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

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

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范文第1篇

出生未满月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1]。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光照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2]。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4例, 研究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新生儿黄疸124例, 所有新生儿均符合蓝光照射指征。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62例。其中男74例, 女50例, 出生时间为24 h~10 d, 平均出生时间 (51.23±14.52)h。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这种方式安全有效, 并且操作简便。运用蓝光双面连续照射的方式, 照射光谱范围在420~475 nm之间, 照射距离为25~40 cm。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10~12 h, 连续照射2~4 d。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常规光照治疗护理 在光照过程中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 观察新生儿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定期巡视并做好记录工作。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给予新生儿苯巴比妥片等药物治疗, 以干扰胆红素的代谢途径, 增强肝细胞中微粒体的活力, 促进胆红素排泄。

1. 3. 2 综合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在新生儿进食或者淋浴后进行抚触训练, 促进肠胃蠕动和新陈代谢。适当增加新生儿的喂养次数, 以增加排便次数, 加快血清胆红素的代谢。向新生儿家长讲解相关护理知识,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合理用药。综合运用音乐疗法和游泳疗法, 刺激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采用 SPSS18.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经过蓝光治疗后哭闹、发热和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 又被称作高胆红素血症[3]。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疸[4]。控制和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 能够有效缓解黄疸症状, 并且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该立即进行治疗, 避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导致严重的后果[5]。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光照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胆红素的吸收光谱为400~500 mm, 并且在420~440 mm的光照下最容易分解, 蓝光的波长正好符合这一条件[6]。蓝光治疗运用高效率的蓝光, 让没有结合的胆红素进行分解和转化, 形成水溶性的异构体, 然后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 以此降低人体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 达到改善黄疸症状的目的

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090-02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原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脑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代丹丹[2]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缩短临床康复时间,有效防治治疗后遗症。笔者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23例,女27例,入科后均进行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肝功能等检查,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日龄3~25 d,平均(6.37±2.62)d;体质量2.4~4.3 kg,平均(3.65±1.48)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75±1.63)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8例,足月儿14例,过期儿3例。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日龄2~26 d,平均(6.42±2.74)d;体质量2.3~4.4 kg,平均(3.68±1.56)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83±1.54)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9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10例,足月儿13例,过期儿2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即给予基础护理、病情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 循证准备 笔者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起源、概念、本质、实施步骤、实证分析与应用等,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内涵,并积极学习文献资料检索相关知识,经充分准备后实施本研究。

1.2.2 循证问题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等,结合儿科实际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新生儿黄疸;(2)蓝光治疗;(3)疗效;(4)护理服务质量。

1.2.3 循证支持和评价 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近3年的文献资料(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仔细评阅文献资料,分析、论证文献实证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结合科室护理经验,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 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和患儿的病情特点、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蓝光治疗护理:调整好暖箱蓝光照射距离,一般保持灯管距离新生儿50~75 cm,照射过程用黑布眼罩遮住患儿双眼,采取妥善固定措施,防治患儿无意中拉扯掉,可用棉布将患儿手脚包住,避免抓、拉、扯等动作伤害。加强照射期间体温监测,一般保持体温29 ℃~32 ℃,保持房间湿度50%~60%,照射面积尽可能最大,每2 h全身性翻身一次,定时喂水,避免光照射脱水。(2)加强新生儿补水护理:充足的小便是排泄胆红素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每天小便次数,若每天6次,除非严重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停止母乳喂养。若患儿躯干和四肢黄疸时,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严格按照奶粉配方要求饮食,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影响机体营养状态。(4)抚触护理:饮食1h作用开始抚触护理,时间15~20 min,依照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顺序抚触,特别是背部和腹部,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内容排泄,减少胆红素吸收。抚触用力均匀、适度,动作舒缓、轻柔,抚触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异常哭闹、不安、肌紧张等,应停止抚触护理,立即汇报医生处理。(5)出院指导:交代患儿多休息,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加强家长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出院治疗依从性。保持合理饮食,定期到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变化。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 d,患儿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有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显著减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但未将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未见缓解,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按照科室调查表格标准,出院时分别有科室护士长和患儿家属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 μmol/L,早产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5 μ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常见类型有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肝炎等,胎儿出生后肺循环运行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而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产生黄疸。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核黄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弱、嗜睡、呕吐等,晚期可导致死亡,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其中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胆红素排出,有效缓解黄疸的临床症状[5]。

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孕期保健;出生异常;新生儿

Study on the relevance of prenatal care interventions and neonatal health

Wang Man-li

The Second Division of Obstetrics,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Center of Luoyang City, Luoyang 47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enatal care on neonatal health. Methods: The study group members were pregnant and had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while control group did nor do so.. The birth abnormalities of neonatu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eonatal health status of study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of neonatus undergoes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Prenatal care; Birth abnormalities; Neonatus

妊娠与生育从妇女妊娠开始,经历分娩、产褥等全过程。孕期妇女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状况[1-4]。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与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有着重要的关联性[4]。本文以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诊的孕妇为对象,通过研究组和参照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的对比,来探讨孕期保健与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关联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孕妇共354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2例,其中初产妇201例,经产妇31例,最小及最大年龄分别为20岁和40岁,平均年龄(26.8±0.6)岁;对照组122例,初产妇98例,经产妇24例。最小及最大年龄分别为19岁和42岁,平均年龄(28.9±0.5)岁;两组孕妇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未经系统的孕期保健干预的分娩者,而研究组经过系统的孕期保健教育(包括定期产前检查、系统孕期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培训以及孕期营养指导等)。产后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及新生儿保健措施2组情况相同,不对2组对象和调查人员进行暗示或进行特定目的之说明。

依据孕期妇女妊娠的特点,孕期保健干预相应地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1.3 研究指标

对所有孕妇的新生儿出生异常及患病情况进行如实记录。非健康情况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腹泻、高胆红素血症、头颅血肿、先天畸形、新生儿脐炎、肺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和t检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指标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均以P

2 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出生时异常者共7例(3.02%),新生儿患有各类疾病者11例(4.74%);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表现异常者共10例(8.20%),新生儿患有各类疾病者14例(11.47%)。详细数据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出生时异常以新生儿窒息为主,新生儿疾病以新生儿腹泻为主,其次为新生儿肺炎;研究组新生儿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异常及疾病数据均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影响生殖健康的各阶段中,妊娠与分娩是极其关键的两个过程。本研究表明,对孕期孕妇进行保健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出生时的异常情况以及新生儿患病率,有效提高新生儿健康状况。但孕期保健需要来自多方面的通力协作,通过采取措施以大力推进、推广孕期保健工作的开展,比如建设妇幼保健网、完善孕产妇转诊机制及流程以及加大对流动人员管理等。唯有此,才能使我国在生殖健康尤其是孕期保健建设方面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朱兰芳.孕期保健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1,8(27):91

[2] 孟文娟.做好孕期保健 保证分娩质量[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2):5011-5012

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生儿;抚触;水中有氧运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a)-0134-02

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新生儿以及婴幼儿的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新生儿抚触与水中有氧运动就是随之发展起来的科学育婴方式[1]。皮肤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通过按摩新生儿的皮肤,使外部信息传递到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转化成生理效应,促使其大脑发育。新生儿早期水中有氧运动是通过皮肤与水的接触,刺激新生儿感觉器官的发育,有利于神经系统智力的发育[2]。我院从2009年1月开始开展新生儿早期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的护理服务,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分析,早期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新生儿抚触的护理,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自愿接受早期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护理的新生儿250例,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未实施早期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护理的新生儿2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都是母乳喂养。排除标准:①需特殊治疗的并发症或疾病的新生儿;②早产儿(胎龄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护士每天早上9~10点这一时间段对新生儿进行洗浴,水温在36℃左右,洗浴后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重新包扎,换好干净衣服送回到母亲身边。

1.2.2 研究组

1.2.2.1 水中有氧运动前的抚触 新生儿专用抚触室的温度适宜,放轻柔的音乐背景。准备好新生儿润肤油、尿不湿以及干净衣物,护士抚触前须双手暖和,将润肤油倒于掌心柔搓,使手心面均匀涂满。将新生儿放在抚触台上实施抚触,抚触操作者为新生儿科工作4年以上,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且都经过系统的抚触学习和训练的护士。具体方法:保持抚触室内安静,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将新生儿处于、仰卧状态,抚触护士在双手上涂适量的新生儿润肤油,温暖双手,依次按摩患儿的头部、面部、胸腹部以及四肢,然后将患儿处于俯卧位,按摩患儿背部和臀部以及四肢。抚触者严格按照规定步骤操作,用力要适当,时间为20 min左右,抚触时护士要面带微笑,动作温柔,同时用甜美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3]。研究组新生儿在出生的当日即可进行水中有氧运动与抚触,一般是在喂奶后1 h进行,每天1次。

1.2.2.2 水中有氧运动 新生儿水中有氧运动采用的泳圈为上海吉利婴幼儿用品公司出品,使用前严格检查泳圈是否完好,充入90%的空气。室内温度调控在28℃左右,泳池的水温保持在36℃左右[4]。将完成抚触护理的新生儿套上泳圈,轻轻地放入水中,并辅助其慢慢地活动四肢,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时间为15 min左右。新生儿在水中有氧运动时,要自始至终严格保证其头部在水面上。

1.2.2.3 水中有氧运动后的护理 将新生儿抱起放在多功能的工作台上,轻轻地将泳圈取下来,用柔软的浴巾将其全身擦干,然后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消毒、包扎等,最后穿好尿不湿及干净衣服送回到母亲身边。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下两个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在出生后的第5天的体重;记录第1次排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的时间;记录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当天以及第3、5天的吃奶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出生后的第5天开始,研究组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40±0.36) kg,而对照组为(3.25±0.57) kg,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 < 0.05),研究组新生儿排第1次胎便以及胎便转黄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 0.05),表明新生儿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能有效促进新生儿的成长发育,见表1。研究组新生儿平均吃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见表2。表2说明新生儿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能加快新生儿的肠胃蠕动,提高了新生儿的营养吸收,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支持。

3 讨论

新生儿早期水中有氧运动,是一项新生儿自主有氧运动,通过这项主动有氧运动不但能够锻炼新生儿的肌组织,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能够增强新生儿的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5],同时水的流动、水压对新生儿皮肤有推拿按摩作用[6],加快肠胃蠕动,有利于新生儿的消化与吸收,并加速了胎便的排出。由于新生儿有氧运动消耗,有氧运动后进奶量会相应提高,并且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也会增强[7]。新生儿抚触是一项被动有氧运动,通过触摸新生儿皮肤,在新生儿脑发育的黄金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当的刺激,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8-9]。同时,抚触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同时还有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综合信息的传递,有利于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育[10]。

本研究笔者通过新生儿早期水中有氧运动与抚触,自主有氧运动与被动有氧运动相结合,使新生儿更加全面的进行有氧水中运动,从而促进了新生儿的全面发育。另外,因为胎儿整个生长发育处于羊水中,新生儿都具有亲水性,通过水中有氧运动与抚触,能给予新生儿更多安全感。新生儿早期水中有氧运动与抚触相结合,是一项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的科学的育婴方法,并能有效提高将来社会人口素质,值得临床与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能力和测查方法[J].新医学,2001,32(10):625-626.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65.

[3] 翦盼.婴儿抚触护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6(下):17-18.

[4] 黎红冰,欧阳霞.婴儿游泳的产科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97.

[5] 韩秀玲,兰静.早期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 15(10):130.

[6] 程锐,周晓玉,许植之,等.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随访与干预的探讨[J].江苏医药杂志,2001,2(2):120-121.

[7] 赵少飞.婴儿游泳与抚触[M].北京: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2004:96-108.

[8] 沈炯,沈月华.抚触对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94-95.

[9] 段丽红,李卫红,史粉桃.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5):276-277.

新生儿出生时护理的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防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于生后呼吸发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的新生儿,主要发生在早产儿、母为糖尿病儿,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如不及时预防和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临床观察发现:及时的保暖、吸氧、进食可避免或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产妇6435人,将孕周35~36+6dw及糖尿病出生的新生儿,体重≥2500g,阿氏评分1min 6~7分左右,产妇及家属又不愿转科治疗的125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对象。将此类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剖宫产人次、孕周、新生儿阿氏评分及体重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前准备好暖箱,温度调到35°~36.3°,室温24°~26°,新生儿出生后即用消毒的热治疗巾揩干,毛毯包裹(冬天),放于暖箱上2h,同时给予25%葡萄糖水10~30ml口服,1h后喂奶,1勺牛奶加30ml温开水,每2h喂1次,持续鼻导管吸氧2L/min,4~6h。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用消毒的治疗巾擦干,毛毯包裹,不开暖箱,常规室温,30min内吸吮,2h后喂奶,不吸氧。观察4~6h内新生儿皮肤颜色、呼吸、吸吮力、肌张力等情况,并作好记录。

1.3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组临床表现是在同一个新生儿身上发生的,只是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同、表现轻重各异而已,因此笔者在计算时观察组按2例发病计算,对照组按8例发病计算,10例患者新生儿科均诊断为NHMD。对于孕周小于35w、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阿氏评分1min低于6分,不论产妇及家属愿不愿转科治疗一律转往新生儿科。本文所指是35w后至足月前及母为糖尿病儿。

NHMD诊断标准:多为早产儿、母为糖尿病儿,即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四肢紫绀、呼吸不规则、反应差、肌张力弱、胸部X片上弥漫网状细颗粒状阴影(阳性)。

3讨论

3.1 NHMD发病机理早产儿、母为糖尿病儿是NHM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外报道NHMD在35~36+6dw时,发病率为5%~10%。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PS不足引起,而PS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其成分主要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因此时肺发育不很成熟,在细胞数量和功能上仍不如足月产的新生儿,故易发病;母为糖尿病儿,可增加NHMD5~6倍的危险率。是因母亲高胰岛素血症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使胎肺发育延迟[1],导致PS分泌减少,即便足月,体重有的甚至>4000g也仍会发生NHMD,所以母为糖尿病儿也应按早产儿观察和处理。PS不足,可导致肺血流量减少,肺灌注不足,血管壁因缺氧渗透性增加,肺毛细血管和肺泡细胞受损,毛细血管内渗液、纤维蛋白和坏死脱落细胞一起形成透明膜而加重缺氧;且呼气时肺泡塌陷,不能形成功能残气量,同时所有肺泡将会由小到大渐次萎缩,使气体交换面积逐渐下降[2],加之生后最初几小时PS以每小时40%速度消耗,并每24h更换1次,故有的早产儿、母为糖尿病儿出生时情况尚可,或经过复苏后情况良好,随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反应差,吸吮力弱,肌张力差,胸部X片上弥漫网状细颗粒状阴影。

3.2保暖吸氧进食预防或减少NHMD的发生由于PS的合成还部分依赖于正常的PH、体温和肺的灌注。因此出生后新生儿及时的保暖、吸氧、进食十分重要。

保暖可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减少低温环境下氧的消耗,增加新生儿肺的灌注量,促进PS的合成。还可防止寒冷损伤或低温状态下新生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使游离脂肪酸升高,PH值下降而出现的酸中毒情况[2]。吸氧的目的是增加肺的通气量,防止通气不足,血液通过不张区域,气体未经交换又回到心脏,形成肺内短路及无氧循环,提高PaO2及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促进PS的分泌,对于有窒息的新生儿尤为重要,因缺氧可使肺血管痉挛、无氧酵解和糖异生加快,肺血流量减少,PS合成下降,加之新生儿对葡萄糖的储备能力有限,很容易导致低血糖,而大脑是依赖葡萄糖供能的主要器官,能量供应不足可出现嗜睡、反应能力差,肌张力弱,因此及时给予糖水喂服,对于防止低血糖,减少脂肪分解,预防酸中毒,提高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正常肌张力尤为重要,故观察组与对照组在NHMD的发病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