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会计职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给带有不确定性的事项寻找结论。将判断的这种思维过程应用到人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就是职业判断。职业判断存在于各行各业,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各个行业的人们从事本职工作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经济业务性质的精确分析,并运用自身专业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等方法,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立在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并遵循谨慎、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涉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各环节,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会计人员的每次判断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输出,会计职业判断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不外乎有两种类型:一是制度性失真,即“选择会计政策”而造成。二是非制度性失真,即由会计造假、对会计政策误解或适用不当造成。不管是制度性失真还是非制度性失真,都同会计判断戚戚相关,前者与专业判断能力相关,后者与道德判断能力相关。专业判断能力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只能从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来解决。而道德判断能力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一般来说,在委托关系下,“会计人”忍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便会屈从管理当局的压力,做出不道德的职业判断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损害委托人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除了要依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现在和将来的财务环境和经营状况。而评价企业现在和将来的财务环境和经验状况,又要依赖于一定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虚假会计信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旦会计人员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作为参考依据来做出职业判断,它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很难得到保障,它的重要作用当然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1.转变观念,强化会计职业判断意识
我国的会计模式一直都是一种“制度式”。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会计人员已习惯于依赖制度规定的会计方法、计算比例、固定标准等进行实务操作,很少深入思考各个会计问题蕴涵的经济实质,会计成了僵化的教条和固定的模式,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中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认真领会准则和制度的基本内容及精神实质,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据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1300 多万会计人员中,具有较高水平的会计人才所占比例还是较小的,在这种人员水平状况下,进行科学有序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政府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方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开展各项法规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新经济业务的讨论,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还要从法律、税收、金融学、贸易、企业管理等方面不断拓展会计人员的知识视野,使其熟悉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确保职业判断质量的重要保障,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际工作中,应督促会计人员恪守客观、公允的职业道德,做到反映真实、不偏不倚。从长远来看,应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所特有的内在威慑性,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3.加强监管,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标准
会计法律明确赋予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职责,财政部门应建立和规范相应的制度,形成以财政为主,以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为连接、协调的监管机制。如建立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制度,建立会计资格综合认定制度等等,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良好的会计运行环境是会计正确行使职业判断的保障。
4.重视会计实践活动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经验判断,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要求提高理论水平,还要求提高会计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多变会计环境的能力。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会与自身能力欠缺发生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会使会计人员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目前会计为实施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完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可以节约企业寻找可用人才的成本,使当代会计学教育更好的为动态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优秀会计人才。一些院校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已经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构建的作用及重要性
构建会计学习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将平时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更好的领悟会计学知识,为其毕业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其实践能力。毋庸置疑,实习基地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起点,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的约束和考验中得到锻炼,更好的领悟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其形成除了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校内实训中不断强调与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受到实际工作环境的约束与锻炼。
并且,构建出完善的实习基地也可以帮助企业选择人才,让在校的会计学学生在设立在合作企业中的实习基地可以减少企业搜寻招聘会计人才的成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参与企业中的一些短期项目,实习中,企业也能仔细观察有潜质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留用所需人才,也减少了企业对新入职职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因此,建立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一项双赢工作,对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成长都有极大益处。
三、目前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构建存在的问题
为会计专业学生构建完善的实习基地,可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从业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当前社会培养高水平会计学人才。近些年,许多设置会计专业的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着手构建校内和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但就目前国内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构建情况人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和改善。
首先,大多院校无法为会计学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充足的经费,近年来,一些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消耗大量财力盲目扩建会计学专业并扩大招生量,造成经费紧张,实习基地构建经费有限。因此,目前建立起的实训基地应用的硬件与软件水平滞后,校内实习使用的财务软件等落后,校内实习考核机制呆板,同时一些校内实习基地配备的老师或培训师欠佳,多是在学校进行会计学教学的老师,自身没有参与专业实践和会计工作,造成完成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脱节,严重影响实习基地培训质量。甚至一些培训机构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学生在毕业走向就业岗位前只是编造了虚假实习经历,造成学生职业能力薄弱。
其次,由校外的实习基地来看,因会计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各实习基地所在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对来企业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与院校合作态度并不端正,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减少实习生专业能力差而对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往往只会将一些整理资料装订文件的简单工作分配给实习生,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操作很少,影响实习培训质量,造成校外的实习基地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会计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性措施
目前,我国的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在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需要注意基地的实践性与先进性,适时改版使用的教材,在实践性的培训中,建立系统的教学理念和培训体系,同时也需要呼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基地的完善,投资开发设计应用性强、操作性能稳定的会计实习培训软件,更好的为社会输出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岗位适应性强的会计人才。
鉴于目前会计专业教育自身对构建实习基地的资金有限的问题,各院校及培训机构需要加强与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带动校内实习基地构建,并且可以高效的利用院校自身的财务部门,各院校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成熟又具备较多的教育经验,学生与本学校的工作人员沟通更为方便快捷,且院校的财务部门办公设施齐全,部门体系完善,是对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校内实习培训的不二选择。
构建实习基地需要重视实习培训配备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引进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到校内培训基地进行兼职培训,鼓励在校的培训教室从事校外会计岗位实践或培训,充实丰富更新培训教师队伍的会计职业能力,为在校生提供更与当下经济社会环境接洽的会计实习培训课程。
为构建更完善的实习基地,各会计教育机构需要建设完备的管理制度,全面完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教材配备、进度安排以及考核制度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基地表里如一,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作用,实现会计专业学生“零距离”接触所学专业,更好的了解毕业后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时了解除教材上学来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自学自修哪些职业技能(如:计算机技能培训,等),需考取怎样的资质证书。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需要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成果严格把关,要构建严格而完善的考核机制,不能仅凭几页纸的实习报告蒙混过关,确保实习培训“有血有肉”,保证实习期间的合理劳动报酬、医疗保险和安全保险,建立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師资配备、完善教育体系、更新教育理念和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各院校及培训机构可以完善实习基地的构建,提高更优质的会计教育,为我国提供优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志锋,苏家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J].职教论坛,2002(2).
[2]黄口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3]杨敏,廖良林.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6).
[4]张文林.充分利用高职院内资源为专业实训教学服务——会计专业财务处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6(3).
作者简介:徐美华(1965-),女,汉族,辽宁盖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会计类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会计类核心课程项目化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并就项目化教学法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建构,最后提出会计类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职业能力 高职 会计类核心课程 项目化教学
[作者简介]朱一闻(1973一),男,上海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教学与研究。(陕西西安71003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98-02
实用性是高职课程特色建设的重要特征,目前教育部主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强调应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使核心课程能够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领域遇到的问题。课程实用性这一特点在高职会计专业尤为突出,由于其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第一线人员,所以学校及学生需要更为准确地把握市场对会计从业人员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学校的核心课程在设计上应更侧重于让未来的核算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并具有一定职业发展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是在研究经济交易的核算、监督以及经济交易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的协助决策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活动的一门应用学科,会计类专业学生除了具备财务报表的实操能力以及能够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还要能够参与财务应用、税务战略以及企业管理决策活动。所以会计类专业的课程应包括基础会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税收基础、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20多门课程。
一、高职会计类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课程资源开发脱节。虽然我国会计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较早,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开发也早就进行了,同时具有国家层面的职业培训课程资源作为支撑,但在高职院校中,会计课程体系仍然摆脱不了普通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影响,未能从根本上打破原来的结构。会计教育体系一贯对CPA考试非常重视,理论知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等各部分的比例也都反映出这一点,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干脆直接指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教材,直接将其用作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所用的教材,导致学生难以接受。
2.会计教育观念缺乏创新。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科书,注重教会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往往忽视教给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而且各会计核心课程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授课内容及课时等方面。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跨级报表,但在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解决企业目前存在的财务问题,以及规划发展愿景等方面则显得不足。同时,现行会计教育体系侧重于教授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根本与关键。
3.与企业人才需求结合不紧密。目前的课程体系没有针对企业需求对会计专业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技能训练。在现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在工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出纳、审计、税务会计这三类岗位基本职能的训练,学生对于出纳人员具体要做些什么,审计人员是如何开展审计的,企业办税的操作流程等都非常模糊,这样就造成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与企业经营活动脱节,从而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会计类核心课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1.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对岗位所需技能进行分解。目前,商业、房地产行业、金融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就业的主要行业范围,这些行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涉及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营利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会计等。这就启发我们将会计分为两大专业方向,即企业会计和银行会计,其中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银行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银行柜面出纳,这两者在具体业务上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点将成为订单培养、专门化方向及选修课课程设置的依据,而两者都需要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将成为设置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依据。
2.围绕核心职业能力模块,设置主干课程体系。以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模块为例,设置主干核心课程,通过开设基础会计、会计模拟实训(分岗位)、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出纳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流程运用能力、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出纳业务处理能力、纳税核算与申报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职业素质要求(隐性能力)等能力。这样,以企业所需人才培养要求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3.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在实施会计类核心课程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项目具体分解成工作任务,即每一课程项目对应一个会计工作岗位,每一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完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该岗位需要的相应的工作技能。这些工作有的需要在校内会计实训完成,有的则需要在校外进行实训才能完成,或者是在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中对真实会计过程进行加工,完成某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最终实现会计教学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4.增加执业资格的训练要求。把国家职业标准融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按照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所设定的范围而设置会计制度的框架及内容、会计法规法律及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同时设置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及会计初级资格证书的相应课程,学生在取得珠算等级证书和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的同时,可增设用友、金蝶等标准财务系统软件的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
三、高职会计类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策略
1.师生良性互动。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小组完成某一项目下的若干个工作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很多。因此,在理顺师生关系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彻底颠覆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而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项目化教学中教师所应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2.对接实际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经济业务的描述大多是采用文本描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任何的文本描述,因此,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学会了某一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确切地说是会计分录,但在面对实际会计工作所涉及的大量凭证、文件、合同等时却无从下手。在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时,我们则应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文本进行经济业务的描述,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大量凭证、文件、合同等,让学生先从中找出与特定业务有关的实物资料,再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自己判定经济业务,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与实际工作对接。
3.注重工作流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让学生明确自己所从事的是哪个岗位的会计工作,这一岗位的职责是什么,与其他岗位有哪些业务关系,自己岗位的会计凭证是从哪些岗位传过来的,应如何审核,处理完后应传递给哪些岗位,如果需要保管该如何保管,保管多长时间。
4.变革考核方式。改变期末笔试的终结性考评模式,变单一的考核方式为开放性的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每一个项目都做一次项目考核,最后再结合期末笔试,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并且还可以适当放大过程性考核所占比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请企业人士按照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社会评价;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使用相关财务软件对学生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理论;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55-02
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很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会计工作经验。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的财会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运用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课程设置大多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即未从职业的本质出发,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缺乏灵活性,导致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各自为政、课程数量偏多。很多学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十几门会计课程,理论课程完成了,实际操作课课时数很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有的课程理论性强,理解难度较大,所授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得很少,甚至根本用不上。相反,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一些实践类课程却开得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比重过大,知识结构不太合理,使得学生很难对会计的学习产生兴趣。
2.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与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相比,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手段落后,仍然沿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按部就班地一章一节的讲授课本知识,很难实现前后知识点的呼应与归纳,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既影响教学质量,也缺乏实践经验。
4.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规范,或没能真正落实,实训教学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的要求严格。相当一部分学生非常轻视实训课,实训效果可想而知。
二、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策略分析
1.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行之有效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从职业角度构建其内容架构,切实做到根据岗位定课程和确定课程目标,把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落实到各门课程上,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减少过多的理论知识,增加实用知识和实务知识;课程体系的设置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与实验实训室建设的相互配套,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同时,应同与财会密切相关的财税、金融、市场和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整合起来,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
2.重视会计模拟实验的作用。当前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很“务实”,一旦被招聘就要求立即从事工作,因此,开设会计实验课,通过模拟、仿真的财务科资料学习操作,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快速地掌握各部门生产经营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模拟性,即仿真性。仿真程度越高,越贴近企业实际的财务工作,实验效果会越好。提高仿真性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模拟业务的仿真性。这主要体现在实验教材的建设上。模拟业务应贴近企业实际,以企业近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模拟对象,来设计实验内容,并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实验内容,将企业最新、最完整的业务引入到实验教材中,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提高仿真性;另一方面,引入情景教学,加强财务情景模拟教学。即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工作流程进行演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心临其景,感受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将上述“业务模拟”与“情景模拟”相结合,既模拟实际的会计业务,也模拟财务工作“情景”,提高仿真程度,模拟实验效果会更好。让学生通过会计实验的“实战演习”与“强化训练”而能够成为一个有经验、有实际能力的会计工作人员。
3.提高财会教师专业素质。教师是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职业学校的财会教师多数都是从财会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并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经常到企业会计工作一线,了解、掌握会计实务工作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技巧等,并随着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才能将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会计职业教学应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较先进的校园网及多媒体设备,使用网络课程、课件库、素材库等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使专业的教学手段、方法都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多元化。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过程中,除了教学基本要传授的知识点外,还要精心收集资料,使制作内容丰富,能反映最新会计信息,使其具有精美、生动、新颖、互动性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比如,如何将经济业务从记账凭证过入账簿,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多媒体课件中,将记账凭证和账页显示在同一张幻灯片上,用线段、箭头加动画效果,显示整个登账过程,让学生能清楚看到账簿上,数据的来龙去脉。通过课件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有关操作要求,并且可以节约将近一半的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学校和企业间的密切联系。为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高职会计教育应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通过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专业活动,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教学的场所。在实习过程中,能全方位提升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使其消化所学理论知识,接触新鲜有趣的实务,并发现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提升他们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同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协助解决毕业生就业。这种产学结合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弥补了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完善了专业实践体系。
6.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安排,以及加强与有关职业培训和考试机构部门的合作,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各种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以增强毕业生的上岗竞争力和职业适应力,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燕.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4).
[2]黄明卿.浅析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7).
[3]杨哲旗.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初探[J].经济师,2006,(7).
一、财务管理专业资格证书的分类及其重要性
(一)各种证书的分类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它涉及面广、制约性强,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的,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证书是对知识能力的一种反映。财务管理专业可以考取的证书种类繁多,有执业资格证书,也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专业内的证书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
1、会计从业资格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有关机构颁发给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人员的一种资格证书,能够证明其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任何想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所必须取得的证书,是会计工作的“准入证”。由于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会计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2、初级会计职称
初级会计职称也被称为助理会计师,是由全国统一组织的,具有统一的命题、考试时间以及合格标准,对那些考试合格的人,人事部会颁发《初级会计职称证书》,这种证书全国通用,且其难度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含金量大。
3、中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是较初级会计职称高一等级的证书,报考中级会计职称的要求要比初级更严格一些,需要一定工作经验。按照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取得该职称后才能够评定会计师职称。
4、注册会计师证
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证书,具有高权威性和高含金量,是人民日报反复推荐的证书。取得注册会计证书的人简称注册会计师,他们对知识有更广泛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受欢迎程度也是会计类证书中最高的。
5、银行从业资格证
银行从业资格证书是有关机构向通过该考试的人员颁发的证书,可以反映其具有的专业岗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此种考试也是采取个人网上报名的方式,每年五月、十月份分别举行一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
6、证券从业资格证
证券从业资格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前提条件,也是进入其它行业的重要参考,拥有证券从业资格证是从事证券职业的第一道关口,因此,证券从业资格证也被称为证券行业的准入证。该考试经证券协会确定的年度统一考试,已全部采用网上报名,并使用全国统考、闭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工作是社会过去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既要有学历又要有资格证书才能找到较好的工作是现在和未来的趋势[6]。资格证书是由国家颁发的,经过一定程序严格培训及考核鉴定合格的人才能获得,是劳动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证明[4],是雇主招聘员工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公民到境外工作的有效证件[3]。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起着促进作用,很多技能人才通过考取资格证书来证实自己的实力与技术。资格证书与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表现了特定职业所规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在这一职业中工人所应当达到的的能力水平。这两年来,虽然国家取消了许多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但是我们会发现,在那些黑名单中财经类证书的身影少之又少。
近年来,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技术性人才,对技术的要求也越变高。他们普遍认为资格证书是从事某种工作必须具有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社会可以通过资格证书初步地了解求职者的能力,直接地了解求职者的专业技术。大学生只有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使得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放心的就业以及创业,为自己就业提供有效的凭证。
二、财务管理专业考证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也逐步规范化,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制度,而且劳动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了90个行业必须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很难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财务就是其中一个,国家明确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所必须持有的。同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职称与职业技术资格评定都与资格证书联系密切,只有获得相应的证书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选择考证。
(二)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比较来选出最优秀的,招聘时不仅看学历证书,更重要的是看所持有的资格证书的数量以及质量[8],他们普遍认为资格证书是从事某种工作必须具有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拥有资格证书也能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替用人单位节省培训费用,降低运营成本[7]。另一方面,不同的用人单位基本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单位的人才评选机制。面对过于个性化的人才招聘,选拔机制和缺乏规范与统一的人才测评标准,大学生只有将自己越变越优秀,将用人单位多元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集于自身,以便在求职过程中满足他们的要求。
(三)学校教育局限因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够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高校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和应变型人才越变越困难,大学生必须通过考证使得自己与实际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变小,提前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改善和提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将自己培养成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其次,高校还没有深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没有彻底形成对大学生良好、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致使大学生没有完全清楚的认识到证书对于就业的作用,也让他们普遍缺乏一种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四)个人方面
个人主要是由于就业压力的无奈。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考证的原始动力是方便求职,而且考取了相关证书在工作后的收入上也有所体现[6]。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于一些特别的专业,政府已经实行了准入制度,目前已有23类专业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是从事此类职业人员的必要条件,是能力的象征,文化资本的象征。很多的用人单位权衡人才层次的高低就是以资格证书的有无和多少作为重要标准的,大学生多一张资格证书就等于说为未来的求职多增加了一个砝码[5]。而且,取得证书对工作后的收入也会有所影响。据报道,若是取得Cisco认证或微软MCSD认证,工资差不多可以升高40%到60%。如果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证书,在工作的同时将这个证书放在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也是可以获得一定报酬的[8]。
三、财务管理专业的考证调查情况
(一)调查形式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证情况来源于电子问卷调查获得每一个毕业生信息,信息真实可靠。问卷共发放236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84.74%。
(二)调查结果
毕业生的男女比率大致为1:3,女生显著多于男生。
女生认为考证很重要的比率高于男生,男生认为考证无所谓的比率高于女生,表明女生的考证意愿高于男生。
在调查的几类证书中,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比率最高,依次是初级会计职称和证券从业资格证。
女生考取的比率为89.55%,男生为63.64%,表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结果女生比男生好。
女生的考取比率为26.87%,接近于男生的3倍,表明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证结果女生比男生好。
女生考取比率为2.99%,而男生为0,表明男生几乎没有参与银行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或者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考取。
女生的考取比率为17.91%,男生仍然为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女生的考证意愿比男生强,考证结果比男生好。
四、财务管理专业考证与就业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 Statistics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是0.05,分析得到的显著性数据小于0.05说明二者相关,大于0.05说明不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是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是否有持有相关证书与是否从事相关性工作呈显著相关。表明持有相关性证书的人越容易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从事相关工作的比率随着相关证书的多少呈增长趋势,说明持有相关证书的数量越多,从事相关工作的比率越大。
(二)证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证书是知识的证明,是专业技能的派生物,财务管理类证书是相关专业能力的体现,证书也与企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相关,更多的反应了实际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份工作可以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证书可以帮助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增加筹码。在与别人同等的条件下,相关的证书越多,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越多,从事相关工作的机会越多,可能性越大。因此,证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五、对实证结果的原因解释
证书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派生物,考证是为了培养一种应对特殊工作要求的技能,不同的证书反映了不同的专业能力。考取符合专业方向的证书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上面所列举的证书也反映着不同的专业能力。
第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了解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制度;了解会计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通过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如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能对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会计实务进行处理。
第二,初级会计职称,获得此证书即说明已掌握了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以及财务会计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能掌管某些领域或职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
第三,中级会计职称,取得这个证书即说明已经掌握了较强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实力。
第四,注册会计师,能够全面掌握会计学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选择合适的工具去正确的解决问题,能够运用swot对行业进行分析并作出适当的判断,能够了解不同的经济实体活动,能够准确的对数据、状态进行分析等,总之,注册会计师证反应的是比较全面的能力。
第五,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了解银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具备与银行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如对银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对整个市场经济的了解,以及一些理财规划的相关知识等。
第六,证券从业资格证,了解中国的金融体系,证券市场的主体,认识证券所包含的类型以及每个类型的特点。拥有证券的基本分析能力,掌握投资的基本理论。了解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律法规,证券从业人员的管理,证券公司的业务规范等。
六、建议
第一,首先,大学生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本专业可以考取的证书,并积极考取,为就业增加更多的筹码,以便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再次,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了解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等,适时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一个全面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