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与教学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教学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入手,对有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特别提出加强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教学成效,而且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也非常大。有学者认为,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案例分析教学法作为大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对于理论教学起到辅助教学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中是主流教学方式。总的认为,案例分析教学法对学生具有磨练心智、培养能力、拓展视野和掌握方法的作用。
迄今为止,有关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研究相当多,国外的许多著名大学就特别注重案例分析教学,例如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引入并广泛应用于MBA的教学中,国内对案例分析教学也偏重于MBA教学,这在《管理学》教学方面较普遍。近年来,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也非常强调案例教学。梁振球(2007),殷凯、谢光前(2007),张勇、段君玮、董启明(2010),马继东、李淑红(2010),徐有芳(2011),李薇(2011),甘明鑫、高学东(2011),张亮、张翔、余小鹏等(2011),徐生菊(2011)等学者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从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探讨。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其他专业开设(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在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国内还较欠缺,仍有必要进行研究。
2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及与同行的交流发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教学中对案例的剖析深度不够
值得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上《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时,都或多或少地讲解过案例,但许多老师对案例的讲解欠缺深度。
2.2 教学中未能对学生进行定位教学
就笔者所在的学院,该门课程是专业平台课程,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均开设该门课程。但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与课程相关的前导课程和后续实际应用的不同,使得各专业学生对待该门课程的态度也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
2.3 现有的教材太强调理论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很多,但现有的教材比较注重理论,未能结合实际的应用背景进行分析讲解。因此,学生学完该门课程之后,出现课后理论水平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的窘境。
2.4 教学和研究团队实力还有待加强
有些课程教师由于对管理信息系统实践项目的管理、实施比较缺乏,授课时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听课觉得比较教条、枯燥。
3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水平的对策
3.1 大力引进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方面,教师们应在讲解完理论之后,应辅助案例教学,根据案例内容分析该系统是如何设计和实现的,并提出该系统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系统的哪些模块是核心模块,它们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都应该深入浅出地剖析出来,呈现于课堂,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它。同时,对学生还要进行视野开拓,多引导学生浏览其他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讲义及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在这方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大学等大学均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精品课程,这些高校在精品课程中展示了不同的教学案例,值得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
3.2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定位教学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始时,首先强调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各位学生自身今后发展的关系以及可能要从事的工作相关性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区别性地选择案例。例如,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选取的案例最好是外贸业务或外贸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如选取服装外贸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讲解。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选取的案例最好是物流业务或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将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3至5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寻找、分析一个企业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实施等情况。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每位同学都应负责其中的某项工作。最后,由各小组的代表来讲解他们的分析。如果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增大难度,要求各小组撰写程序实现其中的几个模块,这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 选取适合各专业的教材,充分重视教材的建设
每本教材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任何一本《管理信息系统》教材都不可能适应于不同的专业。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岗,编写适合几个不同专业的通用教材。教材上要有针对每个不同专业而设计的案例。在上课时,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学习该专业的案例,而可以不学习其他专业的案例章节。
3.4 切实加强教学和研究团队的实力
凝炼成一个专注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分析与教学的教师团队,有效促进该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研究能力。也可以通过纵、横向项目合作、教学讨论和竞赛、设置教师优秀讲义、优秀案例分析作品等措施来凝炼和提升队伍,以此提高教学和研究团队的实力。
4 结 论
本文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于从案例分析教学的视角,提出了解决《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吸引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在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对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多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事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受益于学生。
参考文献:
[1] 梁振球.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04-205.
[2] 徐有芳.“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5):107-109.
[3] 郭军华.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89-190.
[4] 马继东,李淑红.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的教学改革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6):180-181.
[5] 甘明鑫,高学东.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情境驱动案例教学[J]. 中国冶金教育,2011(4):37-39.
[6] 殷凯,谢光前. 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2):81-85.
[7] 张勇,段君玮,董启明.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113-115.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有效教学 问题与对策
英语教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只是一门学科的学习,而且还是我国打开国门,迎接外国友人必须的具备的一门语言,为了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英语教学一直都在进行改革。有效的教学是希望教师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课堂效率。英语的学习是为了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与表达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硬的英语功底,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和方式,为了使新课程达到其预定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对就课程的革新,开发不同的思路,寻找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将英语语言技能目标和英语语言知识目标区别开来。我们知道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等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的本领。比如在学习介词“in、on、under”等的时候,没有将这些介词的使用方法进行扩展和综合运用。很多教师只是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将各种介词的使用在特定的范围中,而没有区别各种介词的不同使用方法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之处。比如“in”的固定句型是“in our class”、“on the wall”、“under the tree”等,这样就没有完全发挥出介词的各种使用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区分各介词用到不同语境中的不同。
2.教师缺乏有效的提问。在英语课堂上英语老师的提问内容,存在很多低效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没有一定的价值。有时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进行提问,根本就与所传授的知识点无关。还有的就是提问难度过大,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成绩优异的学生越学越有激情,成绩差的学生陷入英语学习的困境中,这些都是由于老师教学提问方法的缺陷造成的。提问无效性还指老师所提问题的单一或是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只需要学生回答yes或no,而不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这样根本就起不到有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3.教师未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有效教学改革。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都是都是照本宣科以及试教育。教师自身就没有适应新课程中有效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宗旨,所以在教学中没能充分发挥新课程的指导作用。当然在这其中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在短时间内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再加上他们收惯性思维的影响,就还是在沿袭之前的教学思维使得学生也无法接触到更多渔新课程有关的东西。
4.师生角色尚未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师可以推陈出新,在课堂上教学一项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知识负责听,随着新课程的推出希望可以转变这种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促使人们不断前进的不仅有压力,还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它的价值,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清楚的知道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进而制定出符合他们学习的教学目标。这样做可以让教师动态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而且还能够视具体情况来随时调整教学重点内容,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首先要保证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其次教学标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后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行性。
2.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让教师尽可能的投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务必在教学规定时间内到达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提问教学的目标性,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样也能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相结合,比如生活中基本的问好(How are you?)等,通过生活中熟悉场景的实战语言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将英语的学习作用发挥出来。也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组织学生们开展英语单词闯关游戏,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给每位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师生角色的转换以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的重点是首先由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当然英语老师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老师的言行举止学生都看在眼里,因此老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勤备课,多钻研。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栽培,学校要多为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组织老师们外出学习别人的教学心得,将别人好的方法学习回来,融入到教学中,让自己受益,让学生受益,满足教学需要,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努力。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是靠慢慢累积和培养出来的,英语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拓展学习,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认真把握每一次机会,学习他们标准的美式发音以及了解西方的文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语言水平还可以加强对西方国家的认识。
4.进行分层教学。开展分层教学主要是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从简单知识开始学习慢慢过渡到重难点知识,对于英语的学习就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学习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时,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说各自喜欢的运动以及为什么喜欢。然后在来问老师喜欢什么运动。通过这样的互相询问,不仅可以加深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在学习各种标志的时候,老师可以拿出标有不同图案的标志,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用老师手中的标志进行造句。充分将课本的知识转化到活学活用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各种单词的记忆,让他们将各种标志进行造句也是对训练他们对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力。
5.有效教学的总结工作。在每天学习的最后时刻要对有效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作为综合评价的标准。根据这些老师能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了解学生对平时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也便于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的给予每位学生不同的指导,以及对整体教学任务的随时调整。比如在“Language in use”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英语的使用与中文的使用结合起来学习,从区分中文和英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开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谈论中国用筷子吃饭与西方用刀叉所吃“food”的区别,最后由老师来评价他们的表述情况。在餐桌上让学生来演绎西方餐桌文化礼仪,让学生通过扮演外国人,同学A说in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table manners,in the US,they eat foods such as corn,hamburgers,and pizza with their hands.同学B说in france,you can not eat anything with hands,especially fruits.进行餐桌文化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并点评学生们的不足之处与值得表扬的地方,不断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三、小结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的,首先需要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就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最后就需要教师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策略探究;学前教育;问题;专业舞蹈课程
一、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针对所有学生采取学方式,无法因材施教,达到良好教学实效。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足,影响教学实效。
(二)学生素质能力差异巨大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数量名额,不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强弱,致使招生上来的学生学习素质能力参差不齐。以专业舞蹈课程为例,很多新招上来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没有扎实的舞蹈根底和较强领悟力,其动作协调性较差以及不具备良好编舞能力等诸多问题弊端,极大影响舞蹈课程教学实效[1]。
(三)教材内容缺乏针对实用性
当前国家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发展迅速良好。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材内容缺乏针对实用性,不能有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人才。与此同时,与教材内容匹配的影音视频资料也不能与时俱进的全面化更新,无法适应现阶段教学需求。
(四)教师对学前教育特点缺乏关注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师都是源自艺术院校专业科班,具有着专业舞蹈素养及全面舞蹈功底。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对于中职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具体学前教学实践缺乏足够了解,因此导致无法对于学前教育人才进行有效指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遵循着艺术院校培养模式,不能有效结合学前教育特点及教育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无法对学生实施良好实用性教学。以至于使学生无法明确学习目的和专业实际运用,无法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效[2]。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具体教学策略探究
(一)针对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理念,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和舞蹈基础,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这样可以保障基础扎实的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基础薄弱的学生显著提高舞蹈能力。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实现良好教学实效。
(二)教师积极提升学前教育知识素养,增加教学实践经验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师要定期去不同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调研、见习教学,从而更准确了解学前幼教职业要求及实践需求,再重新审视规划自身舞蹈课程教案设计,保障学生能从中学到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促进良好教学实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提升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素养,对于学前教育幼儿园及其他幼教机构的时时最新动态及教学经验理念要善于吸纳总结。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课程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授以学生专业实用的教学指导,实现教学实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不应只关注舞蹈学科专业性,还要考虑到学前教育幼教人才的基础实用性要求。在设置课程培养目标时,要难易适中,契合舞蹈专业基础特性,来进行学前教育岗位人才培养训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培养目标即是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理解舞蹈基础知识,再经由基础舞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个人形体仪态,加强侧重培养训练学生舞蹈编创和领悟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学前教育幼教人才职业要求和实践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形体仪态训练,以及较好的幼儿舞蹈的编创力及领悟力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舞蹈素养提升,实现良好教学实效[3]。
(三)依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进行教材编撰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材内容要严格依据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人才及管理需要来进行编撰。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岗位需求及培养方向等作为教材编纂的前提基础,保障教材编撰符合科学性及实用通用性原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材编撰一定要结合学校资源及学生个体学习接受能力,遵循实用性及科学性为编撰原则,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作为编撰标准,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实效。
(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热情,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提升,实现教学实效。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主动探究学习力,从而激发浓厚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综合舞蹈素养,满足新时期中职学前教育教学需求,实现良好教学实效。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但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弱化语法教学的倾向。尤其是在公开课或优质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一项接一项,好课的标准大多为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浓等。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法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强调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而不是仅仅记忆语法知识。在过去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技能训练;重详细讲解,轻反复练习;重书面练习,轻口头练习;重语法分析,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轻掌握实例。语法教学要以实践为纲,以技能为核心。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要完全放弃语法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要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法学,而是为了取得学习目的语的工具,为了更好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交际而教语法。因此,教师不仅要认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还要重新认识初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正确领会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法教学改革的精神,勇于创新,从传统的语法教学、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将语法教学渗透于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使语法教学具有趣味性、实践性、互动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1.在语篇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形成语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方式,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设法将学习者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去,在课堂上,教师有选择性地呈现隐含某些特定语法项目的材料,并通过讲解、手势、图解等方式教学生体验,理解该语言材料的意思。
2.在游戏中教学语法。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都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我把主语、动作写在纸条上,如Tom, fly a kite.把这张纸条给一个学生,并要这个学生到讲台上向全班学生表演,What is Tom doing?Guess!其他学生举手回答:Is he playing basketball/Watching TV/…?如果学生答错了,说:No,he isn’t.猜对了说:Yes,he is.然后教师给猜对的学生另一张纸条继续做游戏。如学生实在猜不出时,可要学生向台上的学生提问,What is he/she doing?学生回答He/She is…,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图片,而图片里的动作被遮住了来做这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好地操练了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而且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对其他时态的一般疑问句,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3.在完成任务中教学语法。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任务型进行语法教学,一定要在学生了解相关的语法项目的结构及其常用功能后进行。教师设计任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抽象的知识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可以改变目前语法教学中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弊端。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998年教育部将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林业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学5个背景专业整合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我校于2001年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组,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时间。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该专业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包含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特点,同时这些课程特点也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在强化理论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本文将就我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本身复杂度较高
由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综合性、专业性较强。分析、建模、设计、实施、编程的流程很多,而且也十分繁琐。所以该课程的实验复杂程度是其他专业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如涉及到企业具体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较长,另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等多种复杂的问题。因而实验本身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2 实验设备单一
目前,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没有专有的实验室。用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的设备仅为常规的计算机软硬件,没有其他相关的实验环境支持。这势必会使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受到限制。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对网络、ERP、DSS等专业概念的认识和了解。
1.3 学生认识程度不够
信管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课程基础,平时与计算机相关的实验课都是以程序设计、编程、调试、运行为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一些较为具体化的问题。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了解整个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利用管理学的知识、数学的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结合信息化的方法构造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模型,然后再利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将问题逐步细化,最终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构造出真实的信息系统。整个过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往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实验上,认为上机实验就是编写程序做出系统,缺乏充分的分析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仅凭空想做出来的系统即使界面友好,功能也很齐全,也无法取得好的实用效果。
1.4 实验教学内容综合程度不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较广,旨在培养学生对多种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实验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过程将成为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而事实上,目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却较为陈旧,传统验证型实验内容占主要地位,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的综合型、设计型以及创新型的实验开设较少,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1.5 实验过程缺乏有力的反馈机制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过程还缺乏良好的反馈机制。没有好的反馈机制就没有办法使老师更多更好的了解整个实验在学生中开展的情况,也不能让老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目前,多数高校用于检验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还是通过书写实验报告,而学生对待实验报告的态度往往是敷衍了事,所以老师很难真正的从实验报告中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另外,实验过程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检查往往耗费的时间较长,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而且由于一次实验课的时间有限,老师并不一定能检查到所有的学生,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反馈的效果并不明显。
2 解决思路
2.1 扩大对外交流
交流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对实验教学的建设更应如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请进来”主要是请其他高校有关方面的资深学者介绍其所在院校该课程实验环节的设置和开展情况。另外我们还可以邀请本地知名企业的代表介绍企业对本课程知识的需求和使用状况。这样便于我们根据需求及时的调整课程结构并设置更为合理的实验项目。“走出去”一方面可组织老师到其他高校去学习和观摩,了解他们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上的经验和进展。另一方面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及时了解专业建设的最新动态,并应用到实验课程的程建设中去。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必要保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只有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对实验教学有所贡献。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实践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倾斜,使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另外还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到其他实力较强的高校进修,学习先进的实验操作技术,巩固专业知识。
2.3 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本身综合性较强,包括的内容范围较广。针对目前我校该课程实验内容较为单一的特点,我们需要根据理论课程的内容重新设计实验环节,在原有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增设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实验课程的设置和教授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实验教学方案,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
[2]景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1(6).
[3]连仁包,陈端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