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90-02

引言:

当今生物的教学目标要求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导致许多初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使生物学困生出现。所以,怎样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素养,是学生、教师、家长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初中生物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生物学困生往往不能将导致其该现象的原因正确地归纳出来,由于他们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该现象恶化。一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有一些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教学方法、模式等有一些改变,使他们在学习上往往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学习的动力匮乏,会在受到批评后感到失望、自卑,进而使他们在学习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另一方面,学生们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当之处就是学习方法。生物是学生们进入初中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在刚开始学习生物的时候,很多学生是由于内心世界的好奇,忽略了学习的本质与重点,只是简简单单地看表面,不能进行分析和思考,大脑中的知识框架是残缺的、凌乱的、有误的。又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生物是一门知识点比较杂、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不能掌握学习该学科的有效方法,所以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为不积极,而且考试成绩较低。这使他们感觉不到学习生物带给他们的快乐,致使他们自暴自弃,对生物的学习失去了信心,还可能产生厌倦。

2.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重要途径。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引导学生与之共同学习的重要前提。当今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现象,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只懂得把知识点用强行灌输的方法让学生们接受,本质上的内容,不懂得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消化,致使课堂氛围紧张、沉闷、无趣,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感染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忽略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不能充分、详尽了解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方法等,不清楚学生们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生物学困生。不懂得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使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致使学生们对生物学产生了厌倦。

3.家长协助方面。家长是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便捷联系桥梁,他们是将学生的主要学习信息汇总给教师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在课外环境内监督、观察学生的主要人员。家长协助方面,也同样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有一些家庭环境不适合学生在家里学习。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的受教育时间已经达到了他们所能学习的时间程度,所以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家长们忽视了与教师沟通的重要性,认为孩子在学校内有老师管教不发生意外就可以了,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关心孩子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又一方面,家长不能及时和自己孩子进行沟通,只是知道孩子在自己的视线内是安全的,不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与想法。

二、新时期初中生物学困生转化策略

1.充分培养学困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不是讨论的过程,而是在教师讲析问题时的语态是否生动,是否在他们生活中了解到类似的问题,减小实际问题与生活的差距,让学生对知识了解生动化是其教学的重点掌握要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作为讲课的手段,以及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又动脑,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生物学就在身边,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生物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2.注重对学困生情感交流与鼓励。学困生不能因为他们在学习方面不如人就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他们也需要鼓励和关爱,所以家长和教师应该尊重、关心这一类学生。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他们在学习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尽自己的能力给予有效的帮助和鼓励,正确地引导学困生,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家长们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关怀,并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给予孩子适当的激励,哪怕是一点进步,家长应该回以更大的鼓励。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可以成为学困生进步有效的正催化剂。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整体成绩。根据学生们成绩的差异将优生和学困生进行合理组队,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学困生共同进步。当优生在某个方面特别突出时,会主动帮助学困生投入到其中,让学困生体会到温暖而不是歧视,教师可以给予做得好的小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鼓励,这样会调动每个小组的积极性以及配合程度,有效地帮助了学困生。

4.合理设计学困生作业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本质上的区别安排作业,根据难易程度让优生和学困生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根据课上内容,针对学生作业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不知道答案的学生可以留空,但不可以抄袭。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准确的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5.构建有效家校联系方式。学校与家政应该建立有效的联系方式,这样有益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清楚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能力以及活跃状态,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局面,让学困生有机会走进优生的队伍。

结语:

对于初中生物学困生的教育,以及其对生物学习方法的改观是一个比较烦琐、持久的任务。身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应该用丰富的生物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从内心深处去感化学生,用切合实际的方法理论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对于初中生物学困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有力指导,以及实际有效的帮助。教师、学生、家长树立共同的目标,让学生从生物学困生走向生物学优生。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2篇

一、明确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建立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但是也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学习。而重要概念不能脱离知识体系单独存在。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不管你怎么开展课堂教学,都要做到让学生在回忆各知识点之后能够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达到独立梳理、归纳各知识点,能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将知识内化的要求。

二、换个学法——我们也来做游戏

常常看到有人沉迷于网络游戏、麻将、赌博,为什么这些人能达到“沉迷”的效果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学生“沉迷”于学习中去呢?如果我们把学习也当作游戏来对待呢?或者我们把学习的方式换成游戏的形式呢?下面是我的一点尝试。

初二生物是结业科目,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使学生对各知识点熟练掌握,最低要求是能明确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但是我们发现,单纯的靠教师领着学生从头到尾翻阅教材来再现知识点,学生没有学习热情,效率低。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师角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呢?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热词搜搜搜”。所谓的热词就是每节课的知识点的关键词,学生找到了这些热词,也就重温了这节课的知识点。形式为:每组轮流确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将教师规定内容分给各组员,最后小组将搜索到的热词汇总到纸上。教师遴选优秀小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利用展示环节促使学生主动翻阅教材,熟悉知识点,搜索热词。同时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的能力,这也是生物学科一直所倡导的:合作学习。

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主要就是靠做题来实现。但是单纯的做题,学生感觉很累很无聊,尤其是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根本毫无兴趣,经常老师将试卷收上来一看全是空白,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如何让学生做题中能“苦中作乐”甚至“苦亦不苦”呢?我结合上一个环节,在每课热词展示后,及时搭配本节相关习题,分组竞赛。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随机点一名同学,答对问题则加分,错误不扣分。答对者可在其他组中任选一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目多的时候,答对者还可以指定任意题目。利用这种随意性,和学生的好胜心,督促全体同学都集中精神来做题,使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

尝试之后我发现,学生很欢迎这种课堂形式。究其原因,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给人以愉悦和快乐;是一种竞赛方式,给人以强烈的参与感;有规则,给人以一种结构化的组织形式;有目标,能激发人们的动机;有互动性,让人沉浸其中;其阶段性的结果和反馈,让人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获胜者的身份,给人以自我满足;有冲突、比赛、挑战、敌对状况,给人以兴奋和刺激;问题解决的过程,会鼓舞和激发创造力;其交流机制和过程,使人们产生团体意识。在这种轻松愉悦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为了力拔头筹,学生们乐于参与课堂学习,独立构建知识体系,并辅以练习,基本上达到了第一轮复习的目的。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3篇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苏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的内容,是在“细胞的分子组成”之后的内容。本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列出的知识性学习目标:了解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叶绿体两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应用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也为后一章“细胞代谢”打下铺垫,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始终占一定比例。

复习课应注重知识点间的衔接,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巩固,还要灵活运用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研读知识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诚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全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由于该章知识点繁多零碎、各知识点之间联系不大,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其他章节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识图、辨图、析图汇总,自主学习。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内容量,教师可将本章内容分成两课时。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原核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说出各细胞特点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胞实物模型,尝试类比画出不同细胞亚显微结构;并角色扮演描述主要结构的组成和功能,培养动手作图、小组合作、语言交流和表达等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节,更好地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视频动画、准备不同细胞结构图片、多种细胞实物模型等。

学生准备:复习本章内容、准备铅笔、绘图纸、角色扮演模型(自愿)。

4 教学过程

4.1 视频导入,一箭双雕

教师以“一个红细胞的旅程”开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生物知识,了解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及红细胞在气体交换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联系高中学习过的内容,分析红细胞寿命短的原因,进而导入本课:只有细胞结构完整才能正常行使生命活动,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4.2 抓住本质,识图分类

本章知识内容多,教师可用图表示,群图精美直观足以吸引学生,有利于学生轻松快乐地自主探究。教师展示细菌细胞、蓝藻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其他章节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从生物进化顺序,细胞分为哪两类?上图哪些是原核细胞、哪些是真核细胞?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依据?详细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都具有细胞壁吗?成分相同吗?列举些生物,如变形虫、绿藻、蓝藻、大肠杆菌、病毒等,并提问属于真核生物的有哪些,属于原核生物的有哪些?

创造性思维具有开创性和发散性等特点,纵观中外科学家,他们往往兴趣广泛、善于发现,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思考问题。

由真核、原核细胞到细胞学说过渡时,教师提出问题: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

学生异口同声:真核细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手部细胞,能否看到细胞具体结构?

学生齐声说:不能。

师:借助什么仪器呢?

学生:显微镜。

教师肯定:“你们和科学家想法一样,我们班级孕育着将来的科学家”,下面让我们看一段视频“回眸历史”,揭开科学家怎样发现植物细胞,提出细胞学说。

学生描述细胞学说内容,教师补充其意义:将动、植物细胞统一到细胞水平,细胞具有统一性。

4.3 实物类比,模型构建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细胞实物模型:纵切的火龙果、有果肉的果冻、纵切的熟鸡蛋等。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实物,描述它可以代表动物还是植物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统一性的体现。哪些学生说得合理实物归他,以鼓励学生。

活动后,学生兴致较高,这是提升学生难度的好时机。教师引导:我们看到的是细胞显微结构,已经学过细胞亚显微结构,小组协作想象并画出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教师给出代表性细胞,由学生任选,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植物叶肉细胞、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动物肝脏细胞、动物心肌细胞等,意在考查学生对结构决定功能的理解。此时,教师是协作者,并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提高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针对个别学生绘图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解释,鼓励学生及时展示作品。学生描述所画的结构的形态及代表的名称。

学生展示成果后,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形式完成知识总结。如有学生指出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有叶绿体和液泡,人体心肌细胞线粒体应多画几个等问题。教师评价学生遵循了画图的科学性、严谨性、美观性,并体现了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依据课标要求,本节课只要求对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描述其组成、结构、功能。教师可以借助模型。有的学生用超轻黏土做的细胞膜结构模型、用苹果做的细胞核结构模型;有的学生虽没有模型,但是夸张的语言搞得大家前仰后合的笑:如我是线粒体,我脸皮比较厚,所以我有双层膜。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让笔者感悟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机会、鼓励和肯定。学习知识不单单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体验自身的存在感和存在价值。

4.4 学会知识,学以致用

生物教材中创设的“问题探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编者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同时也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复习课要强化知识巩固并及时反馈。教师设置习题时,要兼顾基础知识和实际综合应用,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多问题对同一重点知识设问。如对线粒体和叶绿体设疑,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含有DNA的细胞器、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人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细胞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场所、光合作用合成ATP场所等。设置习题时,教师还要体现知识整体性。如设疑有关细胞核结构可以联系细胞分裂知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染色质什么时期相互变化?观察洋葱鳞片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能否看到核膜核仁周期消失重现?……

5 教学反思

备课时,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可以很好把握知识内容。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及时巩固和灵活运用,在每环节都设置实战演练。如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青霉素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青霉素为什么对病毒不起作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知识块间的衔接,如从真核、原核细胞到细胞学说过渡时;在学生展示成果时,要及时全面评价,如绘制描述细胞亚显微结构时。

本节课打破以往教师满堂讲授,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教师在课前深入了解学情,以学生实际为准设计活动;课上,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绘图、精彩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节课后及时反思,使课堂内容难易得当,使课堂设计得到丰富、调整和改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充分释放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贾保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习课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5(30),1:30-31.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生物教学;效果;研究

背景:深圳市于2012年9月开始改《科学》为分科教学(原来的《科学》包括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内容),生物和地理仅在初二年级结束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俗称“会考”),会考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只作为高中学校录取参考。生物仍然摆脱不了副科的尴尬地位,课时安排非常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减负增效,这就必须充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所谓“学案”即导学方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集体设计编写的,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所使用的书面的助学方案。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利用学案拓展思维,建立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共同提高,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的一些教学实践研究。

一、学案的设计

1.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教师在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从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标、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水平、学习习惯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确定每节课时的学习目标要求、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合作探究题、学法指导、配套的当堂达标检测练习题、知识拓展等导学内容,形成学案草案。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兴趣、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减轻负担的目的。在学案草案的编写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目标化原则

学习目标:要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要学习、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有目标的学习才是高效学习。

(2)时间化原则

时间安排:遵循每节内容编写一个学案,避免几个小节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

(3)问题化原则

学习内容: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能力和生活经验,设计成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和探究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4)方法化原则

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点拨等,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而且需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优化融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应从课标、教材、考纲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精心设计,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5)参与化原则

全员参与: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如何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设一定的情境,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激起兴趣,引起共鸣,提高效果。

(6)梯度化原则

达标检测: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层次”和“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练习题,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循序渐进,让大多数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2.在第二次集w备课时,再对草案予以补充,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讨论后形成完整的学案并印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反复不断调整、修改、补充,以求不断完善。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

在具体操作上,每一节课时,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需求、当地的生活实际,多层次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整理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学案,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该学案的要求自主学习,并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发现问题,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合作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在小组内或全班进行小结描述,这种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有时效果会更好,甚至可发现新的问题,全班学生再进行讨论,达成共识。确实还有困难时,教师再当堂及时给予点拨,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熟练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学案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整个学生群体都能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真正使“自主互助”学习方式贯串于整个课堂。学案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并且按照进度做好顺序编号,使用时,实施“前提补偿―自学展示―达标导学―达标检测―矫正深化”等环节(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自学导学五环节教学模式)。

1.前提补偿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前预习、思考,试着解决学案的第一部分――“前提补偿”。“前提补偿”的内容主要是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以及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和课堂上不教的原则,所设立的本节课的部分知识点的基本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自学展示

学生利用学案自学教材,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到处巡视观察,进行适当的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演讲,上台学生讲得不当(不完整)之处,其余学生提出质问或修改补充,这样可以提高W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上课前一定要认真预习教材,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可以,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才能解决,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并要求学生把自学中遇到的、有疑问的内容做好记号(记录),带着问题去交流、去合作探究、去听课。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基本知识点逐步呈现,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所学基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达标导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讨论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前后排4人)合作探究的模式,并针对自学中的疑惑展开讨论交流,与老师及同学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指出他人的不足,互相补充,不断充实自己的答案,对于通过学生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汇总,进行精讲、释疑、导学,帮助学生解决。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概括小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并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充分利用问题的结论,把章节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整理出富有逻辑性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程序。讨论过程要发挥实效性,教师要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交流,深入到学生中参与交流,避免个别小组搞形式主义。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达标检测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习目标的落实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必须通过检测来了解。达标检测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当众批改、校对、订正,让学生通过检测来消化、巩固知识,也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并调整教学节奏,为矫正深化作准备。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并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果。

5.矫正深化

教师根据学生在前面的自学、讨论、探究、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加以解释,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梳理,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再次思考,发现突破点、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规律,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或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通过对比、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产生飞跃。

三、“学案导学”的优势

通过四个多学年的教学实践,我切身感受到“学案导学”的许多优势:

1.“学案导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学、助学依据,为教师施教提供大纲、蓝本;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力图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对于重点和易模糊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在学案的引导下(学案都是在每节课前才发下去的),学生看书、讨论有了目的性,有章可循,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案导学”能较好地完成了学科知识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围绕目标而设置的问题,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依据学案,不管是自主思考,还是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还是教师给予引导、点拨,都能有效落实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增大课堂的容量。

3.“学案导学”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上解决,原来的课后作业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这样,学生对生物课更感兴趣了,主动求知的欲望增强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

4.“学案导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印制学案时,按照进度做好顺序编号,课后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订正,教师或小组长检查、督促,再整理成错题集,这样,学案就成了学生课后复习时不可多得的一套完整的精典资料,方便复习时,知识的重现。它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简明扼要又突出了重点,还隐含着易错点和易混淆点,能够帮助学生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且在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地呈现生物学知识,以达到知识学习的长期、有效,甚至终生难忘,提高复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使学生终身受益。令我感动的是:2014届的学生黄××、付××同学在初二会考总复习时,还拿出初一时使用过的学案来复习;2016届的学生蔡××也拿出了其姐姐(上两届的学生)初二会考的总复习课的学案来复习。

5.“学案导学”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案导学,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完成学案,自己反思,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关键时候做一些点评、纠正、补充和总结。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强烈,参与度较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

四、“学案导学”的不足

1.由于部分学生始终认为生物是副科,可学可不学,课余根本就不可能安排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加上学生对资料的积累、保存认识不够,常常是今天发的学案,明天上课可能就没有了,造成老师不敢随便将学案提前发,也怕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课外的课前预习根本就谈不上。“前提补偿”就只能在课堂上实施,耗费了不少时间,对其他环节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有小部分学生利用课本飞快地填写答案或抄袭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答案,而不是利用学案来自学教材,更谈不上思考和探究。课堂上就无所事事,而是去找同学聊天。

3.在达标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个别学生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借此机会高谈阔论,话说了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造成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明显,所以,教师必须到处巡视观察,进行适当的辅导、点拨,并参与学生的讨论(辩论)。

4.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所限,学案中的矫正深化环节经常比较匆忙,没办法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5.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学案,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学案内容,没有真正去深入探究、思考、讨论,造成学案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有待于今后的不断改进。

6.七年级学生至少需要一个月训练、磨合,才能较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并不是每节课都机械照搬,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使用学案,让学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方面的关系,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减负增效,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2]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