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服饰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范文第1篇

7月27日,中国麻纺行业协会黄麻专业委员会在山东省济宁市组织召开了2013年中国黄麻行业研究会。与会的麻纺行业人士就如何解决麻纺行业面临的产品结构单一、生产设备落后、原料依赖进口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拓展黄麻应用领域的共识。

记者点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黄麻制品仍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如果解决了纤维硬、粗、黄等先天缺陷,黄麻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

亮点2全国首个苎麻纺织品质检中心落户咸宁

9月,国家苎麻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湖北)正式落户咸宁,这将是咸宁市拥有的首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该中心将建于咸宁市经济开发区,建成后,将发挥检验检测、培训咨询、研发创新、标准制修订、认证服务等五大功能。

记者点评:咸宁是全国三大苎麻基地之一,其苎麻产业连续多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国家苎麻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湖北)落户咸宁,不仅将巩固咸宁在全国苎麻纺织产品生产基地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还将大大提升我国苎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亮点3首届国际亚麻服饰设计大赛举行

9月15日,2013中国(大连)国际亚麻时尚大会在大连隆重举行。本届大会包括三项主题活动:首届国际亚麻服饰设计大赛、2014~2015春夏新亚麻流行趋势、首届中国(大连)国际亚麻时尚高峰论坛。其中“首届国际亚麻服饰设计大赛”以“自然·纯”为主题,从全国参赛的531份作品中最终脱颖而出的20个入围系列作品最终在T型台上展开终极角逐。最终,大连工业大学王军获得金奖。

记者点评:首届国际亚麻服饰设计大赛的举行,有助于加快亚麻产业自主品牌建设,促进服装高端人才培养,深化亚麻产业发展,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为亚麻纺织企业和时装行业搭建了国际化的沟通平台。

亮点4原料与产品价格配套体系建设提上日程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范文第2篇

第二届中国西部(银川)服装服饰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博览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磅打造的自治区级服装类专业展会,它充分发挥了会展经济作用,宣传宁夏羊绒、服装特色优势产业,展示服装服饰文化艺术,拓展宁夏纺织与国内外纺织业界合作渠道,全面提升了宁夏羊绒服装、皮草服装、回族服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治区产业发展的升级需要

2002年以来,在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宁夏纺织服装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羊绒产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山羊绒聚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2009年全区纺织工业总产值71.31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区有各类服装企业80多家,主要产品机织服装、羊绒服装、穆斯林服装、皮草服装服饰各具特色,呈现出“四花齐放”。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政府斥资打造了中国西部服装服饰艺术节、中国国际羊绒博览会等专业展会,使宁夏纺织服装产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的提升,搭建了展示商品、宣传形象、合作洽谈、招商引资的平台。

以特色活动提升展会价值

大型服装服饰展览 展厅面积共3万多平方米,分设羊绒展区、品牌服装展区、皮草服饰展区、丝绸产品展区等五大展区。

品牌服装及走秀 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及著名服装设计师安排新品专场,以提升企业形象。

宁夏服装服饰会 以T台走秀的形式,向来宾集中展示宁夏服装“四朵金花”――宁夏羊绒服装、皮草服饰、西装和回族服装的最新款式,推介宁夏服装精良的品质、时尚的风格。

第三届中国国际羊绒行业高峰论坛 邀请国内外业界专家及知名人士对羊绒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及如何促进羊绒业的发展进行探讨交流。

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节 通过参观灵武羊绒产业同区和重点企业投资洽谈,充分展示灵武精品羊绒产业城形象,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赢。

中国宁夏羊绒服装服饰设计大赛暨作品展示 面向全国设计师征稿,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的羊绒服装的设计和创新,倡导将流行趋势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品开发理念。

羊绒、服装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装出口;服装产业集群;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重要的制造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关系利国富民的重要产业。湖南省株洲市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工业区之一,对拉动湖南省的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部崛起看湖南,湖南服装发展看株洲。随着株洲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株洲服装出口贸易面临着来自国际的挑战和机遇。

一、株洲服装出口贸易的现状

1. 湖南省服装业出口的情况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湖南省的外贸企业也快速的发展了起来,出口额不断创新高,国际化程度也获得了极大提高,仅从2011年1月到11月间,湖南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8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9%,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在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的同时,湖南省服装出口企业也面临着不断涌现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欧债危机打击纺织服装行业,导致市场需求的缩减,使得客户订单减少,即便下单也是短、小单偏多。另一方面出口退税问题也严重影响企业出口。自2011年3月以来,税务部门加大对出口骗税的稽查力度,影响到全省纺织服装出口。据初步估算:2011年度约减少出口6000万美元,今年1-7月份至少影响出口4000万美元。此外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抵抗风险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弱点。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为2%,在当前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运输成本、汇率风险叠加情况下,企业仅能维持生存,出口负增长呈普遍现象。

2. 株洲服装出口的现状

株洲芦淞区是株洲的核心经济区,也是株洲服装市场的核心商圈。目前,株洲芦淞服装市场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和物流中心,拥有43个专业市场,商品辐射到中西部地区l5个省市,集聚了4000多个服饰品牌,影响远及俄罗斯、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亿元的年交易额,为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株洲芦淞市场群荣获“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女裤名城”、“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等头衔。仅在今年,芦淞市场群更获得“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之殊荣,十大本土服装品牌亦获评成长型品牌。

二、株洲服装出口贸易的优势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株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运输方式多样。株洲历来有“被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湘黔、京广、浙赣三大铁路均在这里交汇,和北方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并称“北郑南株”。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其中株洲北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和特等站,日均通行17000辆车次。此外,武广高速也在株洲设立了一等停靠站。株洲公路也十分发达,除了现有的106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京广高速铁路和上瑞高速公路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经过株洲。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 绕城而过,四季通航,沿江而上可达衡阳、广西,下可通洞庭湖、长江,株洲港为湖南省港之一。大型船舶可顺着湘江,经过长江,经上海口岸发送货物到世界各大港口。空运方面,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41.629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二十多分钟可以到达。

2. 服装产业集群化的优势

“治麻为布、始作衣裳”的炎帝,开创了中华服饰文化,而今,株洲芦淞服装市场群作为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市场群,其占地面积达到了1.5平方公里,营业面积超过100外平米,加上正在改造和新建的近60万平米的市场,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品牌超过4000家,各类服饰鞋帽小商品市场多达40个,并与东南亚、西欧、非洲等国家地区建立起了商贸往来和战略合作关系,年成交总额达到300多亿元。株洲服装出口企业依托服饰市场集群的优势,推动着株洲市服饰产业快速的发展,使得服饰产业成为株洲制造业的另一块地方经济品牌,也让湘派服饰品牌走出中国,辐射全球。

3. 优质的配套物流服务设施

芦淞服装物流中心物流整体项目已在省三产业办登记,并列入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商务厅按省政府要求督促株洲市搞好物流发

规划,加大对芦淞市场的支持,并将芦淞市场群纳入重点联系的商品市场。芦淞服饰物流中心“三区一中心”的自身建设已颇显成效。为打造服饰名城,促进我省服饰产业的发展,株洲市委、市政府将株洲市芦淞服饰物流园区纳入了“十一五”重点工程,园区首期规划4000亩。

三、株洲服装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 出口附加值低的产品

株洲服装企业目前多出口中低档的产品,长期以来通过价格竞争、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获利,产品附加值低,并且多从事oem贸易,其技术含量较低。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导致的税收的增加,再加上不断提高的纺织材料、染料、劳动力及运输成本,以及来自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断地压缩着株洲服装出口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的利润已经逼近了成本边沿,多数企业只有1%~3%利润率。

2. 没有国际品牌,知名度不高

“名牌战略”能够有效的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发达国家多采用“名牌战略”来抢占市场以及占据竞争优势。目前,株洲服装企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品牌的产品,其产品的定位不突出,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较低,产品多为附加值低的大众消费品,出口还是以定牌和贴牌为主,缺乏在国际上能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3. 缺乏外贸人才

一方面,株洲的服装出口企业起步较晚,落后于东部浙江,江苏等地区,在国际贸易的出口额度上,也远远低于它们。因此,大多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通常都选择在沿海省份就业,认为沿海城市的服装出口企业较省内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湖南乃至株洲的服装出口企业一般都是一些中小股份制公司,企业高层主管不是特别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所以目前很多公司不愿花重金引进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员工,使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不高。  四、提高株洲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1. 建立起一条完善的服装产业链结构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摆在当前的一个问题就是产业链的不完善,面铺料、色织、印染行业等产业链条中的几个环节并不在本地区。而这部分需求必须从外地引进,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导致这部分利润的流失,更严重的是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株洲只有不断完善服装产业链的结构,加大产业合作,充分利用株洲服装市场群、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优势,以株洲为核心,包括周边城市,集中优势力量,联合发展,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2. 实现株洲服装产业的升级

株洲服装产业因为没有高档产品和知名品牌,因此缺乏品牌效应,无法和国际知名品牌竞争,无法抢占高利润市场。因此实现产业升级,增强行业的创新能力,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整个行业的发展应以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服装设计人才为着力点,在继续从事加工贸易的同时,加强调整和升级本地区的产业机构,完善产业链。除此之外,各服装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进行创新研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以及生产率,以便实现高附加值。

3. 打造株洲服装国际名牌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纺织品的需求都呈现出高端化、名牌化的趋势。株洲在为发达国家品牌服装贴牌生产的这些年里,不断累积经验,使得株洲的某些服装在工艺、品质等方面能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株洲服装企业应注重产品开发和设计,创建自有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使本土湘派服装既能结合前沿时尚,也能兼顾其他消费市场的需求,使品牌产品在初级研发阶段就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将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不仅能在国内一枝独秀,在国外也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大株洲服装品牌的宣传力度,依托现代化传媒,倾力打造品牌效应,以塑造品牌形象为核心,加强广告宣传攻势。

结语

株洲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城市,立市靠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株洲市工业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在产业上有所创新。大力发展服饰产业,对于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有利于壮大芦淞市场群,改善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华,郭晶.中欧纺织服装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与对比分析[j]. 商业研究. 2008(11)

[2]王静.我国出口服装业何去何从——基于实证且以宁波地区为例[j]. 中国市场.

2009(13)

[3]王惠珍,陈黎峰.转变出口增长模式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后配额时代”宁波纺织服装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特区经济. 2006(03)

[4]蒋浩.中国与欧盟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01)

[5]严音莉.中国纺织品进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基于钻石模型角度[j]. 商业经济. 2010(20)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字】株洲服饰产业,产业集群,影响因素

一、前言

围绕“中国南方服饰之都”的发展目标,以“生态塑城、产业营城、系统织城”的三大理念为指导,以芦淞服饰市场群为基础,沿左权大道和规划后的服饰大道,株洲将打造以“现代商贸中心、总部创意基地、服饰产业新城”为核心的千亿服饰产业走廊。株洲芦淞,是株洲市的发祥地和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商贸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京广、浙赣、湘黔线在此交汇,交通四通八达;产业基础雄厚,株洲服饰城闻名遐迩,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市场群。倚靠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株洲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千亿服饰产业集群”的重要目标,在芦淞区规划面积约23.3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服饰城,将其定位于“中国南方服饰之都”,拟打造现代商贸中心、总部创意基地和服饰产业新城。

现代商贸中心是以芦淞市场为核心,推动市场空间外拓、品质提升、业态升级,推动芦淞市场由服饰批发转向功能综合、业态合理、形象时尚的现代商贸中心;总部创意基地则以品牌和品质为核心,发展服饰贸易的新型业态,打造服饰品牌营运中心,带动时尚创意、总部研发、物流商贸等相关功能的发展,完善服饰产业的商务服务、研发、物流等生产服务功能;服饰产业新城将推动服饰产业空间的外拓和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形成适合多种企业类型、具有多种空间模式的产业园区,包括中小服饰企业园、规模服饰企业园、品牌服饰企业园等多种类型,打造株洲服饰产业集聚区。同时推动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形成产业新城。

二、株洲服饰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

中国纺织服装业经过30多年发展,实现了产业转型与品牌升级的跨越式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全球时尚产业格局加速转变,国内服装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快速转移。市场“活跃地带”的迁移,新兴力量的崛起,传统市场的升级与改造正在重塑纺织行业格局。这为株洲芦淞产业的升级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为了更好地定位株洲服饰产业发展的因素,以下从服饰业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制约和影响株洲服饰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外部因素

目前影响株洲服饰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的重视、投资环境、竞争环境、规划管理滞后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作用等几个方面。

(1)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视。政府在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能够通过行政手段为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引导集群和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维护产业安全等等。然而政府的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行动要领要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可能反而成为阻碍集群发展的障碍。服装产业集群政府在集群发展初期注重招商引资的短期效应,而对集群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使得集群内部管理缺乏系统性,对如何优化集群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缺乏战略考虑。政府应鼓励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使区域行业组织成为促进集群发展的骨干力量。

(2)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往往是一个集群形成初期政府作的最大量工作之一。然而对这些外来资本的服务和这些资本的植根性问题却关注不够。政府的业绩也往往与资金的引进挂钩,而资金的流失却被忽视。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对企业的植根关系重大,一些企业认为转移生产基地往往给企业带来“不安全感”,不能确信将要前往的地区是否能够兑现招商时的优惠承诺、政策是否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当地各类行政和非行政部门是否存在“欺生”现象等等,而制约了优质资产的流入。

(3)竞争环境。株洲是内陆的前沿地区,是南部(广东)产业北移、东部(江浙、福建、上海)产业西进的过渡地带,加之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成熟的市场体系,我市服饰产业将面临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服饰产业转移难得的机遇。

(4)规划管理。要打造服饰千亿产业,面临用地瓶颈的制约,工业用地以及路网、基础设施需用、相应的配套商住及生活用地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5)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作用。市场建设和网站建设,信息搜集,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检测、鉴定等商务服务滞后,使生产和经营成本较高且存在盲目性。对外宣传工作也和重要。

2、内部因素

(1)创新能力。

创新是服饰产业之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下,这些集群由于缺乏创新而逐渐丧失了生命力。株洲市大多中小服装生产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或来样仿制,贴牌、套牌生产为主,产业以跟进型为基础,专业化程度不高,简单重复多,大多数不具备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缺乏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以廉取胜,以量取胜”导致了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大路货居多。这是株洲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不足。

(2)产业内部管理,产业链建设。株洲市服装企业多数为租赁企业,主要是租赁厂房、车间等,企业规模较小,且为分散,形不成经济规模。2000多家加工企业(户)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18家,拥有100台以上缝纫设备的企业只有20多家,这些加工厂大部分是靠贴牌、套牌和委托加工生产,加之成本居高不下,利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难以扩大再生产。企业规模小,就难以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十分弱。

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

(3)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厂房和商场的基础环境和设备,尤其是市场群的基础建设。服饰市场群内商品交易、商品配送、商品仓储混在一起,没有明确分区,每天人流量数万人。长期以来,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采购货物的人流错综复杂,造成道路有效使用面积不足,交通拥挤。这些都严重影响服饰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由于芦淞服饰市场建设起步早,起点较低,受原有建筑的限制和市场区内寸土寸金利益的驱使,造成市场内空间窄小,布局不规范,防火隔火配置差,消防通道建设不完善。而服装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大多数是较为原始的缝纫和裁剪设备,以人工操作为主,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特别是整理设备和质量检测设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普遍不高。服饰行业的覆盖网络也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利器之一。

(4)品牌建设。服饰市场群多数为二级批发市场,本土服饰缺少名牌名品,周边省、市市场迅速崛起,交通优势逐步弱化,市场的发展后劲不足,向一级批发市场过渡任务仍然艰巨。同时众多的服装企业规模偏小,环保措施不得力,亟待在整治中规范发展。

(5)专业人才。株洲现有服装人才队伍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服装研发、设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资源严重缺乏,极大地制约着株洲服装企业和产品的提升。目前,我市服装加工厂大多数是由服装市场个体经营户投资兴办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基本上是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员工大部分是未经培训从农村直接出来进入加工厂的,在工作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

我市服装行业长期以来受到人才不足问题的困扰,服装行业招人难的情况非常普遍,而本市没有一所专门的服装职业学校。在现有的职业学校中,服装专业也存在专业窄、规模小,师资弱,设备差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本市服装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没有对口的培训机构,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市服装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提升我市服饰产业竞争力,推动服饰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计量分析方法,根据株洲服装产业集群的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不同因素的重要度,再根据各种因素对促进株洲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程度。对每一项因素进行评价,最后按照各因素的重要度评分得出全部因素对株洲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度。但由于各个因素之间界定比较模糊,故通过专家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下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 株洲服饰产业聚集的有利程度较高(82%),具体因素来看, 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视, 产业内部管理,产业链建设和品牌建设都比较高,说明政府部分重视度较高,产业内部管理, 品牌建设也较好,但是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作用和专业人才,投资环境等都较低,说明现在基础设施和环境都较差,再不引起重视将不利于株洲服饰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建设。另外要引进人才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把企业自身的水平提上去。

参考文献:

[1]宋艳辉.湖南服饰产业集群略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2]孟杨.新芦淞服装工业园将成品牌崛起之地[J].纺织服装周刊. 2010年第24期

[3]杨丽.株洲服饰迈开新步伐 2011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举行[J].纺织服装周刊. 2011年第41期

[4]毛吉元, 龙俊.“新芦淞”为打造株洲千亿服饰集群提速[J].纺织服装周刊. 2010年第21期

[5]张海波, 张艾莉,郭平建.浅析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30期

纺织服饰行业研究范文第5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座城市的美好,不仅在它精美的建筑,也有它极具风味与风情的服装。作为城市的时尚,以及城市的“表情”,服装当然是世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有人说,“在世博会持续的184天里,服装将带给人们每一天的精彩。”然而笔者看来,世博会更是纺织服装产业界一次大动员的契机,是一次发光发热的大碰撞。

首先,海派装趁机大造影响力。在此次世博会上,海派风格服装可谓大放异彩,在服装界“跑马圈地”,地位更加稳固。作为上海市市花的白玉兰被应用到女裙、服装领口、袖口,甚至衬衫底纹上。而上海本土的纺织科研院校――东华大学也“大显身手”,其研究成果被大范围运用到世博服装上,风光无限。有了东华的参与,世博服装呈现出一系列功能化的特征:吸湿排汗、防蚊阻燃、抗菌防臭、挺括抗皱、防紫外线等。海派服饰正以“打造城市名片、弘扬服饰文化、引领时尚产业、迎接世博”为宗旨,通过原创设计传承海派服饰文化。

其次,地域色彩服现“研发热”。为了迎接世博,每个省市的服装产业界都在组织制作当地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工作服,以展现形象特质,出现了罕见的地域色彩服装的研发热潮。比如,湖南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的服装,由湖南本土服企――吴哥世家设计制造,从颜色到花纹上,都体现出“湖南特色”。其设计主题则定为“都市桃花源”,诠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深意。天津馆服装的设计与制作则由天津职业装生产企业――天津海澜工贸有限公司完成。工作人员服装既不同于传统的旗袍,又以旗袍为其底蕴,并统一以“海河明霞”的形象出现。

再次,各品牌“纷争”全球目光。世博会巨大的国际客流是纺织服装企业打造品牌、走向国际的绝佳展示平台,借助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参观的契机,很多国内企业将有机会直接面对国外客户,从而更好地表现品牌价值。因此,世博会成了纺织服装企业争夺眼球的大舞台。有纺企在世博会上设立了民营企业馆,这在世博会的百年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通过民营企业馆的这一安排,纺企将可彰显实力与创新风貌,吸引来自全球的目光。

还有,特许商在机遇与风险中游走。世博会特许生产商的价值不言而喻。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上,记者查询到多页的特许商品名录。其中,服装特许商品显示有8页,126件产品;家纺类特许商品有5页,74件。 盖奇(中国)印染服饰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世博会的“特许商品生产供应商”。在2008年金融危机对行业冲击严重的背景下,盖奇仍投入很大资金和资源,与台湾长胜纺织合作创新面料,研制出了纤维素纤维冷转移印花技术,其环保性能优良。据了解,该技术通过“以印代染”的方式,能节约水量2/3,节省染料40%,同时节能65%,排放水使用率也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