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一、正确认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促进全方位就业和服务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项工作任务重、标准高,所以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对职业技能培训有正确的认识。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既要有良好的文化水平,又要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就是指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就业需求,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因此,“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既是职业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的起点目标,又是工作结果。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认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对劳动者负责任的工作,是一份神圣的工作,任何只为牟利的想法、做法都是亵渎。

二、从源头上就要按原则办事

首先要遵守法律。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所受职业技能培训的程度有关。鉴于此,各国劳动法一般都将职业培训列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中国《劳动法》中专设第八章职业培训,规定了国家、各级人民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发展职业培训的具体责任。1996年,国家依据《教育法》和《劳动法》专门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明确了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确立了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发展方针,提供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同时也是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正规化最基本的准则。

其次行政管理程序要完善。各级相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职业培训在特定时期对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将职业培训作为服务企业、服务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从开始的培训计划到补贴资金发放,从培训过程监管到培训绩效审核,都要建立一套严格细腻的程序,统一规划,分级实施。职业能力建设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职业培训政策,汇总下达培训计划,会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部门负责培训机构的认定和年度评估考核,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管。就业部门会同职业能力建设部门制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落实培训补贴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积极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会同职业能力建设部门,实施培训的组织工作,并建立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配合职业能力建设部门对定点机构评估认定、考核和督导检查;负责培训的统计工作,定期公布各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信息和劳动者市场供求状况,定期公布不同职业(工种)、不同等级的职业供求和工资价位情况;会同教研室负责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审核、教材的开发和教学质量绩效评估。财政部门按规定审核、拨付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资金,并加强资金的监管。各级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好管理职能,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建立统筹协调,上下职能对口,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保证培训工作条理化、时效化。总之,在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规范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加快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最后指培训机构选定要客观公正。《劳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细化分析,有条件不仅是指在师资上、装备上符合条件,还有人员素质上、教学质量上都要过硬。所以,行政部门在培训机构的选定上,除了依法办事外,还要严格审核,确实是有利于加速培养技术业务骨干和熟练工人的,确实是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才能给予办学资格。尤其是以往办学质量高的培训机构,应给予推荐,广泛宣传,树立名牌学校或名牌专业的形象,为受训者指明受训方向。

三、培训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

讲究公开原则除了要确保培训机构认定、培训信息等操作过程公开化外,培训经费的拨付及使用也要透明运行。国家规定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用于职工培训。由各地政府支付的就业经费和建立的失业保险基金中,也规定要划出一定比例(一般15%)用于失业人员的就业前训练和转业训练。省部门要根据培训专业(工种)的培训成本、培训课时等因素制定职业培训补贴参考标准,各市地可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成本管理和课时管理的原则确定本地区补贴标准。培训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必须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杜绝任何机构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套取、骗取补助资金,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补贴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要建立培训补贴审核公布制度,规范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并将培训计划,通过审核的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人员名单、机构名单和资金补贴数额及拨付程序等按季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日常工作经费,应从部门预算中安排,不得占用就业专项资金。

在强化培训过程监督中要一视同仁,讲究公平、公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利用职业培训资源,根据优势互补、合理分配原则,在综合考虑当地职业培训实际需求、社会培训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先下后上确定培训人数的办法,由最基层劳动保障部门进行逐级上报,由省劳动保障部门汇总后统一下达年度培训计划。逐步建立全省(市、区)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培训补贴与培训任务、鉴定结果、就业效果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并按照绩效直接向培训机构兑现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建立年度质量评估考核、奖惩和淘汰制度,提升培训质量。

四、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在促进就业、改善就业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就业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明确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事”,按程序做“事”,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进行现场测评,并对培训职业(工种)、规模、实验实训设备配置情况、教师队伍及其素质情况进行审核把关,重点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后就业率和培训对象满意程度;要建立职业培训举报投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个人和宣传舆论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网上投票、电话访谈等方式,并指定专人负责受理社会投诉,对有弄虚作假情况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严格处罚;严格把好招生广告监督关。各职业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招生广告(简章),必须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做好职业培训虚假广告(简章)查处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大家上午好!在人社局各位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xx学院的鼎力配合下,xx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在今天正式开班。在此,我代表xx衷心感谢xx给我们公司员工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河xx学院提供的大力支持。

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各单位的一线,是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也是企业能够不断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专业技术人员若不能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宽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开展此次培训正是为了提高中原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为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奠定扎实基础,对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战略意义重大。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通过此次集中学习,给各位学员创造一个充电、交流、提升的机会,能够促进学员系统全面的掌握当前国内污水、污泥处理和化学检验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终身学习意识,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增强创新创造能力,从而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职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出专业技术人员在各个岗位的关键作用。请各位学员务必充分重视。

这次技能提升培训班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时间安排方面都经过了周密研究,搭建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舟、能力提升之桥。污水班、污泥班、化验班的授课内容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演练紧密结合,将当前业务和前沿知识紧密结合,可以说培训内容十分精准。公司和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班,为每个班都配备了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全程跟踪学员的学习情况。授课老师团队更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和公司内部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讲师组成,相信通过他们的讲授,大家一定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工;价值;技能培训;双赢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20-01

如何立足于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是企业领导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应当采取科学高效的方法,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1 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的意义

如今企业的组织构成已经愈加的复杂化,职工的知识、技术、创造力、管理才能越来越成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家将这些因素统称为人力资本。若是从组织的编制上考虑,人力资本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由人力资源管理来组织、协调好人力资本的运作,保证人力资本的充足。当前组织中的人才十分缺乏,有必要对职工进行培训,开发他们的潜力,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层次,最大化的释放他们的价值。再者,职工培训的必要性是随着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而变得愈加复杂的。组织在进行人力资源技能培训时,首先得明确培训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准确的把握培训重点,避免乱撒网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在企业中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帮助职工提升其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以应对工作的需要。当职工所参与的工作对其知识、技能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现实职工的水平与期望存在差距,这时,就需要对职工进行良好的培训来弥补。②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对职工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目的在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引导职工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③培养职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当前发展优势,就得培养职工能够迅速的接受新观念,通过培训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得其价值观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相匹配,以帮助员工改善其工作态度,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培训,提升职工获取应当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组织交予的任务。并赋予职工积极发展的动机,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对于企业进行长期规划,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此对职工进行培训,最大化的开发职工的价值,使这些价值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2 如何进行有效的职工技能培训

2.1 明确技能培训的目的

在职工群众中开展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对需要培训的职工简历培训档案,注重职工的知识、技能储备情况,职工的工作现状以及已参加过培训的次数,可以通过参考职工人事档案,职工工作绩效来确定。要随时对企业发展状况要了然于胸,实时的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包括生产经营、人员配比等。对不同的职工有着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职工的培训需求可以从职工投稿、建议或专人负责收集、汇报。当评估有必要进行培训时,就要开始有序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目标、科学合理的选择培训模式。调研完成后,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要从职工的角度,企业内外的需求进行培训模式的选取,以期使顾客满意以及满足职工的需要。

2.2 科学合理的设计技能培训计划

企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选取基于对企业部门需求结果的分析,技能培训计划的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培训任务分析、培训策略、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对象、培训目标,针对不同职工不同的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培训。还要对培训知识、培训活动安排有着充足的认识。

技能培训的制定:首先由任务执行人员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去,切实了解情况,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培训计划最终所要完成的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的总体计划,培训需要分析确定目标的子目标包括实施过程,分析培训资源以确保各项目标都有相应的人力、物理和财力的支持优化平衡各指标。

2.3 做好技能培训前的准备

①培训场所的选取,针对不同的培训,要有想应的培训场所,场地提供者应对布置场地的要求有着大致的了解,培训人员在对职工进行培训前应到场地进行实地勘察。确保培训期间为职工提供舒服、便利的环境。②与培训相关的工具与教材的准备。高科技手段也应当运用到培训当中去,例如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等,这些技术与所培训的内容相符合以至于让受训职工清楚的了解他们所学内容。③选择优秀的培训指导教师。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职工接受技能培训过程中,为职工树立正确的培训目标,解答职工产生的任何疑惑。所以,教师首先得具有教学愿望,表达能力一流,辅导职工尽心尽责,有耐心、有热心,善于运动职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以吸引职工。其次,他对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要十分了解,合理的进行职工技能培训。④技能培训的方法、方式力求做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将具有代表性、启发性、难易适中的问题,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职工进行独立思考,再陈述自己观点,最后对职工的观点进行评述讨论,如此可以激发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激起职工主动参与培训的兴趣。利用岗位轮换法,让职工在别的岗位进行历练,扩展其知识技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2.4 保证职工培训顺利的开展和实施

对刚入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首先得让其对企业的文化、精神、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事规章、岗位职责与工作要领、职工行为规范进行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认同感,在最短时间内,树立起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目标,尽早的融入企业,成为集体的一员。对于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不同的工作岗位要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对于管理者的技能培训,主要通过训练、辅导、讨论的形式,着重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对于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可以采取具有专业性、启发性、前瞻性的教学内容,鼓励职工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服务类的职工,着重锻炼他们的待人接物,熟练公共场所礼节,注重时间管理,以提升工作效率,做到让顾客满意。

2.5 强化技能培训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技能培训制度,可以通过想培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或推举的形式参与技能培训,参加培训后达到知识、技能水平要求的准予发放合格证书。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职工可以给予升职、加薪的奖励。其次,技能培训期间要注意经费的控制,计算好受训职工的工资和日常花销,因受训造成的工作损失,培训配套设施的支出包括器材、场地等,要合理开销,不能铺张浪费。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化的开发职工的潜力,释放他们的潜在价值,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所以经过培训后,职工的付出能够为起来带来更高的收益。

2.6 做好技能培训后评估

由于培训内容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估。在技能培训开始前应当做一份评估表,经过培训能否解决调研出的问题构成了整个评估表的框架,培训过程中时时的跟踪记录,评价培训进度,培训后观察培训对象反应,培训效果并记录在案。

3 结 语

企业在职工中开展技能培训,关乎企业发展命脉,有效的技能培训能够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其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发掘职工潜力,最大化的释放其价值,使企业人的因素正常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中每个职工经过培训都有了思想转变、技能提升、促进企业凝聚力提升,使得企业不管在何种时期都能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为企业发展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杭州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改革;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04-02

杭州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从2008年开始,杭州市政府就以全面改善农村民生为重点,推出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力推进农村经济新发展、农村环境新变化、农村民生新改善、农民素质新提高工作。据杭州市统计局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杭州市有总人口870.04万人,常住在乡村的有232.77万人左右。目前,杭州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参与的部门多,除杭州市各区(包括地级县市)的劳动保障局外,还有市农业局、林水局、教育局等部门统一负责农民素质培训的组织管理,由市经委、建委、旅委、市财政局、人事局、贸易局、科技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协助和配合农民素质教育工作。二是培训机构数量庞大,根据杭州市劳动保障网提供的信息,杭州市区目前有12所技校,有48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或学校,有36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有153个包括职业学校在内的再就业定点机构,共同参与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于2009年5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这种称号在全国仅有12家。三是培训规模大。自2004年以来,杭州市各区(包括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和地级县市(淳安、桐庐、建德、临安、富阳)政府,每年都会组织不同形式、层次和规模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以推进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四是培训工种繁多,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机械、运输、建筑、餐饮、汽修、家电维修、计算机、服装加工、家政、美容美发、财会、旅游、营销、文秘、农产品加工、绿化、医药等各个方面。五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采用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免费培训、资助培训和个人出资培训相结合,学校集中培训与教师上门培训相结合,课堂实际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以及“订单式”培训、“定向型”培训和委托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六是培训层次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有区政府统一组织农民参加的素质教育工程,有社区牵头组织辖区农民参加的技能培训项目,有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活动,也有农民自行报名参加的各类技能培训活动。

杭州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杭州市部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城郊社区,并随机对部分城郊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再将多方面的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汇总和归类,发现杭州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以下问题:

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 在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6%,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另外,大部分农民劳动技能缺乏,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有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和欲望,但只有少量农民接受过各类培训并拥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就业技能资格证书,整体上无法适应当今科技化、机械化、电气化时代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培训质量不高 杭州市政府出台各项惠民政策,大力支持农民的素质教育工程,各有关部门也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获得了职业技能和相关证书。但不可否认的是,培训质量相对不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各类培训活动的针对性还不强,有时培训时间太短,部分农民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到课率不高,再加上有些单位只是应付政府对农民素质教育的硬指标,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重眼前就业、轻技能提高,导致部分已就业人员回流农村或根本无技能上岗现象。

培训工作开展困难 虽然近几年杭州市在农民素质教育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农民取得培训机会和职业资格证书,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受培训经费、场地、资源、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太少,培训时间太短,特别是技能性培训难以真正落实。抽样调查显示,5年来每年参加培训的农民只占10%左右,5年来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占35%,培训时间在一周以上的只占参加培训人数的20%。

培训经费紧缺 尽管近年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得到了市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各区(县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各区、县(市)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但相对于农民技能培训的巨大需求,每年拨付的培训经费有限,分摊到农民人头上的培训补助费用更是捉襟见肘。以余杭区为例,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每人800元的补贴。

培训机构资源松散 以杭州市区为例,就有技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或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再就业定点机构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49个。培训机构数量庞大,所提供的培训项目杂,大多没有形成特色,有许多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尽管是相同的,而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却参差不齐。

政府对培训机构监管不力 国家针对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出台了相关政策,杭州市各区(县市)政府部门在具体实施时,将培训工作主要交于培训机构来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对各培训机构缺乏有效、合理的监管,加上各培训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导致培训资源浪费,培训质量无法保障。

影响农民职业技能

培训的心理与成本因素

心理健康因素 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还要考虑他们的心理健康因素,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占农民群体总数量的60%,其中,有30%的农民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一方面,新生代农民习惯了都市生活,对当前的工资薪酬不太满意,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就业难或无法适应就业后新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造成对再就业的恐惧感、对家庭的歉疚感等,给缺少生活保障的农民带来了不安和压力。

成本因素 农民参与培训,不仅要考虑未来的收益,还要考虑当前的成本因素。(1)直接成本。农民参加技能培训一般要经过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两个环节,只有通过鉴定考试才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调查中发现,有65%的农民认为当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农民普遍可以接受的培训和鉴定费用在500元以下,而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费用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虽然各地政府对农民技能培训有补贴政策,但很多地方都规定农民必须在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培训费用补助。如果农民没有顺利拿到技能证书,培训费用将由农民自己承担。相对于收入低、经济负担重的农民来说,职业培训鉴定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失地农民和刚从企业下岗的农民。许多农民虽然主观上有参加技能培训的愿望,但面对这笔额外的大费用,他们只能望而却步。(2)机会成本。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普遍愿意接受的技能培训时间一般在一周以上,只有少数人希望接受7天以内的短期培训。而农民参加技能培训肯定会占用平时的工作、生活时间,受访农民中有25%的人认为参加培训占用了他们很多时间,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参加培训而失去了其他一些利益,如无暇顾及家庭等。

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运行机制改革的建议

创新培训模式 (1)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培训平台,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上,各区(县市)的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各高职院校、职教中心、成人学校、中职学校的培训平台,发挥其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新途径。(2)强化企业的培训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各区(县、市)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地位,对于企业为新进员工组织岗前技能培训,开展职工在岗、转岗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按规定直接培养或输送至相应培训机构培养高技能人才等培训形式,政府给予企业培训鉴定费补贴和奖励。(3)将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相结合,把农民培训教育细分为综合素质培训、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以满足不同层次、专业的培训需求,各负责小组可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4)要建立培训学校、企业、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更好地将远程教育、农民信箱、新农门网等网络资源应用到农民培训教育上,实现培训方式创新、资源共享的效果。(5)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满足不同农民的培训需求。如以培训机构常规培训为主,辅助开展校企合作培训,部门联合培训,在村里办培训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培训,发放培训资料给农民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

拓展培训内容 根据杭州市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精神,在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引导性培训和学历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给予农民(农民工)政策、信息、思路及理念的指导,如给予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城乡经济发展趋势、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农民基本权益保护常识等方面的解读,以及农产品销售信息、就业信息的提供等。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有序转移,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学历培训主要包括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双证制”教育,着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农民,以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用工企业需求。各区(县市)可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内容。另外,参加培训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高,而文化基础又普遍较差。针对这种状况,培训学校应调整文化课内容,加大实践操作课比例,并将理论教学内容尽量通俗化、形象化。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随着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及培训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增加的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对重点培训机构或培训项目的财政支持,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配套设施齐备的区域性重点培训机构或培训项目;二是加大对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的政策支持,对招用农村劳动力(含农民工)并签订一定期限合同的企业,按录用数量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对企业组织的农民技能培训与竞赛进行相应的补助和奖励;三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到城镇自主创业,对他们的创业工作不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与支持,还要加强创业培训与指导,对成绩突出者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整合培训机构资源 面对数量庞大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无特色化的培训项目,为规范农民素质培训管理和提高培训质量,需要对培训机构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择优评选出一批重点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让它们充分发挥品牌示范作用,引领其他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的发展。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培训工作将优先安排给这些重点培训机构和拥有重点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其次,为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拥有相同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进行统筹安排,从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培训规模等方面进行考核与重新配置,按照区域形成培训机构圈,农民可以根据培训项目就近选择培训机构,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加强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 各有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都要充分重视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不但要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培训经费的落实,还要对培训经费使用情况和培训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为促进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证培训效果,各区(县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按要求对所有培训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服务、指导和监管,并可通过实名制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培训过程和培训质量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9).

[2]林添福.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J].农业经济,2005(9).

[3]姜作培.农民市民化:制约因素及突破思路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3(6).

[4]袁铖.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1).

[5]廖小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基地化培训模式;虚拟培训组织;职业化农民;非盈利性组织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已初具规模,政府上下联动促进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和民营化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分工与协作关系正在形成,竞争与择优机制不断加强,农民职业教育重点日益突出,其效果也逐步显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日趋多样化,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逐渐得到重视。但是,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存在着多家参与、多条途径进行的现状,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培训效率低、效果差,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快速集成供给的能力和协调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的机制。农民职业教育供不应求与供求脱节的矛盾、教育培训形式相对单一、重复浪费现象在总体上仍然比较严重,培训单位很少关注培训效果及后期跟踪服务等等。另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仍比较滞后,没有独立的市场化、产业化的教育培训管理机构,也就无法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必须在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有观点梳理的基础上,在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杨凌示范区教育资源分析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区内拥有一所农业高等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一个职教中心、多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5000多名农业科教专家。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杨凌示范区省部共建的体制优势和示范带动功能定位等都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在杨凌,现在已经形成了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示范新区,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推广模式,在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新建了一批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011年8月,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在杨凌成立,这是首个全国性农业领域企业孵化的非营利性自主联盟,联盟发起单位42家,包括各类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专利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目前,在杨凌示范区内初步形成了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纵向上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横向上各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举办各类涉农专业的特色教育,初步形成了高校、高职、中职、技校、职教中心相互支持配合的“五位一体”多元化办学结构。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如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村官培训工程”和“农业新科技推广工程”,依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等。而杨凌示范区职教中心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拥有现代化的解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等。既能开展学历教育,又能开展开展短期培训。从教师来源结构来看,示范区内农民职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构成: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分别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从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分担结构来看则由政府、学校和农民三部分来承担。

虽然杨凌示范区内职业教育资源丰富,有开展大规模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潜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民职业教育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教育资源分散,各自为政,以营利为目的,管理松散,利益为先,协调乏力,培训与市场缺乏关联,投入不足,培训管理不完善等等问题依然或多或少的存在,培训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杨凌素有中国的“农业硅谷”之称,但是多年来传统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和落后的科技推广体系却造成了许多新技术、新成果成了专家学者实验室里的展品、论文上高深的专有名词。新技术、新成果“灯下黑”、“走不出杨凌”的现象,一度成为“农业硅谷”杨凌的尴尬。因此亟需进一步整合示范区内各类教育资源,使之发挥集约优势,并在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三、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含义

所谓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即依托杨凌示范区内的资源优势,通过区域资源分析评价,并对示范区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发挥资源的聚集效应和集约效应,在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政府、学校、企业以及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等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提升致富本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区域内集约化、多样化、规模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形态、新阵地和新课堂。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是包括教育培训主体对象、教育培训质量监控系统、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等方面等一系列资源和活动在内的总称。

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能够克服地方政府划地为牢、分割式的农民职业培训的弊端,能够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职业教育规律的融合,能够满足陕西及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培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既为政府提供了农民培训的新路径,能够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供需脱节的矛盾,还为我国当前时期培养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促进农民就业与农民增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通过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在向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并最终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一面旗帜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指导思想

1.教育社区化的思想。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词(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公社”等),当时是指“由具有共同的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80年代初期,它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社区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人口老化日益严重等等。对此仅仅依赖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社区组织形式以及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国内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和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从社区教育内部看,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生、发展,尤能说明教育社区化的必然性。可以说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能够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较好地适应了这些原则要求,能够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充分共享,人人享受社会教育资源,因此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现代社区与社区教育——教育社区化的思想,这正是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2.虚拟培训组织理论。虚拟培训组织(Virtual Training Organization,VTO)是针对企业员工培训提出来的,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为虚拟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学习型组织,它将接受培训的员工视为内部顾客,侧重于学习和培训的有效性,通过远程网络、信息共享等技术支持,根据企业目标和内部顾客需求来提供培训,旨在提高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借鉴,建立虚拟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借鉴虚拟培训组织的理念和做法,面向区域内外所有农民,将一定区域内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运用战略联盟原理进行整合,通过远程网络、信息共享等技术,为该地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使他们学习到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改善其生产经营效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成为新型农民和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民。

3.成立民间农民职业教育非盈利性组织的思想。目前来看我国农民培训模式不外有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主导型、非盈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主导型。各地的实践探索,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规律性研究,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如大多数实践模式仅仅局限在经验和案例层面,缺乏推广性和普适性。对政府的依赖程度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团体、学校,尤其是农民本人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建立非盈利组织主导型的农民培训模式方面涉足较少,未能产生满足农民意愿需要的、体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规律的模式和方法。

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建立,即是以非盈利组织主导型培训模式为切入点,成立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建立董事会制度,拥有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制管理,并且建立一整套评价与反馈机制,起到综合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能够统筹优化区域内教育资源,能够服务农民利益,按农民需求培训,负责把政府的钱和农民的钱用好。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通过统筹各类资源、对教育资源公开招标、研究农民需求和市场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为农民服务,为行业提供指导。通过为企业、政府、行业提供指导服务,收取一定服务费、咨询费,通过申请项目课题和收取一定会费来维持自身的运行,使自身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获得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建设目标

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需整合当地众多教育资源,以防止各行业、各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培训供需脱节的现象,形成职业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合力。依托杨凌优质教育资源,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组建杨凌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基地(集团),创新农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一代新型农民,造就拥有一技和多技之长的专业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贯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上下衔接,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的能力。使杨凌成为百万新型农民培训基地、涉农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

(二)建设任务

1.大力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杨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杨凌示范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要按照立足杨凌示范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面向全国的思路,将区域内教育资源实现实质性整合。通过联合区域内的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等,组建杨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网络体系。通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纵向上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相衔接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横向上各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举办特色教育,最终实现聚集效应。将培训从单一的农业科技培训扩展到生产、生活、生态等更广阔的领域,帮助农民培养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从而能够大力开展职业化农民、创业型农民等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2.构建职业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构建职业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团队、组织培训团队和运营团队。专家团队一般由三部分人群组成:(1)通过战略联盟,以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为契机,优化配置杨凌示范区乃至全省、全国的知名专家资源,通过一定程序安排进培训专家系统;

(2)高校教师或企业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3)充分发挥本土科技能人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专家团队通过集中教学、网络教育或生产现场面授等形式,解决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培训团队可由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教育学会或农业学会等NPO组织组成,也根据需要负责安排培训课程、检查培训效果和提供培训后跟踪服务。运营团队则依据市场经济规则,本着双赢、多赢的原则,面向社会聘请具有经营意识、市场策划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人员组成。

3.搭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借助现在网络技术手段搭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开辟专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站。网站包括国家政策信息系统、农民教育培训系统、专家咨询系统、科技推广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创业项目系统、投融资信息系统、法律咨询服务系统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其中每个系统下面又可以划分子系统。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就可以包括专家子系统、培训专业子系统、培训课程子系统以及培训质量监督与考评检测系统等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要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并及时更新信息。信息资源经过整合、处理后到网站,以缓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孤岛状态,满足农民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农民决策提供全方位参考和依据。

(三)组织实施

1.创新管理体制。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组织实施方面,首先成立示范区“农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联席会”作为示范区内统筹管理各类教育资源的决策机构,联席会负责协调教育、财政、人事、社保以及相关行业部门,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教育资源分散、供需脱节等矛盾,从管理体制上确保各类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其次建立相应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民职业教育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区域内农民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安排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等。在联席会体制下,通过建立相应的发展工作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评议咨询委员会等分权化实施投入、建设和管理等职能,以有计划、分层次、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培训替代号召性、群众性、应急性的培训,以整体提高职业化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替代应急的、临时的、随机的和零散的农民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