整个监督体系。在电算化的应用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国大型企业为代表的成熟应用,这类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过去的手工记账核算向会计电算化的转变;另一类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非成熟应用,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实力和规模上相对于大企业较弱小,导致企业在会计的各方面都要落后,如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观念落后、实际操作中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让操作人员可依、企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就职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困难。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8%以上,掌握中国经济的命脉还得靠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未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环节――会计电算化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唯独只有认真地分析、思考、提议、解决,才能促进其新的发展与繁荣,开启电算化的新时代。
一、会计电算化基本介绍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依靠电子计算机为主体,在会计工作中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服务功能去帮助财会人员解决会计账务处理与会计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利用财务软件,替代手工记账和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它的应用和手工记账的程序思路是一致的,而它的处理是更智能和快捷地完成整个会计工作过程,充分展现了自动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即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先进方式的转变。纵观会计发展历史可发现,会计电算化是史无前例的突破。它的产生、应用与发展不仅在当下改变了社会手工记账的局面,更新了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而且还为会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相比传统的手工记账有如下特点:第一,及时性与准确性。会计信息录入后,系统会及时生成凭证和后期的报表,而且各个程序都是按照会计准则进行,避免了会计人员因粗心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会计上的错误;第二,集中化与自动化。整合了各方面的会计信息,自动地按着初始设定的程序进行,节省了人力的花费,体现了其自动化的特点;第三,规模化与标准化。可以处理大量繁杂的会计信息,而且都是符合现行会计准则标准。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就其特点和性质可得出:第一,提升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实效性和精确性,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能力,减轻了财会相关人员在日常账务处理和管理中的工作量;第二,优化了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结构,使各方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之前的财务会计事后管理工作也开始向事先预测和事中控制转变;第三,推动了中小企业会计内容、形式、管理的创新及其企业各层人员观念的更新,从而整体上促进会计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认识存在落后和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中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充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落后。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充分,思维观念上还未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因为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过去一些成功的且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经历的人士担任,由于受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影响,导致思想循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短时间内还无法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导致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并不看好,反而认为没有会计人员手工记账实在和可靠。
因此,有些企业管理者仅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现在只能看其进一步发展情况,并不能依靠和加以利用。
(二)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转变和衔接的阻力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管理、人员规模等方面实力弱小,突然从手工记账向电算化转变,将带来企业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企业各项资源的整合,人员的调动,设施设备的购买,硬件和软件的应用,会计人员电算化培训,管理者、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形式转变等。这将会触及到财会人员改变他们之前习惯和适应的工作环境,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规律。
会计人员在心理上可能会因难以胜任或调动工作岗位而感到惶恐,对新工作培训上和学习上困难而不满;管理者害怕自己在会计管理的权威上受损或会计信息秘密暴露,而一直不敢进行改革;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融资困难、规模和竞争力弱等问题,而没有实力进行内部设备更新和资源整合(主要为人力资源的整合、岗位变动、调减人员的福利、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等)开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实行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转变发展,要克服各方面的衔接阻力。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应用 中小企业 对策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应运而生。它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也由于会计电算化计算手段和会计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既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也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基于会计电算化本身的特点,其与原始的运用账本记账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空间小、存储容量大、检索查询速度快、编制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优点。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已开展多年,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已基本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近两年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角正逐步由大中型企业转变为数量庞大、IT基础建设较弱的小型企业。
1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
随着会计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由起初的试点转向普及,并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其先后经历了尝试、发展到目前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企业已深刻认识到信息手段的现代化能使企业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虽然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一些小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阻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由于网络财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对会计电算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我国企业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2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不少企业在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还不长,所以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电算化的认识还很肤浅。他们应用电算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和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他们没有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未能从根本上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导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从而使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和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性大打折扣。
2.2 账务处理程序不够规范。由于财务软件本身对会计数据的来源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要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会计人员在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制订方面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目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小企业虽然也会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要及会计软件规范化要求对原有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但由于受观念、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工作流程大都仍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因而出现了工作流程与实际业务需要相冲突的矛盾,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同类型经济业务不同人员制单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现象,破坏了企业账务处理的一致性,同时也导致了账户的发生额失真或失去意义。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不但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还容易使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甚至导致管理上的漏洞,严重制约着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高。
2.3 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将被打破,会产生许多新的岗位,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必须跟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目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很多仍是模仿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结果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混乱,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2.4 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小企业的电算化操作人员大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对软件的认识存有局限性,他们一般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却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另外,由于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不够系统深厚、更新慢,因此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没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软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不但没有完全体现出会计工作应用计算机处理的优势,而且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
3 方法与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2 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将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必需要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调整原已习惯的传统的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