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市卫健局“抽检+督查”全力保障游泳场所卫生安全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清凉的游泳场馆成了不少游泳爱好者以及普通市民的避暑好去处。疫情尚未结束,游泳场所作为人员聚集场所,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一是开展双随机抽检。2020年7月1日、2日两天,根据国家双随机抽取名单,市卫生健康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我市38家游泳池进行监督监测。7月1日下午,执法人员先后来到国际大酒店、鑫山游泳池、瑞体健身等游泳场所,对游泳场所的日常卫生管理制度、硬件设施条件、工作人员健康证等方面进行检查,核验水质自检记录、消毒操作规程、检测管理台账。游泳场所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现场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各游泳场所内的池水进行现场采样,带回实验室做池水浑浊度、游离性余氯、PH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尿素含量等检测。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这几家游泳场馆总体情况良好,各游泳场馆入口处放置内容规范的禁泳标志,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配备卫生管理人员,但发现个别游泳场所的从业人员未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执法人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根据违法情形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二是强化定期督查。近日,市卫生健康局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涉投诉较多游泳场所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以保障游泳场所公共卫生安全。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执法人员对各游泳场所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效健康证明、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水质监测数据记录、公共用品清洗消毒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执法人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出具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游泳场所经营者加强水质消毒和自检工作,责令有问题的单位立即改正。此次检查发现某民宿游泳池未取得游泳场所有效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该行为违反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公共场所经营者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还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的规定,被依法立案查处。

下一步,卫生健康局将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水质不达标的游泳场所,并做好相关复查工作,及时掌握游泳池水质状况,严格把关今夏游泳高峰期卫生安全,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放心的游泳环境、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

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破窗”理论 软环境 科学

一、阐述“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 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作用。实验室的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如思想观念、制度、管理、服务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二、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意义

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其工作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怀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护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认识人、理解人和关心人。许多研究证明,人文素质已成为护士职业素质的底蕴。护理学实验室是护生学习护理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中,“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1]:一个整洁有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团结和谐的实验室环境,能使工作人员和参与实验的学生心情舒畅,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保持和爱护实验环境。相反,如果实验室管理混乱,有章不循,仪器设备无序摆放,实验物品随意丢弃,在这样的环境中,护生就容易产生“你乱我也乱,你不管我也不管”的从众心理,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不利于护生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在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中以“破窗”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规范化建设。

三、“破窗”理论在护理学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破窗”理论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对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着眼点于细节之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维护和谐实验教学环境的基础,由于实验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教学环境复杂,学生自主意识强,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需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2]。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借鉴兄弟院校实验室管理经验,我们在学校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实验课程管理制度。各项制度简明扼要,挂在实验室显著位置,让实验室每位工作人员和进入到实验室的学生都理解熟知。

2.营造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

护理是一项科学与技术、行为与情感、道德与品质相互交融的职业[3],护生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专业和社会负责。实验室是培养护生职业态度和人文修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良好的文化,对老师和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从内部装潢,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走廓、模拟病房、操作室等区域,全面展示护理文化。实验室墙壁上张贴南丁格尔画像、名人名言、与护理有关的图片和护理操作流程,上课时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着装整齐。护生在这样的环境学习,会受到整体美的熏陶,并对护生的职业素养和角色适应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是实验室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谐的环境需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和谐实验教学环境构建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注重教师的自我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文化专业素养,互相扶持,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这样不仅会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在指导实验中要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尤其是应多关心性格内向和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多与其交流及指导,提高其自信心。实验室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4.在实验室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对于护生来讲,大部分护理操作项目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达到孰能生巧的程度,因此护理实验室需要在课外时间开放,为学生操作练习提供方便。课时外开放常常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此时教师一般情况不可能到岗,因此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实验室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盲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考虑到了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首先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设立组长和总负责人,实验老师根据每班的具体情况排班,每班按计划分小组轮流进行课后练习,组与组之间要进行实验物品的交接。实验室建有开放时间学生签到本,每个进入到实验室练习的学生都要签名,组长掌握学生练习的总体情况,教师通过签到本可以了解学生课外练习出勤情况。同时,我们在大二、大三班级的家庭困难的学生中,挑选责任心强的学生到实验室参与勤工俭学工作,使他们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充分发挥作用。在没有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内多媒体网络系统和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回放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助于保障实验室开放期间学生的学习。在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不仅保证了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安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且有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要素,而且相互影响[3],软环境的建设需要从细节入手,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无论是实验室管理还是实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室安全卫生状况已经成为常态,在有关部门各级各类检查中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刘丽华.“破窗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13);1696.

[2]燕艳,朱磊.破窗理论构建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的探讨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43-145.

[3]吴之明,秦海宏,钟丽丽.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8-10.

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1实施标准预防

为防止运输过程可能发生的泄露,所有标本均须使用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来自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标本均被认为具有传染性。工作人员有以下情况应佩戴手套:处于可能接触到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病人的皮肤黏膜﹑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处理污染物品的情况下;若处于可能出现血液或体液喷溅环境中,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实验室入口必须贴有生物安全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非实验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有被污染可能的设备在进行维修前,无论其是否离开实验室,均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安全危害标签。

1.2气溶胶

实验室工作众多环节均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播散而污染实验室空气,造成生物危害。通过对近10年的实验室感染病例分析,通过吸入和摄入感染是实验室工作人员主要感染途径,分别为31.3%和32.5%[9-10]。为防止气溶胶伤害,实验室仪器应合理摆放,任何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的仪器均应严格摆放于适合气流外派的实验台上,工作区亦应使用吸收性强的纸张覆盖,随时吸收产生的气溶胶。

2化学性职业暴露及防护

具有强酸、强碱、强腐蚀性的化学消毒剂、化学试剂和各种添加剂、染色剂、酸碱剂等,均可对长期暴露与其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皮肤损害;含氯消毒剂因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长期暴露其中>,!

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生物安全的操作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适宜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完成SOP文件的编制,严格执行SOP,以便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3.2规范工作人员手卫生

定期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进行考核;在水池上方张贴“六步洗手法”示范图。

3.3建立体检档案及接种疫苗实验室人员上岗前均需进行体检,体检指标包括常规项目和与即将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从而掌握既往传染病史及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每年应体检1次,制定健康监护档案,为暴露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含义;实验室安全内涵;实验室安全路径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5-02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学与科研的基地。但是由于实验室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内容、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有毒有害的试剂,学生使用不当或稍有不慎则可能导致安全事故[1]。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1 安全的含义

安全:是指人、物、环境,不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一种良好状态。

现代汉语辞书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有专家学者提到安全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是指对安全的维护,指安全措施和安全机构。

其社会学的含义:是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

2 实验室安全的内涵

2.1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直接关乎校园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须、必要因素。

2.2实验室安全的范畴

2.2.1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验室环境安全包括:

(1)整体环境:

建筑环境:建筑环境的设计既要符合实验室相应教学与科研的要求,又要符合国家、地方和政府对实验室设计的整体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保护与及时维修,卫生状态的保持等。

特殊实验室如生物实验室要遵循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及储存仓库要遵循国务院2011年2月16日通过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四防安全:防火灾、防水淹、防漏电、防盗窃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条件。

2.2.2 物品安全

物品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内容。

(1)设备安全:实验设备是完成教学及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验设备的安全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验设备要符合教学及科研需要,包括实验台、实验消毒设备、实验用具清洗设备及人员伤害后的冲洗设备、通风防护设备、家具等的安装与使用均应符合要求;二是对专业设备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及对实验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2)材料安全:尤其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符合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及隔离的要求。

(3)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包括从事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如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和从事活体动物实验项目。除前述提到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2.2.3人员安全

人员安全是指从事实验教学或科研的工作人员、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是建立在其他所有安全的基础上的,也是安全的最终目标。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知实验设备的功能,掌握安全防护及逃生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学生要遵守实验守则,服从实验教师指挥。

3 实验室安全的路径

3.1 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心

实验工作人员要了解岗位工作职责,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建立现代化的人才量化考核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合理的量化考核内容、公开公正的考核过程,恰如其分的全面评价实验技术人员,是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责任心及业务素质的最佳途径,考核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结果评价,还要结合平时的实验室管理中的过程评价,注重平时检查与督促。以我校为例不仅建立了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考核体系及标准用于年终的考核,同时平时也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室安全四防、环境卫生管理状态进行量化考核。有效地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和有序运行工作。

3.2建立安全保障的制度

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制定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3]。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以我校为例建立了一整套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卫生、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耗材、实验动物、危险化学品管理、废气、废渣、废水管理等共六章、二十三项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流程。充分的保障了实验教学及科研的顺利开展。

3.3 开展实验室安全的教育

包括基本教育和专业教育。

3.3.1基本教育:面对所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在实验室上课的学生。

教育内容有:①实验室的管理制度;②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③实验操作流程;④常见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对及处理方法。

开展方式:①利用实验室内的宣传板、文化墙营造安全第一的氛围;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之前集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③将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随机性的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④对一些安全隐患比较大的项目,有针对性的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对安全事故的应急防范能力。

3.3.2专业教育:主要面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在具有特殊防范要求的实验室(如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或合成易制毒化学品、开展微生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工作、使用活体动物等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学生。

教育内容:①国家及学校有关政策及管理制度要求;②相关实验室或工作的潜在危险及防护要求;③相关实验室工作的专业技术要求;④特殊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⑤事故记录及上报流程。

开展方式:①专业培训及学习;②特殊事件及场景的模拟训练;③专业技能的考核及评比。

4 结论

实验室安全是涉及到高校教学及科研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实验室安全的保障不仅有赖于实验技术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更有赖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殿鹏.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 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45-346

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组长:(书记)

副组长:(副院长)(业务院长)

成员:略

二、管理制度

1、设立预检、分诊处,选派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该项工作。

2、分诊时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做出相应处理。

3、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有专人引导到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就诊。需转院者,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相应医院。

4、准确、快速地从就诊病人中预检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转送到感染性疾病科,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分诊流程工作,熟练掌握分诊业务,做到合理分诊。

6、预检、分诊护士,要服务热情,询问病史详细,并做好登记工作。若发现有流行性疾病倾向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8、在预检、分诊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的宣传。

传染病预检分诊人员工作制度

为有效安全地做好流行病、传染病预检、分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流行病、传染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工作制度:

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做好接诊记录。

2、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对病情严重不适合在本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及时报告,按传染病人转诊要求向县医院传染科就近转诊。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林甸县中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挂牌设置流行病预检分诊室(条件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2、预检分诊人员的配备:成员:

3、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制定。

4、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四人负责,甲类2小时,乙类6小时,丙类24小时内报卡。

5、计划免疫工作:按上级要求指示完成计划免疫,由主任和护士负责。

6、消毒管理工作:由各相关科主任负责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医疗器械、紫外线消毒、医疗废弃物品消毁工作,并做好记录。

7、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由负责。

8、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管理工作:做到专诊室、专静点室、隔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