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实验室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教学、实训、科研的重要基地,危险化学品是必不可少的实训教学用品,危险化学品包括强酸、强碱、易燃易爆和剧等化学试剂,具有腐蚀性强、易中毒等特点,若缺乏一定的使用安全知识操作或使用不当,易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这些特点和情况使得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及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职院校对于实验室,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制度不健全,虽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相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不够科学完善,制度不够细化,使得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1.2 缺乏安全意识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繁多、性质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对其不具备一定的常识,尤其是文科类生源学生,对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缺乏基础性的认识,使得其在实训过程中对于危险品的安全使用意识淡薄,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于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认识不够全面,安全使用和储存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导致经常有违章操作的现象发生。

1.3 危险化学品购买、存放、使用等环节安全监管不到位

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购买量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没有按需购买,危险化学品存量较大或者购买前根本不清楚库存量就盲目购买。同时,危险化学品未设置专门的存放地点,没有专人负责,教师和学生随意放置和使用,未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领用量过大,用不完的就直接摆放在实训室,未及时归还入库保存,或者不明确使用之后的废液如何处理,经常有随意将废液倒入水池的现象存在,这些都导致危险化学品对实训室及师生形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4 安全防护措施不健全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有毒气体使用时未配备相应的通风橱或通风系统防护设施,未使用防毒面罩等防护装备;对于强酸强碱易腐蚀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未配备相应的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体防护装备;对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未设置专门的存放地点,或者与其他危险试剂混放,未设置专门的储存柜等。

2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

2.1 完善规章制度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为使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室管理守则”、“实验工作人员管理细则”、 “实验员管理考核办法”、“实验室化学试剂使用与管理细则”、“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与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尤其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制”,一定要严格贯彻执行。

每学期针对清查暴露出的危险化学试剂管理松散失序,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将实训试剂全部统计、归类,建立独立封闭的试剂室,实行专人管理制度和试剂进出库等级制度,确保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

2.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

为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师生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意识,实验室应经常开展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教育培训或讲座。同时,学校应对大一新生开展实训室安全知识相关教育。在学生上第一节实训课时,教师与实训室负责人应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明确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规范,对于以后的实训课程,在每次授课前均应对所涉及的化学试剂给予相应的说明②,尤其对于危险性化学试剂,应重点强调并多次提醒,增强学生使用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按需购买,适量贮存。对于实训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要制定相应的审批程序,由指导老师根据实验教学的需用量向实验室管理负责人申报,再由院(系)负责人审批,对于需经公安局审批并备案的危险化学品应及时申请批准、备案,严格按程序执行。

危险化学品购回后,应交库房储存,统一管理。按管理类别和化学性质分类设库,专人管理,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严格领用的库房管理程序。领用危险化学品,应注意做好信息记录,包括领用数量、日期、领用人、用途、用量、归还时间等信息。危险化学品的库存品种、数量、地点以及库管人员的情况应报当地公安部门备案。

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做相应的处理,严格控制废液直接倒入水池,在实训室配备相应试剂废弃物回收瓶,根据危险化学品试剂的性质分类存放,并定期回收至相应的机构进行化学品废弃物的处理,尽力避免实训室环境的污染及危险事故的发生。

2.4 加强安全防护,配备安全防护设施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 安全管理 制度完善

一、前言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和学校稳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放射性同位素在高校中的应用也日益频繁,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在新的管理形式下,对我们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二、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畅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及院、系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由于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而出现管理盲区,不仅管理机构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而且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的现象出现。

2.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和技能,又不能主动及时的对国家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近而,不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制度框架不合理,内容滞后,职责不明确,要求不够细化的情况。

3.安全意识淡薄,教育培训不足

(1)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一直都是高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辐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辐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最直接的就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缺少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源在于技术教育的欠缺。辐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4.管理成本提高,经费投入不足

放射源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广泛应用,放射源的种类、数量也不断增加,辐射场所不断改建、扩建,不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更提高了管理成本,可是对放射源的管理经费投入没有提高,是一个困惑着放射源管理工作的严重问题。

1.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建议成立校一级的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任小组组长,保卫处、设备处等职能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使用单位的实验室主任或行政领导为组员。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放射性同位素管理的统筹领导工作,包括制定规章制度,日常检查监督,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与校,院(所),系,实验室相关责任人逐级签订责任书。

2.完善管理制度,积极监督落实

高校应制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办法,用学校红头文件的形式明确管理机构、职能和放射性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制定放射性物品购置、存放、领用、使用、废物处理、退役等具体管理细则。细则中应明确规定,购置、报废放射源等事务必须经“领导小组”批准才能执行,不允许任何单位擅自购置或报废处理放射性物品。主管职能部门在制度实施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使用单位进行检查,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应立刻暂停其放射性工作资格,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3.充分利用先进的安防设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安防设备,坚决禁止安防设备闲置不用、资源浪费现象。各院校都应配备固定式或便携式的辐射监测仪。每一个放射性工作人员都应佩戴个人剂量仪并定期检查,个人剂量显示超标的工作人员停止其从业资格,必须再次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放射性库房的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系统应有定期的检查、维护记录,必须保证入侵报警灵敏,视频监控有保存15天以上图像功能。各实验室都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制订详细的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上报主管职能部门备案。应急处理预案应明确扼要,并注明相关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悬挂于实验室显著位置,以便发生事故时立刻可见。主管职能部门最少一年组织一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习。

4.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1)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操做技能和水平,做到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2)加强对实验工作人员和教师进行辐射安全和环保教育,提高辐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3)对学生的辐射安全和环保教育。把辐射安全教育做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学分。强化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放射性等方面的知识,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事故救援与自救技能。

(4)熟记放射性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师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学校的科学发展必须以有效的安全投入为前提,同时还要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备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体制才能有的放矢,安全教育才能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安全事故才能得以有效避免,学校才能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嘉民,李建民,梁惠等.安全投入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23(2):118-120.

[3]王艳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小议.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5):64.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矿物加工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35-03

Abstract Laboratory safe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fety and hazard identification in our mineral processing laboratory, from thre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management, sounding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quality training, the approach to keeping the lab safety is explored.

Key words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 mineral processing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1]。安全工作是实验室所有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才能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近年来频发的安全事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武汉科技大学一贯重视实验室安全,全校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及不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确保了校园安全。

1 实验室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系统安全的3M理论,影响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Men)的因素、物(Material)的因素和环境(Media)因素[2]。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在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体系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1)实验室使用人的因素。参加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或安全知识不足,如:实验流程安排有安全隐患;实验前不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实验过程中有违反操作规程行为;对实验环境的安全性能了解不全面;对所使用化学试剂或矿物试样的性质尤其是其毒副作用了解欠

缺;实验过程中疏忽大意,无人看守;责任心不强;等等。

2)人的管理因素,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教育是否足够;实验室安全设施及经费投入是否充分;等等[3]。

物的因素 实验室中物的种类、数量很多,包括存放于实验室内的所有仪器设备、物品、化学试剂、矿物试样等。影响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的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参加实验人员使用和接触的仪器设备、物品本身的不安全状态或缺乏有效防护;电器设备安装不规范或线路老化造成的漏电;气体钢瓶、化学试剂或矿物试样本身具有的爆炸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性,参加实验人员在接触、使用这些物品时有安全隐患。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影响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的环境因素有:封闭的实验场所;存在有毒有害有放射性气、液、固体;高温、高压、高磁场环境;实验场所通风、照明不良,仪器设备摆放过于密集及物品无序堆放;实验室水、电、气、通风的安全状态;实验室门窗的防盗性;安全员的日夜巡查;等等。

2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只有辨识出危险源,针对危险源进行预防,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风险[3]。矿物加工工程实验室有下面一些危险源。

电危害 实验室各种电器设备、电线、开关等漏电造成实验人员的电击伤害;使用高温炉等大功率电器设备;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人看守,线路故障或持续高温、干烧等可能引发火灾。

机械设备的危害 实验室有破碎机、磨机、混合机、筛分机、大型选矿设备、高压反应釜等大功率、高电压、高速运转、高压力机械设备,如在使用这些设备时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极易造成对实验人员的伤害。

化学试剂或有毒气体的危害 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化学试剂或气体钢瓶,如在保管或使用过程中不严格按要求操作,极易发生火灾、爆炸、毒害、腐蚀等安全事故,对实验人员及环境造成严重伤害。

设备损坏丢失的危害 实验室线路故障或突然停水停电,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导致设备受损或不能恢复有效工作状态;实验室门窗防盗系统故障或监控不严,导致设备被盗,造成财产损失,影响实验室正常运转。

3 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

结合上述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危险源,笔者建议矿物加工实验室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近年来,随着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学科的迅猛发展,实验室规模及使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大。为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高校采用EHS(Envionment, Health

and Safety)管理,强调“风险防范”,同时也强调“环境保护,人员健康”,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这也成为国内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趋势和标准[4-5]。

在实验室安全体系中,人的因素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人既是安全保障的主导者,又是安全保障的对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是在安全保障上将人身安全作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矿物加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安全规则制定过程中,自始至终考虑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做到人身安全决定一切。其次是在安全保障中,人既是安全体系的维护者,也可能是安全体系的破坏者,充分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人在实验室安全中的正面作用,消除反面作用[2]。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 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

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提高学生安全素质[6-7]。武汉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制定了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实施细则》《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自主开发网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系统,结合《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制度》,对学生安全教育实行精细管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施,不仅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同时为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安全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

2)实验室规章制度。根据学校及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矿物加工系制定了逐级管理、全员参与、责权明确、问责严格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明晰了实验室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责任及实验室使用者使用要求,并签订书面安全承诺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相关人员都要面临相应处罚[8]。这就避免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引发安全事故。

3)完善科研项目的申报制度。实验室日常本科生教学,使用仪器设备、材料、实验条件均可按计划配置,实验过程中全程有教师指导,安全风险相对较低。教师及研究生科研项目使用实验室时间长,工作量大,实验条件更为广泛,对实验室安全构成更大风险。

矿物加工实验室拟借鉴香港高校的宝贵经验,对将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的科学研究计划进行审批,完善科研项目的申报制度,尤其对于具有化学剧毒、易燃易爆、高温、高压、高运动速度、放射性、高电磁辐射等危险系数较大或矿样处理量大的科研项目,要将实验室安全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备条件[6]。

强化安全素质培养 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术水平低下,安全知识欠缺,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9]。矿物加工实验室大力加强安全教育,从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和安全知识三方面对所有使用实验室人员进行长期、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教育[2]。

1)安全意识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取的。通过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师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

2)安全责任教育。安全涉及面众多,关系到全体师生。通过建立安全责任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验室的每一个人,做到人人关心安全工作,人人参与安全工作,增强安全保障力。

3)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宣讲和操作技能培训。香港科技大学将安全知识教育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健康、安全及环境处教授的各类普及安全原理课程,如化学安全、生物安全、机械安全等课堂或网上课程,学生完成培训及通过考试并合格后可获取合格证书;第二部分是有关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培训,讲授操作安全的细节。

上述相辅相成的安全教育体系,可以确保学生熟知所用物品的危害性及其防护措施,并具备安全操作的实践经验[8]。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实验室借鉴香港科技大学安全知识教育经验,系统科学地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教育采取的形式有:1)发放学习资料;2)课堂教学;3)发现安全隐患即时教育;4)网络教学;5)使用安全标识[10];6)召开现场会;7)墙报宣传。

4 结束语

安全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是全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9-11.

[2]黄桂兰,刘景全,刘石磊,等.实验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301-304.

[3]张黎.高校建筑模型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评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5):239-241.

[4]徐菊美,乐清华,雷明,等.ABET认证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294-297.

[5]阮慧,项晓慧.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6]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7]王国强,吴敏,斯舒平,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0-181.

[8]关继祖,俞宗岱.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3.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第4篇

实训室(含实验室,下同)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近期,复旦大学校园投毒事件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再一次给高校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由于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培训、研发、技能鉴定等任务,高职院校实训室的总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功能在不断拓展,随之而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风险也在增大。如何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更好地保障实训室的安全运作,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安全检查是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训室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全面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隐患,有利于改善安全环境设施,有利于弥补安全管理缺陷,有利于提高安全意识、传递安全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实训室安全管理检查制度,积极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堵塞安全漏洞,防范于未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1 实训室安全检查

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尽管如此,由于学校实训室数量多、分布广、使用率高、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致使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难免也会存在某些问题。为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全面促进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2013年5月,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针对全校实训室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性安全检查工作。

此次检查工作为期10天,采取各教学单位自查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检查9个系(院)122间校内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准确、完整地掌握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真实状况,针对实训室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物防设施、仪器设备管理、基建水电安装、环境卫生状况、高危物品使用、教学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制定细致明确的检查指标观测体系(如表1所示),安全检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管理制度 围绕实训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学校先后出台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消防通道管理规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应该说在校级层面制度建设方面还是比较健全的。但同时也发现,在系(院)层面实施细则和实训室层面专项管理细则的建设上,仍有缺陷,有待完善。特别是在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实训室定期自查、定期应急演练等方面,急需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消防物防 部分实训室存在消防设施不齐全,门窗损坏未及时修缮现象,尤其是一些偏远区域的实训室,存在管理缺陷。部分实训室在装修或改造时,没有及时征求保卫部门的消防意见,造成消防安全通道设计不合理。部分区域存在消防通道不通畅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待报废设备仪器阻塞消防通道;二是个别消防通道安全门常年锁闭。

仪器设备 部分实训室存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不完整、大型设备操作规程张贴不齐全、材料工具摆放不齐整的现象。部分实训室废旧仪器设备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造成堆积现象,堵塞消防通道。部分实训室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如仪器设备故障未得到及时修缮、投影设备不使用时投影幕布不收起、实训室电脑下课不关机等现象。

基建水电 个别实训室(电工电子类)绝缘地板胶破裂损坏未修复。个别实训室电箱配置不合格,学生擅自开关时容易造成触电事故。部分实训室存在乱接电线、乱接插线板、违规使用与教学科研无关的家用电器等现象。

环境卫生 部分实训室教学时有害气体、粉尘污染较严重,排气换气装置不足。部分实训室墙体漏水渗水现象严重,室内容易积水、发霉。

危险物品 个别有危险物品的实训室未制定专门管理细则,存在危险物品随意放置、无专门储藏柜或储藏柜不上锁现象,个别压力容器放置没有加固。有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的存放、领用、交接、使用、回收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活动 学生实训操作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危险药品使用回收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实训室(工科类)存在学生实训操作时没有使用劳保用品现象。

3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

1)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存在侥幸心理,工作麻痹大意。由于安全事故并非时时发生,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也并非一定就会导致事故发生,使得部分管理人员从思想认识上就不够重视,轻信“哪会那么容易发生事故啊”,认为这些细小的问题与隐患不过是“区区小事”而已,何须“小题大做”。殊不知,抱有这种心理是非常危险的,历史教训表明,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

2)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足。通过检查发现师生的安全知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很多常识性的安全知识,譬如“消防通道必须常年保持通畅”“疏散通道标识必须齐全显眼”等,在师生中的普及度明显不够,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反映出学校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应急演练工作等都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客观原因

1)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周期性检查制度、零时差报告制度等方面的缺失,导致许多安全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与解决。

2)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实训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通常包括教学单位、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处、设备处等,如果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很多环节就容易出现“谁都能管却谁也不管”的现象。

3)管理体制不够科学。由于实施“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忽视实训室在类别性质、装备配置、使用功能、场地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差别,采用同样的管理标准,执行单一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某些具有高危物品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4)经费投入不足。在消防设施与器械的配置与更新、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方面,都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

4 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工作形式和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知识讲座、图文展览、标语警示等。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持续进行并做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安全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锻炼和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性工作。首先,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消防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其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又分为校、系(院)、实训室三级管理层面,校级层面负责制定全面普适性管理制度,系(院)级层面负责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实训室级层面负责制定专门专项管理细则。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达到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建立专职机构统筹协调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宜实行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并建立专职管理机构,加强统筹管理与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各实训室,既要各尽所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沟通、齐心合作,杜绝相互推诿,避免管理真空。

完善安全监督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实训室安全管理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完善长效性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各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完善长效性安全监督机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不定期抽查制度、零时差报告制度、安全责任奖惩制度等,学校专职管理机构应与实训室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办法 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办法有利于加大对高危重点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力度。实训室按安全防范级别分三级进行管理,具有危险化学品、剧、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高危物品的实训室为安全一级管理实训室,要加强管理重点防范,严格执行“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制度,每月份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具有贵重、大型、特种仪器设备的实训室为安全二级管理实训室,必须配备相应上岗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其他一般性实训室为安全三级管理实训室,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

加大安全管理经费投入 安全设施、消防器械、救援器材、劳保用品的配备与维护,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条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投入,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

5 结语

总而言之,实训室安全管理既是一项多部门综合性的治理工作,也是一项不间断长期性的日常工作。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都应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 ; 实验室 ; 生物安全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09-02

生物安全(biosafety)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人类的健康安全;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三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涉及到预防医学、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农药、林业等多个学科和领域,而管理工作分属各个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很多还局限在狭义的概念里。虽然国际上对此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在实际管理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安全的广义内涵[1]。生物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随着自然界的演进,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同时为了保证实验活动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检测对象免受污染。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就是指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2]。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SARS事件、甲流疫情等疾病的出现和蔓延,以及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引起的恐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加坡、我国台湾以及北京的实验室相继发生的病毒泄漏造成工作人员感染的事件,使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损害,这些隐患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而且已经涉及到环境安全(如危害物的泄漏、排放等)和社会安全(如危险品的逸出、丢失等),给各级各类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问题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3-5]。特别是2011年3月至5月,东北农业大学27名学生和1名教师,相继确诊感染了布鲁菌病,轰动全国。医学院校实验室和研究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的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等操作,临床检验中的生化、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危险因子。而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或意识不强,对生物安全相关法规、业务知识了解不透彻,对来自实验室的各种阳性标本往往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对生物安全的重视不够[6]。因此,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2007年的被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安全通用标准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5版),根据生物安全水平的等级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级,即BSL(Biosafety level)l、2、3、4级,我国称为P1、P2、P3、P4级实验室。①P1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接触不会引起疾病的实验室,应配备消毒设施等,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具有1级防护水平。②P2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接触会引起发病但不严重的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等,并有明显的标识,具有2级防护水平。③P3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会引起严重甚至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实验室,具有3级防护水平。④P4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引起严重疾病且造成个体间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事物及其毒素的实验室,具有4级防护水平[7]。P4实验室是生物安全水平等级最高的实验室。目前,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多属于P1、P2级。

2.建立健全、严格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颁发《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等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开展生物安全自查自纠,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详尽记载生物安全有关的安全知识。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稳定性等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制订有效的实验室清洁消毒、实验室废物的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使用等细则。建立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理制度[8]。

3.加强师生的生物安全教育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培训;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9],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法规文件,加强技能培养。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重视生物安全,严格按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工作,学生实验亦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差错。

4.优化实验室布局 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应符合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结果、专业特点、样品污染程度不同,科学规划布局,建立合理工作流程。在科室内部应划分污染区和清洁区,清洁区、污染区之间应有物理隔断,同时在各个不同区域有清晰明显的标识,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清洁、污染区无交叉。如: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学习室和库房等,半污染区主要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送检标本人员的公共走廊,污染区包括所有开展样本检测活动的实验室、洗消室。

5.配备安全设施设备 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对设施设备的要求各不相同。医学实验室多为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室在安全设施上起码应满足:(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2)在靠近实验室出口处有洗手池;(3)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实验台表面应易于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4)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要安装纱窗;(5)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实验室最主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就是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锅,实验室可根据所开展的临床检测项目和处理的检测样品种类进行选择和配备生物安全柜。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一定要配备生物安全柜。安装生物安全柜的位置一定要选择远离人员走动及有潜在干扰气流的地方,以确保安全柜的生物安全屏障作用。废弃标本及实验后器械置于耐用、防漏密闭的容器中,通过实验室进入洗消室,高压消毒后方可统一销毁。

6.建立健康档案,加强个人防护 为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或扩散,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和社会稳定。应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一次健康体检,体检结果和病史归人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预防接种是提高机体对某些病原体的免疫力有效措施。充分重视防护装备的使用,做好实验人员手部、身体、面部、足部等防护,正确使用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洗眼器、防护服等防护用品[10]。

7.定期进行生物风险评估 医学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是在样品采集、运送、处理及检测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生物危害以及检测全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11]。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定期评估。查找实验室风险的来源,确定不同类型的标本、不同危害程度的微生物应处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级别,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有效对抗风险威胁,最大程度避免风险的发生,努力实现实验室零感染。

参考文献

[1]曲萍,刘利兵,陈健康,等.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5-86

[2]周惠琼,汤一苇.科学认识医学实验室安全[J].中华传染病志,2007,25:129-131.

[3]张朝武,姚玉红,王国庆.从SARSCoV实验室感染看生物安全的重要性[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656-660.

[4]白淑萍,阎爱莉.浅谈基层微生物实验窒生物安全防护[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88-89.

[5]苏虹.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76-477.

[6]冯修猛,闫海润,李凯军.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J].实验室科学,2010,13(3):174-176.

[7]王宗军,刘辉,台凡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与建议[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94-96.

[8]刘华荣,侯春梅,刘海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及对策[J].中国城乡食业卫生,2008.12(6):73-73.

[9]朱昌平,侯志红,李文红,等.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状况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4.

[10]杨萍,陈前进,曹春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5):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