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

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

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钻石模型;广州纺织品服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0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107-01

1 引言

中国的服装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广州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要城市,2008年全球经济恶化的速度不断挑战各行各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广州纺织服装的运行也陷入低谷。

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t-ter)教授对美国、英国等10个全球重要贸易国进行系统调研后,在继承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即为“钻石模型”,是波特教授提出的一种描述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主要包含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4个基本因素,连同机遇与政府2个辅助要素,彼此相互依赖,共同构成动态互动的菱形架构系统。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立足于产业,通过连接微观的生产和需求要素以及宏观层面上的政府要素,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连接起来。基于钻石理论模型,如何提高广州纺织品服装的竞争力,稳定服装出口的贸易地位。

2 基于钻石模型的五大要素的分析

2.1 服装生产要素

波特把要素条件归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等,其中。物质资源以及初级劳动力资源属于基础要素条件,通信设备、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科研设备和技术诀窍等属于高级要素条件,高级要素条件对竞争优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服装生产的基础要素来看,广州做为华南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成立一个服装企业的门槛低,制作服装的技术含量低。其次,从服装生产的高级要素来看,工厂的基础设施毕竟薄弱,还处于几十年前的那种半手工半机械阶段。从事服装面料以及款式设计的人才较少。大部分出口企业几十年来。只忙于眼下的订单和利润,忙于与同行业的在财和物方面的竞争,根本无暇在产品的技术革新、升级换代上下功夫,不愿意增添现代化的加工、检测手段和设备,更不愿意在研发新产品、创造企业资助品牌的产品上下功夫。

2.2 服装的需求条件

波特认为需求状况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索。衡量一个市场的需求状况。需要从消费者的数量以及购买力来作出综合判断。广州纺织品服装行业是非常有活力和基础的行业。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广州具有一定规模(不包括个体企业)的服装企业有2800多家,年销量约385亿元人民币,总产量约8.3亿件,工业圊区6个,专业服装批发市场38个。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渐成熟,服装竞争由价格吸引转变为质量吸引。

2.3 服装产业的相关支持产业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首先,从服装产业的上游支持产业来看。棉花流通行业,这个棉纺产业链条承上启下的环节的巨大变化,带动着上游棉花生产和下游纺织服装业的蓬勃发展。

2.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品服装业是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企业管理层大部分来自农民和工人,不少企业存在小农意识,为了眼前利益竞相压价,导致无序竞争,相互残杀。生产的服装往往档次不高,而且科技含量低,外观粗陋。有的甚至原料味浓烈。许多服装厂是从外加工作坊转变而来,规模小、设备简陋,缺乏竞争力。国内外销售市场没有建立或健全;品牌、名牌意识没有真正树立;科学、规范的行业管理模式没有形成;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框框没有冲破。

2.5 政府和机会

波特指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竞争优势的创造最终必然要反映到企业上。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而关于机会。对企业发展而言。形成机会的可能情况大致有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为了保持出口稳定增长,2008年下半年我国连续两次回调了服装出口退税率,并暂停加工贸易限制类进口目录中轻纺类272个海关编码商品的保证金台帐“实转”政策。但从经广州关区的出口总体情况看。政策的回暖并未能迅速抵御因金融风暴带来需求下降的影响。

3 提升广州市纺织品服装竞争力的策略

(1)充分利用会展平台,帮助纺织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国内的展览业逐渐走向成熟,同时服装专业交易市场也日渐火爆。中国进出易会琶洲会馆已经正是启用,它的总面积达到108.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达到55.8万平方米。这为众多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参展机会。同时。企业也可以走出国门。参加其它国家的展览交易会,如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展览中心等等,以此获得更多的商机。

(2)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创新品牌。纺织机械是生产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基础。实行“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攻关相结合研制新型装备”的方针。引人世界上先进的纺织机械设备,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今年来,广州涌现了一批服装服饰品牌。如班尼路,犁人坊CBASE等等,但是相对于D&G、Lee、CK等等国际品牌来说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企业应该参考成功的品牌商业模式,在款式上、质量上、品牌推广上进行创新。

(3)吸收专业人才。目前,全国形成了多所培养纺织工程技术人才的高校,如广州纺织大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服装学院等。这些人才将自己的知识、技术以及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中,这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人们对衣服要求更为精品化、精细化。这正需要优秀的专业服装设计人员的加入。

(4)出台对纺织服装业扶植政策。棉花是纺织品服装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政府应出台棉花生产补贴项目,刺激棉农种植积极性,稳定棉花的供应市场,这样才能有效稳定纺织品服装的原材料成本。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呈现萧条状态。政府可通过上调行业出口退税率以及平稳人民币汇率,改普行业运行的宏观环境。

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国已有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从事与“功能性纺织品”相关的研究和生产工作,新产品和新成果不断涌现,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难题。作为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本刊“专家答疑”栏目之“功能性纺织品”自开通以来,受到读者朋友的广泛关注,在此本刊特予以致谢,并从众多提问中甄选部分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答疑。另外,为了使话题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本刊还对近25年来“功能性纺织品”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调研,并将其中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信息进行了提取和归纳,以飨读者。

关键词一:分类

近几年,国内外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的重点在于提高产品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防护性和环保性,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运动休闲、保健、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

功能性纺织产品的种类很多,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产品的功能属性来划分,通常分为以下几类:物理(电子、电气),如导电性、抗静电性、高绝缘性、光电性、热电性以及信息记忆性等等;热学功能,如耐高温性、绝缘性、防火阻燃性、热敏性、蓄热性、耐低温性等等;光学功能,如光导性、光折射性、光干涉性、光致变色性、耐光耐候性、光吸收性以及偏光性;物理形态功能,如异形截面、超极细、表面微细加工等;化学(光化学功能),如光降解性、光交联性;化学反应功能,如消臭功能、催化活等;物理分离(分离),如中空分离性、微孔分离性、反渗透性;吸附交换功能,如离子交换性、高吸水性、选择吸附性;生物适应(医疗保健功能),如抗菌性、芳香性、生物体适应性;生物体功能,如人工透析性、生物吸收性、生物相容性等。

关键词二:途径

功能性纤维

功能性纤维是高科技纤维中发展领域最宽、用途甚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功能性纤维发展很快。据报道,目前日本的功能性纺织品已占其纺织品总量的 40% 以上,欧洲为 21% 以上,美国则为 28%以上。总的来看,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日本在服用纺织品和医药卫生领域的功能性纤维的研发、欧美在产业用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功能性纤维的研发均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和应用持续高涨。目前,我国对功能性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远红外纤维、防紫外线纤维、负离子纤维、抗菌除臭纤维、光催化纤维、纳米纤维、阻燃纤维、芳香纤维、变色纤维、防辐射纤维、导电及抗静电纤维等领域。其中,纳米纤维是近几年的热点。据报道,国外已有多个生产商采用复合纺丝方法探索纳米纤维的成形工艺,并在纳米纤维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2008年我国关于静电纺纳米纤维研究的论文数量虽与美国相当,且多于日本、德国等国,但在其应用研究方面与这些国家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功能性后整理

普通纺织品可通过特殊的整理加工方法获得相应的功能以满足某些特殊的使用要求,该类方法目的性强、效果好,且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但在获得功能的同时要求整理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生产操作安全性及最终产品无毒、无副作用和良好的功能持久性。目前,纺织品功能整理的途径主要包括物理整理、化学整理和生物生态整理等几种,其中物理整理又分为浸渍法、浸轧法和涂层法等 3 种方法。

(1)物理整理

①浸渍法:整理剂与溶剂形成均匀溶解的多功能整理剂,随溶液渗透到纺织品内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相互间作用力弱,结合牢度不高,易受外界及使用状况影响而丧失特有的功能。

②浸轧法:指将待整理的纺织品浸入溶液中,经过轧压后,使助剂随溶液被挤压到纺织品纤维间隙中。浸轧法简单易行,用普通的上浆设备即可实现,成本较低,但织物手感与风格特征受溶液的影响较大。

③涂层法:将整理剂涂刮到纺织品上,进行焙烘,整理剂与纺织品纤维可以部分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或整理剂之间相互聚合,在纺织品外表面形成较牢的膜。这种整理方法的结合牢度较高、耐用性好、成本低,缺点是纺织品的风格、手感受整理剂影响较大。

(2)化学整理

将纤维材料的单体与具有某些功能的大分子或单体进行共聚、接枝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纤维材料与功能材料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功能材料。化学整理具有永久的使用性能,不过该方法技术性强、成本较高,生产难度也大。

(3)生物生态整理

生物生态整理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整理方式,广泛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酶对纺织品进行整理,这种整理具有安全性较高、对环境影响小、整理效果好等特点。由于生物生态整理靠的是生物化学作用,虽然整理效果好、功能持久,但生产难度较大,成本高,且对纺织品的手感、风格特征的影响随生物酶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关键词三:运动休闲

运动场是运动员竞技的场所,同时也是各大运动品牌商角逐的战场。Nike、Adidas、Puma等世界著名运动服饰品牌商除了通过体育营销赚得盆满钵满外,他们在产品和技术上同样拥有自己的“独门武器”,那就是各类功能性纺织品。可以说,体育品牌在成功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纤维制造商,之前DuPont(杜邦)的Coolmax® 和LYCRA®(现已为Invista旗下产品)就是典型的例子。

运动休闲功能面料一般是根据服装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纤维、利用特殊的组织结构和后整理方法进行加工。目前,运动休闲服饰中常用的功能性纤维包括吸湿排汗与瞬间凉感纤维、抗菌纤维、抗紫外线纤维、智能调温纤维等;而后整理方法主要有防水透湿整理、抗紫外线整理、抗菌整理、芳香整理、“三防”以及易去污整理、柔软整理等。

在这一领域的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中,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发展迅速,在每年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intertextile)上,来自这些地区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总是“吸睛有术”、门类齐全,制成的产品涵盖服装、手套、袜子、户外用品等。

关键词四:保健功能

我国保健功能纺织品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处于从无序发展阶段向盘整期过渡。其特点表现为:发展快速、消费需求旺盛,行业整合期待规范发展;管理缺失,标准匮乏,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过分夸大宣传,价格体系混乱。其中,夸大宣传现象十分突出。很多厂家在进行产品销售和宣传时打着“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旗号,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保健功能纺织品CAS 115 ― 2005》标准规定,保健功能纺织品是旨在调节和改善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一类纺织品。

保健功能纺织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保健功能纺织品的消费已达1 000 亿元人民币,其中保健功能针织品主要集中在保暖内衣、抗菌除臭袜子等领域。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纺织品主要有远红外、抗菌、磁功能、负离子、防辐射、抗血栓、抗静脉曲张等 10 多项产品。但事实上,我国目前仅对远红外保健功能、磁保健功能和抗菌保健功能等制定了行业标准,其认证企业多集中在家纺产品、内衣等领域,其他所谓的保健功能纺织品尚无据可依。据了解,中国保健协会同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正在制定防电磁辐射、负离子、抗血栓等保健功能纺织品方面的标准,预计年底可完成。

关键词五:产业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日益成为功能性纺织品中的增长热点,包括非织造布的各种功能性整理(如卫生用和个人护理用非织造布的柔软整理、持久亲水性整理、吸湿性整理以及过滤材料等的抗静电、抗渗功能、分离功能、防滑处理等)、智能纺织品、特殊防护用纺织品等。其中,非织造材料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后整理技术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并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规避产品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由于非织造材料生产采用的原料、生产工艺与产品的最终用途与传统纺织品有较大差异,因此只有结合非织造材料的技术特点,将目前较为成熟的后整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非织造产品的价值提升。

德国Blucher公司生产的“SARTECH® Permasorb®”是一种有吸附功能的墙面覆盖材料。球形SARTECH®高性能吸附剂是Permasorb®玻璃纤维墙面覆盖材料的芯层物质,其工作原理同活性炭相似,被安置在表面玻璃纤维层和分隔纤维层之间。在原墙面和吸附层之间存在一个浓度渐变的区域,自动形成一个扩散过程。有毒气体分子在进入室内的过程中先要经过吸附剂,从而被持久牢固地吸附。墙面覆盖材料巨大的吸附能力保证了气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及在有害物质浓度相当高的建筑里被安全地吸附。

德国ContiTech公司推出的ContiBarrierSystem®使防护服材料获得进一步发展。两个分离的聚酯层可以获得最佳的隔离性能。新材料的设计在物理防护服的应用中可以提供对化学药品和气体更强的防护。对酸、碱和强化学剂的高耐腐蚀性以及卓越的断裂强力给予使用者最高程度的安全保证。另外,材料克重也减轻了 30%,从普通的 700 g/m2降至 450 g/m2,因而比之前的材料更加轻薄和灵活。这不仅使材料的生产加工更加简单和经济,也使穿着者感觉更加舒适。

获得Techtextil Avantex 2009创新奖的新产品 ―― 用于可发光的黄色、橙色与红色安全服的防火面料由德国Pro-Belting International公司推出,这是第一次可靠地使芳纶(Nomex®)防火面料具有高可见度的发光黄色,并符合相关标准。用该项技术制成的其他产品有Nomex®/Lenzing FR®面料、ProtexM/棉面料等。另外,高可见度的橙色与红色防火面料也已成功生产,采用ProtexM/棉原料,符合当前相关标准。在这之前,这些警示性的颜色还不能用于防火面料。

Gore(戈尔)公司推出的GORETM TENARA® 由 100% 的高强度ePTFE纤维制成,具有美感出众、柔韧性好、抗紫外线、阻燃性卓越等优点。GORETM TENARA®建筑膜材是氟聚合物涂层材料,具有高透光、柔韧性好、抗紫外线、环境友好等优点。GORETM RASTEX®缝纫线具有极高的强度,尺寸稳定性优于其他合成纤维和PTFE纤维。

Clariant(科莱恩)公司的最新产品为技术纺织品如汽车用纺织品、建筑纺织品、家居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和医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具有生态环保优势的技术。超低甲醛硬挺剂Appretan E4950 liq. 是一类阴离子丙烯酸酯分散体系,甲醛含量低于 16 mg/kg,可作为三聚氰胺或苯酚树脂很好的替代品;Nuva N2116 liq. 基于C6技术,不含PFOA和PFOS(低于检测值),可用作非织造布的“三防”整理剂。

导电纺织品(称之为E Textile)集纺织品的典型特点(如弹性、张力和手感)和电或金属功能(如导热和导电性)于一体。BASF(巴斯夫)公司推出的导电纺织品的名称为Texapret® E,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应用于汽车和建筑等不同的领域。BASF还为建筑和家用纺织品提供自清洁、防水防污解决方案。Mincor®是基于纳米技术的自清洁整理剂,Lurotex®氟碳整理剂赋予纺织品持久的防水、防油、防污功能,Texapret®系列产品用于人造革家具的涂层整理。巴斯夫公司还为汽车用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提供防止表面起球的解决方案。

Schoeller科技公司推出的coldblack®技术通过作用于红外光谱而获得双倍的太阳反射效果,提供高UPF,可以显著降低温度。NanoSphere®除了高拒水性、自清洁性和环境友好性以及较复杂的组分如C6碳氟化合物外,还在AATCC79方法和Bundesmann的测试中显示出了绝佳的弹性回复性。经过3XDRY®整理的纺织品外部拒水防污,而内部则可以 吸湿。

关键词六:标准与规范

目前,国内外缺乏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评价方法和标准是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近年来,国内虽然不断有一些科研机构、高校、标准化组织和企业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逐渐有成果面世,且部分功能性评价方法也实现了标准化,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功能性纺织品仍然缺少权威的、能被广泛接受的、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简便易行的、重现性和准确性较高的、统一的功能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功能性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众所周知,功能性纺织品的某些特殊功能主要是通过在纤维材料中添加或在产品的后整理中使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这些化学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经过严格的生态安全性能评估,特别是经过长期跟踪分析的安全风险评估。目前已发现有些曾被广泛使用的功能性添加剂对人体或环境是有害的,并已被列入禁用范围。从消费者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总之,从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趋势来看,纤维原料的多元化与功能化、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复合化、环保型功能整理剂、纺织品多功能的复合以及新型高科技纤维的应用仍将是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问答荟萃

专家简介

施楣梧,男,1957年生,教授级高工,少将,现任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材料与工效研究室主任、士兵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时兼任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等校兼职教授,在功能性纺织品、军用纺织材料和军需装备、战场防护救生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等领域成果颇丰,多项研究成果已成功市场化。

热心读者:许多商家在宣传其功能性纺织产品时,常常会提到纳米整理,请问纺织品中的纳米整理究竟是什么?

施楣梧:纺织品中的纳米整理是指采用纳米尺度的整理剂粉体对纺织品进行功能性整理,以及在纺织品中形成纳米尺度的结构,以达到特殊的功能。

例如采用TiO2纳米(或亚纳米)粉体对织物进行自清洁整理,使织物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下利用光催化原理(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光照射下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促进化合物的合成或使化合物降解的过程称之为光催化)使织物实现自清洁;拒水材料堆垒成纳米尺度的小颗粒,模拟荷叶上的乳突结构达到优异的防水效果。也有人借前一个时期纳米技术走红的势头,借用纳米概念进行炒作,将使用一般化学整理剂的纺织品后整理加工都泛化为纳米整理,实际上有些整理剂如含氟拒水整理剂本身就是分子级别的,尺寸在Å级,比纳米级尺度更小。另外要注意,粉体尺寸并不是越小越好。

热心读者:请解释一下吸湿排汗和防水透湿的区别以及怎样达到这些效果?

施楣梧:吸湿排汗面料的主要特征是:(1)亲水;(2)纤维有沟槽,或纱线、织物中有尺度合适的缝隙孔洞;(3)便于产生较大的毛细力,将贴身汗液比较顺畅地吸附并输送到织物外表面,并将外表面尽量做成凹凸不平的大比表面积状态,有利于水汽(汗汽)挥发。

防水透湿面料的主要特征是液态水不宜透过,但汽态水能够透过,实现机理是利用微孔(如采用PTFE微孔膜、PU微孔膜、高密织物中的微孔及温敏性水凝胶涂层对微孔的控制等等)。汽态水是单个水分子,体积较小,可从这些微孔中透过;而液态水处于缔合状态,是 7 ~ 9 个水分子缔合到一起的,故当微孔尺寸大于单个水分子而小于几个水分子的缔合状态时,就可以实现防水透湿,可防淋雨,但透汽不闷热。

热心读者:功能性纺织品的测试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表现有关联吗?

施楣梧:在测试条件符合实际使用状态时,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例如织物电荷面密度、半衰期等抗静电性能指标的测试、电磁屏蔽效能等指标的测试等,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织物的抗静电或电磁屏蔽效果。但也有一些测试(如负离子、远红外)结果与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差异 较大。

热心读者:功能性纺织品除了防护服和军用装备以外,更多的功能无法给消费者以直观的感受或者体验,这是不是目前该市场呼声高而实效不大的原因呢?

施楣梧:有一部分功能性纺织品是货真价实、军民通用且可以真切感受到的,例如抗静电、防虫、防透视、抗菌防臭等等;而有一部分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本来就不需要,例如电磁屏蔽、迷彩伪装等等;也有一些是普通消费者需要,但健康的军人是不需要的,如远红外、负离子等;更有一些所谓的功能性纺织品本身就是炒作的,虽然可能会红极一时,但实效真的不大,迟早会被“拨乱反正”。

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范文第3篇

半年报“成绩单”陆续公布

至7月中旬,纺织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已经开陆续批露,纺织板块上市公司半年报正相当于公司一年发展的“中考成绩”,这份成绩单受行业运营状态及经济环境影响而来,同时又反过来表现出上半年纺织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纺织服装板块下跌4.9%,略微跑赢大盘,位列24个行业中第九。其中纺织板块还创出了0.76%的正收益,而服装板块表现较为逊色,上半年下跌9.02%,表现弱于大盘走势。

从半年报的情况来看,纺织行业上半年仍保持平稳发展,特别是出口的复苏。6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228.98亿美元,较5月份环比增长12.58%,创单月出口历史新高。受下游需求确定性增长带动,不少企业盈利增速都达到了预期。据光大证券调研数据显示,七匹狼5月份销售数据不甚乐观,但在7月12日公司的公告依然将上半年盈利预测从同比增长15%~30%上调到同比增长35%-45%。由此可以证明上半年服装类企业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同时处于成长期的家纺类企业如上所述业绩增长也符合预期或超预期,上半年品牌类企业整体发展状况较为良好。

从整个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国际棉价的大幅波动并未对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伤筋动骨,反而是国际出口环境有所改善,国内消费市场增长迅速,特别是益于消费升级的品牌服装类上市公司,业绩领跑整个板块。机构一致看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但普遍认为板块分化的态势将更加明显,龙头股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原料与出口起伏不定

作为影响行业的关键性因素,今年上半年棉价的波动幅度较大。从3月份开始,棉花价格持续下跌。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在3月达到峰值31241元/吨,随后一路下滑,6月已经下跌至24508元/吨,较年内高点已经跌去22%。这次下跌导致行业内原料价格重心下移,上游制造企业的毛利率也随之降低。

国金证券认为,在棉花价格企稳之前,整个纺织服装行业难以恢复正常,考虑到10月新棉上市、产业链运行和国家政策,国金证券认为未来棉花价格在2万元左右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另一方面,原料价格的下跌也对纺织服装的零售企业经营情况形成了一定利好。随着成本压力的减轻,相关企业的毛利率稳定提高,同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容升级,推动了零售企业销量的快速增长。梦洁家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58.24%,另外在半年报预披中,梦洁家纺预计1~6月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30%到50%,冲击全年营业收入目标12亿元的可能性增大。

从整个纺织服装板块来看,棉价回落仍是利大于弊。数据显示大部分家纺、服装上市公司一季报超预期,板块内多数公司中报预飘红。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棉花价格稳定后,销量增速能否继续提高仍是疑问。

对行业来说与原料价格同样重要的出口因素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401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4%。其中出口7123.8亿美元,增长25.5%。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其中服装512.9亿美元,增长23.1%;纺织品375.5亿美元,增长31.5%;鞋类151.3亿美元,增长21.7%。

中投证券发表的报告指出,出口额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环境下,国内出口企业纷纷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由于出口产品价格每月环比均在不断提高,因此出口产品同比价格提高的幅度较大,导致出口金额的大幅度提高。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认为,劳动力成本和人民币汇率等因素逐步趋于缓和,纺织行业的出口环境正在逐步好转。

另外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延续了高增长态势,特别是纺织品出口增速继续高于服装出口。表现在二级市场上,主营纺织品的上市公司领跑整个板块。例如外销占主营业务收入37.20%的美欣达,股价从年初的11.26元,一路最高冲至29.50元,表现强势。

个股分化区别关注

上半年虽然由于货币政策从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纺织服装板块股票价格走势低迷,但因国民整体收入的提高带动消费升级的原因,龙头品牌家纺及服饰企业的增长性确定性较强,在整体经济形势趋好以及大盘走强的情况之下,仍将有一波上涨行情,7月份个股业绩预告后的股价走势就能够说明问题。

在上半年大盘剧烈波动的格局下,纺织服装行业市场表现分化明显:由于前期积累了较大涨幅,以及原材料价格急涨急跌,纺织和化纤板块表现较差:而服装、家纺板块则基本消化了成本压力和终端提价困难的影响,表现相对突出。

在目前已经批露的纺织上市企业半年报中,家纺类企业富安娜上调了盈利预测,原业绩预告中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30%~50%上调为同比增加70%~90%,主要原因是家纺行业增长情况符合预期,公司销售情况较为理想;公司准确预测原材料价格走势,适当增加了原材料备货量,有效控制了成本,导致毛利率同比有所上升,自7月份以来上涨接近20%。此外七匹狼也上调盈利预测,由原来的净利润同比增加15%~30%上调为同比增加35%~45%,7月份以来股价上涨近20%。

而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内部分化加剧,使拥有一体化产业链和高效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上市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特别是纺织类龙头以及服装类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备受机构推崇。如梦洁家纺股价重心从年初的35元到现在的41元附近,备受资金追捧。在二级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美邦服饰,是服装板块的典型代表。一季报显示,美邦服饰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0297.90万元,同比增长1222.70%。同美邦服饰类似的还有森马服饰,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0.24%和27.83%。

国都证券行业研究员李韵认为,以美特斯邦威为代表的休闲服饰类上市公司,行业成长空间较大,受众群体广泛,可预期市场扩容明显。另外,如美特斯邦威这样的休闲服饰还备受基金看好,在一季度末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旗下两只基金合计持有722.11万股。

户外服装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国内尚处于引进培育期,作为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主营业务是户外服装的厂家探路者,在刚刚结束的2012春夏产品订货会上订单金额较去年同

期增长约66%,而且公司85%以上销售收入由每年两次的新品订货会的订单决定,未来成长性确定,建议长线关注。

与服装、家纺板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纺织化纤板块业绩压力加大。主营服装辅料、梭织针织面料的金飞达,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4.31%,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大幅下挫了78.08%。富安娜上调业绩预测是由于销售状况较为理想以及毛利率提升因素,而华茂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450%-500%,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于主营业务外的股权投资收益,这样的利润增长能否持续还需进一步了解和验证。长期来看,机构仍然看好家纺及品牌服饰类成长性较为确定的企业。

上市之路仍坎坷

2011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共否定或取消了珠海威丝曼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利步瑞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三家纺织行业企业的IPO审核,这占纺织服装行业上会公司的半数。而另三家过会的纺织服装公司分别是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鹿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分别达20.5617亿元、16.4734亿元、2.671亿元。

从上会未通过原因来看,监管部门对于上市企业的持续赢利能力较为看重,申请创业板上市则更关注成长性。纺织服装企业IPO被否,除了持续赢利能力不足和成长性不确定之外,还有对税收优惠及补贴过度依赖,以及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问题。

以未通过IPO审核的利步瑞为例,公司在报告期内向日本出口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19.38%、44.94%和64.35%,对日本市场的依赖性逐年增强。随着地震对日本经济长期负面影Ⅱ向的逐步显现,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或将发生重大变化,对其持续赢利能力会构成不利影响,这成为利步瑞IPO被否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市动机来看,纺织服装企业募投项目多集中在扩大产能和营销网络建设。此前希努尔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公司将以募集资金5.4亿元投资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建设旗舰店和直营店46家。预计2011年将按募投计划完成剩下的37家直营店建设。美特斯邦威服饰上市募集资金的85%用于店铺渠道终端的开设,15%用于投资IT平台构建B2C网络渠道。而凯撒股份的募投资金将用于新增的23个自营营销网络点,其外延式扩张也将以自购自营店为主。从上市后股价走势来看,受新股发行“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的影响,上市的纺织服装股票首日破发较为普遍。例如次新股搜于特、嘉欣丝绸、联发股份等上市首日时均处于破发状态。

另外,从上市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企业终端渠道扩张较快,营销网络扩大,但同时也伴随着新店开设费用增长、单店效益降低,业内对于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募投资金是否“物尽其用”产生疑问。华夏证券行业分析师卢扬曾表示过,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决定投资方向和具体项目。

行业经济下半年展望

综观整个纺织服装板块,今年上半年板块下跌4.9%,略微跑赢大盘,位列24个行业中第九,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一季度纺织类上市公司收入增长明显,但毛利率并未明显提升。服装类上市公司销量并未随着终端增长而明显上升,其中,休闲服装类上市公司如何将终端渠道数量增加转化为营业收入增长,将是下半年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依靠毛利率提升来带动业绩增长的男装和家纺公司,业绩则超出了市场预期。

下半年,纺织服装板块需要关注经济减速、CPI下行对消费的影响,随着大盘的持续疲软,板块的低估值构筑了良好的安全边际,多家券商发表报告给予板块“推荐”及“中性”评级。但是在具体策略上,业内更看好“短小精悍”的上市公司,即所属行业较新、公司规模较小并且高成长性的公司。

此外,虽然上半年板块走势整体跑赢大盘,但纺织服装上市公司面临原料、能源、资金、汇率等宏观调控压力,行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棉价波动一直影响上市公司的成本控制效果。在能源方面,随着国家加强环保、降低能耗等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上夏季来临拉闸限电等临时措施,令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打了折扣。

资金方面,央行决定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今年来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按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6.73万亿元计算,本次上调存准率将直接冻资3836.5亿元。调控带来的“钱荒”势必影响银行的放贷规模,也考验着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借贷成本的上升给上市公司特别是纺织类上市公司带来加大的业绩压力。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不断压低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利润,使得国内企业在与东南亚等纺织服装出口大国的竞争中面临更大压力。

除上述因素,更直接的利空因素就是出口退税下调传闻。随着7月出口退税节点的到来,业内传言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将从16%下调至11%,这令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持续承压。特别是板块内的中小企业,利润将大幅缩水,业绩风险上升。尽管这一传闻尚未得到验证,但在二级市场上却是纺织服装个股头上始终高悬的一把隐形铡刀。

从行业内各家企业的反应来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种传闻的“另一只靴子”效应实际上比两只靴子都已落地反而更加成为不安的利空因素。

对下半年经济政策变化的预测方面,光大证券的观点认为,通过对宏观经济的研究,今年7月的第三次加息已经打破了央行两个月一加息的频率,证明紧缩政策可能在下半年放缓。6月份CPI虽然超出大部分机构的预期,但是6月CPI见顶也是分析师们的普遍观点,加上总理要防止政策滞后性的讲话,预测通胀在第三季度将有所缓和,各种紧缩性的政策在下半年将不会有上半年的力度与频率。货币供应量的充足将使消费增长,下半年业绩成长确定的纺织服装个股将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范文第4篇

本世纪初以来,我市经编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通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经编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生产领域不断扩展,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目前已经形成服饰、广告、工业用布等三大类经编产品,整个产业的经济总量以年均30%左右的幅度增长。2xxx年我市经编自营出口额已经达到 19125万美元,自营出口企业112家,产品主要出口印度、美国、墨西哥、香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一、我市经编产业特点 (1)经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2xx2xx年,我市经编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长速度均高于纺织品产业的平均水平,经编产品的出口保持了较大增幅。2xxx--2xxx年间我市经编自营出口额年均增幅达到35%,其中2xxx年经编出口达到1.9亿美元,同比增幅60%。

海宁2xxx1-2xx年经编产品自营出口情况

(2)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我市经编产业集群化优势在于配套完整、产品丰富、规格齐全,生产成本较低,具有竞争优势。我市的经编企业主要集中在马桥经编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经编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和销售基地,产值约占全国经编产业集群地总量的20%,在行业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3)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潜力巨大

经编以其较高的科技含量、卓越的生产效率、独特的产品性能,在纺织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市经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链趋于完善,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类产品协调发展,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各种档次的经编产品的竞争力正稳步增强,为经编产品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我市经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 (1)产业的优势

1、技术装备基础良好

我市经编产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和研发水平在针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我市经编生产设备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德国卡尔迈耶、利巴公司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ks高速经编机和双轴向经编机。目前我市有高档ks、双轴向、多轴向等经编机及相关设备1500多台(套),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双轴向经编机约占全国拥有量的70%。

2、经编产业集群优势凸现

据调研,海宁经编产业集群地区经济运行明显好于针织产业平均水平。截止2xxx年底我市共有规模以上经编企业186余家,其中出口超过500万美元的有 12家。经编产业人均利润、销售产值、产品附加值均保持较高水平。产业链上下游的化纤、印染、服装等产业也正在得到相应发展,形成了结合紧密的经编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间的互动效应正在逐步形成。三大类产品的开发都拥有较成熟的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较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各种档次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在一定时期保持较高的销售利润水平。

(2)产业的劣势

1、设计能力弱,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

经编产业目前仍呈现 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低档产品加工能力已出现剩余,而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仍然不足,营销环节薄弱。从国际价值链角度来看,我市经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较为明显。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而设备的雷同与产品的复制,造成低档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企业原材料与生产成本的提高,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减少,为获取有限的市场份额,竞相压价,最终造成效益下降。由于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常规品种单价下降,利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2、人才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设计人才、操作人才、营销人才、国际贸易人才日趋缺乏。不少企业缺少技术人才的长期积淀,对先进的生产装备认知度不高,无法进行充分消化吸收,对新产品、新工艺难以形成有效的研发。设计是提高经编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经编产业的薄弱环节。

4、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

经编产业中普遍存在重视产品生产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经编产业的先进装备使产品的档次与质量有所提升,部分产品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是品牌和市场仍被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掌握着。目前我市较多中小经编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自产自销、以内销为主,出口绝大多数以加工和间接出口为主,销售渠道相对窄小。经编产业产品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主要信息来源于客户和同行,这是造成经编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品牌缺失,很难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出口退税降低以及环保成本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压力下获取较高的利润。

三、我市经编产业面临的挑战 (1)潜在的贸易摩擦风险

我市纺织品质量与档次的逐步提升,为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的同时,也使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高档次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步增大,引起失去优势的发达国家的企业的恐慌,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过去靠低价竞争国际市场的时代将宣告结束,那些产品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2)劳动力成本提高

我市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减弱,随着社会保险、劳动聘用等制度的完善,产业集群内劳动力成本正在逐年上升。我国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高出近一倍。虽然一些企业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降低生产成本,仍难以消化劳动力费用支出的增加。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础上的长期积累而具备的潜在能力。我市经编产业中多数企业偏重新设备的投资,忽视技术开发的投入,缺少日常的技术积累,先进设备的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受到企业创新能力的制约,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经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经编产业的发展措施 (1)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对新型优质原料在经编产业生产中的试制与应用。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推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编复合材料、服饰面料的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使经编产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2) 壮大龙头,扶持中小企业

我市经编产业中一批龙头企业的产销率、利润率等各方面指标均处于产业中的前列,企业极具竞争实力。但是从产业整体来看,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略显不足。要提高龙头企业品牌意识,加大在研发的投入,提升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产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与产品在某一领域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和企业群体。中小规模的企业产品专业化较强,往往具有较大活力,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企业在信息收集、市场推广、研发投入上往往不遗余力,是最具潜力的团体,要对之加强引导,找准市场定位,不求大求全,要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成为支撑经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向上下游延伸,完善经编产业链

充分利用产业迅速崛起的优势,加大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向成品延伸,满足市场要求,确保使用性能,使得经编产业步入上下游配套良性发展的轨道,壮大产业链优势。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后整理及其终端产品。在后整理方面,引进贴合、压延、涂层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掌控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终端产品。在现有产业用经编设备基础上适当增加系列、配套设备,丰富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使用功能性化纤原料,开发功能性产品。

(4)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产业专业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搭建展示、洽谈、销售、物流、结算等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的采购商在这里采购,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对经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服饰纺织品产业调研范文第5篇

地点:浙江绍兴

主营:轻纺原料、布匹、服装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1名

中国轻纺城始建于1988年10月,从一个原始的棚顶市场发展为由东、中、西、北四大市场七个交易区组成。现拥有19个专业市场,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其中纺织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产品类市场5个。中国轻纺城经营的布匹上市品种万余种,日客流量7万人次,日均吞吐布匹200多万米,1996年成交额为165亿元。市场通过220多条托运线与全国紧密相连,其辐射面已覆盖全国并波及部分周边国家,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中国轻纺城的崛起和发展得益于绍兴传统的轻纺工业,市场的繁荣也进一步推动了绍兴轻纺工业的整体进步。迄今绍兴县已拥有织机3.6万台,其中无梭织机1.1万台,年产各类面料布18亿米,形成了原料、纺织、印染、制衣、机械相衔接的完整的轻纺工业体系。

为提升市场品位,促进市场发展,中国轻纺城开展以“市场管理年”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中国轻纺城的二次创业工作。积极培育市场文化,建设市场品牌。2000年初以来,提出了开展市场文化建设这一全新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分段实施计划。组织开展了中国轻纺城市场文化征文和群众性文娱活动;启动了创“中国轻纺城”市场品牌工程,向国家工商局商标申请“中轻城”等90只商标注册。此外,及时开展布匹花样登记保护的课题调研,并取得了省版权局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中国轻纺城花样登记保护办公室”。

TOP 2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 有图

地点:江苏吴江

主营:丝绸仿真丝面料、化纤类织物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2名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创办于1986年10月,是一个丝绸专业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市场规模从原来的一个商区发展到目前的三个分场和九个商区,6000余间经营房,经营丝绸仿真丝面料和化纤类织物,品种多达2000余种。其中99%是批发。

目前市场内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家丝绸商行,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含镇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场内设有丝绸、化纤面料和原料以及纺机配件等专业商区。场内设丝绸仿真面料和化纤原料等两千多个花色品种。年交易额超过140亿元,名列全国十大专业市场。市场占地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了丝绸织物及饰品交易的大平台。还建有两个仓储中心,市场总投资4亿多元,管理人员近150人,总资产达1.65亿元。市场累计销售达1011.62亿元。目前,东方丝绸市场的薄型织物交易量目前占国内市场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丝绸化纤薄型织物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相关国家部门要求东方丝绸市场每隔五天通报一次十四个主要产品的价格信息,将其作为“基准价”向全国。在国内外丝绸纺织销售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TOP 3 广东西樵轻纺城

地点:广东佛山

主营:纺织原料、面料及辅料、装饰布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3名

广东省西樵纺织化纤原料批发市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座落在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樵高公路与金樵大道交汇处,毗邻港澳,邻接佛山、广州。西樵纺织业历史悠久,现年生产布匹达10多亿米,已形成从原料、织造、染整、印花、制衣到销售一条龙的产销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西樵纺织业实现了。全区共投入50多亿元,新增剑杆织机12000多台;染整业投入近3亿元进行扩大生产和技术改造。整个纺织业的设备档次和产品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广东省西樵纺织化纤原料批发市场占地54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建有别墅式豪华商铺3000多间,配套商铺2000多间。市场设有纺织原料、面料及辅料、装饰布、纺织机械、零售区五大交易区。其中面料交易区有各种高中低档西装面料、裤料、时装料等,市场年交易额达150亿元以上。

其中,“装饰布街”云集了500多家全国各地的生产厂家和批发商。花色品种琳琅满目,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花色最全、质量最好的装饰布及配件批发市场,其知名度蜚声海内外。 零售区的近百家商铺以经营裤料、时装料及窗帘布为主,并可代客加工服装、被套和窗帘。在这里,顾客可以自由地为自己设计服装和窗帘,充分享受“度身定制”的乐趣。

广东西樵轻纺城享有全国四大纺织品批发市场之一的美誉,是一个面向全国辐射海外,集纺织品生产、新产品开发和商贸的专业市场,又是一个集消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纺织品综合性批零市场。

TOP 4 辽宁西柳服装市场

地点:辽宁海城

主营:服装、布匹、针织品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4名

西柳服装市场地处辽东半岛中段的海城市,沈大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西柳服装市场是以经销服装、布匹、针织品为主闻名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被人们赞誉为“神奇的大集”、“布衣的海洋”。先后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百强集贸市场第四位和第二位。1998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文明市场。

西柳服装市场新址兴建于1994年4月29日。市场占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分十二个经营区和一个综合楼,共有摊位1.8万多个。经营布匹、服装、纺织、鞋帽、小百等2万余种。日上市人数10余万人,日交易额4000多万元。全年客运达345万人次,货物公路运输32万件,西柳火车站发货量27.5万件,输送旅客31.5万次,民航客货运输也有较大发展,每年共客运8000人次以上,货运约50万吨。市场二期工程总投资 4亿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增加摊位8000个,已于1996年竣工启用,其中永钢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的18万平方米的4个经营大厅,设有摊位6000个;海宁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 3万平方的金融大厦和商务中心,设摊位1400个。

西柳服装市场有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市场不仅汇集全国1000多家的企业和市场精品,而且有本地30多个镇,400多个村,6万多个专业户产生加工纺织品、各种成装、革制品、小五金、小百货等系列产品,全国25个省市区400多个国营、集体和个体厂家在此常年设立销售窗口,西柳服装市场的商品以价格低廉、款式新颖、品种齐全而畅销东北城乡,并销售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几年来通过边贸销往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现已形成稳固的外购外销,地产外销,内外结合,集散并举的经营格局。

TOP 5 常熟招商城 有图

地点:江苏常熟

主营:服装、纺织品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5名

江苏常熟招商城始建于1985年5月,经过十八年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1999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全国首批35家重点联系市场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招商城的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中名列前茅。目前,商城辖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场、纺交市场、西片市场、布匹市场、五金市场5个市场管理片区,有服装、针织品、布匹、装饰面料、床上用品、小商品、鞋业、五金、电器等28家专业批发市场。市场营业面积2.5平方公里,商业用房112万平方米,店铺、摊位2万多只。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开店做生意,市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日均货运量2000多吨。1996年至2002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七年超100亿元,其中2002年交易额达138.4亿元。

江苏常熟招商城地处常熟市古城南端,与城区连成一体。东临上海、南倚苏州、西连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距苏嘉杭高速公路10公里,距沪宁高速公路38公里,距京沪铁路苏州站40公里。

十多年来,招商城又投入建设资金共计20多亿元,大力提高区域内环境设施档次,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形成了“三纵三横”主干道,水、电、通讯设施配套齐全。商城有2万门程控电话投入使用;辟有237条直达全国1000多个城市的客货运专线,公路及公铁、公航联托运的运输服务网络较为完善;各金融机构在商城区域内设立44家储蓄点,并开通全国电子汇兑系统,与近100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特约通汇业务;区域内建办了10个大型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大型客、货车5000多辆;建有四个安全、舒适的外来经商人员居住区,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同时商城网站投入运行,为经营户展示产品,提供信息,掌握市场最新发展信息提供便利。招商城辖区内设有工商、城管执法、交通、国税、地税五个分局和公安派出所,以及技术监督、交巡警、消防、卫生监督四个中队,招商城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综合协调市场管理和社区行政管理。

近几年来,常熟招商城以建设“安全、有序、文明、繁荣”的大市场为目标,致力于市场环境档次的提高,致力于市场经营品位的提高,致力于市场综合效益的提高。目前,强大的集纳和辐射功能使招商城已形成了“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格局,并已走向品牌化、商场化、专营化、信息化。市场内品牌商品不断增多,现代营销方式不断涌现,各类特色经营区、精品区不断形成。目前,市场共有110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2000多只知名品牌,形成了服装、鞋业等五个名品精品批发中心、为招商城的持续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招商城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常熟服装产业的壮大,带动了交通、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兴旺,提供了20多万人口就业,市场年社会综合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

TOP 6 钱清轻纺城

地点:浙江绍兴

主营:涤纶长丝、聚酯切片、短纤、棉纱、特种丝和花色丝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6名

钱清轻纺原料市场位于钱清经济开发区,紧靠104、319国道,东距绍兴市区25公里,西邻杭州39公里,浙东大运河和杭甬铁路经此向东,紧邻中国轻纺城。市场始建于1993年,经过七年滚动式发展,已成为拥有五个专业交易区、一个国营大中型化纤企业直销园区、1800套营业用房,68幢配套仓库,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配有金融、邮电、工商、税务、运输等一系列服务网点及严格安全保卫体系的轻纺原料专业市场。经营户从开办初期41家发展到现在的600余家,年成交量也由初期的16万吨扩展到现在的76.77万吨,总成交额也由初期的30亿元增大到现在的115.57亿元。

仪征化纤、天津石化、广东开平、龙涤集团、牡丹纺织集团等70余家全国重点化纤企业在市场设有窗口,另有572家私营公司进住市场。市场经营品种丰富、规格齐全,市场有涤纶长丝、聚酯切片、短纤、棉纱、特种丝和花色丝等大类、5000多个品种。各公司的产品销售覆盖浙江省,而且辐射辽宁、河南、山东、广东、福建、安徽、上海、江苏等22个省市。

市场吞吐量巨大,日最高成交额超五千万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轻纺原料行情的“晴雨表”。98年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全国生产资料十大专业市场;被浙江省政府、省工商局确定为区域性重点市场,省级质量信得过市场、服务信得过市场,是省政府五年规划中扶优扶强的市场之一。市场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向外拓展。已投资3000万元在山东昌邑建立了中国轻纺城钱清昌邑原料市场。昌邑市场从去年10月1日开始试营业,各类轻纺原料成交额为平均每月5亿元,运行态势良好。

市场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质的提高。为及时了解产品行情的波动,成交量的大小,管委会于1998年9月投资200余万元建立了市场信息中心。为经营公司、生产厂家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

TOP 7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

地点:江苏吴江

主营:丝绸仿真丝面料、化纤类织物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7名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创办于1989年10月,位于杭州城东清泰立交桥东堍杭海路11-13号,是全国著名的大型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现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营业房2000余间。经多年努力,市场形成了“品种多、款式新、质量好、价格廉”的特色,成为大江南北服装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市场上市的时令服装从大众便服到名牌精品档次齐全,品种达5000余个,商品质量可靠,相比大商场价格优势却十分明显,大大增强了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慕名前来批发、交易。

十多年来,市场规模、管理不断上台阶,效益节节增长,99年成交额已达51亿元,列全国50家重点交易市场第22位。95年11月,以四季青服装市场为核心的省级企业集团组建成立,96年7月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集团。 市场先后获得了“全国乡镇企业供销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消费者满意服务单位” 、“中华优秀企业”、“浙江省规范化市场”、“浙江省文明市场”、“杭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随着市场多年来的变迁,杭州四季青已经成为中国最的服装一级交易集散地之一,四季青诞生了无数的服装行业精英,他们有的拥有着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有的则专注与已有的成功品牌。

TOP 8 北京大红门商业街

地点:北京丰台

主营:服饰、纺织品、鞋帽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8名

大红门商业街位于京城龙脉――南中轴路上,北起南三环木樨园,南至凉水河北岸,经过多年的市场建设,形成了以批发流通为主,带动产销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构成了大红门服装商业圈,目前已经形成较大规模。

全区域内共有服饰、纺织品、鞋帽等综合市场24家,各类商户7000多个,从业人员4万人,总营业面积24万平方米,累计投资5.1亿元人民币,年总交易额3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大红门服装城、新世纪商城等大型服装和面料市场在北京乃至华北、东北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随着道路改造拓宽,以南中轴路特色商业为核心,向东南两侧辐射,重点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商业及配套设施,提升整体 档次,形成面向全国的服装、面料交易中心和功能配套的特色商业街。

为了提升大红门服装市场的竞争力,丰台区政府引入了服装商业核心区(CBC)的概念。服装商业核心区是以服装产业为灵魂,结合相关配套产业(物流、贸易、教育、营销服务等)形成的特色商业区域。服装商业核心区对其辐射领域内的服装消费、服装文化、服装商业模式等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TOP 9 纺织大世界

地点:山东周村

主营:棉、麻、毛呢、丝绸、化纤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9名

周村纺织大世界始建于1990年 9月,经一至六期工程的开发建设,总占面积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投资近 3亿元,70余幢纺织品专业批发楼群装饰典雅、规模宏大,使用功能灵活。现有摊位5000多个,主要经营高、中、低档棉、麻、毛呢、丝绸、化纤等布料以及服装、鞋帽、小百货等近万个花色品种款式、物美价廉,信誉卓著。

周村纺织大世界南北客商纷至沓来,商品辐射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等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及地区。1996年成交额达32.23亿元,堪称“江北第一家”。 1993年被评为山东十大市场,并跻身全国百强市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和工业品市场。

1995年10月18日开业的中国北方丝绸城,座落于纺织大世界辖区内的东门路38号,地处周村城区商贸活动的黄金地段,与中国北方布匹城,中国北方精纺城呈三足鼎立之势。现已进城经营的省内外国营、集体、个体、私营业户 250余家,批零兼营各种丝绸面料、丝绸制品、窗帘绸、里子绸、真丝绒及服装、毛绒等各大类商品,许多商品实行厂价直销。

1995年12月 6日开业的金山商厦,包括地下共计六层,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主塔高77米,该商厦第一期工程除地下2400平方米外,其余全部装修完毕,是集布匹服装为主,二楼精品服饰、皮鞋、化妆用品、儿童世界为一体,三楼是全浮雕玻璃装修的高档日本风味的自助餐厅,采用全电式电磁炉,可同时容纳210人就餐,观光塔配备了茶座、浮雕玻璃画《二十四仕女图》,图文并茂,塔顶环视一览周村全貌,山水林田路尽收眼底。周村区委、区政府为周村纺织大世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94年 6月又被批准为“特区”市场。

TOP 10 温州服装市场

地点:浙江温州

主营:服装、辅料、床上用品

知名度:

实 力:

综合排名:第10名

2001年7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决定由金泰集团创办温州服装市场。仅用短短三个多月的筹建,2001年10月份,温州服装市场开始投入试营业。市场坐落在温州市区西部商贸中心区域:场内宽敞明亮、配套设施齐全,设有托运站、储蓄所,餐厅等与烟感自动水喷淋灭火系统、消控中心、防火防盗电子监控系统、电子巡逻系统等装备,确保市场人身财产的安全,是高起点的大型服装专业批发市场。

市场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第一期1500个摊位投入营业后,已汇聚近2000经营户,形成了女装、童装、服装辅料、床上用品等四大区域。市场开业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管理日趋规范,市场繁荣,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全国服装货源基地。今年计划相继开辟第二期1500个摊位的精品服装城与5000平方的大型服装超市;2003年计划开发第三期2000个摊位。到2003年底前,争取达到5000个摊位,6000经营户以上规模。成为温州大型服装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