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没有进入热线办工作之前,作为一名乡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曾接到过县长热线交办事情的电话,但是对县长热线仍然很陌生,不了解其职能。后来,有幸成为热线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慢慢的从了解到熟悉,再到融入其中,使我明白了很多。
现在我已经在热线办工作了四个月,四个月的工作,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就是我们的工作核心。县长热线呼应了人民群众的关注与要求,而且也加强了群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成为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联系沟通的一个纽带和桥梁,不仅将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而且成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但是在工作中,我也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自我总结出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服务质效。
在热线工作,服务于民,收集社情民意,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我们的言行不慎就会使群众对政策产生误解,我们工作的不细致就有可能诱发不稳定因素,而为群众排忧解难,创新优质服务为民,科学发展打造和谐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是加强学习意识。
古人讲“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素养和工作经验,学会从全局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使工作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群众打热线咨询、反映的事情关乎各个方面,工作人员对法律、规章制度、国家政策等等熟知的越多,就越能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
三是增强工作责任心。
小细节也成就大问题,在热线,没有小问题,只有没办法预料的衍生大问题,它就是由被忽视的小问题造成的,而它最终的结果却不是个小问题!因为人们更关注的是结果!所以我们每一步路都要走的踏踏实实,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学习再学习的机会,做到精益求精,使打进热线的每一位群众都真真切切感受到热线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真情!
一、在培训学习后,深刻感受“三点收获”
(一)增强了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听了杨支队讲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认识到时有发生的土地违法大案要案,严重破坏了18亿亩红线耕地保护目标,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现。乡镇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石,基石坚则基础稳,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感受到重任在肩,使命在身。
(二)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土地是我国最大的国有资产,其中当以矿产资源为甚。当前,在灌溪中队辖区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量需求迅速增长。雷公庙,石板滩镇拥有大量的不可再生石灰石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反之,既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又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国土资源这个基础上。当前,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三者的
矛盾相当突出,这一矛盾在我们土地资源极其稀缺的灌溪中队所辖的6个丘陵乡镇特别显著,灌溪中队所辖的丘陵乡镇有限的资源亟待加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提高了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在基层国土所工作的干部职工,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国土资源专业背景,而国土资源管理又是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这次培训,从我自身来看,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更加增强。如市局于永津讲授的《国土资源管理地藉管理》,陈哲工讲授的《征地折迁》等使我对这几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搞好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征地拆迁.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杨文平的《国土资源管理执法监察》的案例教学,剖析违法案件的深层原因,更强调依法查处的重要性。听了以后,对当前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特点,面临的困难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坚定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查处案件的决心。
二、在当前工作中,突出显现“三项难题”
(一)行政执法问题。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专职编制普遍存在“缺位”现象,直接导致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偏低。此外,乡镇若发生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违法违规的案件,加上没有象公安那样有交通工具,很难通过巡查在萌芽阶段或第一时间赶到案发地;工作人员虽有执法证,但苦于无执法权限,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现场处罚整纠,必须依赖于县级行政机关执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国土资源所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征用拆迁问题。
灌溪中队所辖乡镇因国家,地方建设用地规模大,项目多.牵涉到征地这项工作.此过程,必然涉及到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源于一些群众对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的政策不了解、不理解和不配合,加上一些干部工作方式简单和作风不实,导致征用拆迁工作相当困难。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迫切需要我们从事国土管理的人员有精通的征地和拆迁业务素质.
(三)地基管理问题。
国土基层工作“宅基地管理”是一台戏,它形象地反映了乡镇工作中的宅基地困局。由于存在着事实上的宅基地流转,“一户多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乱占地建房、多占地建房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缺乏科学的规划,村庄向外、尤其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急剧扩展,形成村内旧房无人住、村外新房争
相建的“空心村”现象。另外,乱圈乱占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农(渔)业税,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保证金的取消,解决好宅基地管理问题已成为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在下步工作中,着力强化“二种意识”,加强一个“职责”
为破解上述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具体要树立“二个意识”,加强一个“职责”。
(一)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为切实保护好和利用好国土资源。绝不能以无序和过多占用土地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守土地保护“红线”目标任务,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努力调整改善用地结构。
(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意识。
要进一步规范征地工作,坚持征地听证、公告制度,督促落实各项补偿安置政策措施到位,确保被征地群众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完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被征地群众社会保障、征地安置纠纷调处制度建设,解决被征地群众的后顾之虞。
一、个人工作、学习情况
到**局以后,我被安排在工业发展促进股兼项目股,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学习并协助研究草拟有关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协助办理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登记备案、核准和申报工作;协助项目策划、招商引资,组织实施各类投资项目引进、管理监督和跟踪服务。工作中我虚心学习、认真实践、积极作为,努力在各方面发展和提高自己。
一是虚心学习,尽快适应工作。工作中我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以一名普通学徒的心态,坚持从小事做起,主动学习经贸工作相关知识,虚心向一线工作人员学习请教,努力熟悉基层经贸工作基本业务。同时,通过观察和揣摩领导和同事的办事风格,学习他们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工作业务的学习之外,我还经常通过网络和报刊杂志,关注国内外形势,学习了解党和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及党的十七大有关动态,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工作之余,我有意识地加强经济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坚持学习英语,学习金融知识,努力增强投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本领。
二是加强调研,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见习期间,我深入**的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大小企业参观学习,亲身体验和感受一线的经济工作。中国笋竹城、城东工业园区、莲花坪工业园区、徐墩工业园区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徐墩、南雅、吉阳、东峰、黄道、小松等**的18个乡镇街道我走访了大半;明良食品、福人木业、成茂农产品、利树浆纸等建瓯主要的规模企业和重点产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作中,我还跟随局领导参观了建阳、邵武、延平、松溪等地的工业,深切感受闽北山区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地强烈的发展意识。此外,我还参加了一系列经贸会议和招商引资活动,如**市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市“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调整研讨会、“5·13”武夷山投洽会、“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第二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筹备工作会议等,耳濡目染中我感到经贸工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感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光荣和伟大,也感到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逐渐喜欢上了这项工作。
三是积极作为,力争为单位多作贡献。工作中,我一边学习,一边积极思考,努力有所作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快熟悉了工作,撰写的《**市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文发表在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研究编委会编辑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规范》一书中;代表**局积极参加**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全力打造中国笋竹城,强势推进**新发展”的调研征文活动,撰写的《加快产业集聚全力打造中国笋竹城》一文被收录了《集思·聚力——打造中国笋竹城优秀文集》一书中;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利用自身积累的有关资源,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努力促成**的重点企业——建州集团和一家著名的德资公司合作,以期为**的经济发展做一点实际贡献;今年“七一”前夕,主动报名,代表**局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市纪念建党八十六周年暨《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五周年知识竞赛”,通过努力,在36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为**局争得了荣誉,受到领导的表扬。
二、个人的见习收获和体会
一是逐渐熟悉了经贸工作。来省**委工作之前,我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办公室工作了近八年时间,虽然对经济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的经贸工作业务却不甚熟悉。通过这次见习锻炼,我对经贸委作为“主管工业和内贸,负责调节近期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对地方经贸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业发展战略,调节近期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组织实施工商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工业企业,协调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指导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发展城乡商品市场,组织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各项职责和基本工作业务都有具体的接触和了解。特别是通过半年的工作实践,我对所在的工业发展促进股兼项目股的工作业务逐渐熟悉,为今后尽快熟悉省经贸委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升了个人能力素质。一个人的才能,不仅表现在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技能上,而且还表现在是否有求真进取的精神,是否能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是否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各类具体问题上。我们只有在一线工作,直接面对百姓,才能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百姓和社会最真切的需求;只有针对性地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逐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多接触社会,多经历事情,多磨炼,甚至遇到点挫折,通过反复摔打,才能逐渐锤炼意志、增长见识。半年的基层见习锻炼,让我学会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从理性思考到工作实践,个人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比如认识和适应社会环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特别是在平息当地国有竹席厂改制上访事件中,我深切感受到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学到了当地领导在处理涉及人民切身利益复杂问题上以人为本的为民之心和做群众工作的耐心,以及谨慎、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富有艺术性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三是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艰苦。在这次来**之前,我还没有山区工作生活的经历,这次见习是我平生第一次踏上闽北山区的土地。在闽北山区,特别是在**的所见所闻,让我充分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艰苦。**是一个有着50几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依靠丰富的竹木资源发展竹木和食品加工业,去年全市的财政收入不到3亿,却要供养着1万多吃财政饭的人口,其财政基本上还是吃饭财政,只能勉强保证职工的基本工资发放,建设资金所剩无几,每年省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都有6~7千万元,很多建设项目还要靠上级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前,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全市上下求突破、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也深深感染并影响着我,在**局期间我主动谢绝特殊关照,要求与普通科员一视同仁,主动和大家共用从委里带下来的新电脑,个人工作生活上的事情也尽量不麻烦单位。
走进崇礼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第一感觉就是整洁舒适,设施齐全。教育就业,盲人按摩、法律援助、聋儿语训、用品用具供应等服务项目一应俱全。县残联理事长武建国颇为自豪地说,不论是设施建设还是人员配备,在全省贫困县中都是比较强的,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他一语中的:“说是‘倾全县之力来攻残疾人工作之坚’一点也不为过”。窥一斑而见全貌,从功能完善、效能良好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我们似乎也感到了崇礼县重视强化残疾人工作的程度。
崇礼县居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坝下过渡地带,境内东中西三条大沟纵贯全县,属典型的山区县。贫困人口多,而残疾人因其先天弱势的影响,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全县共有残疾人6150人,残疾人家庭5535户,残疾人贫困面达85%以上。鉴于此,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要想实现富民强县,必须扎实做好残疾人工作,因而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并把残疾人工作的好坏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高度来认识,采取措施,全力推动。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党政联系会、县长办公会进行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贫困残疾人家庭救助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贫助残政策文件。成立了17人为成员单位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下设理事会,并设立了5个专门协会,建立健全了残联办公室、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各乡镇有残联主席和专兼职理事长,同时建立了联络站、活动室、法律援助中心、社区;村委会设立了协调小组,残疾人协会,配备了联络员和残疾人兼职委员,村民活动中心增设了服务活动的内容,为乡村两级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协调下,县残联购买了15间楼舍,建成设施齐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解决了残疾人康复训练、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技能培训、文化信息交流等诸多问题。这在全省贫困县内居于领先水平。
武建国回想自己八年前来残联时颇为感慨。1999年县委决定让富有基层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的武建国同志担任残联理事长。当时,武建国虽然是民政局副局长,而他主管着全局大半工作,事事处处以一个主要领导的角色出现在工作中(因局长是政协副主席兼任)。面对这一工作变动,亲朋好友包括家人都持反对意见,认为乡长、书记都当了,现在却干上了与残疾人打交道的工作。而武建国同志面对种种持反对意见的人,语重心长地说:“凭我多年在基层作民政局工作的经历,深知残疾人的艰难和困苦,既然组织上相信咱,残疾人需要咱,咱就得干。”于是,他谢绝了许多人的好言相劝,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为残疾人排忧解难这一使命。然而,当他看到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残联实际状况时,又着实有点灰心。可当他在与残疾人的接触中了解到了残疾人对残联的那份期望时,内心大为振动,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的残疾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于是他拿出基层工作的态势,走出机关,迈开双腿,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掌握残疾人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以求得尽快进入角色,取得工作的主动性。通过调查研究,他得知,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逐步深化,城乡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渐拉大,健全人和残疾人贫富程度逐渐拉开,原来贫困的残疾人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解决他们目前存在的吃饭难、治病难、住房难等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是需要解决的后续问题。他又多次深入到各乡镇、村,会同乡镇领导和村干部一道分析问题,研究制定工作方法,同时深入到部分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就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城镇低保、五保供养、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分散按比例安排就业等问题,亲自调研,亲手撰稿,先后向县委、县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递交调研报告10多份,这些意见建议被采纳。
根据全国首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要求,2003年度提前启动了调查摸排工作,及时上报相关申报资料。2004年度被中残联批准立项后,随即成立了县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2004年底开始全面实施,第一批全国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到2005年7月初全面竣工。在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作中,武建国长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提出三种解决途径:一是残疾人本人身体状况较好,年轻且有生活自理能力和部分劳动能力的安排新建房屋;二是鉴于农村举家外出劳务经商多处的家庭比较多,闲置房屋无人居住,准备出售,可经过协商购买他人房屋用于残疾人家庭居住;三是残疾人本身年老体弱多病,接近或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和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可采取修缮和租赁的办法解决住房问题。这些来自于调查研究之上的合理化建议,受到市县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赞同和表扬,也为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全县共投入资金145.85万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70万元,县残联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补贴资金6.8万多元,乡镇村投工投料折合人民币15.84万元,共涉及10个乡镇,72个行政村,115个残疾家庭,262口人。其中,无房户36户,危房户79户,安排新建房屋27户,64间,购买修缮88户,197间,超额完成了15户任务。
一、基本情况:
目前澧县共有大学生“村官”10名,其中男6名,女4名,年龄均在22-24岁之间。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本科6人,大学专科4人,所学专业涉及到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会计、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刑事执行等8个专业,分别选聘到澧阳、澧澹、澧东、大坪、张公庙、复兴厂等10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任村支书助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差异导致水土不服。这批“80后”村官,在学校里,接触的是电脑、mp4、互联网等各类先进设备媒体,感受的是国内外的不同风情、文化、社会生活,而到了农村,面临的情况却是:经济落后、公路不畅、自来水短缺、待遇偏低、文化娱乐生活欠缺,同龄群体极少,等等。时空的置换,让他们难免水土不服。
二是优势差异导致无所适从。“80后”村官们在学校“饱读诗书”、各有专业,他们希望到基层后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运用到工作中去,实实在在地体现自身价值。而到村任职后,往往是端茶递水、接待客人、打印文件、做会议记录、整理资料等,在高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完全脱节,这种用非所学的矛盾很容易让他们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是现实差异导致激情退烧。在走访调查中,这批村官们均表示,不论当初选择到村任职的动机如何,但当真正到农村以后,还是真心渴望在农村干事创业、实现抱负。由于缺乏对农业、农村、农民足够认识和有效准备,所学专业既不是区域经济、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又缺乏丰富的社会与管理经验,等等,所以当真正到农村后,才发现很难应对农民这样一个松散的特殊经济群体。满心期待的“维新变法”,却被现实粉碎,使他们显得无奈而迷茫。
四是处世差异导致随波逐流。“80后”大多敢说敢做,追求创意,积极上进,单纯直爽,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当他们想去颠覆农村的旧思想旧习惯时,却被人认为不知天高地厚;在工作上过多的较真却导致非议;处事力求秉公而断却遭到排挤;成天跑腿忙碌结果功劳薄上记载的却是他人的名字。他们张扬的个性在一次次的现实打击中慢慢被磨灭,最终往往是希望改变农村,结果却被农村所改变。
三、原因分析
一是成长背景较为特殊。“80”后是国家、家庭集中精力、财力精心哺育的一代,他们成长的20年,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也最为多元化的20年。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他们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如自我为中心、吃不起苦、适应能力差、功利心理强、缺乏责任感、过于理想主义等。所以当理想与现实不符、面临困难时,则很容易产生畏难、消极、抱怨情绪。
二是任职心态不够正确。在对大学生村官当初为何选择到村任职的原因进行调查时,60%表示到农村工作,是迫于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30%表示是受优惠政策的吸引,只有10%的村官是对农村怀有感情,想在基层成就一番事业。目前,有70%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不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希望通过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内招聘方式尽快走出基层就业。基于这种任职心态,使部分村官虽人在农村,却一直生活在农村表面,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三是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一是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上下贯通、有政策和法律依据的体制机制,大学生到村后缺乏足够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导致在思想上、能力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二是管理、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在落实的深度、层次特别是后续发展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政策依据。经济待遇低下、政治前途模糊、身份定位不够明晰等一系列问题使这批渴望被关注的“80后”感觉远离组织,看不到希望,从而导致思想滑坡。
三、对策与思考
一是教育引导,促其端正思想认识。一要加强对农村工作的宣传教育,使这批“80”后正确全面了解农村工作的性质、内容、状况,避免心理预期过高,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二要加强价值观引导,使他们弄清楚当村官既不是作秀,也不是镀金,更不是把当村官作为“当官”的跳板,而是通过在农村的工作实践,积累农村实际工作经验和学会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为将来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三要加强工作定位的引导,使他们淡化“官”念,树立“农”念,增强服务意识,甘心做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员、引导员。
二是关爱帮扶,促其适应基层环境。要集中力量对这批“80后”村官们实行全方位帮带,形成县、镇、村三级培养管理格局,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在多方帮扶下尽快进入角色。作为组织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通热线电话、qq群和“大学生村官论坛”等方式与其建立联系,及时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服务;乡镇党政领导可采取定期约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县直涉农部门负责人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实行因人培养、分类指导,使其掌握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要积极引导他们一起参与村级事务,熟悉了解村情民意,促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基层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