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

1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

1.1病害根治难

水产养殖动物都生活在水中,病害容易反复出现,很难根治。研究发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无法根治的主要种类是细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和血液相关疾病等。这些疾病发生条件较为简单,发生率较高,感染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大面积死亡,会给水质带来一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1]。

1.2新病害不断出现

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繁多。养殖用户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实现科学化养殖。在养殖的过程中,存在多个种类一同进行养殖的现象。养殖动物的习性等不同,导致新病害不断出现,给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水产养殖,引进国外水产养殖动物,可能导致新病毒、新细菌的产生,甚至造成新病害的出现,促使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进一步失控,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面积死亡现象发生,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

2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发展趋势

2.1培养优良的水产养殖动物品种

水产动物养殖需要重视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和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需要有优良的品种。选择养殖水产动物种类,也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优化水产养殖的品种。培育具有一定对病毒形成抵抗力的品种,是加大水产动物成活的有效方式。培育水产动物的优良品种是一个复杂过程,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都在投入人力、物力研究,试图培育新的水产动物品种。当前研究中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基因重组等。选育优良品种,总结水产动物品种的饲养方法,提高水产动物成活率,这是增加养殖户收入的主要方式。

2.2科学合理使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药物

利用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使用科学性不够。有的养殖户根据经验给水产动物用药,有时会让水产动物的疾病加重,没有起到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作用[3]。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根据水产动物疾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让药物起到对疾病治疗作用。安全用药是水产动物养殖的关键因素。在药物应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水产动物疾病医治,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3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水产养殖体系化

水产养殖体系化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水产养殖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规范化,对水产养殖户加大知识普及力度。安排技术人员对水产养殖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水产养殖的科学化,促使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病毒、细菌等交叉感染等。水产养殖体系化的建设,对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提高水产动物饲养的质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这是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4]。

3.2药物应用

在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应用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动物疾病的情况,科学有效的用药物治疗。药物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有时候会产生细菌,对水质等有一定的影响。必须科学有效进行药物和药量控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影响[5]。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随着饲养生产规模的扩大,水产养殖一旦发病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水产饲养病害发作时,操控不当会扩展盛行,所以要从改进饲养环境、消除病原体和增强饲养目标的本身免疫力等方面采纳防治办法。以下就水产养殖病害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一.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1、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瓜虫病简直在所有的淡水鱼类饲养中都呈现过,致使很多的鱼苗、鱼种逝世。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导致的。跟着水温的改变,小瓜虫生计的时间也发作着改变,在20-25℃或许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酷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作。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外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因而瓜虫病又能够称为白点病。

2、细菌性败血症。不一样区域关于细菌性败血症的称呼也是不相同的,其发病原因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导致的。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溶血性腹水病、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淡水饲养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3、亚硝酸盐。经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下降了鱼的血红蛋白数量和红细胞数量,然后削弱了血液的载氧才能。致使鱼的摄食量有所削减,呈现安排性缺氧,并且鳃安排呈现病变而对呼吸发作严峻的影响、缺乏平衡才能,这时鱼的血液为黑紫色或许红褐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作了改变,浸透条件才能下降,形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类似。

二、水产饲养的病害流行趋势

1、病害种类多。在水产饲养中存在着许多种病害,由于环境污染的加重,致使病害的品种也在逐年添加,比如,鲤鱼遍及盛行的三代虫病、出血病等;草鱼的常见病有烂鳃病、赤皮病等;虾类的常见病有红腿病、寄生虫病、细菌病等。

2、耐药性比较强。在病害防治作业过程中,耐药性的添加一方面会给病害防治带来很大的艰难,并且另一方面会加大鱼病防治公害化的程度。例如:从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到败血症;从车轮虫病到中华鳋病。相同类型的病害,因具有了耐药性,所以会致使用药量的加大、用药时刻加长,与此同时还必须依据其病害的实际情况,进行药品的不断替换,但最终的医治效果也不是很抱负。

3、盛行规模比较广。由于水具有流动性,相同的道理,病害也具有较强的传达性,然后致使盛行的规模比较广。许多的病害从之前的季节性盛行慢慢演化变成多季节性病害,严峻的甚至会演化变成全年性病害,所以使得盛行的间隔时刻,变得越来越短。

三、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1、对鱼塘完全消毒。清塘消毒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通常老池塘每年都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存底泥10-15cm即可。老鱼塘致病因子较多,应重视清塘灭菌防病,这是操控养鱼少患病的要害。应挑选晴好气候进行清塘消毒工作。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亩鱼塘用生石灰75-100kg或漂白粉3-4kg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匀倾泻。倾泻后应让池塘曝晒几日,并用耙子全池耙动,以到达充沛消毒防病的效果,还能够中和淤泥中的有机酸、硫化氢等,改动酸性环境,使淤泥呈弱碱性,有利于鱼类的成长繁衍。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30-150kg或漂白粉10-12kg溶化后全池倾泻。倾泻时要到边到位,尤其池塘附近不要无视。

2、创立优质水体环境。池塘消毒后就要进水,进水有必要进行水体消毒,既能够在池水进入池塘后用生石灰带水消毒,也可设独自的消毒池,养殖用水通过消毒后再运用。池塘要坚持适合的水深和优秀的水质及水色。在养殖的前期,由于鱼类个别较小,水温较低,池水以浅些为好,有利于水温上升和饵料生物的成长繁衍。今后跟着个别长大和水温上升,应逐渐加深池水,到夏秋高温时节水深最佳达1.5m以上。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透明度25-35cm。

3、科学放养。使用某些养殖种类或集体对某种疾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力的原理,挑选和培养抗病力强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能够到达防止该种疾病的意图。最简略的方法是从患病池塘中挑选一直未受感染的或已被感染但很快又康复了的个别,进行培养并作为繁衍用的亲体,由于这些鱼类的自身及其子孙通常都具有了免疫力。所有鱼种下池前均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溶液进行浸体消毒。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情况、养殖管理技术水平等,决议恰当密度,切勿过密。

4、操控病原体传达,进行生物防治。(1)树立检疫体系。如引入名、特、优、新品种过程中,应做好病害查看,阻隔。潜伏期往后,查看无病在进行投进。(2)进行生态环境操控。严厉对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饲养过程中,有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事非致病微生物。前者是致使病害的要素,后者是调理饲养水域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药物投入的一起,杀死有害病菌的一起对有益菌也会形成损害。(3)抵消毒剂的操控。消毒剂分为氧化剂型和非氧化剂型两大类,氧化剂消除病菌才能弱,非氧化剂的的毒副效果大,因此运用时需求慎重。

5、施用成长物质,进步饲养目标的生理机能。(1)运用稀土防治鱼病。采用适当稀土,可用来防治有害菌的成长和繁衍,进步鱼的食量,添加鱼的抗逆性,从而到达鱼的防病防治效果。(2)研发和采用生物活性物质。从植物中提炼生物活性物质,来调理生物体内神经传导和酶系平衡的效果,对蛋白质组成,加速成长发育、进步抗病、抗突变、进步免疫力起到至关重要效果。

6、进行药物防治,合理用药。(1)对症下药。对鱼病来说,合理运用药物,不但能极好的治疗,对调理推陈出新、改善消化吸收、推进繁衍成长、进步饲料和肥料效应都能起到股动效果。科学的选药,即是对病体及饲养环境低毒、无害、少残留,又本低的良药。(2)合理施药。有三种方式投药:一是与水混在一起用药。药用遇水后杯水稀释,全池喷洒。二是混饵给药,在给鱼喂养时,将药物混入食中然后调匀,药物剂量要合理调配。三是注射给药。不是遍及运用,只用于免疫时用或给鱼催产时用。

结束语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关系着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止或解决病害发生或扩散,保证水生动物的水环境,保证水的温度,实现健康养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病害预防 预防措施

在水产养殖工作中,广大养殖户及养殖企业应当始终抓住病害预防这一重要环节,针对各个工作步骤,采取有效措施,将消毒及处置工作提前,为养殖的优质高效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开展病害预防活动进行简要论述。

1塘口实施彻底清整消毒

无论是鱼类养殖、虾类养殖,还是螃蟹养殖,在经过一个周期(1年)的养殖行为之后,塘口的塘底都会有许多饲料的残渣、动物排泄物和鱼虾蟹腐尸,多种类型的有机废物在腐烂分解之后变为塘底的淤泥,成为众多种类细菌天然的优质培养基。所以,一旦淤泥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应当尽快予以处理。研究资料显示,塘底淤泥清理不及时,会引发银鲫出血病、虾类细菌性病害等多种疾病,对养殖产量及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国内水产养殖中,较为通用的做法,是在实施高密度养殖的塘口,每年对池底的淤积浮泥进行挖除,这样做正是为了铲除细菌滋生的培养基,净化塘口环境。此外,在塘底淤积的浮泥中,寄生虫卵及孢子数量惊人,将其藏身的淤泥清除,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侵袭性病害发病率。通常情况下,塘口底部淤泥只要保持在15厘米厚度就行了,这样能够满足水体培育浮游生物的肥度要求,生产天然饵料,同时有效控减细菌滋生与繁殖的密度,所以,在每年对塘口实施清整时均要对塘底多余淤泥及时清理。同时,还要对塘底开展半个月左右时间的曝晒、冰冻,对塘底土质起到改良的作用,并进一步降低塘底淤泥之中细菌、寄生虫卵、孢子等密度,实践证明,塘底经过曝晒和冰冻处理之后,下一季从事水产养殖的发病率会明显降低。但塘底干涸时间过长会出现草荒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在消毒中,还要运用生石灰对塘口进行清塘消毒,对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实施有效的灭杀,也能够起到改善塘底土质的功效。

2.筛选优质健壮苗种放养

在苗种放养环节,一定要注重精心筛选,要将苗种中形体健壮,没有畸形状态的筛选出来,最好规格较为匀称。筛选中要对苗种体表、鳍条及附肢等部位实施检查,排除具有炎症的苗种,出现烂鳃、白肝症状的苗种也要一并筛除。筛选之后的苗种,要保证动作灵活,没有病害体征,建议放养之前对筛选出来的苗种进行一次显微镜下抽检,重点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实施检查,确定其中没有寄生虫,没有致病菌,把好最后一道关口。对罗氏沼虾及南美白对虾而言,则要在采购种苗过程中认真查看检验检疫材料,确保所购苗种没有病毒,以投放健康优质的种苗。

3.按照程序开展放前药浴

放养之前的药浴非常重要,这一环节能够让苗种保持洁净状态进入塘口。一般来讲,鱼类苗种以20毫克/千克浓度高锰酸钾溶液进行20分钟左右药浴,时间把握依据鱼类品种不同有所区别。蟹种药浴水温控制在6—8℃,运用2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4—5分钟清洗,也可以运用5%食盐水溶液进行药浴消毒,对河蟹体表细菌与寄生虫进行灭杀。虾类苗种可以在进池后以0.3毫克/千克浓度二溴海因实施全池泼洒消毒。

4.食台食场全面进行杀毒

以0.25千克漂白粉兑水对食台食场四周开展消毒,4—9月份每15天消毒一次。运用石灰轻消方式在灭杀致病菌的同时可有效增加水中钙含量,保持水体偏碱性状态,具体操作中,鳜鱼、虾、蟹等特种水产品用量为每米水深80—100千克/公顷,常规鱼类用量为每米水深225千克/公顷。

5.挑选采购优质配合饵料

饵料必须具有匀称、入水具稳定性和营养全面等特点,并且饵料系数不能偏高,同时要在饵料之中增加稳定维生素C及诱食剂,提高养殖水产品提高进食积极性,保持良好吸收消化功能,缩短生长周期,增强抵御病害的能力。要注意的是不宜运用单一饲料进行喂养,否则容易引发营养元素缺乏导致的营养性病害。在虾、蟹养殖中应当兼顾动物性饵料、全价配合饲料、植物性饲料,均衡饲料配比。

6.借助生物手段调控水质

在养殖水面水质调控方面,应当借助于生物调控方式,为鱼虾蟹生长营造良好环境,主要可以通过水草种植、螺蛳放养或者添加有益菌、浮游生物等方式进行。具体使用手法应当区别对待,如浮游植物借助于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抑制氨氮等有毒物质产生,对致病微生物产生遏制作用。借助生物手段调控水质能够促进水体自行净化,减少排水换水次数,有效预防外部水体污染。

7.添置塘口配套增氧设备

塘口增氧设备能够促进水体溶解氧,促进塘中有机物及养殖水产品排泄物、饲料残渣等的氧化,彻底分解成为无机营养盐,提高水质,有效预防形成疾病应激条件。

8.梳理分析病害发生规律

养殖品种的病害类型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养殖人员应当分析研究其发病规律,定期给药灭杀,如银鲫出血症发病季节可以每半月对水体实施一次消毒,投喂药饵3天,在使用中兼顾药物的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与微生物制剂岔开使用。

综上所述,在水产养殖中,病害预防工作是养殖丰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应当针对不同养殖品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共性和个性预防措施,达到防病害于未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大建,郭旭强,张伟.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J].齐鲁渔业,2010,(10).

[2]杨永贵,崔世华,张永旺.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11,(16).

[3]忻元扬.水产养殖病害的成因与对策[J].科学养鱼,2006,(04).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总结了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包括鱼塘清整与消毒、放养健壮苗种、种苗放养前药浴、食台或食场消毒、选购优质配合饵料、采用生物调控水质、配套增氧机械、掌握病害发病规律等内容,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2放养健壮苗种

选择的标准:体质健壮,无畸型苗,且规格均匀。体表、鳍条或附肢无炎症,无烂鳃、白肝等异常病症。苗种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态。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用显微镜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取样进行镜检,应无寄生虫或致病菌。对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来讲,应选购经过检疫不带病毒的虾苗。

3种苗放养前药浴

对鱼类可用15~20mg/kg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min,具体视鱼类对药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种放养前,在水温5~8℃时,用高锰酸钾20g/m3浸洗3~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用来杀灭河蟹体表上的细菌和寄生虫。虾苗进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浓度达0.3mg/kg)进行全池泼洒4食台或食场消毒用250g左右的漂白粉对水,泼洒在食台或食场的周围,一般从4~9月每月2次;石灰轻消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并可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质,使水体常年呈偏碱性。这对养特种品甲壳类尤为重要。生石灰轻消方法:常规养鱼池一般每米水深为225kg/hm2,特种水产品(如鳜鱼、虾、蟹等)一般每米水深为75~105kg/hm2。

5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维生素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饲料的科学性,不要投喂单一饲料,避免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虾、蟹养殖中,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充足的植物性饲料。

6采用生物调控水质

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可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大排大灌换水的方法改善底质,效果不佳,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生长不适,应激生病。

7配套增氧机械

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范文第5篇

一、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状

1.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网络初步建立按照全国水产推广总站部署和要求,我省已初步建立了“省—市—县—场”四级病害监测及防治网络,并积极开展工作。根据各地水产养殖生产实际,全省设置28个测报县(区),每个县不少于3个测报点。全省共设置鱼类病情监测点84个,监测水生动物13种,监测面积3584公顷(表1)。对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虹鳟、泥鳅、白鲳、南美白对虾、大鲵、观赏鱼及其他类13个养殖品种的37种病害(表1)开展监测预报工作。泥鳅、白鲳、南美白对虾、大鲵、观赏鱼因养殖规模小、数量少,各监测点未监测出病害。全年共监测出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17种水产养殖病害,其中病毒性疾病1种、细菌性疾病7种、真菌性疾病2种、寄生虫病4种,非病源疾病(维生素C缺乏症、氨中毒症)2种、不明病因疾病1种。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渔业生产总体平稳。2016年我省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08万元,较上年减少2.92%。从养殖品种看,草鱼、鲤鱼损失较大,分别为182万元和94万元,鲢鱼损失14万元,鲫鱼、鳙鱼各9万元。

二、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存在的问题

根据全国水产推广总站的安排,从2016年元月起使用“病情测报系统”上报水产养殖病情监测数据。为此我省在2015年12月份举办了“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对市县级测报数据管理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各种渠道给全省28个重点测报县配置了电脑,每个测报县的测报员配置了手机并安装了测报软件,建立起省—市—县—测报点四级网络。去年向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库上传数据1156条,较好地反映了我省水产养殖疾病发生状况。一年多来,通过对市—县—场三级测报机构的调研,发现县、场测报机构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测报点、测报品种设置不科学,不具备代表性按照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测报点应以县为单位,按照覆盖主要养殖方式、主要养殖种类的原则统筹设立监测点;同一个县(市、区)、同一养殖对象、同一养殖模式监测点设置应不少于3个,且相对稳定,维持两年以上。监测品种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当地养殖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种类进行监测。各地总监测面积不少于总养殖面积的3%。测报点设置存在的问题:我省有的测报县将水库大水面放养鲢鳙鱼作为测报对象,由于水库存在凶猛鱼类,当鲢鳙鱼生病、活动能力下降后很快被凶猛性鱼类吃掉,很难监测到鱼类疾病。有的测报县将苗种繁殖场选作测报点,苗种繁殖场的亲鱼由于养殖密度稀、年龄较大、相对抗病力强,很少发生疾病,繁殖出的鱼苗很快卖掉,也较难监测到鱼类疾病。测报品种方面的问题:有的测报点将青鱼、泥鳅、白鲳、南美白对虾、观赏鱼等品种作为监测对象,这些品种全省养殖数量少、面积小,不是主要养殖对象,不能客观反映该品种疾病发生情况。2.测报员素质参差不齐测报员是县级监测机构选定的具备水产养殖相关专业知识和水生动植物疾病诊断能力、且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员,我省各测报县选定的测报员大部分是养殖场场长,有的县选择本水产站人员做测报员。测报员中有的懂水产养殖专业知识,有的不懂。还有测报员怕自己渔场发生病情被别人知道影响产品销售,存在虚报、瞒报情况。3.测报信息上报不及时测报员应在当月月底前上报本测报区域水产养殖疾病。有的测报员月初上报上月信息,系统将信息自动统计为本月信息。如2016年11月初我省一测报点上报了小瓜虫病,该病发病水温15~25℃,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升至28℃以上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11月份的水温已经低于10℃,不可能发生此病,此信息应是10月份信息,这就是迟报造成测报信息混乱。4.测报点缺少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测报员在上报信息时需要输入水质相关参数信息,如水温、pH值、溶氧、氨氮等参数,而有的测报点没有水质检测设备,测报员无法取得准确水质相关数据,使病害信息上报困难。5.缺少病害测报经费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工作开展需要测报员辛勤地工作。测报员要准确诊断养殖疾病,离不开必要的设备,如解剖设备、显微镜、水质检测设备。由于缺少经费,下乡了解鱼病情况无交通保障,出差困难;没有设备,诊断困难;病情信息上报困难。

三、做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