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1篇

盐类的水解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体系。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盐类水解“活动探究”栏目的实验内容为:用pH试纸测定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几种盐溶液的pH。编写意图在于,从实验事实入手产生问题:观察部分盐溶液的酸碱性现象――通过讲解说明问题原因――归纳抽象,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列举其他例子扩大认识。因此,本“活动探究”栏目对整节内容的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栏目的引领作用,笔者采用问题引导式教法完成本栏目教学,即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呈现给学生,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自主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分析问题,从而自主发现、探究问题的本质,形成结论,最终获得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具体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一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知识铺垫

教师活动:呈现问题、个别提问。(1)常见弱电解质有哪些?(2)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3)加酸碱如何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学生活动:回忆、感悟、整理。

第一,弱酸、弱碱、水。

第二,溶液的酸碱性由溶液中[H+]和[OH-]的相对大小决定:

[H+]>[OH-] 酸性

[H+]

[H+]=[OH-] 中性

第三,加酸碱均能抑制水的电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提问一部分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本节盐类水解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2.微观分析,预测溶液酸碱性

教师活动:(1)呈现问题。从微观角度分析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几种溶液体系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预测各盐溶液可能的酸碱性。(2)指导、答疑。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感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合作、交流、反馈,并综合各组分析的预测结果,由各组代表汇报。

溶质Na2CO3 Na2CO3=CO32-+Na+

Na2CO3溶液

溶剂H2O H2O H++OH-

CO32-+H+ HCO3-,生成HCO3-减少了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预测结果[H+]

溶质FeCl3 FeCl3=Fe3++3Cl-

FeCl3溶液

溶剂H2O H2O H++OH-

Fe3++3OH- Fe(OH)3,生成Fe(OH)3减少了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预测结果[H+]>[OH-],溶液呈酸性。

其余:预测NaCl溶液中性、CH3COONa溶液碱性、NH4Cl溶液酸性、KNO3溶液中性。

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展示Na2CO3溶液、FeCl3溶液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微粒观角度,建构弱酸根离子水解微观过程,理解某些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及书面表达能力。

3.规范操作,实验验证

教师活动:呈现问题。(1)可设计几种实验方案证明这几种盐溶液的酸碱性?(2)我们该如何判断各方案的优劣?几种实验方案各有哪些优缺点?(3)选择一种最优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并阐述选择该方案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操作流程,可能的实验现象。(4)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提醒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活动:

第一,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各方案优劣。得出相对于其他几种方案,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有现象明显、简单易操作等优点。

第二,分组实验:(1)单号实验组用pH试纸测定NaCl、CH3COONa、NH4Cl溶液的酸碱性;(2)双号实验组用pH试纸测定Na2CO3、FeCl3、KNO3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各组反馈实验情况:

单号实验组 双号实验组

盐溶液 酸碱性 盐溶液 酸碱性

NaCl 中性 Na2CO3 碱性

CH3COONa 碱性 FeCl3 酸性

NH4Cl 酸性 KNO3 中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知道从哪些方面比较各方案的优劣,规范学生实验操作,落实学生实验基本技能。

4.观察现象,分析结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感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与预测结果一致,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是:当盐进入水中,盐电离产生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能够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电解质,溶质对溶剂的自身电离产生了影响,促进了水的电离。

设计意图:在引导分析中,逐步渗透“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的基本程序”,理解有些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解释盐类的水解。

二 教学过程的解析

1.采用问题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热情

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几种平衡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原电池、电解池溶液体系微观粒子综合分析的经验,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定基础。从能力和心理层面来看,高二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素养,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不够,因此,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采用问题引导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验探索,模拟微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求答案的热情,达到分散难点的目的。

2.采用问题式引导,有效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将教材设计成若干个问题,由一个一个的问题向前推进,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沿着各个问题的线索,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此过程教师只是起引领、导航的作用。因此,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仿接受的知识,而是具有深刻记忆的、鲜活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怎样学习、怎样发现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对已学过知识的回顾训练,可以有效梳理以前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能顺利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随着问题的层层推进,学生的思维跌宕起伏,探索热情也不断高涨,在快乐学习与探索中完成了知识的构建,提高了课堂效率。

3.采用问题式引导,遵循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与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质是一致的,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在各模块学习中都有分散渗透。在盐类的水解实验环节教学中,设置水的电离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问题来分析水解的实质。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对盐类水解的认识,而且将水的电离平衡也引入,进而指导学生总结电解质溶液体系中的分析方法――不仅要关注电解质自身的电离,而且还要关注水的电离,同时还应将两个电离综合考虑,从而有效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学生就可以对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预测,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并比较各实验方案的优劣,再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认识某些盐溶液具有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也是盐类水解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引导式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探究过程的基本程序。

化学是一门相对抽象难懂的学科,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探索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教学实践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将问题引导式教学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2篇

图示法就是借助图示(图形或图像)揭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相互转化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简约性和概括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它可以实现抽象思维形象化、复杂问题简明化、零散知识系统化,因此它作为一种提供信息的重要载体、难点突破的重要途径、知识梳理的重要形式而被广泛移植到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下面以苏教版必修1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在新授课、单元复习课及高考总复习三个阶段的教学处理为例,探讨图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探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恰当的“图示”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最大程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 新授课――初步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相关性质

新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达成学科知识层面的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和推理,学会应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相关能力。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范畴,根据本单元内容特点和教学任务,从“从铝土矿中提取金属铝”的工业生产过程入手,将其过程简化为如下流程图(图1),再将教学任务以问题形式融入流程图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问题1:流程图中从“铝土矿”到“Al2O3”这三步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铝土矿中的Al2O3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该反应中,氧化铝体现了什么性质?

问题3:从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之间物质类别的关系看,氢氧化铝可能属于什么化合物?请设计有关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问题4: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生成Al(OH)3的同时生成Na2CO3或NaHCO3,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你认为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生成的主要是Na2CO3还是NaHCO3?为什么?

问题5:课后自主解决:在电解氧化铝时为什么要加入冰晶石?(下节课汇报)

该流程中涵盖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原理,它们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所设计的相关问题都来自于流程图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问题1起到导引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问题2和问题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学习作好铺垫,问题4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问题5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并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有灵魂的,有实际应用的,更重要的是本节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转化流程图是一个具有程序性特点的组织结构,它是将研究对象放在特定过程中,根据其所发生变化的关键性节点按照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结构简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研究?ο蟮谋浠?过程。中学化学主要将其用于描述物质间的转化过程及物质制备过程,转化流程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种重要载体,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物质的流向,感受化学来源于生产实际又服务于生产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从而获取知识的能力(即学习能力)。

2 单元复习课――构建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

单元复习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让学生从知识整体架构上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本单元主干知识形成网络化,以帮助学生记忆,同时还应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从铝土矿到铝合金”单元复习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厘清“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如下“问题串”以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框架。

问题1:在“从铝土矿中提取金属铝”的工业生产中,涉及了哪些主要反应?请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问题2: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一步实现铝转化为氯化铝或氧化铝?

问题3:实验设计:请你根据实验桌上提供的试剂设计有关实验方案制备氢氧化铝,并比较这些方案的优劣。(试剂:Al2O3、稀盐酸、NaOH溶液、氨水、CaCO3)

问题4:通过对以上的问题解决,请用简洁的框图网络描述上述五种含铝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本教学流程通过层层递进的前三个问题,使学生加深对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条件和途径的全面理解,为学生自主建构其关系图作好铺垫。基于教材的问题1是为了唤醒学生对前知识的记忆,为解决问题3提供知识准备;高于教材的问题2强化了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跳出教材的问题3强调了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归教材的问题4突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理能力,按照元素化合物转化的一般思路: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并结合铝的两性布局为图2格式,然后再转化成图3形式。单元复习课不等于教材内容的快速处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知识间的脉络,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建构复习内容的体系和框架。

知识网络图是一个具有模块化结构特点的组织系统,它是将具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知识点通过知识框图的形式融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认知协同优势,强化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知识整理所形成的网络框图,一定要能体现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便于学生在知识运用时对所需知识的快速检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高考总复习课――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高考总复了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记忆,同时还应该加强前后联系,从不同视角去理解相关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在高三复习此单元内容时,以Al(OH)3的两性为抓手、以函数图像为出发点,采用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向某盐酸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生成的沉淀?|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问题1:你能从此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问题2:OA、AB和BC线段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

问题3:x和y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函数关系?

问题4:如果将NaOH溶液换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所绘制的图像与此图像存在哪些差异?为什么?

问题5: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绘制出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消耗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图。

此图像不仅直观表达了Al(OH)3的生成与溶解时消耗碱的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出反应的先后顺序关系。问题1属于开放式问题,目的是唤醒学生的相关知识记忆,问题2和问题3用于复习铝三角之间的转化关系(包括量的关系:抓住AB段和BC段耗碱量是3:1),问题4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Al(OH)3性质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整体趋势的同时还要关注细节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开始生成沉淀时的氨水体积是否与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使学生养成大局处着眼,细微处入手的思维习惯;问题5通过函数图像的绘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铝的重要化合物转化的再认识。函数图像图示法教学改变了以往就知识点复习知识点的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的节奏和综合度,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强度和学习效率。

函数图像是描述某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图像,函数图像不仅可以表示出变化的趋势,还可以反映出变化的原因。化学中的函数图像不仅有显性的数学关系,更有隐性的化学原理,因此基于化学原理建构起来的函数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较纯数学函数图像多得多,它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并筛选有用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 儿科护理学 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 教学相长

AbstractObjective: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of 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which is questions-centered,and with nursing procedure as the main clew.Method:About 140 students in four class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major are chosen at random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e.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with 70 students in each group.Whil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questions-oriented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n quizzes,mid-term exams,final exams and questionnaire a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Results:By comparison and survey of each group's performance in quizzes,mid-term exams,and final exams,and of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knowledge receptivity,intelligence grade and so on,and through statistic analysis,the difference i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Conclusions: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re able to help motivat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enhancing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 knowledge,improving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realizing the aim of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Key words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Pediatric Nursing;overall quality;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剖析,按照护理程序把知识进行梳理,以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过程。它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变为师生研讨式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1]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40名学生均为女性,年龄20~22岁,均为护理本科学生,来自4个不同的班级,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70人。实验组70人,两组年龄、性别、护理专业知识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教学过程: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法。实验组采取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问题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如下:①问题设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章节特点找出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精心设计出一套问题或者病例。对问题的设置一般分三个层次,第1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解决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这一层次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解决,应该在课前布置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第2层次是围绕重点、难点设置2~3个典型问题。第3层次是知识的内在联系,题目中应该包含护理程序这条主线,把新旧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可以温故知新[2]。②学生结合问题,预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完成第1层的问题。③启发和引导课堂上学生围绕第2、3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全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④教师释疑、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结合自己对问题答案的准备,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评价:一是随堂测验,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将半期和期末考试中采用两种教学法讲授内容对应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三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 果

随堂测验成绩分析:随堂测验成绩(表1)中问题式教学法为78.29±7.68分,而传统教学法为59.67±8.61分,统计分析显示问题式教学法课堂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P<0.05),说明问题式教学法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半期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在半期和期末考试中分别统计出传统教学内容和问题式教学内容的百分比,学生得分的百分比(表1)。在半期考试中,问题式教学法的成绩为78.74±4.93分,传统教学法的成绩为74.56±4.27分;在期末考试中,问题式教学法的成绩为81.64±8.63分,传统教学法的成绩为76.82±10.78分,两种教学法在半期和期末考试中其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但问题式教学法的平均成绩略高于传统教学法。统计出各分数段人数的百分比(表2),问题式教学法80分以上者占45.31%、60~79分者占52.86%、60分以下者1.43%,传统教学法80分以上者占32.86%、60~79分者占55.31%、60分以下者11.43%,说明问题式教学法中上成绩人数较多,不及格人数较少,曲线符合正态分布。

学生对问题式教学法的态度和课堂知识接受能力:实验组的70名学生对问题式教学法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赞同者占87%,折中者11%,反对者3%。在讲授相同教学内容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而实验组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学,课堂对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进行调查,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接受好者占62%,一般者34%,较差者4%;传统教学法接受好者占21%,一般者61%,较差者18%。说明两种方法,课堂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

问题式教学法对发展学生智能方面的调查研究:对实验组的70名学生就问题式教学法对知识吸收、培养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7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表3)。结果显示问题式教学法对知识吸收很大和较大者占81.43%,培养学习兴趣收益很大和较大者占74.29%,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收获很大和较大者占82.86%,培养自学能力收获很大和较大者占64.28%,培养创新意识收获很大和较大者占75.71%,培养综合素质收获很大和较大者占77.14%。说明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

讨 论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以问题为载体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有效地启发了护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意识,在加强、深化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理解的同时,还着重学生临床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备传统教学方式所没有的特殊功能[3]。因此,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和推广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问题式教学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该教学方法的优点归纳如下,希望与教育界同仁共享。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问题式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用典型病例进行引导,也可以开展自学,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不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设置问题,针对性强,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合班上课,人数众多,使用该教学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老师的设问、启发,学生分组讨论,老师讲解等过程,学生主动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她们对不同的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我们在讲课中注意通过对具体症状和病例的分析研究来寻找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教学过程互动参与,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式教学法是以行为为向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互动情景,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充分交流,学生真正被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开动脑筋思考,经过老师的示例、设问、启发、师生的互动讨论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教学对象角色转变,有利于教学相长:问题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指导者、推动者,其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课前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选择典型的病例;二是教师要引导讨论的全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争辩、选择和决策,还要解决病例中的特定问题,而且要引导学生探求特定症状所代表疾病的演绎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几种可能性,也即是进一步理解护理诊断中的潜在问题;三是教师掌握的知识要不断更新,使自己的临床教学水平跟时代接轨,反映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型疾病的最新治疗进展等等,要让课堂永远充满生命力[4]。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病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和结论,并与其他同学展开争论。学生是辩论的主要角色,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发言中学习,也可以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鲜活的,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科学民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问题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尤其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就予以肯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自由、民主的讨论氛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形成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型护理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5]。

注意事项: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问题式教学法本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决定问题式教学法成败的关键自然应该是问题的设置和具体要求。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设置问题时要以教材为依据,教学大纲为指南,参考有关文献,保证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突出难点;要有一定难度、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进行推导、联系、查阅资料,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增加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灵活多样,有启发性、思考性和兴趣性,形式多样。结合教学内容,注意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控制问题的数量,一般设置3~5个问题,否则学生准备时间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教师一方面课前要认真准备资料,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发现问题和错误及时解答和更正。另一方面还要准备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提出一些新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和重点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发言[6]。

当然,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我们深信,随着问题式教学法的完善成熟,配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会培养出更多集知识和能力于一身的创新高素质的开拓型护理人才、更好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民.理念――四年制中专护理教学计划的又一特色.中等医学教育,1997,15(2):7.

2 周丽萍.宋湘晋.周建平,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课堂讨论应注意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03.

3 吴双敏.叶天惠.李云葵.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护理学杂志,2005,20(7):6-8.4 张翔.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现代情报,2003,10:38-40.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ZHANG Wenwen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interest type teach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environmental design ideas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s environment design;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interest teaching

环境设计是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主干课程,涉及到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设计在教育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对接等。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将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课堂的设想。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提问、讨论、联想、设疑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独立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从对学生“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完成了从“施教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化。笔者在启发学生方面做了以下尝试: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将抽象、晦涩的概念理论与具体化的事物发生关系,诱导学生去联想和思考。在《中西方建筑史》授课过程中,笔者把希腊三种柱式与人体比例结合起来讲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希腊人选择人体比例作为柱式尺度的标准,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希腊柱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在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笔者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锻炼学生把具体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景观课程中,笔者提问:“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如何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然后从生态角度分析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借鉴生态设计,做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低碳设计方案。在问题讨论环节,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头脑风暴,为解决某些设计问题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设想。在彼此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相对成熟、创意较好的方案。从教学结果来看,笔者的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求出发,引入实际的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氛围,在学生的亲历体验过程中,生成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能使他们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少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尺度概念模糊不清,对数字只是概念上的认识,对某一数值在实际空间中代表多少却一头雾水。像是有些同学忽视尺度、比例,将小空间按大空间的尺度来设计,10平方米的卧室设计100平方米的豪华总统套房。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安排了实地调研、实地考察、实地测绘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熟悉尺度的概念。特别是在《人体工程学》授课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带着尺子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基本尺寸及肢体活动的尺寸,然后测量教室中桌椅、过道、讲台等尺寸,通过个体的体验,让学生对书本上的人机工程学的数值有一个明晰的记忆与理解。在《展示设计》的练习中,笔者让学生采用制作纸质模型的方式,同比例缩放某一展示空间,做出三维的立体效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人与设计直接对话,展示设计的空间、比例、尺度等直接融入到个人体验中,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对于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趣味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形式下出现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力为目的,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趣味式教学法旨在“寓乐于教”,多见于幼儿、小学等儿童教育中。在90后大学生为主导的高校里,有趣的老师更受欢迎,学生们也更愿意听这些老师的课,对环境设计专业来说,适当地引入趣味式教学法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将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与时下青少年关注的一些话题、身边的设计案例、漫画图片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家居空间设计:设计为人》一章中,采用趣味式教学法,将大学生喜好的COSPLAY(角色扮演)形式引入课堂。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家庭结构模式下的“业主”与“室内设计师”的角色。在预先设置的场景中,通过问答、观察的方式,使“设计师”了解“业主”的年龄、性格、喜好、收入、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设计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原始图纸,做出草图,然后双方共同讨论,修改方案,设计出相对合理、且满足业主需求的最终方案。学生在角色扮演与后期讨论过程中,理解了“设计为人”的真正含义,并简单了解了家居空间设计的作业程序。这种COSPLAY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章节的教学任务。

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场地等条件,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在一起,使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文中谈到的三种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也不例外,需要配合其它传统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 警察院校 体制改革学生

[作者简介]张国琦(1968- ),男,河南郑州人,河南警察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学、公安教育。(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49-02

当前,问题式教学在以职业化为核心的招录体制改革学生教学中引起公安教育方面广泛的关注。问题式教学法以设定主要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为核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主要线索,针对要探讨的公安工作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把各警种所需的知识、原理和方法技巧贯穿于整个问题式教学的始终。问题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使用理论处理公安实战工作,从而全面提高招录体制改革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对问题式教学法的认识

1.突出主讲教师的主导地位。由于体制改革学生已具备学历制学生的素质,因此在体制改革学生的教育上,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不再灌输式地讲授,而是成为贯穿始终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广泛地参与到整体的教学流程中。问题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论讲述,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实际公安工作,有层次、有梯度、有探索意义。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通常要给出一定的信息提示,如果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偏离主航道,教师要及时引导,并补充相应的信息纠正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式教学法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借助信息解决问题的主体,利用已有知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不仅在解决问题中贯穿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还充分了解其他人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的观点和相应的看法。把理论性的原理、技巧,结合实际公安工作进行探讨,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3.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式教学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法,是完全开放式的教学,不拘泥于固定的概念和教材,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提倡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形式,开创适合公安实际工作的新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要密切关注公安工作的最新发展趋势,贴近公安工作的实际,贴近各警种工作岗位的需求,把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突出体制改革学生各警种岗位的需求。体制改革学生中一部分是本科毕业和专科毕业的学生,另外一部分是从部队退伍到地方的士兵。他们已经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大部分都在公安机关实习过,具有一定的公安工作经验,他们需要的是专业性强、能解决公安工作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式教学法恰好适应这种类型的教学,通过教师把学生共同关注的、贴近实际公安工作的内容带进课堂,通过与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问题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体制改革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方式和方法

1.合理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式教学法与问题提出的情景息息相关,问题式教学法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需要讲授的理论和知识内容,为学生精心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给学生设定问题的背景,鼓励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反过来质疑问题的提出,用可以想到的方法解决公安工作实际,实现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索。在正式授课之前设计一个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发现问题,这些问题最能反映公安工作的实践,是当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把握好选择问题的原则。好问题的提出应是明确而开放的,要符合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与各警种的实际需求相联系,与教授课程的主要内容相联系。二是一些问题的答案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和公安机关所提倡的主流价值观相违背,这些问题不宜研讨。三是有些问题很具有研讨性,但偏离教学的主航道,也不适宜设置为主要问题。

2.借助问题点拨示范。问题的提出要建立在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公安工作实际的理解上,没有理论知识做铺垫,问题式教学法就难以有效开展。目前,警察院校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讲授式学习和研讨式学习两种方式。有些学者呼吁废除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方式,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大学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更不能因为要强调后者的重要性就排斥前者的主导理论,而应在问题式教学中融入理论教学方式和公安工作实际。问题式教学的过程必须在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后,把问题式教学的讲授和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有机地统一。通过点拨示范,将重点问题化解为互为联系的多个小问题,并逐一找寻答案,形成互通的、系统式的教学方法。这里所指的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就是指教师教学的策略,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研讨,指导学生启动思维模式,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学生设计的问题,关键问题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为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既要根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好问题,又要有明确指向性的诱导、点拨和示范。

3.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目前,部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太过简单,交互性较差,不能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境下进行。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工作经历不同、警种有所区别等,对于设置的问题可能各有各的推测,各有各的解决方法。一般在教学上采取分组研究的方式,分组原则可按照学生解决实际公安工作的思路进行划分。在针对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先提出可以想到的、足够多的问题,再进行比较分析,以创造性的思考方式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由开放的研讨气氛中,带着理论思维的科学态度,运用决策学的“满意决策”理论,确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必将成为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问题的同时把课程的理论讲授内容消化分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问题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问题式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法,是一种开放性的、多项信息交流的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法的特点是将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作为主线,在主线的推动下,层层推进,环环相连,从教学中的简单问题入手,逐渐凸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使教学形成波浪式和爬楼梯式的教学结构。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引导者,有责任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解决公安实际工作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掌握理论知识、了解实际的公安工作,以教学的重点、难点为教学目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公安实际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问题式教学不是理论讲授的满堂灌,而是知己知彼的深入学习。当前的招录体制改革学生成分相对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对待专科层次和退伍士兵层次的学生要尽量采取结合实际工作的方式,从理论性不太强的问题入手讨论,讨论的重点主要落在如何解决实际公安工作上,操作性要强,避免理论叠加。针对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学生,问题式教学不再局限在公安工作怎么干,问题怎么解决的层面上,而是要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走向进行探讨。同时,问题式教学法要有针对性地区别治安警和交巡警等不同警种的问题,治安警应选取治安案件中的片段展开,交巡警要针对交通事故认定或处理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问题式教学法不仅仅是几个问题的提出,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的案例背景选取来确定问题及问题的延展性走向。

2.问题式教学要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式教学采用的“头脑风暴法”常使课堂难以控制,当气氛热烈后,从教师到学生已经偏离了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难点,不能体现出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以服务当地公安工作实际为主线,把概念、原则、理论贯穿其中,突出教授任务的重点。问题式教学法要突出难点,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针对招录体制改革学生“解决公安实际问题”的想法,贴近实战,对当前公安工作的热点、难点进行探讨和讲解。

3.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实行良性互动。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关键是在备课阶段,教研室应当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通过广泛的调研,筛选出重点、难点问题。授课前把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带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搜集资料并进行思考。授课中,教师应当以问题为牵引,把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授课结束时,启发学生就专题谈论进行小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这样一来,既达到了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4.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在招录体制改革学生教育中,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依赖较好的教学条件。首先,教授课程的教师要有丰富的公安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结合理论教学提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等待讨论;其次,招录体制改革的重点不是对现有知识和结论进行诠释和理解,而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公安工作能力;最后,对于学生在实际公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和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时教师还不如学生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上涉及多个范围。

5.适时做好总结讲评。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或教学阶段,适时对问题式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讲评。教学总结和讲评,必须将找问题、查原因、寻对策作为重点,突出查找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查找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教学效果方面的问题。通过问题式教学总结讲评,切实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讲评中要围绕学生的思路展开,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点,充分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予以深化,切不可撇开学生回答内容。同时,要注意在充分引导的基础上予以阐述,讲评的过程也要采用诱导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把课程中的教学优点和不足阐述清楚。

[参考文献]

[1]寿学忠.初中科学的“问题教学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4).

[2]魏学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6).

[3]段进全.问题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