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产养殖的定义

水产养殖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产养殖的定义

水产养殖的定义范文第1篇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是,该准则仅对生物资产进行概括性的规定,其中对生物资产中的特殊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如何计量没有明确,从而无法反映企业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真实价值,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

一、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特性及分类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是水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将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定义为: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水产养殖对象大部分不是静止不动的,且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也加大了其确认和计量的难度。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更是依赖于养殖水域的空间、质量等条件生存。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把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和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两类。一般来说,用于出售用途的属于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范畴,而成熟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处于繁殖期时,是属于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范畴。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既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也与其他生物资产存在差异,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属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

二、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及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应按其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即以取得生物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生物资产的成本。对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来说,获取的来源不同,其初始成本构成也有所不同。

(一)外购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

无论是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还是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其外购成本都应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以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包括捕捞费、装卸费和劳务费等)。

企业外购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按照应计入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或者“生产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二)自行培育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

1.自行培育的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对于自行培育的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其成本应该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包括培育所需要的水电费、捕捞费以及管理费等)等必要支出。企业计量自行培育的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时,应按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自行培育的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自行培育的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其中,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和出租。对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计量,则应按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未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未成熟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三)投资者投入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

对于投资者投入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者投入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时,应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 “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或者 “生产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三、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及账务处理

(一)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费用化后续计量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为了维护或

提高其使用效能,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维护、饲养等。此时的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能够产出农产品,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因此所发生的这类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费用化后续计量,应按实际培育过程中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等,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并且,在期末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生物资产的成本,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或者 “生产性生物资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二)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计提折旧后续计量

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应根据其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本文由收集整理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按期计提折旧。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即当对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计量折旧时,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

(三)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后续计量

由于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自我生长性,有时短暂的减值可能会因为自我生长性得以恢复其价值,因此企业至少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或者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其差额,计提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即按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消耗性生物资产”或者“资产减值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 “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者“生产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即按照转回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与消耗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不同的是,生产性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四) 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不对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计提折旧和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估计销售时所发生的费用调整其账面价值,其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的收获及处置

水产养殖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系统;物联网;无线传感器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对于增加养殖户收入十分重要。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保持水的质量和养殖效率,体现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则成为未来的发展的必然。“物联网”也被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它指的是海量的信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设备、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或其它连接方法。农业和渔业的基于智能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对水产养殖产量、效率、生态、安全、智能化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本文设计建立了一套集在线收集、智能网络、无线传输、智能处理、预警信息传播的功能系统,意义重大。

1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DCM)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基础,这一层是由有能力感知事物和收集信息识别对象等设备成分构成,在这一层上负责实现全面的感知功能。网络层集成各种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使这层负责数据的感知分类、聚合、加工,并能可靠地传输。各种网络应用层的技术和产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提供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用户的应用,如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回家、工业监控、个人卫生、军事侦察等。

2物联网水产养殖管理系统的设计流程

在系统运行时,硬件设备首先进行自查,检查是否存在硬件故障,如有,则通过GPRS用户发送短消息。如果发现水中超出标准值的相应数据,则通过GPRS用户发出警告,提醒用户是否需要调整传输控制信息节点质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在浏览器的平板电脑或PDA进行登记,实时查看相关信息,并确认是否发送控制信息。如果浏览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则通过GPRS网络服务器发送指示Zig-Bee网络的水质参数以作为调整依据,如果未能发送控制信号或者服务器繁忙,则退出浏览器或者重新登录浏览器访问服务器。

3WEB开发的相关技术

3.1C/S模式体系架构3.1.1传统C/S分为客户机模式和服务器模式,如图2所示由于客户端管理难度的非均匀负载,加之如果对系统升级,需要对所有的客户一一进行。这不仅使得应用软件使用不变,还使得软件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这导致了两个问题:系统可扩展性降低和难以安装,这样的应用程序的两层结构极大地制约了Internet/Intranet的环境下的实际发展。因此,人们提出了三层结构的客户端服务器系统。3.1.2三层C/S模式三层思想的结构是基于三个相对独立的应用程序的逻辑功能的应用程序,它被分成了不同程度的抽象的三个部分,分别在客户端层,商业逻辑层,数据服务层,如图3所示:三层模式的关键点是要分离的业务逻辑被提取时,构成中间层,从而形成一个分布式应用系统真实。在三层模型中,大大降低了用户端的压力,这种结构被称为“瘦客户端”模式。如下图4所示:集中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和所有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在客户端执行的Web浏览器的开发。基于B/S结构它具有许多优点,例如:①具有薄的客户端的特性;②可以跨平台运行;③表示层到Web页面中,当从服务器发送到客户端,定义并在服务端完成数据库管业务逻辑层物理客户机的请求。B/S系统的三层结构具有许多优于传统的C/S架构的优势,在Internet中使用基于Web技术,结合传统的控制理论,拓展传统功能的监控应用,更加顺应时展潮流,是代表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4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MyEclipse简介MyEclipse企业平台((MyEclipse企业工作台,称为My-Eclipse)是EclipseIDE,使用它的扩展,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应用程序服务器集成。它是一个功能丰富的J2EE集成的开发环境,包括完整的代码、调试、测试和的HTML、支持、Struts、JSF、CSS、Javascript、SQL、休眠等脚本及功能。4.2数据库设计4.2.1概念模型设计(E-R图)E-R模型的基本概念:要构建E-R图的概念实体关系模型,这使得它们从数据库模型图不同。一个E-R图由不同的实体类型、关系、特征和类型组成。(1)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2)属性:事物的特性;(3)联系:在真实世界中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本系统的E-R图如图5所示:4.2.2数据库表及关系建立根据这些步骤将创建一个数据库,以便建立列表结构。(1)用户基本资料表;(2)池塘信息表:(3)水质报警引用表。4.2.3详细数据库结构设计(1)用户基本资料表:用户基本信息表存储在需要用户登录,或基本的信息来记录用户的登录名、密码,用户基本信息表如表1所示:(2)池塘信息表:池塘的信息表存储在农户养殖水生物种,以及池塘水深和面积信息,有利于管理。池塘信息表如表2所示:3)水质参数报警参考表:水质参数表引用报警,存储在水质标准及其不同的水生物种的参数,如果超过标准范围自动报警用户进行比较的水质参数。水质报警引用表如表3所示:4.3系统模块详细设计本系统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功能模块:用户登录模块、模拟显示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用户登录模块主要实现登陆的注册和农民变化的基本信息。可实现用户登录、用户注册、资料修改等相关功能;模拟显示模块主要负责将各项信息、参数及报警提示等,以模拟LED的方式进行显示;后台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信息、池塘传感信息及各项参数进行管理和修改,最终完成对整体养殖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5结语

水产养殖的定义范文第3篇

State of the World’s Oceans

2009

Hardback

ISBN 9781402091155

Michelle Allsopp等著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70%的面积,它是海洋生物的家园。曾经有一段时间人类认为海洋可提供无限的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资源。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人类以远远超过以前的速度消耗着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着人类的严重威胁,如过度捕捞、破坏性的捕鱼方法、海洋污染、商业养殖等。除此之外,环境变化也已经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本书主要讨论了海洋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并讲述了目前世界海洋的状况。

全书一共7章,1.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来讨论生物多样性,这些栖息地包括深海、远洋带、海岸带、珊瑚礁、红树礁和海草;2.目前的海洋渔业状况。首先概述了世界鱼类资源现状,接着分别讲述了鲸目类动物数目的锐减、大量鱼群的消失。最后讨论了如何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3.水产养殖对人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作者提出应该逐步转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水产养殖系统,并提出了几点建议;4.海洋污染物。选择了目前最引人关注的几类污染进行讨论。这些污染包括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营养盐污染、原油污染和塑料污染;5.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讲述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表面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南极北极地区的冰川消融 、海洋酸化等问题;6.海洋开发的公平性。讲述了非法捕捞和海洋渔业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问题;7.海洋自然保护区,包括定义、实施的好处以及如何实施等内容。

本书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绿色和平研究工作实验室的科学家依据最新公布的科学信息编写。除了提出目前海洋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外,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海洋保护全球监测网等。

本书参考了大量现有文献,给出了最新的海洋状况,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作为关于海洋保护问题的最新文献综述。也适合对海洋现状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一般读者阅读。

张永杰,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水产养殖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獐子岛

一、引言

相比工业、现代服务业,农业更加悠久的历史奠定了其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但其存在的一些传统习惯也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阻碍。虽然现代农业技术在不断进步,农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却依旧面临来自内部人员管理和生物资产“靠天吃饭”的特殊属性的双重挑战。

近年来,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市场也更加活跃。然而由于消耗性生物资产自然增值性、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性、生长周期性、地域差异性、多样性等特性,加之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评估专业壁垒较高、缺乏固定标准,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o法准确计量,农业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面临的风险远大于其他行业。

同时,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资产,单位面积的水域或者土地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产值是有限的,并不能像工业产品一样因为技术的革新而产值达到质的飞跃。但公司资产增长速度又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时极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农业企业或为了达到上市要求,或为了应对市场监管,有时会利用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财务造假。近年来的“银广厦事件”和“蓝田股份事件”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

农业上市公司更是拥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和理念,更好地维护投资者利益,使农业企业稳健经营、消耗性生物资产市场规范发展就成为目前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以“獐子岛事件”作为切入点,分析探究农业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农业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让市场更加健康发展。

二、消耗性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与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定义,我国与国际准则并无太大不同。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1](以下简称CAS5)将消耗性生物资产定义为“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在计量属性上,我国与国际则略有不同[2]。我国CAS5中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必须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0年12月颁布的IAS41[3]采用了以公允价值为主的计量方式,在初始计量上,只要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其一可获得即可;澳大利亚、欧盟、新西兰等国家颁布的农业准则都选择使用国际准则中的方法;美国将消耗性生物资产比同存货,偏向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加拿大对生物资产不作特殊规定,计量也以历史成本为主。同时在信息披露上,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也更为简略。

这些不同归因于国家经济环境的差异。我国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公允价值的取得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容易被人为操纵,历史成本则取得更为准确,有据可依,所以公允价值尚不能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计量属性。但历史成本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为滞后,由于生物资产的生产周期较长、自然环境的复杂变动等使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产生偏差,无法充分反映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

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必将呈现出与国际准则趋同的特性。在2006年的会计准则后,我国资产的计量属性从只有历史成本一种向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元属性演变。虽然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模式短时间改变较为困难,但可以逐步完善会计计量方法,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更多可靠的会计信息[4]。

(二)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9年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美国准则委员会(ASB)1972年在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5]中则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以上定义不难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点立足于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只有在满足这一条件之下,企业才能有效经营并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目标。

而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与一般的工业存货相比属性特殊,在数量和价值的计量上有一定的难度,以水产品为例,其生长环境不易观察统计,品种多样,生命周期有的较长,因此容易在计量方面产生较大的误差。对于农业企业应当如何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章琳[6]、梁[7]、张贵祥[8]等多位作者都进行了一定研究,但尚未得出可行性强的一致观点。

三、“獐子岛事件”概述

2014年10月,“獐子岛”突然宣布停牌。2014年10月30日晚,该公司的存货核销和计提减值公告称北黄海遭遇反常冷水团影响,在2011年和2012年播种的部分即将进入收获期的约百万亩海域的虾夷扇贝几乎绝收,亏损金额高达约7.63亿元,“獐子岛”业绩由盈利变为巨亏,全年预计大幅亏损,投资者损失严重[9]。

而前不久的7月20日长海县政府官网发文,称小长山乡小长山乡: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小长山乡位于黄海北部海域,长山群岛中部,南与獐子岛镇相对。虾夷扇贝的养殖进入收获期,预计本年产量将比往年增加三到四成。当时长海县长海县: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当地的水产批发商和养殖户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表示未曾获悉有养殖户因冷水团受灾的信息。

11月10日至11月27日,专项核查组对獐子岛进行了现场核查。12月7日,结果出炉,显示核查未发现问题。

2016年1月初,獐子岛居民提供了一份2000多人签字的实名举报信,称“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并不属实。实情是2011、2012年投苗的区域根本没有投放苗种,以前投苗的扇贝也被提前采捕,当时没有产品可以捕捞,只能制造“冷水团”掩盖事实。

1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例行会上表示,证监会已启动核查程序,对媒体报道獐子岛绝收事件进行核查。

事件发生后,“獐子岛”决定开放底播虾夷扇贝抽测过程,增加底播虾夷扇贝存量的外部调研。同时成立海洋牧场研究中心,每年投资不少于1000万元研究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北黄海冷水团水舌波动对扇贝生理生态的影响、海洋牧场建设的风险评估与适用性管理、适养海区的甄别与筛选、北黄海生态容量评估等。

这一系列弥补性措施恰恰可以看出“獐子岛”在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和计量上尚且存在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定然不是獐子岛一家企业所存在的,而是反映了此类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本文之后将利用“獐子岛”披露的财务报表以及事件相关报道分析为起点,结合现有理论基础与相关政策法规,比照现实进行深入剖析,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尝试找出相应对策。

四、从“獐子岛事件”看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问题

虽然“獐子岛事件”已经过去两年,当时在经过证监所调查和审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表明獐子岛公司的“清白”后,事件看似告一段落,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笔者依旧不难发现以“獐子岛”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评估存疑

本文结合历年来农业上市公司特别是水产养殖业上市公司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獐子岛”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企业自身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评估不准确。企业本身采用底播的粗放养殖方式,加上海上养殖极高的专业性,价值评估难以准确。种苗数量实际难以清点,一般直接按照采购清单的数量入账,而底播后数量的监盘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事件发生前“獐子岛”采取的盘点方法为拖网式,采捕检测的密度也比较统一,检测次数为春秋两次,导致存货账面数据与实际情况由于时间的推移造成的误差变大,账面数据存在滞后。用抽样样本来推测整体样本的盘点也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准确。

其次,外部审计工作的盘点结果存疑。根据公告,大华会计所监盘日期为2014年10月18日、20日和25日。非水产养殖专业人员的外部审计工作者仅仅盘点了3天,以拖网船下网的方式完成了近200倍于“獐子岛”近一个月时间的盘点工作。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如果证据不足,会计所可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是大华会计所却选择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两点让此次审计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最后,企业存在虚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能。据了解“獐子岛”自上市后,虾夷扇贝等苗种的价格上涨了约10%―20%,在养殖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应当增加10%―20%。而2006年6月末企业年报显示“獐子岛”底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2.17亿元,到了2011年末底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却上升至17.98亿元。即使“獐子岛”的底播海域面积从2006年的65.63 万亩上升至283.87亩,单位面积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也依旧增加了近一倍。这意味着每亩播种密度至少上升了70%,这已经超越了海产品播种的极限。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足

“獐子岛”在披露的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评价指引多次变化。2012年为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2013年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2014年改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5年又改回《内控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由此可以看出獐子岛并没有配套的专门指引进行指导,显得非常随意。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面,在“獐子岛事件”发生之前,“獐子岛”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都没有提及公司存在任何重大缺陷。在“獐子岛事件”发生后,证监会成立20余人的专项核查组,并于2014年12月5日将该事件的核查及处理情况对外,指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因此獐子岛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令人怀疑。

(三)自然风险评估机制失灵

“獐子岛”自上市之后,底播的海域面积从2006年6月底上市之前的仅有养殖海域 65.63 万亩,到截至2014年养殖海域已达约360万亩,八年之间增加了五倍。在快速扩产之下,“獐子岛”又在2010年底播面积大扩张的一年开始尝试在45米以上的深海进行底播,这一行为在很多方面都埋下了隐患。“獐子岛”2014年年度报告中提到虾夷扇贝适宜在水深20―30米,显然45米以上的深海h远超过了这一标准;同时较低的水温也会影响贝类饵料生物的生长,特别是对深水区域的饵料生物负面影响更大。“獐子岛”在未进行充分勘探论证的情况下,就对未知领域进行了大面积的投产,结果自然不尽人意。

同时早在“獐子岛”2013年年度报告中表明公司已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检测潜标网,能对底层海水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检测,一旦扇贝养殖区域的海水温度发生变化,“獐子岛”本该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出危机反应措施。结果却是企业毫不知情,未能及时发现北黄海冷水团,造成极大损失。

这两点可以看出,“獐子岛”虾夷扇贝生长阶段风险未能得到准确评估,公司无法对产生的自然风险进行及时应对。

(四)投产阶段风险防范不足

通过2016年初2000人联名举报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獐子岛”航海记录通过出海船长个人记录,容易被人为篡改或者消除,这使得底播、采捕信息模糊化,容易被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操纵。

同时早在2012年,曾有媒体报道过獐子岛公司前高管的爆料,称“獐子岛”存在“公司治理混乱,业务员违规操作”和贝苗播种不足等情况,甚至存在业务员与个体苗户串通,在贝苗里面掺杂砖头的现象,并且指出“内部人贪污苗种才是罪魁”,导致亩产下降。虽然“獐子岛”董事长秘书孙福君否认了贝苗播种不足的情况,但2014年损失的这一批扇贝恰恰就是2011年和2012年当时投产阶段存在问题的扇贝,这点也让人生疑。

这类情况在农业企业显然不少见,由于消耗性生物资产计量困难的特殊属性,让舞弊变得较为容易;同时消耗性生物资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却缺乏相应的制度政策来规范监督,脱节的管理体系也为内部控制增加了难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否科学纪录底播、采捕数据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獐子岛”风险防范意识存在缺陷,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系列数据出现问题,而这类信息不真实恰恰容易导致相关会计信息出现偏差,不仅无法客观真实企业状况,也将给投资者和企业决策者带来误导。

(五)信息沟通渠道不完善

“獐子岛事件”发生之后,由于信息沟通的不及时,造成了很多对企业不利的舆论。事件起因到底如何,“獐子岛”无法提供有力证据;企业受灾情况如何,第一时间公布的数据也极为有限;事后如何挽回损失,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獐子岛”的处理也相当滞后。事发至今已经两年,“獐子岛”仍然没有走出当初事件带来的影响,2014、2015两年连续报亏,2016年年初再爆2000人联名举报,“獐子岛”在投资者面前的信誉一路下滑,一度面临停牌风险。

正是信息的不够公开使得“獐子岛”未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不利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化、规范化,增加了舞弊的风险,降低了企业内部运作效率,使得内部信息传达滞后监督不足。同时也是当初信息沟通的不完整不及时,导致事件发生后一年多的时间内一直舆论纷纷,让“獐子岛”陷入被动、不利的局面,也让“獐子岛”失去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

五、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内部控制改善方法

(一)健全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评估

未来农业企业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以准确评估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

企业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实地检测方法,将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同时采用盘点时利益相互制衡的多方参与、关注资产减值趋势、年末清查出现账实不符根据原因职责落实到部门、存货处置必须经过多个部门审批等多种手段来减少舞弊,并将生物资产理论合理密度与实际相对比分析相结合,达到准确评估存货数量的目的。

同时农业企业在较准确评估消耗性生物资产数量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建立一个较为统一的价值评估体系。范文娟[10]所采用的生物经济模型法就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来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如此一来可以对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以较为统一的方式进行评估,方便企业之间进行比对,也有助于推进使用公允价值计价,完善市场体系。

(二)提升风险评估与防范能力

消耗性资产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农业企业面临较其他企业更多的自然风险,提升风险评估与防范能力对于农业企业尤为重要。企业应当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与风险应对机制,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

风险评估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完善自然风险监测系统,对环境变化做出有效预警与记录;在扩大规模前增加合理的评估,尽量规避风险;利用可变现净值计提跌价准备;信息公开,外部调研,设立科研中心监控生物资产生长情况;优化债务结构,并且调整业务和资金匹配度等举措,提前对可能风险与风险发生的几率大小有所了解,从而将L险纳入可控范畴。

而对风险的有效应对处理也是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企业应当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准备,建立一套防范风险以及在风险发生后处理的措施流程,并根据企业情况时刻更新,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能做好及时、合理的应对,将意外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三)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在合理准确评估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完善对于企业会计数据的披露有助于管理者决策,也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监督企业。信息沟通更加及时,更加公开,这是广大消耗性生物资产企业将采取的一个大趋势。对于计量不易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将其置于公共的监督之下,或许将为其计量的更加合理化提供颇多助益。

例如水产养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投苗、采捕数据直接记录存档,不经手他人;利用GPS定位船只,准确记录出海情况和航行路线;对每次采捕和检测都利用现代化设备记录。同时规定数据一旦记录除了不能轻易单方修改,防止人为舞弊。其他农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科学措施增加对消耗性生物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从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通过2015年“獐子岛”的公告,存货检测数据已经变为一年四次,调整了检测手段,采取视频技术和采捕器测量大小并记录相结合,增加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这可以说是一个进步。

(四)将“学习”作为导向融入组织

农业企业由于其特殊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计量困难,难以用统一标准进行严格管理。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在市场上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员工只知道遵循程序,一些变化可能使内部控制定下的条条框框反而变得不恰当,出现了问题也无人察觉。以“学习”作为导向建立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好地强化员工自主创新能力,员工不再是死板地盲从机制,而是形成自我增强机制,同时内部控制要对由于创新可能产生的新风险加以控制,使创新成为消除风险的创新[11],从而为企业人才发展、储备提供知识摇篮。

六、结语

本文结合国内外会计准则与企业实际情况,探究了农业企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企业可能存在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并结合报表数据与相关学者的一些观点,进行考证和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了完善农业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但由于对于农业企业实际会计处理方式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情况的了解不够充分,所以结论对于企业实际操作上的建议尚不完善,有待未来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陈金珍.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08.

[3]王潇潇,马骁.獐子岛事件――关于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新建议[J].财经界,2015(14).

[4]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M].2002―6―24.

[5]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准则公告[A].美国,1972.

[6]章琳.水产养殖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内部控制研究――以“獐子岛”为例[J].财会学习,2014(12).

[7]梁,陈亚男,单怡宁.“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改进建议[J].经济师,2015(1).

[8]张贵祥.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J].中国市场,2015(22).

[9]陈志鹏,吴涛.对消耗性生物资产监管的思考――以“獐子岛事件”为例[J].商业会计,2015(23).

[10]范文娟.我国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水产养殖的定义范文第5篇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生生物入侵,水生生物通过商业运输或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在不同生物区域之间相互交流,然后由于港口堵塞和水流中幼虫的散布等因素而栖息某一区域内。此外,不适当的引种也会使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生态安全。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研人员综合分析了水化学方面的数据、五大湖地区的5种令人讨厌的入侵物种(欧亚斑马贻贝、欧亚水生生物狐尾藻、欧亚多刺水蚤、小龙虾和彩虹胡瓜鱼)以及人类的驾船活动。

斑马贻贝原产于黑海,它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相当强。一个成年的雌斑马贻贝一年最多可以繁殖100万个后代。斑马贻贝不仅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还污染水质,造成有毒物质的大量生成。鉴于斑马贻贝近来出现在美国西部各州的水库中,其中也包括科罗拉多州,这也使相关人士不得不采取强制性舟艇检查。其他入侵物种或者已经登陆科罗拉多州,例如彩虹胡瓜鱼和狐尾藻;还有一些物种很可能要入侵这一地区,例如多刺水蚤和小龙虾。

斑马贻贝最初于1987年入侵五大湖地区,另一种入侵物种是欧亚狐尾藻,于1944年随着水族植物的引进而落户美国。目前,欧亚狐尾藻已经蔓延到五大湖周边48个州中的44个,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群落均构成影响。它们的到来使浮游生物丰度降低,同样受到影响的还包括水体营养物质含量和水体透明度等指标。此外,当地的软体动物数量不断减少,工业管道也时常出现堵塞现象。

其他入侵物种同样对这一区域构成了威胁,例如,欧亚多刺水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入侵五大湖地区,不仅影响了湖泊的多样性,而且堵塞了很多商业设施。再如,小龙虾本来生长在俄亥俄河的排水系统中,而如今它已经扰乱了自然生态系统。另一种入侵物种是彩虹胡瓜鱼,它本来生活在海洋环境中,而现在已经遍布五大湖地区,并已蔓延到密西西比和哈得逊湾流域,通过捕食和竞争的方式对当地鱼类种群产生影响。

研究小组成员2:--的约翰逊表示,通常情况下,这些淡水入侵物种可以对湖泊生态系统构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捕鱼量的下降,水体透明度的变化以及打捞装置和抽水设备上的积垢现象。

接下来,研究小组分析了采集自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上半岛的4 200个湖泊和1 000多个蓄水池的数据。结果发现,外来物种出现在蓄水池中的概率要比出现在自然湖泊中的概率高300倍,这增加了自然湖泊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

约翰逊说:“蓄水池对于淡水入侵物种来说可能是一个中转站,入侵物种借此在自然水体中生存和蔓延。水库的建设以及流水向静水的转变最终还是为入侵物种的蔓延提供了便利。”

研究指出,蓄水池可以明显地缩短未被侵入湖泊与已被斑马贻贝侵入湖泊之间的平均距离,因而,使易受斑马贻贝侵入的自然湖泊数量增加了50%。

在美国的很多地区,包括中西部地区,气候因素对水源可利用性产生的影响,人们对水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防洪需要等都促使人们建造更多的水库。

约翰逊说:“这些研究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相关部门要仔细权衡修建蓄水池带来的收益与包括生物入侵在内的潜在的负面结果之间的利害关系。”

大坝建设和生物入侵是造成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两大主要因素。相对于陆地或海洋环境,淡水环境中的物种灭绝速度更快,受到威胁的物种比例也更高。当前,美国大约有超过8万座大型水坝和250万座小型蓄水池。

近年来,水生生物入侵现象比较常见,河口(河流的终段,是河流和受水体的结合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海洋、湖泊、水库和河流等,因而河口可分为入海河口、入湖河口、入库河口和支流河口等)地区的生物入侵情况尤为严重;在那些建有大型港口的河口地区,通常会栖息着几百种外来物种。大部分外来物种可能对所处区域的影响较小。然而,有一些却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已有证据表明,某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竞争物种或被捕食生物走向灭绝,改变群落组成或食物网,改变栖息地结构,甚至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或物质流。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足可以和环境污染或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相提并论,这也是人们在河口生态系统资源管理方面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一旦外来物种广泛传播并达到一定规模,要想将其彻底根除几乎不可能。然而,如果在外来物种定植开始时有所察觉,那么就能成功地将其根除。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够早期发现新增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此严峻的形势,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意识到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外来物种的肆意入侵,而积极的国际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解除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我国有很多独特的水生物种和水生态系统,由于水产养殖的发展,通过水产养殖引种和其他途径,自国外和国内不同区域引进了大量水生外来物种。这些水生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特有的水生态系统,威胁当地特有的水生物种,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