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虚心学习,深入摸查,为全面铺开驻村工作打好基础
防贫返贫及“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新的工作,力争出成效,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向老党员学习,并认真查阅上届驻村干部移交的材料,找出开展新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的应对措施。
(一)虚心请教,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及办法
1、向单位的领导请教。在投入新的工作前后,单位的领导可以说是我的教师。主动向他们请教,他们或教农村领导的艺术,或教农村工作的办法,使我驻村工作组受益非浅,大大地增强了我工作组做好新工作的信心。
2、向基层领导、干部请教。村一级领导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的最新情况比较了解,有非常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是学习从事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宝库。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充分抓住各种机会,虚心向村干部请教,进一步充实开展农村工作的办法。
3、向村民请教。有人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做好农村工作,我们认为深入了解农民的想法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驻村以后,我们有意识地向村民了解他们对村“两委”干部及村内各项事务的意见、建议等,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对照检查,查找差距,努力提高从事农村工作的水平。
(二)深入摸查,了解村情民情
1、向村“两委”干部了解。村“两委”干部是农村工作的最直接参与及管理者,对本村的各项事务比较熟悉。驻村后,我们与村“两委”干部逐一交谈,对本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2、向村民了解。有人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本村的具体情况,村民最有发言权。驻村后,我抓紧时间走门串户,在村民中展开广泛深入的访谈,对村情民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学习了解村规民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依法行政,开展农村工作,除了需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法规之外,还必须了解村规民约。驻村后,我们查找出该村的村规民约,认真学习,为以后处理农村事务打好了基础。
(三)明确思路,制订工作计划
2021年以来,成立了村级防贫小组,每月全覆盖式入户排查走访,发现解决致贫返贫风险,进一步提升脱贫成效、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查,我们对三道沟村的村情民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有了初步的工作思路,经过认真的分析,并在与村“两委”干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半年内完成以下驻村工作。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底、吃透村情民意
驻村后,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三道沟村的基本情况、吃透村情民意,一是对村内23名党员走访交谈,了解村内基本情况;二是对全村每户逐一进行走访座谈,摸清村情概况。全村总人口117户249个村民,常住人口26户45人,我们用了一周时间走访常住村民,又腾出两周时间电话询访了其他外出户。常言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里的情况,村民有发言权。通过入户走访、聊天座谈、电话询访等形式,三道沟村的街头巷尾、大事小情我们已熟记于心。三是制定了防贫防贫计划措施,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在产业就业等方面有了巨大提升,贫困户收入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二)选好配强两委班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驻村后,面对村“两委”班子瘫痪,基层组织建设软散等情况,一是我们与乡选举领导小组一道具体负责三道沟村组织建设等事宜;二是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对该村群众对本村的现状以及以后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调研;三是与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与老村干部、老党员、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进行个别访谈,了解村内存在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怎样选好配强村的班子,谁做事公道正派、能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了详细调查;四是选举班子通过归纳、采集走访汇总意见进行审议,组织全体村民代表进行商议。五是经全体村民代表审议,一致推选出新的两委班子。
(三)全力以赴,一心一意为民办好事、实事
驻村以来,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有关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一是积极与移动通讯部门协调,解决我村网络通讯不畅问题;二是解决居民用水困难;三是解决村内各种纠纷;四是配合村“两委”班子监督“民居改造”工作,2021年共计77户农户实施民居改造项目,其中36户民居退出,33户农户民居新建,剩余8户进行房屋修缮,目前已完成签协议、房屋拆除等阶段,相信在不断实施民居改造项目过程中,不仅能极大改善三道沟村房屋居住条件,更能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村内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五是帮助配齐消毒工具和消毒液,村委会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做好对村庄的消毒工作,驻村工作组为村民提供代办服务,帮助村民集中采购生活用品,切实保障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六是由于村委会办公用房年久失修,向乡政府递交申请通过后将村委会将在原址上拆除新建,预计金额为37.567112万元,将在8月份底新建完成,提升村民办公活动场所硬件水平将更好服务于村民。
(四)狠抓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我驻村工作组现在面对村级基层工作,经验少、村情复杂,我们在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转变。要认真学习各种政策、涉农文件、各种农业科学和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知识,多深入群众,多倾听群众呼声,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好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员,推动农村改革、乡村振兴发展。
(五)严格遵守纪律,坚持专心驻点
同其他驻村工作同志相比,我门驻的三道沟村工作量虽然小一点,工作面宽一点,生活稍困难一点。决不会出现“走读”现象,造成对工作不利和单位不好的影响。认识到这些,我们努力做到生活上低要求,工作上高要求,纪律上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工作基本要求,力求做好“三大员”,树“五真”形象,做“五好”村民,做到“五天四夜”“四点要求”“四个不准”;认真执行工作学习制度,除按要求做好乡政府、“扶贫办”安排的工作任务,工作之余还要自学,从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从工作实践当中学习,我学到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矢志不渝的生活理想,致富奔小康的拼搏劲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
三、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专业化;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讲的是农村、农业本身的改革;城乡一体化,讲的是城乡关系的改革,在实践上是农村在城市和工业的拉动下逐步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显然,农民专业合作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接受城市带动和工业反哺的基础,是农业、农村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中得到发展、并最后消灭城乡差别的机制性条件。依据党的十七大所指引的路向,我们可以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发展农业专业化组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载体和现实途径
1.离开专业化、产业化轨道,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是不可能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不是靠政府扶持,而是靠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要靠什么?我们已经看到,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在农村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恢复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而且有了新的突破。但即使这样,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目前我国大约每100个社会劳动力中约有一半的劳动力在从事农业。这就是说,我国要投入大约半数的劳动力从事农产品生产,才能保证国民都有饭(食物)吃和部分工业原料的供给,形成市场上的大体平衡和经济协调。而在生产方式方面,在于我们的农业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太低。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少,无法实行美国那种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又较少地采取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农业资源的利用极为分散和粗放,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如果我国农业能够大范围地实行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就可以大大地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劳动就业的充足化水平和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2.离开专业化组织,就不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农民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同时也可以及时得到政府的信息。过去由村干部承担的事务性和专业性的工作,现在转移到由专合组织来承担,促进了基层组织职能的转变,缓解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是弱质的农业,成员主体是弱势的农民,覆盖的地区在落后的农村,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推动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引领广大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3.离开专业化、产业化,广大农村就不可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农村工业化不是乡乡村村都办工业,而是要求农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入到以大工业和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来,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组成部分和“一个车间”。这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脱离工业、脱离城市、脱离社会化大生产,农村就永远是传统、落后的农村。但农业和农村要建立起与工业和城市的有机联系,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组成部分,就必须采取专业化、产业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工业生产要求作为原料的农产品具有专用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地相对集中化的特征;城市商业要求作为市民食物的农产品具有清洁化、安全化、营养丰富、规模化和产地相对集中的特征。这些产品,只有通过比较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才能生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与工业和城市建立起市场化的联系。所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天然地排斥和拒绝封闭、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天然地要求农业和农村生产方式向专业化和产业化转变。如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最终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就必须引导农民和农业向专业化、产业化转轨。
4.离开专业化、产业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从技术方面来说,现代农业的基本标志是广泛使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地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代表的是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评判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农业是不是现代农业,就看那里是否采用了现代农业技术。但仅仅这样说还是不全面的。任何一个现代产业,都是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方式的统一。只有技术的现代化,而没有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我们就不能说这个产业是现代产业。在这里,生产方式的规定和实践意义至为重要。我们绝不能把高技术的小农业称为现代农业。更何况,不采用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很难持续创新,外部的技术注入也难以广泛普及。所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并以此带动农业技术不断创新。
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
1.调整财政扶持重点。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已经加大,并将继续加大。问题是目前这种支持办法,明显缺乏促进农村发展机制转变的深度效应。年年支持,农民当然年年高兴。但不解决发展机制问题,农民的真正致富和农村的真正现代化,永远不会完成。所以,财政支农应努力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与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机制转变统一起来。这个统一点,就是支持农民专业化合作和产业化经营。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财政对农村花钱,要重点花在支持农民专业化合作和产业化经营上。这样,既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又促进农村发展机制转变,一举两得。
2.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参与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帮助和扶持农村能人、专业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教育和支持广大农民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融入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当前,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要引导他们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就地创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3.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是破解现代农业建设诸多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农村的中介组织发育迟缓,制度不健全,组织运转形式不够规范,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业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所谓农村中介组织,是指连接农户与市场、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组织,是沟通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既包括为农民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也包括农民的互助组织,主要有农产品购销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乡村社区经济组织、“公司+农户”、农民经纪人等。
4.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要紧紧抓住水产业壮大工程、畜牧业振兴工程和优质稻提升工程,建立各种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提高“三大工程”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的特色产业如江陵的、松滋的柑桔等,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品牌、上规模、提质量,直接与市场对接。二是鼓励多主体积极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推动长江大学、荆州农科院和龙头企业到农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经营组织。三是积极引导农村各类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使之在市场竞争、产业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更大作用。四是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5.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龙头企业要开阔眼界,瞄准国际市场的需求,走向世界市场的大舞台。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加强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提高应对能力,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发展现代营销业态,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国际农产品销售渠道。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是中央支持“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当建立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并应逐年有所增加。探索采取担保基金、担保公司等有效形式,对龙头企业的融资给予担保。完善税收扶持政策,争取将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税进销项税率统一调整为17%,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切实解决目前企业税赋过高的问题。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消费型增值税试点,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02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02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02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