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子女 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得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人的离婚率正在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由此衍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家庭的变故和不完整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阴影,虽然在生理的成长上并没有影响,但他们的心理早已出现障碍。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更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关注、研究与探讨。如何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预防心理疾病,已成为越来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

一、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对单亲家庭的子女来说,家庭变故使他们极易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失常。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自闭自卑心理

一个完整的家庭突然面对破碎,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遭受比父母更大的打击,且他们不具有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难以接受家庭破裂的残酷事实。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这些孩子由于在家庭得不到父母温暖的关爱,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讽和嘲笑,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

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这就难免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有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比较差,除了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影响学习动机、态度外,他们的不良情绪也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的低下又阻碍他们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三)儿童性别角色的移位

幼儿对成人的模仿对其性格行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离异,既剥夺了子女学习的楷模对象,又使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环境之间失去了平衡。单亲家庭的子女无法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会与异性的相处之道。如果男孩与母亲在一起,他们耳濡目染基本上都是女性的行为方式,生活里缺少父亲的具有阳刚之气作为榜样,性格中也缺少男,使其在内心更是具备女性的特性。反之亦然。这种性别角色的移位,一方面使得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不健康,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人口素质的下降,难于适应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必然为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2]

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单亲家庭子女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在三者紧密结合的成长环境中,它们对单亲家庭子女是否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对其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牢固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共同促进单亲家庭子女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

(一)重视单亲家庭教育

1.创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数具有孤独、自卑、自闭、缺乏安全感等不良心理特征,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甚至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态。因此,单亲家庭要特别注意尽量为孩子创造温暖轻松的家庭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要注意性别角色教育,性别角色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因此,单亲家长应该注意性别资源的利用,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提高学校教育的科学性

1.了解单亲家庭情况,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可以通过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侧面了解主要就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和任课老师的介绍,进行家庭访问。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孩子一样健康成长。[3]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减少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单亲家庭子女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教师可以经常找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烦恼。学校也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用写信、电话、访谈等方式来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发泄心中积压的郁闷情绪。

(三)健全社会保障

1.制定有效的法规制度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婚姻观念的变化,单亲家庭将会越来越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法规和制度来保护单亲家庭子女,并关心他们的成长。除此之外,各级政府,特别是与人民直接接触的区、乡政府、社区和村委会,应成立专门负责关心这些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也可以在一些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建立爱心俱乐部,召集社会中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共同为那些需要关爱的学生提供帮助,从而实现单亲家庭学生的生活、教育有人管、有人帮助,从曾经的专人关爱,发展到今后的人人关爱,以充分体现社会的和谐氛围。[4]

2.重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设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咨询机构,设立家长学校和咨询电话,使单亲家庭的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社会联系,尽量做到在第一时刻就得到解决。对于离异后的父母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进行子女教育培训,提高教育水平。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压抑,不但来自于家庭,而且来自于学校和社会。因此,依靠单方面的引导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以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不总是与自卑、自闭、缺乏安全感等不良心理特征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我们对这些孩子多一些关注和关心,则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一样可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只要多给这些家庭的孩子以温暖和帮助,单亲家庭就会和双亲家庭一样温暖,单翼天使一样可以在空中健康快乐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周筱芬.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39.

[2]顾琼,桑青松.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9.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单亲 教育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或其他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疾病等)的原因而发生破裂。从教育的角度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单亲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一、单亲家庭学生学校生活基本心理特征

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在学校生活中,在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交往中,攻击性强,持久性差,消极情绪等特征表现明显。[1]职业学校时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学生生的心理不稳定,容易产生烦恼,而单亲家庭学生比双亲家庭学生更容易迸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1.攻击性强

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密切相关。由此而造成了听不进批评,本能地敌意,为一点小事而情不自禁发脾气,最后发展为冲突、顶撞甚至攻击的偏激行为。

2.持久性差

单亲家庭学生普遍不能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职校学习较为轻松,作业量较少,但单亲家庭学生却经常有作业不完成的情况。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在家庭破损过程中受到过一定的心理伤害,又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容易造成不良学习习惯。

3.消极情绪明显

青少年心理学指出:人一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便会增强。单亲家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已经对自我主体性产生了自觉意识,一方面他们试图采取自主独立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也会动辄就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健全,感到自卑苦恼。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不适主要表现

1.自卑抑郁心理

有自卑感的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对未来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整个生活似乎都弥漫着灰暗的色调。[2]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自卑抑郁情结”的形成,进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

2.嫉妒猜疑心理

嫉妒猜疑心理则多半是单亲家庭学生在自己社会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单亲家庭学生就有可能嫉妒他人,常常会无端怀疑他人看不起自己甚至作弄自己,有时还会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在与人相处时就不会那么热情,严重妨碍他们与人交往。

3.孤独冷漠心理

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由于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缺乏积极从事交往的勇气,不愿沟通与他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他们对人对事就会无动于衷,缺乏高涨的热情,有时甚至还会对人怀有敌意。

三、对单亲家庭学生尝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社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对由自我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构成的矛盾或危机。[3]心理的发展始终存在两种可能性,或者是解决矛盾,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或者是解决不了矛盾,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作为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因家庭破碎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同龄孩子相同的健康心理特征,顺利完成学业,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1.引导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和不幸,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的情绪的灵魂,情绪情感的变化受个人世界观的制约。单亲家庭职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将直接影响他们情绪情感发展的方向和深度。只有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丧失信心,在困难的逆境里不绝望,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获得健康的发展。[4]

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实。人的生活道路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坎坷,遭受挫折。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过程。家庭的变故只是人生挫折的一部分。用事实说明不幸是对人生的考验和磨砺,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就是他们在不幸和挫折面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只有经受不幸的磨练,才能使人的意志更坚,在克服苦难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自我价值。

2.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单亲家庭学生

学校是以师生关系为主轴而构成的社会群体。教师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感情、意志品质的发展,也影响着他们的性格的形成。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的“爱”可以填补学生心理的“真空”,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5]同时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对他们歧视,不要嘲讽和挖苦,更不能对他们有成见,而应该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使他们忘记不幸的家庭背景,走出自我封闭的心态。

3.将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同对家长的劝说结合起来

单亲家庭中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特别受到严重的阻遏,其直接原因就是夫妻离异使得美满幸福和谐友爱的家庭解体。所以只对家庭离异学生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伴之以对家长的说服。家庭的不良影响对学校的教育具有抵制作用,会产生负效应。教师应多家访,和父母谈心,申明其利弊,使家长明白,作为父母,无论婚姻是否存在,都应该承担起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离婚绝不能以伤害和牺牲孩子为前提和结果,应尽量使孩子的生存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也要高度重视家庭业已破碎的单亲家庭子女问题,整个社会只有积极地协调把多方面的教育因素结合起来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有关心理问题,才能使单亲家庭学生摆脱阴影,走出心理的误区,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傅安球.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谢弗(Shaffer,D.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陈琦. 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3篇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现状

(一)家长对单亲子女的教育现状

1、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异,孩子判给一方抚养。这类单亲家庭的教育有这样几种情况:(1)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虽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生活负担较重,终日为生活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在思想,学习上关心孩子的成长。(2)相互推卸,放任自流。父母双方谁也不管子女,对孩子漠不关心,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3)管教不当,适得其反。

2、父母一方远离亲人,为谋生而外出打工,只留一人在家照看孩子。在扑面涌来的商潮下,许多家庭因贫穷所迫,不得不实行“一家两制”。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家庭也成了实际的单亲家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能一分为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讲课不照顾水平,使他们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错误更加发展,最终成为“双差生”。有些教师把“双差生”看成是“害群之马”,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感情用事,简单从事,或息事宁人、或采取惩办主义,任意停课,甚至赶出教室,赶出学校,使学生情绪产生对立,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教师动辄训斥家长,使家长不愿接近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三)社会对单亲孩子的影响

社会上极少数坏人的教唆、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封建愚昧落后的社会现象,对于单亲家庭子女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有吸引力。在他们孤独的心灵深处看来,社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老师”:游戏机、麻将室、台球室、OK厅等地方的这些“老师”,比讲台前的老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校、家庭又缺乏及时的教育,孩子就容易被这些消极的东西所影响和感染,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在学习上、品行上越来越差。大量的调查、访谈、资料分析表明: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社会、家庭、学校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单亲孩子不再感到孤单。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一)作为家庭教育的关键人物――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刻不容缓

1、让孩子客观地面对单亲的事实。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2、对孩子的爱仍然要坚持原则,不能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二)学校教育在单亲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全面情况,方能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单亲家庭子女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

2、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子女,是医治异常心理的良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单亲孩子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和多些亲近。

3、注重培养与利用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应该从尊重爱护单亲家庭子女出发,尽量发掘身上的优点,点燃单亲家庭子女自尊心的火种,多采用赞许、表扬、奖励、信任等方法培养其自尊心。

(三)社会应给予单亲孩子更多的关爱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97-01

欧洲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然而在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悄然变化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有关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做出简要分析,作为抛砖引玉,以期得到教育界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就业、收入、生活上的保障使人们把注意由穿衣吃饭转向了自我意识、人生意识。新一轮汹涌而来的离婚浪潮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告诉我们:这是社会大趋势,是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尽管由于人口素质所限,中国大多数人婚娴质量不高,同时大多数人的离婚观念还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非理性色彩,但从其主流而言,是健康、进步、合理的,是转型期人们日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实反映。离婚过程中有许多痛苦,尤其是对无辜孩子的伤害。但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是设法减轻这些伤害,却不能根本扭转这一趋势。

二、单亲家庭父母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1.要把关心送给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寄托。孩子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差,需要家长的精心栽培。作为单亲家庭的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种每天拿点钱给孩子在外面吃饭,不管他(她)吃饱不吃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索性把孩子推给朋友亲戚照管就更加不应该。不能认为钱给了,小孩饿不着,冻不着就行。除了要天天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天天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要给孩子造就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2.要将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是学校的期盼。单亲孩子往往因社会的歧视而在性格上变得孤僻。爱体现在“沟通”,要经常跟孩子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并从中给予正确的引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爱体现在“鼓励”,对孩子学业上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要鼓励;对孩子美好的理想要鼓励;健康的爱好要鼓励。孩子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要表扬,孩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要表扬出出。总之,通过鼓励,用爱心滋润孩子的童心,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激发出前进的力量。

3.要把性别角色刻在孩子的心里。孩子是社会的希望。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没有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而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孩子的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展现,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要让信心写在孩子的脸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单亲孩子普遍存在自卑感,学习较差。要使这类孩子学好各门功课,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作为家长:一要当好督促员,督促孩子按时按质一完成作业。二要当好辅导员,辅导孩子的学习,鼓励孩子攻克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单亲家庭父母教育子女的误区

1.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结果是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往往瞧不起养育他们的父母。

2.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倔强等不良品质,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道路。

四、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

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研究表明: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母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给他们更多的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集体的温暖。

1.建立单亲子女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和孤独的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道理,使家长们明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5篇

单亲家庭一般是由双亲家庭转化过来的,双亲家庭是与单亲家庭相对应的早期成立的一种家庭形式,又称为“核心家庭”,指父母双方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完整类型的家庭,这类家庭稳定性好,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纵观古今中外家庭历史,从结构上看,单亲家庭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即:

1、离婚式单亲家庭

夫妻双方通过法律程序解除了婚姻关系,父母中的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这种家庭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它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孩子生活在这样残缺的家庭会感觉到很大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有一定的心理失落感和缺乏安全感。

2、分居式单亲家庭

夫妻双方在法律上仍然保留名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保留一部分,但夫妻双方由于巨大的矛盾或分歧而不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我国分居式单亲家庭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类似于西方夫妻关系紧张而为离婚作准备的分居;二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而导致夫妻分居。

3、未婚式单亲家庭

未婚男女没有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在一起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各种矛盾又分开,结果所生的子女与父母一方共同生活。

4、丧偶式单亲家庭

丧偶式单亲家庭是指因家庭内部配偶一方因重大疾病或交通事故等去世,另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单亲家庭形式。

二、独立学院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1、监护者教养方式的失当

完整家庭结构的缺失,给离异双方的心理都带来了不同程度地伤害和无助。承担抚养责任的一方在思想、身体健康、情绪等方面多多少少会受到夫妻离异事件的消极影响,在这种负面情绪的消极影响下,再加上自己生活、进修培训和单位工作的压力,抚养者在抚养子女的态度上可能就显得没有那么有耐性,教育方式上可能会出现偏差。

2、学生心理适应状态的失衡

心理适应状态的失衡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其中,挫折的忍耐承受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适应的两个重要因素,另外,孩子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适应状态产生影响。

3、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失

我国现在的学校单独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老师缺乏,举办的心理活动也很少,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不到位,使这类特殊的群体思想品德和心理发育不良。

三、独立学院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模式创新

1、单亲家长要充满自信,提高教育水平

当前离异家庭日趋增多,离异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也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要靠自身的不断磨砺。“上帝为你关上了一道门,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结合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努力消除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心理,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中成长。

2、处理好与前夫(妻)的关系

在离婚之后,你和你的前夫(前妻)可能形成五种不同类型的关系:朋友型、合作型、冤家型、敌对型和绝交型。你们双方以何种方式相处,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离婚的适应程度。那么,你们双方应该怎么合作才一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呢?首先,你们要相互了解孩子的情况,比如他的日常安排、学校表现、医疗保障及行为准则等。其次,如何告诉对方孩子的最近表现情况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你们必须要进行清楚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要把责任一味地推到对方。为了孩子,必须要摒弃仇恨,互相尊重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2)不要让孩子当“传话筒”或者“间谍”;(3)不要限制孩子与你前夫(前妻)的谈话内容;(4)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