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
发展前景:“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广东地区,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仪器仪表、机械、建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2、机械/设备/重工;
3、建筑/建材/工程;
4、新能源;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房地产;
7、其他行业;
8、汽车及零配件。
【关键词】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自动化技术应用
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第一,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在很多领域中都能够看到有关电气工程的应用,这能够使一些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也能够让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飞速的提高,不过,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原有技术必须经过变革才能够满足现企业的要求。科学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够带动国家经济,还能促进国家工业的发展。论整体实力,我国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人均生产值却不是那么乐观,所以必须要有更加科学的管理,让我国人民生活的更加富裕、综合国力更加强大,早日实现小康社的奋斗目标。在管理岗位中,通过应用电气工程技术,管理的效率越来越高,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解决企业在应用电气工程技术过程用遇到的重要问题,企业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带给企业更多的收益,管理时应用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不仅更加节约、更加高效,还带来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二,在化工厂生产单位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我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化工生产单位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化工单位的生产需要冒很大的危险,所以,只有通过探索水平更高的技术,系统在运行时多能多一分安全,必须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如今,很多化工单位都开始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此来控制线路、设备还有通信工程。应用该技术以后,对系统的监控工作也能够由它来完成,对有效的数据处理分析之后提供给工作人员,方便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控制和监控。如此一来,生产的过程会更加便利,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第三,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在很多领域中都能够看到有关电气工程的应用,该工程可以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高。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变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因此更加广泛,如今,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也能够寻到该技术的身影,获得的效果也很不错。但是,取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电气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并非太久,发展还不算完善,实际应用时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所以电力系统中只有电网调度能够应用该技术,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调度中,能够充分发挥微机电保护的作用,使电网能够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其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电网调度非常复杂,通过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电网调度能够突破瓶颈,得到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准确性。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电气工程逐步向高频发展。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工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现有的自动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急需更加高频的自动化技术支持工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我国逐渐出现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和环保的电气工程技术,所以电气设备需要能够多频率运行,并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加简单的操作,工业生产的过程更加高频率。
第二,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技术、互联网技术这三者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贡献卓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如今,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渐向集成化、自动化靠拢,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已经成熟,微机技术开始为人所知,认可度也非常高,应用的范围因此变得更广。互联网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有机融合,即是微机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生产产品的速度更快了,耗费的人力更少了,繁重的工作不再需要人来执行,使工业生产向自动化发展的速度更加迅速。
第三,开关设备智能化。微机技术经过许久的发展进步,已经趋于完善,认可度非常高,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多,逐渐建立起了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中拥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是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未来智能电网的建立需要以此为基础,在电气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开关设备的智能化这一趋势锐不可当。
第四,操作人员专业化素质不断提高。由于更加智能化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逐渐发展了起来,操作人员的素质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部分需要操作一系列设备的工作人员要能够熟练的操作设备,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反馈。而我国如今的操作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充足,大部分的操作人员接受培训过于简单,安装和调试设备时出现的问题过多,设备的运行效果不佳,问题频频出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拥有较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对于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要求很高,如此才能保证设备的运行效果。所以,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需要加强,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学习电气工程以及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探求根本,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实践,了解本专业,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善于创新,不畏挑战,有目标、计划,争取做一名符合要求的科研工作者。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探索,能够使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竞争时,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助力,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能让企业在进行竞争时占有很多优势,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促进国家力量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怡.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21(1):25-25
[2]刘军辉.关于机电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41(9):236-236
关键词:高职;专业认知;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93-02
现代高职教育强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更注重面向社会、针对企业的实践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从培养模式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做”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适应社会适应职业。但现实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高职院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办学特色体现为学科专业建设,中学教育最终体现在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的选择,工厂企业对人才的招聘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及技术技能,三者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这样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而言,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规划影响其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生涯,及其将来的职业发展。
一、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学生、老师及家长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及职业技能在社会上的应用缺少了解,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家长及亲戚朋友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报考专业时的盲目选择和心理抵触。根据对本专业新生的专业认知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就读该专业是依据高中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建议;75%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以后可能从事的岗位了解很少;70%的学生对以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和系统的认识,必然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认知教育是专业教育对心理学的应用,处于学业发展的基础位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首先要知道所学专业及将来从事的岗位,形成对专业的认可;其次才能做好职业规划,在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
二、专业认知教育的目标
专业认知教育作为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主要安排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在第一学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同时,安排有专业介绍、专家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及专业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对本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在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跟随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系统学习企业文化、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工作岗位技能及工作岗位规范等,对以后从事的职业及岗位有系统的认识,明确以后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在以后的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本专业的认知教育已经纳入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将专业认知教育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等结合起来,分阶段、分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目前已经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专业认知教育的内容和实施
1.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主要针对大学新生,通常安排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新生通过专业老师对专业应用和专业课程的介绍以及观摩学院的实验、实训设备对所学专业形成初步系统的认识,对专业的就业前景产生美好憧憬,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入学后要求其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就读本专业的原因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学习的目标及就业的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认知教育。
2.专家讲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安排相关的知识讲座,聘请在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由浅入深地讲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概念、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前沿动态、专业就业方向等,鼓励学生形成具有探索精神、研究精神的学习习惯,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及时解决学生因遇到学习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能及时找到学习目标。
3.专业认知实习。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围绕广西北部湾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具备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设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监控、维修调试、工程设计、销售服务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针对新生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缺乏认识,渴望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信息,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全部在校外企业进行,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实习时间,总计120学时。我们选择具有代表广西支柱产业的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例如在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企业学习企业生产构成、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自动化设备应用,亲临其境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长”、“短”结合方式,对于能提供实践机会且具有足够企业兼职教师的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我们进行长时间的跟班工作体验,对于自动化程度高但实践机会少的企业,例如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发电设备厂等进行短时间的参观认知实习。
四、专业认知教育的实施保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认知实习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专业认知实习安排120个学时,学分2分。成立了由系部领导、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及专业辅导员组成的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设计专业认知实施方案。学生到企业实习,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是难点,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对此制定了专业认知实习方案。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期间的管理。按照外出实习安全教育的要求,分别进行系领导、专业带头人、带队指导老师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交通安全、个人财产安全等),并要求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参加实习的学生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实习事宜,征求家长同意,并要求家长配合做好其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实习期间,各实习点具体负责人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提醒;学生入岗前要求人人必须参加实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操作规范的安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不能擅自离岗或住宿区,如有需要,必须向带队老师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学校与企业、学生、家长签订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协议,把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和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五、专业认知教育的成效
1.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通过到企业了解自动化生产的控制流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控制、工业生产工艺等,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所学专业的内容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
2.学生逐渐形成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企业的实践过程,学生能了解企业文化及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设备应用等,引导学生尊重知识、爱岗敬业,形成职业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逐步形成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态度。
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企业专家提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犹如商品与市场的关系,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加强,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行业企业,以岗位所需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团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电工基础》、《机器人技术》、《变频器应用与维护》等教材。根据多年的认知实习经验由本人主编的《广西支柱产业生产经营概况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论》成为学院本专业在全国骨干院校建设的特色教材之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聘请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具有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岗位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和从事职工培训的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教师,作为企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水平。
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到2013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总计有5个年级共计698人参加专业认知实习。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企业难以同时安排一百多人的实习场地,把学生均分成两个大组,实习场所交叉进行。多年的专业认知实习证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法是有效的,专业认知实习的实施同时促进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翔洲,陈铁军,黄营满.现代教育视阈下高校专业认知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关键词:低碳经济 专业建设 新能源 节能照明 高职教育
课 题: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JD201384)成果。
“低碳经济”致力于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能源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征显著。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现在降低40%~45%,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的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了“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低碳经济直接带来高技术人才的缺口、专业人才的匮乏。未来几年内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电动汽车、LED节能照明灯具等为代表的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相关专业,将更加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2008年以来,笔者学校开始筹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2010年正式开始招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经历了光伏产业发展低迷的考验,我们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创办的一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创建特色新专业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创建新专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高等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要依据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形势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谋求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市场和就业机会。既要看好产业背景的发展,又要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和特色,把握专业设置和拓展的重点和切入点。
1.要解决新专业的定位问题
高职新专业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地区产业背景、师资水平、学生与家长意愿、市场前景、技术难度与技术复杂度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由于地区产业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不同,学校的办学优势、学科基础不尽相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新能源应用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大类专业,目的是培养新能源与照明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新能源应用技术分为两个主题,主要研究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以及节能照明领域的工程问题,包括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工程管理、产业经营、统计运筹、金融财务与售后服务等,其涉及的学科与行业之广可见一斑。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办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独辟蹊径,确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顺德是家电之都,有较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应该以节能照明与新能源产品开发为主,着力于新能源下游产业,侧重于太阳能路灯、逆变器、LED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设计、安装维护、产业运营与工程管理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电、机械、制冷、通信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优势,在太阳能路灯设计、LED照明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特色,并逐步在照明系统设计、新能源工程应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
2.就业市场分析与毕业生职业岗位定位
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市场发展变化的“函数”。我们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市场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态势与走向,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相关的宏观政策导向;二是中观经济环境分析――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行业布局的组合与分解,特别是佛山市与顺德区的相关产业政策、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纲要;三是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地区企业的主流产品与技术要点、岗位供求及其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兄弟院校相关的教育市场分析等。
顺德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谋求升级换代,而新兴产业也在加紧培育当中。目前,顺德的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部省共建OLED产业基地、彩虹集团OLED项目落户顺德;富信电子与中科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半导体发电;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顺德,与中山大学合建光伏研究院等。经调研,在本校学生就业的珠三角地区有新能源相关企业3000多家,节能照明相关企业近万家,其每年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在2000人以上。由此可见,本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即使在光伏电池制造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控制器、逆变器、节能照明领域也足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课程体系建设
在明确了新专业的定位和切入点以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采用通专结合的课程模式,包括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1)职业素养课程模块。该模块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方面的课程组成。其中大多数课程是全校统一规定好的,一般不可调整和改变。本专业通识选修课程主要是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方法。包括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C语言编程、单片机技术初步、电子线路CAD、PLC编程基础等主干课程)。
(3)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专业核心,体现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建设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与风光发电子模块(课程主要有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设计、先进能源技术与风力发电原理)、节能照明子模块(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现代平面显示技术、LED照明工程与施工)两大必修子模块。选修课设置主要体现专业前沿与行业发展方向,课程主要有:前沿知识讲座、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动机与控制原理、ERP软件应用、创新方法概论等。
(4)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平台,是理论学习和创造性研究、开发、设计的结合点。因此,实践教学成为三年教学进程的主线之一,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培养,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行业企业参观调研和现场工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电子线路CAD实训、社会实践、开关电源与LED驱动课程产品设计、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新能源应用技术作为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边缘性专业。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抓住重点核心课程,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对教学计划、大纲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正。
4.师资队伍、实验室、教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专业创办的重点,学校在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照明工程与施工等方面的师资缺乏;在施工、统计、营运、维护等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生产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等方面有较强的基础。我们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调配全校的师资力量,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将新专业的师资增加了8人,老中青结合,高中初级职称搭配,改善师资结构,形成师资梯队,为新专业建设打好了基础。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本专业实验场所面积较为充足,实验环境良好,学校为支持新专业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实验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加上原有的PLC技术实训室、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室、电动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等,形成了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在实验室上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措施为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合作关系的重要舞台。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导,建立了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联络人制度。配备专任教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联络人,负责双方沟通,同时利用学校资源,整合多学科力量帮助解决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问题,攻关各类技术难题等。二是校企合作机构设置。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实验与生产设备资源,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三是创建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实现智力因素与生产要素、教学环境与现场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密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就业市场的双向联系,发挥企业顶岗实习对改善就业的促进作用。本专业先后与彩虹集团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美的照明、国星光电、高迅电子、海信多媒体、盈科电子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5.科研与校企产学研合作
新专业的发展壮大,高职专业品牌的确立,培养品质的提升,取决于参与及服务于行业的程度,取决于专业在行业的科研技术实力与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努力贴近行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持,营造技术优势,以此提升行业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并为自身资源扩展、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赢得生机与活力。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逐步实现三个领先――“实验条件领先,技术水平领先,教学方法领先”,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新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积极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运行和质量评估工作,反馈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情况。以逻辑线索和市场性需求线索为依据,建立起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
新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新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二、创建新专业的资源整合
1.教学资源整合
新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其他相关专业的支撑。学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智能家电、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这为新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部门协调
新专业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支持。以科研工作为例,可以围绕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组织协调相关学科专业,如机电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通讯、经济管理等,以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LED照明系统设计安装,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生产、管理、通信、设计、监控等为研究重点,发挥特色优势,在为新专业创建服务的同时,为学校的科技工作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科技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专业建设涉及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处、高职研究所、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把握新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把新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新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新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锐意进取,脚踏实地。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形成
1.课堂教学改革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企业中,适应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制造、管理的各类工程师(如PE产品工程师、FE设备工程师、QE品质工程师等),更进一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工程人才与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天下的做法,结合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思维,设计精细量化的质量标准,用数据说话,用类似ISO的指标体系控制教育质量,同时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创造性与精神性仍是评价体系追求的目标。
2.通用技能的培养
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有效团队工作、管理时间以及责任感、变化的适应性和职业道德等特质通常被描述为通用技能,这些技能成为工作绩效的基础,成为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根本。目前,通用技能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重视。21世纪竞争和变化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许多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劳动力市场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更需要这些通用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与制造工艺。高职教育不仅仅要停留在工作和职业技能的层面上,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框架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其次是培养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取胜的通用技能(比如,礼仪、沟通、创新、团队、外语、自学能力
等等)。
四、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笔者学校在创办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分析了新专业建设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些核心问题,对其他院校的新专业创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集合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传播等等功能;新专业的创办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建设,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科技开发为支撑,以技术提升为重点,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紧密合作,从而赢得良好的就业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N].中新网,2010-03-10.
[3]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中商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