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条件,创设让幼儿自主表现的情境,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和创新灵感,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新活动。
【案例】在玩颜色活动时,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后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趁机引导幼儿尝试创造新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我又拿出事先准备的剪好的各式服装,让孩子当“服装设计师”,自己调配颜色装饰服装。听,央央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橙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金蛋大叫:“啊!我成魔术师啦!变――。”看来,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自主性的创新活动。
二、鼓励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
【案例】在绘画活动《蜜蜂采蜜》中,我先教孩子们画蜜蜂的线条,然后通过语言提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的表现,敢于想敢于画。瞧,罗宇阳小朋友的画内容很多,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花朵,还有长得奇形怪状的小草,飞往不同方向的蜜蜂,最为突出的是他还给小蜜蜂穿上了各式各样的服装。我问他:“为什么你画的蜜蜂还穿着不同的衣服呢?”因为它们有男的有女的,有漂亮的有丑八怪。噢,原来是这样。来,咱们再看看田子辰的,不仅画了蜜蜂、花朵,还画了许多飞机,还有大小不一的桶子。“小田,你的画面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飞机啊?”“哦,这是采的蜜太多了,我派了飞机来运啊。你看桶子里还有好多蜂蜜呢!”孩子的想象真是出乎意料,令人惊奇。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操作。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一、丰富的材料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在艺术领域中,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天真的语言。在活动中,他们时而自言自语,时而互相对话,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创新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已有较长的时间,期间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对其发表了不少见解,但至今仍未有一个具有真正权威性的定义。我根据研究需要,引用了如下的概念:它是指独创、新颖、有突破,并具有科学性和一定价值的人的思想、行为及其物化的事物。其根本特征就是变革、进步和超越。从幼儿的角度讲:创新是指幼儿以一种探究的态度产生出个体的新的经验,其新与不新的评价并不是依据水准来进行的,而是幼儿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的突破。
1、内容的多样性
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
2、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艺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以往艺术领域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创造的潜能,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而创造性艺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3、实施有利创造的指导方法
在创造性艺术领域中,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并积极投入创造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艺术领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鱼”的主题表现中,有的幼儿会用“蜡笔”在纸上进行丰富的构画,有的幼儿会先用橡皮泥捏出鱼或用纸剪出鱼,然后再进行描绘。在幼儿与材料的作用中,幼儿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
二、主题活动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在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要避免幼儿表现形式多、杂而无主线的情况。因此,以“主题”形式开展,较为适宜。主题活动的时间,我通常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不定期更换。例如:美术活动中欣赏了漂亮的纸浆画,于是幼儿对纸浆画的形成与制作发生了兴趣。教师抓住时机,在美工区中创设了“纸浆是这样做成的”系列活动环境,背景墙将孩子们制作纸浆的过程照片一一展示,并让孩子们讨论以什么方式加以装饰,大家认为报纸是主要材料,于是将废旧报纸随意团皱张贴在照片周围,再拿起毛笔在皱报纸上渲染几笔色彩,一副富有艺术气息的美工区背景墙就此形成。随后,教师提供了粉碎机、各种形状的盘子模子等材料,孩子们自行设计了形色各异的纸浆画。结合当前班级正在进行的“好吃的食物”主题活动,纸浆盘在隔壁的“美食屋”活动区派上了用场,用着自己制作的餐碟。
三、在活动中能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因此,我们在区域游戏中,要让孩子从教师怀抱中解放出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幼儿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活动。如:活动区的命名及相关内容的介绍,我们采用具体形象的图示。美工区的折纸图、废物制作成品图、各区域标志图、某项工作流程图、娃娃家的门牌号码、各个角色胸卡及各社会活动区、半成品制作图示等。在“茶吧”。孩子们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到“茶文化”有关知识,便用画笔将茶社饮茶的要求画下来,张贴于茶吧醒目处,提示同伴按照图示来茶吧游戏等,这些隐性的、融合在动作中的方式直观、明确,易于被幼儿接受,同时也增加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自主性、自理自治能力和主动协调关系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注重心理环境使艺术领域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幼儿音乐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孩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孩童行为模式的形成、音乐情操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儿童天性活泼,我们要在教育中发扬这一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孩童创新的意识和对音乐的热爱。本文就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如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活动。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幼儿;音乐教育;应用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时期是培养孩童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孩童思维是笼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等都很模糊,不宜采用专门的训练进行教育,以音乐教学等形式的渗透教育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更为有效。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能充分调动孩童的兴趣,激发孩童的联想、想象等各项能力,所以这一时期正是进行创新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1创新教育理念与现代幼儿音乐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育理念,着重研究、解决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整个过程中,贯彻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的。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达到学生的自我构建和各方面协调发展。现代幼儿音乐教育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方法也随之变化。在人文主义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一个有用的人,当代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让儿童学会生存、学习、生活,要将人培养成性格完善、幸福快乐的人。我国于2003年公布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要以人为本,建设学习之邦,提升教育本质,要在教育上以改革为动力[1]。音乐活动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应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通过音乐来塑造幼儿健康的个性,挖掘幼儿创造潜能。所以,创新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需求是相辅相成的。
2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知识和智力两种因素,其中知识是基础,智力是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性格的辅助,只有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驱使人类不断取得突破。所以幼儿音乐教育也应该以智力、知识、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培育。三者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有计划的进行。这首先需要我们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创建新的教学模式。鉴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建议将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开始、过程和结束三个部分。在开始环节,稳定幼儿情绪,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开始部分可利用一些简单的活动来进行。如利用儿歌,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的儿歌可吸引幼儿的参与,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儿歌,儿歌最好选取节奏感较强,歌词简单,可穿插互动且幼儿能给予有效回应的歌曲。如《可爱的小五官》,“眼睛看妈妈,鼻子闻花花,嘴巴吃瓜瓜,耳朵听夸夸。”教师在吟唱过程中,引导幼儿的参与,可将最后两个字或其他歌词让幼儿合唱出来,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如后缀的“妈妈、花花、瓜瓜”等。过程环节主要指导幼儿需要学习、不断重复的环节,如旋律教学、新儿歌的学习等,都可放在这一环节。结束部分主要起到巩固练习,放松幼儿心情的作用,可进行一些音乐小游戏,舒缓幼儿的情绪。如“点豆豆”游戏,教师歌唱《点豆豆》,幼儿跟唱,幼儿扮演各种豆豆,如酸豆豆、甜豆豆等,被点到的幼儿回答点到的是什么豆豆。还可以将刚才学到的内容复习一遍后,将学到的内容编到游戏里,如将刚才教会的儿歌分成不同的小结,回答错误的幼儿需要选择其中的某小节歌唱。注意此过程中对幼儿的歌唱多多鼓励,避免幼儿产生紧张、害怕等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以下技巧。首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游戏、互动、讲故事、音乐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更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进行即兴方面的表演,这是幼儿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现自我。如课堂表演、音乐剧等。如笔者在教学中教学生自己改歌词,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般儿歌都是郎朗上口的,幼儿在记住旋律后,可以填入不同的歌词[2]。如《可爱的小公鸡》这首歌,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可将“小公鸡”换成幼儿的名字,爸爸、妈妈等称谓。如“王小明,真漂亮,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要注意不可强求,教师适当引导,如询问“王小明怎么样啊?王小明哪里最可爱?”等问题;音乐教学要与肢体动作、舞蹈相结合。动作、语言、舞蹈本就是有机的整体,共同教学有助于加深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鼓励提高幼儿的创新精神,通过即兴表演提高幼儿的智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组织分组活动,如各个声部的合唱、歌词的改编、游戏合作等。
3结语
创新教育是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知识结构、创新精神、智力因素、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幼儿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作者:俞莹 单位:江苏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创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当致力于幼儿良好性格、习惯、特质的养成,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幼儿教育中游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其中角色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来实现对相关对象的模仿,从而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支配自己和他人交际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角色游戏中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相当于一个“迷你社会”,教师应当通过恰当的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学到知识,并激发出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教师在幼儿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直接实施者和主要指导者,对于游戏教育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指南》中提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发掘幼儿的潜力和智慧,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合理的定位应当是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辅导者,预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创作空间,激发出孩子的创造潜能。但是在当前教育中,部分教师更多的是以“教师”这一特定的真实身份参与到游戏中,而不是以“游戏者”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
1.直接建议某种行为
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时,经常会出现和现实生活不符合甚至完全背离的现象,此时很多教师往往直接干预,指出并纠正这种做法的错误。比如,幼儿进行超市游戏中,很多幼儿都会忽略掉对商品的扫码,这时教师就会直接告诉学生应当首先对商品进行扫描,然后才可以收钱。这种行为不仅会中断游戏氛围,也会使幼儿在游戏中过多地思考、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害怕出现错误,从而会束缚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2.询问幼儿的游戏状态
在教学中,幼儿会经常遇到不知道游戏该怎么进行的情况,使
其游离于游戏之外,很多教师此时会采取介入手段。比如,会走到娃娃家,询问这个家是谁的,谁是爸爸或者爸爸平时在家都做什么。不可否认,这种询问有时会对游戏起到提示作用,但也极易导致幼儿游戏的中断,局限幼儿思维,提示次数如果过多,还会给幼儿养成需要提示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的不良习惯。
二、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激发幼儿创新能力
教师在幼儿创新教育中角色定位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教师应当在对幼儿充分了解并充分尊重的条件下,对于游戏进行科学组织,改变传统的导演式指导策略,转化为一种隐性引导,以更好地启发开阔幼儿的思路,进一步挖掘出幼儿主体潜力并促进这一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
1.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情境创设是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恰当合理地创设情境,对于角色游戏教育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设计游戏中,笔者尽量避免了“机器人服务员”这类较为单一的角色,防止出现幼儿单调枯燥地对于某一个动作进行重复,而是重点设计了一些有情节故事,需要幼儿动脑思考,灵活性、机动性较强的情景,比如,可以让小朋友开“小超市”“幼儿园”“游乐园”等,这些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场景,能够更为自由地让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然后根据幼儿喜好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经营”困难,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挖掘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由于幼儿脑中的生活情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对事物的认知所限制的,而教师通过这些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情节的设置,
还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生活经验的进一步丰富,培养幼儿爱生活、关
注生活的良好习惯,丰富幼儿对于事物的认知体验,为幼儿创新思维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素材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出现诸如算错账、拿错物品甚至忘记付账等都是在所难免的,此时教师不应严厉制止或纠正,《指南》中也提到,教师对于幼儿在探索行为中出现的差错应持接纳和容忍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创造性的良好发挥。
2.创新游戏环节,营造创新氛围
幼儿由于年龄限制,对于生活中的事情有很多都不能经历且缺乏良好的抽象思维感知,因而幼儿时期的好奇心也非常强烈。比如,交警叔叔的交通指挥,护士阿姨给病人打针,教师指导小朋友学习等。笔者要考虑到幼儿这一特点,在游戏环节中融入了上述体验的游戏设计,以充分满足幼儿的体验欲望。比如,让一些小朋友扮演交通警察,指导他们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发现和纠正马路上的违规行为。这种游戏方式不仅能够起到增加幼儿生活经历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调动起幼儿的个性思维,强化幼儿的个性体验,从而使其在这种既陌生有熟悉的环境中激发起幼儿的创新思维,也可以更为深刻地体会到游戏中的无穷魅力和乐趣。《指南》中指出对于幼儿强化社会关系的初步认知,帮助幼儿归属感,通过这类生活角色的扮演,在激发幼儿创新能力的同时,对于其更好地认知医生和病人、警察和行人、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
3.和幼儿共同准备材料,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材料是游戏进行的前提,主要分为资讯和实物两种。教师在进行游戏前,可以首先把游戏角色的特点、内容等介绍给学生,让幼儿积极发言,说出该游戏中需要的材料,教师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效融合后,就成为一种良好的资讯材料,这一过程对于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游戏中的实物材料,以“我在马路边”为例,其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红绿灯、交通指挥棒包括各种车辆的不同标识等。通常情况下,这些材料都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的,虽然方便了游戏,其实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创造材料的一个良好机会。《指南》明确提出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遵循这一思想,为幼儿提供了纸、画笔、胶棒等原始材料,让幼儿自己创造准备这些材料,从而激发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举例来说,一次笔者布置了准备“小商店”的角色游戏,按照计划应当是使用配有图像的识字卡来表示各种商品的,但是有学生提出可以采用橡皮泥捏制各种商品。显然,第二种方法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仿真性,更能激起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笔者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对幼儿进行了鼓励,在这种鼓励下,很多孩子兴趣更加高涨,还捏制出了很多花瓶、手镯等原来没有计划的商品。这种通过动手动脑创造出来的材料,能够帮助幼儿在创造中思考、还原、再创场景,比教师准备更具有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更多应该扮演一种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干预者和即时评判者,应当给幼儿提供更多发挥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自由空间,并通过创设情境、创新游戏环节、和幼儿共同准备材料等措施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
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兆梅.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7).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303-1
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自由的,能想成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孩子的创造意识也是最容易通过美术活动来表现的。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曾经错误地认为创造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便是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就是鼓励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其结果却是孩子有思想、有想法,最终却什么也画不出来。问题的关键是,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要靠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一、观察思考,丰富幼儿经验
首先,老师要引导幼儿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大千世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认真仔细的观察,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大班孩子要画《美丽的秋天》,教师先组织幼儿观察秋天自然界的变化,带领幼儿去寻找秋天,观看秋天的自然风景、录像带或风景图片,演唱有关秋天的歌曲等。通过上述活动,幼儿了解了秋季的特征:秋天大地变成了金黄色,是个收获的季节;五颜六色的开了,美丽的风筝在天上飞着;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庄稼,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去秋游……教师启发幼儿:“这么美丽的秋天,咱们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画的秋天最美丽。”于是,幼儿纷纷投入到创作中,一幅幅“美丽的秋天”便跃然纸上。
其次,让儿童参与到日常环境的创设布置活动中来。如开学初,设计了《小猴过新年》的活动。活动前我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小猴的趣闻、卡通形象、小猴玩具、小猴图书等,激发他们对猴子的喜爱之情。通过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小猴的不同种类、不同形象特征,丰富了知识经验,同时又让孩子们将自己过新年的亲身感受通过小猴的形象再现出来。通过这样长期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要组织幼儿多观察、多思索,为他们发挥创造能力提供条件。
最后,在常户外活动中积累经验。如外出参观、旅游、散步是引导幼儿进行欣赏美的好机会,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视觉表象,增加审美经验。教师可以带幼儿接触博物馆、展览馆、街道、商店、动物园等,结合具体环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所感知的对象,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想象,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
二、抓住契机,启发诱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想学、想做、想探求为什么的欲望,鼓励幼儿用讨论、质疑等方法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通过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幼儿园《纲要》渗透了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保教结合的新观念,打破了儿童被动接受知识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幼儿主动发展。如庆祝“六一”节,不是单一的文艺演出技能展示,而是让幼儿自己确定庆祝“六一”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快乐的节目表演、化妆舞会、服装表演、猜谜游园活动等,让所有孩子积极主动参与,让他们个个成为快乐的主人。
四、通过强化幼儿的创造行为,培养创新能力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教师的强化行为十分敏感。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强化手段:
(一)言语强化,如“你真聪明”“你是一个爱动脑筋好孩子”等。
(二)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拍肩等。
(三)实物强化。如奖励幼儿一朵小红花。
(四)特权强化,如让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他的创造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究,幼儿的创造是不稳定的,教师只有运用积极强化给予肯定,才能巩固幼儿的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与教师的创造性素质、教育方法与手段、环境和氛围、家庭教育指导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必须对创新教育进行正确定位:只有从小致力于创新潜质的开发,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才能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获得全面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幸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德]卢安克.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一位德国青年在中国的教育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陆武.幼儿创新思维训练[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
[5]李美菊.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创新思维[J].当代学前教育,2007,(04).
[6][美]莫里森,王全志等译.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美]默纳・舒尔著,张勇译.让孩子自己做主:培养具有思考力的孩子[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