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的利弊

线上教学的利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教学的利弊

线上教学的利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管理;考核方式;教学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利用一份期末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另外也可以通过考核督促学生加强课程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的考核也基本达到了考核的目的,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病。为了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需求,适应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考核改革更加迫在眉睫。目前,已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有了职教云课堂,为考核方式改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传统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的一个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主要是通过一份考卷来检测学生对课程所涵盖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其权重占总成绩的70%。这种成绩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的基本情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①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差距较大,学生对平时成绩重视程度不够,然而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需要重视教学过程考核;②学生考前疯狂突击复习,知识掌握属于短暂性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所学知识技能淡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③考试时间的短暂限制了考核内容不能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达到全覆盖,因此卷面成绩不能准确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④教学过程中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而卷面成绩不能准确反映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考核方式改革

通过传统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结合职教云课堂的利用,本文以《工程机械管理》课程为例,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力求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改革的思路如下:(1)注重过程性考核成绩:首先,增加平时成绩的组成,除了考勤、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外,增加线上学习互动时间的考核,激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主动学习,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其次,在课上加强线上学习效果的抽查考核,使线上学习真实有效。(2)增加过程性考核次数:把课程内容按项目分为八个项目,进行八次项目考核。通过八次考核,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持续积累,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复习现象;将一次期末考核变成了八次项目考核,考核知识点覆盖更加全面;通过每个项目的权重不同,体现内容的主次及重要程度;通过项目考核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改革,基本解决了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3)去掉期末考核。具体方案如下:①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过程性考核×70%;②平时成绩=(考勤成绩+课堂表现+作业+线上学习)÷4;③过程性考核成绩=Σ(项目成绩×项目权重)分八个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成绩权重按照课时比例进行赋值,详见表1.

3考核改革实践总结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考核改革实践,发现:(1)因为去掉了期末考试,所以学生学习感觉少了一个潜在压力,所以学习时心情比较轻松,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控制和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教学过程的要求和过程考核。(2)过程考核次数多,考核知识点几乎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和能力目标,每次过程考核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及时巩固的作用。(3)学生对大量知识点的学习不再是集中在期末考试前,而是分散在了平时,所以掌握效果较好。(4)分项目考核,便于教师从宏观上了解每个项目的教学效果,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

线上教学的利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视野;电大教师管理能力;优化路径

一、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教育平台的出现优化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和途径,也成为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体育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大在校师生对于体育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的平台优势、内容形式、沟通方法、其他功能等方面的使用意向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得出师生对网络教育平台大多持支持态度,并通过师生对由系统和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多种功能的不同使用意向,得出体育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采用的内容形式、功能类型等发展策略。为网络教育平台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二、网络教育视野下电大教师管理现状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电大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提高电大教学质量,就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处于知识经济环境下,高校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电大职业教育因此而遭到了冲击,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大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电大教师很多都是兼职,其职业素养以及教育水平都难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文章针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电大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基层电大是我国电大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应该作为基层电大建设的重点部分,从而促进开放大学的进一步发展,让电大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抢占制高点。本文以目前高校教学的微信应用情况为基础,剖析现存应用状况的优势和劣势,深入分析微信全面应用于高校教学存在的机会和威胁,最后对高校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期望。本课题以体育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策略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电大在校学生300名、电大教师53名为调查对象,对愿意使用网络教育平台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本文需求,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以及电大图书馆数据库等在线网络数据库进行收集并查阅关于网络教育平台开发的详细情况以及网络教育平台与体育学科教学相结合方面的资料,并对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为研究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

(一)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8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3%。在280份有效问卷中,有9份选择了“不愿意使用体育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下文只对选择“愿意使用体育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271份问卷进行分析。本次对在职教师进行的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3份,回收问卷48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为84.91%。在45份有效问卷中,有4份选择了“不愿意使用体育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下文只对选择“愿意使用体育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41份问卷进行分析。

(二)问卷的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邀请研究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对问卷设计初稿进行了评价,采用五级量表进行问卷的效度检验,检验内容包括问卷的设计、内容和结构三个方面。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从专家评价结果来看,问卷设计能达到本研究任务的要求,具备有效性。对所问卷所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且运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本研究的需要,采访相关体育教学方向的专家、教师以及有过运营网络教育平台经验的专家,全面了解网络教育平台的可用功能及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网络教育视野下电大教师管理能力分析

(一)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及师生的使用目的和需求。移动学习的优势在于其学习行为因需化、学习形式便捷化、内容活动互动化、实现方式数字化以及学习环境情境化,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也属于移动学习的一种,满足学生在课堂中无法满足的需求。本次调查针对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所具备的优势进行调查: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在师生眼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自主进行知识学习以及学习资源共享,分别有60.52%的学生和75.61%的教师选择自主学习,以及有46.86%的学生和75.61%的教师选择学习资源的共享。43.17%的学生认为在线进行知识检测是其最大的优势,而教师却不太认同这一观点,仅有17.07%的教师选择。35.06%的学生偏向于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这一观点也受到了教师的认可,有56.1%的教师选择。33.58%的学生和24.39%的教师选择了其能够及时接收通知消息的作用,以及只有25.83%的学生和2.44%的教师选择了1对1问题答疑。由此可知,学生与教师对于教学类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认知集中于自主学习、资源共享等简单直接的功能方向,更多的是知识点的讲解或文件资料的分享。相比较来说,及时接收通知消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1对1答疑的作用,在师生眼中都比较不重要,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交流也的确不如微信群聊、短信通知等方式更加方便及时。

(二)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与师生交流的使用意向。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体育教学往往过多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则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备课,讲授、示范动作和组织教学方面,而学生在教学交流与交往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学生的一切活动总是围绕着教师所布置的内容进行,导致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而当代大学生虽然在课上交流互动比较活跃,但是在课余时间是很少一起讨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同学们课下闲暇的时间不固定,所以很难聚在一起讨论问题。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行线上交流的方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查电大在校大学生对于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与教师交流的使用意向:81.18%的学生愿意在线上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88.93%的学生愿意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且在这88.93%(241人)愿意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的学生中,有58.92%的学生认为线上一对一交流最为有效,26.97%的学生认为通过在图文消息的底部进行留言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14.11%的学生则选择了由教师发起的投票进行。而本次调查电大在职教师对于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与教师交流的使用意向:95.12%的教师愿意在线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85.37%的教师也表示愿意在线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这85.37%(35人)的愿意在线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有51.43%的教师认为线上一对一交流最为有效,40%的教师认为通过在图文消息的底部进行留言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8.57%的教师则选择了由教师发起的投票、学生参与投票的方式,此结果与学生的意见相差不大。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一对一交流的方式更具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最为经济有效,而文末留言的方式则更多的局限于解决由文章内部的知识而发现的问题,其优点在于较为私密,可以选择是否对外公布,而通过教师发起的投票,则主动权在于教师是否想了解、了解哪些方面学生的内心想法。

四、网络教育视野下电大教师管理能力优化路径

(一)充分利用平台的各项功能,挖掘其教学价值,完善此类网络教育平台的用户体验。网络教育平台作为一个具有通讯沟通、社交属性、平台架构功能的交流平台,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应用方式。平台系统以及第三方外接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多种多样,不应局限于基本的图文推送,不断开发,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

线上教学的利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信息化;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43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4-24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62-02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意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在生物化学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的努力下,已建成了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并顺利通过验收。自2017年生物化学被确定为校级“双语”课程以来,教学团队认真开展该课程中英文教学计划、教案、课程标准、项目化模块设计等传统课程资源建设,同时紧跟现代职教潮流的微课、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已完成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堂讲授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甘油三酯代谢”为例,对基于微课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进行研究。

一、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为初步了解本专业学生对新兴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接受情况,笔者随机选取了184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9%的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68%的学生反映,不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掌握教学内容里较难理解的章节。因此,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为:70%的学生认为应该以信息化教学为主,但不应完全放弃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模式。这一结果既充分反映了学生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也确定了信息化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主体的工作方向。

(二)教学分析

笔者参考“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结合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将教学内容整合成7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6个技术实践项目及若干模块,本次授课内容选自理论基础与应用项目七模块二,共2学时。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了脂肪经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那么甘油和脂肪酸在体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分解呢?这是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甘油三酯是多种药物的合成原料,学习甘油三酯,可为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结合课程核心素养和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还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甘油三酯的水解、甘油和脂肪酸的代谢、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及能量计算三个内容。饱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及脂肪酸β氧化反应原理及能量计算也是难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仅仅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运用基础化学知识的能力偏弱,其特点是爱操作、喜合作、厌理论、怵原理,再加上有机化学知识零碎、相近,且微观反应无法观察的特点,易导致学生因知识混淆、机理难懂而产生畏学情绪。为解决这些难题,教学团队采用创设企业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由易到难设置三个任务,层层递进。同时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将其渗透于教学当中,下面介绍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三)教学实施

课前,学生登录智慧职教云课堂生物化学课程平台,学习动画微课“甘油三酯的自述”,以完成问卷调查的形式上传个性化作业,对甘油三酯的结构和性质产生初步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甘油三酯的来源、利弊留下了印象,但对其分解路径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课上,教师首先请问卷完成得最好的学生讲解对生活中甘油三酯的理解,再根据药品专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脂肪肝的形成”;然后小组讨论脂肪肝堆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育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自然导入学习任务1:认识甘油三酯的结构。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生产中泄露的甘油三酯”后,提出任务2和任务3:应该怎样分解甘油三酯呢?脂肪酸是如何氧化分解的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上述教学任务,下面以任务三的完成为例来介绍。首先开篇导入动画,接着以問题的形式,把知识点包含的内容概括列出:什么是β氧化过程?只含有一个氧化反应吗?需要酶的参与吗?有能量的消耗与产生吗?生成了什么物质?反应发生的部位在哪里呢?由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在层层问题中,一步步引出后续内容概要:β氧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为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转运;脂酰CoA的β氧化。

(四)教学评价课后拓展

教学评价为即时评价,即随机挑取一组学生通过云职教平台题库进行习题测验,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填写教学过程评价表,同时教师以习题测试结果反馈来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率。课后,任务拓展内容之一为体验高端设备检测。学生要观看技术人员对血脂检测方法的讲解和演示视频,总结出不同脂肪酸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的特点,了解前沿。并参与临床检测(课后),即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南通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相应项目的拓展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辅助操作。

二、教学效果与反思

任务型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点由抽象变直观。完成递进式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程中综合灵活运用微课、动画、视频与VR教学情境的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设计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陈旧课堂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学时所限,设置课后在线讨论模块,使学生课后也能进行线上学习。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线上线下高效教学。在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完成为主线,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另外,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德育,更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引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能让学生感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三、讨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它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因为教学模式单一,较难实现信息量巨大的现代课堂教学;同时,因为授课局限于课堂,使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授课内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线上教学的利弊范文第4篇

众所周知:理科班的语文教学非同一般。我想与我有同等经历的同仁们对此应该感受颇深。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一所全国示范性高中里,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更是严重。文科在这里本就是弱势学科,语文更是弱势中的弱势。理科生轻视、甚至不学语文的现象已是数见不鲜,但理科生的语文水平往往又实在不敢恭维。然而传承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光荣使命又非语文莫属。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以后的高考中必须重视语文。面对着理科生对语文的错位认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作为一位理科班的语文老师该如何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让语文在夹缝里求生存呢?结合自己的切身实际,我认为要在理科班开展切实有效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晓以利害得失

学生绝大多数是怀揣梦想来校寒窗苦读的。人人都希望最终能获得成功。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目前的认知与最终的追求有冲突时,他们就会静下心来做冷静的思考的。当他们还在为这个问题而犹豫、徘徊之时,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为他们做出合理的分析,晓以利害,帮助他们权衡利弊得失,为他们即将的远航找准方向。只有及时改变学生的认知,我们才有可能让理科生接受语文,从而为语文找到立足之地。

二、调动学习热情

学生屈于现实而被迫学习语文的热情一定会大打折扣,即使学也难免效率不高。此时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们仅仅为他们摇旗呐喊,鼓劲助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用语文知识武装自己,尽我所能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去充分展示语文的魅力。用语文独有的睿智、幽默、高雅、博大,精深彻底征服他们。让他们在叹服的同时产生学习语文的冲动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提高自身素养

作为理科班的语文老师要彻底改变学生对语文固有的偏见,特别又是采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激发、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又谈和容易。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并克服一切困难,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老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也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放电”之前一定要“充电”,而且要根据需求不时“充电”。只有我们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我们才有可能以自身去影响学生,才有可能让学生从不喜欢语文到喜欢语文,从而学好语文;才有可能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为我们的语文在理科的天空下争的一席之地。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才有可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的机会。

四、调整教学方法

线上教学的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益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高频率新词汇,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作为中小学教师,如何正确认识翻转课堂?如何把握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作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和顺应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趋势新发展,不要成为创新教育的局外人或盲目人,另一方面应结合新教材新大纲和教改要求,在继承传统特色教学方式基础上,大胆尝试和探索诸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为学生发展注入一些新鲜的手段和气息。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译自英文“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理念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两位化学老师给缺席上课学生补课的做法,起初他们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课件录制下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软件,通过互联网让因病无法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在家观看,提供自学辅导。现在翻转课堂的定义比较多,比较通俗的涵义是教师创建一片简短教学视频,通过互联网先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听教师讲解并自主学习,再回到课堂上参与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由此可以看到翻转课堂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手段的先进化。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把课堂教学转化在课外甚至是校外,这是教学手段的变革,也是教育理念的转变。(2)先学后教的预习化。翻转课堂与以往的先学后教相似,与校讯通有异曲同工之处,预习内容的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3)学生学习的探究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先学后教――小组合作――课堂探究――知识内化,学生成为学习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四、教师角色的导师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规划师、教练、导师,而不是灌输者、保育员、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二、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翻转课堂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教师教教材(知识)、学生听课堂、课外做作业”的模式,实现了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翻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犹如百米赛跑,跑道上的主角永远是运动员,教练只是“教”,永远无法替代运动员去比赛。同样,学生是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主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内化和运用。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不完全被限定在固定的课堂、作业和范围。表面上看它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内容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师生主体地位的翻转,实际蕴含着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是对课堂教学本原的一种回归和追求,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学习个性化特点。

2.“翻转”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知识的占有者,学生则处在从属地位,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常常限定在老师的思维框架和课堂设计中,随着教师的节奏听讲、思考、记笔记、做作业,学生也很少在课堂上发言、讨论、甚至争论,学习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师生之间也难以在教学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结果往往是“老师的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痛苦”。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的促进。教师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化运用、育人成才,所有翻转课堂实际上是“翻转”了教书育人的主次观念、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教学要求。

3.“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在传统课堂中,教学基本上遵循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或知识,在课堂上借助黑板、粉笔(或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进而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识记、理解,而更深层次更高要求更为关键的――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部分,基本上是通过教师布置课外作业练习或提问考试来实现完成。从知识掌握和升华的角度看,这种“简单劳动在课堂,复杂劳动在课外”的教学流程明显违背了学习递进的逻辑,翻转课堂恰恰“翻转”了这种教学流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表现在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课件(视频)自主学习,接受对知识的传授,识记、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因材施教,或讨论、或启发、或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进而因人而异去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如图一)。

4.“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传统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实习法、探究法等,这些教法的实施主体大都是教师,主要途径大都是讲授,主要场所是课堂(实验室、教学基地),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知识传递呈现放射形的喇叭状,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学生预习自学后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现场的指点解疑、启发归纳和指导作业为主,实施主体是学生,主要途径是讲授与交流相结合,主要场所是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对象是面向全体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知识传递呈现收缩形的反喇叭状。在这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科学精准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风,必须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确保视频呈现的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同时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组织课堂交流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因材施教的教案,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场所(如图二)。

三、我们的教学是否需要翻转课堂

从教育的历史来看,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都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而不断演变的,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口口相传的教育方式,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也将极大改变人们的学习行为、教育方式和知识占有,从这个意义上看,翻转课堂的出现,是科技时代造就的产物,是顺应潮流俱进的产物,它还将深度对接移动互联网衍生诸如手机APP、微信平台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但是,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一切教学方式,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都有长短利弊和适合大小的问题,对此,作为教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思想 准备。

1.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翻转课堂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出现的新教学方式,虽然有U盘(移动硬盘)、免费云盘(网盘、网站)、微信、QQ,但实施翻转课堂还是必须具备一些基础条件的,包括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互联网带宽、视频服务器、学习平台、师生信息素养等,没有具备这些设备、条件,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教师指导学生在线学习、答疑和学习信息反馈都是难以实现的。目前,一些学校、家庭、师生暂时没有这些条件,亦或一些家长对孩子利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上网持警惕态度,不让孩子独自上网,贸然采用“家校翻”“校内翻”“课内翻”等都是空中楼阁、缘木 求鱼。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提醒我们:“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基于我们现有的教育发展阶段和背景,目前粉笔黑板仍然是我国课堂教学工具的主流,如果完全抛弃传统的粉笔与黑板,在优秀教学视频尚未足够多和学生学习自律性、意志力尚未充分形成的情况下,实施翻转课堂总体上还是不完全具备推广普及的条件,至少在中小学开展的难度会大些。另外,客观上如同传统课堂讲授,教学视频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位学生,线上预习自学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境下效果往往也难以保证的,课堂上没有师生智慧碰撞和教师的独特而绝妙“导”,课堂精彩同样难以出现。

2.实施翻转课堂可以一定程度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无论是线上(课外)还是线下(课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法,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分享观点、合作进步的良好习惯和求学素养;它能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恰恰是学生学习效果重要因素。如果教师每天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鼓励每个学生取得的进步,学生对教师本人及其讲授的课程、课堂会像对待好友那样充满兴趣和期待,教师无形的品质和素养也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存在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翻转课堂,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其中教师将面临两个具体挑战:一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包括视频内容的选择及其表现形式;二是对学生个性化指导需求的满足,包括线上互动交流、引导启发和在课堂上的活动选择、归纳评价。教师备课写教案由文字表述变成了课程开发并由字、音、图等组成的视频呈现,教师的满堂灌讲授变成了组织交流、研讨,课后批改作业变成了在线指导答疑,在这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方式得到了改进,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翻转课堂让教师更加优秀,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如图三)。

3.翻转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依然无法替代

美国翻转课堂创始人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说,翻转课堂不是以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教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讲台上的“圣人”。越是以生为本、以生定教、因材施教,让课堂真正回归,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集合体,教师的作用越显得重要和无法替代。高素质的教师和独到的教学方式方法仍然是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视频优劣由教师的水平决定,视频也无法代替教师,在线课程只是翻转课堂的一部分,分散的学生依然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其次,虽然教师从知识占有者的身份和支配课堂满堂灌讲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翻转课堂活动形式的选择、组织,以及面对面的互动学习、测试评价、整理总结、启发升华等都有赖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赖于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素养。第三,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翻转课堂在“智商”层面对学生更主动、更自主、更形象、更开放地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能较好地实现教师在“授业、解惑”方面的职责,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莘莘学子来说,教师道德情操、视野境界、文化底蕴、思想品质、专业素养等无形的特质,需要通过教师的举手投足、交流相处和言传身教来“传道”,常言说的“教书育人”,这些“情商”层面的“道”,对学生的人生启迪和未来发展更为关键更有意义。

4.翻转课堂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