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范文第1篇

因此,基于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增强教学实践性,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性质要求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是当前我国会计专业一门较为新颖的重要课程,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拓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企业相关财务业务工作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为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教学实践中,这一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要求学生能够在相关岗位上客观、真实的对各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这一课程教学也注重加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应该重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强化教学质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当前课程教学现状要求高校必须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相对较差,无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从授课教师的素质方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财务业务一体化教师尚未形成对本课程教学的正确认识,没有意识到这一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从课程实践体系的建设方面看,当前高校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践教学存在较强的分散性,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最后,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认识到财务业务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意识不足,学习积极性较低,也严重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强化。

(三)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会计人才市场的人才结构现状为传统的会计人才过剩,但是新型会计人才则相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人才市场出现了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局面,严重限制了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会计行业的整体性发展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应该加强对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视,逐步培养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财务业务水平,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业务一体化教学水平,促使学校能够为社会培养更为专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对社会经济的整体性发展也产生着特定的积极影响。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对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和规划加以修正,整合教学内容。

要对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践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就应该对相关课程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修正,进而在修正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最终促使相关实践课程实现有机融合,为教学改革工作的优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对课程教学思路进行适当地调整,促使原有的独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软件应用等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进行有机融合,为财务业务一体化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实践操作的比重,为学生财务业务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促使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对教学软件以及教学应用模块的选用方案进行重新确定。

鉴于当前我国财务分析专业方面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原有的电算化教学也必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对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思路加以拓展,将原有的专项教学拓展为将金蝶和用友软件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性,促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逐步强化自身业务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基于多种教学资源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有机结合。

师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将多种教学资源运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四)对教学考核内容进行优化改革。

教学考核评价改革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教师只有真正将过程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增强考核的科学性,以便教师可以结合客观的考核结果对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一)对课程教学实施总体性的安排。

根据当前我国相关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的探索,对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进行一定地改革创新,教师可以采纳如下的教学设计:前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重点关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项目教学,后一学期安排更为复杂的业务应用教学和软件操作教学,切实增强两部分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逐步掌握财务处理、报表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能够对购销存业务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

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财务业务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增强,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教学项目具体实施的思路如下:

首先,教学材料和课程设计的编写。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之前,应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结合软件、教材等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设定教学实施思路。其次,财务模块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软件对相关财务账务的处理业务进行分析,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再次,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教学实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用友软件教学相结合,结合不同公司的实际模拟资料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核心处理能力,并将财务分析与企业销售、采购等业务模块的学生业务能力训练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教学一体化,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升。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育;兴趣教学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是重要环节,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育发展基础较差、课堂教育的不被重视,严重影响着我国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课堂教育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兴趣教学法在高中体育课堂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是转变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目前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程教材的缺乏和内容的落后

在目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课教材的缺乏以及教材内容的落后是造成体育教学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中体育课是一门需要课堂理论教学与室外运动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课堂理论教材的学习是进行有效室外体育活动的前提。然而,体育课堂教材学习环节的缺失以及教材内容的落后,使得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体育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教材已经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落后的教材内容将会是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教育发展的阻碍。

2.体育教学模式僵化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忽视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室外实践的结合,缺乏对学生积极运动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了“体育课就是室外自由活动”的认识误区,学生得不到有效锻炼,体育教学课程的开设将变得毫无意义。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带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导致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3.过于重视体育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锻炼

院校多采用“教师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校以及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开设目的的正确理解,体育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我国体育课堂教学中,学校注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身体差异的重视,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兴趣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课堂教育中的运用

1.制定全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教材

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的高中体育教材已经无法满足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新教材的制定以及应用成为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各高中院校应在充分了解自身体育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对原有的体育课堂教材进行修改与整合,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体育课堂新教材,为学生体育课堂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推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革新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教授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该模式下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高中院校应积极革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热情,进而推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机会与良好的锻炼环境。

3.转变教学任务重点,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

体育课程作为高中基础课程之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责任与目标。长期以来,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一直是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高中院校对于体育教学任务的过高重视使得其在考核学生成绩时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导致学生难以得到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体育锻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高中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充分重视学生身体状况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考核手段,为学生发挥自身学习兴趣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革新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我国高中院校应在社会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教学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体育教学任务,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建诚.高中体育课堂兴趣教学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1,35(12):205.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 体育高效课堂 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48-01

近些年来,高中体育课程教学难度增加,除了高中生学习压力方面的因素外,还跟高中生所处的年龄段、高考课业负担过大具有重要的关系,从而使高中生产生了厌恶体育课的情绪。长期以来,高中生缺乏科学有效的锻炼,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为了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高中体育必须要深入研究,探讨“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和精力。

1 高中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体育课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体育器材、场地等实际情况也不理想,很多教师对体育课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首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受体育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好坏的影响很大。目前许多学生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艺术的评价不高,对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并不满意,从而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效率,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学生的素质基础和学习效能是高中体育高效课堂影响的关键之处,其对体育课堂效果的影响、学生的素质基础和学习效能不亚于体育教师。另外,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体育教学手段是硬性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开展活动,不能以学生特有的方法参入到课堂中来,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因此不能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高中学生开展体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客体是高中体育课程和教材,学生学习体育的效果受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影响很大。因此,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教材内容和合理的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是高中体育课程效能的重要基础条件。而目前高中体育教材中大部分内容虽然具有比较高的教育价值,整体结构也比较合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有一部分教材内容,没有结合大多数高中生的具体情况,难度比较大,并且需要比较高的教学条件,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能。为了使体育课程教材不断趋于完善,充分发挥体育教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材编写机构应当对各学校的教材不断调整,使其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实际。

2 构建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措施建议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高中体育教学目标量度

通常高中上半学期中,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宽裕,为了使学生对高中体育可样的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实现训练与竞赛互补互长,配合上半学期的竞赛,教师最好将体育竞赛等安排在上半学期,如冬季长跑和秋季运动会等。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点教授技术性比较强的内容,如:田径运动类的跳高、铅球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到了温度适宜的下半学期,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运动量大的集体活动,开展合作与竞技项目,如:篮球、体操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打造出“高效课堂”。另外,在确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量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克服均衡发展的旧观念和思想, 使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使高中生成为就有自我锻炼意识和良好习惯的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2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着力构建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一时,男女比例大致相当,还没有划分文理科,因此,教师可以按照较为通用的模式来安排课程内容。但是, 高二时,文理科各班的男女比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使他们不至于对体育课感到“失望”,首先,教师要对各班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摸底,充分了解班级的情况,如:文科班大多喜欢比较缓和的球类运动

(羽毛球、乒乓球等);而理科班大多喜欢运动量大的竞争激烈的球类运动(篮球、足球等)。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有所侧重,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体育课堂效率。另外,高中生大部分已经接近成年人,很多学生希望能够独立进行学习,因此,针对于高中学生和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学习,要将教师定位在指导者的位置上,为教师教学和学生互动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体育教学在和谐师生关系中顺利进行。

2.3开展课余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掌握理论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勤于实践。高中体育课堂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教师需要以多种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实现,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些技能。如:课余竞赛活动,是众多实践模式中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给学业较重的高中生带来休息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班级间的比赛,如:篮球、足球比赛等,方便教师针对比赛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

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可以从比赛中扩大知识面,获得一些竞技战术知识和裁判知识。其次,每一个体育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为了丰富活动项目,优化体育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活动的器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并且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开展一些健康课,体育选修课,使学生养成终身健康观念。另外,为了最大限度的宣传、普及体育知识,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体育新闻、赛事直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体育知识渗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熏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开艳.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

[2]李著.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做好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范文第4篇

摘 要 教材是静态的,课堂是鲜活的,教学内容虽来源于教材,但在教学中应该超越教材,从教材中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须经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改造或加工,才能焕发出其应有的生命力。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内容如果不利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学生就不会自主地在课余乃至终生持久的利用它来锻炼身体。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学科中是谈“教什么”的问题,它的基本依据是课堂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当前一些体育课教学和一些校本教材开发的案例中,常会出现肤浅认识先进教学理念,违背学生身心发展和动作发展规律,错误选择教学内容,背离体育教学基本规律等现象。例如:在教学中常出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足球射门”,“高二级学生学习前滚翻”。纵观改革历程,反思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首先,现行的《体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出了内容标准,却没有提供相应的被选择的教学内容。虽然课标的这一做法赋予很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力和空间。在实践教学中。这一操作对于教师要求太高,造成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全面实施;在研究层面上,由于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谁有言之有理,但谁也不能包罗,不能让其他人认可,而造成了整个教学“不知道拿什么上体育课”的现象。其次,由于在以往的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多依据是教育学,心理学,体质研究的研究成果和体育教学的经验,从宏观上来郑明明这个“内容”是否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动作发展”。最后,“教学内容与教材”关系不清,又造成了概念混乱。

那么,该如何从发展的角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要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发展的视角分析下内容选择。

二、讨论与分析

(一)审视教材――科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前提

审视教材是科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前提,只有立足学生实际,对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中相关运动项目的教材整体进行全面审视,才能深入地把握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精华,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才能高屋建瓴。

(二)环视教材――拓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保障

环视是在借鉴其他书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自己正在使用的教材,它是一个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准确把握,融会贯通的过程。只有环视教材,才能在纵向体系上精确把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并通过所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知识特征,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仰视教材――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关键

仰视是实现学生体质持续发展的超前思考,仰视就是要吃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对这一目标的要求,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选择既能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运动技能,同事又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一技能的科学锻炼去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和技能终身受用。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正确的运动生理曲线,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各项目之间的有效迁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体育知识技能的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灵活性。

(五)体育教学内容要有创生

体育教学内容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素材来源广泛,较难归类,二是教学内容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无法完全按难易来排列教学内容,三是每项内容都具有多种功能性,能同时达成多个教学目标。正因为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以上特征,才使得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原则来选择,并且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加工和创新,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要发挥教材的最佳功能,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教学内容的创生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赋予教学内容以鲜活的“生命”。把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创生过程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排列,组合与教材化。

(六)要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传承和改造

传统教学内容在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认,在传统教学内容中,有不少运动项目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强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进行继续传承和发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完全可以以传统的教材为基本框架,根据课程目标及参照地方课程基本要求进行取舍,优化和组合,从中选择学生喜爱的适于本校开展的项目,以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对于使用学生特点,能体现课程目标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部分传统教学内容就继续加以沿用。面对一些基本的跑、跳、投及体操或球类项目等内容,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在运用某些运动项目上会出现不适应现象,为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可对所选运动项目做适当改造,将一些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通过简化其方法,规则,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使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三、结论与思考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范文第5篇

1.新课程对体育课程资源提出的挑战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由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将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走向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设计者。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大纲、教科书),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体育课程改革目标,其中提到了一些全新的改革理念:①强调学生主动学习;②加强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③关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④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特别是“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资源,这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体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目标。

2.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所以,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开放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2.2 优先性原则;学生在成长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在充分考虑课程资源成本的前提下,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体育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体育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2.3 经济性原则;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对当前体育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课程资源。

2.4 针对性原则;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种各类体育课程资源,要针对本地、本校的实际,发挥地域优势,突出学校体育特色;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要针对教师,考虑教师群体的情况,与教师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相适应。

2.5 个性化原则;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体育特色,明确体育学科的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这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

3.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种模式

体育课程标准是十分灵活和宽泛的学科要求,教材只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工具性材料,不是惟一材料。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标准的指导下,在教材的范围之外,开发与利用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并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其方法与内容。就目前而言,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往往会出现单一僵化的开发与利用模式。因此,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形成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对于深化当前的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教材的“二次”开发模式;教材本身就是已经过筛选了的课程资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或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并利用。这在以前,是以体育教学参考书的形式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教学参考书是拓展了的给教师使用的教材,它会在提供一定材料的同时,也会束缚教师的创造性。现在新课程中教师没有了教学参考书,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先开发与利用的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资源。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材的再开发、多次开发,就是将这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对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材料,经过教师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另一方面使教材能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实际。比如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运动项目的改造,如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类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教材的特点,充分说明教师是在以教材教学生,而不仅仅是教教材,这就达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的。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一次证明了,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的观点。

3.2 学生为主的开发模式;在课程与教材开放与多元化发展,弹性课程与多元教材出现的条件下,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由单一的课程与教学专家主导正在向多元主体发展,其中包括利用和消费课程资源的学生。学生在新课程中,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体育教学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学生本身成了特殊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都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2.1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实践证明,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予特别的关注。比如一些地域性很强的体育活动内容,对全国的学校来说,普适性可能不够,但对于当地学生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又如让学生自己创造新的安全健康、有趣的游戏,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改造成游戏,想方设法去玩。这样的内容在课堂上得到运用,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2.2 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体育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学生一般对时尚的东西往往都感兴趣,因此,在我国已有一些学校采取了改造、简化时尚运动的做法,并创造了许多开展时尚运动的条件,如软式网球场、人造攀岸墙等,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体育课中引入了“流行”和“时尚”。但这不是说,所有的时尚运动在校园内都可以开展,这要看学校有无条件开展这些时尚运动,这些时尚运动是否适合于中小学学生。

3.2.3 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

3.3 教师为主的开发模式;如何才能真正地让教师以课程为中介教学生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在目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3.1 更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思想上,要将以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旧有模式,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体育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在对课堂的控制方式上,教师应从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记忆的“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非结构化”“开放式”“非权力型”。

3.3.2 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体育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因为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3.3.3 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体育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了解比较多,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则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寻找和推介,所以教师还应注意发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因“学而无用”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或因学习内容远离生活实际而导致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使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

3.3.4 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的方式有多种,如教学日记、录音带、录像带以及个人教学心得等。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的跟踪,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同事观摩与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形成自己体育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3.4 校内外为主的开发模式;在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就重视潜在课程的功能与使用,这些潜在课程如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潜在课程成了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就是对学校中图书馆、资料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材等的利用。这些机构与资源其实以前就是存在的,但没有把它们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象来认识。因此,许多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材等并没有很好地被利用起来,教师不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学生就更谈不上了。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也最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当前,校外的课程资源与校内的课程资源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因为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十分有限。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通过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少年宫体育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如元旦的拔河、长跑,春节的秧歌、舞狮,清明节的踏青郊游以及体育夏令营、冬令营)等途径,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活动场所越来越多,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此,必须加强引导,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