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中各种菌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淡水养殖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重点发展科技渔业,水产养殖面积将近6万亩,千亩以上的渔业养殖地、示范区共8处,全区有着强劲的渔业发展态势,水产养殖规模也日益强大,在这种产业发展局势下,水质的调查以及对相关污染的研究解决尤为重要,为全区水产养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
1 淡水养殖的水质污染
1.1 污染分类
淡水养殖的废水会污染环境,尤其是集约养殖生产的污水,并且伴随着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随便排放,会降低渔塘的调节与自净能力,导致水质的进步恶化。淡水养殖的废水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NH3-N、NO2-N等,其中,有机物污染是水产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
1.2 有机物污染
有机物污染除了会让水体缺氧,对养殖的生物造成直接危害,而且也会诱发水产养殖的品种频繁爆发性疾病。因此,有机物污染是淡水养殖的关键的制约点。有机物污染的发生主要是通过浮游生物代谢、残饵以及养殖品种的排泄物等的分解而成。由于目前水产养殖的工业化、集约化,养殖的密度以及投饵的数量都极大的增加,残饵以及排泄物也随之增加,造成有机物污染更加严重。养殖水中的有机物污染一般由水质的COD值(化学需氧量)体现出来,COD值高则会引发鱼类疾病以及感染性病毒的爆发。
2 淡水养殖水质污染处理
2.1 淡水养殖污染处理办法分类
面对日益严峻的淡水养殖水质污染情势,对污染的处理势在必行。目前,对于污染的处理,主要有物理消毒、化学药物及微生物修复等办法。但物理消毒以及化学药物处理法,在处理污染的同时,也会对水质环境、水产品、水中有益微生物带来副作用,方法处理不当或者过量,反而会加重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微生物修复法的研究和应用显得更为重要。
2.2 微生物修复养殖有机污染
微生物修复法是通过生物拮抗、通过微生物间的相互抵制、相互排斥、相互残杀来减少消灭有害生物。水产养殖水质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够清除养殖水域底端的长期积累的残饵、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有害的气体(硫化氢、氨等),先将其分解成小分子(多肽等),然后分解成更小分子的有机物(单糖、氨基酸等),最终将其分解成硝酸盐、二氧化碳、硫酸盐等,有效降低水中的BOD及COD,降低水中的NO2-N、NH3-N、氨以及硫化物的浓度,大大改善水质。并且有益微生物能够为水域环境中的浮游类植物提供其所需的营养要素,加快其繁殖,这些植物在光合作用后,又可以为水中的养殖物的呼吸、有机物分解供氧,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循环,不仅有利于养殖物种的快速生长,而且大量繁殖的有益微生物会占据病原微生物的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进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少水产养殖物种的疾病发生。
2.3 有益微生物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的有益微生物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蛭弧菌、放线菌、培育的复合微生物等类别。光合细菌不是利用二氧化碳,而是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小分子的有机物合成自我繁殖时所需的养分。光合细菌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氧化是无效的,因此当处理被有机物严重污染的底泥时,没有多大的成效。硝化细菌是一种自给自足型的细菌,它只要在含氧的水中就能繁衍,不需要其他有机物。但硝化细菌的增殖速度非常慢,一两天仅仅增殖出一倍的量,如果水质中含过多有机物会反而会阻碍其繁衍。芽孢杆菌在土壤、植物表层面、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是化能有机营养型。酵母菌是单细胞的蛋白,富含营养,其中的维生素含量,是鱼粉的三十倍以上。蛭弧菌是具有攻击、裂解、侵染其他微生物功能的寄生菌。放线菌可以产生多种抗生素、酶和维生素,同时可以降解一些难以分解物质,如纤维素、甲克素等,为其他有益维生素的增殖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复合微生物制剂是将拥有不同的特性的微生物的菌株,经过培育与复合,形成复合微生物制剂。
3 有益微生物功能
有益微生物现在已经在水产养殖中广泛运用,通过有益微生物与病原或者潜在的致病的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产生相互制约作用,减少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降低养殖生物发生病害的机率。而且有益微生物可以为鱼类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养殖物促进消化。一些有益微生物比如龅牙杆菌,还可以有效净化水质,减少水中的致病菌,提高水产动物的长速以及幼体存活率。与此同时,微生物试剂还能够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的抗菌和吞噬作用,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4 微生物修复水产养殖污染存在的问题
虽然微生物修复法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但在实际水产养殖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水产养殖负责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首先是微生物种类的选择,虽然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许多微生物试剂运用在淡水养殖中,但这些商品性的制剂很多是为陆地生物所研究设计的,并不是全部适用于水产养殖业。所以在菌种的选择上,应谨慎考虑,选择与确认适合自己水域的菌株。微生物修复养殖的水体,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水型的复杂性,二是每种生物对环境的要求都有一定的特性,有益微生物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养殖水体的环境。因此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水型选择不同的菌种,并确定相匹配的用量与用法,提高微生物修复的有效性。要加强对应用对象和水质环境的研究,注意微生物施入后,对环境与宿主的影响,有些细菌在有益微生物施用前是无毒无致病性的,环境变化后,出现了变异,反而导致了细菌的致病性,这一点在运用中需加强研究。在微生物修复养殖有机物污染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多是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并未实地考察,对各种水质条件分析试验,而部分微生物却是条件性致病菌,只会在特定条件中才会发挥我们期望的作用,所以若未对水域环境进行试验,微生物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不会产生预期效果、产生的效果不持续甚至产生相反效果。
5 总结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与研究,微生物修复养殖有机物污染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取得许多喜人的成果,并运用在实际生产中,对我国的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但是,实际运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让微生物修复的效果更加持续稳定、适用更加广泛。同时,水养生物的世界是仍有我们未知的领域,将来会有更多的问题爆发,需要我们在对现有污染研究的同时,做好超前研究,对潜在问题做好应对措施,让水产养殖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赵永坤.淡水养殖水质调查及微生物修复养殖有机物污染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
关键词:水产养殖;疾病;用药
中图分类号: S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26-1
1 当前水产养殖用药的几大误区
1.1 盲目用药和加大剂量
在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因存在多种治病因素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时常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水产动物一旦病情发作,应该依照动物的病情病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药和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更进一步的经济损失。而很多养殖户“病重乱投药”,在大量的水产动物发病时乱了方寸,不管药物对症对因与否、效力是否合适,是否有禁忌,拿来即用,大多数情况还是疾病非但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恶化,还贻误了动物治疗时间,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一定要严格用药的对症效应。
任何药物都有其严格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必须要在其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正确使用,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过犹不及。很多的养殖户认为,剂量越大就越有效果,因而盲目加大剂量,因此常常使药物剂量过大,造成养殖水产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很多养殖户用药知识不足,对用药禁忌比较忽视,武断的认为多种药物一起混合使用,那么解决问题的几率会更大,效果更好,因而经常随意将几种药物放在一起混用,不是引起死亡事故,就是导致药效降低,损失惨重。
1.2 严重缺乏对内服药的使用的重视
受传统防治手段的限制,即便是很多沿海地区,养殖户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时,无论水产动物患的是什么病,都片面的强调外用药的使用,往往采取泼洒的方法,极少投喂内服药。这种现象很普遍,但是非常偏激。对于某些水产动物来说,不仅要泼洒外用消毒液或杀虫剂,用于消灭水体和养殖动物体表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同时还应投喂药饵,清除体内的寄生虫,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3 高温季节用药
大多数渔民都认为,温度与药剂的疗效成正比。高温可以使药物扩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以鱼类为例。当气温超过38℃时,鱼停止摄食,而药液挥发加快,如果在高温季节中午用药,不仅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鱼中毒。大多数药物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特别是杀虫类药物,如硫酸铜,在16-30℃范围内,水温每升高5℃,药效便会增强85-90%。高锰酸钾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生成二化锰沉淀。碘制剂在高温下易挥发等。池塘泼洒药物时间一般应在上午8-9时或下午3-5时,中午一般不用药。
2 选择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用药法需要考虑的因素
水产养殖动物的用药方法,主要有拌药饵投喂法、注射法、浸泡药浴法、悬挂消毒法和涂抹法等。选择恰当的用药方法必须要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2.1 因物而异――根据患病动物的状况选择
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一般都较少摄食甚至不摄食,行动缓慢或出现离群独行等倾向。对于食欲下降的水产动物,即使在饲料中拌上药物进行投喂也未必会起到实质性作用,只能是对尚能摄食的个体起作用,因而治疗目的是难以达到的;而对于那些不能摄食的动物则根本起不到作用,而未被摄食的药饵侵入水中,还可能不断地扩散,逐步侵害养殖环境。因此,采用投喂药饵时要注意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能力。例如,对于鱼类水产,往往可以使用有诱食功能的药剂。鱼类对糖类和盐的味觉较为灵敏,为激发患病鱼种的食欲,可以在药饵中添加适量的诱食药剂。根据鱼类独特的状况,添加诱食药剂,从而提高了治病效果。
2.2 有的放矢――根据病原体的特性选择
携带于水产养殖动物身上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应采用不同的药物。而且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药物。因此,必须在确定病灶的基础上,对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之后再进行药物的选择,对于病毒类的病原,目前还没有用于根治的绝对有效的药物,而对患病毒的动物用药,也仅仅是为了控制病原性细菌所引起的二次感染。
对于细菌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般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意患病动物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部感染,由此来选择用药方式,如鳗鱼的爱德华菌病,因病菌可以通过血液在全身流动,因而采用投喂药饵法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而对于细菌性鳃病和柱状菌病,其患病部位主要是鱼鳃和体表,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可采用浸泡药浴法治疗。
2.3 根据药剂型选择
渔药的种类和剂型也多种多样,有粉剂、针剂、片剂等,能溶于水或经过少量溶媒处理后能溶于水的药物,既可以制成药饵投喂,也可作为药浴使用。对于不能溶于水的各种药物则不能采用药浴法,一般渔药生产商都是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给药途径来生产出不同剂型的,使用者要认真地阅读产品说明书。有的剂型药物在消化道内不容易吸收,而较容易通过鱼鳃吸收。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已经广泛用于水产动物治病之中,中药副作用少,成本低,西药药效迅速。实践证明,有疗效的中草药掺入一些西药,既能提高药效,又有效降低了成本。如,黄连、大黄、黄柏、穿心莲、地锦草等碾成粉末,掺入一些西药,比单独使用中草药要提高5-10倍的疗效。
要做到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鱼药,在不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又积极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是现代水厂养殖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1] 孔淑珍,水产养殖用药的几个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0,(4).
[2] 王玉堂,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1)[J].中国水产,2010,(2).
[3] 王玉堂,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2)[J].中国水产,2010,(3).
一、池塘环境
1.池塘消毒。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池塘环境是否清洁,直接影响到鱼类等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可在价格合适的时候上市。
1.1干塘清塘,加固塘基。在冬季捕鱼后,将塘水排干,挖去一层污泥,然后让阳光曝晒,可达到清除虫害的目的。若因生产需要养过冬鱼类,未能做到冬季捕完后干塘,可用排污机将塘堤埂披上的杂草清除,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同时加固塘基,预防渗漏。
1.2药剂清塘,杀毒消菌。生石灰清塘在池塘修整后,选择晴天进行生石灰清塘,将干粉均匀干撒到塘底或池底及塘基上,再故入4-6厘米清水,次日用长柄耙将池底淤泥和石灰浆调匀,发挥生石灰的杀毒作用。有些鱼类池塘,若清塘清池前无法排水,或原池水排出后又无法补入新水,可以进行带水清塘。
1.3净化水质。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利用质量平衡原理进行设计。该原理是:“在某个单元中,某一物质的累积量,等于该物质的进流量减去出流量,再加上增生量。”利用该原理,可以准确地分析出被养殖水产品所需要的水质标准(比如氨氮、溶氧、亚硝酸氮、弧菌数、生菌数以及BOD等)下,可以放养的水产品数量,并以容许放养的最低量作为实际设计放养量,(1)光合细菌艋水质。光合细菌投入池塘中,能迅速消除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机物质,平衡酸碱度,改善池水质量。投放光合细菌要注意:多菌种混合比单菌种投喂好有机物腐败程度越高、污染越严重的池底投放效果越好,可与麦饭石、沸石等合用,效果更佳不能与消毒剂合用,以免被杀死。(2)净水活菌净化水质。净水活菌是由多种化能异样菌组成,具有改善水质的功能,它们克服了光合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不能分解生物尸体及残饵粪便等不足,兼有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及固氮的作用。不仅能净化水质,还为单胞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营养。而且鱼类的肉质鲜美,市场价格高。
二、调整放养密度。
实行轮捕轮放和轮养:1.是鱼类实行轮捕轮放,改变过去年底一次干塘起捕的习性,常年根据市场鱼价适时起水销售,卖个好价。可一次放足,捕大销售。也可多次放养大规格鱼种,捕大补小。时刻保持水体有足够多的载鱼量,常年保持均衡上市,根据鱼价波动情况,灵活上市,提高效益。2.是各种鱼、虾等轮养。这样不仅可根据市场灵活地选择水产养殖品种,还可减轻池底质恶化程度,减少病害传播机会。如有的养殖户同一口池塘上半年养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鲤鱼,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效果好,值得借鉴。
三、池塘养鱼的管理
1.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铒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2.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用时防除病害。
3.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根据情况,10~15d注水1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4.科学投饵,科学投饵的关键是合理安排投饵的时间和数量。以往根据“两头精、中间青,粪肥施两头,化肥施其中”的投饵施肥原则。但在其它条件正常情况下,吃食鱼平均生长速度和相对增重率和温度正相关,且饵料系数在低温时偏高。因此在6-8月鱼体增重黄金时期不能全靠青料,而必须辅助投饵,更新观念、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在一定条件下,投喂饵肥料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池塘养鱼的产量,大力推行种草养鱼,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天然饵料资源。建立稳定的精饲料和肥料供应渠道。
5.其它措施。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做好池塘日记记录和统计分析。
关键词 中草药;水产养殖;抑菌试验;最低抑菌浓度
中图分类号 S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303-01
我国水产养殖模式大部分属于高密度养殖,高密度养殖有较高的投资回报,但是容易大规模暴发病害,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防治病害,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及抗菌药物,进而给水产品质量带来隐患。目前,利用我国传统中草药防治水产病害、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及提高免疫力成为兽医药理学研究热点之一[1-3]。课题组根据2010年出版的兽药国家标准汇编中中药部分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挑选出大黄、鱼腥草、黄芪等多种中草药进行抑菌效果测定,为增加抗菌中草药种类和制剂研发提供科学依据[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试验菌株共有3株,分别为:标准株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菌株(购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1.0927);嗜水气单胞菌(从湖州地区患病甲鱼中分离得到);爱德华氏菌。后2组菌株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实验室分离鉴定[5]。
1.1.2 供试药物。供试大黄、黄芪、黄芩、甘草、穿心莲、金银花、虎杖、大青叶、鱼腥草、板蓝根、柴胡、川楝子、黄柏、地锦草、五倍子、茵陈、连翘、陈皮、贯众、苦参,购于湖州开心人大药房。
1.1.3 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购于杭州天和生物制剂公司,121 ℃灭菌15 min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药液提取。水提法,取各种单味中药50 g,粉碎后加超纯水300 mL,温室浸泡过夜,煎30 min,纱布过滤药液,重复3次,最后将过滤液蒸馏浓缩至药液内含原药1 g/mL。
1.2.2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1号试管加1.8 mL营养肉汤,2~6号试管加1 mL营养肉汤。在1号试管中加入配好的药液0.2 mL,充分混匀后用移液器吸取1 mL混合液加入第2管中,依次倍比稀释至第6管,混匀后弃去第5管中的1 mL液体,最后试管里的药液浓度比依次为1∶10、1∶20、1∶40、1∶80、1∶160、1∶320。第7管为生理盐水对照组[6]。将细菌置于营养肉汤中37 ℃培养24 h,校正细菌浓度至1×106 cfu/mL,取菌液0.025 mL加到各管中,混匀后,置于37 ℃培养箱培养24 h。MIC判定:以药物最低浓度管中无细菌生长者为该试验药物的MIC值[7]。
2 结果与分析
20种中草药提取液对3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见表1。除黄芪、甘草、鱼腥草、黄柏、陈皮外,其他中草药提取液对嗜水气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大黄、黄芩、穿心莲、连翘、贯众的抑菌效果最好,达到0.006 25~0.012 50 g/mL。虎杖、川楝子、茵陈、苦参、五倍子、大青叶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中草药对爱德华氏菌的抑菌效果与嗜水气单胞(上接第303页)
菌的结果相近。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中发现各种中草药的抑菌效果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效果相似,可能是由于这2种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本试验采用试管倍比释法研究了20种中草药对水产中常见的2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其中大黄、黄芩、穿心莲、连翘、贯众的抑菌效果最好,达到0.006 25~0.012 50 g/mL。但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兽药学,常见的单味药的作用要比复方制剂效果差。根据不同的配伍,效果相差较大,不同的药物有协同或者拮抗作用。科学配伍不同的药物组成复方制剂,能明显提高疗效[8]。
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毒性低、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近年来,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提高水产动物营养、防治疾病、提高非特异性免疫等。2010年出版的兽药国家标准汇编中药方子有40个,其中水产用的有9种[9]。中草药中的多种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等有效成分既有抗菌作用也有免疫作用,能够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抗菌能力。本试验为研发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的中草药复方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10]。
4 参考文献
[1] 王雄,赵志光,邵爱华,等.八种中草药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2):25-29.
[2] 曾健滢,何耀松,何春兰,等.金银花等8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8,13(1):9-10.
[3] 闫茂仓,陈少波,单乐州,等.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和灿烂弧菌体外抑菌作用筛选[J].水利渔业,2010(2):95-98.
[4] 李茜,张懿瑾,华汝泉,等.23种中草药及复方对鲫肠道3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淡水渔业,2007,37(4):7-11.
[5] 周冬仁,叶雪平,罗毅志,等.黄颡鱼鲇鱼爱德华氏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0,34(2):865-866.
[6] 姜新发.中草药提取物对水生动物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饲料工业,2005,26(22):28-29.
[7] PERRY J D,RILEY G,GOULD F K,et al.Alafo sfalin as a Selective Agent for Isolation of Salmonella from Clin-icalSamples[J].Cline Microbial,2002(400):3913-3916.
[8] 王玉娥,邢晨光,王国良.5种海洋致病性弧菌对34种中草药敏感性的测定[J].水产科学,2008,27(5):221-225.
一、益生菌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益生菌(Probiotics),是微生态制剂的一个类别,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而对动物产生有利影响的活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益生菌进入水体或消化道后,能够同其他菌体竞争营养或粘附位点,产生抑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降低病原菌的数量;能够强化水产动物饲料的营养,改善机体代谢,提高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能够降解和转化有机物,分解残留饵料、动植物残体,减少或消除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
二、微生态水质调节剂
利用水中的有益微生物改善水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提高产量,是目前水产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光合细菌(PSB)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产生光合作用但不产生氧气的原核微生物的统称。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无机物或有机物,通过不产氧的光合作用,合成菌体自身物质,从而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毒无机物如硫化氢和氨氮等的含量,并改善由于残饵和粪便等有机质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而菌体本身又含有多种的营养成分是养殖生物良好的天然活体饵料。熊晖等的研究表明,光合细菌能有效去除水体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能有效地增加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目前主要使用的光合细菌有着色杆菌、外硫红螺菌、紫色非硫细菌和绿色硫细菌等。
(二)化能异养菌
化能异养菌在水体中能发生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把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植物残骸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微生物受养殖生物的呼吸溶解氧,从而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使养殖池内的菌藻趋于平衡,维持和营造良好的水质条件。向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每隔25d添加一次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复台菌剂,能明显改善水质条件,有效降低氨、氮与亚硝酸盐,营造良好的水色,促进罗非鱼的生长。以芽孢杆菌、光台细菌、蛭孤菌等制戚的“益生菌王”,将其按1mg/kg饵料的用量投入养虾池内,每星期1次,共计3次。结果试验池对虾病毒病发病时间较对照组延迟l0d,产量提高40%。用于文蛤的3个池塘均未发病,而对照组的3个池塘发病率为30%~50%
三、微生物控制剂
拮抗是微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在同一生态位中微生物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或分泌抗生素、细菌素等毒素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控制技术便是应用这一原理,将具有拮抗特性的益生菌施入养殖水体,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为养殖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Maeda等最早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将分离的益生菌PM-4加大虾、蟹育苗水体,以抑制弧菌和某些真菌,促进幼体生长,提高成活率。Garriques等用溶藻胶弧菌竞争性排斥育苗水体中潜在的病原菌,以提高万氏对虾幼苗的产量。印度尼西亚将芽孢杆菌制剂应用于成虾养殖,成功地改善了水体和底泥中的细菌组成,发光弧菌的数目明显减少,有效地控制了弧菌病的发生。一些海洋细菌也具有抗病毒活性。Maeda等用在水蛹交替单胞菌的去细胞上清液中培养3h的IHNV病毒感染EPC细胞,发现与对照相比病变细胞明显减少,将此菌用于黄(鱼参)育苗水体能提高幼体成活率,PCR检测表明,对照池有SJNNV病毒。
四、饵料添加剂
(一)提供营养,改善机体代谢,
提高饵料转化率益生菌除了本身可以帮助动物对食物进行消化,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外,本身也含有一些营养物质,如PSB富含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达到65%,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及辅酶Q等。同时,随着它们在动物消化道内的繁殖和代谢,又可产生动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还产生生长素之类的生理活性物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某些益生菌如芽孢杆菌,能使空肠内的pH值下降,氨浓度降低,并产生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类,协助动物消化饵料,以及产生各种B族维生素,加强营养代射,提高饵料转化率等。另外,一些益生菌尤其是乳酸杆菌和链球菌在进入肠道后,会产生乳酸,使肠道内容物pH值下降;而乳酸、丙酸、乙酸的含量上升,使得肠道呈现酸化,从而有利于铁、钙及维生素D等的吸收,有利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同时,减少肠内胺和氨的生成,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二)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
益生菌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益生菌除了可以通过抑制致病菌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通通过产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等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其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水产养殖生物多为分类地位较低的无脊椎动物,如虾蟹、贝类以及低等的脊椎动物鱼类,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多不完善,因而要依靠非特异性免疫提高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