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电工教学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工;安全技术;培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在目前的电工安全技术培训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对于电工的培训更侧重于技术培训,轻视安全培训,导致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能把安全技术应用到一线生产中去。另一方面,有的电工学员因为与生俱来对电就有恐惧心理,长时间不敢轻易动手。一期培训过后,电工理论学习了很多,但却一次都没有实践过,导致培训效果较差,找工作时由于不掌握安全技术,无法胜任电工岗位。因此作为劳动培训部门,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使电工学员能够较好的掌握安全技术,使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于降低电气操作安全事故,帮助学员客服恐惧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直接演示法

直接演示方法是电工实习教学中入门指导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电工学员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肢体语言,对学员的影响相当深刻,教师正确的姿式和操作方法会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电工学员来到培训场地,对培训教具都觉得新鲜好奇,并急于尝试。教师要把握这个机会,运用正确的姿势、标准的技术,激发学员的好奇心,通过细致入微的演示,使学员了解安全操作的每个程序,每个细节。例如:在培训操作场地,教师可为学员表演各种导线的连接方法、对于带高电压的电线的处理方法、电工高空作业的具体动作等。使他们掌握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的措施,了解绝缘的主要指标及测定绝缘的方法,掌握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及漏电保护的措施与装置。

二、多媒体教学法

电工安全技术虽然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但过硬的安全技术,也依赖于对电工理论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要在把理论讲述透彻的基础上,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一方面,从事电工培训的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自己动手制作,还可通过互联网积极与其它教师进行技术交流,分享课件成果;另一方面,在培训课程进行前,教师可以给学员安排网络查询的相关作业,例如:在讲解高压供电的时候,可以先让电工学员上网查看关于高压供电有关方法、规程,和注意事项,使学员在头脑中对安全技术形成一种形象的感知。在讲解如何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时,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因为这些因素引起的电力事故,写出分析报告。随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

三、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电工知识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和说明,使电工学员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差异性。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员分清概念,提高辨别水平,获得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在基本理论教学中,最适合运用对比教学法,使电工学员能够通过对比系统性的掌握电工原理的基础,以及把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例如:在讲授电源的外部特性时,电工理论教学主要是让学员学会电源的端电压与电源的电动势的关系,即U=E-Ir。这时,要让学员通过各种仪表来测量不同情况的电压、电流值,使学员在操作中做出对比。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的对比来加强学员对理论基础的理解,一是通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二是开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三是短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

四、设障教学法

在电工学员掌握了基本的电工理论后,将要进行实际操作。这时教师可以为学员设定电工安全技术方法的问题,使学员带着问题和疑问投入到实际操作中,每位学员的安全技术经验,都是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在不断的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倡导电工学员应用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到操作与理论相结合,使枯燥复杂的电工原理与安全技能的训练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才能提高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电机、机床电器、电子线路的调试与排障中,要多为学员设置问题,设置故障,使设置的故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员急于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学员在解决故障时,教师要在一旁进行监护,使学员在排除故障的同时熟悉掌握并能够应用安全知识。

五、亲身体验教学法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一些学员由于对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熟练,不敢操作设备,而更多数的学员则因为安全技术的不重视,自认为自己的水平高超,不会触电,没有安全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一定要让学员认识到电工安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使用专业的触电测试仪,让学员亲身体验触电的感觉,让其它学员看到触后人的感受,同时要教会学员触电后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同时,教师在培训课堂可以为学生设置触电的游戏演练,请学员自已表演模拟高压和低压触电,使他们使用学到的脱离电源的方法,以及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对触电学员进行救助。

总之,电工安全技术培训,是学员学习整个电工技术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作为劳动培训部门,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电工安全技术教学方法,不断加强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力度,丰富电工的理论知识,提高电工的操作水平,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思维和安全技术水平,养成独立思考解决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实操效果。使学员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技术,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姜东暄,郑雅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安全培训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范文第2篇

现将本人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康进步的思想。在师德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工作中,我深知要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可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就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另外,面对学生要坚持原则,言传不如身教,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我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做出榜样,这样教育学生才更有说服力。

二、深入研究实习教学的创新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我校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地区,拥有的文化知识差次不齐,使得他们懒得自己看书理解,哪怕是再简单的东西,他们也等着老师讲解。而现实的社会是个不断更新的社会,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占有一席生存之地,就必须不断的学习,获得新知识,充实自己。也就是说,为了适应当今的社会,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延续的东西,这就是能力与技术。对此,我对自己所教授的理论与实训模块加以改革创新,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尽可能用少的语言演变成学生就可以看懂听懂的技能知识。

维修电工技术是一门实用灵活的技术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有很广的应用性。这门课要想学活的关键就是不能拘泥于呆板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实验要求,而要注重学生独立的综合实训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由于实习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多的接触电工技能,让学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电工这一项技术的兴趣,还能把一些老技术进行改造,使不断有新的突破。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我在巡回指导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现状,抓两头,带中间,既保证聪明的学生有空间,又不放弃任何一个进度落下的学生。在每节课后统一分析讨论,使学生们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在实习教学中,我将电工技术的各种技能,各自特点加以比较、归纳学习,使学生虽只学其一,却掌握更多,尽可能扩展他们的知识技能的宽度。

三、加强理论课学习,在压力下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由于实训是同时教授理论和实习,因此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使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的能力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认真写好每一次的教案,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从不上无准备的课。在授课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理清知识体系,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在实习教学中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并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理论课的实用性。

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授课技巧,如学生纪律的管理,讲课节奏的控制,课堂气氛的把握等等。并将所学的授课技巧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受益匪浅!

四、注重细节,教学管理上力求精益求精。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工程类课程;网络开放平台;实践教学

一、引言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因此高等远程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趋势[1]。工程类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远程教学仍然局限在机械式的收发课程资源、习题的较为初级的阶段[2]。本文通过对现代网络开放平台的充分利用,设计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效结合的教案,具体实施整个教案体系并收集学生反馈形成一个闭环系统,探索出一套新的适用于工程类高等远程教育的方案。本文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学》为例,设计了基于网络开放平台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有效结合的教案。该课程主要涉及三维坐标系下的刚体运动、运动学正解方法、逆向运动学、开环机械臂动力学、空间机械臂的PID和PD控制等工程问题,是一门典型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类课程,对于其他远程教育中包含实践类环节的工程类课程具有推广意义。

二、以《机器人学》为例的课程实施方法

1.课程的组织与安排。本文所述远程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教学部分。不同于传统的实践课统一安排于理论课之后的做法,本文所述远程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环节穿插于理论教学环节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拟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在明确了课程设计的内容之后便是实践课和理论课的交替进行,实践课的周期会稍长于理论课的讲授。本教学模式的实施在3节理论课之间穿插1节实践课。其中实践课全部在网络平台上完成。随着理论课程的深入,学生对于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会产生新的理解,在每次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本项目设计的网络平台同其他学生和老师探讨和修改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在全部理论课程结束后大约2周时间,将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和提交报告,课程设计的成绩将作为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整个课程的最终成绩将由课程设计成绩和平时书面作业成绩共同组成。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案。本文所述远程教学模式将实践课与理论课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将实践课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与理论课交替进行。设计并实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案。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生产实际需求,为每一节理论知识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应的知识。同时本文所述教学模式还设计制作了课程网站。教案中也安排了相应的环节就学生在网络平台和网站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通过实施该教案,使得工程类课程远程教育达到与面授相当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3.基于ROS(RobotOperationSystem)的网络平台实践课实现途径和方法。本文在实践课方面仍然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来进行,将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2-3名成员构成,每组学生根据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实际实践能力,经过小组成员间的协商最终提出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设计内容,课程设计的创新和创意同样是评价课程设计的标准之一。实践课的网络开放平台拟采用最新的机器人操作系统ROS(RobotOperationSystem)作为基础的开放平台。ROS系统最早源于2007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与美国机器人技术公司WillowGarage的个人机器人项目之间的合作[3]。2010年WillowGarage公司正式了开源的机器人操作系统ROS。该操作系统集成有很多开源的模块,包括里程计包、导航功能包等机器人应用中最常见的程序库,并且包括多种机器人平台的可视化程序库,同时包含详实的物理仿真模拟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程序库和软件包,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线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比如机器人的定位与制图、基于视觉的机器人抓取操作等。学生所编写的算法可以直接用在ROS里面的常用机器人平台上。ROS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它属于一款开源软件,任何个人或机构都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其实用性和高效性使得现今所有主流的机器人公司的产品都以ROS为操作系统。4.基于课程网站和ROS社区的“学生-学生-老师”多方交互系统。学生可以将实践课以及自己的成果上传至本课程网站,教师可以登录网站查阅学生的实践环节完成情况,其他学生也可以通过本课程网站详细了解其他同学的工作。本项目制作了课程网站,网站上包含教师授课的视频,相关参考资料的下载链接;最重要的是包含了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源代码及注释以及相应的视频。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地登陆网站查看和学习其他同学的实验成果;同时也设置了留言系统,使得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设计题目充分地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实施整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案体系并收集学生反馈形成一个闭环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生之间也可就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无论是在理论课环节亦或是实践课环节遇到的问题,都能通过该网络平台得到有效处理和解决,克服了传统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脱节的问题。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实验成果上传至ROS社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分享。使得学生的学习工作更加贴合生产实际。同时由于工程类相关技术发展和更新速度较快,通过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从业人员进行交流,能够使得学生紧跟工业界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本教学模式对于工程类课程远程教育的推广意义

本研究的重要突破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将实践课与理论课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设计了理论结合实际的教案。将实践课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当中,与理论课交替进行,使得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任何一方都不脱节,理论不孤立于实践,实践融合了理论,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第二点是实践课全部选择在网络上完成,网络开放平台选择最新的机器人操作系统ROS作为基础的开发平台。采用该网络实践平台,使得选修远程课程的异地学生也能感受到和本地学生相同的学习体验。同时设计了课程的网站提供给学生,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平台,使得这个教学过程构成一个闭环,教师能够根据远程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学模式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学》课程为例,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适用于所有包含大量实践环节的工程类课程的远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曾火焕,张龙.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前景展望[J].教育评论,1999,(6):85-86.

[2]马国刚,熊文,张清学.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向的几点思考———基于国内外远程教育典型应用案例的研究[J].石油教育,2012,(6):103-108.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强化;实训教学;提升;技能水平

作者简介:于燕(1968-),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工程师。(江苏徐州221005)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40-02

随着我国农村电网电力设备越来越先进,电力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打造一支优秀的高技能农电人员队伍,肩负起农村电网运行维护、建设与发展的责任意义重大。江苏省电力公司也在“十二五”实训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构建一个“开放式、全覆盖、高层次、精品化”的“大实训”格局。

目前,江苏省农电人员总数为46000余人,其中中级工43100余人,高级工2400余人,技师64人。江苏省连云港职业技能训练基地担负着全省农电人员的单元制实训及技能鉴定工作,其中高技能实训作为一项核心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了2000余人的高级工实训鉴定、200人的技师实训及鉴定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训中,就如何做好农电人员的高技能实训工作,进行了以下几方面探索与实践。

一、明确实训方向,拓宽实训思路,满足实训需求

在进行农电人员高技能实训中,根据国家颁布的《农村配电营业工》的职业鉴定标准、省电力公司的各项实训考核标准,根据其岗位要求,加大了高级工到技师的高技能实训、考核、鉴定力度。结合当前农村供电所的实际工作需要,从实用性出发,为达到效果最大化,构建一个农电人员从初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阶梯式人才结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实训人员上,精选一批具备资格的、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高层次的技能实训。一般通过普考、调考、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人才、重点实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整体水平,使其成为各个重要工作岗位上的技术骨干,成为高技能人才。农电人员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打造一批高技能的优秀农电人员,是教学实训的一项重要工作。

(2)实训内容上,做到使农电人员具备一人多能,一岗多职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全国农电人员实训大纲中,要求农电人员应具备法律法规、电工基础知识、配电营业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等四个方面的知识。农电人员是一个综合性岗位,他们担负着供电区域内的高、低压电力客户的用电业务受理、抄表、收费、事故抢修、内外线施工、低压装表接电、运行维护等工作,又要开展优质服务。因此,无论从工作需要出发,还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加大实训力度,不断提升农电人员的各个层面的技术知识水平,是电力行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需要。

(3)实训中坚持高要求、高标准。根据国家电网的有关标准,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配电运行、装表接电、营销抄核收三个专业方向,编制了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农电人员单元制实训教材。现行的农电人员管理体制中,一部分人员是由农民工组成的,文化水平、各项工作技能比较低。虽然近几年通过考核选拔,招用了一些大学毕业生,但其整体素质仍然参差不齐,技能操作水平与现代电力企业的标准要求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我们在配电运行、装表接电、营销抄核收三个专业方向开办了单元制实训班。实训人员必须参加四期实训,完成从电工基础理论到各个专业的严格实训,并通过各专业的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

(4)实训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采用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因地、因时、因人而定。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性,开设了网络学院,开发了“农电人员教学实训、考试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技能训练。可以在各市、县、局及营业所远程操作,实训内容全面,涵盖了农电人员所需的各专业方向知识及考试题库,利用三维动画、摄像等技术形象地制作了电工基础知识和多项技能操作项目的课件,理论联系实际,简单易学。

(5)实训过程中处处从企业的需要,工作的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地抓好每一项目实训工作,对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落到实处。结合农电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实训,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落实实训效果。通过实训,有效地提高农电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形成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考核中,“严”字当头,严格考试考核。成立了专门的考评机构,由省公司、上级主管部门、专业机构和各个专业的专家组成,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必须通过配电运行、装表接电、营销抄核收三个专业方向单元制实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才能进行技能鉴定。在鉴定中,坚持一严到底的原则。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思想。针对电力这一有着高危险的特殊行业,严要求就是对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安全负责。

二、加强实训管理,发挥实训师的能力,提升实训效果

参加农电高技能实训的人员,都是来自各个岗位的骨干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此,教学实训内容也从以往的教他们如何做,提升为让他们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老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中,更加侧重对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的培养。我们运用先进的实训思路指导教学实训工作,做好确定实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实训、实施实训、评价实训结果四个阶段工作,并对这四阶段工作进行全程监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持续改进和完善各阶段教学工作,进一步地提高实训质量。在具体教学实训工作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实训需求到位,教学课程设计合理

由于农村电网规模大、地域分布广、工作内容多,因此实训需求也会多种多样。在实训意见征集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网络优势,在网络上公开实训课程及实训资源,调查农电人员的实训需求,听取他们对实训的意见,并据此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时间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加大了实训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理论课程改为远程网络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学院,农电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灵活掌握学习时间。

2.实训中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

实训的对象都来自农电工作的主要技术管理岗位,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实训前要求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则根据他们提出的形形的实际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依据教材,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实训更好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训的实用性。同时,为了能够给学员提出的问题一个满意的答案,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自身教学实训能力,对实训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实训过程体现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

农电人员技能实训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可以根据不同实训内容、实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实训形式和方法,使实训科目更加生动,更易于理解接受。简化知识点,使用口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根据农电人员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一定的技能水平的状况,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授课方式,加强互动,让学员从自身扮演的不同角色中,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发挥实训师的能力,拓宽实训视野

实训基地的实训老师都是来自全省电力行业的专家及有丰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技能实训教学,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配合以讲座研讨、案例分析、实战模拟、辅导答疑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其更贴近实际,更注重实效。确保让农电人员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尽快地学习到电力知识的精髓,掌握电力领域的前沿新知,提升每位农电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开展参观考察、拓展演练也是在教学实训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5.加强对实训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

实训管理人员坚持每天对正常教学秩序进行巡视督导,经常随机到教室听课,到实训现场实地了解实训情况,参与重要课程教案的编写,定期举办有关教学内容、实训形式的研讨,组织试讲、听课。实现了实训过程管理常态化,使实训教学工作在控、有序进行。

三、完善实训设备,满足实训需求,强化实训效果

运用模块式、组合式、插件式技术,全能完备的教学系统,先进的技能实训设备,多功能的操作训练场地,做实做好各专业方向的高技能实训教学。

1.实训技能实训设备是提高农电人员实训质量的重要保证

职业实训基地具有鲜明的电力职业特点,所有实训项目、设备都围绕电力企业生产技术、营销服务各专业的实训需求而设立,以提高农电人员操作技能为主旨。根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实训的需求,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设计研发了一系列的技能训练装置和设备,制订了一系列的实训设备技术标准、实训技能操作规范、实训场地管理标准。在实训项目和实训装置的设置上,坚持一切为满足实际出发的教学实训原则,将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技能精心梳理,综合集成,在一套实训装置上能够模拟多种实际工作场景,完成相关专业的多项技能教学实训需要。

2.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探讨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采取模拟仿真设备真实再现设备故障。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模拟系统进行教学实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实训教学中,它能够使学员直观地了解和熟悉较常见的设备故障现象,正确判断计量装置的接线情况,分析三相三线接线制、三相四线接线制计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现场接线对电能计量准确性的影响,进而正确计算线损、追补电量,提高电力计量工作人员的技能工作能力。

3.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远程教学等先进技术

由视频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远程教学实训系统,散布在全省各个营业部的员工都可以利用电力专用的局域网远程连接,直接远程登陆,实现交互式的远程视频教学。远程教学过程中,主讲老师可以控制,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设置转变、分屏的变化、组织试卷、视频教学、网络考试等。视频服务器可以部署在省公司局网的任何位置,安装了客户端软件的PC机器或便携式笔记本,可以监控各终端的情况,允许分会场发言,转发分会场视音频,与主会场进行互动交流,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系统支持多路混音,可以实现数据交流、桌面共享、文字聊天、文件传输等功能。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3日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省从2007年开始,作为中职学校本身就是以技能为主,技能学习要占教学内容的60%,在以前的技校,中专,大专等学校中早就开展过,并且也是企业选拔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的一种方式。但是中职学校在以前没有开展大规模的技能竞赛,只是通过对口高考的模式来选拔人才。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年,技术已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教育部的指导之下,全国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越办越红火。竞赛项目也越来越丰富。从而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以大赛促教学,促专业建设”的新气象。出现“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改革提高。

今年我们省在大赛制度方面大胆创新,推出了省级一等奖以上免试上本科,市级一等奖以上免试上专科。进一步提高了对大赛支持的力度。将技能大赛“覆盖所有中职学校、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教师、覆盖所有学生”的良好局面。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展示了职教学生的精湛的技能操作水平,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体现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素质。笔者作为机电专业负责人,从2008年开始指导机电专业的技能大赛,先后指导了维修电工、电子产品装配、机电一体化技术。多次带领学生在安徽省中职机电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笔者参加教师组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也荣获奖励。通过辅导学生参赛和自己参赛,感受到机电一体化项目竞赛对我校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一、机电一体化大赛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技能大赛设立以后,我校高度重视,在滁州市连续多年都名列前茅,我们设立了技能特长班教学,以每个专业的竞赛项目设立了相应的技能特长班,利用课外活动和周末时间开展技能培训。技能大赛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课程建设及管理能力,引导职业教育的全方位的发展。

我校处于安徽省滁州地区,属于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地区。学校一直坚持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目标,在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方向,尝试各种办学模式,把学生的学科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职业师资培训都和学生的技能大赛训练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效果明显、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中心。

二、机电一体化大赛促进教师技能提高

随着技能大赛的发展,我省技能大赛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机电专业的比赛从最初的电力拖动技术。逐步提高变为了电气装配与检修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这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也在不断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在顶岗实习阶段中,安排教师和学生共同下企业,不仅把学生的管理从学校延伸到企业,而且还促进了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让教师和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熟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使教师接收到了新的专业知识和科技信息,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教师在技能大赛中发现和遇到的难题,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寻求学习的途径和解决的办法,这成为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提高校企合作,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利用本专业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三、机电一体化大赛促进实训设备更新

全国技能大赛中的机电一体化项目是利用亚龙公司的YL235A机电一体化实训台为设备的高科技的比赛项目,为了能够跟上技能大赛的发展,我校在2010年利用新校区迁建的契机投入2,000万元购买了大批实训器材,其中在机电专业投入了350万资金更新实训设备,其中就特别购买了22台(套)机电一体化设备。40台(套)PLC可编程设备,22台(套)液压与气动设备等,按照安徽省内一等的水平建设我校的机电专业的实训基地。

设备的投入使我校有能力在当地具备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实训设备,我校还特别安排了多名教师去亚龙公司和天煌公司参加由公司主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培训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先进的实训设备,先后开展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楼宇自动化安装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等项目的技能竞赛培训工作。

设备的投入和人员的培训使我校的机电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学能力和新项目也在不断的开拓和完善中,这些新设备成为我校技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机电一体化大赛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机电一体化技能项目的设置,促使我校调整了课程设置,在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培养目标“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在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了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根据我市产业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结合我校情况分为几大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技能操作模块、岗位能力训练模块。学生在学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后,结合技能大赛项目设置了钳工类(工具钳工、装配钳工),机械加工类(普车工、铣加工、数控操作工),电气安装与检修工,机电一体化技术四大类项目的实训模块。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取得相应模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能力贴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的需要。

五、机电一体化大赛促进校企合作

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技能操作的比赛。在有效的四个小时时间里,一位选手要完成PLC控制程序,触摸屏控制程序和变频器的参数设置;而另一位选手要完成传送带,机械手及供料机构等的组装,气动电磁阀的管路连接,传感器,按钮,开关,电磁阀磁性开关等的电路连接;最后要把程序下载到PLC和触摸屏内,接通电路,气路后进行整体设备的联合调试。完成一个生产线的模拟生产加工过程。这些操作对于一个中职学生难度相当的大。作为参赛的选手,必须有一位精通PLC编程技术,有熟练的装配水平并且能够解决错误的能力。这些技术对于相当多的教师都不具备,而这些技术又是企业生产中最常见到的设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学校教学与企业的脱节太大了,企业要紧跟科技发展,不然就会被淘汰,学校教育也要紧跟企业技术的发展,不然我们教出来的是昨天的技术,是没有多大的价值的。

到企业去,到高校去,到技术发达的地区去参加培训,参与生产性实习,和企业深度合作是我们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了。我们真的不能再闭门造车,拿着以前的教材,教案,继续的讲下去了。我校先后安排教师到我市的浩淼科技公司,三友电子公司,爱福电子公司,滁州市长电科技公司去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安排教师到江淮汽车,康佳电子,亚龙科技,天煌科技等企业接受培训;安排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技能培训中心,以及到德国去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技,把机电专业的技术发展带回来,分享给我们每位专业教师。我们的专业老师与企业的差距也在一点一点的缩小,在滁州市举办的企业技能人才竞赛中,我校有三位机电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同台竞技,获得了一个第二名,两个第四名的好成绩。这说明只要能够坚持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我们的教师就有专业成长的舞台。

六、机电一体化大赛改变教师的眼界

在第一次安装好机电一体化设备时,我们非常惊讶设备是如此的先进,可以模拟完成一条生产线的生产加工全过程,自动化的过程,复杂的机械设备,复杂的气路和电路曾经让我们不敢轻易动手。通过多年的竞赛训练和参赛。我们的专业老师已经不在把实训设备当成困难了,拆卸,安装都是简单的工作,复杂的设备学生都能够很好的装配,调试。学生对编写程序就像平常做作业一样轻松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