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品成份分析

化学品成份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品成份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品成份分析

化学品成份分析范文第1篇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旨在建设一批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自此,精品课程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2005年是始建阶段,课程本身的水平作为评审的重点,即要求是课程中的“精品”;2006~2007年是冲刺阶段,评审开始强调精品的资源,也是从此时开始高职高专的课程与本科课程开始分开进行,其评审指标及标准从高职高专的课程特点出发,明晰了高职教育办学的定位,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也极大的增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2008~2010年为普及阶段,更侧重于“精品的共享”。经过近10年的建设,精品课程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规模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精品课程体系。

高职“水分析化学”精品课程是体现水利及环境类高职特色的示范性课程,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水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并能够体现出培养特色人才的需要,提出思考。

1.水分析化学精品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基于项目化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以分析化学以及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学中做,做中学,知识在学中积累,能力在做中提高。并且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和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心处理等职业素质的训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础上设置课程。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岗位分析,在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针对不同的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1)“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教学设计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入真实项目,强调技能培养,采用理论体系讲授、案例穿插讲解、分组讨论、实地调查、实践操作、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掌握无极及分析化学各环节所需技能。

(2)“职业能力培养”教学设计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和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素质的训练,从而使其具备一定职业素质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环境。

(3)“以考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设计

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与教学评价体系,采取阶段性测试及过程性考核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从而达到理论知识的积累提升和实践技能的熟练规范。

2.水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内容的构建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能满足不断更新的前沿知识的需要,又能高效的完成水分析化学本身课程的教学任务,应根据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及目标,以及职业技能需求的针对性设计教训内容,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对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甄选与整合。精选水分析化学中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础应用为重点教学内容,体现高职教育“理论适当、够用为度”的原则,争取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并及时的补充水分析化学中的新方法、新仪器和前沿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水分析化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在水分析化学实验内容选择上,既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又要增强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提高其学习的创新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水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内容既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在实践中掌握原理、方法和理论知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合一”特征。

3.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

水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前提,也是其能够顺利建设的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是:邀请校外的教学名师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来校介绍经验和体会,并且派教学团队的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进修;鼓励教师申报省、部、校级的教研教改课题和项目;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和访问,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团队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多渠道的提高教师团队成员的教学、科研水平,形成合力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

4.课程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水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的教材应该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不仅要有主教材,还要有相应的参考书、指导书、试题库等,并且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也为了更好的与后续课程对接,还应编写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课程讲义及实习、实验参考资料。教材也不仅有纸质的,还要有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课程录像等网络资源。

5.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开发“基于项目引导”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三个中心,坚持以“操作技能”的培养为重点,在实践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逐步渗透,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用理论来解决,使学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变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养、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方法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在《水分析化学》的讲授过程中非常重视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改进完善。以启发式的课堂教学为主,辅以集中讨论、个别提问、课后留思考题的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断的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一次性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以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取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以能力考核为主。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基于项目导向”的原则,以实际工作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6.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化学品成份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板栗; 抗虫; 感虫; 挥发物; GC-MS分析

中图分类号:S6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穴2012?雪06-1052-05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壳斗科(山毛榉科)栗属落叶乔木,原产我国,是我国栽培最早的经济树种之一,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1]。板栗果实甘甜芳香,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板栗叶片可治喉疗火毒,做收敛剂,外用涂漆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3]。我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4],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板栗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蛀果害虫危害[5-7],其蛀果率可在50%以上[8],给板栗的高产稳产造成威胁。种植抗虫板栗品种,成本低廉且安全有效,是防治蛀果害虫的首选措施。但由于对抗性机制缺乏了解,板栗抗蛀果害虫品种的鉴定、选育和利用受到限制。据报道,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和小蛀果斑螟(Assara exiguella)等蛀果害虫很少危害‘河源油栗’,该品种通过挥发物干扰了蛀果害虫的寄主选择,并由此对该类害虫产生抗性[9-10],但其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植物次生化合物是植物抗虫性的物质基础[11]。为了确定抗感虫板栗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差异,笔者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抗虫板栗‘河源油栗’和感虫板栗‘农大1号’果、叶中的挥发物进行分析测定,以期为抗虫板栗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板栗果实(总苞)和叶片于2009年7月20日,采自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板栗园,品种为‘河源油栗’(抗虫品种)和‘农大1号’板栗(感虫品种)。此时,正值板栗蛀果害虫成虫发生期,2个品种的栗蓬均为青绿色,总苞内的栗果已形成种皮,并开始膨大。采后,先洗去果实和叶片表面灰尘杂质,铺开放置,阴干24 h。将果实切成约2 cm×2 cm×2 cm大小的碎块待用。

1.2 挥发物提取

参考高泽正等[12]方法。取叶片500 g和果实碎块1000 g,通过水蒸汽蒸馏装置蒸馏6 h,将蒸馏得到的油水混合液转至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先加入高出提取液表面约1~1.5 cm 的乙醚,震荡,直至油水混合液与乙醚充分混合,静置于铁圈上。溶液完全澄清分层后,回收上层乙醚,重复3次。将回收的乙醚溶液放进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处理,待用。最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在低温减压的条件下,对乙醚溶液进行浓缩,直至去除乙醚,最后得到的淡黄色油状物,待测。

1.3 试验仪器与分析条件

使用的GC-MS仪为日本岛津GCMS-QP 2010A,DB-5型石英毛细柱(30 m × 0.25 mm × 0.25 μm)。采用程序升温,50 ℃(2 min),300 ℃(20 min),升温速度10 ℃·min-1。进样口温度250 ℃,进样量1.0 μL,载气流量He(1.0 μL·min-1)。EI离子源230 ℃,电离能量70eV,监测离子范围20~500 m·z-1,检测电压0.9 kV。柱前压53.6 kPa,总流量24 mL·min-1。利用随机GCMS Solution工作站美国国家标准谱图库(NIST-MS,2005)自动检索各组分质谱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从‘河源油栗’和‘农大1号’板栗果、叶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到111、142、138和134种化学成分。4种挥发物中,相对含量超过0.5%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有32、30、20和20种(表1),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3.03%、84.96%、81.73%和83.95%。其中,共同成分有22种:1-戊烯-3-醇、3-甲基-1-丁醇、己醛、糠醇、(E)-2-己烯-1-醇、正己醇、安息香醇、己酸、乙酸己酯、苯乙醛、α-甲基苯甲醇、1-辛醇、反-5-乙烯四氢化-α,α,5-三甲基-2-呋喃甲醇、芳樟醇、苯乙醇、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化-2H-吡喃-3-醇、α-松油醇、反式-橙花叔醇、愈创醇、马兜铃烯、β-桉叶醇和叶绿醇。

在‘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量的60.49%,醛类占23.86%,酸类占8.19%,烷烃占3.57%,烯烃占1.69%,酮类占1.26%,酯类仅占0.10%。在其主要成分中,绿叶气味、芳香族、单萜、倍半萜和杂环类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32.55%、18.36%、10.67%、0.96%和13.79%;特有成分7个:3-戊醇(3.53%)、1,2,3,4,4a,5,6,7-八氢-4a-甲基-2-奈酚(4.66%)、苯乙腈(0.65%)、反-2-壬烯醛(0.50%)、2,2,4-三甲基-5-己烯-3-醇(0.87%)、(E,E,E)-1,4,8-环十二碳三烯(0.52%)、γ-壬内酯(0.52%),占总量的11.06%;含量最高的5个化合物依次为(E)-2-己烯醛(10.59%)、正己醇(10.42%)、糠醇(8.07%)、苯乙醛(5.63%)和安息香醇(4.76%),占总量的39.74%。

在‘河源油栗’叶片挥发物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量的63.58%,醚类占19.89,酸类占7.80%,醛类占2.87%,酮类占2.15%,烯烃占1.39%,烷烃占1.23%,酯类仅占1.09%。在其主要成分中,绿叶气味、芳香族、单萜、倍半萜和杂环类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39.38%、3.09%、6.05%、4.76%和1.37%;特有成分3个,2-戊醇(3.32%)、(E)-3-己烯-1-醇(0.86%)和3,4-二甲基环己醇(1.38%),占总量的5.5%;含量最高的5个化合物依次为2-乙氧丙烷(19.73%)、(Z)-3-己烯-1-醇(14.4%)、正己醇(10.23%)、(E)-2-己烯-1-醇(6.83%)和β-桉叶醇(4.76%),占总量的55.95%。

在‘农大1号’板栗果实挥发物中,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0.24%,醇类占28.45%,酸类占6.26%,醛类占6.13%,烷烃4.63%,烯烃占1.99%,酮类占1.71%,酯类仅占0.59%。在其主要成分中,绿叶气味、芳香族、单萜、倍半萜和杂环类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9.96%、6.6%、3.42%、5.51%和5.23%;特有成分3个:2-甲基-3-戊醇(1.26%)、甲苯(2.32%)和香榧醇(1.14%),占总量的4.72%。含量最高的5个化合物依次为2-乙氧丙烷(49.71%)、糠醛(4.11%)、(Z)-3-己烯-1-醇(3.89%)、β-桉叶醇(3.19%)和苯乙醛(2.44%),占总量的63.34%。

在‘农大1号’板栗叶片挥发物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4.22%,醛类占28.60%,醚类占7.19%,酸类占3.34%,酮类2.97%,烷烃占1.67%,烯烃占1.61%,而酯类仅占0.40%。在其主要成分中,绿叶气味、芳香族、单萜、倍半萜和杂环类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51.93%、11.23%、0.86%、0.51%和1.41%;特有成分3个:2-丁醇(2.51%)、2,3-辛二酮(1.54%)和辛醛(0.91%),占总量的24.76%;含量最高的5个化合物依次为(E)-2-己烯醛(20.18%)、正己醇(15.28%)、(E)-2-己烯-1-醇(12.01%)、2-乙氧丙烷(6.82%)和苯甲醇(6.16%),占总量的60.07%。

3 讨 论

GC-MS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个板栗品种叶片挥发物均主要由绿叶气味、芳香族、单萜、倍半萜和杂环类化合物组成,且与何玲玲等[13]的研究结果相近,其报道的板栗叶片挥发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香叶醇、(E)-2-己烯-1-醇、2-己烯醛、叶绿醇、(Z)-3-己烯-1-醇、1-辛醇和芳樟醇等,在研究中也大量出现。孙绪艮等[14]报道,α-法泥烯、石竹烯、4-溴-2-戊烯和苯甲酸乙酯是板栗叶片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共占挥发物总量的88.58%。但本研究仅在‘河源油栗’叶片挥发物中发现α-法泥烯,其相对含量很低,仅为0.29%,且未检测到其他3种成分。这可能与品种材料、采集地点、提取方法、仪器设备和分析条件等不同有关。目前,国内外有关板栗果实挥发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表明,板栗果实挥发物的主要成分种类与叶片的相似,但其绿叶气味化合物含量较叶片低,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则较叶片高。

在昆虫进行寄主选择的过程中,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常充当化学线索的角色[15-16]。抗虫作物品种的挥发物可干扰害虫的寄主选择,而抗感虫品种挥发物中含量差异较大的化学成分往往与抗虫性有关[17-18]。‘河源油栗’果实很少受蛀果害虫侵害,其挥发物在化学组成上与感虫板栗品种‘农大1号’果实挥发物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前者不含2-乙氧丙烷、(Z)-3-己烯-1-醇和甲苯,而后者该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9.72%、3.89%和2.32%;前者(E)-2-己烯醛、1,2,3,4,4a,5,6,7-八氢-4a-甲基-2-奈酚和3-戊醇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0.59%、4.66%和3.53%,而后者不含该类成分;前者绿叶气味含量较高,占挥发物总量的32.55%,而后者仅占9.96%;前者杂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占总量的13.79%,而后者仅占5.23%。

Germinara等[19]对欧洲板栗(C. sativa)叶片挥发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生物测定,发现(E)-3-己烯-1-醇、(E)-2-己烯-1-醇和乙酸己酯对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成虫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但未对植物材料的抗感虫性状进行描述或讨论。吴晖[20]对抗感栗瘿蜂锥栗(C. henryi)品种挥发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但未对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有研究表明,板栗叶片挥发物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后,板栗红蜘蛛(Oligonychus ununguis)会停止危害,并离开叶片[14]。而有关抗感虫板栗品种挥发物化学成分对板栗蛀果害虫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刘倩高级实验师为本研究提供帮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GAO Xin-yi. Chestnut[C]// Editoral Boar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Encyclopedia Fruit Volume, Chinese Agricultural Encyclopedia Fruit Volume. Beijing: Agricultural Press, 1993: 7-9.

高新一. 板栗[C]//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果树卷编辑委员会,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3: 7-9.

[2] CHEN Zai-xin, LEI Ze-xiang, LIU Hui-ning, WU Guang-yu, WANG Xiang-bin. Analysis of chestnut kernel nutrient ingredients and its integrated quality evaluation[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00, 17(4): 286-289.

陈在新, 雷泽湘, 刘会宁, 吴广宇, 王襄宾. 板栗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品质的模糊综合判断[J]. 果树学报, 2000, 17 (4): 286-289.

[3] Jiangsu New Medical College. Dictiona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77: 1819.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1819.

[4] FAO. /. 2012.

[5] CHEN Bing-xu, DONG Yi-zhi, LIANG Guang-wen, LU Heng. Occurrence of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in chestnut and its control in Guangdong[J].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2009, 36 (4): 379-380.

陈炳旭, 董易之, 梁广文, 陆恒. 广东板栗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J]. 植物保护学报, 2009, 36 (4): 379-380.

[6] CHEN Bing-xu,HUANG Han-jie. Occurrence of Assara exiguella and its control[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5, 26(3): 30-33.

陈炳旭, 黄汉杰. 小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6(3): 30-33.

[7] CHEN Bing-xu, DONG Yi-zhi, LIANG Guang-wen, LU Heng. Spacial pattern and sampling technique of Laspeyresia splendana larvae in Castanea mollissima orchards[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0, 31(1): 26-29.

陈炳旭, 董易之, 梁广文, 陆恒. 栗实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1(1): 26-29.

[8] ZU Wen-fang, QIN Li-zhe. A review on Dichocrocis puncfiferalis Guenée[J].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 13(1): 18-20.

俎文芳, 秦立者. 板栗桃蛀螟研究概述[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1): 18-20.

[9] CHEN Bing-xu, DONG Yi-zhi, LIANG Guang-wen, LU Heng. Effects of volatiles from chestnut on host preference of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Lepidoptera: Pyralida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0, 21(2): 464-469.

陈炳旭, 董易之, 梁广文, 陆恒. 板栗挥发物对桃蛀螟成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2): 464-469.

[10] DONG Yi-zhi, CHEN Bing-xu, LU Heng, LIANG Guang-wen. Study on selectivity of Assara exiguella to chestnut vareties [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0,27(3): 449-452.

董易之, 陈炳旭, 陆恒, 梁广文. 小蛀果斑螟对板栗品种的选择性[J]. 果树学报, 2010, 27(3): 449-452.

[11] QIN Jun-d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ects and plants[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7: 38-61.

钦俊德.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论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38-61.

[12] GAO Ze-zheng, ZHENG Li-xia, WU Wei-jian, FU Yue-guan. Analysisi of essential oils from leaf of Carica papaya with GC-MS[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0, 27(2): 307-311.

高泽正, 郑丽霞, 吴伟坚, 符悦冠. 番木瓜叶片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果树学报, 2010, 27 (2): 307-311.

[13] HE Ling-ling, WANG Xin, LU Hui-ning. Analysisi of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from the leaves of Castanea mollissima Bl.[J].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8, 19(1): 85-86.

何玲玲, 王新, 陆慧宁. 板栗叶挥发性成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1): 85-86.

[14] SUN Xu-gen, YIN Shu-yan. Studies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Dlygonychus ununguis Host plants and Amblyseius finlandicusⅡ. The effects of volatile on the correlation of host plants-Oligonychus ununguis-Amblyseius finlandicus[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2, 38(2): 73-77.

孙绪艮, 尹淑艳. 针叶小爪螨–寄主植物—芬兰钝绥螨相互关系的研究Ⅱ.挥发性物质在寄主植物—针叶小爪螨—芬兰钝绥螨之间的作用[J]. 林业科学, 2002, 38(2): 73-77.

[15] CAO Feng-qin, LIU Wan-xue, FAN Zhong-nan, WAN Fang-hao, CHENG Li-sheng. Behavioural responses of Bemisia tabaci B-biotype to three host plants and their volatiles[J].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2008, 51(8): 830-838.

曹凤勤, 刘万学, 范中南, 万方浩, 程力生. B型烟粉虱对三中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 昆虫学报, 2008, 51(8): 830 -838.

[16] HAN Bao-yu, HAN Bao-hong. EAG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the wingless tea aphid Toxoptera aurantii (Homoptera: Aphididae) to tea plant volatiles[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27(11): 4485-4490.

韩宝瑜, 韩宝红. 无翅茶蚜对茶树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J]. 生态学报, 2007, 27(11): 4485-4490.

[17] YANG Lang, HUANG Feng-kuan, ZENG Ling, HUANG Li-fei, LIANG Guang-w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ientation and growth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Stl) and rice secondary volatiles[J]. Acta Ecologica Sincia, 2009, 29(9): 5106-5114.

杨朗, 黄凤宽, 曾玲, 黄立飞, 梁广文. 水稻挥发性次生物质对褐飞虱寄主定向及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 29(9): 5106 -5114.

[18] DU Yuan-peng, ZHENG Qiu-ling, ZHAI Heng, JIANG En-shun, WANG Zhong-yue. Selectivity of Phylloxera viticola Fitch (Homoptera: phylloxeridae) to grape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grape root volatiles[J].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2009, 52(5): 537-543.

杜远鹏, 郑秋玲, 翟衡, 蒋恩顺,王忠跃. 根瘤蚜对不同抗性葡萄的选择性及葡萄根系挥发性物质的鉴定[J]. 昆虫学报, 2009, 52(5): 537-543.

[19] GERMINARA G S, CRISTOFARO A D, ROTUNDO G, PAPARATTI B, SPERANZA S, STACCHIOTTI E. Electroantennographic responses of Dryocosmus kruiphilus to Castanea sativa leaf volatiles [J]. Acta Horticulturae, 2009, 844: 387-394.

化学品成份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碎片化 微视频课程 内容设计

当前,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智慧教育的呼声非常高。创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智慧的运用多样化技术,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学习。由于受到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相继出现了微课程和微视频等。在近期,国内各地高职院校以及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机构非常重视与大力宣传微视频课程大赛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性。

一、微视频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

(一)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

以教育、心理及艺术等作为视角,依据影响课程教学视频的因素与ARCS动机模型的内容,建立课程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可以体现出教师、视频和知识内容、学生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比如说在设计知识内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需求及学习经验等。另外,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一定要运用艺术性的教学方式,技能及教学语言,再配以情感传递,利用视频得以展现。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内容的合理、科学设计及教师的艺术教学与视频呈现的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内容的科学设计及艺术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学视频的设计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科学、合理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其次,教师采用技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知识内容的切需性,使学生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再次,充分运用视频的媒介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为学生提供需求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二)微视频课程教学样式的设计

样式不仅是求知和组织及分类信息的手段,还是一种思考与决策的方法,在运用模式与理论时,设计人员基本上都会感受到教学设计模式与理论的抽象性、宏观性,是一个可操作性相对较弱的实践环节,也就是教学设计人员无法熟练掌握实质,然而对于新手教师来讲难度就更大。另外,教学案例通常相对比较具体,和专业学科知识存在的关联度相对较高,因此不适合当作设计参考的支架。教学设计样式是一种立足于中观层面的新型设计方法,拥有非常强大的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其打破了具体实践的局限性,可以提供拥有广泛性的理论方式,具备整体性与简约型特点。而一个教学模式能够包含许多教学样式,而教学样式所承载的实践性知识可以实现抽象和具体的平衡,具备弹性化及结构化的特点。一个教学样式能够运用多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举例与验证,其中教学案例的描述就是教学实践,其以丰富的叙述方式向学生展示出许多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经典行为和思想及感情在内的故事,拥有真实性与典型性的特点。其中教学样式、教学案例及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二、微视频课程设计与实践运用

(一)微视频课程设计过程

近几年,项目组在进行微视频课程设计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同高职教师进行商讨,综合分析与总结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与内容。依据该研究总结出的微视频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在设计该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分析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特点,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与组织,最后在完成每节微视频课程教学设计。

采用微视频的方式进行高职课程教学,这种方式较为新颖,也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同样缺乏课本材料与课程教学的经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相关设计内容当中涉及到的教师与成员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设计内容进行反复修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课程性质与目的的有效。

(二)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实践

微视频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效性,这样就需要项目成员和任课教师完成多次协作和沟通,设计的主要内容时任课教师怎样依据微视频课程设计的理念与要求完成内容设计,任课教师在演播室的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艺术教学方式。其次,微视频的制作,主要包含PPT制作和教学讲解时的演播室实录、视频的后期制作等,为了提升PPT设计内容的教学性和艺术美观性,对PPT讲稿完成了对此修改与调整。另外,为了提升微视频的视觉展现效果,在后期还要对实录微视频完成再次编辑。在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时,一定要多方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与协商合作。比如说,在知识点内容教学设计时,要和任课教师完成多次协商、沟通及交流。比如说刘老师团队的意见,第一,在理论内容设计方面缺少创意,而且视野也不够宽阔。第二,在每一类的创意背后都缺少深层道理,例如如何教会学生完成创意作品这样的问题。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将事情讲的明白。第三,PPT的内容相对少了一点,例如在PPT1中,可以对手工创意的欣赏作品进行展示,同时有点评的文字。另外,有些作品的选取需要教师依据设计的章节主体选择相关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先入为主的感觉。

三、结束语

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与学习认知方面,运用微视频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的无缝融合。微视频课程教学作为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在内涵与特点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品成份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欧盟;新法规;化学品出口;影响

2007年6月1日,备受注目的欧盟REACH法规(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Restriction 0f Chemicals)开始在欧盟全面实施。REACH法规的中文译名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是欧盟继原有三大环保指令相继实施后,一个影响范围更大、涉及产品更广的针对化学品生产、贸易、使用安全的法规。它将取代欧盟现有的《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并对欧盟市场上的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机电、制药等产品中的化学品实施统一管理,对进入欧盟市场的化学品要求进行注册、评估和许可,实施安全监控。欧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与其他国家相比,该法规的实施对我国出口欧盟的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的影响相对较大,是一道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欧盟REACH法规的主要内容

REACH法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它对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提出更严格的环保、安全要求,以规范欧盟市场上化学品的制造、使用和流通。主要包括注册、评估、许可、限制及数据共享。

(一)注册。对现有广泛使用和新发明的化学物(包括部分可分离中间体),生产商或进口商在生产或进口时,需通知政府主管机构,说明生产或进口该物质的用途,并提交相关文件。文件应包括对该化学物质毒性和生态毒性等特性的介绍、生产或进口的用途、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量、预计产量、对该物质的分类及标识建议、安全数据单、对使用方法等进行的初步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建议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等。政府主管部门将把上述信息输入中央电子数据库进行注册,颁发一个注册号并对已注册物质中需给予特别关注的事项和特性进行实地考察和自动筛选。

(二)评估。由主管机构对所有产量超过100吨的化学品注册信息进行审查和信息核对;对降解速度慢并可能在自然环境中累积的或具有基因诱变或剧毒等危险特性的或其分子结构易引起关注的化学物质,即使其生产量或进口量低于100吨,生产商也应测试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

(三)许可。对可能引起极大关注的物质或其成份,如CMR(致癌、诱导基因突变或对生殖有害的)物质和POPS(低降解有机污染物)物质,政府主管机构应对其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式给予具体授权。

(四)限制及数据共享。对部分化学品或配制品进行限制,除非在遵守限制条件下,才能被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必须对注册产品进行多种检测试验,检测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对首先完成注册而产生的产品数据信息向潜在注册人共享,但潜在注册人必须向前期注册人支付百分之五十的费用才能共享数据和完成注册。

REACH法规一改过去仅由政府承担化学品安全的责任,要求化工产业承担与其产品安全相关的责任,化工产业应负责收集相关化学品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保证只生产或销售按指定方式使用对用户及环境均属安全的化学品,还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证明使用有关化学物质的效益大于为消除该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引发的成本。

二、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化学品贸易的影响

与欧盟之前的同类指令相比,REACH法规影响的范围更广。从表面上看,REACH法规是个化学品法案,影响的是化工产品,但由于几乎所有商品都使用化工产品作为原料,因此,它的影响几乎波及到我国所有出口商品。仅从目前看,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十多个产业,涉及904个税则号,其中出口量超过1000吨以上的有215种产品,超过100吨以上的有474种产品,超过10吨的有230多种,有500万种现今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受到影响。另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将这一责任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生产链,包括生产商和进口商在内的化学品下游用户、3万多种化工产品以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都将受到影响。REACH法规的出发点是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但在保护环境的意愿下,确实对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阻碍我国化学品的出口。欧盟是我国化学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04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石油化工产品1728万吨,出口额140亿美元。其中,单个品种出口量在1000吨以上的产品出口总量1094万吨,出口额22.2亿美元;100-1000吨的出口量322万吨,出口额31.6亿美元;10-100吨的出口量260万吨,出口额55.4亿美元。从对欧盟出口化工产品的结构看,我国生产的化学品中危险化学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较严重的产品(如农药制剂中高毒农药占30%)。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中国向欧盟出口这些化学品和几千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的问题,且必须通过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进口商进行注册。而且REACH法规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支付如此昂贵的检测费用,难免导致化学品出口受阻,甚至退出欧盟市场。

化学品成份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用电检查;反窃电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用电检查是供电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查窃电又是用电检查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窃电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实施窃电的主体构成日益复杂,窃电案件案值不断加大,在法制化环境下,用电检查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查处窃电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做到知己知彼。为保护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对窃电者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打击。

1用电检查的概念

1.1用电检查的定义及内容

用电检查就是电力企业为了保障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和公共安全而从事的检查、监督、指导、帮助用户进行安全、经济、合理用电的行为。其内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规、方针、政策、标准等情况;用户受(送)电装置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用户受(送)电装置中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状况;用户保安电源和非电性质的保安措施;用户反事故措施;用户进网作业电工的资格、进网作业安全状况及作业安全保障措施;用户执行计划用电、节约用电情况;用电计量装置、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调度通信等安全运行状况;受电端电能质量情况;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并网电源、自备电源并网安全状况。

1.2用电检查的特点

电力企业的客户涉及到各行各业,客户特点呈现动态变化。因此用电检查内容、方式也应同步调整,以客户为中心,不断适应各种变化。用电检查对象的特点主要有:客户新装、销户、增容、减容、改类等业务,引起客户数据不断变化;随着用户受(送)电装置的使用年限增加,出现设备老化、失灵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违约用电、窃电技术也在高科技化。

2电力企业用电检查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窃电证据难以取得

由于电能有别于其他商品,其生产、运输和销售同时完成,因而电能被盗不同于其他商品被盗,有其独特的表现:

(1) 窃电现场难于保持,窃电者完全可以迅速销毁窃电工具,不留下一点痕迹;

(2) 窃电工具小巧隐蔽,大多安装在室内对检查工作造成困难;

(3) 电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需要运输、储藏和销赃;

(4) 即使窃电者被现场抓获,却做不到其他违法者的人赃并获,因为被盗的电能供电企业不可能马上知道其具体的金额,查证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能通过调查询问和收集有关资料后再确定具体的电能数据。鉴于以上特点,供电企业一方面对窃电者的检查查处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已取得证据的可信度常在司法实践中又遭遇质疑,因为查证出的证据一般都缺少时间准确界定和人员证明。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又难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受偏向弱势群体和办案责任追究制的影响,使得供电企业千辛万苦得来的证据经常被轻易否决。其结果是:供电企业的损失不能被较快的、全额的追回;窃电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更为严重的是,窃电行为日益严重,对全社会的用电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2电力企业查处窃电的执法成本很高

过去电力企业具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双重身份,在依法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同时还代表国家行使电力管理职能,能够协调和处理电力供应与使用中发生的用电纠纷。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企业成为与用户平等的市场主体,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电力企业对被查到的窃电行为不能行使行政处罚权。在窃电证据难以取得、窃电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难以认定的前提下,用电检查中形成的纠纷处理难度加大,执法成本很高,对窃电的打击力度显得十分薄弱。

2.3电力企业用电检查工作程序存在不规范现象

在用电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对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事实的判定是较为准确的,但往往会忽略执行程序的合法性。就文章所知,曾发生过因电力企业严重越位或违规引发新的供用电纠纷、电力企业由原告变为被告并最终败诉的案例。在进行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查处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工作程序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而目前电力企业对有关工作程序的问题重视远远不够,实际上,用电检查的工作程序、案件处理程序与获取窃电证据、追缴电费同样重要。

3加强用户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检查管理水平

3.1建立完善大客户资料

用电检查处的基础管理资料较多,客户的情况变化频繁,很多资料未能及时跟上,与实际出入较大,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要搞好大客户服务工作,首先要在客户群中辨别谁是重要客户,谁是潜在大客户。

其次,建立完善的大客户基础资料,根据实际需求编制管理软件,实现用电检查的现代化管理(负荷侧管理、工程管理、电工管理)。第三,要依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对大客户的安全用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等进行统计分析,对大客户实行动态管理,连续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跟踪,为其提供预警服务和其它有益的建议,提高客户的供电可靠性。

3.2依托信息化技术,提高用电检查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信息化水平已成为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信息化技术发挥了巨大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用电检查工作的效率。随着应用的深入,必将发挥其更加全面、强大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查看客户基本档案信息,更能阅览分析客户的历史数据与即时数据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帮助用电检查人员直观地进行各类数据的分析汇总,对用电检查计划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3提高客户端功率因数,减少电压偏移

客户用电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力系统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用户的确功率因数,不但能充分发挥用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线路损失,提高电压质量,还可以提高其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并节约电力。

因此,为了使国家节约动力资源,充分发挥发、供、用电设备的生产能力,需要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另一个是加装无功补偿装置。自然功率因数是指用电设备在没有安装补偿装置情况下的功率因数。在电力负荷中,大部分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都较低,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潜力很大,首先要从改进设备运行状况着手,使设备合理配套。合理选用变压器容量,一般变压器在负荷为65%~75%时效率最高,减少变压器空载和低负荷现象,选用优质低损变压器。

另外可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动机。用于感应电动机激磁的无功功率约占总无功功率的70%左右,合理使用感应电动机,是改善和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感应电动机的负载在额定容量75%以上时功率因数和效率最高,因此应使电动机经常在75%以上负载状况下运行,尽量少留备用容量,余量过大,会使损耗增加。对轻载运行的电动机,可采用降压运行的方法。因为空载时无功功率约占额定负载时无功功率的60%~70%,故障运行时可以使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提高。

另外一个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客户可采取集中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来安装补偿装置。电力系统的负荷是变化的,集中装设的电容器,不会随切除负荷而退出运行。当负荷减少时,如果不切除部分电容器,就会形成过补偿,因此,用户安装的集中无功补偿设备,应同时安装随电压、负大的弹性,对于管理部门实施监管,困难较大。此外,由于种类繁多以及复杂多样的固有特性,致使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大,较一般危险废物也复杂得多。无论对从业单位还是管理部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我国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包括废弃危险化学品在内的危险废物年产生量约有1000多万t,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万美元GDP危险废物产生量已是同期发达国家的两倍多,同时我国危险废物历史欠账也很多,仅关停并转企业遗留的铬渣就达400多万t,危险废物形势十分严峻。然而,相比之下,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

企业、公众守法及管理意识淡薄,废物流失严重。我国目前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的现象,环保意识淡薄,尤其是为数颇多的小规模化工企业,少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再加上设施水平、技术能力差,直接导致废物产生量和废弃量大,非法转移及倾倒事件不断。废弃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堆存或被混入一般废物中流向环境,在对人体和环境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由于没有有效措施将这些危险废物加以收集、贮存、处置,使得一些处置设施不得不面临吃不饱的现象。

处置利用水平低,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国内现有很多危险废物处置和利用设施简陋,技术水平低,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和安全隐患。废弃危险化学品品种复杂,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综合利用、环境无害化处置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设施要求高、管理要求严的复杂工程,现有的处置技术和能力很难满足国内危险废物及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需求,尤其针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单个数量少、品种多且分布广泛的特点,还需制定针对的处置措施。

环境监管任务与监管能力严重脱节。我国包括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企业达数十万家,利用和处置企业近千家,社会源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品也多不胜数,环境监管任务十分繁重。然而,全国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健全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执法人员和水平显著不足。同时,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技术支持力量薄弱的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出来,如危险废物鉴别、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性能测试等。扩大执法队伍、技术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任务迫切。

废弃危险化学品数量仍不掌握,监管缺乏有效依据。管理必须要拿数据说话,然而,我国废弃危险化学品底数尚不清楚,包括产生源、产生地点、各产生源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流向,利用和处置方式等都不明确,这直接导致了管理部门对其实施宏观管理、日常监管和应急反应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回收机制,废物利用率低。各地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废弃危险化学品交换和回收利用机制,致使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废弃化学品回收利用率低。废弃危险化学品不仅危害性大,可利用价值也大,利用好了就是资源,利用不好管理、处置成本、环境风险都要加大。

缺乏处置资金保障机制,处置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要经过回收、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多个环节,所有环节均会发生费用,尤其废弃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成份复杂、潜在危害性大,使得其处理处置成本较高。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资金保障机制,处置的高额费用直接导致一些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

3管理对策与建议

现阶段,要加强我国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还必须从政府层面入手,下大力气在监管措施、方法、机制上对企业及公众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具体的建议有如下几方面:

3.1建立简便易于操作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渠道

正如前面所说,单个污染源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往往数量小但品种丰富,从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情况及守法者的可操作性角度看,合理处理处置这些废物存在一定阻碍,主要原因的是没有一个适应现实情况的废物回收渠道,产生者常常不知道应该将这些废物交到哪里。因此,建立这样的渠道是目前首要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渠道必须简便、可操作,过于繁琐和困难也很难避免这些废物的随意弃置,可以鼓励合法经营单位定期定区域进行收集,考虑对废物经营单位制定适当的经济优惠政策,多设立一些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暂存库,本着就地处置的原则,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回收统一协调机制。

3.2建立可行的保险金或抵押金制度

处置费用是目前废弃危险化学品无害化管理另一个难题,须及早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强制建立风险抵押金或保险金制度,用于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及事故后的污染治理和环境恢复。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将积极配合开设此项险种,推动废物处置产业化发展。

3.3全面加快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设施建设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实施以来,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步伐得以加快,但建设进度还是滞后于预期目标和现实需求,中央政府还需采取措施推动此方面工作,各地政府也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选址,加快资金落实,特别是那些尚无符合国家标准的处置设施或处置能力仍不足的地区,应积极建设和改造,减少废物跨境转移处置带来的环境风险。

3.4在地方财政预算中设立危险废物处置专项资金

各级行政部门在执法中仍不断收缴到许多淘汰、伪劣、违禁的危险化学品,而这些化学品的处置费用一直很难落实(这些化学品常常没有明确责任人或责任人没有能力处置),因为这个问题,不少地方纷纷反映不敢进行查处,面对这种现象,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这些废弃化学品及时得到处置是各级政府需要尽快采取的措施。

3.5加大宣传,增强公众的监督力

让公众充分认识到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力是加强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有力措施。毕竟,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需要一个过程,尤其对于我国目前企业多、违法行为多、监管任务重的现状,一定时期内监管队伍不可能与其承担的监管任务完全匹配,因此加大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危害意识、监督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3.6加强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大力加快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和专项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我国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的环境管理能力,满足管理需要。

3.7细化管理程序和标准,加大法规执行力和效果

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自上而下已渐成体系,缺乏的是执行力。政府部门应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制度操作性上下功夫,重新审视制度的可行性,并尽可能细化管理要求及执行标准,如废物申报、转移跟踪、经营资质审查、处置设施评价等。

此外,家底不清,污染源信息不掌握等问题也必须及早解决,尤其是那些对人体和环境具有高危害的化学品,如POPs物质、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高毒农药等。应尽早开展调查,研究制订针对各行业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政策和措施,尤其要在这些政策措施中体现全过程管理思路,形成一整套针对性方案,真正实现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8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加强培训,增加企业责任感

政府部门应加大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积极开展对企业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企业实施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事故防范的能力,特别是增强企业实施污染控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升企业的大局意识和社会道德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