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含义和发展现状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媒介的传播,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传播学就是在媒介作用中实行的信息传达、在人与人交流中构成的一种方式,广播与电视的产生在信息传达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现代媒介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传统传播的科技延伸产物,广播电视编导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产物媒介,将现代需要传递的文字、语言、图片、动作等信息进行技术编导,从而形成人们愿意接受的电视节目。①由于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是新闻学与艺术学的结合,面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报纸、电影领域的传递,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将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介加以整合。教育者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引导虚拟化的创造方式,使播出的电视节目没有一定的时效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思维变化。②

二、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定位

在各个高校中,虽然开展了许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传播学领域的一种延伸学科,我国高校并没有将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定位传播学视野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显得非常不够专业。要想在比较专业的领域里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就要对传播学视野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人素质

传播媒介时代下的文人素质是由文字符号构成的,主要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明建设,所以要发展新兴的传播媒介,就要在传统媒介形式上加以改善。首先,改变电视媒介中的文字符号系统,使它在表达电视主题能力下更好地解释出电视画面的主题内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也包括文字媒介,例如拍摄中的采访大纲、电视脚本等。③最后,增加传统文字编导的能力,使电视节目中的思想能力和节目内容更具有文字气息,这样不仅能产生更好的电视效果,也能将电视内容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所以,要发展传播学视野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必须要加强人文素质建设,只有在媒介运用中充分发展文字的优势,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从而使电视节目体现更好的播出价值。

(二)影人素质

电视媒介是影视媒介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影人素质是在现代影视文化中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人们思维的再次创造。电视媒介一般可以不运用文字媒介来表达节目的主题和内容,在表达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直接的表达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了解电视编导的实际工作,不仅要在电视编导中发挥导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艺术的升华和创新,还要保证整个电视节目的成功进行。所以,要发展影人素质在电视媒介中起到的作用,除要掌握电视媒介中原有的优势之外,还要发展广播学视野下的电视编导专业,从而使电视编导工作中的影人素质更好地发挥出电视媒介的作用。

三、促进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对策

(一)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应确立明确的、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各大高校很多专业中,要培养更好的人才,就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在新兴产业多媒体传播领域,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水平,需要科学、合理、具体地制定教育目标,目前在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性人才,就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基础知识、创新理念以及社会的组织培养能力设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要发展现代化创造型人才,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理念的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该专业中的很多学科都需要在理解理论知识后学会应用实践,所以在高校期末考核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各个学科都要求学生的实际制作水平和创造能力,要求各大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实验课。由于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不同、创新能力不同,实践能力也不同,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相适应的实验战略,以基础性、验证性以及创造性为本,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学校与媒体之间的合作

在各个高校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传播学视野下的高素质广播电视编导,就要在发展实践教学中发挥更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教学模式下进行创新。首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来校进行授课,通过实际编导人的授课,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本职业的发展方向,然后学校将本校的教师派到媒体企业中去学习、锻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有丰富的传媒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拿出更好的教学模式。最后,学校与媒体企业之间达成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训练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四、结语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现代汉语》课程现状

1、教学人数多,学生基础差

就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为艺术生,高校招生录取的文化课分数相对低,学生语言学基础较差,且各高校招生的编导专业学生数量还比较多。就笔者所在的文化传媒学院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重要专业,在校生人数众多,数量最高的一届将近400人,而现代汉语教师的数量一时间难以适应庞大的学生数量,加上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这里的教学内容既指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也包括教师上课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就教材来讲,现代汉语教材数量众多,权威教材也为数不少,目前学术界使用较多的现代汉语教材有黄廖本《现代汉语》、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邵静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等等,这些教材大多理论成熟,观点公允,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具有权威、丰富、好用、新颖等特点。但是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上述权威教材恐怕缺乏针对性,它们不能根据编导专业的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向进行语言讲解,学生面对这样的教材难免会有所迷茫。笔者所在的高校选用的教材便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剧本创作等专业类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编辑、撰稿、文字记者等工作打下语言基础,但是所选教材与课程目的却无法匹配。由于教材缺乏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相应地也缺乏针对性,很多现代汉语教师会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案直接搬到编导专业的课堂上,上课传授的知识体系陈旧,信息量不足,语料和案例缺乏专业特点,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的兴趣必将大减。

3、教学手段缺乏新颖性

现代汉语课程实用性强,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文字修养的高低,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关系密切。在现代汉语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现代汉语课“学院气”浓厚,在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以教师一人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索然无味,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方法的陈旧和教学实践性、创新性的欠缺,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加上编导专业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活跃,喜欢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程,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应付情绪与日俱增。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现代汉语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应用型和实践型的教学需求,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代汉语》改革举措分析

1、结合专业施教

首先要选用适合专业的教材,理想的现代汉语教材不仅应该做到理论体系符合汉语实际,教材体系反映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还应该做到结合专业需求,体现专业特色。目前,学术界这样的教材还十分缺乏,仅有的几套突出实用性的现代汉语教材依然带有浓重的因袭痕迹,教材中的理论体系和所用语料也并不能突出编导专业色彩。因此,对编导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其次要侧重结合专业施教。考虑到专业实际需要,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时,不需要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都讲授得那么全面精致,可以在每一章中取其精华,降低难度,重点讲解,同时拓展的内容不宜过多。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入校门槛较低,中学的语文底子较弱,现代汉语课本中的很多知识与中学的语文知识有所重叠,但是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针对这样的情况,根据编导专业的情况,教师应该查漏补缺,重点突出,引导学生讲重点和难点加以深入学习。比如,语法中的“常见的句法失误分析”一节,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了如何修改病句,在大学阶段再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就要注意突出常见句法失误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所举例子也要更加全面,让学生能感觉到,学习这一部分和中学相比在对病句的了解和修改方面有所提高。另外,教师在编导专业传授现代汉语课时,所举例子也应该尽量和编导专业相挂钩。比如随着《甄嬛传》的热播,“甄嬛”的“甄”字读音的争议性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将此例搬上课堂,让学生审慎思考,同时提醒学生作为传媒工作者遇到这样的问题应当力求精益求精,避免失误。再比如,随着《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的推广,真人秀节目的后期剪辑和字幕也成为了一大亮点,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一类节目的字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组合和表达。这些内容的设置,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动态,同时,让学生了解了语言与传媒必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学生可以从编导这一行业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

2、丰富课堂手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很强,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传授现代汉语知识时如果还像传统教学那样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恐怕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汉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魅力。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力手段。多媒体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展示精美的PPT,更有利于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也能最大力度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多媒体的使用还可以播放普通话训练光碟,让学生听说跟读,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朗诵节目和辩论赛,让学生观摩经典来提高自身的朗诵水平和辩论水准;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经典的影视剧目和口语交际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理解来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除了多媒体的应用,教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和学生沟通互动。比如,课程网站的使用可以实现师生多途径全方位的沟通。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网站上传教学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这样不仅能在课堂上随时调阅查看,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随意复习巩固;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公布作业和习题,同时进行辅导答疑,让学生通过这一新颖的形式上交作业,并且能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利用课程网站,教师还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批阅试卷。网络的普及和现代汉语课程网站的建立对丰富课堂手段作用巨大,对调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也会功不可没。

3、提高实践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现代的教学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要形式,作为内容相对枯燥的一门语言课,学生本身兴趣不高,教师如果再一味陷在干巴巴理论讲解的循环中,学生学习时心不在焉是在所难免的。就笔者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经验看,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积累得比较丰富,现代汉语教师完全可以和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互动起来,发动学生的力量,引导实践参与,这样既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言现象,现代汉语是很实用的一门课程。有趣的语言现象也不是深藏的书本中的,而恰恰是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在讲解汉字一章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放置到校园,甚至社会里,让学生分组采集校园和社会中的错字错词,整理成PPT,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出来,这种方法一定会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从广大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在编导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语法的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主。我们可以结合编导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语法实践。比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纪录片或者访谈节目的视频,取消字幕,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视频添加字幕,甚至学着撰写文本说明书,这样学生势必会用自己学过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制作,这种做法既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回顾审视在课堂上学到的现代汉语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功不可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学生人数多,基础较差。给编导专业上课的现代汉语教师多为兼任多个专业的汉语教师,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现代汉语教师结合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施教,从专业角度出发酝酿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将有利于真正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的现代汉语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汉语素养,让他们成为真正专业型、实践型和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占勇.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转向[J].中外教育研究,2011,(8).

[2]王邦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科学大众,2010,(1).

[3]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J].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3).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媒行业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对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大量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开始迅速申报并正式开设编导专业,近些年来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资金设备短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传统式的理论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工作坊,即workshop,最早来自于欧洲时期。工作坊的理念来源是工厂制度,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工厂学徒的过程,学生是学徒,教授艺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师被称作形式导师,主要负责理论部分的讲解,教授技术的教师称为师傅,主要负责实践课程的指导。学生实践需要场地支持,于是日常实践场所——工作坊就应运而生了,以此形成的实践模式称作“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目前,各大高校在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比如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业实习等,其应用目的都是想要最大限度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往往差强人意,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做到边做边练,加之实践课程的学时设置在整体学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二、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就业途径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进入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第二种是进入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第三种是进入影视传媒公司或新媒体网络公司。实行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在项目训练中挖掘兴趣点,寻找未来就业方向,了解行业基本情况和运作流程,对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部门工作有极大帮助。目前各大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创新,工作坊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实践模式,应该被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

三、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操作

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设置与其相匹配的部门,比如摄影工作坊、后期编辑工作坊、新闻工作坊、配音工作坊、微电影工作坊,等等。工作坊的目的是辅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并且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工作坊中,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按照所教授课程的特点以及自身专长选择并担任指导教师,由业务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大三学生担任工作坊负责人,工作坊按照自身特质进行细分,划分为小组的形式,由学生们投票选出组长,其他同学担任组员。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能力在不同的学年自由选择参加不同的工作坊,熟悉所从事的业务种类,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一)摄影工作坊

摄影工作坊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学校和各大学院的会议摄影,以及各类晚会、各大校园活动的摄影,同时承接外界活动以及个人艺术写真等,组织同学参加各大摄影活动以及比赛。小组划分包括风光风景摄影组、大型活动及会议摄影组、人像摄影组,每位同学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跨组活动,负责会议摄影的同学主攻方向是新闻摄影,在今后的就业环节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台等方向,承接外界活动以及个人写真的同学则更多地追求艺术性的创作,今后的就业更为灵活。

(二)摄像工作坊

摄像工作坊主要职责是承担学校以及各大学院会议摄像,以及各类晚会、各大校园活动的摄像,拍摄微电影作品,承接外界婚庆、会议等各类活动。小组划分包括各大活动与晚会摄像组、微电影摄像组等。各大活动与晚会的摄像今后在择业的过程中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技术的锻炼上,拍摄微电影作品的摄像组同学则更加注重视听语言的训练。

(三)新闻工作坊

新闻工作坊主要负责收集各类校内新闻,以《通化师范学院院报》和通化校园广播电台为依托,进行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新闻在传媒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有很多同学会进入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的新闻部门工作,因此,学会采访、撰写稿件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后期编辑工作坊的主要职责是对照片和视频进行剪辑和包装,包括学校各大活动或者各个院系的活动照片以及视频,各个院系晚会的LED背景视频素材的提供、配合做好其他工作室各种视频的剪辑工作,可下设字幕组、音效组、特效组、包装组等不同的组别。旨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各种后期制作软件,后期工作是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一环,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明显。

(五)网络新媒体工作坊

网络新媒体工作坊主要负责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微博与微信校园公共账号的运营,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在微博和微信上对学校进行宣传,比如学校新出台的各项政策,教务处的考试通知,学生处的活动通知,各个学院的新闻动态等进行及时的通知与宣传,对校园动态、学校趣闻等进行汇总,及时进行更新,同学们也可以在上面进行留言和求助,让学校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动态,更好地服务师生。

四、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考核制度

工作坊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改革模式,为了使其顺利地贯彻落实下去,必须有配套的制度措施。应该将其划分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施行学分考核制,并且给于指导教师相应的工作量,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在成绩的考核方面,应该将平时的实践表现和实践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赋分,根据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考核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采取自我评价、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工作对象满意度调查评价结合起来,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上交其所有完成的作品,给出一个综合评定的分数。并且随机抽取两位工作对象,邀请其做问卷调查打分表,以考察其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最后核算成学分的方式计入每位学生的毕业成绩当中,成为学生就业推荐的一个指标。

五、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成效探究

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途径,同时也能够鞭策专业课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但是目前的教学环节中往往脱离实际而只注重理论的内容,很多就业部门对毕业生的反馈都是欠缺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编导从业人员基本能力与素养的考核标准,而大学作为最佳的学习阶段,大学生更应该抓住一切实践的机会,在工作坊模式下不断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项进行主攻,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通力合作,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各个实践项目的练习,反观理论学习的遗漏和偏差,查缺补漏,为今后的就业增添砝码。

(二)搭建学生就业平台

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理清目前的就业现状,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在正式就业之前就能感受到行业气氛,了解工作流程,夯实理论与实践能力是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工作坊的工作环节中,同学们通过头脑风暴激荡出智慧,在高谈阔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宽了思路,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了解到行业内容,并且热爱自己的行业,才能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不同的工作坊针对学生的兴趣设立,内容广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身的基本能力,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习惯了采用填鸭式教学,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讲台上辛苦讲课,而学生出了校门仍然一无所获,这其中突显了严重的教与学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学习质量差,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化思维,师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展开思想上的碰撞,学生可以将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给予更加细致而专业的指导,给教师提供了解学生的渠道,促进师生关系,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六、结语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前景良好,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应的人才需求量大,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才需求水平的提高。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独辟蹊径,匠心独运,但由于其起步晚、发展时间尚短,目前还不成熟,想要在高校中贯彻落实下去还需要制度的完善与师生的合作,不断调整方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诞生以来就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猝不及防,稍不留神就会落后,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军.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1).

[2]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天中学刊,2013(05).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 价值 效率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近30年的规模扩张之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质量”作为关键词,在《纲要》中出现了51次。可以说教育质量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每一门课程教学都肩负着重要职责。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实现一课一得固然重要,但如果立体思维,将所教的课程融入到该专业体系、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实情等方面去精心合理的设计[2],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学科基础学科――《影视美术基础》教学为例,谈一谈“基于专业体系的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以求教大方之家。

一、系统把握课程“二价值”,动态定位教学目标。

如果把某一专业的比喻成机器,那么该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就是构成机器的零部件,每一件部件都有其自身独特地作用,同时也肩负着协同其他部件共同推动机器运转的职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这部机器,而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就是那零部件。每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既要看到本课程教学的直接作用,又要意识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隐形互动关系,从而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系统中把握本课程的价值。

就一门课程而言,其价值包含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影视美术基础》的显性价值首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已经明确表述,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3]可见,《影视美术基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基本职能。其次,从课程设置看,《影视美术基础》作为核心课程,开课时间在大一上学期,是编导专业的起点学科,这也表明其基础地位明显。课程的这些显性价值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目标体系中存在且明显体现。

《影视美术基础》的隐性价值如何呢?实质上隐含在专业课程系统之中。如果将课程建设系统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剖析,通过这种剖析可以使我们看到更为丰富的课程内涵,为挖掘学科隐形价值提供一定的帮助。[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视听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技术、摄影摄像技术、舞台灯光技术、纪录片创作、DV创作”等这些后续课程,都或多或少的需要运用《影视美术基础》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不仅如此,任何广播电视每一档节目的策划、拍摄和制作,都基于影视美术理论的迁移与运用;即使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每一名受众,都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从这个角度讲,《影视美术基础》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提升受教育者艺术审美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还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柱课程之一。本课程这些隐性价值在人文艺术素质大语境中体现出来。

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目标中动态把握《影视美术基础》的显性和隐性价值,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方案才能科学制订,教学目标才能明确务实,《影视美术基础》的教学才能成为刚进大学的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一扇大门,成为开启本专业的理想之门,成为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的通幽之门。

二、“四情”立体思维,科学制定教学大纲

立体思维就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三个泥匠,在同一建筑工地劳动,一个泥匠说自己是在垒砖,一个泥匠说自己是在砌墙,两人整天垂头丧气,只有第三个泥匠说自己是在建筑一幢高楼大厦,感觉非常自豪,所以也就整天高高兴兴。[5]《影视美术基础》这门课在外人或一般人看来,就是点、线、面等枯燥的内容,认为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系不紧,用处不大。如果运用立体思维方式来看《影视美术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任务及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大纲的设计中,要跳出教材这样单一线索,从培养目标、建议教材、学生实情和课时实情等“四情”出发,多角度思考,把四者结合综合考虑,精心设计制定一个科学的教学大纲。

切合培养目标实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有“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即要求《影视美术基础》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即生活体验)、创造美(即实训体验)、鉴赏美(即读图体验)”的能力为己任。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求通过加强图像的分析解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图像鉴赏的能力;通过加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的能力;通过增加学生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使其在感悟身边美的人与事中,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例如,在进行传统图案学习中,通过观察身边的古建筑,从中感受中国传统图案的魅力;在进行画面构图形式美学习时,通过学习感知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形式美感,让学生拿起手机拍下身边事物的形式美感,或对同一风景通过不同角度的拍摄,挑选出感知最美的画面,然后分析它吸引视觉的原因,从而感知认识画面形式美感的视觉冲击力,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

切合学生的实情。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最优化的服务学生,其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学要适合自己的授课对象。作为编导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专业美术基础和视觉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只停留在“对画面信息”解读的最低级阶段。即看到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大多只能解读出:一个面带微笑的女子双手搭在扶椅上,后面有风景。看到齐白石的《虾》只能解读有几只虾在嬉戏。他们对图像造型的语言要素和构成方式一概不知,更谈不上深度鉴赏了。所以课程学习要重视造型要素、构图基础、色彩基础和设计基础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

切合学生使用的建议教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几年才设置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本专业教材还待完善,许多教材是借用广播电视学、影视与戏剧学等专业的教材,不能很好对接本专业。《影视美术基础》也是如此,借用的一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基础・美术》,电化教育・影视专业用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材。因此,教学中既不能不用这本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此教材。因为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而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还是高中生的学习思维模式,一般学习主动性较差,很少会有人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所以学生手头的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学生学习的救命稻草,课堂中不能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它得到自学理解。教师要用好这本教材,但又不能迷恋于这一本教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取舍、融合、拓展。如,目前的教材图片少,不利于通过读图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可以充实优秀的绘画和摄影作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教材中实践的少,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因为听懂的是老师的,只有做对了才是自己的。美的感知也一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的理解并且在脑海中打下烙印。

四要切合课时实情。《影视美术基础》一学期48个课时,根据这个总课时,结合课程目标、学情要活用教材。如,在造型要素的理论章节教学中,可以与简笔画章节、分镜头画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结合起来,同时融入画面形式美的审美感知教学内容,这样即解决了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难题,也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只要把四情,特别是艺术生学习特点这一学情记在心间就可以设计出符合目标、适合学生的科学有效的教学大纲。即教学内容要重基础、重鉴赏;教学方法要重实践。

三、“二融合二贴近”,实现课内教学的高效

课堂效率的高效,不仅仅体现在一节课,而应当是植根于该门课程能否教给学生系统的学科知识链。这样看来,精心设计好并上好每一节课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这些设计实践于课堂能否得到学生的关注又是关键。

我们知道,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教师的教学是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关注度的主要因素。[6]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实效课堂的高效,要做到 “二融合二贴近”。

融合之一是,将具象技法融合到抽象理论中。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要即懂理论有能实践。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毫无美术基础的编导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设计用具象的演示来说明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教材中造型要素之“线条造型价值”的研究,理论性很强单靠抽象的讲授是很难理解的,教学中设计借用一张实物图片,通过将理论知识与直观演示结合,师生共同直观感知、分析、表现、阐释其线条的造型价值,理论讲完,实践作品也完成。学生从程序感强的绘画演示的过程中获得一个完整记忆,学生易接受,记得牢,难点知识不攻自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运用造型要素解读图像的能力。这种“跳一跳摘桃子”“一箭双雕”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摘桃子”的乐趣,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关注。

融合之二是,将自编内容融入教材内容。即打破教材的编排框架或部分内容,自编符合规定课时、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使单位时间教授的内容更丰富。因为任何一门学课,仅仅用48节课,如果学生不主动自学,是很难达到学习预期的。对大一的学生,刚入校学习主动性差,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下功夫。如构图知识可以融合于技法中,简笔画可以融合于线条造型要素中、中国传统文化可融合到电视标志、片花的设计中等,要做到依据教材但又不迷恋教材。通过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学生一种广采博览、分析综合、多视角做学问的意识。

“二贴近”,一是教学语言贴近影视造型语言。如线条的表情可以结合不同性质的电视节目的舞台场景造型语言进行分析;明暗造型规律,教材中运用绘画语言分析,为了使教学语言更贴近编导专业特点,还可以把物象放在演播室里进行反向研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布光来达到绘画中的这种艺术效果,等等。让编导学生明确美术修养在影视艺术中的基性作用,增强其对该学科内容的进一步关注。二是教学拓展要贴近行业特点、学科前沿知识,体现出时代特征。“任何学科知识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日产信息海量的今天,科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7]将学科最新前沿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引进课堂,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还可拉近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开放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持久关注教学内容的目的。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课堂教学质量是核心工程,将该系统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植根于专业课程系统中思考,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放在心中,课程的价值放在心中,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放在心中,就能找到一款是适合当今社会人才需求,适合不同特征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1]曾德伟,席海涛.影响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1.7.

[2]熊耕・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2・02・

[3]荆楚理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

[4]刘玉勋.实施系统性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5]贺壮.走向思维新大陆.[M].中央编辑出版社.2005.5.1

[6]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4.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第5篇

1 学生作品常见的类型

(1)剧情片。学生进行DV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选择题材,进行剧本创作,但是因为学生们与社会接触不多,缺少丰厚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因此,在题材选择上相对较单一,主要集中于校园题材,特别是校园爱情故事,这类作品大多以平视的角度讲述校园里的风花雪月,可以说是学生们情感体验的一种折射,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学艺术永恒的话题,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学生们的这类作品在内容上多是“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表现的多为这种你来我往的纠缠,作品境界不高,不仅没有升华爱情,反而使作品陷入小情小调的窘境。在学生作品中,剧情片比重较大,从题材上看除了爱情故事,还有心理惊悚片、黑道片,虽然题材广泛了,但是脱离现实生活,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过也有一些作品是以校园题材为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而是把故事的讲述与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相结合。例如,有部作品选择四级作弊现象,并探讨了当下社会的诚信问题,体现了创作者的理性思考。

(2)纪录片。这类作品从选题到拍摄,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纪录片创作》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学生们也创作了大量的纪录片,在课程结业考试答辩时,我发现部分学生走入了纪录片要表现边缘人生活状态的误区。因此,一味追求戏剧性、传奇性的题材,而忽略了纪录片的本质。不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观赏了大量优秀作品,并且在剪辑技术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音乐与画面的配合上花了心思。

2 教学与实践结合

学生当中不乏真正热爱创作的,但大多数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缺少自觉性、主动性,这是艺术创作的大忌。因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多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实践与理论脱节,不适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课仍然采用封闭式教学,学生的实践局限于课堂。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项目进行。教师设计好的实验项目虽然有它的科学性存在,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这样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谈不上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电视节目创作中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很好的帮助。

尤其要谈到写作类课程,在今天这样浮躁的大环境之下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搞原创剧本,而且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是弱项,要想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剧本创作技巧性强,难度更大。因此,学生作品中剧本匮乏是普遍现象,这就导致翻拍、重复、雷同的作品比比皆是,即使是原创剧本,也因学生水平有限而使剧本较为薄弱,缺少新意。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课程安排上大一到大四都有专业写作课,从基础类写作到剧本创作,循序渐进,在教学上应该加大训练量,在课堂外加大作业量,指导学生进行基础文体的写作,掌握写作技巧,特别是为影视剧本创作奠定基础。

3 创作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我们是地方院校,处于相对封闭的城市,对于行业内的发展现状不甚了解,对于其他兄弟院校学生的创作缺少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其次,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尤其是文学功底的欠缺,使得剧本写作的探索性、思想性不强,部分作品在叙事上存在硬伤,生活体验与感悟不足,挖掘深度也做得不到位,有的片面追求“真实再现”,许多琐碎的内容、和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也被拍摄下来,画面杂乱,逻辑性不强。再次,微电影创作还基本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或是在老师要求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或是为了参加比赛获得奖项进行目的性创作,缺少创作的自觉性。因此,作品多是短时间内仓促完成,制作粗糙,艺术探索不够,多为流于形式的应景之作,缺乏新意。我们希望学生多做艺术探索,在题材选择上更加丰富。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实行强强联手,当有了好的创意之后,应主动加强与文字功底强的同学合作,精心打造剧本,然后联手创作,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另外就是要大量的观摩优秀作品,分析导演的创作意图,拍摄技巧,研读剧本。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反复沟通,听取意见。

4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教学创新模式构建的思考

通过学生微电影作品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应引发我们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肺部疾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省教育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