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特征;策略

课堂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以知识教授为主的单一化教学局面,以开发学生智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课堂探究式教学的主体,主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发现和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 探究性

一切思维都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无法谈及探究。因此,教师要将问题全面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使客观事实与原有认知产生冲突、形成矛盾,进而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样,问题就成为了探究学习的源头,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紧紧围绕某一问题展开。此外,课堂探究中的“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经验,创设具有思考价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问题。教师要精心创设可有效促使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情境,围绕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发现问题,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新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自主实验。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论证,不仅是实验过程,而且是探究过程。

2. 实践性

课堂探究教学的实现是以具体的探究活动为基础的,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最直接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同时有助于学生跳出以往机械记忆的框架,从社会中获取知识,增强社会适应力并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切实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同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活动既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社会实践的过程。所以,实践是探究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区别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重要特征。

3. 合作性

信息社会特别强调的就是团队合作。探究式教学和学习作为一项复杂活动,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合作交流是课堂探究式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形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角度和方式就会存在差异。通过小组合作,对问题的考虑会更加立体和丰富,从而避免对问题的片面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在集体智慧下获取对所学内容和知识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课堂探究式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彼此影响,共同进步,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现策略

1. 师生双边合作探究

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普遍方式为:教师按照课本给出相关问题,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最后给出结论,进行课堂总结。如此一来,就导致了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了实验现象,却无法单独完成实验并真正理解实验的本质。例如在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教师根本没必要进行演示,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按照教材规定进行实际操作,深刻领会要领。然后再组织学生上台演示,并让其他学生找错误,这样一来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2.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当前,初中化学的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全班学生按照教材规定步骤,用相同的实验器材、相同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相同的实验,并验证相同的结论。全班的学生实验全部经由一位教师来指导,不可避免地,错误操作根本无法得到全部纠正。同时,有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目的和意图不甚了解,也会导致实验效果没有达到最佳化。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由分工,一个负责实际操作,一个在旁指导和协助实验,并观察实验是否有误,然后及时予以指出和纠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指导,始终强调学生合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开展探究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增设了许多家庭小实验,这些实验是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和学习非常好的素材,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手段,但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此没有予以足够重视。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实验,通常会为那些学习水平低、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提供良好表现机会。例如在进行“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教学时,有同学发现按照教材规定制作出来的净水器存在着易倾斜的毛病,并考虑到使用方便,为净水器增设了拎手和盖子。这看似很小的改动,却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并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有效激发了该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化学学习效率和成绩。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完善学生化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全面掌握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同时,教师只有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立足点,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陶莉.提高化学教学实效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J].科学大众,2011(12).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077―01

目前,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初中教学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其中初中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如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教学内容成为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难点。化学教学中涉及最多的便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印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对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创新初中化学教育,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从本质上分析,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问题,处处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需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碰撞,会产生疑惑与困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发展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了解化学所带来的奥妙与乐趣。比如,在学习燃烧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指引学生开展实验,并且将多媒体技术积极引入其中,让学生观看视频,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现化学课程的乐趣。

二、积极开展趣味教学,实现知识的浓缩

初中生目前正处于个性化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如果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趣味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出发,对化学反应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将其中所涉及到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进行讲解,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化学知识与方程式记忆比较困难,尤其是学生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充满好奇,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如,硫(S)可以比喻为一条弯曲的河流,在河流中欢快地“硫”淌。还有部分学生在初学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会忘记配平,对气体符号记忆不够清楚,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一定要左顾右盼,切勿闯红灯”,这种形象的提示,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开展家庭小实验,将课堂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搬到家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并且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化学知识告知学生,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比如,在放学回家之后让学生观看热水瓶的内壁,并且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开展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利用食用醋去除热水瓶中的污垢,或者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亲手制作净水装置,可以利用小石子、木炭、饮料瓶,将家中洗完菜或者洗完水果的水进行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实践;思考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

架”。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现将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总结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主要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度、化学变化、反应类型等。二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可以看出,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以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等方面展开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相互补充,又有区别,相互独立。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

1.较强的抽象性

从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化合价等等。这些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2.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教材编排上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穿插编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在教学要求上,由低到高将概念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四个目标层次,可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加强直观教学,感性体验,形成概念

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

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结合在CO2学习中对碳酸会使石蕊试剂变红的认识,使学生对酸的理解产生相关的类属性同化,扩大对酸的认识范围,从而形成由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

2.注重发展性,全面理解,讲清概念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学生刚接触“氧化反应”时,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习了碳与氧化铜发生的仍然是氧化反应时,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教给学生,以免增加难度。

3.对比归纳,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如下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化合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4.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应用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是人类对化学科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是间接经验。在教材中引出概念不仅是为了知识表述的简约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启迪学生进一步思维,拓宽知识视野,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对化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讲解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方面的活动,第一个活动就是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大多数是混合物。第二个活动可以做一个实验,或者是让学生观察一个演示实验,就是把铁粉和银白色的铝粉混合,然后通过混合物的分离,让学生们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上述两个活动以后,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在辨析像洁净的空气、纯苹果汁、纯净水,在这样的一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当中,来进一步认识到纯净物是指只含有同一种物质的才叫纯净物。通过活动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形成了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家庭小实验;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47-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部分。由于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教师对于家庭小实验基本不做要求或要求不高,这就导致学生对重点掌握的实验是倒背如流,而对家庭小实验这类不要求掌握的实验却基本不开设,忽视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种应试教育的做法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新课改宗旨的基础上,重视化学实验,特别是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虽然不在考试内容之列,但是它是必做实验等重点实验的延伸,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小实验的有效开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家庭小实验正是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合理地布置和开发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化学的神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初中化学三单元 “水的净化”后,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水这种物质,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但是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让水净化,是学生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加之课本对水的净化做了一定的讲解,学生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更是对这个实验充满了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就会自主地回家收集材料,完成家庭小实验。教师适时地经常布置这类实验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学习。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巩固教材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上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课后巩固知识同样必不可少。为了达到课后巩固的目的,教师大多布置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但学生对完成练习册上作业的激情普遍不高。如何解决这一两难的局面?家庭小实验是不错的途径。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让学生亲眼看到盖在盛有醋精和鸡蛋壳的玻璃杯上的玻璃片上涂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巩固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学生在分析出二氧化碳的基础上,结合前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得出鸡蛋壳的成分含有碳酸钙,使他们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同时也巩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一知识点。

教材上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如“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没有感性的认识,很难理解“分子之间有间隙”这句话。在学完这节内容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1+1是否一定等于2”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发现:①1体积的黄豆和1体积的绿豆混合后的体积不是两体积之和;②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不等于200ml。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思考及回忆上课所学,把抽象问题用具体实验来模拟,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结论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一个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三、通过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初三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技能比较薄弱,而初中化学课堂时间有限,因而不能放过多的实验在课堂上完成,因此,经常做些家庭小实验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由于没有教师从旁指导,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结论都是其自己独立完成,因而更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使实践、创新、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如在“清洗餐具”这个家庭小实验中,学生在分别用冷水、热水、滴有洗涤剂的冷水、滴有洗涤剂的热水清洗餐具时,就锻炼了实践能力。通过以上四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学生发现了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方法,并对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学生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对以后进行探究提供了动力。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可能会想到用这四种不同的清洁方法来探究清洗衣物的最好方法,学生通过对该实验的设计、实践、探究,对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庭小实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化学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是学生实验技能薄弱,要充分发挥出家庭小实验的教育价值,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完成实验进行积极的引导,事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现象观察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从实验准备,设计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结果分析进行全程实践,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家庭小实验。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实验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指出优缺点,做好总结工作,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家庭小实验的兴趣。

家庭小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及自身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做好家庭小实验的实施工作,让家庭小实验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江美华.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8,26:45-46.

[2]马亚静.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4:175-176.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有效开展,新教材的全面实施使教师的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学课堂的面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相应的提高。新课程的有效开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知识点的比较繁琐也很多,学生需要付出较大的精力去理解和记忆化学庞大的知识量,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很多知识理解、认识不充分,往往是一知半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于这门课程缺乏了兴趣,最终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化学的学科特点,努力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培养学生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使每一位初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来,是新时期每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营造良好的初中化学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学习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化学教学课堂不应当仅仅是教师施教、学生受教的单边课堂,而应当是师生双方心灵的有效碰撞,情感的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打破师生的身份界限,以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谊,是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情感和动机方面的需求,给学生相应的自由与权利,营造和谐的初中化学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化学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不断地由低向高发展,经过兴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激发等等,虽然引起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只处于较低级不稳定的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稳定和提高。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教材就新课标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提供了许多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并搜集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在这些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演示实验、化学故事、新闻报道都可用于创设学习情景。身边的重大新闻是很好的素材。如在进行“盐、化肥”教学时利用案例,夫妻制作盐鸡蛋误用亚硝酸盐,致多人中毒伤亡,认识食盐与盐类的区别。

三、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初中化学教师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采用视频、实验、图片等手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教学的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化学的欲望。例如,采用视频导入,通过录像资料把绚丽多彩的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物质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能立即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重要,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另外,还可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氧气教学时,可采用演示实验教学导入新课。准备好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问学生能否判断出哪一瓶是氧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各种答案。教师在教导学生讨论之后,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学生看到老师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现象又这么明显,感到很神奇,一定会记忆犹新。然后在引导学生分析氧气的“色、味、态”等物理性质和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那么,学生一定会轻轻松松学会这节课。

四、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亲自做实验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切合了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个性特点。新课程活动与探究建议列举了大量的实验活动,教师可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主旨,给学生多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在第一单元教学里面讲述化学的基本操作,教师如果依照常规的课堂讲解,势必显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讲解演示,并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加热、液体药品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洗涤玻璃仪器等基本操作。再例如设计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少量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用酒精灯火焰的不同部位加热等量的水,记录沸腾所需时间等实验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比如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颗粒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量筒的使用,液体药品的加热等,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启发,使学生对药品的量有明确的认识。如用试管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和思考。经过这种看老师演示―动手模仿---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学生会大致掌握化学的基本操作,而且兴趣盎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例如在进行水的净化学习时,可以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自制净水器,比一比,谁做的更好,这类化学实验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解决课时的紧张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