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亲子阅读 家庭教育 家长 孩子 阅读兴趣

亲子阅读,实际上是透过家长与孩子的阅读互动和沟通,来帮助孩子们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过程。在追求学前教育和家庭素质教育的今天,弘扬亲子阅读的精神和理念,大幅度传播亲子阅读的内涵,应该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正是基于如此考虑,对于亲子阅读作用的探究,才显得更为必要。

一、亲子阅读可以极大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

亲子阅读在某些地方也被称为“亲子共读”、“亲子伴读”,其涵义都突出了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实质。所以,研讨亲子阅读的相关内容,首先要深刻理解亲子阅读的诉求和内涵实质。我们可以看到,亲子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家长带着孩子阅读书籍、课本和课外读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丰富,也是对家庭氛围的良好调节。父母引领孩子们走进读书的美妙世界,可以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提供强大的精神寄托,可以帮助孩子们学到书籍中的知识,领悟阅读的魅力,建立最初的读书观念。阅读可以让孩子们陈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可以促进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诉求。

因此,从亲子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其就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现代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亲子阅读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补充与推进,也是解放家庭教育模式的创新化路径。透过现代的亲子阅读,家长可以有的放矢的引导孩子们体味阅读的快乐,并透过阅读学到课外的有益知识。

二、亲子阅读可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阅读环境

亲子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家长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以及孩子的实际需求,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并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所以,透过长期的亲子阅读,不但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在家庭中树立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当然,这样的阅读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有父母、家长的支持与陪伴,家庭教育中阅读环境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为他们选购一些课外的图书、读物等,在家中为他们布置一个单独的“小书房”,然后每天或每周定期抽出时间陪他们读书,体会阅读的快乐。在此,“小书房”就是亲自阅读而营造出来的物质环境,而这样的阅读陪伴和引领恰恰是无形中塑造的阅读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营造,其实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义。所以,亲子阅读可以透过阅读行为本身来升华阅读的实质,进而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三、亲子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要剖析亲子阅读对于家庭教育的作用,归根结底还要看亲子阅读的行为是否对孩子有所促进和提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任何形式和内容的亲子阅读,都要产生一定的实际意义,而这个意义恰恰是孩子是否能够透过亲子阅读来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是否能够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智慧、知识和希望。从很多的实际案例看,方法正确、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是可以帮助家长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的,这样的亲子阅读也是很有意义的。当孩子们通过参与亲子阅读,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建立了阅读的信心和勇气,那么阅读的行为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价值,这样的价值也正是家庭教育所希冀的。

通过共同的阅读,孩子们可以与父母一起遨游在书海中,品味知识、智慧和阳光的正面力量,这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根本诉求。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家庭教育不断调整、不断创新和不断升华的过程,亲子阅读在其中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正确看待新时期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成为每位有责任心的家长的必修课。要看到的是,亲子阅读不是简简单单的“读书”和“伴读”那么简单,而是应该讲求方法和策略,要做到“因人而异,实事求是;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要贴近孩子的个性与喜好,寻求阅读与娱乐的契合点,千方百计的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亲子阅读不但伴随着淡淡的书香,而且可以追随孩子的成长进步,在孩子的心路历程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而作为引导者角色的广大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天性,用阅读丰富家庭教育的内涵,培育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激情,塑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孟媛.浅谈家庭阅读对孩子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2]袁章奎.孩子最想对你说的10句话——来自中学生亲子关系问卷调查[J].心理与健康.2009(01).

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庭教育;文明修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53-01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全社会都在关注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主阵地、主渠道。因为家庭是中小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学生平时的言谈举止与家庭的氛围、家长的思想,言行、举止及其人格魅力、教育的方式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影响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家庭因素

在学生文明礼仪的形成过程中,家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好坏、家长素质的高与低,家长认识水平的深浅都会对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带来极大的影响。

1、家长重智育,淡化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教育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子女的智育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对子女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忽视。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子女文明礼貌行为对他们今后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人文修养是今后适应社会、为社会所接纳的人文基础。在有些家长眼中唯成绩是论,唯分数是论,总认为子女只要学业成绩优秀就百事大吉,对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对基本的文明礼仪行为从来不去教育,总觉得这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

2、家庭教育认识和教育方法上的不足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方法上的失误和认识上的不足,会使孩子文明礼仪意识淡化,甚至出现扭曲。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脆弱任性,影响到在学生中的人际交往,由于在学生中人际交往时的不文明行为,或与人冷漠隔离,轻则与人易发生冲突,重则造成不合群,从而影响孩子的归属感淡化,人格发展都受到阻碍。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上分分计较,对子女抱有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而对子女文明礼仪行为教育的淡化,导致孩子成了考分机器,成了书呆子,由于文明礼仪行为的缺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处处碰壁,从而使子女的身心感受到极大的压抑。

3、家长自我行为的过失,给子女的文明礼仪行为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自我调节不好,就会直接把在社会上受到的不顺心和困惑带到家庭,经常把子女作发泄怨气的出气筒,常常为某一件小事就迁怒于孩子甚至粗暴殴打孩子;有的家长整天无所事事,打麻将、赌博,对子女不管不问,影响了子女的情绪和品行等等。家长们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和发泄情绪,势必影响子女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是大势所趋。家庭教育中主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育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让子女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不容气”等礼貌用语。其实咱们在家庭中都比较随便,很少使用礼貌用语。在培养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受你的影响。

2、教育孩子尊敬长辈

尊敬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在家庭这个环境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最好的东西都是无条件地给予孩子,而忽略了好的东西应该和家人一起分享,导致孩子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父母辛辛苦苦给予的一切也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不知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别说尊敬长辈了。并且父母应该做好尊敬长辈的榜样。

3、教育孩子要有责任感,要有感恩心

其实责任感与感恩之心都是一个人人文素养境界较高的表现,是文明礼貌行为内在深层次的内涵。今年7月23日早晨上海东方卫视就播出网络问题专家陶宏开教授对高考“怪人”张空谷的心理诊断。陶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由于张空谷平时连父母为其服务包括洗衣、做饭从来不怀感激之心,从来都认为他们是应理该当的,也就是说张空谷无感恩之心,是其症结所在;从来不认为他读书追求的目标、责任所在;由于无责任感,因此读书生活无目标无理想,整天为网络游戏所累,除了上网,一天到晚浑浑噩噩,更谈不上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因此,文明礼貌行为只不过是这种人文素养的外观显露。

4、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

现在有好多孩子缺乏规则意识,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不会互相帮助也不会合作,但时代要求孩子必须学会合作,懂得讲究规则。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样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内涵之一,也是文明礼貌行为内在深层次的内涵,文明礼貌行为也是这种人文素养的一种外显,因此,孩子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必须从小培养。

(1)为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家庭教育不一定是训戒式,而可以体现在父母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和树立的榜样展示之中,父母在家里干家务的时候进行一些分工合作,比如你洗碗我擦桌子,这样长期以来就会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就有了分工合作的意识。

(2)教育孩子合作的方法。孩子不合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因此我们家长要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比如妈妈拿了许多东西上楼,也许孩子并不能主动她帮助妈妈,这就需要家长适时地引导和适当的提示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第3篇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和教育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家庭教育先于学校和社会这两种教育,是它们的基石,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在家庭教育中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家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历经千百年的积淀而成的,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还包含道教、法家、阴阳家等文化形态。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包含古代的曲、赋、诗、词、国画、对联等。家庭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有可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的认识并且结合教育现状从各方面入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一、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可能性

第一,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这两种教育形式的基础,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石。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的基础,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孩子首先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家庭是个人发展的摇篮,塑造一个人的最好的地方。家庭理应作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家庭教育必然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传统文化是否能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对个人的成长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第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以及现在社会对家庭教育和传统的文化的重视。《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七条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文化是透过教育的方式扩散到社会中并产生影响的。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环节的家庭教育,不管从法律或是孩子的全方位发展来看,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都应该融入传统文化。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这一趋势表现在很多方面,201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弘扬正能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曾说,文化的兴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支撑。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展,就不能完成中国梦,中华民族能够创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第三、家庭对传统的文化的传承有其独有的优势。首先,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普遍性的和长久性的。家庭生活中长辈对于晚辈的影响是最普遍的,也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灌输是会伴随孩子一生的,也会影响到他对下一代的教育。其次,家庭给子女的教育具有渗透性。这种教育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中,透过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的言传身教慢慢渗透到子女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其它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没办法比拟的。第三,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具有亲和性和权威性。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细致入微的,同时我们在无法自立生活时依赖家长的供给和照料。这种依赖使子女对父母和长辈有更多的信任,因此,父母和长辈的教育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第四、家庭教育历史悠久。家庭教育对子女产生教育和影响比其他形式的教育要早,自从有家庭就会有家庭教育。我们所知道的有关这种教育形式的典故有很多,岳母刺字、曾子杀猪、孟母三迁。家庭教育是从古至今一直有的一种形式,传统文化以这种方式在家庭成员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我们今天所要做的就是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二、怎样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既包括好的部分又包括不好的部分,我们要传承的传统文化是其好的那部分,也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民族精神价值内涵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只适合当时的社会条件而不适合现在的社会甚至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这些,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选择那些有生命力的适应现实社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例如,当我们讲到儒家思想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想到“三纲五常”,其实儒家的有很多思想是现在社会的需要的。孔子关于人的德行方面讲仁、义,主张仁者爱人,具体到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这种观点和现在社会的各类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是一样的。

2、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小开始,着重培养孩子养成优秀的品德

我们是非常注重家庭教养的国家,一个人的举止谈吐、待人接物、人生价值观都能表现出这个人的家教。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最好的地方。家庭教育更多的时候是在教人形成个体自身的修养和价值观。家庭教育首先应该教孩子怎么做人,这种教育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当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理念以后,要再想做出改变就很难了。所以,对孩子的品德培养要从小开始,要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孔子曾说过:“一个有学问修养的人,要修养身心,实现他人生的成长和发展,大体上要分成三个阶段:“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这三个阶段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这与我们经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孩子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之前,让他们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管是对自身的思想状态还是对社会关系的处理,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正面的指导作用。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要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不能为其带来负担。在孩子学习认字的时候充分的运用这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书籍,选择孩子能够理解,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良好性格、良好家教的内容解释给他听,让小孩们在认字的过程中接触到这些带有优秀传统的文化,接受它的熏陶。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让其背诵一些简短的文字和优美的片段,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教育意义还能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他小时候学习到的这些知识随着他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会逐渐表露出来,形成孩子们特有的文化气质。

3、为人父母者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家长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家长的处世为人会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孩子对事情的判断。一般来说,温暖、充满爱心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是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上行下效”。当要求孩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家长要先亲力亲为做到这些,在子女跟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想必大家很熟悉一则公益广告:孩子学习妈妈的行为,为妈妈洗脚。它就是要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毫无疑问的影响着其子女,一句“妈妈洗脚”不只是孩子的模仿,也象征着传统美德的传承。因此,在外来文化不断引进的现在,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坚持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优秀的文化因子,不断地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加新的内涵。只有立足于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加形象全面的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能全面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4、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既要坚持与时俱进,也要注意忠于原典

这两方面看起来貌似存在矛盾,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选择还是应该注重这两点的。有些经典的事例拿到现在的情况中可能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有些故事所承载的寓意受到质疑。比如孔融让梨,我们一直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提出质疑,那么,我们不妨转变思维,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学会分享。相应的,有些成语、谚语的意思往往被歪曲理解,有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该摒弃这些错误的解释,从原典出发,正确引导。就像我们通常说的“以德报怨”,教育我们要有宽大的胸襟,对有负于我们的人也要施以恩德。其实,原文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如果要以德报怨,那我们拿什么来报德呢?其实孔子认为要“以直报怨”,就是用公平坦率、光明磊落的人格,正确对待那些不公平的事情和有负于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味的献出恩德去面对已有负于你的人。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的。我们的父母给我们教育和影响,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有家庭和孩子,我们也会给我们的孩子教育和影响。当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地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传统文化就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也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作者:杨雪松 单位:渤海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第4篇

1.重视不够。一是认识不够。受传统文化影响,长期以来家庭教育被视为家庭私事,教育孩子是家务事。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以德育人观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心论”的主流观念下,家庭教育只是被作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和补充。二是家庭教育问题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目前的《教育法》主要针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制定,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2011)》《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都是部门性质的文件,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条款,更没有落实执行的主体。

2.认识不清。曾几何时,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语,让无数家长失去理智,几近“疯狂”。对孩子成长教育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认识,重智轻德、重养轻教,加上受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论的影响,家庭教育最核心和最根本的东西———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文明习惯正处于游离状态。

3.体制不全。一是家庭教育边缘化。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实质性地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政府管理职能中也缺少家庭教育的成分,家庭教育甚至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二是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制不顺,培训、管理无章可循。政府本应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而现实是由妇联牵头,几个社会群团监管,问题重重。三是法律体系不健全。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婚姻法》涉及到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和职责,可是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执行。另外对没有履行监护人责任的家长,缺乏有效制约。从世界范围来看,家庭教育立法的价值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台湾早在2003年就通过并实施了《家庭教育法》;日本2006年修订了《教育基本法》,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系统;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则更早地实施了相关法律,把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工作范畴,建立了完备的家庭教育体系。因此,通过家庭教育立法,有效指导、管理和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壮大乃当务之急。为此,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家庭教育立法上升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战略高度、政治高度加以重视。从家庭的角度来讲,教育好孩子是家庭幸福工程;从孩子角度来讲,健康成长学本领是将来安身立命的希望工程;从社会角度来讲,培养合格公民是社会和谐工程;从国家层面来讲,是关系到民族兴旺、国家富强接班人的战略工程。

二、加快立法进程,保障家庭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充分借鉴先进国家(地区)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重点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家庭教育立法工作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家庭教育法》。具体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家庭教育法律地位

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中,应重点确立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将其提升到关乎国家命运、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高度;各级政府要把家庭教育放在战略发展的地位,把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列入社会总体发展规划,

2.明确政府责任主体及主管机构

当前立法应明确政府是家庭教育管理与实施中的责任主体,通过相关条文的刚性规定,明确家庭教育的各级管理机构及其相应的职责范围,赋予相应的行政权力,并从物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

3.突出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

法律是公民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家庭教育法》的制订,应具有可操作性,以倡导性、鼓励性、奖励性条款为主,从宽到严渐进发展。4.重在服务而非惩戒如何把握好法律介入的“度”,是家庭教育立法能否起到实效的关键。家庭教育立法应重在事前预防,而非事后矫正,因此其立法重点不应在惩戒,而应在指导和服务。比如应明确家长、社会和政府责任等问题应有刚性规定。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引导。要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科学引导各类家长论坛、家长QQ群、微信等家长群体聚集的特殊网络平台,传递正能量。

2.充分发挥社区和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随着家庭教育内涵的拓展、立法的规范与支持,社区和学校势必在家庭教育推展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目前在我国,社区(村)家长学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是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个有效的现实渠道和重要特色,社区和家长学校应通过科学调用专业的教育资源,完成对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知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再教育,从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家校合作;家长会;亲子互动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11-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形式,也是激发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家长视野更加广阔,他们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孩子拥有快乐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面对这一现实,家长会只有与时俱进,在打造教育的家校同盟中不断变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聚焦成长,创新家长会模式

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主导者,学校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指导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才能为同盟军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诸如学校活动通告、学生在校表现等传统家长会的内容,都可通过短信、微信、QQ等手段传达给家长。这就对家长会这一家校沟通的传统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聚焦“成长”,尝试创新家长会模式,搭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舞台。

互动―亲情式家长会。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血浓于水,亲子之情虽是与生俱来,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亲子交流明显减少。针对这一现实,学校设计了亲子互动系列家长会,如潜力无限型、成果展示型、智力游戏型、感恩浓情型等,为增进亲子交流创设互动平台。此类家长会一般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通过亲子合作完成一系列活动或游戏,不仅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关注,从而增添了不断进取的动力。

例如,学校以“赞美”为主题,开展了潜力无限型家长会。家长会上,教师请孩子和家长一起上台,分别说出对方5个以上的优点。在互相赞美中,孩子和家长不断收获喜悦和感动。这样的亲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欣赏和爱护,更让父母体会到应该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不断激发孩子的发展潜能。

展示―自信式家长会。这一家长会模式针对孩子普遍存在的成长问题,如二年级某班孩子普遍缺乏自信,表现为上课不敢发言、或发言声音极小、不敢直视老师等。对此,班主任借助一系列展示型主题家长会,如个性化自我介绍、与教学结合的课本剧展示、口语交际课主题展示、各学科学习融合展示、“我行我秀”才艺综合展示等,让学生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到日常学习生活,从个性特长汇报到全面的才艺展示中,大胆“秀出”自己,学会自信成长。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作为参与者不停地奉上掌声,并用相机记录孩子的成长。

交流―成长式家长会。学校以“家教沙龙”的方式,让家长们积极交流与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许多家庭教育问题通过交流探讨得以解决。同时,这样的家长会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看到自己孩子与同龄人的优势和差距,进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家庭教育策略,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关注细节,丰富家长会形式

家长会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重要纽带和窗口,家长往往也是通过家长会了解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因此,家长会应该通过细节展现并传递学校的精神风貌,从而获得家长的认可,使其更加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在每一次家长会中,学校都会精心设计每一细节,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情感染家长。

校园游,感受风貌。家长会期间,由孩子们轮流担任小导游,共同参观学校和班级文化展板、板报、作品展、获奖栏、光荣榜等,让家长感受校园文化。这些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安排、引导,班主任仅是从旁指导。如此,不仅能让家长直观感受孩子们的精神风貌和学校文化,也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引导能力。

微视频,展现成长。老师们平时都会用手机随时记录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这为家长会积累了丰富而精彩的素材。从一年级便开始制作的“小豆丁的新生活”系列微视频,记录着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轨迹,成为了每次家长会最具吸引力的重头戏,被家长亲切地誉为孩子的成长“大片”。

为了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班级生活,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家长会还设计了一些互动问答游戏。如抽学号回答问题或抢答等,同时,家长可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自由提问。借此,让家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加对班集体和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认识,实现家校间更顺畅的沟通。学校还精心设计了“留言卡”,请家长写下希望与老师沟通的问题。班主任或相关科任教师阅读后会一一反馈,并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这样的沟通增加了家校合作的深度,延伸了家校合作的长度。

三、注重仪式,深化家长会内涵

仪式是现代学校师生生活、成长的一部分,往往通过一定的程序强化共同共同价值,将共同的愿景在特殊场合凸显出来。它能够增强向心力,不断鼓励人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为此,学校用仪式赋予家长会更多的内涵,让身处其中的家长与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重策划,凸显仪式氛围。学校倡导班主任应精心策划筹备,赋予每一次家长会仪式感。从桌椅的摆放格局、主题横幅的张挂到摄影摄像的准备、迎宾礼仪的安排,甚至中场休息的茶水、点心布置等,都充满了仪式感。家长从走进会场开始,便能切身感受到学校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家长会的重视,从而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家长会。

创情境,激活仪式功能。每次家长会前,班主任都会指导孩子编排精彩的开场秀,用朝气蓬勃的演出点亮整个会场,使家长会在热闹隆重的气氛中拉开帷幕。同时,发动孩子们集思广益,设计了许多温馨的环节。如送上提前为父母制作的小礼物,为父母准备贴有关心问候卡片的矿泉水,给父母一个拥抱,和父母说说心里话……通过创设多种触动心灵的仪式情境,让家长在收获喜悦与感动的同时,与孩子共同领悟感恩、重孝等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